试论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冲突——印巴冲突个案分析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冲突——印巴冲突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c87407b52acfc789ebc912.png)
四、南亚印度教与伊斯兰教 南亚主要由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
拉国等国家组成,其中印度号称是世界 上宗教种类最多的国家,被人们称为 “宗教的博物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 为主,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 等多种宗教并存是南亚宗教的基本格局。
(一)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差异: 1. 在信仰方面 印度教属于多神教,崇拜以梵天(创造 之身)、毗湿奴(保护之神)和湿婆 (毁灭之神)三大神为主的众多神灵及 其化身,而且,各种神灵都是有具体的 形象。
从分解社会关系角度来看, 由于信仰 是构成宗教的核心要素, 宗教信仰对其教
徒的思想、行为方式会产生全面而深刻 的影响, 虔诚的教徒可能将其全部的挚爱 和感情寄托在信仰中, 而当一个“太窄的 心灵只可容一种感情之地, 在爱上帝的感 情占有了这颗心时, 这种感情就把一切爱 人类, 并为人类效用的心除掉了”。
五、《蒙巴顿方案》与克什米尔冲突 (一)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印度总督蒙巴顿抛出了 “蒙巴顿方案”, 决定把英属印度分为两个 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据此,以宗教 为依据,英属印度被划分为两个国家:印度 和巴基斯坦。信仰印度教的居民归入印度, 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加入巴基斯坦,巴基 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 巴,它们被印度领土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
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归属原则,为克什米 尔的分裂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血腥仇杀 在印巴分治的过程中,印度教徒和
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也被推向顶峰。 印度教大斋会、国民志愿服务团等组织 竭力煽动印度教徒迁出巴基斯坦;同样, 穆斯林联盟也针锋相对,拼命鼓动穆斯 林迁离印度。
(三)克什米尔冲突 依据《蒙巴顿方案》,各土邦可以自行
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直接使得查漠 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 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占77%,印度教徒占 20%,该地区的穆斯林居民想加入巴基斯坦, 而信仰印度教的土邦大君则想并入印度。 1947年10月,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爆发 第一次战争。1965年和1971年,印巴为争夺 克什米尔又先后爆发了两次战争。
[原创]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原创]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2fcbc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0.png)
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梁丽萍(山西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内容提要]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是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冲突的焦点之一,具体表现为宗教因素引发民族冲突与地区冲突,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破坏世界和平。
但是,宗教冲突决非纯粹的宗教战争,宗教冲突的真正根源在于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于各种政治集团和社会力量围绕利益问题所做的争夺。
注重宗教因素与国际冲突的关联,客观分析其间的互动规律,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文化策略,应该成为国际问题研究和宗教问题研究的共识。
[关键词] 宗教因素国际冲突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宗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着“冷战”的结束,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成为国际冲突和地区冲突的重要焦点, “世界宗教已经培育了具有巨大权利和资源的宗教精英和政治精英,他们有能力动员军队和人民,能够形成跨文化的认同感和效忠感,或者能够提供根深蒂固的神学基础和合法的社会基础。
在这些方面,世界宗教毫无疑问构成了前现代时期最强有力的和最重要的文化全球化形式”①。
“9·11”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宗教的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美国学者甚至将宗教因素作为“了解历史、政治、社会甚至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②一、宗教因素的两极性作用宗教,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坐标之一,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自然物崇拜、原始宗教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成熟宗教再到当代社会种种具有“非神学”特征的新宗教、准宗教运动,无不对其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纵观人类的文明史,宗教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不能等闲视之的社会力量。
但宗教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功能却需要冷静分析。
社会学家莫顿(P. K.Merton) 在其社会分析的理论中曾建立了独创性的“功能分析图式”(paradigm) 。
他认为,社会功能有一个明显特征,即它的两重性,就其社会作用而言,任何社会系统,都不只有正功能,因为有些事情的后果,常会带来负功能(dysfunction) ,也就是说这些后果,会减少社会的适应与调适能力。
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
![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bd197d69168884868762d614.png)
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一、当今世界的主要冲突当代许多地区冲突和国际争端都有宗教背景。
放眼宇内,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线的冲突与争端此起彼伏。
在巴尔干地区,南斯拉夫解体、波黑内战、科索沃危机无不交织着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在北爱尔兰,天主教徒和基督新教教徒之间的利益张力最终演变为持续50多年的武装冲突;在北高加索地区,车臣分离势力以伊斯兰教为旗帜,顽强对抗笃信东正教的俄罗斯;在南亚,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紧张关系鲜明地体现于印巴冲突。
特别是中东愈演愈烈的阿以冲突则深刻地反映着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直接对抗。
1、科索沃问题科索沃问题从整体上看集中反映了西方基督教文明内部的冲突。
随着2003年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以及战后科索沃宣布独立,信奉东正教的俄罗斯和具有新教、天主教传统的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对立日趋尖锐。
科索沃战争是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出兵南联盟,实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击以俄罗斯为首的东正教文明在那里的传统影响,排挤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2、印度和巴基斯坦争端印度和巴基斯坦关于克什米尔争端问题同样夹杂着深刻的宗教分歧。
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之前,都是英国的殖民地。
1947年英国从印度次大陆撤出时,提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把印度教徒占多数地区划归印度,把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划归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哈里?辛格希望独立,而占克什米尔人口77%的穆斯林族要求加入巴基斯坦,成立自由克什米尔政府。
克什米尔土邦王为保王位,违背多数人的意志加入了印度,并请求印度出兵援助,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从此克什米尔就成为印巴两国矛盾和发生战争的策源地,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3、两伊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因阿拉伯河归属问题而发生的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是同属伊斯兰教的国家间冲突的例子。
伊朗于1979年爆发伊斯兰革命,什叶派上台执政,伊朗变为神权国家。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c21f219a21614791711282e.png)
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仇晓峰机电学院机103-2 201056503251内容摘要:冷战结束后,诸多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冲突越来越深受宗教因素的影响,由宗教因素而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层出不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如颜色革命、巴尔干问题、巴以冲突、9.11事件、伊拉克战争等,都有宗教因素影响。
这些事件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经济衰退。
民族宗教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重要根源,也是影响当今世界及未来国际社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宗教因素、重大事件、层出不穷、世界动荡不安世界民族宗教问题政治化倾向更为显著。
尽管世界民族宗教问题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在当前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国家主权、领土等问题联系日益紧密,其政治化倾向更为显著,尤其是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使问题更加复杂,难以化解。
一、为何宗教因素会产生如此的重要影响(1)西方插手他国民族宗教问题明显增多。
首先以美国为首的的超级大国,不断积极地扮演着“世界领导者”和“世界警察”的角色,加速构建“一超独霸”的世界格局,任何妨碍美国利益的国家或组织都会受到遏制或打击。
在南联盟科索沃和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以及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的这一目标表现得尤为突出。
西方国家为了自己的全球政治、经济利益及推行霸权主义主张,越来越多地插手他国民族宗教问题,加剧了原有地区民族宗教问题的复杂程度。
(2)通过各种手段谋求政治地位甚至取得政权已越来越成为世界上一些民族主义势力的目标。
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为指导的激进民族主义者明确提出“宗教政治化、政治宗教化”的口号并坚决付诸实践。
他们力图保持伊斯兰意识形态的神圣不可超越性,改变现有伊斯兰国家的世俗化方向,以最终建立一个教权至上的政教合一政体。
而各种泛民族主义势力则打着民族、宗教同一的旗帜力图复兴传统的势力范围,建立更为广阔的政治空间,在新的国际政治格局中抢占有利位置。
(3)民族宗教矛盾和冲突的暴力化倾向日益严重。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df72ce3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1.png)
宗教如何影响世界政治当代世界充斥着各种地区冲突与国际争端,从宗教的角度看,许多冲突与争端的背后,都有宗教因素。
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宗教战争趋势及对影响在这里,主要是讲缅甸与泰国内部的另一种战争形式----宗教战争。
众所周知,缅甸与泰国,是两个主要的佛教国家,佛教在这两个国家里,可以说,有着很崇高的地位,甚至可以左右国家的一些重要决策。
但摊开东南亚到南亚的地图,可以看到,这两个佛教深厚的国家,实际上一直在面临被伊斯兰宗教逐步蚕食的困境。
在缅甸西北部的若开邦,宗教冲突已经愈演愈烈,特别是在2011年之后,重大的冲突已经发生多次,并快速向南和中缅边境蔓延,密铁拉、曼德勒、腊戌等地的宗教冲突所引发的焚城损失,远远超过了十多年的民族武装冲突所造成的损失之和。
而泰国南部的北大年府、也拉府、陶公府三个府,也是已经存在长达几十年的宗教冲突,在2011年之后,原本只是在这南部三个府范围内的宗教冲突,也在开始向北和向泰老边境地区蔓延的趋势。
从这两个方向的宗教冲突的蔓延路线就可以看出,伊斯兰宗教正在一路南下,一路北上,然后转向东北向中缅边境、中老边境蔓延,到达云南,与云南目前正在日益壮大的伊斯兰宗教汇合,从而彻底吞噬两个古老的佛教之国。
这个目标可能会演变很长时间,几十年,上百年。
但这种已经非常明确的。
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伊斯兰宗教扩张的步伐就会加速,目前,正是处在扩张加速期中。
以往,只有泰国南部存在几个有组织的伊斯兰武装,而在缅甸,由于长期的军政府高压统治,加上缅甸还存在着极端佛教组织,所以,缅甸的伊斯兰扩张一直没能成为气候。
2011年之后,中方加大了对疆独的打击力度,大量的疆独分子开始借道泰国前往土耳其,而许多未能离开泰国的疆独分子,开始加入到泰南的几个伊斯兰武装组织中。
泰国近年来的政局持续动荡,在清剿泰南分离武装组织(伊斯兰)中,也受到美国的干扰和施压而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使得泰南伊斯兰武装在快速崛起,原有的多个组织,也在开始向统一的一个组织整合,形成武装扩张的合力,近几年,在泰老边界、泰国北部、泰国首都已经制造了多起恐怖活动,就在前不久,泰国首都已经再次出现伊斯兰恐怖袭击的高级别预警,在这多事之秋,泰国国王的驾崩,全国进入一年的哀悼期,相信这种恐怖袭击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政治学概论》第九第十章民族与宗教-国际政治-世界格局
![《政治学概论》第九第十章民族与宗教-国际政治-世界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576833390722192e4536f69b.png)
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
一、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二、当代世界的宗教问题 三、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的根源
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当代世界民 族问题的变化与发展,经受了三次大的 冲击: 一是二战后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
冲击
二是冷战的冲击 三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在空间分布上 存在着多层面性 首先是全球性的民族问题 其次是跨国性的民族问题 不同层次的民族问题往往相互渗透、 交错纠缠,在现实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呈现 为极其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
民族与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宗教问题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 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在追求和推进人的全面发 展的同时,尊重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并积 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 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宗教正面作用的关键,就是要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成为促 进社会协调和稳定的积极力量
宗教是人们精神与观念运动的产物 首先,宗教起因于原始社会落后的生 产力状况,反映了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时 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神秘感 其次,阶级社会中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是宗教产生的又一原因
宗教的涵义与特征
宗教不是永恒的,作为一种历史现 象,它必然会经历一个产生、发展及消 亡的过程 “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 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 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 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 ——恩格斯
当代世界的民族问题
第一,民族问题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第二,世界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持续不
断 第三,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关 第四,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当代世界的宗教问题
20世纪末大规模的宗教变革和世界政治
![20世纪末大规模的宗教变革和世界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2bcbcec0b0717fd5360cdc92.png)
20世纪末大规模的宗教变革和世界政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它对国家的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一个国家的对内政治或对外的关系进行分析时,就不得不考虑其宗教因素。
因此,20世纪末大规模的宗教变革对当代世界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更是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
本文将会突出强调这三个大规模的变革:国家世俗化的衰落;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全球扩张;宗教多样性的全球扩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
宗教变革对当代世界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信众社区(基督徒、犹太教徒、穆斯林)的出现和发展是民族国家、帝国和文明形成的重要因素。
至少可以说,当代政治制度中许多的最具特色的方面,是源自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独特的宗教遗产。
如果说当代欧洲或北美人们的主流政治价值观,那可能包含个人自由,所有人生来平等,自由民主和人权。
这样的政治价值观正是源于欧洲基督教的宗教背景和北美的政权组织,它不仅出现在宗教和政治身份有正式关联的政治组织中,在类似法兰西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这样的世俗国家的宪法中也有所体现。
因此,宗教不仅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特征,它甚至对名义上的“世俗”国家的政治也有影响。
国际关系分析家最近强调关于世界政治的见解和价值观的作用,鉴于这些理由,宗教变革可能被认为对世界政治产生影响。
宗教变革可能通过改变利益集团或所有民众的价值观和认知,或直接地因对宗教的虔诚和信仰而制定外交政策来对世界政治产生影响。
然而,宗教影响世界政治的方式还有很多。
宗教社区的观点能够在政治组织之间建立政治联系,例如,宗教组织,如教堂或援助机构,直接担任政治角色,或者由宗教信徒形成的跨国社区,通过对这一地方的人们的政治事件去影响该组织或社区内其他地方的人们。
宗教变革可能会因为特定的行为体而产生促进或削弱作用,也可能导致国际政治组织和跨国政治联系的形成,加强或减少。
宗教与国际关系
![宗教与国际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838d950561252d381eb6e0e.png)
一、宗教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全球宗教复兴对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提出了众多全新的问题。
宗教从不同方面影响乃至塑造了当今国际政治现状。
这些影响突出地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催生了新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国际非政府组织已成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行为主体或除经济、政治外的“第三种力量”。
由于宗教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其文化渊源,它们在西方社会具有较高的“声誉”,能够对公众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具有政治动员能力对本国和各国政府的政策取向产生作用。
那些以人权和宗教为议题的宗教非政府组织就往往扮演西方国家外交政策非正式执行者的角色。
二是对国际制度的影响和塑造。
宗教的全球复兴却对现行的国际关系原则和规章制度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虽然一般认为跨国宗教的挑战目前主要表现为非西方宗教或文明对抗国际社会制度所建立在其上的西方信仰和价值观,或是挑战对国际制度的西方的世俗解释,但主要由西方各国政府、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和各种国际公约构成的国际宗教人权制度,却对许多非西方国家的主权形成制约。
在许多情况下,国际宗教人权制度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国家主权和历史传统发生矛盾,成为国际冲突发生的原因和放大器。
三是对国际和地区冲突的影响。
无论是恐怖袭击等非传统的国际冲突,还是以巴僵局、南斯拉夫内战等地区冲突都具有深刻的宗教根源。
由于宗教所具有的排他性、由宗教导致的持久憎恶感、对宗教圣地的争夺,以及政治边界与宗教边界的交错,都增加了宗教问题引发地区冲突的可能性以及冲突的强度与烈度。
冷战结束以来“弱国强宗教”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和国际关系的新景观,这也使一些国家的内部冲突失控和外溢,使宗教在世界范围更加政治化和公共化并更具对抗性四是宗教日益成为各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考量。
冷战结束尤其是9·11事件以来,西方尤其是美国外交决策圈对宗教问题空前关注,并且从国家安全和战略的角度对宗教问题上纲上线,鼓吹从“民主和平论”脱胎而来的“宗教自由和平论”要在“促进宗教自由和国家安全之间建立积极关系”,并且把推进所谓宗教自由作为反恐利器。
为什么有些国家存在宗教或种族冲突?
![为什么有些国家存在宗教或种族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8189821d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c.png)
为什么有些国家存在宗教或种族冲突?宗教或种族冲突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许多国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这种困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本文将通过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一、历史背景造成了宗教或种族冲突许多国家存在宗教或种族冲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渊源。
在过去的数百年里,许多国家曾经被征服,殖民或受外国势力控制过,这种背景使得不同宗教或种族之间的矛盾难以避免。
此外,一些国家的国境线并非明显划分,或者曾经存在或合并过其他国家,导致了相互之间的冲突。
二、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了宗教或种族冲突除了历史因素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也是导致宗教或种族冲突的原因之一。
政治上的压迫及歧视,经济上的不公平分配,社会上的文化差异等都会导致不同宗教或种族之间的冲突。
具体表现可能为某一族群或宗教受到限制和不公平待遇,在社会上地位低下,在某一经济活动中被剥夺发言权或份额,这些都可能导致族群或宗教之间不满情绪的积累,引发矛盾和对抗。
三、思维方式和文化常规造成了宗教或种族冲突每个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也会对宗教或种族冲突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些宗教比较重视传统和教义性质的国家中,会存在对外来宗教的排斥情绪,影响到宗教关系。
而一些文化传统保守或较封闭的国家会存在种族歧视和狭隘的族群意识,同时会削弱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四、缺乏高质量的教育和舆论的展示造成了宗教或种族冲突教育和舆论的展示也对宗教或种族冲突的产生有影响。
缺乏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可能导致一些思维模式和文化惯例的无法充分消化,易于扩张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点和价值观。
同样,无法及时准确地展示舆论会导致对宗教或种族相关事件的不客观的理解,也会引发更多的纷争。
五、国际关系也是造成宗教或种族冲突的原因最后,国际关系问题也会对一个国家的宗教或种族关系产生影响。
全球化效应的加速,会导致一些派别和宗教的跨境对抗、宗教组织的国际活动等,而相关纷争也会影响到本国的宗教或种族关系。
综上所述,宗教或种族冲突是多种因素的组合所产生的结果。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1
![宗教与政治的关系1](https://img.taocdn.com/s3/m/47d6856858fafab069dc02cb.png)
b.政教主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教关系即属 b.政教主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教关系即属 此类,封建时代中国的国家政权善加利用、 严密控制宗教,主要依靠儒家思想中的政 治伦理学说进行意识形态控制,以佛教、 道教的思想为重要补充,利用佛教、道教 所具有的神圣、超验等功能强化统治的合 法性,亦有学者因中国古代只存在国家政 权这一个控制国家机器、意识形态的权力 体系而归之为政教合一。
二、政治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治学界对“政治” 有:①政治是各阶级为维护和发展本阶级利益而处理本阶 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民族、国家的关系所采取的直接 的策略、手段和组织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阶级或集团为实 现其经济要求而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活动,以及实行的 对内对外全部政策和策略。③政治是主要由政府推行的、 涉及各个生活领域的、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占主要地位的活 动。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 动。④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 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 集中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权力斗争、统治阶 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级内部的权力分配和使用等。
C.政教分离。指不存在官方宗教或只存在象征性 C.政教分离。指不存在官方宗教或只存在象征性 的官方宗教,有学者把只存在象征性官方宗教的 英国等国家也归为政教合一类。政教分离一般是 宗教组织与国家机构分离,宗教组织不行使国家 权力;国家政权不行使宗教组织的职能,保护公 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组织的合法权益,平 等对待各个宗教。政教分离是当今许多国家在处 等对待各个宗教。政教分离是当今许多国家在处 理政教关系上的价值取向,因各国历史、社会、 文化环境不同,各国对政教分离原则的实践呈现 出不同形态,但宗教干政、宗教歧视等现象在许 多国家仍然存在,政教分离的理想形态仍在探索 之中。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7f5323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8.png)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填空题1.研究方法(1)传统研究方法历史描述法:乔治·莫德尔斯基的百年周期论、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说”均势和平伦理推理法:人性恶的观点流行:马基雅弗里、霍布斯、尼布尔等法律分析法(2)当代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法: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将国际社会分成母系统和若干子系统,相互平衡与作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心理分析法:哈佛大学教授梅里安1925年发表《政治学的新方法》,开创了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法(3)常用研究方法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2.理想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3.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4.新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肯尼思·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5.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存》6.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名词解释1.理想主义学派: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代表人物是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
主要观点:崇尚理性和良知,人性可以改造;战争可以避免,提倡公开外交;利益可以协调,冲突矛盾不是人类的本性;建立世界政府、保卫集体安全。
理想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的输出和较量;人权观的冲突;世界秩序的构想。
2.现实主义流派: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爱德华·H·卡尔、雷蒙·阿隆、昆西·赖特等、亨利·基辛格。
主要观点: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da50092baf45b307e8719746.png)
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宗教是一种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上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的产物,它和社会政治存在必然的联系。
尤其是阶级和国家出现后,因追求阶级利益的需要,维持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促使宗教和社会政治联在一起,逐渐成为阶级统治的一部分。
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体现在国际方面。
首先是具有特殊的社会整合功能,它具有把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级、不同职位、不同思想风尚、不同政治态度、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的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有共同信仰、共同崇拜对象、共同组织形式、共同教义教规、共同礼仪和活动方式的社会实体和力量。
在国际上,信仰相同宗教的国家和民族有着较大的亲和力,易结成紧密的宗教政治集团,从而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影响。
例如,伊斯兰国家由于共同的宗教信仰而加强了它们的国际联系,1970年3月成立的“伊斯兰会议组织”有45个成员国,形成了伊斯兰国家集团。
该组织对促进各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加强相互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合作,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反对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保障穆斯林人民的尊严和一切权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次,由于宗教信仰和宗教派别的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和争执而导致国家或民族冲突,成为世界政治中的宗教政治冲突。
例如,战后在印度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宗教冲突的公开化,引起大规模流血事件,终于导致印巴分治。
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除了边界争端和民族纠纷外,则和该地区由来已久的伊斯兰教徒逊尼派和什叶派之争有关。
再次,资本主义国家常常利用宗教作为其侵略政策的工具。
在19世纪,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对东方的大举入侵,西方天主教传教士也涌到东方各国,有些传教士充当了殖民主义者推行殖民政策的先锋。
当今罗马教廷对世界上的基督教徒继续发挥着宗教政治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罗马教廷还经常借“宗教自由”来干涉他国内部事务。
宗教_冲突与国际政治
![宗教_冲突与国际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85934bc54028915f804dc2b4.png)
2008年6月江 南 社 会 学 院 学 报Jun .2008第10卷第2期J O URNAL O F J I ANGNAN S OC I AL UN I VERS I T YVol .10No .2宗教、冲突与国际政治3张 战,李海君(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91)摘 要: 对暴力的看法、评价、运用的矛盾性是世界各大宗教所固有的特征,宗教与冲突不具有因果关联性。
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宗教冲突都是打着宗教旗号,但本质上属于政治、经济利益的冲突。
当今国际冲突主要表现为西方和伊斯兰极端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其中最突出的是美国霸权主义和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国际恐怖主义的较量,而且两者具有互动特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对国际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只有反恐和反霸同时并举,才能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关键词: 宗教;宗教冲突;国际冲突;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中图分类号:B91/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26(2008)02-0052-05 对宗教与国际政治的关系的研究,当推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他于1993年提出了一个理解冷战后全球政治的范式,认为冷战后全球政治主要的方面将是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冲突,而他的文明集团是以宗教为背景划分的。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更似乎验证了他的预言,随后,恐怖主义被列为美国最危险的敌人。
认为,“恐怖主义是一种方法而非一种政策,最基本的敌人是伊斯兰激进的、原教旨主义的、好战的派别”。
[1]美国总统布什使用“十字军东征”等口号,动员全国乃至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诉诸武力打击恐怖分子和所谓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我们不仅要问,少数伊斯兰极端分子并不代表整个伊斯兰世界,美国政府和舆论为何以偏概全,以“上帝”的名义如此兴师动众?随着伊拉克战争被证实师出无名,这就暴露了美国以反恐为名推进其霸权战略的野心。
而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和“新帝国”论一样,究其本质也是为美国的战略作理论注脚的。
论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论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68352eb856a561252d36fa2.png)
・学术专论・论宗教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刘中民 内容提要:本文指出,宗教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现象,是维系民族特征,构筑民族性格,强化民族凝聚力,影响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复杂文化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排他性。
不同民族间的宗教文化歧异与政治、经济矛盾相交织,构成了诱发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反,同源文化却是不同国家进行广泛国际合作的文化根基。
宗教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构筑国际联盟和国际合作的桥梁和媒体,根源于宗教的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为信仰相同宗教的不同民族或国家的联盟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根基、社会心理基础和文化铺垫。
但是,作为一种以唯心主义神学体系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充当某些国家对外进行政治渗透的工具。
世界宗教组织作为非政府间的重要国际组织,已成为国际政治体系的重要成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
刘中民:现为河北师范学院法律与经济管理系。
通讯地址:石家庄红旗大街(050091) 宗教作为支配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族心态结构、社会价值取向、文明的更新与延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宗教从原始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转而向世界宗教转变和过渡的历史进程,其影响力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化的完善与变迁而在现代化历史熔炉中销声匿迹。
相反,它却以其内在的凝聚力和外在的扩张力跻身于国际社会。
诚如宗教学者所言:“从变动的角度看,佛教在东亚,天主教在东欧、拉丁美洲和菲律宾,锡克教和印度教在印度、犹太教在以色列已成为人们确定奋斗目标和进行社会动员的信仰”①。
本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以国际政治中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对国际政治中的宗教文化因素进行探讨。
一、异质宗教文化歧异是导致国际冲突的重要因素 国际冲突作为民族国家或国家集团因①Robin Wright,Islam:“Democracy and the West”,Foreign Affairs1992Summer,P133、145.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以敌视、对抗乃致战争为表现形式的国际关系恶性状态,其发生有深刻的政治矛盾、经济摩擦、历史积怨、民族纠纷等社会历史根源。
辩论辩题的宗教因素
![辩论辩题的宗教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64007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e.png)
辩论辩题的宗教因素正方辩手:宗教因素对于社会问题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加坚定和勇敢。
例如,基督教的教义中强调爱和宽恕,这种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宗教还可以促进人们的道德觉悟和行为规范,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例如,伊斯兰教教义中禁止酗酒和赌博,这些行为在穆斯林社区中相对较少。
因此,宗教因素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起着积极的作用。
反方辩手:尽管宗教因素可以给个体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但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并不总是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不同宗教之间存在着信仰冲突,这种冲突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战争。
例如,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长期困扰着当地人民,导致了大量的流离失所和生灵涂炭。
其次,宗教信仰也可能成为社会问题的根源。
例如,一些极端宗教组织会利用宗教信仰来宣扬暴力和仇恨,导致恐怖袭击和社会动荡。
因此,宗教因素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并不总是有益的。
名人名句及经典案例:正方辩手可以引用马丁·路德·金的名言,“爱是唯一能够战胜仇恨的力量。
”这句话强调了宗教信仰对于化解矛盾和促进和谐的重要性。
反方辩手可以引用尼采的名言,“上帝已经死了。
”这句话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宗教信仰减弱的趋势,暗示了宗教因素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边缘化。
在案例方面,正方辩手可以引用基督教组织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如传教士在非洲的医疗援助工作。
反方辩手可以引用伊斯兰教激进组织对于恐怖袭击的煽动和支持,如基地组织对911事件的策划和实施。
总之,宗教因素对于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需要充分考虑其积极和消极的两面。
在辩论中,双方应该充分阐述各自观点,并引用权威名言和经典案例来支撑论据,以期达到理性、客观的辩论效果。
缅甸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分析
![缅甸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997a6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6.png)
缅甸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分析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佛教徒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而回教徒则占少数民族的大多数。
然而,在缅甸的历史上,宗教因素常常成为引发冲突和紧张局势的元凶之一。
本文将对缅甸冲突中的宗教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一、历史背景与宗教对立缅甸历史上的宗教对立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佛教和回教的竞争。
13世纪,蒙古人入侵缅甸,带来了伊斯兰教。
此后,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缅甸逐渐形成两大阵营。
宗教对立的根源之一是不同宗教信仰的价值观和文化差异,这导致了信仰者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二、种族冲突与宗教因素在缅甸,宗教和种族常常紧密相关。
例如,罗兴亚人和缅甸人之间的冲突,涉及了佛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对立。
罗兴亚人是一个回教徒为主的少数民族,他们受到了来自政府和主流社会的歧视和迫害。
这引发了宗教和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长期以来导致了冲突的升级。
三、政治利益与宗教冲突缅甸的政治环境也加剧了宗教冲突的恶化。
过去几十年来,政府一直在国内对伊斯兰教徒实施压制,以维护佛教的主导地位。
政府扶持佛教僧侣团体,鼓励他们发起反对回教徒的运动,并试图将缅甸国内的冲突建立为宗教对立的战争。
这种政治手段导致宗教因素在冲突中起到了更加恶化的作用。
四、宗教领袖与和解努力尽管缅甸的宗教冲突严重,但也有一些宗教领袖和和平组织努力促进和解。
例如,佛教僧侣团体和回教领袖曾联合呼吁停止宗教冲突,促进宗教和谐。
他们提倡宽容、理解和对话,并积极为促进缅甸社会的和平和稳定做出贡献。
五、解决宗教冲突的建议为了解决缅甸冲突中的宗教因素,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加强法律保护,禁止宗教歧视和仇恨言论的传播。
其次,教育是关键。
通过教育,可以增加人们对不同宗教信仰的了解和尊重,培养宗教和谐的观念。
此外,政府和宗教领袖应加强对话,推动宗教和平共处的理念。
六、国际社会的责任与作用最后,国际社会也有责任发挥积极的作用,帮助缅甸解决宗教冲突。
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与政治动荡
![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与政治动荡](https://img.taocdn.com/s3/m/07fcc81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4.png)
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与政治动荡中东地区一直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和动荡的地区之一。
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已经成为该地区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众多宗教和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该地区一直处于战争与不安定的状态。
首先,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是导致政治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里有着众多的宗教信仰,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等。
不同宗教群体之间矛盾重重,经常爆发暴力冲突。
例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就源于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宗教对立。
在其他地方,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冲突也一直存在。
这些宗教冲突导致了社会的分裂和撕裂,加剧了政治的不稳定。
其次,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也加剧了宗教冲突。
在中东,宗教与政治密不可分。
很多国家都有着宗教领袖或宗教组织掌握政权。
政治动荡或者权力争夺往往以宗教的形式呈现,激化了宗教冲突。
例如,在伊朗,宗教领袖阿扎第尔·哈梅内伊的控制下,国家政权严重依赖于伊斯兰教。
与此同时,叙利亚内战也是政治权力争夺的产物,包括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和反对派之间的斗争。
因此,政治动荡加剧了宗教冲突,使中东地区陷入混乱。
此外,中东国家之间的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也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利益和意图使中东地区成为了各种宗教和政治势力的竞技场。
国际大国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不稳定。
例如,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使得该地区的冲突升级。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军事干预,使得叙利亚内战更加复杂。
这些外部因素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更为恶劣。
然而,虽然中东地区一直处于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之中,但也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一步当然是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宗教冲突,以促进和平与和解。
政治问题也应该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避免动荡继续扩大。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该尊重中东国家的主权和自主发展,避免对该地区的干涉。
总结起来,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是复杂而深层次的问题。
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相互影响,使该地区陷入无休止的暴力和混乱。
正确看待宗教和宗教问题
![正确看待宗教和宗教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cd3ade5fbfc77da269b138.png)
对经济:
宗教文化对经济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西班牙 和摩洛哥两地宗教对牲畜的养殖产生重要影响。 以罗马天主教为主的西班牙,猪的养殖极为普遍, 但是在非洲这一边的伊斯兰教流行的摩洛哥,就 不以为然,由于伊斯兰教是禁食猪肉的。 罗马天 主教促进渔业的生产是由于天主教徒在周五禁食 肉类。在天主教的国家里由于教义对渔夫的崇拜, 大大促进了捕鱼业发展和鱼类的航业运输。相反, 在印度人们常常缺乏食物,但印度教的信奉者是 不吃鱼的,尽管其沿岸地区的鱼类极多,但并不 可以促进印度捕鱼业的发展。
尤其是在中世纪,科学倍受宗教的摧残, 科学家被送上火刑柱,他们的著作遭到查 封和禁止,使整个中世纪的科学几乎成为 一片空白。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 绝对的,科学与宗教也有相互渗透、相互 利用之处,佛教和中国的道教就包含了丰 富的医学、生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宗教对于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 身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宗教作为人 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社 会长期发展中的产物,它和社会政治存在 必然的联系。尤其是阶级和国家出现后, 因追求阶级利益的需要,维持宗教自身存 在和发展,促使宗教和社会政治联在一起, 逐渐成为阶级统治的一部分。
在当今世界,无论是地区冲突还是局部战 争中都可以看到宗教因素在发挥重要的作 用。
在中东,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 掌权的伊拉克与什叶派掌权的伊朗展开了 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双方死伤惨重。两 伊战争的原因主要是两国长期存在的边界 纠纷,但在教派问题上的矛盾,也是战争 的原因之一。
美国因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球发 动了“反恐战争”,出兵阿富汗,推 翻支持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 又以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由, 对另一伊斯兰教国家——伊拉克发动 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摘要:宗教作为支配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自产生之日起,就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道德伦理、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族心态结构、社会价值取向、文明的更新与延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宗教从原始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转而向世界宗教转变和过渡的历史进程,其影响力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文化的完善与变迁而在现代化历史熔炉中销声匿迹。
相反,它却以其内在的凝聚力和外在的扩张力跻身于国际社会。
本文旨在以国际政治中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来阐述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及其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
本文还通过论述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现象和复兴运动,讨论宗教对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的影响。
关键词:宗教因素国际政治具体途径原教旨主义复兴运动影响宗教是一种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文化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恩格斯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生活的外部力量在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历量的形成。
”因此,宗教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上的一种虚幻的和歪曲的反映。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的产物,它和社会政治存在必然的联系。
尤其是阶级和国家出现后,因追求阶级利益的需要,宗教逐渐和社会政治联在一起,也逐渐成为阶级统治的一部分。
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既是统治阶级进行国家统治的工具,又可作为被统治阶级反抗压迫的旗帜;既可同政权合一,又可作为奴隶起义、农民战争用来团结群众、号召群众的手段。
从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思想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往往成为压制阻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枷锁,但同时促使某些新观点、新思潮的提出和兴起。
在日常生活中,它既是一种诱导人民把对现实的不满和痛苦寄托给未来、天堂,从而成为麻痹人的思想,但也可以安慰人民暂时忍受痛苦,求得精神上的解脱。
宗教教义提倡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不恶不杀,不淫不盗,成为有利于社会稳定、安全的力量。
同时,往往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教义解释差异,又出现宗教派别冲突,从而导致动乱。
国际政治中的“宗教因素”1.何谓“宗教因素”?什么是“宗教因素”?一般的理解是:宗教在信仰它的人群中,既支配他们的精神生活,又约束他们的物质生活。
能产生这种支配或约束力量的,有宗教的自我,也有宗教在社会不同领域呈现的不同形式。
宗教以不同形式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这些不同的形式也包含不同宗教精神,而且这些形式也与社会不同领域有着某种联系,并获得相对独立的发展。
显然,只要能体现一定宗教精神并能相对独立存在、发展的任何一种形式,都可以称之为“宗教因素”。
从大量事例来看,可以说,“宗教因素”至少应包括以下主要方面:第一,它以宗教自我的形式表现出来。
宗教通常有其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及其相关的教义、礼仪、戒律、习俗和节日。
就宗教信你仰者而言,他们所信仰的宗教对其生活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也可能会对其宗教信仰产生影响;同样的,宗教信仰者也会对来自外部的、对其信仰及其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事物,做出积极或消极的反应。
例如,拉什迪所著的《撒旦诗篇》被认为污蔑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它不仅引发的世界范围穆斯林的抗议,而且信仰伊斯兰的伊朗随之与西欧国家出现的紧张关系。
第二,“宗教因素”的又一表现形式是宗教意识形态,全面地体现了宗教的核心信仰或宗教精神。
宗教意识形态通常以思想、主张、观念或文字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学、艺术等社会不同领域表现出来。
不仅是某些宗教虔诚信仰者为之奋斗的至上目标,也是某些有政治图谋者从事动员组织那些盲信从者有效的精神武器,更是那些宗教狂热者从事恐怖活动的思想基础。
第三,“宗教因素”还以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有不同信仰的民族,有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有凝聚力也有排斥力。
一般情况下,信仰不同的民族,可以与周边其他民族和睦相处。
但在特殊情况下它的排斥力也就会显现出来。
由于各民族传统文化存在差异,往往会导致人们意想不到的民族宗教冲突或社会动乱,甚至会引发国际事件。
第四,宗教还包括各种社团组织或机构。
这些社团组织或机构也可能是跨地区、超国家的国际性组织,但它们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作为一定社会力量或政治势力,在该宗教意识形态下从事各种活动。
例如,那些具有政治图谋者所建立的、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的组织及其有关的活动。
其中,以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最具代表性。
第五,在一定宗教意识形态基础上建立(或企图建立)的国家实体。
它是宗教性国家,而非世俗国家;由于宗教在这类国家中居于左右国家权力的地位,宗教在这类国家的地区或国际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塔利班政权一度统治下的阿富汗即如此。
至于某些宗教极端主义组织主张建立的所谓宗教国家,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会发挥其影响和作用,也可视为“宗教因素”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六,在宗教意识形态影响下形成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伊斯兰教、印度教、犹太教以至于基督教、佛教及其他宗教中,都存在向它的原旨教义复归的主张或要求。
这一被称为“原教旨主义”的现象。
其中,以伊斯兰复兴形式显现的社会思潮,在某些伊期兰国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它的复兴主张或要求并不限于宗教领域,已经扩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领域,甚至演变为社会运动。
在有些国家或地区,还出现在宗教复兴名义下的民族复兴的要求。
第七,“宗教因素”还包括与一定宗教精神相应的物化形式。
物化形式通常有其象征物,尤其是那些被视为具有神圣性的象征物,它们在“宗教因素”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不可侵犯、不可亵渎,一旦遭到不管不自哪个方面的侵犯或亵渎,都可能产生严重后果;轻者会受到抗议、抨击和不满,重者则会引起冲突、动乱、仇杀以至于爆发战争。
这在某些宗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例如,穆斯林与犹太教徒之间的圣地之争、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寺庙之争,并由此导致的民族宗教冲突,都是如此。
“宗教因素”的这些方面,既可能是与信仰有关的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出政治问题。
这完全取决于来自内外的影响,更取决于“宗教因素”的体现者对此做出的反应。
2.“宗教因素”的体现者。
现实生活中,“宗教因素”对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宗教因素”自身并不能对社会生活直接产生影响,也不能对来自内外影响做出相应的反应,必须通过宗教信仰者的行为才能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宗教信仰者状况的不同,这种影响的表现形式在不同宗教那里也有所区别。
“宗教因素”的真正体现者是与该宗教有关的信仰者,而不是无关的人士。
如果没有宗教信仰者的活动,任何“宗教因素”都不可能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形成现实的活力,特别是它的政治活力。
“宗教因素”有不同表现形式,可以单独的,也可以结合在一起,通过宗教信仰者而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发生联系,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尽管“宗教因素”仅能支配或约束它的信仰者,而对其他人无能为力;但这并不是说,它对社会、对非信仰者就不起作用,不产生其影响。
特别是当它受到触犯、亵渎时,它对社会、对非信仰者所起的作用及其威力,有时是人们难以预料的。
一般地说,“宗教因素”通过宗教信仰者而得以体现。
具体说来,这些体现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宗教信仰者中的教职人员得以体现。
教界人士生活在教民之中,具有合法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与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密切联系,他们基于掌握的宗教知识和自身的教职,而有可能主持教徒的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及其有关的活动。
他们在教民中的声威,使他们有可能成为普通教民的代言人和宗教利益的维护者,他们中的某些人,则可能是某一地区或某个国家的宗教领袖。
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引导教民遵纪宗法、与社会其他成员和睦相处,不会与社会相抗衡,是社会的稳定因素;在特殊情况下则可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另一类是那些并不具有教职的非教界人士,与教界人士不同,他们并没有什么教职。
可是,由于他们是这一或那一宗教的信仰者,他们往往以宗教为工具,利用宗教、利用“宗教因素”从事活动,而有可能骗取一部分教民的信任,使之成为他们的追随者。
这些人通常是一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或某些从激进到极端的小集团、小组织头目和骨干。
不管他们在社会中是否具有合法的身份和地位,作为宗教信仰者,他们利用宗教所从事的活动显示,他们与那些教界人士主持宗教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
由于他们打着宗教旗号、利用宗教从事活动,有时使得人们难以认清他们活动的真正目的和真实的政治企图。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根源于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或战争,有的与宗教无关,然而,确有一些根源于政治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或战争,不是具有宗教的色彩,就是得到宗教外衣的掩盖或庇护,甚至表现为赤裸裸的不同宗教之间的冲突。
这里,宗教被作为政治工具而被人们所利用。
所谓宗教工具,指导的是宗教不是作为信仰对象,而是用来达到一定社会政治目的的手段。
通常所说的“披着宗教外衣”、“具有宗教色彩”,或是借用“宗教的名义”、“打着宗教的旗号”、“以宗教为幌子”,或是以信仰来掩盖、庇护其罪恶活动等等,都是在利用宗教、糟蹋宗教。
在这种场合出现的活动,也就不是人们所闻所见的活生生的宗教活动。
事实上,任何宗教信仰本身不需要外衣,没有必要给自身加上一层宗教色彩,也不需要“以宗教名义”、“以宗教为幌子”更不需要“在宗教名义的掩盖下”“在宗教的庇护下”从事活动。
就是说,同一宗教,可以是人们信仰、崇拜的对象,也可能被某些有政治图谋者所利用,成为政治的工具。
问题在于那些利用宗教的人,不会是一般的宗教信仰者及其教界人士,而是有其政治图谋者。
严格区分“宗教因素”的这两类不同的体现者十分必要。
因为当前从事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并能对生活构成现实威胁的,恰恰是那些具有政治图谋的宗教极端势力及其追随者。
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1.宗教因素日益介入国际政治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又拥有如此众多的教徒和相当严密的组织机构,必然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特别是世界性的宗教和跨国宗教组织对国际政治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着自己独特的影响。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形势的变化,现代宗教开始了其世俗化的进程。
因此,当代宗教与人类政治经济活动更加密切了。
除了少数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国家之外,宗教更多是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自由选择的信仰而存在的。
随着国际交往和世界人口的迁徙,各种宗教并存的局面也加深和促进了各民族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同时,一些宗教内部也出现了适应时代发展,并将各自教义中关于原始平等思想与当代国际政治现实紧密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新的思潮和流派。
一些国际性的宗教组织也积极地参加到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性运动之中。
2.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第一,宗教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