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故事-英国宝石还是黑色诅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故事:英国宝石还是黑色诅咒?
早在哺乳动物出现、恐龙进化、大陆漂移碰撞并形成现在的样子之前,煤就已经存在了。

那时,遍地都是沼泽、森林,生长着怪异的树和庞大的蕨类,而煤就是那森林中的一分子。

如今这些森林几乎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仅存的一部分也远非当初的规模。

当第一批植物离开海洋、进军陆地的时候,大部分煤床就随之形成了。

它为动物铺就了从海洋到陆地的进化道路,并庇护它们完成了这一重要进化。

换句话说,那些曾经统治地球的生物如今都已灭绝了,煤就是它们高度浓缩后的遗迹。

我们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应归功于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而在这个改善的过程中,那些生物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如果煤的产量不是这么丰富,不难想象,煤将会温情脉脉地出现在博物馆里,与那些往往比它“年轻”得多的恐龙化石一同展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成为铁路运输的燃料。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煤精灵”改造得焕然一新的国家,其发展曾与煤产生过千丝万缕的的联系。

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煤产量一直高居世界首位。

从某种程度上说,正因为如此,工业革命才首先在英国爆发,英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创造了一个令世界瞠目结舌的工业社
会。

英国”宝石”
罗马入侵英国后,发现有一种露出地面的岩层在原野中尤其引人注目,那是一种深黑色的矿石,泛着柔和的光芒。

一位罗马作家称之为“英国宝石”,因为它很容易被雕琢和打磨成华丽的首饰。

一时间,英国因出口这种珍贵的物资而声名大噪,罗马国内的时髦市民也迫不及待地用这种首饰装扮自己。

这些黑色的小饰物不仅时尚漂亮,而且还具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神秘特性――易燃。

这种被称为“煤精”的矿石,其实就是一种纯煤的特有形态。

然而,由于人们分辨不清煤玉和煤,因此许多罗马人戴的似乎并不是煤玉,而是普通的古老煤块。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与煤玉原料相同的普通的煤,就被当成了英国的宝石。

占领英国的罗马人不仅用煤制作首饰,而且也开始燃煤。

从士兵们的堡垒升起煤烟,从铁匠们的熔炉冒出煤烟,牧师们也在巴斯的米纳瓦神殿的永恒圣火中投入煤块,以缅怀这位智慧女神。

把煤作为一种燃料来使用,在当时还不够普及,因而罗马作家们没有留下这方面的专门介绍,但在英国已经发现了一些罗马人使用煤的遗迹。

至于英国人是否在罗马人入侵之前就开始烧煤,目前只有一个证据:在青铜时代,威尔士南部的早期居民们用煤来火化死者。

也许在他们
眼中,煤只不过是一种焚烧遗体的便利工具,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把煤当作一种神秘的媒介,用来护送死去的亲人到达另一个世界。

在历史上,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赋予煤以深远的意义。

公元5世纪,在罗马人撤离英格兰之后,英国进入了一段黑暗的、几乎没有被记录下来的历史。

罗马天主教的神学家圣徒比德,曾在公元731年写了一部罗马统治结束之后的英国历史,借助这本书的微光,我们可以对那个黑暗的时代略窥一斑。

当时圣徒比德住在英国东北部泰恩河畔的一座修道院里,那一带恰好是英国煤储量最丰富的地区。

纽卡斯尔市就坐落在泰恩河的下游,拥有充足且便于利用的煤炭资源,因此,此地后来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a煤区,它的名字也被用来指称煤矿丰富的地区。

从圣徒比德的书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马人烧煤的习惯仿佛随着罗马军队一同撤离了,此后英国再也没有人烧煤,即使在煤俯拾皆是的地区也是如此。

并不讨喜的再出场
直到12世纪晚期,欧洲的历史学家们才从一些文献资料中得知,煤可以作为一种燃料使用。

13世纪起,英国许多地方都发现并开始开采煤,但最重要的煤田还在纽卡斯尔周围。

那里的煤层不仅优厚,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高于船的吃水线。

这就意味着,煤矿可以保持干燥,最多只需要一些
简单的排水管道。

这还意味着,人们可以相当容易地把沉重的煤运到山下的河里,在那里等候的货船只需沿泰纳河顺流而下,就可以把这些煤运往英国东部的市场,特别是伦敦。

有资料显示,在那个时期,教会和煤炭商人为煤炭利润而展开争抢,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实际上,16 世纪中期以前的煤炭贸易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煤的使用还没有普及。

之所以很少有人烧煤,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就是煤烟,英国人发现煤烟的气味既令人作呕,又有害健康。

埃莉诺王后1257 年访问诺丁汉时,没待多久就匆忙逃离了,因为她无法忍受煤烟的气味,并且担心煤烟会危害她的健康。

在13世纪,诺丁汉人并不在家里烧煤,因为煤的气味实在不讨人喜欢,不适合家庭使用。

当时烧的煤大部分是从靠近地面的地方开采出来的,确实极易产生煤烟。

后来,诺曼底的城堡和一些大庄园竖起了排放煤烟的烟囱,但直到两个世纪后,这种“奢侈品”才出现在普通人家的小屋顶上。

一般家庭通常在房屋的中央用石头垒起壁炉,以远离木制墙壁。

因此,煤烟很容易就会充斥整个房间,直到它从墙壁或屋顶的缝隙里慢慢散逸出去。

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从1285年开始,为了解决煤烟的问题,在伦敦设立了很多委员会,因为当时人们纷纷抱怨煤烟已经“污染和腐化”了空气。

在1306年夏天,铁匠、酿
酒者和其他需要硬燃料的人们,因为燃烧了太多的煤而招致广大民众的抗议,政府于是颁布了一道禁止燃煤的法令。

伦敦之所以重新鼓励燃煤,原因很简单:伦敦的人口乃至英国的人口都已大大增长,这导致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城市附近的森林首先遭到了破坏:人们为了取火而燃烧树木,为了得到木材而大肆砍伐,为了种植谷物、饲养家畜而向森林无限制地索取……由于森林提供的能源变得越来越稀少,因此人们转而求助于地下资源。

那不断扩张的城市和逐渐缩减的森林,在那些煤炭商人们的眼中,也许意味着一个煤炭工业欣欣向荣的春天。

可是,接踵而至的瘟疫打破了煤炭商的美梦。

15世纪之前,瘟疫至少3次卷土重来,降临英国。

在疾病和其他灾难的打击下,英国的人口一再减少,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6世纪前后。

那时,英国只剩下约300万居民,大约是瘟疫来临之前人口的一半。

人们在废弃的农场上重新培育出的森林,已足够供应缩减后的人口所需要的能源,因此,煤炭贸易衰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