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砼测温与养护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85c49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d.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为安全保障和质量监控,大型混凝土结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方案。
一、测温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它的性能和强度,因此需要进行温度监测。
测温原理是基于热敏电阻传感器,即给混凝土里埋入一些热敏电阻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混凝土体内温度并输出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计算混凝土的发热量和温度变化。
二、测温设备热敏电阻传感器是测温的核心设备。
传感器需要宽温度工作范围,以适应混凝土的高温度和变化范围。
目前市场上的传感器一般可以在-200℃至+80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传感器还需要具有防水、耐高温、耐腐蚀、抗振动等特点。
三、测温方案1. 常规测温方案常规测温方案一般采用点式测温,即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埋入一些热敏电阻传感器,测点一般选在混凝土厚度的1/3处。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仪器相连,并记录每一个测点和时间的数据。
这种方案适用于混凝土体积较小的结构,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则显得不够全面,需要采取更多的测温点来达到全面监测的效果,同时这也难以进行远程数据处理。
2. 分区域测温方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需要采用分区域测温方案。
该方案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的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需要安装若干个传感器来实现全面监测。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将每个小区域内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到单独的数据采集仪,并移至中控室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便于实时监测和调整。
三、方案实施步骤1.设计阶段:根据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和特点,确定测温区域和传感器数量,设计合适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2.施工前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安装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器,并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浇筑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安装好每个区域内的传感器,并连接到数据采集仪器。
在混凝土的各个阶段,实时记录每个区域内传感器的温度数据。
4.数据处理:将数据采集仪器内的数据传输至中控室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图表和报告,并及时调整施工过程中的措施,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质量。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66edae2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d.png)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一、原因分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构件体积较大,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造成内外温差较大,表面易产生裂缝。
降温阶段混凝土逐渐散热收缩,内部易出现贯穿性裂缝.混凝土的升降温过程会引起内部温度应力剧烈变化而导致其结构产生有害裂缝,施工难度较大.需加强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控,做到信息化施工。
二、工艺流程布置测温点→确定测温点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测温线→预埋测温线→ 浇筑混泥土→进行测温三、测温点布置温度控制指标:确保混凝土入模前温度不大于30℃,温升值不大于50℃;混凝土温度骤降不得超过2℃/d,砼里表温度不大于25℃,砼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1、测温点的布置68#栋测温点布置在68a-G轴交68a-8轴和68b-11轴交68b-H轴处共两组测温点;69#栋测温点布置在69a-11轴交69b-K轴两组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分为上、中、下三个测温段。
2、测温导管加工与埋设(1)薄壁钢管材料的加工制作(2)施工时,每支测温线的插头都应贴有相应长度规格的标签,测温管采用直径25的薄壁钢管制作,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避免进水。
3、测温的时间规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6-10小时开始测温,在浇筑完两天内每两小时测温一次,龄期3-7d内,每四小时测温一次,7d后一天测一次,14d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的同时需测出周边环境温度。
每次测温后需填写测温记录表,测温记录表附后。
4、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指标(1)混凝土内外温差值不大于25℃,当混凝土里表温差大于25℃时,必须立即汇报给技术负责人。
(2)降温速度控制在1-2℃/d,当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值小于20℃时,停止测温。
(3)若温度超过控制值,需加盖草袋,并增加测温频率,缩短测温时间。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测温](https://img.taocdn.com/s3/m/1969d926aaea998fcc220ebc.png)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及测温1、掌握混凝土内温度变化情况,在现场设置测温房进行全天测温,采用电子测温仪对混凝土内、外温度,大气温度,水温进行及时温度测试,按规定时间进行,做好测温数据的记录,并及时绘制温度曲线,测温人员发现温差有上升时应及时地向工程技术人员通报,技术人员要采取表面升温措施。
2、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需控制在25℃以内,为掌握混凝土温度变化,采用电阻侧温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进行测温。
采用昼夜测温连续监测,前5天每3h测温一次,5天以后每6h测温一次,连续进行不少于10天。
3、测温要求(1)测量探头:热电偶(2)导线:四芯导线(3)测温仪:WXK02型(4)测点布置:WXK02(8个点/每台)4台设备(5)测温步骤a、设备的配件购买,按实际布线长度。
b、钢筋绑扎完毕,立即进行测点布置,并调试成功c、混凝土接触探头之前,每两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接触探头d、混凝土与探头接触时,每半小时测温一次,直至混凝土浇筑完毕e、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薄层浇筑,当温度上升时,应合采取降温措施,如撒冰,降低入摸温度。
f、混凝土浇筑完毕,茬混凝土温度峰值出现前后,应准备草包等物质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每一小时测温一次g、当混凝土峰值温度出现后约两天,即可拆除测温装置,整个过程完毕h、测温数据处理,绘制测温曲线4、大体积混凝土保温材料热工计算本工程基混凝土底板厚H=2.5m,施工时平均气温为18℃(To=18℃,Tb=18℃),要求混凝土内外温度控制在25℃以内,采用草袋保温养护。
混凝土为C40抗渗混凝土7,采用42.5号矿渣水泥配制用量Q=360Kg/m3,混凝土入模温度为25℃,查表知草袋导热系数取λ=0.14W/mk。
Tmax=1.1Q/(10+18)=1.1×360/10+18=57.6℃Ta=Tmax-25℃=32.6℃草袋厚度:δ=0.5Hλ(Ta-Tb)×k/(25×λ)=0.5×2.5×0.14(32.6-18)×1.3/(2.3×25)=0.058m=5.8cm所以,初步采用3层草袋保温养护,为保证保温效果,可增加一层塑料布,以增强抗风能力。
大体积砼测温方案
![大体积砼测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a7b89aa00b52acfc7ca51.png)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案1.大积混凝土的概念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指混凝土结构物中,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的混凝土。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中,经常遇到大体积混凝土。
如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混凝土基础和大型设备基础等等。
2.温度应力裂缝产生的机理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结构体量大,相对散热面积小,在浇注混凝土前几天,水化热积聚在结构内部,导致温度急剧升高,造成混凝土内部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异,内部高、外部相对较低。
加上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容易使混凝土结构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表面由表及里地相对受拉,内部相对受压,当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宏观裂缝,这就是温差裂缝,或温度裂缝。
温差应力的产生是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要实时监测温度差异,以提示施工现场采取降低温差的措施,保证不产生导致裂缝的温差。
混凝土结构的升温和随之而来的降温过程中,由于下述原因会产生裂缝(1)内外温差:混凝土内部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外部则散热较快,无论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总低于内部温度。
即使在混凝土硬化后期,水化热散尽,结构温度已接近周围气温,这是若受到寒潮侵袭,气温骤降,结构表面急冷,仍会产生内外温差。
这种温差造成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就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当温差大到一定程度,表面的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收缩作用: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初期,混凝土处于升温阶段及塑性状态,弹性模量很小变形变化所引起的应力很小,故温度应力一般可忽略不计。
但过了数日混凝土硬化(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以后发生的收缩,将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才引起的拉应力,当该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
表面裂缝与内部裂缝叠加起来,就可能贯穿结构的整个截面,造成严重危害。
所以在施工及养护阶段应严格控制温升,对于强度要求较高的混凝土,水泥用量相对较多,水化热大,温升速率也较大,一般可达35℃左右,加上初始温度可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达到70~80℃,一般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为10×10-6/℃,当温度下降20~25℃时造成的冷收缩量为2~2.5×10-4,而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只有1~1.5×10-4,因而冷收缩常引起混凝土的开裂。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fdb263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f.png)
大体积砼养护测温记录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砼的施工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中养护和测温环节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砼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大体积砼养护测温的相关内容以及记录的重要性。
一、大体积砼的特点大体积砼一般指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 1m 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其特点主要包括:1、混凝土用量大:由于结构尺寸较大,所需的混凝土量也相应较多。
2、水化热高: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大体积砼由于混凝土量大,内部热量积聚不易散发,容易导致温度升高。
3、温度应力大:由于内外温差较大,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二、养护的目的和方法1、养护目的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使水泥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2、养护方法(1)保湿养护:常用的方法是覆盖塑料薄膜、麻袋、草帘等,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2)保温养护: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如岩棉被、泡沫塑料板等,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
三、测温的意义和要求1、测温意义通过对大体积砼内部温度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温度,防止裂缝的产生。
2、测温要求(1)测温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
一般在混凝土的上、中、下部位及边缘和中心分别设置测温点。
(2)测温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升情况和环境温度来确定。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天,测温间隔时间应较短,随着混凝土内部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3)测温仪器应准确可靠,常用的测温仪器有热电偶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
四、测温记录的内容和格式1、记录内容(1)测温时间:包括年、月、日、时、分。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83a8d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4.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一、工程概述在本次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较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较快,容易产生温度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结构的安全性。
因此,为了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特制定本测温方案。
二、测温目的1、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及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情况。
2、发现温度异常,及时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3、为施工过程中的养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硬化。
三、测温设备选择1、采用电子测温仪进行温度测量,其具有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数据存储方便等优点。
2、测温传感器选用热敏电阻式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
四、测温点布置1、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和尺寸,合理布置测温点。
在平面上,测温点应分布均匀,在重点部位(如基础的边角、结构的核心部位等)应适当加密。
2、在垂直方向上,测温点应沿混凝土的厚度方向布置,一般在混凝土表面以下50mm、混凝土中部和距底面50mm 处分别设置测温点。
3、每个测温点应设置多个传感器,以监测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
五、测温时间及频率1、从混凝土浇筑开始,即进行温度测量。
2、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每 2 小时测量一次;第 4 7 天,每4 小时测量一次;第 8 14 天,每 8 小时测量一次;14 天后,每天测量一次,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 25℃为止。
六、测温数据记录与分析1、每次测量后,应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包括测量时间、测温点位置、各深度的温度值等。
2、对测温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温度变化曲线,观察温度的上升和下降趋势。
3、当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差过大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温控措施。
七、温控措施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2、分层浇筑混凝土,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以利于散热。
3、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06a580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e.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大型基础、大坝、桥墩等。
由于其体积大、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度升高较快,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容易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测温并遵循相应的规范是十分重要的。
一、测温的目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裂缝。
具体来说,通过测温可以:1、了解混凝土在浇筑后的温升峰值和出现时间,为调整养护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控制温差在允许范围内,避免因温差过大导致裂缝产生。
3、评估混凝土的冷却速率,确保混凝土在降温过程中的稳定性。
二、测温设备及要求1、测温设备的选择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设备有热电偶测温仪、热敏电阻测温仪等。
热电偶测温仪具有测量范围广、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热敏电阻测温仪则具有稳定性好、价格相对较低的特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2、测温设备的精度测温设备的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来说,温度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
3、测温点的布置(1)测温点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形状、厚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平面尺寸较大的混凝土,在平面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5 个;厚度较大的混凝土,在厚度方向上测温点应不少于 3 个。
(2)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结构的代表性部位,如混凝土的中心、边缘、角部等。
对于基础混凝土,测温点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附近。
(3)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流向,确保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
三、测温时间及频率1、测温开始时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测温。
2、测温持续时间测温持续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强度等级、环境温度等因素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厚度小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7 天;对于厚度大于 2m 的混凝土,测温持续时间不少于 14 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2024)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2024)](https://img.taocdn.com/s3/m/c1b30d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e.png)
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测温要求是在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
混凝土的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测温要求的各个方面。
正文内容:一、测温工具选择1.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范围应覆盖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温度范围。
2.传感器的校准与检测温度传感器应在使用前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符合标准要求;定期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测,确保其测量精度。
3.测温设备的选择应使用专业的测温设备,保证测温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测温设备应具备合适的尺寸,便于在混凝土中定位和使用。
二、测点布置与测量方法1.测点布置测点应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以保证测温数据的准确性;测点应尽量远离任何外部热源,如阳光直射、机械设备等。
2.测点尺寸与深度测点的尺寸应适当,既能满足测温的要求,又不会引起混凝土的破坏;测点的深度应足够达到混凝土温度的有效范围。
3.测量方法测温首先需要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混凝土中,确保与混凝土充分接触;随后,使用专业的测温设备对温度传感器进行读数。
三、测温时间点的选择1.初始测温初始测温的时间点为混凝土浇筑后的30分钟内,测量混凝土的初始温度;初始温度能为施工及后续阶段的温度控制提供依据。
2.日常测温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每日固定时间段内测量混凝土温度,以了解混凝土的发展趋势;日常测温为及时调整养护措施提供基础,确保混凝土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3.最终测温在混凝土养护周期结束时,进行最终测温;最终测温用于判定混凝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与性能。
四、测温记录与数据处理1.测温记录每次测温都应准确记录,包括测点的位置、深度和测量的时间;2.数据处理测温数据的处理应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将测温数据进行分析与比较,以提供混凝土质量与性能的评估依据。
3.异常情况处理对于测温数据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突然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值,应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如果是测温设备或传感器的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5b1434af1ffc4ffe47acc7.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1、按照图纸要求,筏板厚度大于800mm长度大于6000mm的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一般要求最小断面尺寸大于2米以上混凝土结构构件视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此定义,主楼筏板和柱墩混凝土为大体积混凝土,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混凝土结构。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测温的方法:采用采用温度计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2)、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3)、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管的具体埋设:1)、测温导管的制作测温导管采用薄壁钢管管制作而成,内径16㎜,上口用胶带封口,下口压扁并用胶带封堵,导管内尽可能不要进水。
长度按照埋设位深度、位置而定。
在同一测温点,按照测温深度上中下分别将三根测温导管插入混凝土(混凝土初凝前)。
2、测温点的布置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具体布置为:主楼每个柱墩设置一个测温点,主楼筏板按照距筏板边3米间距每6米设置一个测温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c9e8c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2.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一、背景介绍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温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会影响其强度发展、收缩等性能,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可控性。
二、测温设备选择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和监测精度要求,建议选用高精度的无线温度传感器,并配备数据采集器。
此类设备具有灵便布置、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等特点,方便工程人员进行监测与分析。
三、测温点布置1.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确定温度监测点的数量和位置,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体积、凝结过程及变形情况等因素。
2. 通常情况下,建议每一个监测平面布置不少于3个监测点,以获取更准确的温度变化数据。
3. 温度监测点应尽量布置在混凝土断面的不同位置,包括表面、内部和边缘等,以便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四、测温操作步骤1. 安装好无线温度传感器及数据采集器,并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2. 根据测温点布置方案,在混凝土的不同位置插入温度传感器,尽量保证传感器插入深度一致。
3. 对测温设备进行参数设置,包括采样间隔、数据存储方式等,以满足实际需求。
4. 启动数据采集器,并进行实时监测,记录温度数据。
5. 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定期检查温度传感器的工作状态,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 根据混凝土的具体要求,分析温度变化的规律,评估混凝土的温度发展情况。
3. 如果温度变化不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六、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温度测量知识和操作经验。
2. 在安装和更换温度传感器时,应注意避免损坏混凝土结构。
3. 使用的测温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经过定期维护和检查。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温及测温的措施 设计方案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温及测温的措施 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237b64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6.png)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温及测温的措施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控温及测温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控温和测温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控温方案1. 环境温度控制(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首先需要对现场环境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或冬季寒冷天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搭建遮阳棚、加强通风、喷洒冷却剂等,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能够在合适的范围内。
2. 水泥拌合料温度控制(2) 混凝土中水泥的拌合料温度也是影响混凝土温度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前需要对水泥进行温度检测,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降温或加热处理,以确保拌合料的温度符合要求。
3. 蒸发散热控制(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护,以减少蒸发散热。
可以采用覆盖保护膜或湿润覆盖的方式,有效控制混凝土表面的蒸发散热,以降低温度变化速率。
4. 降温剂应用(4) 在混凝土浇筑时,可以添加一定量的降温剂,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降温剂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
三、测温方案1. 温度监测点布置(5)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现场,需要合理布置温度监测点,以确保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全面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应该覆盖整个浇筑区域,并根据混凝土的厚度、密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2. 温度监测设备选择(6) 温度监测设备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温度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温度传感器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实时温度监测(7)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还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后续对温度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总结与展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控温及测温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程环节。
大体积砼温度监测方案
![大体积砼温度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a94d2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b.png)
大体积砼温度监测方案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温度变化,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受到影响。
因此,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对于施工和养护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个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方案。
一、温度监测设备的选择在选择温度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准确度:温度监测设备应该有足够的准确度,以确保得到准确的温度数据;2.稳定性:设备应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长时间保持准确的温度测量;3.耐用性: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周期长,温度监测设备应该足够耐用,能够在长时间的使用中保持正常运作;4.适应性:设备应该能够适应不同温度范围和环境条件下的使用。
常用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设备包括温度计、热电偶、红外测温仪等。
具体选择哪种设备,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预算来确定。
二、温度监测位置的确定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来监测温度变化。
通常来说,可以选择混凝土整体体积的几个代表性位置进行监测。
这些位置应该代表整个混凝土体积的温度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混凝土表面、内部和边缘等位置进行监测。
三、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温度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将温度数据自动记录下来。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温度的实时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同时,还可以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得到更详细的温度变化趋势。
四、温度控制和调节基于温度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控制和调节。
例如,可以通过加水、降温剂等方式来调节混凝土的温度。
通过合理的温度控制和调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并减少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问题。
总结起来,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案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确定监测位置,记录和分析温度数据,并进行温度控制和调节。
通过有效的温度监测和控制,可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测温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测温](https://img.taocdn.com/s3/m/efab812da5e9856a5612609a.png)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与测温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第3.0.4条规定,应先测定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以便控制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夏季炎热天气浇捣时,混凝土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以内。
然后需测定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度,控制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在控制温度差过程中,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另外每天还应记录相应的大气温度,与测定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温差不宜大于20℃。
1、养护:本工程为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速度,推移混凝土内部温度峰值出现时间,减少混凝土内表温度差,经过方案论证,采用在混凝土灌注体内埋设二层φ50镀锌钢管,通循环水对混凝土内部进行冷却降温处理的方法。
⑴在基础内部埋设冷却管①降温水管材料及接头制作本工程降温管采用镀锌钢管,外径35mm,采用套筒连接,以保证通水降温过程中流水的气密性。
降温管固定在中间温度筋面层,以保证在浇筑过程中最小程度的受到振动泵的影响。
②降温管网的布置底板混凝土中水平布置一层降温水管,竖向距离基础底面约1200mm,水平间距约1000m。
沿长度方向(东西方向)设置进水管9根、出水管9根,每三根进水管与三根出水管为一组,共有三组水管组成基坑降温水管网系统。
③整体降温系统的组成降温系统由增压水泵、进水总管、基坑降温水管网和出水总管组成。
④供水、出水设备及冷却水源供水采用两台潜水泵,冷却水采用附近河流深处的水源。
出水收集于基坑的集水井中,用潜水泵输送回河流中。
⑤降温系统工作时间依据混凝土内部各测温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决定降温系统的工作时间,但不能早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以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扰动破坏。
⑵混凝土的养护由于该工程结构跨度大,每次浇筑混凝土数量大、持续时间长(一般为2~3 天)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 后才能脱模;故混凝土养护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混凝土浇筑期间同时通循环冷却水进行内部降温处理根据混凝土浇筑速度和混凝土结构形式, 拱脚混凝土断面大;并根据温度测定结果显示,混凝土内部散热不均匀。
混凝土大体积测温时间及温度控制
![混凝土大体积测温时间及温度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5cd8d1de26fff705cd170a0c.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时间及温度控制什么是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一、内外温差有两个,一个是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再一个就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
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中4.1.27中明确要求: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5℃,再一个就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不应大于20℃(应注意的是:在GB50108-2001中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应大于25℃,2008新规范中改为20℃)。
三、三个温度感应头位置分别在底板的上、中、下位置,间距不小于500mm,深度分别为表面下200 mm、混凝土中部和混凝土底部上200mm。
测温时间从测点混凝土浇筑完10小时(初凝)后开始,72小时内每2小时测温一次,72小时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7天~14天每6小时测温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现最高和最低温度时测量)测至温度稳定为止;采用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四、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一般的指,混凝土表面5cm与内部最高温度的温差。
但是覆盖好的话,表面5cm的温度和覆盖温度差不多的 E、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一般可达60~65℃;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5天。
砼的拌合水中,只有约20%的水分是水泥水化所必需的,其余80%要被蒸发。
五、为保证棒式温度计的测温精度,应注意以下几点:测温管的埋设长度宜比需测点深50~100㎜,测温管必须加塞,防止外界气温影响。
2、测温管内应灌水,灌水深度为100~150㎜;若孔内灌满水,所测得的温度接近管全长范围的平均温度3、棒式温度计读数时要快,特别在混凝土温度与气温相差较大和用酒精温度计测温时更应注意。
4、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2024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d7bb77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17.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二)引言概述:大体积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材料,其具有体积大、温差梯度大等特点,因此在施工及养护过程中需要进行温度监测与控制。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正文:一、传感器选择1. 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及测温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如热电偶、红外线测温仪等)。
2. 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通常应避免与混凝土结构的薄弱部位直接接触。
3. 安装传感器时,要注意保护传感器的连接线,避免造成线路短路或损坏。
二、测温频率与监测点布设1. 根据混凝土的尺寸及温度变化规律,合理确定测温频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根据施工方案和结构要求,合理布设测温监测点,以覆盖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
3. 测温点的布置应考虑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及厚度,避免测温点集中或过于稀疏。
三、数据采集与记录1. 使用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2. 在测温过程中,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并标注监测点的位置,以便后续分析与比对。
3. 需要关注的测温参数包括混凝土表面温度、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等。
四、数据分析与评估1. 对于获得的测温数据,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平均温度计算、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等。
2.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要求,对测温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混凝土是否达到养护期间的温度控制标准。
3. 针对异常温度数据,及时进行分析与处理,防止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
五、温度控制与调节1. 根据测温结果,对混凝土的施工和养护过程进行及时调整,保证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 针对有需要的部位,可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降温、遮阳等)以控制混凝土温度的过高。
3. 针对低温环境条件下的施工,可采取加温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凝结和强度发展。
总结:本文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传感器选择、测温频率与监测点布设、数据采集与记录、数据分析与评估,以及温度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要点与注意事项。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一)](https://img.taocdn.com/s3/m/62cb7b05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e.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一)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及测温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为确保其施工质量和持久性,对其温度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五个大点为主线,详细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案和具体方法。
正文:一、温度传感器选择1. 预埋式电阻温度计:预埋式电阻温度计可直接嵌入混凝土内部,测量混凝土温度。
其优点是准确、稳定,适用于长期测温,但安装细节要注意,避免损坏电阻体。
2.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连续、实时地测量混凝土温度分布。
它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的优点,但需要专业技术和设备配合进行安装。
二、测点布置方案1. 测点密度:根据混凝土施工的特点和具体要求,确定合适的测点密度。
通常,大体积混凝土需要在其内部设置多个测点来获取温度分布数据。
2. 测点布置位置:测点应尽可能分布在混凝土横截面上,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等位置,以全面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三、测温方法1. 实时测温:通过连续监测某个测点的温度变化,获取混凝土的实时温度数据。
可以使用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
2. 定点测温:选取几个特定测点进行定点测温,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趋势。
可以通过手持式测温仪器对测点进行测温,也可使用远程测温装置。
四、温度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采集与存储: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存储。
可以选择云端存储或本地存储的方式,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2. 温度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温度变化趋势、温度分布等,以获得对混凝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的依据。
五、温度控制与调节1. 温度监控:根据温度测量结果,及时监控混凝土的温度情况,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2. 温度调节: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进行调控。
可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外部冷却措施,或调节混凝土配方等方式。
总结:通过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科学布置测点、合理选取测温方法,结合温度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温度控制与调节,可以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准确测温和有效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d9107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1.png)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规范1.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单个施工部位需浇筑的混凝土体积大于3m³的混凝土。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会对混凝土的强度、收缩、裂缝等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
本规范旨在规范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的方法和要求,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 测温仪器2.1 温度计应选择精确、灵敏,并能满足施工要求的仪器。
2.2 常用的测温仪器包括接触式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等。
3. 测点设置3.1 测温点应平均分布在混凝土体积中,覆盖混凝土体积的不同高度和位置。
3.2 测量剂的设置应在施工前确定,并进行标记和记录,以便后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4. 测温方法4.1 接触式测温方法4.1.1 将温度计的探头插入混凝土内部,直接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4.1.2 测温过程中应保证温度计与混凝土接触良好,排除外界环境对测温结果的干扰。
4.1.3 测温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测温点的位置确定,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2 红外线测温方法4.2.1 使用红外线测温仪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测温。
4.2.2 测温过程中应保证测温仪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仪器的稳定性。
4.2.3 测温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测温点的位置确定,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4.3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4.3.1 使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对混凝土进行实时温度监测。
4.3.2 数据采集系统应具备多点测温、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
4.3.3 测温数据应及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5. 数据记录与分析5.1 测温数据应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并进行编号和标记。
5.2 数据记录应包括测温时间、测温点位置、测温方法和温度数值等信息。
5.3 测温数据的分析应结合混凝土的强度、收缩、裂缝等性能要求,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安全性。
6. 结论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润▪幸福里2号地块
基础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监测方案
大体积砼测温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体积砼的施工质量,也就是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一个主要成因是温度差应力。
大体积砼质量控制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可以认为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可从设计、施工的工艺、施工的材料、施工的过程状态以及大体积砼养护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来进行控制。
从材料方面看,水泥水化是个放热过程,根据水泥品种的不同,其7天水化热约为200-400J/Kg。
在绝热情况下,混凝土内部温升可达30-70℃。
水泥的水化热大部分集中在前7天释放,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存在发热和散热两种因素,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一般在2-4天达到最高,然后逐步降温,这样就会产生冷缩,温度每下降10℃时,产生冷缩值约0.01%,相应地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拉应力;另一方面,大体积混凝土的散热较慢,这样内外将会出现很大的温差,从而在内部产生温差应力,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
2.大体积混凝土抗裂基本原理与建议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因散热降温引起的冷缩比干缩更容易引起开裂,常规的温度控制措施(如使用冷骨料和冰水、覆盖保温、内部加循环水等)往往既复杂又费钱。
采用水化热
低、又有一定膨胀性能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同时加以适当的温控措施,就可以做到既经济合理、又能有效地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他提出了混凝土冷缩和干缩的联合补偿模式,即
当∣ε2—S2—S T∣≤εP+ C T,就能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式中,ε2为钢筋混凝土限制膨胀率,S2混凝土干缩值,S T混凝土最大降温冷缩值,εP混凝土极限延伸率, C T混凝土受拉徐变。
根据这一理论,在工程中我们拟采用ZY膨胀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或矿渣粉)的“三掺”技术,即利用ZY 使混凝土产生较高的膨胀率,利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从而减少冷缩值,这种“抗”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问题。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普通混凝土,温差应控制在25℃之内,否则,往往因温差应力而产生开裂(冷缩裂缝)。
而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这个温差可放宽至40-45℃。
其原理如下:设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为T1,表面温度为T2,大气温度为T3;ZY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是ε2,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为α(α=1.0×10-5/℃),产生的膨胀当量温度T4=ε2/α,一般ε2=1.5-3×10-4,则T4=15-30℃。
若采用普通混凝土,须ΔT1=T1-T2≤25℃,否则,混凝土
会开裂。
而采用ZY补偿收缩混凝土后:ΔT1=T1-T2≤25+ T4(℃),ΔT2=T1-T3≤25+ T4(℃)。
当量温度与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成正比。
这意味着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放宽了温控指标,一般不必再用冷却骨料、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等传统施工方法。
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昂贵的施工费用。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华润置地▪幸福里项目(2号地块)1#~11#楼及相应地下室,位于成都市锦江区龙兴大道静安寺路东侧,共11栋住宅楼,总建筑面积139550.13m²,地下室均为二、三层,地上部分1#、2#楼为32层、29层其它为多层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本工程1#楼筏板基础板厚1.6m,筏板顶标高-12.950m,2#楼筏板基础板厚1.7m,筏板顶标高-13.100m,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总工程量约为6600m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P8,每个筏板基础均一次性浇筑完成。
二、温控指标
依据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定》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内部中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的差值部大于25℃。
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三、测温线的设置
1、基础底板近似正方形,在平面上的温差测点布置为对角线及对称轴,并综合考虑部份电梯井和积水坑的位置及过宽的地方来进行平面布置。
2、测温点根据典型截面方式并结合实际平面位置布置。
3、竖向剖面上的周边及内部测温点宜上下、左右对齐;每个竖向位置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3处,间距不宜大于1.0m;每个横向设置的测温点不应少于4处,间距不应大于10m。
4、覆盖养护层部的测温点宜布置在代表性的位置,且不应少于2处;环境温度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且应离开基础周边一定的距离。
5、由于底板混凝土最高温度多出现在厚度中部,故厚度方向上按中下部(上200mm)、厚度中部(h/2-200)mm、混凝土表面(下200mm处)布设三根测温线,感温头不得与钢筋接触(用绝热体把钢筋和感温头隔开)。
6、为了避免浇筑砼时震动棒破坏测温线及砼浇筑后其他物体砸断测温线而无法补救,在砼浇筑前埋设PVC管。
本工程共设置测温点28个,测温点位布置图附后。
四、温控措施与建议
1、通过保温,严格控制结构物的内外温差,其允许最大温差为25℃。
在22℃左右预设报警值,一旦达到报警值则及时通知各相关单位及时养护。
2、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顺序,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为宜,以减少内外温差。
3、由于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所以应尽可能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以避免混凝土水化热温度过高。
配合比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施工时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实心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利用结构物本身的水化热养护,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使混凝土处于良好的湿热条件下,强度得以正常发展。
4、混凝土拆模后要继续保温养护。
根据测温经验,混凝土入模后,先缓慢升温,每小时0.5-1℃左右,大约10小时后升温速度加快,每小时升温2-6℃左右,在经过6-8小时后,升温逐渐缓慢,历时50小时左右达到峰值温度。
因此,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尽可能快速、连续完成,以防出现施工冷缝和较大温差。
5、按以往工程测温经验,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后1-12日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明显,联系本工程实际,其测温记录要求如下:
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后开始测温):
第1天至第8天,每昼夜不少于5次;第9天至第12天每昼夜不少于2次。
6、依据实际施工时间,结合当前气候影响,混凝土表面覆盖物由下而上应为:一层塑料薄膜一层麻袋或草垫;电梯井处为:二层塑料薄膜二层麻袋或草垫。
施工单位应按要求准备好保温材料。
此处应准备部分麻袋或草垫及足够的塑料薄膜,以解决未来半月内出现的气温突变及大雨。
以上措施,应由测试单位指导施工单位实施。
五、监测程序
1、检查测温线及测温仪;
2、埋设测温线;
3、在浇筑的过程中检查测温线的位置及情况,开始采用数据,进行监控。
在22℃左右预设报警值,一旦达到报警值则及时通知各相关单位及时加强砼保温构造并监督实施。
4、整理数据并分析数据。
5、提供监测报告。
在监测期间,每天向施工单位(或监测委托方)提供个温度控制点的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大气温度的记录,并指导现场保温、养护和拆模工作。
施工测温在初凝覆盖后2-4小时后即开始测温,在测温
期间如施工作业,必须保持保温保湿覆盖不受影响。
施工吊物不得压盖测温点位,以免损坏测温线,影响测温工作。
六、温度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应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
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七、监测工作条件
1、应提供用于昼夜监测的简易工作室,桌子、椅子。
2、从测温点布置至监测结束期间,现场与测温工作无关人员不得碰损测温线及测温头,以保证整个测温工作顺利进行。
八、测温纪录
在同浇筑的前三天,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6小时测温一次。
测温记录表格如下:
华润▪幸福里项目1#(2#)筏板测温记录表
记录人:
根据实测的温度数据,当砼中最高温度与气温差小于25摄氏度时即可停止测温工作。
一般2米厚度砼为6-10天
左右。
九、安全保证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的施测人员,必须按国家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条例及其有关规定执行。
2、进入施工现场的施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3、进入施工现场的施测人员禁止穿拖鞋、高跟鞋。
4、进入施工现场的施测人员走路要注意安全,小心钉子和钢筋等。
5、进入施工现场的施测人员注意高空坠物,避免在下钢管、吊钢筋的地方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