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进模教程
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经典教程
![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经典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b191f35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0.png)
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经典教程一、工艺分析图1所示为等离子电视连接支架。
材料为SPCD,料厚为1.6mm,原工艺采用1副多工位弯曲级进模和一副铆接模来完成,也就是说在专业厂家采购的铆钉和在多工位级进模生产出的弯曲件经过铆接模铆合在一起。
所需模具及设备多,机床利用率低,而且成本较高,并且制件的铆接部分在流水线上安装时容易脱落、松动导致质量不稳定。
图1 等离子电视连接支架经分析,设计成自动送料的一出二连续拉深多工位级进模来生产,并在级进模内设计有自动攻螺纹技术,这样一来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有效保证了制件的质量,提高该制件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该制件须向下拉深、弯曲较为合理。
并要求在制件的拉深内径攻M6螺纹孔,那么在生产中需经过冲切外形废料、拉深、攻螺纹、弯曲、切断等工序组合而成,均经合理分解后,按一定的成形顺序要求设置在不同的冲压工位上。
该制件内孔为M6的挤压攻螺纹,经过积累的经验得出,满足该制件的M6螺牙,那么对攻螺纹前拉深内径要控制在∅5.65±0.02mm 才能达成。
如攻螺纹前拉深内径偏大会造成M6的螺牙不饱和,反之内径偏小造成挤压丝锥容易折断,将无法正常生产。
其中M6的螺纹孔,要求在级进模内同时完成自动攻螺纹工艺。
由压力机一次行程生产出2个完整的拉深、弯曲及攻螺纹的制件,故生产效率高,但同时在冲压过程中实现拉深、弯曲及自动攻螺纹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难度。
二、排样设计该制件排样设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模具刚性好、精度高的级进模通用模架,攻螺纹模块位于模具的中部,因而模具结构设计成4大模块:冲裁、拉深模块,单独拉深模块,攻螺纹模块、弯曲及载体与制件分离模块。
②合理制定工位数,以适应模架周界及考虑累积误差对零件精度的影响。
③复杂的型孔应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孔形,并分成几步进行冲裁,使模具制造简单,但同一尺寸或位置精度要求高的部位应尽量在同一工位上冲压出。
④合理制定步距,以适应凹模强度及攻螺纹模块的位置。
塑性成形工艺第六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塑性成形工艺第六章多工位级进模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35b3a20b4e767f5bcfce28.png)
与模具设计
(三)宽凸缘零件的拉深方法
与模具设计
1 中型件df < 200mm; 2 df > 200mm;
3 凸缘过大而圆角半径过小,首先以适当的圆角半 径成形后按图样尺寸整形; 4 凸缘过大,利用胀形的方法成形。
与模具设计
六 阶梯圆筒形件的拉深 (一)拉深次数
与模具设计
(二) 拉深方法的确定
后各次拉深时,其变形区保持不变,直到拉深 终了之前; 3. 拉深力的不同; 4. 发生拉深破裂的时刻不同; 5. 变形区的稳定性不同; 6. 以后各次拉深时,材料的状态和变形状态不同 ;
与模具设计
宽凸缘件的拉深特点
与模具设计
五、有凸缘圆筒件的拉深方法及工艺计算
(一)
窄凸缘:df / d = 1.1~1.4 宽凸缘: df / d > 1.4
; 7. 材料利用率低。
与模具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二、级进模的分类: 三、级进模设计步骤
1. 收集并分析有关设计的原始资料; 2. 工艺设计; 3. 排样设计; 4. 总装图设计; 5. 详细图设计.
与模具设计
第二节 级进模排样设计
排样设计是级进模设计的核心,排样设计决定了 级进模的基本形式。
排样设计的内容 1. 模具的工位数及各工位的作业内容; 2. 零件各部分在模具中的冲压顺序; 3. 被冲零件在条料上的排列方式、排列方位
变薄翻边属于体积变形,变形程度不仅决定于 翻边系数,还决定于竖边的变薄系数K,K用下式表 示:
与模具设计
四、变薄翻边
一次变薄翻边的变薄系数可取0.4~0.5,甚至 更小。变薄翻边预制孔的尺寸的计算,应按翻边前 后体积不变的原则进行。
用阶梯凸模进行翻边。
第八讲级进模的结构分析
![第八讲级进模的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212ba6d1f34693daef3ede.png)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缺点: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较复杂,成本较高。 适用:大批量生产小型冲压件。
3.排样 (1)零件精度对排样的要求 零件精度要求高的——精确的定位、尽量减少工位数; 孔距公差较小——在同一工步中冲出。 (2)模具结构对排样的要求 零件较大或零件虽小但工位较多——采用连续一复合 排样法(a)。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复习上次课内容
1、复合模结构分析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第六节 级进模的结构分析
级进模是一种工位多、效率高的冲模。整个冲件的成形是 在连续过程中逐步完成的。 1.用导正销定位的级进模 2.侧刃定距的级进模 双侧刃定距的冲孔落料级进模 侧刃定距的弹压导板级进模 动画演示
优点:级进模比单工序模生产率高,减少了模具和设备的数量,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本讲小结
1、级进模结构分析
下讲介绍
1、冲压实例分析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1-模柄 2-螺钉 3-冲孔凸模 4-落料凸模 5-导正销 6-固定导料销 7-始用导料销
用导正销定距的冲 孔落料级进模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1-内六角螺钉 2-销钉 3-模柄 4-卸料螺钉 5-垫板 6-上模座 7-凸模固定板 8、9、10-凸 模 11-导料板 12-承料板 13-卸料板 14-凹模 15-下模座 16-侧刃 17-侧刃挡块
3讲小结本讲小结1级进模结构分析下讲介绍下讲介绍1冲压实例分析第八章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用导正销定距的冲孔落料级进模1模柄2螺钉3冲孔凸模4落料凸模5导正销6固定导料销7始用导料销第八章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双侧刃定距的冲孔落料级进模1内六角螺钉2销钉3模柄4卸料螺钉5垫板6上模座7凸模固定板8910凸模11导料板12承料板13卸料板14凹模15下模座16侧刃17侧刃挡块第八章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侧刃定距的弹压导板级进模110导柱2弹压导板311导套4导板镶块5卸料螺钉6凸模固定板7凸模8上模座9限位柱12导料板13凹模14下模座15侧刃挡块第八章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级进模的排样图第八章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级进模操作教程
![级进模操作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b23b28d7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6c.png)
级进模操作教程连续模设计实验实验步骤:1.启动UG NX3.0, 点击Application→Progressive Die Wizard,弹出PDW工具条。
2.点击图标,弹出PDW工程初始化对话框,点击Insert Part按钮,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选择所要插入的钣金件,文件名为pdw_demo_case02,点击OK确认。
点击图标,弹出文件选择对话框,指定设计结果的存储位置(工程所在位置)和工程名字为cyw1,点击OK确认。
点击Material List下拉框,指定钣金件材料为08铝。
如图所示点击OK,设计过程的初始化完成。
点开部件导航拦如下图所示:3.点击图标,弹出工艺预定义对话框。
选择INSET FLANGE, 并选择bend如下图: Boss如图:4. 毛坯展开:点击图标,弹出毛坯展开对话框,点击图标,可展开钣金件,并提示用户选择基准平面,点击Reverse按钮可寻找缺省基准面的对面作为新的基准面。
点击OK确认所选面,系统将完成毛坯展开。
展开后的毛坯如下图所示:5.毛坯排样;点击图标,可弹出毛坯排样对话框,点击图标,插入毛坯。
PDW系统支持单排、多排和混排。
排样结果如图所示:6.废料分割;点击,进入废料分割对话框,如图所示:具体操作如下:《1》点击appliacation?modeling进入建模对话框,点击基本曲线绘制分割线;如图所示:《2》再次点击进入废料设计对话框,点击默认图标,选择spliting lines ,apply ,当弹出接受是否对话框,点击yes,完成主废料的分割;如下图所示:《3》点击Edit,选择整块废料,选择分割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整块废料分割成小块;《4》点击Add-ons弹出如下对话框,设计Overlaps,依次完成Overlaps设计;如图:同样在Overcut下,完成Overcut设计;如图所示:《4》完成废料设计,如图所示:7.条料排样,排样及模拟的结果:《1》点击进入排样对话框,设置工位16,点击apply。
多工位级进模(8-5)
![多工位级进模(8-5)](https://img.taocdn.com/s3/m/9a7c0f5577232f60ddcca11f.png)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冲压自动化生产中的安全检测装置第八章 多工位级 Nhomakorabea模的设计
简单的冲压自动化(自动送料矫正机+冲床)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气动送料器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第四节 多工位级进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二、主要零部件设计(续)
5.卸料装置的设计 作用: 压料、卸料、导向保护等。 结构:分段拼装结构 安装形式 :卸料板采用卸料螺钉吊装在上模。 6.限位装置
便于模具安装、调试、存放和搬运 作用:
7.加工方向的转换机构 斜楔滑块机构、杠杆机构等。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第四节 多工位级进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二、主要零部件设计(续)
8.成形凸模的微量调节机构 9.级进模模架
滚动式导柱导套、钢质模座(增厚30%)、四导柱模架 要求:刚性好,精度高。
通常将上模座加厚5~10mm,下模座加厚10~15mm。
采用四导柱模架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 一般多工位级进模的工作动作顺序? 2. 多工位级进模中凸模常用的固定方法? 3. 凹模常用的结构类型?拼块凹模的固定形式?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第四节 多工位级进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二、主要零部件设计(续)
3.带料的导正定位 带料的导正定位方法:常使用导正销与侧刃配合定位 侧刃作定距和初定位 导正销作为精定位 条料的定位与送料进距控制: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限位装置
第八章 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
加 工 方 向 的 转 换 机 构
a)压柱斜楔机构
b)杠杆机构
c)摆块机构 d)斜滑块机构
第四讲级进模结构设计要点
![第四讲级进模结构设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d3df58e312b3169a551a4b8.png)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4)拉深弯曲级进模,先拉深,再冲切周边余料,然后弯曲。 (5)压印级进模,先冲切周边余料,再压印,最后精确 冲切余料,若压印部位有孔,则压印后再冲孔。(便于金 属流动和减少压印力) (6)压印、弯曲级进模,先压印,再冲切余料,最后弯曲。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本讲小结 1、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 2、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 3、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的确定 4、级进模冲压工序顺序的确定 下讲预习 1、模具压力中心的计算 2、模具闭合高度和压力机封闭高度的校核
重要性:
条料的定位精度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是对工位数比较多的排样,应特别注意条 料的定位精度。
排样时:
一般应在第一工位冲导正工艺孔,在第二工位设置导正销导正,以该导正销矫正自动送料的步 距误差。
条料的定位精度是确定凹模、固定板和卸料板等零件型孔位置精度的依据。
标注与步距有关的孔位尺寸: 以第一工位为尺寸基准向后标注,以对称偏差标注型孔位置公差,以保证孔位制造精度。
谢谢观赏!
2020/11/5
24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除了遵守普通冲模的排样原则外,还应考虑如下几点:
1.利于成形,后工序不能影响前已成形工序。 2.连接形式选择
连接体: 多工位冲压时条料上连接工序件,并使工序件在模具上稳定送进的部分材料。
载体基本形式:
双边连接体、单边连接体、中间连接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边料载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a)等宽双边载体 双边载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b) 不等宽双边载体 双边载体
第八章 冲压模具结构及设计 单边载体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32页]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3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b2fed3bbe23482fb5da4c5d.png)
图1-55 废料拆分结果
20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2. 锁片支架级进模设计
操作步骤: 操作05.废料设计
(a)
(b)
(c)
图1-56 冲裁体创建草图
21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2. 锁片支架级进模设计
操作步骤: 操作05.废料设计
图1-57 冲裁体创建结果
22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12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2. 锁片支架级进模设计
操作步骤: 操作04.毛坯布局
图1-43 单排布置的结果
图1-44 prj-control-000为工作部件
13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2. 锁片支架级进模设计
操作步骤: 操作05.废料设计
图1-45 废料设计对话框
图1-46 类型
操作步骤: 操作05.废料设计
绘制 拆分 直线
绘制 拆分 直线
(a)
(b) (c) (d)(e) 图1-54 废料拆分过程
19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2. 锁片支架级进模设计
第三
工位
是冲
操作步骤:
切两
端局
操作05.废料设计
部废
料
第四
工位
是冲
两工
件间
的分
段槽
废料
第三 工位 是冲 切两 端局 部废 料
16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2. 锁片支架级进模设计
操作步骤: 操作05.废料设计
(a)
图1-52草图设计
(b)
17
任务2、pdw级进模设计基本操作
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课程
![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46a198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5.png)
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课程塑性成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中的工艺,它通过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等方法,将塑性材料加热至可塑状态,然后通过压力或力的作用,将其注入模具中,最终得到所需形状的产品。
在塑性成形工艺中,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是一种常见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方法。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是指通过在模具中设置多个工作位置,实现在同一次成形过程中完成多道工序的设计。
在塑性成形中,常见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有分型模具和转台模具。
分型模具是指模具中的多个工作位置可以同时完成不同的工艺步骤。
每个工作位置可以拥有不同的工艺设备,例如注塑机、模温机等。
在分型模具中,每个工作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独立控制,从而实现产品的同时成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转台模具则是通过安装在模具上的转台,实现不同工作位置的切换。
这种设计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产品注射成型、冷却、脱模等工序一次完成。
转台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转台的切换速度以及准确度,以确保不同工序的无缝衔接和高质量的成品。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减少设备投资和生产空间占用。
通过在同一模具中集成多个工作位置,可以节约设备和模具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还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误差,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然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会更加复杂,需要考虑每个工作位置的尺寸、形状和功能。
此外,在进行多道工序时,需要仔细控制每个工序的时间和顺序,以确保最后产品的质量。
总之,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是塑性成形工艺中一种重要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方法。
通过合理设置和设计模具的多个工作位置,可以实现多道工序的同时进行,减少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虽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和限制,但其优点明显,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是塑性成形工艺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有效布局和合理设计模具的多个工作位置,实现了在同一次成形过程中完成多道工序的目标,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一致性。
第七章 级进模
![第七章 级进模](https://img.taocdn.com/s3/m/823b2ee21ed9ad51f01df297.png)
返回
无切口工艺或整体拉深:
在工件拉深变形较小
的情况下可以不在带料上切口。
无切口工艺一般适用于:
材料相对厚度较大(t/D毛×100≥1)、 凸缘相对直径较小(d凸/d=1.1~1.5)、 相对高度较小(h/d=2.5)的拉深件。 其中: D毛为毛坯直径, d凸为工件凸缘直径, d为工件拉深成形直径,h为工件拉深高度。 拉深的设计计算按下述顺序进行。
对于简单级进模上体积较大的凸模,常在凸模上安装导正销,在凸模工 作之前自行导正,故导正孔可设专用的,也可把工件自身的孔用作导正 孔。
对某些圆形拉深件的级进模,可以不设导正销,因为各工位的拉深凸模 本身就具有导正的作用。
— (3)载体 在级进模内,条料送进过程中,不断的
被切除余料,但是各工件之间到达最后工位以前,总要 保留一些材料将其连接起来,这部分材料就是载体。
导正销是各种定距模具中普遍采用的精确定位方法。采用自动送料器的 级进模,在条料排样的第一工位就要冲出工艺性的导正销孔,在第二工 位及以后每相隔2~4工位的相应位置设置导正销。如果借用工件本身的 孔作为导正孔,应注意控制孔和导正销之间的配合精度,已满足定位的 要求。同时也应注意,被借用的孔经导正销导正后,会损坏孔的精度, 甚至使孔有所变形。
载体的强度很重要,载体发生变形将使冲压无法进行, 甚至损坏模具,因此在排样设计中,在工件排列形式 和选择条料宽度以及其他方面等,都要使载体具有足 够的强度。
(4)分段切除中的搭接 级进模在冲压过程中,各工步分断切
除余料后,形成工件完整的外形,此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各段冲裁 的连接部位平直或圆滑,以免出现毛刺、错位、尖角等。搭接方法可分为搭 接和平接。
UG NX 模具 级进模 冲压 冲模 钣金培训手册
![UG NX 模具 级进模 冲压 冲模 钣金培训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1cd182ce518964bcf847c95.png)
UG NX 模具级进模冲压冲模钣金培训手册培训手册 - NX UG过程专业模块培训课程1(NX模具设计过程向导课程主要内容:, 建立模具向导加工装配, 定义和建立在产品模型内的分模线和型芯区,建立相关的型芯与型腔几何体, 利用模架库选择模架,利用标准件库选择和定位共用零件库, 建立材料清单,建立图布局与视图预要求:, 学员应熟悉NX基本功能并有注塑模设计的工作背景 , NX实践应用初步(PAU) , NX设计应用(DAU), NX CAD新用户快车, 熟悉模具制造设计课程天数:3天2(NX级进模设计过程向导课程主要内容:, 选择与测试用于PDW的模型,初始化PDW项目,前处理, 建立毛坯布局;废料设计,带料布局 , 冲模库管理,定制插入标准件, 减轻应力孔设计,冲模腔设计, 冲模参数预设置,视图管理器预要求:, 有冲模设计的工作背景, NX实践应用初步, NX设计应用, NX CAD新用户快车, NX钣金设计课程天数:3天3(NX冲压工程向导冲压工程向导(Die Engineering)可以通过过程自动化来辅助产品设计人员和制造工程师,为制定冲压工艺规程、模具布局和模具分析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
该向导的任务主要集中于汽车车身钣金零件在冲压过程中产生形状变化而进行的各个冲压工序阶段工序件(模具表面形状)的建模。
课程主要内容:, 确定钣金件的冲压工序步数及每工序的冲压类型, 定义钣金件的在各道工序中的冲压方向, 定义钣金件的拉伸工序形状,同时对钣金件中的孔和缺口进行补合 , 定义钣金件拉伸工序压边圈形状、辅助过渡截面及过渡面、拉延筋 , 生成不同模具零件的边界线(凸凹模成形边界、成形顶块边界、压边圈边界…), 定义钣金件的切边工序形状(修边外形),冲孔切口工序 , 定义钣金件的翻边工序形状, 模具冲裁角度合理性检查,模具制造标准检查预要求:, NX实践应用初步(PAU), NX设计应用(DAU), NX CAD新用户快车, 熟悉冷冲模制造设计课程天数:4天4(NX冲压模设计向导冲压模设计向导(Die Design)可以通过过程自动化来辅助模具设计人员进行汽车钣金件冲压模的详细模具零件设计。
第九章自动送料级进模设计ppt课件
![第九章自动送料级进模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0bd4e770bf78a6429543f.png)
.
? (1)采用气动式自动送料机构送料 ,利用导料板导料、 浮料钉抬料 ,利用侧刃保证送料步长 ,最后利用切断 凸模将已成形好的工件从板料上切断 ,使分
? 离后的工件沿下模固定板上铣出的斜坡滑下。 ? (2)容易磨损的冲裁凹模或成形下模均采用镶拼结
构,安装在下模固定板中 ,便于模具的维修和更 ? 换,降低模具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 (3)所有安装在上模固定板中的凸模的挂台设计成
.
.
固定支架自动送料级进模设计
.
第一工位:冲两个Φ2mm、两个小Φ5mm孔 和两个椭圆孔;第二工位:零件凸缘压形、中 央凸包成形;第三、四工位:切边;第五工位:空 位;第六工位:折弯;第七工位:落料成形。零件 与零件之间的间距为2mm。
.
.
弹簧卡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弹簧卡片是交流接触器上夹紧 和定位弹簧的零件,材料为10钢, 生产批量很大。零件如图1所示, 中间有1个通孔,孔的两旁有1对 垂直朝下的撕开弯曲,两臂为燕 尾型朝上的弯曲。
1第九章自动送料级进模设计l支架上有一轴中间连一扇形齿轮与滑板上的齿条啮合轴的两端各连一摇臂摇臂上有滚子上模的两凸轮槽板与滚子接触凸轮槽板的上下运动使摇臂左右摆动使扇形齿轮拨动送料钩的滑板滑动
第九章自动送料级进模设计
.
.
? 支架上有一轴,中间连一扇形齿轮,与滑板上的齿条啮合,轴的两端 各连一摇臂,摇臂上有滚子,上模的两凸轮槽板与滚子接触,凸轮槽 板的上下运动使摇臂左右摆动,使扇形齿轮拨动送料钩的滑板滑动。 滑板左移钩子勾住搭边送料,右移钩子后端的斜面越过搭边,防止毛 坯串动,装有止推销、止推爪。
.
弹簧片自动送料级进模设计
材质为 1.5mm 厚的冷轧不锈钢板, 批量生产。零件 上、下对称, 左、右并不对称。
级进模工作流程 -回复
![级进模工作流程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d0620a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6.png)
级进模工作流程-回复级进模工作流程是一种项目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复杂的工作流程。
在级进模工作流程中,项目被划分为一系列相对较小的阶段,其中每个阶段代表一个特定的目标或成果。
这种方法使项目可控并使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够了解他们的职责和任务。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级进模工作流程的步骤,以及这些步骤如何促进项目的成功。
第1步:明确项目目标在级进模工作流程中,首先要做的是明确项目的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可测量的和实现的。
明确的项目目标有助于团队成员了解项目的整体目标,并明确他们在项目中的角色和任务。
第2步:划分项目为阶段一旦明确了项目的目标,就可以将项目划分为一系列的阶段。
每个阶段代表一个可测量的成果或目标。
阶段的划分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
通常,项目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截止日期和目标,这有助于保持项目的进度和控制。
第3步: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在每个阶段中,需要确定该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
这可以通过与团队成员的讨论和沟通来实现。
在确定工作内容时,需要明确每个任务的负责人和工作时间。
第4步:分配任务和资源一旦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将任务分配给团队成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每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以确保各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同时,还需要分配适当的资源,包括时间、资金和设备等,以支持任务的顺利进行。
第5步: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时间表。
这些计划和时间表应该包括每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每个任务的截止日期以及关键里程碑的时间。
制定计划和时间表有助于团队成员了解项目的进展,并能够按计划完成任务。
第6步:实施工作和监控进展一旦制定了计划和时间表,就可以开始实施工作。
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控项目的进展,并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会议、报告和跟踪系统来实现。
监控进展有助于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来解决潜在的问题。
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课程
![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级进模设计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3de8d8b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3.png)
模具应具有安全防护装置, 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级进模设计流程
确定产品零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
绘制模具总装图和零件图,并校核模具 闭合高度、开模行程等参数
确定模具结构形式和尺寸
编制模具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
确定模具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动作顺序
试模、调整和修正模具结构,直至满足 生产要求
课程内容
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特点与 工作原理
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级进模 设计概述
模具材料的选择与热处理要 求
模具制造工艺流程及注意事 项
模具调试与试模过程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 析等方式传授塑性成形工艺多工位 级进模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互动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提 问、学生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塑性成形工艺在汽车、航空航天、 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这些 领域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的零件 加工方法。
Part Four
多工位级进模基本 概念
级进模定义
定义:级进模是一种能够将材料按照一定 的顺序和方式,逐步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 寸的模具
特点:级进模采用多工位加工方式,可以 同时对材料进行多个工序的加工,具有高 效、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
Part Seven
课程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课程评估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评估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
反馈意见: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结果,对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 参考
评估标准
课程内容的 实用性
实践环节的 合理性
级进模教程
![级进模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17b8e0e5e009581b6ad9eb0a.png)
(2)输出输出毛坯排样图、条料排样图、模具总装图及模具零件图等。
(3)控制在级进模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经验、有关设计标准、加工条件等都是制约设计结果的主要信息。
(4)机制设计者作为主体,控制系统的运行,另外还包括一组相关的应用软件。
然后,根据级进模的设计内容及IDEF0模型的分解方法,可将A-0图进一步分解为图5-5所示的A0图。由该图可看出,它清晰地刻划出各功能模块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约束的关系,并对各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控制和机制给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些信息,对指导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A0图中的各功能模块,按照级进模设计内容做进一步的分解,可分别得到A1、A2、A3图,如果需要,可对分解图中各功能模块做进一步的分解,直到不能分解为止,它们将更全面、更详细地描述级进模CAD系统。
可以从定义中性因子(Define Neutral Factors)组的材料(Material)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SPTE,然后单击按材料指定K系数(Assign K Factor by Material)图标 ,这时系统将根据新指定的材料来更新所有折弯的K系数。
3)将类型(Type)设置为转换为钣金(Convert to Sheet Metal),单击应用(Apply)按钮,系统将把已识别的折弯特征转换为NX的钣金特征,这样就可以对这些折弯进行展开和再折弯的操作。注意部件导航器(Part Navigator)的变化,它新增加了部分特征,如图5-10所示。
图5-8直接展开对话框图5-9已识别的折弯
图5-10新增的钣金特征
(a)(b)
图5-11预折弯
图5-12自动建立的装配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级进模设计说明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级进模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a305d171a37f111f0855b0f.png)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级进模设计说明目录1.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3)3. 主要设计计算(1)排样方式的确定以及计算—————————————————————(3)(2)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3)(3)冲压力的计算—————————————————————————(4)(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4)(5)卸料橡胶的设计—————————————————————————(5)4. 模具总体设计(1)模具类型的选择————————————————————————(5)(2)定位方式的选择———————————————————————(5)(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6)(4)导向方式选择—————————————————————————(6)5. 主要零部件设计(1)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6)(2)定位零件的设计—————————————————————————(8)(3)导料板的设计——————————————————————————(8)(4)卸料板部件设计—————————————————————————(8)(5)模架及其他零部件设计——————————————————————(8)6.模具总装图7.冲压设备的选定——————————————————————(8)8.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8)9. 模具的装配—————————————————————————(10)主要参考文献————————————————————————(12)设计小结——————————————————————————(12)级进模设计说明任务描述:工件名称:冲孔落料件工件简图:如下图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紫铜材料厚度:1mm要求:1.完成模具总装图(3D电子文档);2.完成总装配图,图纸符合国家制图标准;3.绘制工程图,图纸符合国家制图标准;4.编写设计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建立IDEF0模型时,首先必须确定系统的范围、观点及目的。范围是指系统模型的主题,它描述了系统与外部的接口以及与外部的局限;观点是指从什么角度去观察所描述的对象;目的则是指建立模型及理由。
2.级进模CAD系统的IDEF0模型
按照IDEF0方法,可首先建立级进模CAD系统的A-0图,如图5-4所示,该图确定了系统的范围、输入、输出、控制和机制。
(1)输入输入钣金零件的产品信息,包括形状、精度、材料等各方面的特征信息。
(2)输出输出毛坯排样图、条料排样图、模具总装图及模具零件图等。
(3)控制在级进模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的经验、有关设计标准、加工条件等都是制约设计结果的主要信息。
(4)机制设计者作为主体,控制系统的运行,另外还包括一组相关的应用软件。
条料排样确定毛坯逐步冲压成形的过程,是级进模设计中最关键的设计内容,也是最难的设计内容之一。条料排样的结果基本上确定了模具的结构形式,其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冲压加工零件的质量。在条料排样时需考虑冲压工序、载体形式、模具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模具制造工艺性等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如何保证条料在冲压成形过程中能顺利平稳地送进,协调地完成各工位的加工动作。
2.功能模块组成
根据前述的级进模CAD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模具设计过程的特点,在系统实现时,将相关功能组合在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和级进模结构及零件设计两大模块中。
(1)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功能模块组成在该功能模块中,组合了工艺设计所关联的内容,如毛坯展开、毛坯排样和条料排样等。不同的特征所对应的冲压工艺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是不同的,如弯曲特征的弯曲冲压工艺设计与钣特征的废料设计差别很大,因此,需针对不同的特征类型提供相应的处理办法。另外,为定位条料,还需设计附加工艺形状,如导正孔和侧刃等。在交互设计过程中,经常需对设计结果进行调整,因此,还需提供相应的特征操作,如工序移动、删除和插入空工位等。图5-7所示即为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块的功能组成。
由此建立的功能模型能使开发人员很好地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已知的条件、输入及输出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系统组成
1.总体结构
根据上一节所建立的系统功能模型和级进模设计的相关要求,可建立图5-6所示的级进模CAD系统的总体结构。
图5-4级进模CAD系统的A-0图
(1)基于特征的冲压工艺设计影响冲压成形工艺设计的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实现自动设计。采用基于特征的设计方法,可将交互和自动处理有机地结合起在一起。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毛坯展开、毛坯排样、条料排样等功能。
可以从定义中性因子(Define Neutral Factors)组的材料(Material)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合适的材料,例如SPTE,然后单击按材料指定K系数(Assign K Factor by Material)图标 ,这时系统将根据新指定的材料来更新所有折弯的K系数。
3)将类型(Type)设置为转换为钣金(Convert to Sheet Metal),单击应用(Apply)按钮,系统将把已识别的折弯特征转换为NX的钣金特征,这样就可以对这些折弯进行展开和再折弯的操作。注意部件导航器(Part Navigator)的变化,它新增加了部分特征,如图5-10所示。
图5-1级进模设计过程简图
1.IDEF0方法
IDEF0方法是一种描述系统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结构化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过程中,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由整体到局部的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分析结果以IDEF0模型表达。IDEF0模型是由一系列图形组成。最基本的图形单元为一个方盒和与该方盒连接的一组箭头组成,它代表了一个功能模块,如图5-2所示。图中,方盒表示系统的功能,而箭头则分别表示该功能模块所关联的输入、输出、控制和机制。其中,输入是指该活动所需的信息;输出则是指输入信息经该功能模块处理后所产生的信息;控制是指该功能模块执行的条 件和约束;机制则是指该功能模块是由什么来完成的。在IDEF0模型中,一个模块与其他模块间的关系通过互相联结的箭头来表示。而当一个模块被分解成几个子模块时,则用一组编号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5-3所示。
2.使用方法
1)在钣金工具(Sheet Metal Tools)工具条上,单击直接展开(Direct Unfolding)图标 ,弹出如图5-8所示的直接展开(Direct Unfolding)对话框。
2)在直接展开对话框中将类型(Type)设置为识别折弯(Recognize Bend),接着在图形窗口中选择零件上的面,然后单击应用(Apply)按钮,这时系统将自动搜索零件中的直弯特征,同时显示在对话框的折弯表中,并带有“*”标记,如图5-9所示,显示内容包括折弯半径、折弯角度、K系数和展开长度,其中的K系数和折弯长度是可以被修改的,系统提供了3种修改方式。
图5-5级进模CAD系统的A0图
(2)级进模结构及零件设计功能模块组成该功能模块包括:模架及标准件设计模块、工作件设计模块、辅助设计工具模块、图样生成模块、标准件及典型结构建库工具等。
图5-6级进模CAD系统的总体结构
图5-7条料排样的功能组成
第二节
一、直接展开(
1.功能概述:利用直接展开(Direct Unfolding)工具,可以自动识别零件上的直弯特征;可以修改折弯的中性层系数K;可以将零件转化为NX钣金零件(只有成为NX钣金零件,才可以进行变形。);可以定义折弯的预弯角度;可以创建/编辑中间工步的装配结构,该装配结构利用NX的Wave技术,即中间工步之间具有关联性。
定义预折弯
(Define Prebends)
出于工艺角度的考虑,一些折弯往往需要分几次折弯成形,定义预折弯(Define Prebends)工具可以将折弯划分成多个成形步骤,用户可以指定折弯的数目及角度
创建中间工步
(Create Intermediate Stages)
可以创建具有关联性的中间工步,它们以装配结构的形式出现,同时可以指定这些中间工步的排列顺序
4)如果需要定义预折弯,那么将类型(Type)设置为定义预折弯(Define Prebends),在图形窗口中选择需要定义预折弯的特征,也可以在图形窗口中直接选择,如图5-11(a)所示,然后展开定义预折弯(Define Prebends)组,选择合适的折弯数目和角度,如图5-11(b)所示,再单击应用(Apply)按钮,即可完成预折弯的定义。
然后,根据级进模的设计内容及IDEF0模型的分解方法,可将A-0图进一步分解为图5-5所示的A0图。由该图可看出,它清晰地刻划出各功能模块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约束的关系,并对各功能模块的输入、输出、控制和机制给出了明确的说明。这些信息,对指导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A0图中的各功能模块,按照级进模设计内容做进一步的分解,可分别得到A1、A2、A3图,如果需要,可对分解图中各功能模块做进一步的分解,直到不能分解为止,它们将更全面、更详细地描述级进模CAD系统。
(3)工程图样生成由于工程图样是模具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为此,需提供相应的功能来快速生产符合要求的工程图样。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自动坐标尺寸标注及交互调整、标题栏生成、技术要求及其他相关符号的标注等功能。
(4)模具标准建库工具在级进模设计过程中,需采用大量的标准件和典型结构。由于标准化工作目前还不完善,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级进模CAD系统应提供一建库工具,以使用户可定制符合其企业规范的标准件和典型结构库。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标准件建库、典型结构建库及实例化处理等功能。
在需要修改的数值上双击,即可进入编辑状态,输入新的数值即可。
先选择需要修改的折弯,然后展开定义折弯因子(Define Neutral Factors)组,可以从K系数(K Factor)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合适的K系数,这时对应的展开长度将随着更新;当然也可以在展开长度文本框中,输入新的展开长度,这样K系数将随着而改变。
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是在条料排样的基础上,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以及各零部件的形状及安装方式。在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时,需首先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包括送料、卸料、顶料、导向及定位等方式的选择,然后确定凸模和凹模的形式(如整体式、拼块式及镶拼式),最后设计其他相关的辅助装置,如安全监测装置、限位装置等。
上述设计内容及过程与其他相关过程的关系见图5-1所示。
钣金零件冲压工艺性分析,主要是判定钣金零件是否适宜采用冲压加工方法制造。采用级进模加工,钣金零件形状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形状大小、圆角半径、孔间距等。若零件形状不满足冲压工艺要求,则需要修改零件形状,或改用其他加工方法。
钣金零件是由平板毛坯经冲压加工而成,因此,在设计其冲压成形工艺时,需首先将其展开成平面形状,以便确定毛坯的尺寸和形状。展开尺寸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制品的加工精度。目前,尚未有精确的计算方法,通常是先采用经验公式或数据计算,然后再通过试模逐步确定最后的展开尺寸。
可以用来识别零件中属于直弯类型的折弯,同时可以为特定的折弯指定K系数和展开长度
转换为钣金
(已经识别的折弯转换为NX钣金特征,这一步很重要,只有经过转换后的零件才可以在后续操作中实施展开或者再折弯的操作
合并折弯
(Merge Bends)
可以将中心轴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折弯特征进行合并,经过合并后的折弯特征将在后续的操作中一起变形
第五章
第一节
开发任何CAD系统,首先必须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以确定系统的范围、功能、输入、输出、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等。对于级进模CAD系统而言,其功能需求分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分析级进模的设计内容及一般过程;②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③确定系统总体结构。
一、级进模设计内容及过程分析
级进模设计主要包括:钣金零件的冲压工艺性分析、毛坯展开、毛坯排样、条料排样、模具总装结构设计、工作部件设计、辅助装置设计、零件详细设计等。
(2)模具结构及零件设计模具的总装结构决定了模具零件的形状及尺寸,同时模具零件反过来又会影响模具的总装结构。为保证设计结果的一致性,同时使设计过程符合设计人员的习惯,模具结构及零件的设计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设计人员直接在装配结构中设计相关的模具零件。该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模架设计、工作件设计(凸模、凹模等)、标准件设计及辅助装置设计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