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庸也用《知音体》
“知音体”标题是怎样炼成的
![“知音体”标题是怎样炼成的](https://img.taocdn.com/s3/m/0194c165aaea998fcc220e8a.png)
龙源期刊网 “知音体”标题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影仙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4年第08期“知音体”标题一直流行于网上,网友纷纷对名著名篇书名做出另类诠释,如《白雪公主》被恶搞为《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卖火柴的小女孩》被改为《残忍啊,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的惊天血案》,《红楼梦》被改为《包办婚姻,一场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从“梨花体”诗歌被网友普遍模仿,到“知音体”标题网上流行,我惊诧于网友们的模仿创造能力。
当看到这些名著被改成“知音体”标题,读过《知音》等情感纪实类杂志的读者都会莞尔一笑。
的确,网友们的改造把《知音》这类杂志以煽情等吸引眼球的方式笼络读者的做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要问的是,为何会出现“知音体”标题?不妨打个比方,如果我们不知道《白雪公主》等这些名著名篇,比较这两类文章标题,是标题《白雪公主》吸引人呢,还是“知音体”标题《苦命的妹子啊,七个义薄云天的哥哥为你撑起小小的一片天》吸引人?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或者就拿身边的人做实验,我敢说,后者更吸引人——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白雪公主”这四个字的确没有后面的标题吸引人。
事实上,《红楼梦》《白蛇传》《牛郎织女》《唐伯虎点秋香》等名著名篇,在写就之初并不出名,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穷困潦倒,而《白蛇传》《牛郎织女》《唐伯虎点秋香》等原本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愁读者。
因此,时至今日,这些名著名篇即便标题再平实也都不会影响它们的流传。
但如果是一本新作,要想产生影响、有读者,恐怕就难了。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海量信息鱼龙混杂,有效的无效的、优秀的低劣的都一拥而上;而人们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通读完整个作品再做出评价。
现在报纸新闻把重要的信息做到标题里,甚至流行“读题时代”,无非就是迎合人们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固守朴实,再好的作品恐怕也没人读。
所以,现在的小说往往给自己取个刺激眼球的书名,甚至读起来不乏恶俗,这的确有迎合人们低级趣味的成分在里面,但另一方面,也正好说明在信息爆炸、信息海量、社会浮躁、生活快节奏的当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最新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与音乐-精品
![最新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与音乐-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434956977232f60ddcca190.png)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与音乐“凡音之起,由人心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旌,谓之乐。
”在中国传统儒家看来,音乐来自人的情感、意志对外物的感应。
人的情感、意志对于不同的外物有不同的感应,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所以音乐对人是有教化作用的。
无怪乎孔子听到《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赞叹说:没想到世上还有这么美好的音乐呀!,他把“尽善尽美”四字作为音乐的最高标准。
由此看来,金庸把音乐作为武打的手段之一,并非异想天开,而是有根有据的合理想象。
在《射雕英雄传》中,东邪黄药师知识广博,身兼多艺。
他所创的武功“落花神剑掌”,光是名称就十分雅致,可以令人联想到深秋季节落花缤纷那种美景。
黄药师还有把音乐化为武功的本事。
他擅长吹萧,在吹萧时以内力注入萧中,发出的乐音对人身具有杀伤力。
该书第十八回讲的是郭靖与欧阳锋同到桃花岛向黄药师求亲。
黄药师对欧阳锋怀有疑虑,于是两人就一吹玉箫,一弹铁筝,来了一场“萧筝之斗”:“秦筝本就声调酸楚激越,他这西域铁筝声音更是凄厉。
郭靖不懂音乐,但这筝声每一音都和他心跳一致,铁筝响一声,他心一跳,筝声越快,自己心跳也逐渐加剧,只感胸口怦怦而动,极不舒畅。
……只听得筝声渐急,到后来犹如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一般,蓦地里柔韵细细,一缕箫声幽幽地混入了筝声之中,郭靖只感心中一荡,脸上发热,忙又镇定心神。
铁筝声音虽响,始终淹没不了箫声,双音杂作,音调怪异至极。
铁筝犹似巫峡猿啼、子夜鬼哭,玉箫恰如昆岗凤鸣,深闺私语。
一个极尽惨厉凄切,一个却是柔美婉转。
此高彼低,彼进此退,互不相下。
” 只是黄药师与欧阳锋,一个“邪”一个“毒”,他们奏出的音乐,并非尽善尽美的“和乐”,只能算是“淫声”。
欧阳锋的筝声是“巫峡猿啼,子夜鬼哭”难听得很;黄药师的箫声是“昆岗凤鸣,深闺私语”,也不是正大光明之音。
而《笑傲江湖》中的曲洋和刘正风这一对人间知音合奏的《笑傲江湖》,那就很不一般了:“琴声不断传来,甚是优雅,过得几刻,有几下柔和的箫声夹入琴韵之中。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技法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fee97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2.png)
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技法陈伟华内容提要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有一点历史因由,往往以人性为中心,着眼人的成长和发展。
它以侠事和情事交融的方式书写侠客的传奇人生,同时致力于建构完整的江湖体系和武林谱系。
这些创作技法是新武侠小说的范式,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金庸小说;创作技法;武侠言情武侠小说继承的是中国小说的传统。
[1]这句话揭示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师承。
但读者们不得不承认,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称得上中国现代新武侠小说的代表,就在于它们表现出鲜明的个性。
简而言之,金庸的武侠小说在题材的选择、人物的塑造和展现社会时代风貌方面有鲜明特色,它们在创作技法上独树一帜,具有范式意义。
一从历史上寻一点因由历史题材往往拥有大量读者,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伊始,就发现了“历史”的重大价值。
他的首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就包含着许多历史故事。
在武侠小说中引入历史,金庸不是第一人。
远一点有《水浒传》、《三侠五义》等作品,同时代有梁羽生等人的作品。
鲁迅在论《三侠五义》时指出,其中人物之见于史者,惟包拯八王等数人;故事亦多非实有。
[2]鲁迅还曾在《故事新编》序言里指出自己的创作方法是“从历史中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豕蹄》集的写法也与此相类似。
但鲁迅与郭沫若有所不同,鲁迅只是借历史人物的影子,渲染和添加的成分较多,如《铸剑》。
而郭沫若的历史小说中渲染和添加的情节较少,如《秦始皇之死》。
整体看来,金庸的做法类似鲁迅和《三侠五义》。
除《笑傲江湖》外,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有历史背景。
如《书剑恩仇录》以清朝为背景,引入了“换太子事件”和“香妃之死”等故事。
《射雕英雄传》以宋元为背景,出现成吉思汗等历史人物。
《倚天屠龙记》以明代为背景,有朱元璋的事迹。
这些传奇故事点缀其中,形成巨大的叙事张力。
金庸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充分发掘了“历史”的功能。
在《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作品中,它分别具有情节、背景、线索、引子等功能。
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
![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1c0ee4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e.png)
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金庸,原名查良镛,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之一。
自1955年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问世以来,金庸的十四部作品风靡全球,被誉为“华语世界的武侠巅峰”。
本文将从金庸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探讨其经典化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在人物形象方面,金庸小说的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性格鲜明,极富个性。
如《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他智勇双全、胆略过人,却又身世成谜,命运多舛;再如《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她美丽娴静、超凡脱俗,却因感情受挫,历经磨难。
金庸通过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性格刻画,完美地诠释了“武侠”的内涵。
在情节研究方面,金庸小说的情节曲折跌宕,引人入胜。
他巧妙地通过主线和分支线索的交织,将故事推向高潮。
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冰火岛得悉自己的身世后,返回中原寻求真相,途中遇到明教群雄,从而引出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冒险。
这些情节不仅令读者大呼过瘾,更展示了金庸高超的叙事能力。
在文化内涵方面,金庸小说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通过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
在金庸的小说中,读者可以领略到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文化的精髓。
如《笑傲江湖》中的“无为而治”,以及《神雕侠侣》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这些元素都为小说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金庸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及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金庸的十四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部鲜活生动的武侠小说,更是一幅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卷。
金庸小说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冒险故事,同时也启发我们去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去思考命运的安排与转折。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曲折情节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都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要对象。
金庸小说经典化研究不仅能够丰富我们对中国武侠小说的认知,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海外华人社会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金庸武侠小说世界2
![原创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资料 金庸武侠小说世界2](https://img.taocdn.com/s3/m/2deb70016c85ec3a87c2c5e2.png)
金庸的武侠小说世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的兴起,掀开了香港小说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武侠小说的面貌,提高了武侠小说的档次,为武侠小说注入了浓郁的历史文化人文气息,并在香港、台湾、内地、亚太地区乃至整个华人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传看销售的热潮。
金庸出生在海宁东部的袁花镇查家,原名查良镛。
查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历史上出过史学家查继佐、诗人查慎行,现代内地饮誉文坛的诗人穆旦(查良铮),是查良镛兄弟辈的名人。
查良镛的祖父是晚清进士,父亲和兄长均大学毕业,家里藏书宏富,声闻浙东。
查家在镇上拥有一座庞大的五进复合式庭院,前厅“澹远堂”三字匾为康熙皇帝手迹。
出身书香门第的金庸从小手不释卷、博览群书。
解放前,上海《大公报》在全国选聘两名译电员,他在三千多名报考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笑到最后。
不久,随报馆迁往香港。
1955年,不懂武术的查良镛以“金庸”作笔名,初试身手,以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炮打响。
此后的15年里,连续写了14部想象奇特、情节曲折的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
不仅在华人社会广为流传,而且影响及于越南、韩国、日本等国家。
日本、韩国很久以前就出版了金庸小说的译本,《鹿鼎记》的英文版本面世后,读者群迅速扩大。
“金庸迷”的范围异常广泛,从普通市民、青年学生和初通文墨的农民,到大量高学历的专业人员、大学教授、政府官员。
邓小平大概是内地较早接触金庸作品的读者,他在70年代末自江西返回北京,托人从境外买来一套金庸小说,闲暇时读得津津有味。
1981年7月18日,他接见金庸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小说我是读了的”。
80年代初,身为香港《明报》主人的金庸,多次撰文支持邓小平的务实政策。
后来,以“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参加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被任命为“政治体制”小组召集人。
许多人相信,过不了多久,作家金庸将会变成政界名人。
可是,正如当年武侠小说如日中天时,他突然宣布“封笔”一样。
吉林省榆树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榆树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cccaa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3.png)
吉林省榆树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全庸武侠被奉为文学经典是一个重构经典的过程。
想要重构经典,文学作品本身必须拥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但凡在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难以实现“经典化”。
金庸武侠小说无疑在这几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标准。
尤其在文学创作这一环节中,金庸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对传统武侠小说有着极高的超越,加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故事巧妙地融入历史背景中去,给人以真实感。
其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多样、有个性、读之令人爱恋,掩卷叫人流连。
这样的武侠小说,怎能不打动人心。
一旦打动人心,大家就会争相传阅,这就为其成为经典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只有大家都认可的优秀文学作品,才配得上经典的称号,金庸武侠小说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艺术手法上来看,都是大手笔。
经过几十年的沉淀与洗礼、成为经典是其发展的必然。
除此之外,金庸的武侠小说还带有中西合璧的性质。
首先、其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从思想内容来看,金庸的小说往往在主题上流露出家国情怀,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正面人物形象往往都是侠肝义胆、胸怀天下的英雄。
这样的英雄人物十分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标准,而金庸也有意将儒侠奉为真正的大侠,所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正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极大肯定。
此外,金庸本人的古典文化功底也十分深厚、这在他的小说中不难发现。
比如,金庸作品中的人名多是有典故出处的,像穆念慈、任盈盈、苗若兰、木婉清、余沧海、岳不群等等,看似信手拈来,实则都能从中国古典文献中找到出处。
这样的好名字在金庸作品中比比皆是,无形中提升了作品的意境,让人觉得韵味无穷。
论文
![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fbbede1941ea76e58fa045e.png)
《浅析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版本变迁》绪论金庸从五十年代开始执笔创作武侠小说,十七年间共发表了14部作品,被称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的作品不但传承了经典的文学形式,同时还注重创新,与时俱进,起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在保持了武侠小说的创作风格基础上,大大的丰富了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使武侠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关于金庸小说的版本研究专著目前仅有台湾学者林宝淳《金庸版本学》一书,书中记载:“金庸从1955年开始创作《书剑恩仇录》,至1972年《鹿鼎记》完稿,一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1973年金庸封笔,开始着手做修订工作,1980年,修订版问世,这就是坊间常见的《金庸作品集》。
”1此书梳理了金庸版本的三个系统,一是报刊或者杂志上直接刊登的版本,即为刊本。
由于金庸声明迅速传播,坊间书店往往应时集结成小册发售,这是从报纸摘录,随写随刊的版本,被称为“旧本”。
一是台湾的“盗版系统”,此一系统,变化相当复杂,既有直接影印港版诸书而成,也有张冠李戴、改头换面的版本,更有据内容改编的鱼目混珠之作,不过,基本而论,是依据旧本改换的。
一是修订本,1980年,金庸将十年修订的成果授权台北远景出版社出版,共计25开15种36册,其后则由远流接手,这是流传最广、最普遍的版本。
依其版式,有文库本,平装本及典藏本、线装本等。
2该书除了对版本情况进行梳理之外,还对版本修改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文字修辞上的更易,包含了内文的修饰与回目的重新设计;二是情节的改换,包含了人物的性格、关系及情节的铺排;三是历史性的增强,包含了相关史实的增入及附注说明。
3现存的关于金庸小说版本研究的论文只有五篇,高玉《金庸武侠小说版本考论》分析了金庸小说的三个阶段,与林宝淳的说法有所不同,高玉也认为金庸小说版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55至1972年进行创作,刊登于报刊杂志上的15部小说,即“报刊本”;二是1970至1980年的修订本,分别在香港明河出版社、1林保淳. 金庸版本学[J].2林保淳. 金庸版本学[J].3林保淳. 金庸版本学[J].台湾远流出版社、大陆三联出版社相继出版,即“三联版”;三是1999至2006年的修订版,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即“新修版”。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人物类型特征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人物类型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961706bf5335a8102d2205e.png)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人物类型特征第一作者:赵小艳第二作者:王博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摘要:现今,武侠小说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而武侠人物也历来是人们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成功的武侠人物对武侠小说来说至关重要。
在金庸的笔下就塑造了这样一系列成功的侠客形象,而这些侠客的特征也在其它的武侠小说中也若隐若现,从而形成一种类型特征。
关键词:武侠类型特征武侠人物侠客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重要人物,他用自己独特的笔触塑造了郭靖、陈家洛、乔峰、杨过等一系列的武侠侠客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这些侠客身上我们似乎也看见了其它武侠人物的影子,这些侠客身上具有共同的品质和特点,我们叫这种共同点为类型特征。
下面就以金庸笔下武侠人物为例,对武侠人物做一个归纳,并未他们找到各自的类型特征。
既言武侠,其着重点当然是在“侠”的身上,也就是一代侠客身上。
在“侠”的身上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借用司马迁的话即,“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尼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
”也就是司马迁所总结的“侠客之义”,这是作为一个侠客的必备要素,而在这一要素的指导下就产生了一系列性格各异、长相各异、功夫各异的侠客。
金庸笔下的侠客有情有义、至情至性:他们行侠仗义、锄奸扶弱,敢于牺牲生命,具有强烈的个性主义色彩,充满了鲜明的生命意识。
本文主要依据性格特征将武侠中的侠客形象分为以下几类:(一)儒侠儒侠从外表上看,一般是一身文士装扮,为人处世温柔敦厚,颇有书生意气和文人风范,即通常我们看到的“书生”形象。
他们武功高强,但不会轻易展示或者抛头露面。
他们喜欢坐在酒馆一角,静静地品酒吃菜。
在金庸笔下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陈家洛。
陈家洛自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从而养成了他那种儒家书生风范,这是一种学不来的气质。
儒侠更像是书生,他们往往承担不了救国救民之责任,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得不去做。
儒侠的性格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性格弱点,主要表现是犹豫优柔、感情用事,做事在乎细节。
谈谈你对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看法1
![谈谈你对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看法1](https://img.taocdn.com/s3/m/f4f869acb0717fd5360cdc11.png)
谈谈你对金庸小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看法1今春,金庸的《天龙八部》和王度庐的《卧虎藏龙》两部武侠小说选段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之《语文读本》,为方兴未艾的“武侠热”又升了一次温。
对于此举,人们叫好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我是反对者之一。
赞成者理由有三:其一,是来自以号称“醉侠”的北大教授孔庆东为代表的一些专家学者们对金庸小说的极力鼓吹。
据说孔教授已开坛讲学,已经是“金庸八讲”了。
孔教授身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把研究武侠小说作为自己的职业偏好,本也无可厚非,属于他的工作范畴之内,可以领取国家的俸禄。
他完全可以七讲“八讲”,一辈子都讲下去。
我想,只要是冷静理性地研究,把“武侠文化”作为研究的对象也是很有意义的。
只是要注意不被为了媚俗而获得的名声冲昏了头脑,干扰了自己的理性判断。
孔教授的讲座我没有听过,不知道讲些什么内容,如果能发掘出金庸小说艺术思想价值对于我们这个民族的意义,则善莫大焉。
只是把所有的中学生都想象成潜在的“金庸迷”,要所有的中学生都来读武侠小说就有点讲不过去了。
武侠小说我年轻时也是爱读的,达到了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主要是情节吸引人,小说中人物率意江湖的行事方式很对我年轻时的胃口,因为年轻人都冲动、叛逆,想无法无天、为所欲为。
另外那些性格怪异的人物给人以神话色彩,很好玩。
但经过了专业的文学训练之后,我的文学知识和趣味就使我认识到了武侠小说只是一些通俗的消遣文学,其文学的价值并非达到了要逼着所有人读不可的程度。
就象西方人并不要求把《福尔摩斯探案集》作为中学教材一样。
而且我私下里认为,读武侠小说,尽管我一度痴迷,但除了浪费了我很多时间外,好象对我的文学积累和人生认识没有什么帮助。
我对人生根本性问题的思考还是来自那些经典的著作,如卢梭的《忏悔录》等等。
专家学者们和其他“金迷”认为,金庸小说高于其他武侠小说,里面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知识,所以读金庸小说是青少年了解古代文化知识的一个途径,所以中学生非读金庸不可。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特练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特练](https://img.taocdn.com/s3/m/851d5d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3.png)
高考阅读中内容概括题示例与特练考点:1.蒲宁《金庸:一代大侠的谢幕》、李亚男《金庸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与马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文化微探》——概括特征2.渠敬东《随李零先生回家》——概括人物与物象3.《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与《让未来插上科幻的翅膀》——方法性内容概括4.李成《抓住三个主体,讲好中国故事》、李子祥《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与李习文《李子柒走红海外的国际传播逻辑》——概括缺点(不足)【考点研究】一、常见组合考点1.方法性内容概括2.概括特征3.概括人物与物象4.概括缺点(不足)【考点示例】一、蒲宁《金庸:一代大侠的谢幕》、李亚男《金庸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与马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文化微探》——概括特征【考点解读】1.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信息正误3.最能体现材料二所论观点的论据4.行文思路5.概括特征二、渠敬东《随李零先生回家》——概括人物与物象【考点解读】1.加点词语的解说2.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3.概括人物与物象4.结尾句的涵义一、《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与《让未来插上科幻的翅膀》——方法性内容概括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7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较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主要增长点仍然来自引进外国电影的票房,整体发展结构并不理想。
B.2017年到2018年,科幻阅读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持续增长,纸质书刊销量不断增长,2018年上半年,增幅较去年同期超过50%。
C.2018年上半年我国科幻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是阅读市场还是国产科幻电影,较年同期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D.从《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基本明确。
凌波微步鸣天鼓,挥毫泼墨写人间——金庸的长寿之道
![凌波微步鸣天鼓,挥毫泼墨写人间——金庸的长寿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57ea35531eb91a37f1115ce2.png)
谈古说今金庸的长寿之道文/玲珑 图片来源/网络古百不久,94岁高龄的金庸先生驾鹤西游,离我们 F j -J 而去了。
金庸先生用他充满中国传统文人情怀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血雨腥风又充满人情世道的江 湖一个个或儒雅或狂放.或顽皮或"木讷"的侠客带 我们上山下海.神游五洲。
传奇人生金庸.原名查良1924年3月10曰生于浙江嘉兴海 宁。
1944年20岁的他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 年进入上海《大公报》,1948 年被调往香港分社,从此定居 香港。
金庸出身书香门第,文人世家。
查家在清代"一门七进 ±,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称 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金庸受祖父影响喜爱 读书,尤爱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历史类书籍。
而父亲查枢卿在金庸小时候就经常给他找来当时流行的《荒江女侠》《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侠义小说给他看.为他后来的武侠小说创作埋下了伏笔。
金庸出版方面的才能在15岁就表现出来了。
1939 年,初中三年级的金庸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小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
这是国内第一次 出版的此类型书籍,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
在香港,金庸不仅写作,还创办了《明报》。
198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宣告成立,金庸作为委员之一.任基本法政治体制起草小组的港方负责人兼经济体制起草小组成员。
1985 ~ 1989年,担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 委员会委员。
凌波微步鸣天鼓写作.出版,政事,各种 活动.金庸先生很忙,时常伏案工作,比较缺少锻炼。
1995年71岁的他得了心脏病,接受了心脏手术。
术 后恢复,他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每天散步。
一开 始,走上十几分钟就不能坚持了,慢慢地,一次可以走四、五十分钟了。
他幽默 地总结道:"我亲自练习’凌 波微步’.已经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练功的要领;T 两 急出汗’:步子要急,不能磨蹭;要走到呼吸开始急促 的程度,并努力保持,一定要走到微微出汗才算圆满。
金庸坦承找人代笔
![金庸坦承找人代笔](https://img.taocdn.com/s3/m/d092d19219e8b8f67c1cb98b.png)
731961年秋天,金庸身体出现异样,到医院检查后得知身体内长了个肿块。
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摘除,否则有癌变的可能。
可是做手术前金庸需要面对一个难题,当时的《明报》正在连载他的小说《天龙八部》,如果他要做手术,《天龙八部》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连载。
就在金庸为连载一事烦恼的时候,好友倪匡找上了门。
一见金庸,倪匡便真诚地说:“手术要紧,千万别耽搁!你只管安心做手术,连载的事由我来为你代笔。
”倪匡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和金庸、古龙齐名,他写的武侠小说在香港也非常受读者欢迎。
他能帮忙,金庸自是感激不尽。
此后,倪匡便开始尽职尽责地写连载,以至于读者根本察觉不出连载的内容出自代笔。
一段时间后,金庸康复出院。
紧接着,他便用个人名义在《明报》的首要位置刊发了一条致歉启事:尊敬的读者朋友:你们好!首先,我真诚地向大家说一声对不起!之所以要道歉,主要是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本人做了一个小手术,无法写《天龙八部》,读者朋友们看到的小说都是我的好友倪匡代笔的。
在此期间若给读者朋友带来困扰,请大家谅解!金 庸1961年11月15日致歉启事刊发出去后,读者都被金庸实事求是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
素材点拨 金庸先生因身体原因不得已让好友代笔写作,本就情有可原,况且若是他不说,读者也未必能察觉到。
但他还是不惜以多年攒下的名誉为赌注,将真相和盘托出。
凡事实事求是,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金庸先生赢得了读者的赞誉,最终成了一代武侠小说大师。
金庸坦承找人代笔■ 张朝元1994年,金庸去浙江绍兴兰亭镇王羲之的园林住所参观时,当地人盛情邀请他在此题字留念,他忙推辞说:“这是‘书圣’王羲之的故乡,我怎敢题字。
”朋友劝他说:“一生难得几回游,此别兰亭何时还?”听朋友这样说,金庸也觉得在“书圣”故乡写字确实机会难得,而此时当地人又诚心诚意地拿出早已备好的文房四宝,他见却之不恭只好写下八个字:“班门弄斧,兰亭挥毫。
”2004年,金庸去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游玩时,当地人邀请他题诗留念,他诚惶诚恐,忙谢绝说:“这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我怎敢题诗。
金庸:侠之大者
![金庸:侠之大者](https://img.taocdn.com/s3/m/ab64bd5427284b73f2425072.png)
金庸:侠之大者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9年第06期【阅读导航】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4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网友纷纷留言,一字一句,回忆着他的经典作品,表达着悼念之情。
金庸,本名查良镛,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出版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等,其作品更是屡屡被翻拍成影视作品,经久不衰。
有人说,如果古龙的江湖是快意恩仇的决绝,那么金庸的江湖除了儿女之情,还有正义和家国情怀。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系主任、教授龙其林深以为然:“金庸的武侠小说超越了时代、民族、地区、性别的限制,成为华人世界一个独特的文学存在。
他是伟大的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想象与深邃的思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神奇的武侠世界。
”【金庸妙语】“一把菜刀”的比喻有人曾倡议道:“电视和武侠小说中有很多打斗场面,会给儿童和分辨能力低的成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应该限制。
”对此,金庸的看法如下:“以前有人攻击武侠小说,认为小孩看了会模仿,也上山学道去了。
我想这个责任不应该由武侠小说来负,一把菜刀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杀人。
我写小说时,只想到小说的读者,在小说中描述的事在电视中不一定可以演,因为看小说的人至少有阅读的能力,受过一定的教育。
如果电视对观众有坏影响,应该由电视负责。
因为电视编剧应该考虑到观众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分辨能力的,打斗该适可而止。
”不动声色也能雷倒人金庸有金庸式的幽默,他平時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
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
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金庸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
金庸自称“从未醉过”,很多人以为他酒量过人,而实际情形是他很少喝酒,或喝得很少,那就当然不会醉。
他曾对一位女孩子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
”女孩听后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指她小时候长得难看。
高考阅读中论据证明论点示例与训练(1)
![高考阅读中论据证明论点示例与训练(1)](https://img.taocdn.com/s3/m/d7bc4f2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0.png)
D. 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最后一段进一步指出“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意在强调片面地使用“竞争性真相”会造成更多的伤害,作者在此处用“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的常规逻辑认知进行类比论证,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二、蒲宁《金庸:一代大侠的谢幕》、李亚男《金庸文学作品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建议》与马莲《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文化微探》——最能体现材料二所论观点的论据
《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独立报》用“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一具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标题来强调黎麦价格上涨对黎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问题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答案
①借助名家观点与事实论据加以批判,比如第二段引出马克·贝勒马尔等人的质疑,引用相关经济学家的调查论证,用事实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②借助实地考察的真相加以批驳,比如第三段用亲自调查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反驳报道中的错误信息;③借助常规逻辑认知加以批判,比如最后一段以新手论辩与犯错误小学生的自我辩护的技巧进行类比,批判报道中的“竞争性真相”。
4.林林《仙人掌:沙漠中的救命树》——列数字的作用
【考点研究】
一、常见考点
1.能够印证再现论思想的论据
2.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信息正误
3.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
【叹人世无常之恸】无常之恸什么意思
![【叹人世无常之恸】无常之恸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9f487671fe910ef02df8e9.png)
【叹人世无常之恸】无常之恸什么意思众所周知,金庸先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佛语有言:“相由心生。
”一个人的信仰必然会在其平时作为中体现。
因此,佛教思想也一定对金庸先生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即探讨佛教思想对以《天龙八部》为例的金庸作品的影响。
《天龙八部》为金庸1963年写作而成,后经多次改版。
而金庸皈依佛门的时间则是其长子传侠1976年在美国自杀之后。
因此,在初创《天龙八部》之时,金庸只是对佛教思想有所了解,而并没有皈依。
金庸也说,自己在初接受佛教时认为:“中国的佛经卷帙浩繁,有数万卷之多,只读了几本简单的入门书,就觉得其中迷信与虚妄的成分太重,不符合我对真实世界的认识。
”(《池田大作与金庸谈禅》)因此,相较于金庸皈依后的作品,《天龙八部》对佛教思想的引用是最为适度和理想的。
其作品中透露的佛教思想也最为不刻意。
创作意识“名为文之半”。
一部作品的名字可以很好地反映作品的创作意图。
金庸将这部小说命名为《天龙八部》,引用大乘佛教用语,在最开始一步就为这部作品烙下了佛教的印记。
“天龙八部”在佛经中指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
八部众包括:摩呼罗迦、紧那罗、迦楼罗、阿修罗、乾达婆、夜叉、龙众、天众。
对于这个过于佛教化的名字,金庸的解释为:“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这部小说里没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就像《水浒》中有母夜叉孙二娘、摩云金翅欧鹏。
”(《天龙八部释名》,金庸)可以看出,金庸借佛教形象象征其笔下主角,其创作意识绝对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同时,金庸自己也频频提起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受佛教思想影响。
他曾提到过:“《天龙八部》中有一部分表达了我对人生的看法,当时我脑子里有一些佛家的哲学思想。
佛家对人生是比较悲观的,认为人生基本上是受苦的……”(覃贤龙,《金庸武侠小说鉴赏宝典》,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创作动机及创作初期,佛教思想给了金庸的《天龙八部》的创作许多灵感及素材。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金庸小说中音乐之研究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金庸小说中音乐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db16ed5a8102d277a22f99.png)
2021初中议论文范文:金庸小说中音乐之研究金庸的武侠小说之所以能雅俗共赏,畅销不衰,读者亿万,是因为他不仅有讲述惊险曲折的武侠故事的卓越才能,而且有丰厚的祖国传统文化的修养。
所以,他的小说不仅有十足的武侠味,还有十足的书卷气,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小百科全书”。
在金庸的小说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均有出现,且多为交杂,如词与音乐、诗与书法。
至于武功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交织则更是金庸独创的文化景观。
这篇文章结合自己阅读的金庸代表作《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来谈谈金庸小说中的音乐,期待从这一小处落笔,能探究到金庸小说中传统文化的痕迹。
一、音乐篇《笑傲江湖》之箫琴缘古琴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可以说是中国音乐的象征。
因此,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金庸武侠小说,自然也要写到琴,并以此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信息。
其中,《笑傲江湖》与琴的关系更大!这部小说的题目就是由一支琴、箫合演曲的曲目而来。
而小说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围绕《笑傲江湖曲》的曲谱创作者及其传人的故事展开。
正派中人(五岳剑派之一的衡山派高手)刘正风与邪派中人(日月神教,又称魔教)曲洋,一个善箫,一个善琴,一见如故,结为至交。
这种友情甚至超越了门派政治的斗争,因而不被正统门派所容,终于家破人亡。
但他们情同手足,至死不渝的精神将铭记千古。
临终之时适逢令狐冲在场,遂委派令狐冲代为寻觅曲谱的传人,一向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令狐冲不负两位前辈所望,贴身保管携带。
从此,曲折坎坷、悲欢离合的跌宕故事接踵而至,令狐冲与日月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相见、相识、相恋,最终两人才得以合奏这一曲《笑傲江湖》。
在令狐冲第一次听到这《笑傲江湖》时,书中有一大段美妙的描写(第7回,略)。
令狐冲在一旁想:这二人爱音乐入了魔,在这生死关头,还在研讨什么哀而不伤,什么风雅俗气,幸亏莫大师伯及时赶到,救了我们的性命……”——这时的令狐冲还不懂得,刘曲二人是真正地把音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从而音乐观念及审美情趣的异同又是啊,这就是志趣相投的生死与共的挚友的最高表现。
企业家缅怀金庸:侠道亦商道
![企业家缅怀金庸:侠道亦商道](https://img.taocdn.com/s3/m/a5a324dc6529647d272852fa.png)
企业家缅怀金庸:侠道亦商道作者:侯隽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3期10月30日下午,著名作家、传媒人查良镛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享年94岁。
查良镛,笔名金庸,作为一个时代的神话,金庸被称为“文坛圣侠”,不仅是武侠小说界的“武林泰斗”,更被称作是香港“良知的灯塔”。
他左手办报纸,右手写小说,一生经历家族兴衰、山河破碎,以及新中国的诞生、成长与壮大。
金庸一生涉猎广泛,从政治到商业,从文学到传媒,自己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武侠小说领域,虽然金庸称自己“是个小人物”,但是他铸造出了一个瑰丽妖娆的武侠世界,用 15部武侠经典,不仅奠定了其在文学与文化领域无可替代的地位,也影响了中国一代创业者和企业家。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20世纪、21世纪,他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 这是金庸曾写给自己的墓志铭。
从1955年出版的《书剑恩仇录》,到1972年封笔的《鹿鼎记》喜爱金庸的人们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副对联来描述他的作品。
金庸用妙笔生花的文字,曲折离奇的情节,不仅描绘出纷纷扰扰的江湖,更写出了汪洋恣肆的气魄和爱国奉公的民族情怀。
死守襄阳数十载的郭靖、一生捍卫宋辽两国和平的萧峰、带领六大门派抗元的张无忌、胡一刀和苗人凤惺惺相惜、风流倜傥的韦小宝……在他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历久弥新。
北大学者严家炎这样评价金庸的作品:“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
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地进行着的文学革命。
金庸小说作为20世纪中华文化的一个奇迹,自当成为文学史上的光彩篇章。
”抛开文学上的成就,金庸作品的IP价值在华人文化圈当居首位。
1991年,北京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董秀玉签下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内地出版权,合同为期10年。
[精品]金庸小说中的琴韵悠长
![[精品]金庸小说中的琴韵悠长](https://img.taocdn.com/s3/m/8e275ff6cc7931b764ce1540.png)
原文地址:金庸小说中的琴韵悠长作者:何足道琴棋书画,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文人四友”,是文人墨客的必备技能。
其中,弹琴更是居于“四友”中的第一位。
古琴,又称为瑶琴、玉琴,有七根弦,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金庸小说中,就有若干个故事中写到古琴。
它们让血雨腥风的武侠故事多了一层绵柔悠远的意境。
提到金书中的古琴,读者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笑傲江湖》,这部小说的书名就是缘起于书中所写到的琴箫曲谱。
曲洋和刘正风由日月教长老和衡山派高手这一正一邪而成为知己,是因为他们都醉心于音乐,在音乐之中情意相通,消除了门派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两人一起谱写了《笑傲江湖》的琴箫曲谱。
他们本想退隐江湖,不再受世事的纷扰。
然而,以左冷禅为代表的五岳剑派不能容忍他们这样的友谊,于是发生了刘正风金盆洗手故事中的惨剧——嵩山弟子将刘的家人与弟子尽数屠戮,二人也在剧斗中受重伤,命在旦夕。
这对知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来到山之巅,最后一次弹奏他们的琴箫曲《笑傲江湖》。
当他们本以为此曲即将随他们二人一起入土为安时,令狐冲及时出现,答应二人觅得传人,将曲子流传后世。
再一次写到弹琴,到了令狐冲随华山师徒去往福建的路上。
在洛阳,令狐冲被师父师娘怀疑夺去了林平之家的《辟邪剑谱》,林的外公王元霸的子孙非要搜令狐冲的身,结果搜出了《笑傲江湖》的曲谱。
他们认为这是剑谱在用音乐的方式记录,而令狐冲矢口否认。
双方争执不下之时,只得求助于洛阳会弹琴的绿竹翁。
很快,绿竹翁就和他的蒙着面的“姑姑”一起证明了这是曲谱。
这让王元霸一家颜面扫地之时,也让令狐冲得到了慰藉,他在绿竹居里听到了“姑姑”极为悦耳的琴声。
于是,他也在这里学习弹琴。
绿竹翁和“姑姑”从音乐的入门讲起,到弹奏高深的乐曲。
由于令狐冲悟性极高,一点就通,他很快就登堂入室,也学会了几首简单的曲子。
后来,令狐冲才得见“姑姑”的真容,原来这哪里是一位老太太?却是一位羞涩腼腆的妙龄少女。
她正是任我行的女儿任盈盈,其权威足以调动江湖上众多的旁门左道之士一路为令狐冲接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园 乐圜
ZHI E YUAN ・ U W E L Q N
1 俗 话 说 : 铁 公 鸡 一 毛 不 拔 ! 上 鸡 类 不 少 , 能 、 世
做 到 一 毛 都 不 拔 的 可 就 少 了 , 这 样 的 鸡 皮 该 有 多 厚 啊 ! 付 非 常 鸡 当然 得 用 非 常 刀 ,用 普 通 的 小 刀 自然 无 对 济 于 事 。 磨 得 锋 利 的 牛 刀 则 不 一 样 , 非 得 把 这 只 厚 皮
一
次 用 “ ” 字 来 形 容 事 物 的 ,反 正 自此 之 后 牛 便 成 牛
了 “ 害 、 非 凡 ” 的 代 称 。 厉 害 的 人 叫 牛 人 , 厉 害 的 厉 车 叫 牛 车 ,厉 害 的 刀 嘛 自然 就 叫 牛 刀 了 。 牛 刀 口 开 后 q 某 些 无 知 的 人 尚 以 为 是 宰 牛 的 , 其 实说 白 了不 过 是 指 锋 利 的刀 子 罢 了 ! 鸡 不 用 利 刀 莫 非 还 用 钝 刀 不 成? 杀
鸡 剃 得 一 毛 不 剩 , 再 开 肠 剖 肚 , 送鸡 升 天 1 2 、杀 鸡 焉 用 牛 刀 ? 人 就 舍 得 杀鸡 用 牛 刀 太 大 材 有 小 用 了 ! 话 不 假 ,不 过 要 知 道 杀 鸡 时 身 旁 却没 刀 也 是 此
杀 鸡 用 牛 / 的理 由 ]
们 , 辱 骂 他 们 , 甚 至 揍 他 们 , 但 你 决 不 可 以对 他 们
5 、这 是 ~ 只 战胜 了 禽流 感病 毒 的 侵 害 , 毅 然 从 众
多 瘟 鸡 中 脱 颖 而 出 的 鸡 。它 不 再 是 ~ 只 普 通 的 鸡 , 而 是 一 只 高 尚 的 鸡 , 一 只 纯 粹 的鸡 , ~ 只 脱 离 了低 级 趣 味 的 鸡 ,一 只 有 益 于 人 民 的鸡 ! 样 的鸡 你 也敢 用 小 刀 这 来 宰 ? 不 觉 得 惭 愧 , 你 不 觉 得 羞 赧 , 你 不 觉 得 无 耻 你 吗? 用 牛 刀 怎 么 能 体 现 出这 只 鸡 的特 立 独 行 、与 众 不 不 同和 为 人 民服 务 的 大 公 无私 的精 神 呢? 6 曾经 有 一 群 人 : 光 喝 酒 不 吃 菜 ,光 膀 子 系 领 、
掌 切 断鸡 脖 子 吧?
刀 , 咋 的? 招 你 惹 你 啦? 你 碍 你 啦 ? 服 气 ? 丫 找 我 妨 不 你
抽是不? ”
7 在 某 个 农 场 里 有 一 只 公 鸡 带 领 着 一 群 母 鸡 为 、 自 由 而 战 , 遭 到 农 场 主 的 疯 狂 镇 压 , 母 鸡 们 尽 被 杀
带 , 自行 车 骑 到 八 十 迈 , 杀 鸡 用 牛 刀 。你 可 以 鄙 视 他
飞狐 外 传 — — 痛 苦 的抉 择 ,爱 我 的人 和 我 爱 的人
雪 山 飞狐 — — 阴差 阳 错 呀 ,未 来 岳 父 竟 是 杀 父 凶 手
连 城 诀 — — 惨 绝 人 寰 ,少 年 蒙 冤 入 狱 被 砍 手 指 天 龙 八 部 — — 王 子 生 世 之 谜 ( 理 豪 门 的情 孽 纠 缠 ) 大 射 雕 英 雄 传 一 一 感 天 动 地 呵 ,女 博 士 和 初 中 男 子 的 爱 情 故 事 白马 啸 西 风 — — 一 个 少 女 的 自 白: 他 们 都 很 好 , 我 就 是 不 喜 欢 鹿 鼎 记— — 谢 谢 你 给 我 的 爱 : 致 我 生 命 中 的 七 个 女 人 笑 傲 江 湖 一一 正 义 干 警 含 冤 走 千 里 ,黑 手 党 千 金 痴 情 苦 相 随
如 果 金庸
,
, / /
/
也 《 口 用 音体 》/
才 能 不是 天 生 的 ,可 以 任 其 自使 的 , 而要 钻 研 艺 术 请 教 良 师 , 才 会 成 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说 这 话 的 人 一 定 没 见 过 超 级 无 敌 大 火 鸡 ! 往 、 它 你 跟 前 一 站 , 呔 ! 还 叫 鸡 吗 ? 确 定 不 是 一 头 小 牛 这 你
戮 , 公 鸡 被 俘 。 虽 然 鸡 的 起 义 是 失败 了 ,但 旁 边 的 牛
群 蠢 蠢 欲 动 。农 场 主 为 了 达 到 杀 鸡 儆 牛 的 目的 ,挑 了 把 牛 刀 , 提 起 公 鸡 奔 至 牛 栏 ,手 起 刀 落 ,鸡 头 落 地 。 无声地警告牛 : “ 样 ,别以为这刀只能杀鸡 ! 小 ”这 就
是杀鸡用牛刀最确切的记载之~ 。
犊? 此 物 不 用 牛 刀 怎 能 切 断 它 那 硕 大 的 喉 管? 用 牛 杀 不
刀 怎 能 穿透 它 那 厚 厚 的 脂 肪? 用 牛 刀 怎 能 对 它 形 成 强 不 大 的威 慑 力 ? 以杀 火 鸡 还 真 得 用 牛 刀 1 所 4 、牛 刀 ? 网络 害 人 不 浅 哪 ! 不 知 网 上 哪 位 牛 人 第 也
说 : “ 可以杀鸡用牛刀 ! 不 ”否 则 : “ 就 爱 杀鸡 用 牛 我
Hale Waihona Puke 多堵心的事啊 ! 当你 翻 遍 厨 房 、 卧室 、柴 房 , 却 发现 小
刀 、 餐 刀 、 菜 刀 、柴 刀 、 猪 刀 都 不 见 时 的 那 种 恼 怒 , 那 种 郁 闷 , 没 法 用 词 形 容 了 ! 急 之 下 提 起 仅 剩 的 牛 刀 情 杀鸡 也 是 情 有 可 原 的 事 嘛 ! 总 不 能指 望 我 会 掌 刀 , 一 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