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广东卷)(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广东卷)(全解全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86f49d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d.png)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表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猪的祖先是野猪,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骸骨,出现了下颌齿列扭曲不齐的现象,说明贾湖遗址的家猪被驯养的时间还不是那么长、在驯养中不需要再掘地拱食和攻击其他野兽,所以其头部逐渐变小,牙槽缩短,但牙齿没那么快缩小,以至于牙槽无法容纳全部牙齿,整体崩出,因而出现乱齿,A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只能推测出河姆渡人已经种植了水稻,不能得出是否是世界最早,排除B项;精耕细作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玉米在明朝传入中国,排除D项。
故选A项。
2.云梦秦简《厩苑律》中规定:每年对各县的官用牛考核一次,有十头以上,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不满十头的一年间死了三头,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令、丞都有罪。
《秦律杂抄》也规定:十头成年母牛要生六头小牛,十头母羊要生四头小羊,否则饲养者要受到“费一盾”的惩罚。
这些规定()A.反映了以法治国的统治模式B.佐证了重农抑商统治政策C.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规范性【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两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两校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59ebd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8.png)
2025届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参加学校: 京师荟成学校燕岭学校历史1.周人秉承“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的原则,将最为重要的周公、召公分别分封到西周的东方和北方,将武王幼子唐叔分封到毗邻宗周便于防御西北方向戎族入侵的晋地。
此举意在( )A. 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B. 确保王位顺利继承C. 结束分裂实现中央集权D. 防范潜在政治风险2.1960年起,法国先后与十二个原属法国殖民地的非洲国家签订了涉及外交、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合作”协定,如外交上经常互通情况和磋商;法国允诺向缔约对方提供经济援助;应缔约国政府邀请进行军事干预;承诺对组建当地军队、警察提供顾问和装备等。
这种合作( )①延缓了非洲国家独立的进程②以新形式维护传统殖民利益③冲击了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④反映了非洲国家的现实需求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3.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B. 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C. 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D. 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4.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这可以佐证A. 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 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 史地不分的综合性D. 小农社会的狭隘性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设立陪审法庭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④⑤6.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
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
2024年新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广东卷)(全解全析)
![2024年新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广东卷)(全解全析)](https://img.taocdn.com/s3/m/1686da4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6.png)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广东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石器后期的澧阳平原城头山遗址Ⅲ、IV期城墙的规模和用工量,需要劳动力约为47万人次。
夯土城墙、城垣大型中心建筑是复杂工程,既需要较为成熟的行政机构来组织大批人员,也需要有剩余粮食以供这些人员消费。
这表明当时中华文明()A.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B.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C.铸就了一体化的格局D.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
根据材料“城墙的规模和用工量,需要劳动力约为47万人次”“夯土城墙、城垣大型中心建筑是复杂的工程”以及“需要较为成熟的行政组织来组织大批人员,也需要有剩余粮食以供这些人员消费”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华文明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都城以及较大规模的公共动员能力,是国家初始形态具备的表现,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建立了森严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排除C项;早期国家产生是在夏商周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
2.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
汉惠帝时期,长安城的修建“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春季施工往往“三十日罢”,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
这一差异体现了秦汉()A.行政效能的高低B.经济实力的差距C.集权程度的不同D.施政理念的差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东省肇庆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2b0e6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b.png)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加强
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
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
12.1945年8月,收到蒋介石三封电报后,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并明确声明: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继续实行三三制原则B.意在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C.致力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6.隋朝对均田制做了一定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一夫一妻的家庭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这一调整()
A.加重了农户的负担B.推动小农经济形成
C.强化了父权的权威D.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时期(中国)。根据“一夫一妻的家庭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可知隋朝时期只有家中的成年男性才能分配到土地,而且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这就大大提升了成年男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从而强化了父权的权威,C项正确;这一调整主要是强化了父权的权威,并没有加重农户的负担,排除A项;小农经济在隋朝之前早已经形成,排除B项;这一调整和土地兼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B
【解析】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含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84e2c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9.png)
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姬周建国以后“兴灭国,继绝世”,注重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政治资源。
下列史料能够支持此论点的是()A丁未卜,王贞:余惟羌循《甲骨文合集》B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史记.管蔡世家》C令克侯于燕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墓地克罍、克盉铭文D有殷天乙唐(汤)孙宋公河南固始县墓葬宋景公嫁妹铜簋铭文A.A B.B C.C D.D【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
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周朝“兴灭国,继绝世”,也就是说分封灭亡之国,使得绝祀的世族得以承继,宋景公嫁妹铜簋铭文表明,宋公为商汤之后裔,宋国为西周分封,D项正确;《甲骨文合集》提供了殷商史料,A项说的是商王关于巡视羌的问卜,与题意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与“兴灭国,继绝世”不符,排除;燕国为姬姓侯国,不符合“兴灭国,继绝世”,排除C项。
故选D项。
2.《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
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
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东汉时期,“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反映了豪强势力的发展,形成了世家大族,成为地方州郡的长官,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豪强实力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没有强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且东汉时期中央和地方存在“尖锐”矛盾,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豪强实力的影响,并非血缘宗族力量,排除D项。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三)历史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37768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c.png)
2024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三)(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龙山文化朱封大墓内,发现有各种精美陶器、骨器、玉器等随葬品的单人木椁墓。
龙山文化已经出现私有财产B 《尚书梓材》:“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商朝时期原始民主传统形成C《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春秋时期流行华夏认同观念D 《史记·商君列传》:“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战国时期赋役加重趋势明显A.A B.B C.C D.D2.下图描述的是汉代前期军功阶层担任三公九卿、王国相和郡太守等官职的变化趋势,其趋势表明当时()A.君主集权不断加强B.实行重文轻武方针C.政治清明社会稳定D.道家学说地位稳固3.据如图可推知当时()A.南北方人口与经济水平存在差距B.黄河流域社会动荡及战争频繁C.南方地区郡县势力逐渐超过北方D.郡县制的实施引发了新的矛盾4.唐朝前期,土地若因人户逃逸而抛荒,官府通常会保护逃户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严厉禁止他人“盗耕种”。
到了宋朝,官府通常会将这些土地暂时代管,出租给农民耕种。
这一变化反映了()A.赋税制度的重大变革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增强C.不抑兼并政策的推动D.朝廷面临严重财政危机5.朱熹主张“格物”应“穷天理”,不可“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
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则强调“律历、声音、医药”乃至“草木虫蠕”皆可“格物穷理”。
据此可知,方以智的思想()A.蕴含唯物主义色彩B.传播近代科技知识 C.承袭陆王心学D.背离程朱理学6.中国古代的“丁”多指成年男性,但清中期以后某些册籍中表示“丁”的数量却出现了小数,如道光年间《保宁府志》载当地丁数实为“15232.6894664丁”,又或者对“丁”的统计使用“升”“合”“勺”“撮”等粮食计量单位。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1ff1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5.png)
广东省肇庆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024.11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距今7200—6900年前的江苏省草堰港遗址,目前已出土陶、骨、石、木、玉、蚌等各类遗物2800余件。
其中,陶器中釜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罐、钵;骨器数量众多、打磨精美;木器有钻木取火器、纺轮、浮漂等。
由此可推知A. 当时渔猎采集已被取代B. 人类生产生活渐趋稳定C. 早期国家形态初步形成D. 该区成为中华文明核心2. 秦朝在征服岭南后,在岭南地区修建了不少的城池和关隘,譬如《史记》中记载的岭南三关,分别控制着五岭山脉的险要关口,卡住了从中原进入岭南地区的通道。
这一措施A. 阻止了岭南地区与北方的往来B. 反映了秦朝刑法的严酷性C. 导致了岭南地区出现割据政权D. 加强了对岭南的直接控制3. 590年,隋文帝颁布命令,要求府兵及其家属在州县落籍,平时从事生产,实行“寓兵于农”。
这使过去兵民分治、府兵另立户籍的旧制发生了改变。
这反映了隋朝政府A. 意图削弱军将权力B. 弱化对民众的控制C.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D. 着力减轻财政负担4. 北宋中期,理学诗派兴起,其主题主要集中在“论道崇德” “仁政爱民” “咏史怀古”和“游记写景”等方面,同时也涉及了“人生感怀” “咏物言理” “议论科举”等话题。
由此可见宋代A. 文化精神呈现出新的面貌B. 商品经济渗透到文化领域C. 文学创作转向为政治服务D. 传统教化实现了迭代重构高三·历史第1页 (共6页)5. 表1为明代匠户制度的相关信息。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广东省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460a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0.png)
2024年广东高考冲刺模拟卷(一)(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距今约4700年的浙江钱山漾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篓、篮、簸箕等竹编用具,饰有人字纹、梅花眼、菱形格等花纹。
这体现了()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生产劳动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社会分工与权力斗争的复杂2.据秦简记载,秦代君主下“制书”或臣下“受制”问询、议论,都要制作“簿”书,写明制书“初到初受”的部门以及“上”的年月日、官府“别留”的天数、“传留”情况,并与回复的“对”一起呈上。
据此可知秦代()A.户籍管理十分严格B.官僚体系效率低下C.基层治理流于形式D.行政运作趋于规范3.北魏孝明帝以考试选拔御史,同时射策者800余人,高第者24人;孝庄帝时朝廷动荡不安,仍以考试选任散骑常侍、散骑侍郎;北朝的考试动辄数百、数千人,吏部任官除察举之外仍需考试。
这有助于()A.创新政治制度B.消弭民族隔阂C.巩固国家统一D.提高军事实力4.下表是部分文献记述的明朝时期某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A.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B.新型经营方式广泛出现C.传统社会结构面临冲击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5.明朝在奴儿干都司地区除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修驿路、建船厂、派员巡视外,“朝廷尤虑未善,更命造寺,使柔化之”。
永乐年间,朝廷兴建永宁寺,寺旁立有《敕建永宁寺记》石碑,用汉、蒙、女真、西藏文体书写,记录了经营该地事迹。
这体现了明政府()A.“政教兼举,教化为先”思想B.“外儒内法,儒法兼施”思想C.“制国有常,利民为本”思想D.“以夷制夷,因俗而治”思想6.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
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
2024广东省一模历史试卷详解
![2024广东省一模历史试卷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60ed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c.png)
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广东卷)历史·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D D A C C B D A D11 12 13 14 15 16A B A A C 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答案】示例一论题:儒家的天下观推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分)论述:中国古代的“天下观”是儒家的意识形态。
在汉代,董仲舒系统提出了“大一统”的天下观,提倡国家统一,加强中央权威,推进国家认同,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和巩固。
南宋朱熹提出通过文化感召夷狄实现“天下归一”,利于民族融合和儒家文化的传播,使华夷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8分)由此可知,儒家的天下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分)示例二论题:大一统、以夏变夷的天下观促进了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2分)论述:在大一统天下观的影响下,统治者致力于用道德教化、文化影响而非武力征服来加强中央权威,推进国家认同,维护天下稳定,维护国家统一,使得统一多民族国家得以形成、巩固和发展。
中国古代天下观中的以夏变夷的价值取向认为华夷之间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的差别可以消弭于文化道德之内,这有利于不同民族间冲突的化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识的凝聚。
(8分)由此可知,大一统、以夏变夷的天下观促进了中华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分)示例三论题:古代统治者的天下观渗透在边疆治理的实践之中。
(2分)论述:随着中国古代天下观内涵的丰富,不断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
唐代统治者奉行华夷一体的天下观,通过和亲制度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在边疆地区推行羁縻府州制度,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清朝朝统治者坚持“无华夷中外之分”。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e5bd0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7.png)
2023-2024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第一中学高考仿真卷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92年,非洲、拉丁美洲、伊斯兰国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在全球经济总值中的份额约为26.9%,较1980年增加6.8个百分点,较1970年增加10.3个百分点,较1950年增加13.4个百分点。
材料说明A.第三世界开始崛起B.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C.欧美国家日益哀落D.新的国际秩序形成2.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一直沿续到北宋3.20世纪30年代,美国许多第一流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是罗斯福的朋友和顾问,对于他们的私人企业经济感到失望,开始对苏联的实验发生兴趣,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十分热心:重实效的经济学家、工人领袖、社会活动家和工程师们,都称赞他们访问苏联时看到的东西。
这一现象A.证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存在弊端B.是苏联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使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说明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敌意消解4.汉武帝时期,实行集中货币发行权和统一法币的政策,同时创立国家企业制度,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A.巩周了西汉中央政权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D.遏制了工商业的发展5.观察如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A.华约建立、苏联解体B.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C.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D.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6.商王既是国家的最高行政首脑,也是最大的祭师:占卜显兆吉凶皆由他亲自制定,在甲骨文中的反映就是经常出现“王占曰”。
肇庆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肇庆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27e37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d.png)
肇庆市2024年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B.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C.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D.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2.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概况(部分)。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发展C.支撑了人口的高速增长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3.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
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导致了A.陶片放逐法的确立B.公民群体的消亡C.城邦国家的衰落D.债务奴隶制的废除4.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
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B.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D.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5.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附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11213f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9.png)
2022年广东省肇庆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如表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表,据表中内容可知,新兴的士阶层借助周公()春秋战国时期部分典籍对周公的记述表A. 重建礼乐秩序B. 构建理想政治C. 倡导重儒风尚D. 恢复贵族政治2.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
每遇大议,皇帝甚至亲自到相府议政。
这一现象说明,汉初()A. 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趋于完备B. 君主至尊局面改变C. 丞相掌握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D. 臣僚弄权现象凸显3.唐初《唐律疏议》明确规定:(长安城)闭门鼓后,开门鼓前,有夜行者,皆为犯禁。
《唐会要》记载:公元840年,唐文宗下令京城夜市应该禁断。
《新唐书》记载:公元881年,谏议大夫萧廩奏请皇帝应该厉行宵禁。
据此可知,唐代()A. 注重提升都城的经济功能B. 重视对城市实施规范化管理C. 依照法律规划和建设城市D. 进一步打破城市的坊市界限4.宋代的政治弱势地位,使其缺乏了朝贡贸易中对政治目的的追求,而复归了贸易中的经济属性。
这使得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
宋代的这一“追求”()A. 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B. 推动了全国性商业中心的产生C.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 促进了“天朝上国”观念形成5.晚明思想界由“家孔孟而户程朱”的局面变为“家孔孟而人阳明”的新格局。
这一变化表明()A. 市民阶层的文化诉求发生改变B. 理学失去官方尊崇地位C. 重建儒家信仰理论任务的完成D. 阳明心学的影响力扩大6.1867年,洋务派奏请在同文馆内专设天文算学馆时,遭到了强力的反对。
对此,慈禧指出:朝廷设立同文馆,取用正途学习。
原以天文算学为儒者所当知,不得目为机巧。
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
材料反映出当时()A. 西学获得朝廷的尊崇B. 中西体用之争偃旗息鼓C. 传统观念受到了冲击D. 洋务派改变自强求富方针7.1903年,邹容的《革命军》“出版不及一月,数千册销行殆尽”。
肇庆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
![肇庆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f15c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31.png)
肇庆历史三模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肇庆市位于中国哪个省份?A. 广东省B. 广西省C. 湖南省D. 湖北省答案:A2. 肇庆市的别称是什么?A. 端州B. 桂州C. 雷州D. 潮州答案:A3. 肇庆市的著名景点七星岩位于哪个区?A. 端州区B. 鼎湖区C. 高要区D. 四会区答案:B4. 肇庆市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公里?A. 1.5万平方公里B. 2.5万平方公里C. 3.5万平方公里D. 4.5万平方公里5. 肇庆市的人口数量是多少?A. 300万B. 400万C. 500万D. 600万答案:C6. 肇庆市的行政中心是哪一个区?A. 端州区B. 鼎湖区C. 高要区D. 四会区答案:A7. 肇庆市的气候类型是什么?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雨林气候D. 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A8. 肇庆市的市花是什么?A. 桂花B. 菊花C. 荷花D. 牡丹答案:A9. 肇庆市的市树是什么?B. 松树C. 柳树D. 樟树答案:A10. 肇庆市的市鸟是什么?A. 丹顶鹤B. 鸳鸯C. 燕子D. 麻雀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肇庆市的著名景点?A. 七星岩B. 鼎湖山C. 黄果树瀑布D. 肇庆古城墙答案:ABD12. 肇庆市的特产包括哪些?A. 端砚B. 肇庆裹蒸粽C. 桂林米粉D. 肇庆竹编答案:ABD13. 肇庆市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哪些?A. 包拯B. 苏轼D. 王安石答案:B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4. 肇庆市的市花是________。
答案:桂花15. 肇庆市的市树是________。
答案:榕树16. 肇庆市的市鸟是________。
答案:燕子17. 肇庆市的别称是________。
答案:端州18. 肇庆市的著名景点七星岩位于________区。
答案:鼎湖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9. 请简述肇庆市的历史沿革。
肇庆市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肇庆市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393dc5ce2f0066f533225d.png)
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1.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
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项正确;孔子的《春秋》不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儒学汉代时才被统治者所推崇,当时是已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春秋》是编年体,故D项错误。
2. 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
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A. 政府的提倡B. 儒学的思辩化C. 佛教的传入D. 庄园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从汉以后成为主流思想。
根据“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的史实,再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项正确。
B说的是宋代理学;佛教传人是在西汉末期,排除C;庄园经济的发展对儒学变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由于政府提倡,导致汉代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3.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
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宋明理学发展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奢侈之风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项错误;D项只是表面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蓝精灵中学2018届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1. 《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帐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A. 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 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 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 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
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春秋》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才被统治者推崇,故B项正确;孔子的《春秋》不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儒学汉代时才被统治者所推崇,当时是已是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春秋》是编年体,故D项错误。
2. 战国时代的儒、法、道、阴阳、纵横五家,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
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A. 政府的提倡B. 儒学的思辩化C. 佛教的传入D. 庄园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从汉以后成为主流思想。
根据“汉代中期以后,学术界变成以经学为主”的史实,再结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A项正确。
B说的是宋代理学;佛教传人是在西汉末期,排除C;庄园经济的发展对儒学变化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
点睛:解题关键是“在汉初仍然活跃,但汉代中期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由于政府提倡,导致汉代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3.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
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A. 君主专制的强化B. 宋明理学发展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奢侈之风盛行【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到后期平常百姓的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传统礼制的严格限制,出现了追求生活质量与享乐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社会的商品经济活跃,与宋明理学相反,故C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A项错误;D项只是表面现象。
点睛:材料强调的是明朝社会中服饰变化,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商品经济符合题意。
4. 清代前期,中国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政府的消费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当时1400个小城镇,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有一半是府或者省治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
由此可见A. 城市发展受社会体例的节制B. 政府对城市经济生活管控严密C. 商品经济发展催生近代城市D. 繁荣的工商业市镇己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中国古代的城市尽管商业发达,但都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内发展。
支撑都市繁荣的消费主要是国家的开支消费,非生产性人口的消费,这是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下出现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的是城市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出城市经济生活和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BD项错误;5. 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
”郭离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A. 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 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 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 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说明甲午战争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的民族意识,社会政治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
中日军事装备虽然相差不多,但实质差异在制度、观念和民众状态,故C项正确。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一战后,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D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反映了中日两国在对外战争上有不同的表现,从而说明了两国民族意识的不同。
6. 下图所示《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表明,当时中国A. 政府废除了科举制B. 近代教育事业起步C. 完全确立近代学制D. 新旧教育体制并存【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学堂分为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材料“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旧教育体制,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图片中关键信息是学堂分为三级和“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从中得出答案,其余的选项说法绝对,错误。
7. 阅读下表:1935年和l94l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获取和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
材料“1941年”和“1935年”,“冶炼业”、“机械金属业”发展迅速,这些说明了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生产是为了满足军事斗争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冶炼和机械金属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单轻工业发展衰退和工业结构的变化的问题,故AB项错误;材料中没体现遭受日军破坏的状况,故C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41年”各个工业类别发展速度的不同,从中分析出工业生产的目的。
8. 雅典所有公民都有资格担任法官,城邦将司法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陪审庭合议决定最终判决,让公民成为司法审判的主体。
这种做法A. 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的原则B. 使雅典公民成为法律专业人才C. 提高了稚典人奋政的积极性D. 使雅典城邦开始成为公民团体【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根据题干所述,古希腊在城邦时期将判决权赋予陪审法庭,让公民作为司法审判的主体,从而培养了民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体现了司法主权在民,伸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A。
9. 1816年英国率先采用金本位制,1870年后各工业国都采取金本位制。
通过规定英镑与黄金的比价,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用类似方法,马克、法郎、美元也可以在世界市场流通,随时兑换。
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资本实现自由流动。
这可以说明A. 资本输出减弱了欧美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B. 西方国家仪靠金融手段即可控制世界市场C. 英镑等同黄金起到协调各国贸易的作用D. 金融体系在国际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显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金融体系在世界市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
世界市场成熟的标志以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为标志,金融业需要国际货币制度。
一个国家把商品卖给另一个国家,又从第三国或地区进口,这就需要一个金融中心来保持国际支付平衡。
19世纪中后期,只有英国具有这种能力。
由此可见,金融体系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成熟,故D项正确,A项错误;金融手段只是控制世界市场的方式之一,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0. 俾斯麦奉行的信条是“只有皇帝和他的宰相才有权统治这个国家”。
而到1890年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
这表明在当时的德国A.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B. 宰相只对皇帝负责C. 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D. 宰相己经形同虚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AC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皇帝威廉二世决定革除俾斯麦在德意志帝国中权倾一时的职务,这被说成是“丢弃德意志帝国的领航员””说明D项错误。
11. 斯大林认为,长期执行新经济政策会“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
托洛茨基认为:“我们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是在其基础上战胜它。
”加米涅夫认为,新经济政策是向小资产阶级的农民的自发势力妥协,小资产阶级是大资产阶级的萌芽。
这些观点A. 实质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B. 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一致C. 直接推动了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 谈化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斯大林等人的观点没有认清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和目的,认为引进外资就是承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承认市场经济就是承认资本主义,其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教条化理解,故A项正确,D项错误;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初衷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故B项错误;废除新经济政策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的一步,故C项错误;12. 20世纪30年代后,美国一直将农业作为特殊行业给予国家补贴。
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也实行农业补贴政策。
西方国家这一做法A. 旨在保护小农经济B. 是凯恩斯主义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C. 制约农业生产发展D. 表明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西方国家将............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
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个伟大的科学创造。
李时珍在参阅八百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
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
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
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首次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
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
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提,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握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
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
……《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