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载2016届高三总复习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答案1.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答案1.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85b2bc6960590c69ec376f7.pn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1)答案例1 A 巩固 B例2(1)C (2)①2Na+2NH3=H2↑+2NaNH2②NaNH2+H2O=NaOH+NH3↑或NH2—+H2O=OH —+NH3↑例3C 练习3纯水中 C(OH-) = C(H+) = 2×10-7 mol/LKw = C(H+)·C(OH-) = 2×10-7×2×10-7 = 4×10-14稀盐酸中 C(OH-) = Kw / C(H+) = (4×10-14) / (5×10-6) = 8×10-9 mol/L例4 C知识点5c(H+)pH 中和碱的能力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稀释相同倍数后的pH 产生氢气的量开始时的反应速率盐酸大小相等相同快小醋酸小大慢大知识点6c(H+)c(酸)中和碱的能力与过量Zn的反应情况稀释相同倍数后的pH 产生氢气的量开始时的反应速率盐酸相等小弱少相等大醋酸大强多小巩固练习5 BC A课堂练习1、BD2、D3、C4、B5、B6、解析:⑴由题示信息HA-H+ + A2-可知HA-具有弱酸性,Na2A能发生水解反应:A2-+H2O HA-+OH-,其溶液呈碱性。
⑵选项A、B:由题示信息H2A = H+ + HA-可知H2A为强酸,故Na2A溶液中无H2A分子,由物料守恒得c(A2-) +c( HA-) =0.1mol·L-1,质子守恒得c(OH-)=c(H+) +c( HA-)。
选项C则符合电荷守恒式。
选项D:OH-既来自于A2-的水解,又来自于水的电离,故c(OH-)>c( HA-)。
D应为c(Na+ ) >c(A2-) >c(OH-)>c( HA-) >c(H+)⑶由题意可知0.1mol·L-1NaHA溶液中,c(H+)=10-2mol/L,即0.1mol·L-1HA-电离产生的c(H+)=10-2mol/L。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课件(共21张PPT)(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课件(共21张PPT)(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c9d63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75.png)
实 例
0.1mol/L CH3COOH
0.1mol/L CH3COONa
变化实 弱酸 质 弱碱
H+ + 弱酸根离子 弱酸的阴离子+ H2O 弱酸 + OHOH- + 弱碱阳离子 弱碱的阳离子+ H2O 弱碱 + H+
电离方程式:
表达方 CH3COOH CH3COO- + H+ 式 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多元弱碱一步电离
水解离子方程式: CH3COO- +H2O CH3COOH +OH-
(产物不能写“↑” 或“↓”)
续前表: 研究对象
温度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升温 ,促进电离,离子浓度增大 升温,促进水解
影
加水 促使电离,离子浓度减小
响 浓
因 度
素
加入 同种 离子
加入 与产 物反 应的 微粒
抑制电离 促进电离
促进水解 抑制水解
第三节 盐类水解
1、实质:盐电离出来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 或 OH- 结合,从而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的 过程。
2、规律:谁弱谁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
3、影响 因素
①温度:
②溶液酸碱性: 越稀越水解,越热越水解, 同离子效应
③浓度:
二、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电离平衡
研究对象
弱电解质
水解平衡 强电解质
pOH = -lgc(OH-) 常温时:pH + pOH =14
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对于一元酸和一元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C(碱)
V(酸) c(酸) V(碱)
2、主要仪器:( 酸、碱式 )滴定管、锥形瓶、滴定管夹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 4 期末复习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 4 期末复习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e1bf20a7fd5360cbb1adb33.png)
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归纳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 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电解质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
如 HCl 、NaOH 、NaCl 、BaSO 4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
如 HClO 、NH 3·H 2O 、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
如 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 质都是化合物②SO 2、NH 3、CO 2 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 (如 BaSO 4 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 BaSO 4 全部电离,故 BaSO 4 为强电解质)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 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 、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 、浓度: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减弱电离。
D 、其他外加试剂: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6、电离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WW2W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值 (一般用 K a 表示酸,K b 表示碱)。
表示方法:ABA ++B - Ki=[A +][B -]/[AB]7、影响因素: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最新全章精华课件(选修4--新人教版)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最新全章精华课件(选修4--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1cefd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c.png)
D. 0.5mol/L盐酸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
1、水的电离
H2O+H2O H2O
H3O++OH— H++OH—
K电离
c(H ) • c(OH c(H2O)
)
c(H2O) • K电离 c(H ) • c(OH )
加NaA
HA 移动方向
H++A— c(H+)
△H > 0 c(A— )
BOH 移动方向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加入BOH 加大量水 加浓硫酸 加NaOH 加BCl
B++OH— c(OH—)
△H > 0 c(B+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强弱电解质的根本区别在于电离时是否 存在电离平衡
c(H2O) • K电离 c(H ) • c(OH )
c(H2O) • K电离 K w
Kw c(H ) •c(OH)
2、水的离子积常数
Kw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 c(H ) •c(OH)
KW只与温度有关,与氢离子,氢氧根浓度无关 25℃ , KW= 10—14 T升高 KW增大
H2O
HCl
NaOH
对水的电离 平衡的影响
不动
←
←
水的电离 C H+、COH溶液中 C H+、COH-
C H+ — COH- — C H+ — COH- —
C H+ ↓
COH- ↓ C H+ ↑ COH- ↓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点和题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b2025f679563c1ec4da719d.png)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知识要点一、弱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能溶于水的盐是强电解质,不溶于水的盐是非电解质;B 、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溶液中必存在溶质分子;C 、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也一定是强电解质;D 、Na 2O 2和SO 2溶液于水后所得溶液均能导电,故两者均是电解质.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 、非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一定是强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能导电;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一定不导电;C 、浓度相同时,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 、相同条件下,pH 相同的盐酸和醋酸的导电性相同。
3、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以HAc 为例):(1)溶液导电性对比实验; (2)测0.01mol/LHAc 溶液的pH>2;(3)测NaAc 溶液的pH 值; (4)测pH= a 的HAc 稀释100倍后所得溶液pH<a +2(5)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和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6)中和10mLpH=1的HAc 溶液消耗pH=13的NaOH 溶液的体积大于10mL ;(7)将pH=1的HAc 溶液与pH=13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8)比较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Ac 溶液与盐酸分别与同样的锌粒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最佳的方法是 和 ;最难以实现的是 ,说明理由。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c6ae63743323968011c92a6.png)
第一部分 电离平衡考点1 弱电解质的电离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以把化合物分为和 。
根据电解质在 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 和 。
弱电解质 电离为离子,还有未电离的分子存在。
水也是 。
考点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1.电离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 电离成 的速率和 重新结合成 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做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的特征:①弱:只有 才会存在电离平衡;②动:电离平衡是 平衡;③等:v 电离 v 结合(填﹥、=或﹤);④定:条件一定 与 的浓度一定;⑤变:条件改变, 破坏,发生移动。
3.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① 内因: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② 外因:主要是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
a.温度:升温使电离平衡向 的方向移动,因为 是吸热过程。
b.浓度: 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 方向移动。
反馈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等体积的0.5mol·L -1的盐酸、0.5mol·L -1CH 3COOH 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 、导电能力:相同 C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前者大于后者B 、导电能力:前者大于后者 D 、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前者大于后者2、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B 、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C 、强电解质在稀的水溶液中全部以离子的形态存在D、水溶液中导电能力差的电解质一定是弱电解质4、在0.lmol•L-1醋酸溶液中存在:CH 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溶液的pH减小C、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浓度减小5、将体积都为10mL、pH值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加水稀释至amL和bmL,测得稀释后溶液的pH值均为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总复习(课件1)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总复习(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e692301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d.png)
(2014·安徽高考)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
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规律
结论
A 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 次氯酸溶液无法制取盐酸
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
B
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
率越快
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
C 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 NH3 沸点低于 PH3 大而升高
(3)同离子效应:当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的物质含有与弱电 解质相同的离子时,由于同种离子的相互影响,使电离平衡向左 移动,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减小。
(4)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当向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的物质能和 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时,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参加反应的 离子浓度减小,其他的离子浓度增大。
揭秘最新高考二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2013·上海高考)H2S 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H2S HS-和 HS- H++S2-。若向 H2S 溶液中( )
H++
A.加水,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
B.通入过量 SO2 气体,平衡向左移动,溶液 pH 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动,溶液 pH 减小
D.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忽略体积变化),溶液中所有离子浓
3.弄清分析思路 一般来说,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判断的试题要联想上述三个守 恒,或其中两个叠加、变形等。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是该部分内 容中最常见的题型,除利用好上述守恒之外,还要考虑多方面的 影响因素。如: 单一酸或碱溶液——考虑电离 溶液盐溶液——考虑水解
不反应——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混 溶合 液反应不过量——生 生成 成酸 盐或 ——碱考—虑—考 水虑解电离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bb9f9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0.png)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一、离子平衡的基本概念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指在水中溶解的离子之间达到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其关键是离子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
二、离子的酸碱性质1. 酸性溶液:产生H+离子的溶液,如盐酸溶液。
2. 碱性溶液:产生OH-离子的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3. 酸碱中和反应: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水和盐,如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
三、酸碱指示剂1. 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酸碱指示剂能根据溶液的酸碱性质变化而改变颜色。
2. 常见酸碱指示剂:酚酞、溴酚蓝、试剂盒中的酸碱指示剂等。
四、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强酸强碱中的离子平衡:如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2. 强酸弱碱中的离子平衡:如盐酸和氨水的中和反应。
3. 弱酸弱碱中的离子平衡:如乙酸和氨水的中和反应。
五、溶液的离子平衡常数1. 离子积:Ksp(溶解度积常数)用于描述固体离子化合物在水中溶解的程度。
2. 平衡常数:Ka(酸解离常数)和Kb(碱解离常数)用于描述酸碱反应中的离子平衡。
六、酸碱滴定和指示剂的选择1. 滴定:通过加入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来测定待测溶液中所含物质的浓度。
2. 滴定过程中的指示剂选择:根据滴定反应中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七、练习题1. 试题一:已知浓度为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已滴加溶液总体积为25 mL。
求盐酸溶液的浓度。
2. 试题二:已知浓度为0.25 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已滴加溶液总体积为40 mL。
求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以上是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与练习,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需要自行整理笔记并进行练习。
祝你顺利完成期末考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2.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2.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0648d4ab90d6c85ec3ac6f4.pn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2)知识点1.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题技巧】解题关键在于考虑水解、电离以及两者的程度,还要充分运用守恒关系:⑴电荷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如在Na 2CO 3溶液中存在Na +、CO 32-、H +、OH-、HCO 3-,它们存在如下关系:c(Na +)+c(H +)=2c(CO 32-)+ c(HCO 3-)+c(OH -)⑵物料守恒规律: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如在Na 2CO 3溶液中CO 32-能水解,故碳元素以CO 32-、HCO 3-、H 2CO 3三种形式存在,它们之间的守恒关系为:c(Na +)=2[c(CO 32-)+ c(HCO 3-)+c(H 2CO 3)]⑶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 +)的物质的量应相等(由电荷守恒及物料守恒推出)。
例如在Na 2CO 3溶液中c(H +)= c(OH -)-c(HCO 3-)-2c(H 2CO 3)例1 室温下,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pH=12的氨水溶液与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c (NH 4+)>c (Cl -)>c (OH -)>c (H +)B .浓度均为0.1mol ·L -1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 (Na +)>c (SO 42-)>c (NH 4+)>c (H +)>c (OH -)C .浓度均为0.1mol ·L -1的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c (Na +)+c (H +)=2c (CO 32-)+c (OH -)D .浓度均为0.1mol ·L -1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 (Na +)=c (CH 3COO -)>c (OH -)=c (H +)练习1 在25mL0.mol /L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 /L醋酸溶液,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比较正确的A .在A 、B 间任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c(Na +) > c(CH 3COO —) > c(OH —) > c(H +)B .在B 点,a>12.5,且有:c(Na +) = c(CH 3COO —) > c(OH —) = c(H +)C .在C 点:c(CH 3COO —) > c(Na +) > c(H +) > c(OH —)D .在D 点:c(CH 3COO —) + c(CH 3COOH) == c(Na +)知识点2: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任何电解质溶液,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2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2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0347b58f78a6529657d5327.pn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2)答案:例1A 练习1 BC 例2 CD 练习2 AD 例3 练习3 .1 C练习3 .2酸的pH与碱的pH之和为13例4 练习4 (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无;粉红(或浅红)。
(2)18.85%。
例5 ⑴高⑵无⑶高⑷无⑸低⑹低⑺高⑻高⑼高⑽低练习5 高低低低例6 练习6例7 解:⑴由Ag++Cl—=AgCl可知沉淀后C(Cl-)=(0.02—0.018)50/(50+50)=0.001mol/L所以C(Ag+)=1×10-10/0.001=1×10—7mol/L⑵再加入50mL盐酸后C(Ag+)=1×10-7×100/(100+50)=2/3×10-7mol/LC(Cl-)=0.001mol/LC(Ag+)×C(Cl-)=2/3×10-7х10-3=2/3•10-14<1×10-12所以不产生沉淀练习7例8 练习8例9 练习9例10 练习10课堂练习:1、AC2、3、A4、BD5、CD7、⑴NH4Cl ①⑵NH4Cl和NH3·H2O NH4Cl和HCl⑶小于大于课后作业:1D。
2D 。
3CD。
4A。
5B。
6BD。
7B。
8、A 9、A 10、B 11、CD−I-可知用淀粉作指示剂可指示滴定终点。
12、(1)根据反应I2−→(2)因为Na2S2O3水溶液显碱性,不宜用酸式滴定管。
(3)碘使淀粉变蓝,故在滴定前加入淀粉指示剂时,应呈现蓝色,滴定至终点时,I2全部变为I-,应呈无色。
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Cl2~I2~2Na2S2O31 2c(Cl2)×10 mL 20 mL×0.01 mol·L-1c(Cl2)=11Lmol102Lmol0.01mL20--⋅⨯⋅⨯=0.01 mol·L-1(4)偏小,因为步骤②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液润洗,故测出的c(Cl2)大于实际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
下列关于K W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K W越大B.温度越低,K W越大C.随着温度的升高,K W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随着温度的升高,K W肯定增大,H+和OH-浓度同时升高2.一定温度下,满足下列条件的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pH<7的某物质的水溶液B.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溶液C.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D.c(H+)>c(OH-)的任意物质的水溶液3.下列物质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A.小苏打B.醋酸C.乙醇D.氯化钠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5.将pH试纸湿润后测量以下溶液,不会产生误差的是()A.Na2SO4B.Na2CO3C.CH3COOH D.KOH6.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 W不变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D.将水加热,K W增大,pH不变7.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会引起误差的是()A.酸碱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中准确地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和滴入2~3滴指示剂后,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而加入了适量的蒸馏水B.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未干燥的锥形瓶装待测液C.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留有水珠的滴定管直接装标准液D.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入了一滴指示剂8.某温度时,测得0.01 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11,在此温度下,将pH=12的强碱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10,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为() A.1∶9 B.9∶1C.1∶11 D.11∶19.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常温下测得其pH约为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柠檬酸的电离会抑制碳酸的电离B.该碳酸饮料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C.常温下,该碳酸饮料中K W的值大于纯水中K W的值D .打开瓶盖冒出大量气泡,是因为压强减小,降低了CO 2的溶解度10.常温下,将pH =8和pH =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 +)最接近( )A.12(10-8+10-10) mol·L -1B .(10-8+10-10) mol·L -1C .(10-14-5×10-5) mol·L -1D .2×10-10 mol ·L -111.用滴定法测定Na 2CO 3(含NaCl 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A .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B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C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D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 进行滴定12. 25 ℃时,向纯水中加入NaOH ,使溶液的c(OH -)= 10-3 mol ·L -1,则该溶液中由NaOH 电离出的c(OH -)与由水电离出的c(OH -)之比为( )A .1010∶1B .5×109∶1C .108∶1D .1∶113. 常温下,某学生将0.1 mol·L -1 H 2SO 4溶液滴入0.1 mol·L -1 NaOH 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 。
若滴加过程中:①少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②多滴了一滴H 2SO 4溶液(1滴为0.05 mL),则①和②两种情况下所得溶液的pH 之差是( )A .4B .4.6C .5.4D .614.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25<t 12B .t 2 ℃时,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后,所得混合溶液pH =7,溶液呈中性C .25 ℃时,某Na 2SO 4溶液中c(SO 2-4)=5×10-4mol/L ,取该溶液1 mL 加水稀释至10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c(Na +)∶c(OH -)=1000∶1D .t 2 ℃时,将pH =11的苛性钠溶液V 1 L 与pH =1的稀硫酸V 2 L 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 =2,则V 1∶V 2=11∶9(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15.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29-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29-2A.图中五点K W间的关系:B>C>A=D=E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酸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Cl固体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温度下,纯水中c(H+)=2.0×10-7mol·L-1,则此时c(OH-)=______________mol·L-10.9 mol·L-1 NaOH溶液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后,溶液的pH=________。
(2)向0.020 mol·L-1的HCN溶液中加入0.020 mol NaCN固体,溶液pH增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该混合溶液中c(Na+)>c(CN-),则c(HCN)________c(CN-)(用“>”“<”或“=”符号填空)。
(3)向1 L 0.10 mol·L-1的HCN溶液中加入0.08 mol NaOH固体,得到混合溶液,则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粒子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0.1 mol;写出该混合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平衡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温度T ℃下,某Ba(OH)2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b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1)依据题意判断,T ℃________25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 W=________。
(2)a=________,b=________,原Ba(OH)2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3)该温度下,向1 L硫酸与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 L该Ba(OH)2的稀溶液时,沉淀正好达最大值,从所得溶液中取出4 mL并加水稀释至20 mL,测得溶液的pH为7,则原硫酸与硫酸钠混合溶液的pH为________,其中Na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18.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grade),AG的定义为AG=lgc(H+)c(OH-)。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25 ℃时,若溶液呈中性,则AG=________。
(2)在25 ℃时,若溶液的pH=12,则AG=________。
(3)在25 ℃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________(要化简)。
(4)在25 ℃时,将AG=-12的NaOH溶液a L与AG=12的H2SO4溶液b L混合(混合后的体积误差可以忽略),若所得混合液的AG=10,则a∶b=________。
参考答案1.A[解析] K 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由于水的电离是一个吸热过程,温度升高,K W 增大,但溶液中c(H+)和c(OH-)的变化无法判断,可能同时升高,也可能一个升高一个降低。
2.D[解析] pH<7的某物质的水溶液,温度不知不能确定溶液酸碱性,故A错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NaHCO3溶液等,故B错误;2Al+6H+===3H2↑+2Al3+,2Al+2OH-+2H2O===2AlO-2+3H2↑,能与金属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可以是酸溶液或碱溶液,故C错误;若溶液中c(H+)>c(OH-),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故D正确。
3.A[解析] A选项,小苏打为碳酸氢钠,加入碳酸氢钠,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碳酸氢钠促进了水的电离,A项正确;B选项,加入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抑制了水的电离,B项错误;C选项,加入乙醇,乙醇为非电解质,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C项错误;D选项,加入氯化钠,钠离子和氯离子都不影响水的电离,D项错误。
4.B[解析]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生成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水的离子积增大,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但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等,所以水仍是中性。
综上所述,给纯水加热时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呈中性。
5.A[解析] A选项,硫酸钠是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加水稀释溶液,呈中性的溶液稀释pH不变,不会产生误差,A项正确;B选项,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加水稀释溶液,虽水解的程度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所以pH变小,B项错误;C选项,乙酸为弱酸,溶液呈酸性,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加水稀释溶液,虽电离的程度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增大,所以,pH变大,C项错误;D选项,氢氧化钾为强碱,溶液呈碱性,pH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加水稀释溶液,所以,pH变小,D项错误。
6.B[解析] A选项,加碱抑制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c(OH-)增大,A项错误;B选项,硫酸氢钠电离出c(H+),使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但c(H+)增大,K W 仅与温度有关,故K W不变,B项正确;C选项,CH3COO-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项错误;将水加热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D项错误。
7.C[解析] A中虽然加水稀释后待测液浓度明显变小了,但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未变,故滴定时所需标准液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B 中原理与A 相同,只不过是稀释程度不同罢了;C 中向洗净后的滴定管中直接装入标准液,会使其浓度减小,则在滴定时耗用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增大,致使计算的数值偏高;D 中虽然多加了一滴指示剂,但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为酸、碱的物质的量基本上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