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阳区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人为因素对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影响。

2.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自主导学】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根本原因
(1)________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过度樵采、__________、过度开垦等。

四、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①____________。

2.防治内容
预防②的威胁;扭转③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④的生产力。

3.原则
坚持⑤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⑥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⑦__________。

(2)利用生物措施和⑧____________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⑨______________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⑩__________。

(5)控制⑪____________。

五、苏联垦荒区防治荒漠化的对策
1.苏联垦荒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⑫______________,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且⑬__________两季多大风。

2.苏联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
(1)大面积推广⑭__________________。

(2)推广农作物的⑮________________。

(3)营造⑯________________。

(4)保留残茬,⑰____________。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
1.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防治荒漠化,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土地荒漠化,既有工业化进程的原因,更有贫困导致的破坏。

因此( )
①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预防为中心
②任何有效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中心③因地制宜防治荒漠化,不仅要因自然地理的“地”,还要因当地社会经济现状的“地”④只有先富起来,才能再去治理荒漠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3~4题。

3.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4.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 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5.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合作探究】: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商都县位于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集中的锡林郭勒草原西部。

下图为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

材料二通过长期努力,中国实现了荒漠化土地由逐年增加变为净减少。

中国荒漠化防治使得20世纪90年代沙化土地面积每年扩展3 436平方千米的局面得以逆转,如今每年消灭1 400平方千米沙化土地。

(1)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________和潜在的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不是简单
的________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________并最终连在一起,形成类似荒漠的自然景观。

(2)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内蒙古商都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在荒漠化的进程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________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

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________因素对荒漠化的形成并非起决定作用。

(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草方格沙障属于荒漠化防治中的哪项措施?
(2)图中铁路名称是什么?该铁路为什么会受腾格里沙漠的侵袭?
(3)该草方格沙障为何能阻挡荒漠化的推进?
(4)你认为治理荒漠化可采取哪些措施?
【当堂检测】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
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1~2题。

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
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
2.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D.气候的变化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

近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令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

读下表,完成3~4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
转化来源
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湿地类型
河渠489 -7 0 235 48
海涂43 -155 -2 027 0 17627
水库坑塘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76 -793 -1 053 0 0
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5.读我国某地区分布图(甲)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报道,该地区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
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

每年对
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

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
万到20万前往该地区打短工,其次是重庆和四川民工。

材料二“坎儿井”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表灌
溉使用。

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三个部分组成。

据调查,如今该地区不少坎儿井因多年无水而废弃,
“生命之泉”坎儿井正面临着全面干涸的绝境。

(1)说明图甲所示地区绿洲、城市与交通线分布之间
的关系。

(4分)
(2)简述该地区大规模种植棉花和西红柿,且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分)
(3)简要分析造成材料一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4分)
(4)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少坎儿井干涸废弃的原因(2分)
【课后拓展】
读图,回答1~2题。

1.乙河流域主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热带季风气候区
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2.甲河流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是( )
A.水土流失,草场沙化 B.河流的洪峰降低
C.土壤肥力下降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3.喀斯特与黄土、沙漠、高寒并列为我国
的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喀斯特环境本
身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喀斯特
环境日益恶化,而石漠化景观是其最直接的
标志。

下列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
材料。

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3分)
材料1: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2: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材料3:石漠化地区恶性循环示意图。

(1)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主要分布
在。

(2分)
(2)潜在石漠化一般出现在地形坡度________以上地区。

然而,实际上无石漠化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坡度________以下地区;严重石漠化出现的坡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最为严重的石漠化出现在什么方向的山坡上,为什么?(8分)
(4)请指出该小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10分)
参考答案
【预习案】
三、人口激增过度放牧
四、①生存环境②潜在荒漠化③正在发展中④荒漠化土地⑤维护生态平衡⑥治沙
⑦水资源⑧工程措施⑨农、林、牧⑩能源问题⑪人口增长⑫干草原带
五、⑬冬春⑭土壤保护耕作制度⑮休闲轮作制⑯农田防护林带⑰积雪保墒
【预习检测】
1.D 2.C 3.C 4.C
5. (1)过度放牧工矿交通建设(2)自然原因: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合作探究】
探究一:(1)经济活动自然因素荒漠扩张退化 (2)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和荒漠化土地均增加人类活动 (3)降水量气候(自然) (4)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探究二:(1)工程措施。

(2)包兰铁路。

腾格里沙漠在包兰铁路(中卫附近)以北,冬春季节的西北风会使流动沙丘向东南方向移动。

(3)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4)荒漠化的治理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具体措施有: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
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当堂检测】
1.B 2.A 3.B 4.C 5、(1)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的河流沿岸,城市与交通线多沿绿洲分布(延伸),冰川积雪融水和河流可为绿洲地区提供水源。

(2)日照强,昼夜温差大。

(3)河南、重庆和四川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新疆人少地多,棉花、西红柿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4)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绿洲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课后拓展】
1、D
2、C
3、(1)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2)35°10°10°~30°
(3)南坡;南坡是迎风坡、向阳坡;气温较高、多雨,水热较充足;一旦森林遭受破坏,石灰岩容易受到雨水的溶蚀、冲刷等侵蚀作用,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现象。

(4)人为原因:人口压力大;人均耕地面积小;粮食需求大;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生产不足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恶性循环,逐步形成经济贫困地区。

合理化建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