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本科教学课件2015-9课件

合集下载

《民事诉讼法》课件

《民事诉讼法》课件

执行措施和执行救济
要点一
执行措施
为了保障生效法律文书的顺利执行,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一 系列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变卖、限制出境 等。这些措施旨在迫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保护申请执行 人的合法权益。
要点二
执行救济
当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采取一系列的 救济措施。例如,当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时,申请执行 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转移行为;当被执行人拒不 履行义务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当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违法时,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 人民法院申请复议等。
现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事诉讼法的理念和制度也在 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民事诉讼法更加注重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合 法权益,强调程序公正和司法独立。
民事诉讼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与民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与民法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民法规定了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义务,而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实现这些权利义务的诉讼程序和制度。
性质
民事诉讼法属于程序法,是公法的一 种,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 障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民事诉讼法
在古代,民事诉讼法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律部门,民事诉讼程序通常包含
在民法等实体法中。
02 03
近代民事诉讼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事诉讼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民事诉讼 法。1806年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 。
法院调解原则
总结词
法院调解原则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应当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解决纠纷。

民事诉讼法课件(PPT53页)

民事诉讼法课件(PPT53页)

行为(动词)
开始并影响诉讼程序 (起诉、应诉、反诉、上诉等)
请求
愿望或想法 (名词)
提出实体请求 (诉讼请求、和解等)
• 几个概念的区别 • 1、诉与诉讼 • 2、诉与起诉 • 3、诉与诉讼请求
• (二)诉的特征 • 1、主体特定
诉是发生在争议当事人之间的。因此任何人(包括组 织和法人)都有可能成为诉的主体
A、甲的主张是诉讼标的的变更
B、甲的主张是诉讼请求的变更
C、甲的主张是诉讼理由的变更
D、甲的主张是原因事实的变更
• 例题3
张兰起诉陈刚要求解除双方的婚姻 关系,并平均分割双方的财产(房屋 一套、存款10万)。本案中诉的主体、 诉讼标的、诉讼标的物、诉讼请求分 别是什么?
• (四)诉的种类
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的不同,可以把诉分为三种
民事诉讼法学
参考文献目录
•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日)谷口安平 王 亚新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当代法学名著译丛),(日) 棚濑孝雄 著,王亚新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范愉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民事裁判方法》,杨立新 著,法律出版社 • 《诉讼外纠纷解决法》(民事诉讼法学精粹译丛),(日)
2、诉的标的(注意:它与诉讼标的物的区别) 诉的标的是指存在于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请求法院
予以裁决的民事法律关系。即要求法院裁决的对象(诉的 标的也叫诉的客体,就是双方是基于什么而发生争议的)
3、诉的理由 诉的理由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得以成立的依据,
包括事实理由和法律理由。
• 诉的标的与诉的标的物的区别
变更之诉与确认之诉和给付之诉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内容专题ppt课件

民事诉讼法内容专题ppt课件
Flash动画的魅力是从所周知的。在 Power Point 中可以 插入Fl ash, 步骤是 :从[视 图][工 具栏] 中打开[ 控件工 具箱]→ 点击[ 其它控 件] →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项点击→在页面上[画一个 框 ]→右击 此框 →选[属性] →点击自定义 后的[…]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影片URL] → 确定→调整Flash的大小和位置→O K。 九 设置动画
Flash动画的魅力是从所周知的。在 Power Point 中可以 插入Fl ash, 步骤是 :从[视 图][工 具栏] 中打开[ 控件工 具箱]→ 点击[ 其它控 件] →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项点击→在页面上[画一个 框 ]→右击 此框 →选[属性] →点击自定义 后的[…]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影片URL] → 确定→调整Flash的大小和位置→O K。 九 设置动画

《民事诉讼法》 的基本原则
8
8
学习解读2023年新修订的的《民事诉讼法》
Flash动画的魅力是从所周知的。在 Power Point 中可以 插入Fl ash, 步骤是 :从[视 图][工 具栏] 中打开[ 控件工 具箱]→ 点击[ 其它控 件] 九 设置动画
→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项点击→在页面上[画一个 框
Flash动画的魅力是从所周知的。在 Power Point 中可以 插入Fl ash, 步骤是 :从[视 图][工 具栏] 中打开[ 控件工 具箱]→ 点击[ 其它控 件] →找到[Shockwave Flash Object]项点击→在页面上[画一个 框 ]→右击 此框 →选[属性] →点击自定义 后的[…]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填入[影片URL] → 确定→调整Flash的大小和位置→O K。 九 设置动画

《民事诉讼法》课件

《民事诉讼法》课件

证明对象与证明责任
证明对象
指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包括实体法律关系和程序法律关系 的事实。
证明责任
指当事人对证明对象承担的提供证据的责任,如果无法提供 证据,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证据的收集
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或律师通过合法途径获取证据的行为。
证据保全
指在诉讼前或诉讼过程中,对可能灭失或难以取得的证据进行固定和保护的方法,如进行公证、申请法院保全等 。
《民事诉讼法》课件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民事诉讼概述 •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 • 民事诉讼的程序 • 民事诉讼的证据与证明 • 民事诉讼的管辖与当事人 • 民事诉讼的特殊问题
01
CATALOGUE
民事诉讼概述
民事诉讼的定义
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法院的主持下,以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 纷的活动。
要点三
仲裁制度的适用范围
仲裁制度适用于各类民事案件,包括 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海事纠纷 等。
执行制度
01
02
03
执行制度的概念
执行制度是指法院根据生 效判决或裁定,强制执行 当事人义务的一种诉讼制 度。
执行制度的程序
执行制度包括申请执行、 移送执行、执行措施、执 行中止、执行终结等程序 。
执行制度的措施
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诉讼义务,否则将承 担法律责任。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平等原则
法院独立审判原则
当事人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保 障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
直接言词原则
法院应当独立、公正、廉洁地行使审判权 ,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 干涉。

民事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民事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7
四、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
所谓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在法律规定 的范围内自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以及在纠纷解决 过程中选择相关程序事项的权利。民事程序选择 权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为满足当事人的个性化 的利益需要而设计的制度。
民事程序选择权直接源于程序主体性原则。所 谓程序主体性,是指当事人在纠纷过程中应当居于 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地位,诉讼的进程应主要由当事 人的诉讼行为济,是指依靠社会力量(第三者)来解决 纠纷的机制。调解(诉讼外调解)与仲裁是社会救 济的主要类型。
调解,是指第三者(调解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规 范,如习惯、道德、法律等,对纠纷当事人双方进 行劝说、沟通,促成当事人双方相互谅解和让步, 从而解决纠纷。
仲裁,又称“公断”,是指民事主体在纠纷发生 之前或者纠纷发生之后达成协议,或者根据有关法 律的规定,将纠纷提交给中立的民间组织予以审理, 由其作出有约束力的裁决的一种纠纷解决机制。
11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在民事诉讼法学领域,根据当事人和法院在诉讼程序的启动 和继续、裁判对象的确定、证据资料的来源等方面的不同作用, 通常将当今世界有代表性的民事诉讼模式分为当事人主义与职 权主义两种模式。
(三)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评价与完善
1991年之前,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在诉讼过程中,始终 起着主导的作用,对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绝对性的意 义。因此,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属于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在审 判实践中,这一诉讼模式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避免当事人运 用诉讼技能误导法官,实现实体公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 逐渐暴露出法官权力滥用、当事人的程序权益保障不足、开庭 审理形式化、诉讼不经济等较为明显的缺陷。
4
(三)公力救济
公力救济,是指利用国家公权力来解决民事纠 纷的机制。就民事纠纷而言,民事诉讼是最主要的 公力救济机制。除民事诉讼外,民事纠纷的公力救 济方式还包括行政裁决。

《民事诉讼法学》课件

《民事诉讼法学》课件

THANKS。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
总结词
列举民事诉讼证据的主要种类
详细描述
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 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这些证据种类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为法官查明案件
事实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与保全
总结词
阐述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与保全的方法和注 意事项
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解决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法学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
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民事诉讼法学
古代民事诉讼法学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以习惯法、神明裁判为 主要形式。
近代民事诉讼法学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近代民事诉讼法学逐 渐形成,以国家制定法为主要表现形式。
06
民事诉讼中的法律适用
民事诉讼中法律适用的概念与特点
总结词:概述
详细描述:民事诉讼中法律适用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原则 ,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和裁判的过程。其特点主要包括:适用法律的权威性、被 动性、受制约性等。
民事诉讼中法律适用的原则
总结词:原则
详细描述:民事诉讼中法律适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即适用法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2.合理性原则, 即适用法律必须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不得滥用职权或违反常识;3.司法自制原则,即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遵循先例和上级 法院的指导,不得随意裁量;4.司法独立原则,即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机关或个人的干预。
消灭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主体之间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联系 因法定原因而消失。
04

《民事诉讼法学概述》课件

《民事诉讼法学概述》课件

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诉讼法学与其他学科 的交叉领域,研究民事纠 纷的多元化解决方式及其 相互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 2
与实体法学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与实体法学相互关联,实体法学为 民事诉讼法学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民事诉讼法学 则保障实体法权利的实现。
与程序法学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与程序法学相互交织,两者共同构 成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整体框架。
担举证责任。
03
案例三
原告戊与被告己民间借贷纠纷一案,原告戊诉请被告己偿还借款本金及
利息。在本案中,原告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被告己存在借款的事实,并
承担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法的实践应用问题与对策
01
02
03
04
问题一
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法官对民 事诉讼法学理论知识掌握不够 深入,导致审判中出现错误。
对策一
民事诉讼法的具体制度
证据制度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包括证据的种类、证据的收集和审查、证
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等内容。
A 起诉与受理制度
起诉与受理制度是民事诉讼程序的 开始,包括原告的起诉、法院的受
理等内容。
B
C
D
审判程序制度
审判程序制度包括一审程序、二审程序、 再审程序等,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核心内 容。
《民事诉讼法学概述》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 • 民事诉讼法学的发展历程 • 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价值 • 民事诉讼法的原则 • 民事诉讼法的制度 • 民事诉讼法的实践应用
CHAPTER
01
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
民事诉讼法学的定义

民事诉讼法完整ppt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民事诉讼法完整ppt课件全套教学ppt教程

(二)特点: 1、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法定性。 2、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广泛性。 3、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被动性。 4、民事诉讼具有纠纷解决的权威性。 5、民事诉讼具有严格的程序性。
二、民事诉讼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含义及意义 (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所谓当事人主义,是指诉讼程序的启动和继续主要由当事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一、民事诉讼
(一)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 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 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诉讼是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构成的。诉讼 活动能够产生、变更或消灭诉讼关系,而诉讼关系又通过 诉讼活动表现出来。
,民事诉讼法呈现出宪法化的特点: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民 事诉讼的一些基本原则、当事人的程序基本权和法院的审 判权;民事诉讼法严格遵从宪法的精神、原则和规范,是 对宪法原则的具体实践。在此意义上,可以将民事诉讼法 称为“被适用的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 法律效力。在民事诉讼法中如何充分实践宪法的精神、原 则和规范,是完善民事诉讼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无论是民 事诉讼目的的确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构建,还是当事 人诉权和程序基本权的保障,都应当贯彻宪法的要求。
现而规定的诉讼程序的法律。 区别:
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2基本原则不同 3审理方式不同 4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高于民事案件 5执行方式不同
四、民事诉讼法与行政诉讼法的关系 1、诉讼主体不同。 2、举证责任不同。 3、审理方式不同。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一)自力救济:包括自决与和解。它是指纠纷主体 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纠纷,以达到维护自己的权益。自 力救济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民事纠纷的处理机制。

《民事诉讼法》课件

《民事诉讼法》课件

双重审查
不能仅仅以当事人的 主张作为判决的根据, 必须经过双重审查, 全面评估证据的证明 力。
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程序主体
法官
负责审理案件,进行裁判,处理 任何其他与案件相关的事宜。
律师
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 务,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 权益。
当事人
被诉讼的人或者提起诉讼的人。
民事诉讼程序的诉讼请求和答辩
3 目的
民事诉讼法旨在维护公平、 公正的司法环境,保护公 民及法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程序的主要特点
合法程序
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法 律法规,以法律程序 为准绳。
当事人制约
民事诉讼以当事人自 愿为前提,自力更生, 自愿解决争议。
举证责任
原告提出的主张应由 其承担举证责任,被 告提出的反诉或反击 应承担举证责任。
诉讼请求 答辩 反诉或反击
对民事权益及其侵权事实及侵权情况要求法院进 行处理的要求。 被告对诉讼请求是否合理、必要提出异议的陈述。
被告对原告或第三人的权益提起的诉讼要求。
民事诉讼程序的证据及举证责任
1
证据
指可以用来表明事实的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2
举证责任
指要求哪个当事人提供证据来证明主张是否成立的法律责任。
3
证据收集
当事人必须采集、整理证据,并定期向法院提出证据清单。
民事诉讼程序的审理程序
立案
申请立案并交纳诉讼费、保全费用。
调解
法院可以进行调解,和解当事人,使案件得以 妥善处理。
开庭审理
由法庭确定时间,宣布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主 体阶段。
审判
根据案件的事实、证据及相关法律法规,做出 裁判,判决案件。

民事诉讼法本科教学

民事诉讼法本科教学
• 只有当当事人享有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时,人民法 院才能够判其胜诉。
精品课件
三、诉权行使的条件
• (1)民事纠纷的可诉性 • (2)诉权要件——
当事人适格(诉权的主体) 诉的利益 • (3)程序要件
精品课件
诉的利益
• 诉的利益(权利保护必要、权利保护利益):是 指当民事权益收到侵害或与他人发生民事纠纷时 ,需要运用民事诉讼予以救济的必要性。广义的 诉的利益包括资格和利益两个方面。
精品课件
• (二)研究“诉的要素”的意义 • 便于法院受理案件
– 审查受理 – 防止重复起诉 :“一事不再理” • 便于法院审理案件 – 审理方式和范围的确定:诉讼标的、诉的理
由 – 诉讼费用的收取、诉的合并和分离 • 便于被告有针对性地进行答辩 – 被告答辩:根据原精告品课的件 起诉目的、根据
• (三)诉的要素的不同学说 • 二要素说:
,但从本质上讲,诉权是一种程序上的权 利
精品课件
研究诉权二重性的意义
当事人
• 享有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人民法院才会受理当事 人的起诉,才能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审理 案件
• 享有实体意义上的诉权,才能够获得胜诉
法院
• 诉权是人民法院对民事争议行使审判权的前提 “不告不理”
• 只有当事人享有和行使程序意义上的诉权,人民 法院才能行使审判权
精品课件
相关概念辨析
• 1、诉与起诉
• 诉: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请求。
– 表现形式:起诉、反诉、上诉、再审之诉和执行异议 之诉等。
• 起诉:原告提出的第一审之诉 联系:起诉是诉的表现形式之一 区别: • 诉的主体: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甚至案外人 • 起诉的主体:原告
• 诉: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执行程序 • 起诉:一审程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法事实:不涉及实体权利,但对诉 讼程序及实体权利会发生较大影响。 如—— • 当事人是否适格 • 法院是否有管辖权 • 是否有回避的情形 • 期间的耽误
• B、主要事实、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
• 主要事实:构成法律要件的事实 • 间接事实:用来推定主要事实存在与否的 事实。
譬如“不在场”这一间接事实,可以用来推定主要事实 “侵害行为”的不存在。
第二节 证明责任
• 一、证明责任的含义 • (一)、含义 • 指当案件的某一法律要件事实(即主要事 实)存在与否处于真伪不明受的败诉风险(不利后果)。又 称为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实质的证明 责任。其被誉为“民事诉讼之脊梁”。
• 5、预决的事实
• 即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 认的事实 • 刑事、民事、行政
• 6、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 7、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
• (5-7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 8、诉讼上自认的事实 • 涉及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等法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除外
• (五)自认的撤回 • 1、一经作出即产生法律效力,一般不允许 撤回 • 2、撤回的条件: • 通常为错误、胁迫、对方同意等。 • 证据规定8条4款—— • (1)法庭辩论终结前并经对方同意,或 • (2)有充分证据证明受胁迫或重大误解且 与事实不符 • 证据规定74条—— • 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自认的事实,即可撤 销自认,使其不生效
• (三)自认的分类 • 1、明示/默示(拟制) • 民诉解释92条:一方当事人在法庭审理中,或者在起诉状、 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 示承认的。 • 证据规定8条2款:对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事实,另一方当事 人既未表示承认也未否认,经审判人员充分说明并询问后, 其仍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项事实的承认。 • 2、当事人自认/代理人自认 • 证据规定8条3款:代理人的承认视为当事人的承认。但未 经特别授权的代理人对事实的承认直接导致承认对方诉讼 请求的除外;当事人在场但对其代理人的承认不作否认表 示的,视为当事人的承认。 • (四)自认的效力 • 免证的效力 • 自认事实与查明事实不符的,不予确认。
• 三、自认制度(民诉解释92条) • (一)概念 • 自认是当事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实的承认——诉讼上/诉 讼外。 • 诉讼上的自认——当事人在诉讼中向法院承认对方主张 的对自己不利的案件事实。 • (二)构成要件 • 1、发生于诉讼过程中 • 2、对案件主要事实之承认 • 3、与对方主张的事实陈述一致,且通常于己不利 • 4、自认的表示应当明确,在庭审中,或起诉状、代理词、 答辩状等诉讼文书中 • 5、不适用于涉身份关系、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法 院依职权调查的事实的案件
• 2、外国法律法规 • 国内法:“法官知悉法律”,当事人不承 担证明的义务 • 外国法律法规,法官则未必了解,需要当 事人加以证明 • 3、经验法则 • 日常生活领域内的经验法则,为一般人所 知晓,无需证明; • 不为一般人所知晓的专门知识领域的经验 法则应当加以证明,成为证明对象。
• 家住烟台市福山区的周某与家住青岛市城 阳区的郑某均为26岁,在济南市某技校学 习汽车维修技术。2008年4月13日,二人在 校内发横争执进而殴打,周某将郑某打伤, 郑某住院21天,花去医药费5000元。因医 疗费赔偿问题双方发生争执,同年5月30日, 郑某以周某位被告诉至济南市历下区人民 法院。诉讼中,周某认为该案应当由烟台 市福山区法院管辖,并且认为审理该案的 法官钱某是郑某的舅舅,要求前某回避。 • 本案中那些事实应当成为证明对象?
第九章 民事诉讼证明
• 本章要点: • 一、证明对象与免证事实 • 二、证明责任——对要件事实真伪不明的 处理 • 证明责任的内涵 • 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 • 证明责任分配的例外——证明责任倒置 • 三、证明标准 • 四、证明过程 • 证据的收集与提供、质证、认证
第一节 证明对象
• 一、证明对象 • (一)含义 • 证明对象主要是需要运用证据证明的案件 事实(又称待证事实),同时也包括某些 法律法规和经验法则。 • 证明对象的确定是证明活动的第一个环节, 整个证明活动的起点。
• 辅助事实:与案件事实无关的、与证据能 力的有无、证明力的大小有关的事实。
譬如,证人与当事人存在亲属关系的事实,证人曾经说 谎等。 • 注意: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不受不告不理之限制,即使 当事人没有对此加以陈述,法院也可以将其作为裁判的 依据。因为间接事实和辅助事实是判断主要事实的手段, 处于与证据同等的地位,其存在与否由法官判断。
• • • • •
二、免证事实 民诉解释93条,证据规定9条 1、自然规律及定理、定律——绝对免证 2、众所周知的事实 众所周知的条件:为大多数人所知,为法 官所知 • 3、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法律上的 直接推定 • 4、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经验法则推定出 的另一事实
• (2-4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
• (二)证明对象之范围 • 1、事实
• (1)作为证明对象的事实的条件: – 双方争议之事实 – 对案件具有法律意义 – 诉讼中主张之事实 – 处于真伪不明之状态
• (2)分类 • A、实体法事实与程序法事实
–实体法事实,能直接引起民事权利或民事法律 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即能直接引起一定的 实体上法律效果)的事实或者事实的组合,亦 称为法律要件事实或要件事实。是主要证明对 象。包括——
–主张权利之人的人通常提出 –1)权利义务产生的事实:结婚登记、合同签 订 –否认、对抗他人权利主张之人通常提出 –2)权利义务变更的事实:变更合同 –3)权利义务消灭的事实:合同解除、离婚登 记、收养关系解除、清偿、提存、抵销等事实 –4)妨碍权利产生的主要事实,即指在权利欲 发生之初,便与之对抗,使权利不能发生的事 实,如订立一合同“借腹生子”违背社会公德 的事实 –5)阻碍权利实现的主要事实,如起诉时已逾 诉讼时效的事实,双务合同中约定权利方先履 行合同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