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防控知识课件最新版

合集下载

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精选课件

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精选课件
最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 (治疗部分)
乙肝五项的意义
•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表示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
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 3.乙肝e抗原(HBeAg): 急性感染的早期标志,表示肝细胞有进行性损
抗HBs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抗HBe -
-
+-
++
-
-
+
抗HBc -
+
+-
+-
+
+
+


阳,
急性 病毒 感染 的潜 伏期 后期
大三 阳,是 急\慢 性乙 肝,传 染性
相对 较强
急\ 慢 性 乙 肝, 传 染 性 相



急性 乙肝 的早 期。
急性 乙肝 感染 趋向 恢复 或者 为慢 性乙 肝病 毒携 带者
- - --
-
- +-
-
+ +-
①注 射疫 苗并 有抗 体,② 曾有 过乙 肝感 染,并 有一 定的 疫力; ③假 阳性
接种 了乙 肝疫 苗后 ,或 是乙 肝病 毒感 染后 已康 复, 已有 免疫 力。
急性 乙肝 病毒 感染 的恢 复期
未 感 染 过 HBV ,但 目 前 没 有 保 护 性 抗 体
• 需要较长期治疗,最好选用耐药发生率低的核苷 (酸) 类似 物治疗。

《乙肝预防知识》ppt课件

《乙肝预防知识》ppt课件

死亡
3.5亿携带者 20亿人曾感染HBV 世界
每年100万人 死于HBV感染 相关疾病
乙肝的防治
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
乙型肝炎至今没有根治的办法 “预防”重于“治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唯一有效方法 普遍接种不仅减少患这种疾病的病例数,还可以 控制病毒从慢性携带者向他人的传播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3):133-135 Hepatitis B.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 surveillance and response.2002;2
1. 敦哲,富继业,汪玉珍等。提高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的策略探讨。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35-213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更新版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有乙肝五项的检测结果:
•未感染过乙肝,无抗体保护者,应接种乙肝疫苗;
没有乙肝五项检测结果:
年龄越小,危害越大
感染HBV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感染HBV的年龄 新生儿 婴幼儿 成人和青少年 发展为慢性乙肝的比例% 85-95% 25-30% 5-10%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
乙肝血清学指标检测
HBV血清学指标
HBsAg< >Anti-HBs HBeAg< >Anti-HBe HBcAg< >Anti-HBc HBV DNA HBV DNA 多聚酶
乙肝五项/ 两对半
Dane 颗粒

最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医护人员培训)精品课件

最新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医护人员培训)精品课件
可长期携带病毒而不表现临床症状,隐蔽性强,活动不受 限制,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染源之一 HBV携带者传染性的强弱,一般与HBsAg滴度的高低 以及HBeAg是否阳性有关 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如不及时 采取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1年内90%以上将感染HBV 并成为携带者。双阳性孕妇也是乙肝重要的传染源
美国CDC1992~1993年监测,因异性性行为感染占 41%
莫斯科1994-1997年通过性传播的急性乙肝从28.6% 增加到42.3%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有较大比例乙肝患者(约30%)并无明确的HBV 接触史,且乙肝有较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现象
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带有HBV的血液及分泌 物经破损的皮肤、粘膜感染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C基因型,而南方地区主要 为B基因型
感染C基因型HBV后易发展成慢性乙肝、肝硬化 和肝癌
HBV人群分布
美国CDC-1990年的疾病报告资料显示, 20~29岁年龄组乙肝发病率最高
发病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即
血液透析病人、经注射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 异性性混乱者、HIV感染者和医务人员等

>8
40-95
主要感染地区 中国、南亚、热带非洲等

2-7
16-40
中欧、日本、地中海等

<2
4-15
西欧、北欧、北美、澳大利亚
60
50
40
30
20
10
0 年份
1990-2003年全国甲肝、乙肝发病率
发病率(1/10万)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乙肝健康教育》课件

《乙肝健康教育》课件
乙肝疫苗在婴儿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接种最为常见。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乙肝患者如何生活
1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
良好的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度的运动对乙肝患者尤为重要。
2 规律服药
按照医生的指示规律服药,不要随意停药或调整剂量。
3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肝功能和病毒载量的检查。
其他途径
如注射药物、医疗事故等。
乙肝
3 黄疸
皮肤和眼睛发黄。
2 肝区疼痛
肝脏区域的不适或疼痛。
4 恶心和呕吐
常伴有恶心感和呕吐。
乙肝的诊断
1 乙肝血液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相 关标志物来诊断。
2 肝功能检测
检查肝功能来评估肝脏受 损程度。
3 肝超声
使用超声波技术检查肝脏 的形态和结构。
乙肝的治疗方法
目前,乙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和肝保护措施。治疗 计划应个体化,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和治疗目标。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 肝感染。
避免风险行为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注射器等风 险行为。
保护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等防护用具降低性 传播风险。
乙肝疫苗的接种
《乙肝健康教育》PPT课 件
让我们一起了解乙肝的知识,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什么是乙肝?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疾病,它可以造成肝脏炎症和损害, 严重时可引发肝癌和肝硬化。
乙肝的传播途径
直接血液接触
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针头、刺青和纹身等。
性传播
通过性行为传染给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传给胎儿或分娩时传播给新生儿。

《乙肝知识讲座》主题班会课件(共26张PPT)

《乙肝知识讲座》主题班会课件(共26张PPT)
他的化验单,非常简单明了:凡是在化验单上HBeAg阳性的都有传染性。凡是化验 单上有HBV DNA阳性的也具有传染性;也就是说这两项阳性的人都有传染性;没有 这两项阳性的人就不一定有传染性或者没有明显传染性。
a
13 13
(二)与他们接触被传染的几率有多大?
• 你身边有一个上述两项阳性的HBV携带者,他虽 然是传染源,但是仅是三个环节中的一个,绝不 可能构成传染,因为他血液中的HBV不会无缘无 故跑到你的血液中来,第三个环节也很重要,假 如你是易感者,但你早已注射了疫苗,你的体内 有乙肝抗体,即便有HBV侵入你的体内,也不会 构成传染,因为你体内的抗体可以清除掉这些入 侵的HBV病毒,确保健康。
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计划特邀专家,王振坤 ——《乙肝带毒者是否 都有很大的传染性 》
a
14 14
七、乙肝的传播途径
– 传染方式多样 – 垂直传染(是我国HBV感染的主要模式)
我国绝大多数的乙肝来源于家庭的垂直传播,特别是母亲有乙肝, 其子女多被“遗传”,子女所生的后代再得这种病,这样代代相 传,乙肝人数成倍增加。
– 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
a
15 15
各种传染途径的本质都是 血液传播
医源性传播 血液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性传播
a
16 16
什么是血液传播
• 血液传播的条件:病毒的数量、接触的程度 • 通常理解的血液传播途径:输血、共用针筒 • 易被忽略的血液传播的途径: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
共用毛巾,纹身、纹眉、穿耳、洞鼻、环耳廓等,因 刀具的不洁造成传播。 • 中国因不安全注射造成的乙肝感染者不少于3600万 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三针完成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 如果是疫苗的质量或剂量不足,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对早产儿和体弱的婴儿,也可能需要增加剂量重新注射 – 必要时可联合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干扰素、白介素

乙肝的科普知识课件

乙肝的科普知识课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避免共用注射器:注射器应使 用一次性产品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 用个人物品
乙肝的治疗
乙肝的治疗
治愈乙肝是困难的,但可以通过抗 病毒治疗控制病情 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水平
乙肝的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饮 酒和吸烟
患者要定期就医,按医生建议 进行治疗
结论
结论
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一种可预防和控制的疾 病 接种疫苗、避免传播途径、早 期治疗都是关键
结论
希望通过这份科普知识课件, 提高大家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 意识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乙肝的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从感染母亲到婴儿 传播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症状
大多数乙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可 能感觉疲劳、食欲不振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恶心、呕 吐等肝炎症状
乙肝的症状
长期患病者可能出现肝硬化、 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预防和 控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接种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后及 时接种乙肝疫苗,成人也可接 种 戴避孕套: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乙肝的科普知 识课件
目录 引言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乙肝的治疗 结论
引言
引言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世界上 约有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行为和 母婴传播
引言
乙肝会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 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传播途 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血 、手术等 性传播:性行为时无保护措施

预防乙肝PPT课件

预防乙肝PPT课件
全球有超过2亿人受到慢性乙肝的影响。
什么是乙肝?
症状
乙肝感染可能无明显症状,但有时会出现乏力、 食欲减退等表现。
定期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乙肝。
谁需要预防乙肝?
谁需要预防乙肝?
高风险人群
医务工作者、与乙肝患者密切接触者、感染 者的家庭成员等。
这些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较高,需特别注意 。
谁需要预防乙肝? 新生儿
预防乙肝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乙肝? 2. 谁需要预防乙肝? 3. 何时接种乙肝疫苗? 4. 如何降低乙肝传播风险? 5. 万一感染,怎么办?
什么是乙肝?
什么是乙肝?
乙肝病毒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影响肝 脏。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什么是乙肝?
感染的影响
慢性乙肝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完成全程接种可提供长效免疫。
何时接种乙肝疫苗? 成人接种
高风险人群和未接种过疫苗的成人应尽快接种。
成人接种同样需要三剂疫苗。
何时接种乙肝疫苗? 疫苗安全性
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副作用极少。
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措施。
如何降低乙肝传播风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何降低乙肝传播风险? 安全性行为
使用安全套进行性行为,减少性传播风险。
如怀疑感染乙肝,应立即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万一感染,怎么办? 定期监测
慢性乙肝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
万一感染,怎么办? 心理支持
感染者及其家庭需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和压 力。
心理健康对疾病管理至关重要。

乙肝健康宣教PPT课件

乙肝健康宣教PPT课件
乙肝健康宣教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的预防措施 乙肝的治疗和管理 结论
引言
引言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 传染病。 乙肝病毒主要通Hale Waihona Puke 血液、性接触和 母婴传播。引言
乙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慢性肝 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乙肝的传播途 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 血液直接接触 - 注射药物共用针具 - 输血和器官移植等
其他体液。 - 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
乙肝的预防措施
安全性行为 - 减少性伴侣的频次。 - 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
乙肝的治疗和 管理
乙肝的治疗和管理
早期干预 - 尽早就医,确诊并制定治疗方
案。 - 确保规范治疗,减少病情恶化
风险。
乙肝的治疗和管理
注意饮食 - 避免饮酒,尽量避免对肝
脏的进一步损害。 - 合理膳食,注意营养均衡

乙肝的治疗和管理
定期随访 - 定期检测乙肝病毒指标,
了解病情。 - 随访肝功能,及时处理并
预防并发症。
结论
结论
对乙肝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提 高大众对乙肝的认知。
预防乙肝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 苗和保持个人卫生。
结论
早期治疗和管理对乙肝患者来说至 关重要。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乙肝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 性伴侣感染 - 性行为过程中产生的体液
接触
乙肝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 怀孕期间感染 - 分娩过程中传给新生儿
乙肝的预防措 施
乙肝的预防措施
注射疫苗 -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
有效方法之一。 - 确保及时接种疫苗,形成
免疫保护。
乙肝的预防措施

乙肝科普宣传PPT课件

乙肝科普宣传PPT课件

乙肝基本知识
病症表现:乙肝可无症状或出 现疲劳、食欲减退、肝区不适 等症状
后果:长期慢性乙肝可导致肝 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预防措 施
乙肝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预 防方法,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疫苗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 共用牙刷、剃刀等个人用器和针头:尽量 避免注射药物,如需注射,请 确保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
孕育后代:孕妇需在医生的指 导下进行妊娠管理,并采取相 应措施减少传播风险
结论
结论
乙肝是一种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 ,通过接种疫苗和采取预防措施可 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如果已感染乙肝病毒,及时就医并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处理和治疗
结论
乙肝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但需要注意预防传播给他人 的措施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乙肝科普宣传 PPT课件
目录 引言 乙肝基本知识 乙肝的预防措施 乙肝的处理和治疗 乙肝对生活的影响 结论
引言
引言
欢迎大家来到乙肝科普宣传PPT课 件 今天我们将介绍乙肝的基本知识和 重要预防措施
引言
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提高大家 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乙肝基本知识
乙肝基本知识
什么是乙肝:乙肝是一种由乙 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 疾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血液、性 行为和母婴传播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减 少性伴侣的数量
乙肝的处理和 治疗
乙肝的处理和治疗
乙肝的处理:如发现感染乙肝 病毒,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 的建议进行处理
乙肝的治疗:慢性乙肝患者需 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以控制病情发展
乙肝对生活的 影响
乙肝对生活的影响
社交和工作:乙肝患者可以正 常工作和社交,但需要遵守预 防措施,避免传播给他人

《乙肝防治指南》课件

《乙肝防治指南》课件

乙肝的社会偏见与歧视
乙肝患者遭受就业歧视
许多企业和组织在招聘过程中,对乙肝携带者持有偏见,拒绝其 就业机会。
乙肝患者面临教育困境
部分学校和幼儿园将乙肝视为传染性疾病,拒绝乙肝患儿入学。
社会对乙肝的误解和恐惧
由于缺乏正确的乙肝知识,部分人将乙肝视为严重的疾病,对乙肝 患者持有恐惧和歧视的态度。
提高社会对乙肝的认识与理解
04
乙肝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
在康复期,患者应定期进行肝 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等检查
,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 动,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
避免过度劳累
康复期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 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乙肝 病毒携带者,以防感染。
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
生活照顾
在康复过程中,家属应协助患者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监督饮食、作息 等。
监督用药
家属应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确保 治疗效果。
陪同复查
家属可以陪同患者前往医院复查,以 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必要 的心理支持。
05
社会对乙肝的认识与态度
乙肝的筛查与监测
01
02
03
04
对于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等,应定
期进行乙肝筛查。
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的人群,应 定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载量,
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对于孕妇,应在产前进行乙肝 筛查,以避免母婴传播。
对于乙肝患者,应遵循医生的 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治疗。
03
乙肝的治疗
药物治疗与注意事项

《乙肝防治指南新》课件

《乙肝防治指南新》课件

性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以及共用注射器 、针头等医疗器械,可传播乙 肝病毒。
其他途径
如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 体液中也可能含有乙肝病毒,
但传播几率相对较低。
乙肝病毒对人体的影响
急性感染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部分人可能出现急性肝炎症状,如 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约90%的急性感染者可以自愈 ,其余10%可能转为慢性感染。
互动性
加入了互动环节,鼓励医生在 实践中不断反馈和更新指南内
容。
新版指南的实施与推广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确保医生能够全面理 解和掌握新版指南。
在线平台
建立在线平台,方便医生随时查阅和交流。
宣传材料
制作宣传材料,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 广。
监测与评估
对新版指南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不断优 化和改进。
2023-2026
ONE
KEEP VIEW
《乙肝防治指南新》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乙肝基础知识 • 乙肝的诊断与治疗 • 乙肝患者的日常护理 • 乙肝防治的社会支持 • 新版乙肝防治指南的更新与亮点
PART 01
乙肝基础知识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 程和哺乳等途径传播给新生儿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乙肝防治知识 ,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PART 05
新版乙肝防治指南的更新 与亮点
新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疾病定义与分类
更新了乙肝的疾病定义 与分类,使其更符合临

乙肝危害及预防课件

乙肝危害及预防课件

预防乙肝的措施
注意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 等,能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乙肝危害及预防课件
目录 背景介绍 乙肝的危害 预防乙肝的措施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 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一定的感染风 险。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 传播等途径传染给他人,给人们的身体 健康造成危害。
染后,可能引发急性或慢性 乙型肝炎,严重时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 癌,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困扰 。
乙肝还有可能导致乙肝妊娠后期感染, 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对胎儿健康带来 严重危害。
预防乙肝的措施
预防乙肝的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手段 之一,通过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提高人 体的抗体水平,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乙肝病毒的风险源,如避免与 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接触、不分享注射器 等,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乙肝防控知识-PPT课件

乙肝防控知识-PPT课件

谢谢大家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活动
武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概述(一)
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 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
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 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 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病 毒性肝炎目前发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
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肝的主要措施
常规免疫 查漏补种
新生儿 学校和托幼儿童 高危人群
22
高危人群
所有儿童和18岁以内的青少年以及以前未接种疫苗的 人均应接种疫苗。属于高危人群者也应接种疫苗,其中 包括: 有高危行为的人;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伴侣和家人; 注射药物使用者; 频繁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 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 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职业风险的人,包括卫生保健人员; 前往乙型肝炎病毒高发生率国家的国际旅行者。
传播途径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接触性传播
母婴传播
宫内传播:1%~3%
产程时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 道分泌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 膜而传染;90% 出生后传播(45天):通过密切生活
接触的传 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
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 其它物品(医源性) 创伤性美容:(如纹身,穿耳洞等) 使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 人体而感染。
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
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密
切接触、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发生外伤者;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及其意义
相关概念(一)
患者
HBV侵入人体,经过4-24周的潜伏期,开始出现不同的临床类 型,如急性、慢性或亚临床感染、HBV的隐性感染(抗-HBc/或抗 - HBs阳性)和无症状 HBsAg携带者。 患者内有乙肝病毒,同时出现相应症状,包括括急性、慢性, 甚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其肝脏内有游离的HBV DNA,可以不断复 制病毒并将完整的HBV释放至血循环中,有传染性。 HBV携带者 指HBsAg阳性,但无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佂,各项肝功能检查 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全世界估计有3.1亿携带者。
概述(一)
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 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 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
概述(二)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
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 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 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病 毒性肝炎目前发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

• •
.themegallery.
乙肝的危害性
有以下几点:
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 于控制。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很多,更多的 是隐性感染,更难于控制其传染性。母婴传 播是常见的传染途径之一。 对从事某些工作有一定的影响。 乙肝很容易慢性化,治疗时间长,需要休息, 影响学业及事业,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 压力和经济负担。 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而死亡。
不同年龄感染HBV成为HBsAg携带 者的机率(%)
100
发生机率(%)
80 60 40 20 0
发生机率(%) 线性 (发生机率 (%))
小于1岁 2~3岁 4~6岁 7岁以上 80 50 30 10
发生机率 (%)
年龄(岁)
慢性乙肝是严重的进展性疾病

每年有9%以上的慢性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 每年有5%以上的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癌
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是控制乙肝的主要措施
常规免疫 查漏补种
22
高危人群
所有儿童和18岁以内的青少年以及以前未接种疫苗的 人均应接种疫苗。属于高危人群者也应接种疫苗,其中 包括: 有高危行为的人; 乙型肝炎病毒阳性患者的伴侣和家人; 注射药物使用者; 频繁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 实体器官移植接受者; 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职业风险的人,包括卫生保健人员; 前往乙型肝炎病毒高发生率国家的国际旅行者。
传染源
所有携带乙肝病毒的人都是传染源
急性乙肝患者; 长期携带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
• • • • 各种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 慢性乙肝病人; 乙肝肝硬化病人; 乙肝肝癌病人。
乙肝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乙型肝炎只影响人类。病毒通过与受感染者的血 液或其他体液接触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播途径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相同。乙型肝炎病毒 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100倍,乙型肝炎病毒在体 外可存活至少7天以上。在此期间,如果病毒进入未感 染者的身体,它依然可造成感染。
乙型肝炎的防治策略
建立发病报告,监测系统
病人隔离治疗和消毒 对献血员进行HBSAg筛查,防止血液途径感染 HBSAg携带者的管理
传染源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乙肝
传播途径
阻断母婴传播 加强血液制品及医院的管理 乙 肝 疫 苗 接 种
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预防围 产期感染 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 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传播途径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接触性传播
母婴传播
宫内传播:1%~3%
产程时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 道分泌物通过胎儿 的破损皮肤、粘 膜而传染;90% 出生后传播(45天):通过密切生活
接触的传 播。
血液传播
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
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 其它物品(医源性) 创伤性美容:(如纹身,穿耳洞等) 使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 人体而感染。
19
治疗
乙肝病毒感染尚无理想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医学科技 领域亦尚未攻克有些媒体广告宣传的“转阴”“根治” 等难题。 对慢性乙型肝炎可使用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干扰素和 抗病毒药物,这对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所帮助。 肝癌几乎是致命的。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癌症患者 在诊断出癌症后数月内即死亡。在较高收入国家,通 过外科手术和化疗,部分患者的寿命可延长到几年以 上。 肝硬化患者有时要接受肝移植,成功几率各不相同。



乙肝是一种危害大的严重传染病,但可以通过接种乙 肝疫苗和其它措施预防。 乙肝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 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关键。新生儿出生 后要及时并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 推广新生儿以外重点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使用安全 自毁型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杜绝医源性传 播。
型别。
病毒性肝炎按照传播途径分类肠道外传播 Nhomakorabea肠道内传播
甲型
戊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乙肝概述
• • 乙肝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 起的;以肝脏为靶器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感染了该病毒,3.5亿以上的人患 有慢性肝病。目前中国人口中约有十分之一是乙肝病 毒携带者,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 表现。 在儿童时期获得慢性感染的成人中,约25%会因持续 感染死于肝癌或肝硬化(肝脏上的疤痕)。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艾滋病毒强50至100倍。 在已知的人类致癌因子中,乙肝病毒仅次于烟草占第 二位。
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
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密
切接触、共用牙刷、剃须刀、指甲钳.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器官移植患者;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免疫功能低下者; 易发生外伤者;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静脉内注射毒品者。
.themegallery.
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 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大三阳无论处于什么样 的情况下其病毒复制都是非常活跃的,出现大三阳症 状表示病毒在人体内不断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 。 小三阳: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 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凡出现“小三阳”,均提 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 病毒复制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