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月《观察物体》张婷
第六单元信息窗一《观察物体》(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第六单元信息窗一《观察物体》(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第六单元信息窗一《观察物体》(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六单元信息窗一《观察物体》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3. 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图形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感受观察的乐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解答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2.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3. 观察物体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彩笔描绘出你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并写下你的观察心得。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描绘,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但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方面,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第六单元信息窗一《观察物体》展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1 情趣拼搭——《观察物体》 青岛版

情趣拼搭——《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这3个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不一样;从同一个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实物学具直观及几何直观图来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的基本方法,体验观察物体的角度与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关系。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转移角度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侧重开发锻炼学生左手的实践活动——举左手发言,使学生走进左右大脑共同发展的着迷特色课堂。
教学重点: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从前面、侧面和上面这3个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不一样;从同一个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正方体水泥砖、笑脸卡片(奖励学生用)、探究统计表、每组4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1、出示实物,直观导入。
谈话:现在,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件东西,想看吗?这是一块立方体的水泥砖,如果牛老师想让你从一个角度去观察这个立方体的水泥砖,你想从什么方向来观察呢?预设(生):从前面、上面、侧面………谈话:请上来指一指?预设(生):依次指一指。
谈话:那么,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这里有3位小朋友也在观察一个物体,看看他们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一个物体的,好吗?(出示课件)请仔细看,从图片中你发现了那几条重要的数学信息?指名分别说一说。
1人看到11人看到预设(生1):会依次说出:发现了小丽人是从这块水泥砖(是从这个立方体木块)的上方看;小刚人是从这块水泥砖的右侧面看;小文人是从这块水泥砖的前方看。
生2: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物体,结果看到的平面图形不一样。
生2:他们是在观察同一个由3个小完全相同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四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Amy

节日礼物孙金霞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观察物体——节日礼物》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上接“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下续“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设计本节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观察位置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所以,教学时要结合情境,突出在同一“方向”,观察“位置”变化引起观察“范围”变化这个规律,渗透和应用对比、联想、想象、分析与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根据观察点位置的高低,判断观察位置与变化图的对应关系。
《天安门广场》一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照片拍摄的地点。
先通过《节日礼物》一课,感受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一样;再通过《天安门广场》一课识别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会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历。
四、教学目标1、经历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分析、想像、判断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范围不同。
(二)教学难点2、正确地说出图片的观察位置。
六、教学准备教具:5个正方体、桌子、挡板、磁扣、桌子和正方体的纸质模型、打印学生练习材料、ppt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寒假期间我也创作了几幅作品,给你们看看。
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观察物体 名师教学课件PPT(4)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4
二、 二、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
小明
小亮 小红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小芳
5
三、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 连一连。[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3题]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6
四、欣赏:
横 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7
侧 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8
远看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9
近看
远近高低各不同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0
高处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1
低 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2
拓展延伸
盲
人
摸
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和《题西林壁》
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什么好好相学习 天似天向上之处?
13
五、 课堂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畅谈收获
人教版数学二(上)
观察物体
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
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阿合奇县团结小学 夏艳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1
一、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2
二、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P68 例1]
想一想 从他们各自的角度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3
二、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 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小明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课时_青岛版-教育文档

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体会看到的面数与物体的个数的不同。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感知故事《盲人摸象》,有个民间故事叫盲人摸象,说的是有几个盲人一块去看由印度进来的大象,但他们全都是只摸了大象的一个部位就走开了,然后聚在一起争论不休,有的说大象像城墙。
有的说大象是柱子.还有的认为大象是扫帚、蒲扇、水管状。
那么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呢?生:同样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三位小朋友站在不同的位置,他们分别看到了正方体拼搭成的组合的哪几个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请你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直接切入主题,提供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立体组图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出示例1: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
)3.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从前面看到的也可以说是从正面看到的;正面旁边看到的也可以说是从侧面看到的。
4.填写观察实验报告: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四年级上数学《信息窗(观察物体)》田慧敏青岛教案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27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要求: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一组物体的形状图。
课标解读:行为动词“能”“辨认”都是描述结果的行为动词。
“能”的同类词是“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辨认”是指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是举例说明对象。
行为动词的核心概念是“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包括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由此看来,课标对这部分知识,要求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熟练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一组物体的形状图;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关于观察物体,教材的编写从二年级的观察单个实物,到四年级的观察多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编排特点。
并且除了观察对象更加抽象外,更重要的是要求观察能力从“直接观察”到“间接观察”的提升。
学生之前的观察基本都是直接观察为主,重要的是感知,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空间经验,这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基础。
四年级编排的观察物体则属于间接观察,它要求的不只是直接面对具体实物,而是利用画面中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想象、推理对画面的观察位置和方向进行判断。
本节课的内容为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一组物体的形状图。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本节课教材呈现的是3个小朋友观察一组正方体的情境,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引发对“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图”等知识的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了了解学生对前期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我进行了课堂前测。
前测题目如下:1.你能辨认出下列各图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前测结果如下:对36人进行了测试,29人全对,正确率为80.6%。
部编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滕泽章PPT课件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公开北京

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方面数出小 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2. 同组四名同学分别从物体的前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 3. 用小正方形摆出你所在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
二、学习新课
PPT课件
摆一摆,看一看,连一连。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 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学无止境。——荀子”
二、学习新课
PPT课件
问题: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PPT课件
做一做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小强从什么 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三、巩固练习
PPT课件
问题:1. 你首先找到的是哪个面? 2. 从左面看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3. 从上面看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练习
PPT课件
1.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正面 上面 (1)
侧面 (2)
三、巩固练习
PPT课件
2.从它的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形?
正面
上面
侧面
三、巩固练习
PPT课件
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淘气
淘气
兰兰
小红
Hale Waihona Puke 小红 兰兰三、巩固练习
PPT课件
4.辨一辨。
淘气
小华
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 (1)
(2)
四、课堂小结
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
第 2 单 元 观察物体(二)
张婷婷 一年数学《观察物体》

大庆市东湖第三小学
张婷婷
/item.htm?id=15662016646&prt=1330788041177&prc=1
说一说,下图是从哪个方向看车的? 请简单画一画你所看见的东西 。
说一说,下图是从哪个方向看车的? 请简单画一画你所看见的东西 。
请欣赏:92&lm=1&cl=2&fr=ala0&word=%C2%AE%C9%BD%BA%E1%BF%B4%B2%E0%BF%B4 %CD%BC%C6%AC
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了哪幅图?
淘气和笑笑分别看到了哪幅图?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在哪个 位置看到的? 连一连.
从下面看 从前面或后面看
(1) (2)
从上向下看
பைடு நூலகம்(3)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 用照相机或手机给家里的一件物品拍 照,分别从前面、后面、侧面,还可 以考虑从其它方向(上面或下面), 把照片给爸爸妈妈看,考考他们照片 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观看下面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flash/111.htm
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 体,看到的形状会不同。
下面哪一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
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看一看,说一说.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
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学习内容: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4~77页。
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的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前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拼搭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学习重点:能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学习难点: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习过程:观念。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图中有3个小朋友在观察物体。
●小丽、小刚和小文在观察立体图形。
……师: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可能会问:●小丽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小刚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小文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2、借助经验,大胆猜测。
师:从不同方向看,各是什么形状?学生猜测。
3、观察物体,验证猜测。
师:同学们看,这是小丽、小刚和小文3个小朋友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想一想,这几幅图分别都是谁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是小文从前面看到的。
●是小刚从侧面看到的。
●是小丽从上面看到的。
师:小文、小刚和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小结: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不同。
教师板书:形状不同。
4、解决问题“先摆一摆,再从前面、上面和侧面看一看,你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师:根据要求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你从这三个方学生亲自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合作交流,充分感知一组物体,建立一组物体形状的表象,发向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的结果?【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生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
生2:我发现从上面到的图形形状是相同的。
生3:从侧面看图形的形状也是相同的。
小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用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兴义市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观察物体说课稿1北师大版

观察物体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
“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片断一:(一)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
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从不同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观察独立的几何体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一单元要让学生从三个方向观察由4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时,看到的平面图形可能不相同,也可能相同。
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2.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数学思考: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提出简单的猜想并加以验证,逐步养成将三维图形转化成二维图形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从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有关观察物体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借助交互式白板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逐步养成将三维图形转化成二维图形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而且能够灵活运用电子白板并能清楚完整地表达想法。
但是从三维图形抽象出二维图形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欠缺对物体的空间感,较难建立起实物和视图之间的关系。
这也恰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图在电子白板环境下,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经历拼摆——观察——总结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微课导入,奠定基础上节课后学生们在空间留言板中给教师留言疑问,教师将这些疑问进行整理如下:1.只从一个方向观察正方体,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2.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视线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师:昨天,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但通过的回复老师发现大家还存有一些问题。
为了更高效的学习新内容,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微课,看你能不能有新的收获。
【免费下载】 研修案例及反思

凉山州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坊研修案例及反思德昌一小郑廷芬《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想象,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到的几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的形状,理解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用正方体搭立体图形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对比及判断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一系列操作活动中轻松愉快地理解、掌握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组合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在观察活动中,从看到的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特别是从其它方向观察不在同一平面,而某一方向看又在同一平面的情况。
三、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模型、正方形贴片、方格纸。
四、学情分析:从年龄和思维特征方面来说,四年级的小学生正是由直观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建立空间观念的好时期,经历用符号或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知识结构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实物、观察一个几何体,知道观察物体的基本知识:同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最少能看到一个面,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从学生习惯方面,我班上的孩子基本上能按《课前小研究》上的提示去预习、去完成相关操作,初步了解新知识;小组学习分工合作的习惯已经养成、并能很好地交流、汇报。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情境引入。
师:(课件出示同一建筑的不同方位图片)孩子们,请看,这是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高销售效益,拍的广告图片。
漂亮吗?可是,同一个建筑为什么要从不同的角度拍这么多呢?师:很多事物,只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它。
让我们走进正方体的组合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研究它们的形状。
(板书:观察物体)师:我们主要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这三个方向观察。
(板书:前面上面左面)活动二:探究新知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几个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川江小学,我叫文春颖。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实

《观察物体》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来自川江小学,我叫文春颖。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中的内容。
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预期效果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崭新素材,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相应的知识技能目标是“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一年级下册在“观察物体”中,通过安排学生观察小汽车,体会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涉及学生的空间想像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教材通过学生观察与动手操作,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逐步建构起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二、说学情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小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前面、后面、侧面、上面、下面等位置关系;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由直观认知逐步向抽象认知过渡的阶段,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处于较低水平。
因此,本课内容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玩中学、乐中悟,为以后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方位感不强,他们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错,观察周围的事物也是比较单纯、直观地看表面。
因此,“让学生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不相同,从活动中体验并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成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观察物体》
执教者:张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准备课件,12个信封(字帖和图片)、6个玩偶、作业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3)、课件依次出示玩偶的侧面、背面、正面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师:请各组小组长像我这样把皮卡丘摆在桌子的正中央,皮卡丘的脸面向白板。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1)活动一:(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一个成员独立思考自己是坐在皮卡丘的哪一面,找到相应的卡片摆放在自己的桌前)
(2)活动二: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皮卡丘,头摆正、手不动仔细观察皮卡丘,想一想:你看到的是皮卡丘的哪一面呢?你看到了些什么?观察完以后,请把你看到的和你的组员说一说。
了()
(3)活动三:组长打开2号信封,组内成员思考:你看到的皮卡丘和几号图片相同,找到相应的卡片摆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4).活动四(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
(四)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完成习题(1)(打开作业纸)
2、完成习题(2)
3、美图分享,游戏抢答。
烈士陵园的航拍图—烈士塔:
生:烈士陵园!
师:是的,这是韶山的烈士陵园,我们看到的这个它叫做烈士塔。
接下来的图片是韶山哪里呢?
生:韶山城市影院。
师:答对了,大家在这里看过电影么?
生:看过!
那这张图片是哪里呀?
生:毛主席塑像台。
师:是的,这是青年时期的毛主席。
你们知道这张图片实在塑像台的哪个面拍摄的吗?
接着往下看
新天地步行街:这里应该是韶山市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了。
毛主席故居航拍图:这是哪里?--毛主席故居。
大家去过吗?这是我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游览了很多韶山美景,也学习了从多方面观察物体,除了正面、侧面、背面,还能从上面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而且不同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