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课件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天子
士
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BCBA
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天子
庶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诸侯
大宗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天子
士
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BCBA
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天子
庶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诸侯
大宗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

四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协(一届政协)、 一届人大、 二届政协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 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 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 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 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 可以获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初步建立:
1、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确立和发展:
继续存在:
2、1954年二届政协召开
新的阶段: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 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汉族
内蒙古自治区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大杂 居
小聚 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 区1958
总结
一次典礼:开国大典
二个法律:《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专题四第1课
主 政新 治中 建国 设的
民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
、 1 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课件:专题1 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某制度)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这一制度
指的是( )
【导学号:53082010】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
D [材料中“新型国家之职”“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说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 管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形成了垂直管理体系,故 D 项正确。A、C 两 项不是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排除;B 项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能体现 “正在使人人直属于国”,排除。]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解读] 关键信息: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等,这些名 称独一无二,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点。 (1)史料一体现了“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 皇帝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史料二]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法 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不 官员的职 在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 在辖区内只有行政管理权,对
同 责范围 地的所有权
土地无所有权
点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历史作用
但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的统一
相同点
都是为巩固统治;都是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一定 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
二、从先秦贵族政治到秦汉官僚政治转变 1.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 的由贵族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 2.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 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 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整的制度规定。 3.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 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课件(共68张PPT)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一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
对内: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对外:大量举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3: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 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土地革命
(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① 武装斗争;② 土地革命;③ 根据地建设。
1、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 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 于色”。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1: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 哭哭啼啼,真凄凄惨惨;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 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材料2: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 中国的银行、矿山、税收、国库券、期货等为担保。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概况:
① 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 领导: 朱德来贺叶挺
③ 结果: 起义成功,后期北伐失 败,兵分两路。
3、影响:
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一大已提出过)。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对内:政治上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经济上加重对人民的剥削 对外:大量举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致使阶级矛盾尖锐。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3: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 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土地革命
(四):“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内容:① 武装斗争;② 土地革命;③ 根据地建设。
1、土地革命: (1)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影响: 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 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 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 于色”。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国内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际
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1: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处处惊惊慌慌, 哭哭啼啼,真凄凄惨惨; 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文文武武,时时杀杀砍砍, 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材料2: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以 中国的银行、矿山、税收、国库券、期货等为担保。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南昌起义
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必须掌握武装力量;
2、概况:
① 时间: 1927年8月1日 ② 领导: 朱德来贺叶挺
③ 结果: 起义成功,后期北伐失 败,兵分两路。
3、影响:
①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一大已提出过)。 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课件专题1-3

阅读教材第 12 页的【学习思考】 : 后来的历朝皇帝制度是不是也具有这一特点?为什么?
【提示】 继承了,而且日益加强。满足统治者的私欲
和权力欲,巩固“家天下”局面。
君权和相权
1.斗争的原因 (1)“相”是帝王的 政治 助手,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 相权 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斗争的过程 (1)西汉 ①背景:汉初,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幼年即位, 丞相把握行政大权。 ②措施:频繁更换丞相,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 人才;建立“ 中朝 ”与“外朝”。
(2)唐代 ①中央设中书省、 门下省 和尚书省三省,三省的最高 长官都是宰相。 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等同于宰相,相权 分散。
这些内容时间跨度大、理论性 强,学生需要有融会贯通的思 想才能驾驭。在讲授中应多注 意提炼剖析具体措施的共性即 历史发展规律给学生,从而突 破这一难点。
难点
监察和谏议制 度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情景导入 通过设计学生熟悉的图片或者是易懂的材料,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 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 名时”这句话主要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考试制度?我们应该 如何认识?本课就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法令出一
1.创立 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2.特征 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 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3.弊端 皇权具有 独断 性、随意性的特点,影响了国家政治决 策的合理性。
4.影响 (1)历代 官僚体制 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 基本原则。 (2)君臣关系,实质上是“ 主子 ”和“奴才”的关系。
(4)重要意义 ①元后,我国仍然采用行省的设置。 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调整好中央和 地方 的关系。
人民版高考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专题整合2

撤退。故D项错误。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学科素养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技能提升]
史实支撑型选择题的解法
题型特点 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
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
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C.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
北伐战争并没有引起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陆地区撤退,
故A项错误;长征战略转移是中国红军由南向北的转移,故B项错误;日本侵华 战争使中国东部大部分沿海地区被占领,从而迫使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 地撤退,故 C项正确;解放战争也没有引起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向内陆地区
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在华洋人取得治外法权无关,故D项错误。
返回导航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对列强侵华的基本认识 (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 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 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不平等条约规
新课标导学
历 史必修① ·人民版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整合
1
时 空 定 位 知 识 结 构 归 纳 深 化 学 科 素 养
2
3 4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空定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2.3伟大的抗日战争课件(共28张PPT)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
伟大的抗日战争
日本局部侵华
(1931.9.18-1937.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长城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保定会战示意图
1937年9月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扩大,为抵抗侵略,保卫中华,国民政府于8月16日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 决定成立抗战大本营,由蒋介石任陆、海、空军大元帅。会议确定了《战争指导方案》及《华北地 区作战计划》,决定在全国设立5个战区,以河北省及山东北部为第一战区,由蒋介石兼任该战区司 令长官。8月上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保定行营(后改为石家庄行营),任徐永昌为主任,林蔚 为参谋长,督导河北作战,任宋哲元、刘峙为第一、二集团军总司令…… ——张力云《抗日战争第一次大会战:保定会战》
刘 峙 致 徐 永 昌 战 报
阵炸以 地驻众 悉扎凌 渡 成在寡 过 焦望进 永 土海攻 定 。庄骑 河 、十的 河师日 西,军 务复将 等以九 一飞十 线机一 的大师 主炮击 力猛溃 部烈, 队轰又 ,
全民族抗战· 保定记忆
保定会战 狼牙山五壮士 地道战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从七七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 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 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 重大伤亡。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 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 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爱国将 领,共有100多名将军血洒疆场,这在战争史上绝无 仅有。
日方:140余辆坦克、装甲车,260余门火炮,60余架轻、重轰炸机
中方:步枪、手榴弹、大刀等劣质武器和血肉之躯
日本参战兵力为88500人,战死1448人,重伤4000人 ——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我参战部队伤亡约二万余人(日军统计数字)。其中第二十六路军和 第五十二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伤亡尤为严重。在南撤时,第二师和 第二十五师战斗兵员所剩不满三千人 —— 《保定抗战经过》
伟大的抗日战争
日本局部侵华
(1931.9.18-1937.7.7)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3年长城事变 1935年华北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保定会战示意图
1937年9月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扩大,为抵抗侵略,保卫中华,国民政府于8月16日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 决定成立抗战大本营,由蒋介石任陆、海、空军大元帅。会议确定了《战争指导方案》及《华北地 区作战计划》,决定在全国设立5个战区,以河北省及山东北部为第一战区,由蒋介石兼任该战区司 令长官。8月上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保定行营(后改为石家庄行营),任徐永昌为主任,林蔚 为参谋长,督导河北作战,任宋哲元、刘峙为第一、二集团军总司令…… ——张力云《抗日战争第一次大会战:保定会战》
刘 峙 致 徐 永 昌 战 报
阵炸以 地驻众 悉扎凌 渡 成在寡 过 焦望进 永 土海攻 定 。庄骑 河 、十的 河师日 西,军 务复将 等以九 一飞十 线机一 的大师 主炮击 力猛溃 部烈, 队轰又 ,
全民族抗战· 保定记忆
保定会战 狼牙山五壮士 地道战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从七七事变到1941年春,国名党军队在正面战场 上先后进行重大战役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 斗38931次,歼灭日军86万人,自身付出了322万人的 重大伤亡。特别是国民党军队中的广大爱国官兵英勇 作战,不怕牺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涌现 出郝梦龄、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大批爱国将 领,共有100多名将军血洒疆场,这在战争史上绝无 仅有。
日方:140余辆坦克、装甲车,260余门火炮,60余架轻、重轰炸机
中方:步枪、手榴弹、大刀等劣质武器和血肉之躯
日本参战兵力为88500人,战死1448人,重伤4000人 ——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我参战部队伤亡约二万余人(日军统计数字)。其中第二十六路军和 第五十二军的第二师、第二十五师伤亡尤为严重。在南撤时,第二师和 第二十五师战斗兵员所剩不满三千人 —— 《保定抗战经过》
高一历史课件人民版必修1)

加 深入
条 约 内 割地 容
赔款
开埠
扩 展 其他 影响 侵华方 式
《南京 香港岛 条约》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2100万 广、厦、 银元 福、宁、 上 辽、台、 白银2 重、沙、 澎 亿两 苏、杭
协定 开始 商品输 关税 沦为 出
开设 大大 资本输 工厂 加深 出 设界 完全 “以华 严禁、沦为 治华” 拆炮、 驻兵
4)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①时间:1895年4月 ②内
A、割地 B、赔款 C、开埠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容
③影
响
A、国土进一步沦丧,勾起了西方列强对 华更大的野心 B、列强通过政治贷款、经济投资,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C、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D、外资在中国开矿设厂、修建铁路,攫 取利润,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说当时很多刚刚从欧洲到中国来 的八国联军士兵都对清朝女人的小 脚产生了兴趣,于是很多中国女人 的脚就被这些士兵砍下来,当成战 利品带回欧洲去了。
文字中反映的事实
列强对中国的主权的践踏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 ——痛吾民之境遇
3、影响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1)对人民: 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 (2)文化: (3)政治: 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 等主权的完整。
英国 法国
日 本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的原因:
(1)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作为 资本输出的场所。
2、瓜分狂潮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瓜分狂潮的过程: (1)瓜分狂潮的开端: 三国干涉还辽
(2)瓜分狂潮的方式: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条 约 内 割地 容
赔款
开埠
扩 展 其他 影响 侵华方 式
《南京 香港岛 条约》 《马关 条约》 《辛丑 条约》
2100万 广、厦、 银元 福、宁、 上 辽、台、 白银2 重、沙、 澎 亿两 苏、杭
协定 开始 商品输 关税 沦为 出
开设 大大 资本输 工厂 加深 出 设界 完全 “以华 严禁、沦为 治华” 拆炮、 驻兵
4)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①时间:1895年4月 ②内
A、割地 B、赔款 C、开埠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
容
③影
响
A、国土进一步沦丧,勾起了西方列强对 华更大的野心 B、列强通过政治贷款、经济投资,进一步 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C、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D、外资在中国开矿设厂、修建铁路,攫 取利润,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说当时很多刚刚从欧洲到中国来 的八国联军士兵都对清朝女人的小 脚产生了兴趣,于是很多中国女人 的脚就被这些士兵砍下来,当成战 利品带回欧洲去了。
文字中反映的事实
列强对中国的主权的践踏
山河破碎,家破人亡 ——痛吾民之境遇
3、影响
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1)对人民: 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烧杀抢掠 (2)文化: (3)政治: 毁坏中华文明遗产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 等主权的完整。
英国 法国
日 本
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瓜分狂潮的原因:
(1)直接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作为 资本输出的场所。
2、瓜分狂潮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瓜分狂潮的过程: (1)瓜分狂潮的开端: 三国干涉还辽
(2)瓜分狂潮的方式: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4张PPT)

当时社会上最突出的形态分封制是建立 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是表;也就是说当时的
分 封
统治关系由宗法关系来决定的,宗法制是里,贵 制
族宗法统治的宗统和贵族政治统治的君统是合一 是
的。
权
——钱宗范
力
的
分
配
问题探究四: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政治”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 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 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 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 便是政权。”
——孙文《三民主义》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指人类社 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 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 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 念两个层面的内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禽于鲁,封王室召公奭于燕(当时山东、山
西是主要农业区)。由此可见:
①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②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
③分封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
④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9.《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候立家, 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 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 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 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 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专题一 一

图文探究 材料1:
材料2:《荀子》记载西周初年分封71国中姬 姓诸侯国比例示意图
【综合探究】
(1)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
制的哪些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后世统治者可 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为什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新知初探 • 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起源
(1) 区域: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和长
江流域。 (2)条件:农耕经济 ________的发展。 (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 文字 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 生、 _______
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A.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 制度 B.周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军事屏 障,防止外族入侵 C.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D.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命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辨析题,从题干看 带有研究性学习特点。要求学生调动运用知 识,结合题干和选项加以辨析。A项从夏商的 政治形式看,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具备比较完 整的行政管理体系;B项描述不符合实际,根
周武王 灭商,建立西周。 1.背景:________
2.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 (2)分封内容:土地和人民。 (3)诸侯权力: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朝贡 并提供军 (4)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______
赋和力役。
4.影响
政治 秩序。 (1)积极方面: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____ (2) 消极方面: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件.(共49张PPT)

B、大宗
C、礼乐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
6、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7、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有周王室才可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称为大宗 C、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 D、大宗和小宗只是家族的等级关系
分封制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周王朝社会等级图
天 子
贵 族
诸侯 诸侯 卿 大夫 士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材料三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 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 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 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 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姓氏的由来 一、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传说上古代虞舜出生于姚墟,便 以姚为姓。(如:东郭、南郭、西门)。 二、以古国名为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齐、鲁、晋、 宋、郑、吴、越、秦、楚、卫、韩、赵、魏、燕、陈、蔡、 曹、胡、许等,皆成为今天常见姓。 三、以邑名为姓。邑即采邑,是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予同 姓或异性卿大夫的封地,其后代或生活在这些采邑中的人有 的便继之为氏。如周昭王的庶子被封于翁地,因而姓翁;周 公旦的儿子被封到邢国为邢侯,他的后代便姓邢。 四、以官职为姓。古代有五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司士、 司寇,他们的后代便以这些官职为姓。 五、以祖辈的字为姓。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以林 性传世。 六、因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比如汉明帝讳“庄”字,凡姓 庄的都改姓“严”。 七、以技艺为氏。如巫、卜、陶、匠、屠等。 ……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人民版)PPT课件

山东 也被称为齐鲁大地
你们知道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吗?
河北
也202被0年9称月28日作燕赵大地
16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1.西周分封制
• 分封的背景与目的 • 分封的对象 • 分封的内容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020年9月28日
17
分封制实施的背景
• 先请看这样两则材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 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4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时期 •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政治特征: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传贤→传子 公天下→家天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宗法制形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炎帝,号神农氏,又称 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中国 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距今约 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 (今陕西宝鸡一带)。曾尝 百草,制耒耜,种五谷。他 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 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 子孙,故而炎帝与黄帝并称 为中华始祖。
4
涿鹿之战:距今约四千六百余年前,黄帝部族联
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
专题一·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0年9月28日
1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传说时代
时间: 时代特征: 政治状况:
2020年9月28日
2
黄帝,号轩辕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 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20主20年9,月28五日 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3
你们知道这样的称呼从何而来吗?
河北
也202被0年9称月28日作燕赵大地
16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1.西周分封制
• 分封的背景与目的 • 分封的对象 • 分封的内容 • 受封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 分封制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020年9月28日
17
分封制实施的背景
• 先请看这样两则材料: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 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4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夏商时期 • 夏朝(约前2070~约前1600) 政治特征:
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传贤→传子 公天下→家天下)
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 商朝(约前1600~约前1046) 政治特征:
宗法制形成;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 继承与创新
炎帝,号神农氏,又称 赤帝,华夏始祖之一,中国 远古时期部落首领。距今约 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 (今陕西宝鸡一带)。曾尝 百草,制耒耜,种五谷。他 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 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 子孙,故而炎帝与黄帝并称 为中华始祖。
4
涿鹿之战:距今约四千六百余年前,黄帝部族联
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
专题一·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
2020年9月28日
1
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1.传说时代
时间: 时代特征: 政治状况:
2020年9月28日
2
黄帝,号轩辕氏。上古传说时代一位著名 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20主20年9,月28五日 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3
人民版高考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专题整合3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 ( 首先是亚洲 ) 资产
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
大智者。
返回导航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文明史观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 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
C.义和团运动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D.辛亥革命
返回导航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
据材料 “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
害”,说明他们给民众带来了惊慌不安,即造成社会动乱,他们的任务仅仅是 “改朝换代”,是“丑恶”的,结合所学,他们应该太平军,该事件是太平天 国运动,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主张改良,没有提出“改朝换代”,故B项错 误;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子,没有以“改朝换代”为唯一任务,
1.农民阶级受阶级局限的主要表现
①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政治上: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组织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农民阶级受时代局限的主要表现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且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两党合作、 国民大 建立革命统 革命时期 一战线 两党对峙, “围剿”与 反“围剿” 的斗争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土地革 命时期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时期 抗日战 争时期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 ( 首先是亚洲 ) 资产
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连,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放眼看世界的伟
大智者。
返回导航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文明史观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中表现尤为突出。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 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巨
C.义和团运动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D.辛亥革命
返回导航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
据材料 “ 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
害”,说明他们给民众带来了惊慌不安,即造成社会动乱,他们的任务仅仅是 “改朝换代”,是“丑恶”的,结合所学,他们应该太平军,该事件是太平天 国运动,故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主张改良,没有提出“改朝换代”,故B项错 误;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子,没有以“改朝换代”为唯一任务,
1.农民阶级受阶级局限的主要表现
①经济上: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政治上: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③思想上:没有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④组织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 2.农民阶级受时代局限的主要表现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且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两党合作、 国民大 建立革命统 革命时期 一战线 两党对峙, “围剿”与 反“围剿” 的斗争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土地革 命时期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时期 抗日战 争时期
人民版高考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专题整合1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
理解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秦的墓葬不再体现分封制的那种等级 森严体制,而是突出强调了君主的地位,由此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秦已打破原来 分封制的等级序列,强化了君主的权威,加强了君主集权,因此 C 项表述正 确。A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具有一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消极方面 ①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 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 层。 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材料“由宗室姻亲组
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 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 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
念,故 B 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
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 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C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返回导航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
理解能力。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秦的墓葬不再体现分封制的那种等级 森严体制,而是突出强调了君主的地位,由此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秦已打破原来 分封制的等级序列,强化了君主的权威,加强了君主集权,因此 C 项表述正 确。A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分封制下地方诸侯具有一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消极方面 ①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了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②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 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 层。 ③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材料“由宗室姻亲组
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指的是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 僚制取代贵族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故 C项正确;郡县制是巩固统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一的措施,不是实现统一的保障,故 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
念,故 B 项错误;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废除了贵族特
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 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C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人民版高考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专题整合5

(2)对排除型选择题,主要的技巧是排除法,即将我们能确定正确或错误的
选项固定或排除,然后观察选项,往往可以顺利将试题解答出来。只要排除某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一个小项,答案即可“水落石出”,即使在我们对小项涉及知识没有完全掌握
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学科素养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技能提升] 组合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
(1)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题干文字、备选小项和选
项。该题型不仅可考查多个知识点,而且还能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2)按其解答要求可以分为排序型和排除型两种:前者要求对备选小项中给 出的历史事件按照发生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后者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备选小项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归纳现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外交成就 要点提纲 50年代 制定政策 70年代 重大突破 史实阐释
“三大方针”、四项外交成就(同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 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起积极作用、万隆会 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不结盟 千年首脑会议促成历史上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的 首次会晤;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 议;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历 史 必 修 ① · 人 民 版
返回导航
是否符合题意要求进行排除,然后确定正确的答案。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同步备课参考】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课件专题1-1

3.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
王族是分封的主体,但不是唯一,因为除此之外分封的 对象还包括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 并无血缘关系。
4.宗法制之下,长子一定有资格继承王位。(×)
宗法制之下只有嫡妻所生的大儿子即“嫡长子”才有资 格继承王位。而“长子”有可能是嫡妻所生,也有可能是妾 生。前者是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后者则没有资格继承王位。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 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
1.知道西周分封制和宗法 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重点) 2.分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重难点)
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国家阶段 (1)时间、地点: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 (2)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3)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 文字 的 成熟、城的出现和 礼制 的初步形成。 (4)特点:禹之前的政治权力交接通常以 禅让 的方式 实现。
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 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串,师生 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探 究问题的能力。 (1)运用目标分解法:将这个问题的 处理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旨在让 学生可以最终自主归纳出这个问题 的答案。 (2)运用讲解归纳法:结合【名师总 结】栏目,首先归纳出清晰的条 目,然后运用实例和历史的逻辑, 逐条讲解透析,使学生透彻全面理 解,并牢记于心。
阅读教材第 4 页思考:读恩格斯的话,应当怎样理解中 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关系?
【提示】 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
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氏族制度 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案例二 图片导入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上图是武汉市修建的首义广场观光塔。2011 年是辛亥
命 100 周年,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概念: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阅读教材第 52 页“知识链接”: 这则史料说明了什么问 题?
【提示】 ①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并逐步深入人心。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②复辟倒退已违背了历史潮流不得人心,失败是历史必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义,武昌起义。广义,从 1894 年兴中会成立到 1912 年袁
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革命者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
行的一系列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的爆发,往往
课 时 作 业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要一定的时间去积聚能量,而辛亥革命它就是经历的长达
年左右的酝酿和准备才爆发的。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如何 酿和准备的呢?
1.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 性质及意义。(重点)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 历史意义。(难点)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武昌起义
1.历史背景
中华民族危机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
(1)运用目标分解法:将这个问 题的处理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旨在让学生可以最终自主归纳出 这个问题的答案。 (2)运用讲解归纳法:结合【名 师总结】栏目,首先归纳出清晰 的条目,然后运用实例和历史的 逻辑,逐条讲解透析,使学生透 彻全面理解,并牢记于心。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2)过程 ①逼迫清帝退位。 1912 年 2 月 12 日, 宣统帝 正式下 诏退位。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②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 共和 ,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 出辞职。 ③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菜 单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虽然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当时的仁人志士为了挽 救民族危机还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掀起了辛亥革命,力图挽 救民族危亡,这次革命成功了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辛 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 难点 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 表现和原因。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 文字导入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1840 年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面对国家的生死存 亡,各个阶级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那么先后有哪些阶级来 救亡图存呢?他们又进行了哪些实践?结果如何 ( 学生回 顾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地主阶级,洋务运 动,中日甲午战争中惨败,标志着失败;资产阶级维新派或 者说是改良派,戊戌变法,即维新变法,失败了;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
史料一 国务员 (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 )辅佐临时大总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二
辛亥革命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 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 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
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 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实行 责任内阁制 。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资产阶级宪法 (4)意义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①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 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 . 的确立。 ②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4.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袁世凯掌握着武装并采取反革 命手段;革命政府内立宪派与旧官僚乘机进攻。资产阶级革 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决定了辛亥革命不可能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任务。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④ 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 北京 总统。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2.辛亥革命历史功绩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1)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 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2)功绩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演示结束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 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 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 意义。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重点、难点
处理方法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1)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辛亥革命中的领导地 重点 位的表现。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结合【互动探究】栏目,运用史 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串,师 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 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颁布: 1912 年 3 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 。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2)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人身、言论 等自由和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的北洋军阀统治。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弱小,使资产阶级本身带有不可克服的软 弱性和妥协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3.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是以君主专制、独裁为特征的一种政治制 度;封建制度则是一个综合性政治概念,它不仅包括封建的
菜 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阅读教材第 50 页“同盟会党员证”:你能获取哪些信 息?
【提示】 这是同盟会党员凭证;最上面的雄师昂首屹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教学流程设计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RM ·历史
必修一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立在地球上,意味着民族的崛起与独立;具体内容是同盟会 的宗旨;“中华国”“国民军”字样表明与旧时代政权的区 别。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