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资料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编号0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

(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知识点总结

1840

物第
( )----


纺 纱 机
开 始
制 诞 生
标 志 机 器 大 工
座 水 力 纺 织 厂
业时

和间

工、
厂人
瓦 特 改 良 蒸 汽 时机 代并 ”广 泛 应 用 蒸 汽
---“
,
器 ) ,
机 器 生 产
工取
厂代

年 前 后 英 国
取 代 手 工 工 场
工 ( 机 器 制 造 机
率 先 完 成 工 业 革
一、分散的文明(新航路开辟前)
1.起源:距今1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 2.主要文明: 3.特点:基本处于隔绝或完全隔绝状态,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4.分散原因:
1、生产力发展 2、地理环境的阻隔;
思考: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情 况?
3、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条件和横向交流的驱动力
二、资本主义的萌生
• 3、标志:(1)新型的生产关系-----雇佣和被雇佣关 系出现。

(2)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出现。
三、开辟文明的连接(航线)
(一)新航路开辟原因 ⒈经济根源: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⒉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渴求
⒊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⒋技术条件:“地圆说”出现,造船、 航海技术进步
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国门被打开。
(1857年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
2、逐渐成熟
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国际经济交 流基本准则
原则: 内容: 具体做法:
自由主义
保证资本的自由流动、 安全与增值;
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 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目录 直接打印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目录 直接打印

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二汉代儒学
三宋明理学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二新文化运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一蒙昧中的觉醒
二神权下的自我
三专制下的启蒙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
四向“距离”挑战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二碰撞与冲突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一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史料探究 材料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 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 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 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2:(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 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对世界影响最为 深远的是( ) A.与苏联的建交 B.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了中国的外交 原则 C.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命题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各 自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与苏联建交打破了 美国的封锁,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外部环境。“求同存异”原则主要是推进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的灾难和痛苦。”阐述上面这段话的主人
公及场合,最有可能是( ) A.1950年1月毛泽东访问苏联
B.1954年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D.1对外关系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求同”和“亚非绝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最有 可能是C项,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 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D与“亚非绝大 多数”这一信息不符,B与会议的主题不符。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2)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制定。

1、背景(1)、国内形势:中国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来解决国内问题。

(因此外交要开拓新局面,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2)、国际环境:特点:社会主义阵营pk资本主义阵营○1西方发达国家:孤立封锁新中国。

○2社会主义国家:支持和帮助新中国。

○3亚非拉新兴国家:客观上和新中国相互配合。

(因此新中国只有依靠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加强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的联系,才能维护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其它国家干涉我国内部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来处理本国事务和国际事务。

从而达到维护自己的利益与世界和平的目标。

这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过渡]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哪些基本的方针呢?这些方针实行又有什么意义呢?3、基本方针:]近代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为什么说“另起炉灶”使中国在政治上建立起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西方大国与旧中国的关系是一种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

“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要改变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史,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外交关系,保障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 历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各种特权,长期以来这些特权侵害了我国主权,并使帝国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和影响。

对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究竟应当走什么外交路线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政府应当一边倒,也有人认为应当在美苏两大阵营之间走中间路线,你同意哪一种,谈谈你的看法?(1)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原因: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

企图扼杀新中国。

(2)对“一边倒”方针的理解: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3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共34张PPT)
Leabharlann “外交是运用处理各独立
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2010广东文综18.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 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香港已经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事 物 积 极 进 取的心 态。
二 十 余 年 ,艰 辛的历 程。如 今,身为 幼儿教 师的我 ,对于 自己的 事业、 生活、 思想等 有 了 自 己 的 见解,但 我从不 离开领 导的核 心思想 。原本 ,早在大 学时代 的我,就 应该
进 入 党 领 导 集体范 围中学 习、历 练。
在 工 作 方 面 ,我将党 组织的 核心思 想渗透 于教育 中,引导 幼儿感 受到,党 组织 那坚韧 不 拔 的 精 神 。引导 幼儿热 爱祖国 、关心 他人、 爱护集 体、乐 于助人 等良好 品质,更 实 施 “ 爱 ” 的教育 ,以大到 小的深 刻展开 ,大则爱 世界、 爱国、 爱民族、爱社会、爱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美联合公报》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1、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写道:“在中国 ,对外政策重新回到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上来,即把外 交政策同最大限度地谋求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目标联系起来, 而不是过多地同意识形态的目标联系起来,是70年代以后的事情 了。”与“周恩来1954 年所倡导的路线”直接相关的是( )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五.二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材料1: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 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
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
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 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 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 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的作用。
易混易错: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 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 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改善中美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遏制和孤立 ①美国:长期“___________”中国政策的失 败;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 ②中国: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陈兵中国北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易混易错:中美建交不是1972年签署《中美
联合公报》,而是在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并 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1)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
栏目 导引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过程 (1)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被周恩来拒绝。
(2)10月25日,第____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 26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栏目 导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 (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 提出。
•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 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 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遵循这个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和睦 相处,违背这个原则,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会发生尖锐对抗。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化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 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 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序 成就
历史意义
与苏等到10多国建 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得到了

国际承认
2 1950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巩固中苏友谊,保障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
条约
界和平
3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
原则
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有利形势:
⑴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⑵社会主义阵营 (壮大)
⑶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2、不利形势: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3、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4、国家利益:捍卫主权、巩固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 是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 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 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 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
必修一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一、课程标准 • 二、专题线索 • 三、知识梳理 • 四、教学方法 • 五、学科前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0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新的外交方针、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的外交政策指导下的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
阵营和以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外交原则:奉行的外交政策。

4、外交成就:(1)与、保加利亚等国家先后建立外交关系。

(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目的: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2、提出: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发展:(1)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和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改为“”。

(2)在会议上,周恩来又把“”修改为“”。

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召开:年4—7月,在召开。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问题。

(3)特点:特点: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成就:最终达成《》。

(5)意义:缓和了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召开: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举行。

(2)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4)意义: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这被人们誉为“”。

编号02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重点: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1)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占据。

(2)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3)孤立新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4)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逐步提高。

2、概况:年10月,联合国第届大会通过提案,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影响:(1)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2)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1)年4月,通过“”;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秘密访华,为访华
作了准备。

(3)年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签订《》。

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4)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政府,是中国的一部分。

(5)年月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1)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日本对华友好的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

2、概况:(1)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访华,中日双方签署《
》。

随后,日本同断绝了“外交关系”。

(2)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并陆续签订贸易、航空等一系列协定。

3、影响:中日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号0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课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三、预习并完成填空: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1、背景:(1)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的需要。

(2)1985年3月,邓小平提出了与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2、外交政策:(1)新是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

(2)实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1、政策: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

2、表现:(1)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

(2)2000年,在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首脑举行历史上首次会晤。

3、意义:中国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中国政府提出加强合作、使各个成员国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中受益的目标,促进了亚太经济合作的健康发展。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过程: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

2001年6月,“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2)意义:
①丰富了由中俄两国创始的以结伴而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②提供了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③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