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未必都是夸出来的

合集下载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记不清这是哪位教育家说的话了;但是这却是一句至理名言,是一句非常实用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夸赞孩子如果你只会用“你真棒真美真漂亮”那是毫无效果的,还会使得其反,夸孩子也需要方法和智慧;把我搜集到的资料整理给大家,我们一起学习;1.夸具体不夸全部;也就是说夸的一定要具体,不要用简单、大的词语来概括、笼统地夸赞;例如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语气兴高采烈的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孩子“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好开心”这样孩子会更加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2.夸努力不夸聪明;不能简单的把孩子的各种努力都归为聪明,这样容易让孩子产生,好的成绩是我聪明的结果,这样就忽略和抹杀了孩子辛勤努力的过程;例如孩子做16道计算题,对8道,可以这样夸赞“你很努力,做对了一半呢”;这样孩子会明白努力的意义就是把自己会的、简单的先做好;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在无意识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先把自己会做的先做好,同时还会尝试难题;3.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孩子”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我们会无意识地经常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类似这样的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称赞不能言过其实,否则就会在你刚刚夸赞他后,他故意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因为你把他说的太完美了,他有压力,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像你所说的那么完美;是什么就夸什么,才是明智的选择;例如孩子能够和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玩得和睦;夸赞他“你能够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他们都很开心,也很喜欢你”4.把夸赞当“预防针”;也就是想让孩子做到什么,可以先夸赞一番;例如宋丹丹在一本书中的写道的一件事;一次儿子巴图生病,他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孩子吃药都哭,,可他从来都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子真的不同”;然后宋丹丹把药端过来,巴图端起来闭着眼睛一口气就喝下去了;宋丹丹又说:“你看,你看,是不是我说的那样,巴图就是和别的小孩不一样;”总之要夸赞的有效果,有智慧;我们就要善于留心观察,留心发现孩子的努力之处,夸孩子不嫌啰嗦,少用概括性的词语,越具体越好;孩子是需要夸的,经常被老师、家长等夸赞的孩子,和经常被老师、家长批评、冷遇的孩子,人生发展的轨迹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学校某一个班级有两个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一年级我们开展的一个读书节活动中,这两个孩子都有出色的表现,一个是快板说的很棒,一个是故事讲得很精彩;但是两个孩子的性格却是不一样的,我暂且称呼他们为A同学B同学A同学淘气、随意、意志力薄弱,B同学沉稳、踏实、意志力坚强;现在这两个孩子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最近因为一些事情这两个孩子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野;但是我当初认为都很优秀的两个孩子,却是完全不同的状态;B同学学习优异,是学校的优秀大队委,A同学却成了一个作业不能完成,上课走神、说话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我很不理解,也留心观察和侧面了解了一下,发现周围同学、老师在说起A同学时,语气、表情都是一种厌烦,没有一句好听的话;据了解A同学就是因为习惯不好,又不能够克制自己,老师经常在课堂批评,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放任也有一定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最终是这个孩子的坏习惯没有改正,还给别人留下了“坏孩子”的印象;现在孩子也有点破罐子破摔了,一次在校外学习班碰到他,作业不写,上课迟到,课堂上不听讲,看手机动画片,一点儿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了;我不禁一次一次地思考,这个孩子怎么会成这样了呢如果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在他犯小错误的时候及时指点,在有点滴进步的时候不吝啬自己的夸赞,智慧地使用夸赞,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呢列出几个有益和无益的夸赞:1. 有益的夸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无益的夸赞:你总是这么体贴2. 有益的夸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无益的夸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3. 有益的夸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无益的夸赞:你写的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夸奖孩子的五个技巧

夸奖孩子的五个技巧

夸奖孩子的五个技巧育儿宝典01-23 1108:夸奖孩子的五个技巧参加草根新锐评选,敬请朋友们点击支持,谢谢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可真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一、夸孩子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夸孩子不是为了满足大人的某种心理需要,而是为了孩子良好的思想行为的发展。

有的家长因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在繁忙劳累的状况下,与孩子交流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嫌他们啰嗦,就随便回应孩子几句爱听的话,以便摆脱孩子的纠缠,这样,容易将错误的言行进行肯定,造成误导;也可能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

所以,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二、夸孩子要适时1、事前夸:孩子对自己未来的行为把握不好,办事要么不能自主,要么缺乏自信。

此时,需要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学会处理问题。

如有的孩子胆小,不够自信,我们可以在事前对孩子说些鼓励的话,肯定他们的进步,夸他们已取得的成绩,给孩子打气,使他们充满自信,高兴地去参与各类活动,并争取成功。

自信和自主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经常采用这种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孩子兴趣广泛,但普遍缺乏耐心,做事常常虎头蛇尾。

因此,给孩子交任务的时候,不能一交了事,要在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用赏识的态度欣赏他们做出的每一点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地去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直到最后的成功。

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是使事情获取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坚持运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事后夸:孩子好奇心重,经常会做出各种错事,很多时候是好心办了坏事。

好孩子怎么来的

好孩子怎么来的
好孩子怎么来的
家长的态度
凡是有子女的家长都无法回避教育孩子的 责任,都会在培养孩子上花费一定的人力 和财力。
问题在于家长教育孩子是采取“例性行公 事”的态度,还是用心地教育,两种态度 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6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 8个月是判断大小,多少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3~5岁是培养音乐能力的关键期 6~7岁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10~11岁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期
二、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在家长和老师不 断的欣赏和赞美中成长起来的,善于欣 赏孩子,赞美孩子是成功父母和教师的 经典。
三、好孩子是管出来
所谓的“管”就是适当的批评,一味 的夸奖会使孩子骄傲自满,经不起挫 折。 我们的原则:以赞赏为主批评为辅 家长需要注意两点: (1)不要使用语言的刀子 (2)不要向人格开炮
任重而道远
• 世界上有上百种的工作,但有一种是包罗
万象的、最复杂和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 人来说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 又各自是独特的、不会重复的工作,那就 是对人的养育造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各位老师可能常常听到这样的埋怨“我班的那个学生太愚蠢了,他连大于小于符号都分不清楚”“那个傻瓜,我连叫他好几次,他才慢腾腾地站起来,居然不知道我问他什么问题”“李阳那个笨蛋,语文考试竟然只得了十几分,真不知道他一天都干啥去了”“我班那几个猪,给人提鞋都没人要”“”后面那一排的那个穿红色的男生,总是和我对着干,哪天我要修理他一下了”……当你们听到这样的话语的时候,不知你有何感想,使用上述语言的教师可能很多。

中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实施这么多年了,而有部分老师观点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尤其是在个别地方,在个别人的眼里,还是以分数论“英雄”,把教育事业看成是工厂生产的产品。

在他们的眼里,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除了分数,他们看不到学生的任何潜在的优秀品质,在他们的眼中,成绩好的、听话的、不给他们带来“麻烦“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就是他们欣赏的学生,其余的学生则是不可救药的。

于是在他们的抱怨声中,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慢慢陨落,学生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战战兢兢、噤若寒蝉,绕路而走,有的学生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跟教师对着干。

于是,似乎学生越来越不听话,教师也逐步由埋怨变成了冷漠,甚至与学生“短兵相接”。

学生不是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个个都是一模一样的。

你班有学生语文得十几分,而魏书生班上有语文考试得8分的,你知道魏书生对他的学生是怎么样说的吗?魏书生说:同学,你上课听讲了吗?学生回答说没有。

魏老师接着说:同学,你真不简单,没有看书就考了8分,假如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再复习一下的话,那你肯定不止得得8分。

这个学生没有想到老师会表扬他,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后来,这个学生的语文水平果然进步很大。

上海市某地区的一位名星校长,可能大家也有所耳闻吧?这位校长“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当时各所学校竞争相当激烈,他所在的学校快要被其它学校挤跨了)他一出山,便打出这样的广告:你在学校成绩很差吗?你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吗:在常人的眼中你是一个坏孩子吗?你在开家长会时,总是听到老师指责你的不是吗?XX学校决不会这样做,欢迎你来我校就读。

防锈指南画报内容

防锈指南画报内容

好孩子夸出来的范文在育儿这件事儿上,我可算是悟出了一个真谛:好孩子那可都是夸出来的!就拿我家那小宝贝来说吧。

小家伙以前可调皮了,对收拾玩具这事儿就像是和它有仇似的,每次玩完那一地的玩具啊,就像刚被龙卷风席卷过一样。

我一开始也着急,又是吼又是命令的,可这小祖宗根本就不买账,还跟我对着干,你说气人不?有一次啊,我就换了个招儿。

我看到他把一个小玩具放到了收纳盒里,虽然就那么一个,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放光,激动地说:“哇塞,宝宝你太棒啦!你看这个小玩具被你送回了家,它肯定特别高兴呢!”这小子一听,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小脸蛋上满是得意。

然后呢,你猜怎么着?他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把玩具往收纳盒里放,虽然放得还不是那么整齐,但是已经很出乎我的意料了。

我在旁边就不停地夸:“宝宝简直就是个收纳小能手啊,收拾得又快又好!”从那以后啊,这收拾玩具的事儿就不再是个老大难问题了。

还有一次,他在幼儿园画画。

回家的时候拿着他画的那幅画给我看,说真的,在我这个成年人眼里,那画的就是一堆歪歪扭扭的线条和一些看不出形状的色块。

但是我可没这么说啊,我满脸惊喜地说:“宝贝,你这画简直太有创意了!你看这个颜色搭配得多独特,还有这些线条,就像是有魔法一样,妈妈从来没见过这么特别的画呢!”他听了之后,特别自豪地给我讲他画里的故事,什么这个是超级英雄,那个是魔法城堡之类的。

从那以后,他对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每次画完都迫不及待地要给我分享他的奇思妙想。

在学习上也是这样。

有一回,他数学作业里有一道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他自己在那儿琢磨了半天,最后居然做对了。

我知道那对他来说不容易啊,我一把抱住他,亲了又亲,说:“我的宝贝简直就是个小天才啊!这么难的题都能做出来,你肯定是动了好多小脑筋,将来肯定是个了不起的数学家呢!”这孩子被我夸得啊,自信心爆棚,学习数学的劲头更足了。

我就发现啊,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夸奖就像是阳光雨露。

你多夸夸他,他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茁壮成长。

你真的懂怎么夸孩子吗?

你真的懂怎么夸孩子吗?

你真的懂怎么夸孩子吗?1◆◆◆讲真,让我忍着不夸孩子,我做不到。

不管她只是单纯咧嘴一笑,我都发自内心的忍不住会说:“真可爱”。

即便她只是掌握了一个最普通的技能,也都会觉得“哇,真厉害!”。

虽然无数专家都会说不要夸奖孩子天赋和结果,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过程。

可是,哪怕当她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却骄傲的看向我等着我夸奖,一句“你好棒”也会脱口而出。

我相信,有这种感受的不止我一个人,赞同的请默默的举起你的小手~只是,我同样也清楚,盲目的夸奖就是过犹不及,就会出现问题。

这不,琳琳家就出问题了。

琳琳就是那个从小被夸大的孩子,虽然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个平凡无奇的可爱小姑娘,可在父母眼中却是浑身闪着金光的宝贝蛋儿。

学前时光倒也过的顺畅,配合着爸爸妈妈的夸赞,亲朋好友们也毫不吝啬美好之词。

可上了学,考了试,成绩说话的时候,琳琳就有点扛不住了。

小学一年级的第一次考试,琳琳并没有棒棒的稳拿第一,而是取得了班级排名中等的成绩。

老师课上夸奖了满分的几个同学,并没有琳琳的名字。

仅此而已,琳琳就回家大哭了一场,嚷嚷着学校不好,不想再去学习。

是家长不应该从小夸奖孩子吗?当然不是。

好孩子是可以夸出来的,可是怎么夸,夸多少,这个分寸要拿捏得好。

夸的太多或是太泛,容易让孩子无法准确的看待自己,不但不能达到促进进步的效果,反而影响她是非观和抗压能力的培养。

2◆◆◆而具体应用到生活中的教育,其实我总结的就是五个字:“对事不对人”。

说到这里,肯定会有朋友说道理我都懂,可是具体该怎么做呢?昨儿就有朋友说期待我的夸孩子大法出硬招。

呃,我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探讨哈~实例1:有次带着六六和朋友一家聚餐,期间朋友3岁的儿子在餐厅的沙发里爬上爬下,就是不好好吃饭。

六六乖乖的坐在餐椅上,自己拿着碗勺,一口一口的扒拉着饭菜。

朋友一家直夸六六真乖真懂事,轩轩在一旁懵懂的看着我们。

于是我和轩轩聊天:“知道为啥大家都在夸六六姐姐吗?”在一旁吃饭的六六抢答:“因为我好好的在吃饭,不到处乱跑”轩轩若有所思,看了看六六,也学着六六的样子坐上了餐椅,拿起勺子吃了一大口,我立刻不失时机地夸奖:“轩轩真棒,也可以大口大口的吃饭呢”轩轩一听也在夸他了,就继续卖力的吃了。

浅谈如何夸奖孩子

浅谈如何夸奖孩子

我是这样夸孩子的仇兰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一直被很多老师和家长作为教育孩子的指路明灯。

然而,当过分的不恰当的夸奖也会给孩子带来一些诸如骄傲、畏难,自私,等负面影响。

其实,夸孩子也要讲究很多的技巧的。

一、多夸细节切忌笼统我们在表扬孩子是喜欢笼统地夸孩子“你真棒”,如果总是笼统地夸奖孩子,比如“你真棒”,而不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和细节,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其实,说多了,感觉孩子也挺没有劲的,我在平时工作时,总是结合孩子的现实情况,告诉孩子“棒”在哪里?比如我会说:“董梦凡,你真棒,帮老师扫了地。

”“徐志娟帮老师把书本收好了,把玩具也收拾好了,很不错哦。

”“卞文轩,你每一次都知道把东西放回原位”、“刘佳,你做了个很漂亮的折纸”、“王浩,谢谢你把点心分给别的小朋友吃“、“张颖,谢谢你愿意跟小朋友分享”……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减少困惑,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往哪个方向努力。

二、多夸努力少夸聪明在平时,我们夸奖孩子,还应该要注意用词。

对于孩子天生的特点,要少点夸,尤其是“你真聪明”、“你真漂亮”等用词要慎用。

而且用类似聪明、漂亮等用词形容孩子也是片面的,并不是哪一个孩子就完全聪明或漂亮,要跟特定条件和具体事件结合用才贴切。

如果经常对孩子的一些先天性条件进行过度的夸奖,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确实比别人聪明、漂亮,不用比别人努力,也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好的成果,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无疑为自己的懒惰找到借口。

而且,孩子也会变得很爱慕虚荣,总是等着别人夸奖他。

相反,应该更加注重孩子自身的努力。

比如孩子游戏的好,要夸奖他:“哈哈,黄庚,你的主意真好,这样的组合游戏,大家玩得真开心呀。

”这样孩子的喜悦溢于言表,无形中就会让孩子以后做事更加用心和努力。

三、根据性格区别夸奖我班有个女孩子,长得很清秀的,家庭活条件很好,外人总夸她好看、聪明,做母亲的自己也觉得脸上有光,所以也总是夸奖她。

没想到时间久了,孩子出现了骄傲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跟别的小朋友斗嘴,总说“你有我漂亮吗?我有的东西你都没有。

对外不夸子,谚语

对外不夸子,谚语

对外不夸子,谚语
“父不言子德,子不言父过”这句话出自《礼记》,意思是父母不能对外宣扬子女的功德,子女也不能对外讨论父母的过失。

那为什么古人这么说呢?老祖宗说的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先说“父不言子德”。

我们看古书、史书、电视,古人很多时候对外人都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这是一种谦虚之词,即便自己的孩子很优秀。

古人言语谨慎,说话办事都会留有余地,不喜欢对外张扬炫耀,这也是一种美德,外人听着也很舒服。

相反,总喜欢在外人面前夸赞自己的孩子,炫耀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但人无完人,总是有缺点的,等让人家挑出孩子的毛病来,岂不是很尴尬,颜面扫地。

另一方面,如果做父母的总是对外夸奖自己的孩子,孩子就很容易滋生傲慢之心,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将来必定一事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孩子未必都是夸出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特别是提倡“赏识教育”以来更是如此,很多老师连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也不敢了,挖空心思的一味对学生教学表扬称赞。

我觉得,这应该是不正确的。

学生做得对的,做得好的给予表扬称赞这无可非议,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让学生做正确的事,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与习惯视而不见,或是无限的缩小,那肯定是不对的。

这样学生就没有了是非观念,没有责任感。

其实有许多好孩子也不是夸出来的,而是惩罚出来的。

其中美国著名的前总统里根就是其中一个:
1920年,里根11岁。

有一天,他和小朋友在院子里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

邻居很生气,非要他赔偿12.5美元。

当时的美国,12.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里根吓得赶紧回家,恳求父亲帮帮他。

父亲却说:“我不会替你还钱的!你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到邻居家赔礼道歉,而后自己还钱。


里根一脸的不解:“我赔?我哪有那么多钱啊?”
父亲说:“你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负责!我可以借钱给你!但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


按照父亲的要求,里根到邻居家还了钱,而后,便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

虽说他才11岁,父亲却对他充满了希望,相信他一定能成功!
半年后,里根终于挣够12.5美元,对一个11岁的男孩儿来说,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里根却靠自己的双手,弥补了自己的过错。

后来,里根成了美国的总统。

可只要里根回忆起此事,他就会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负责”这是每个公民都必须做到的,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将来的社会的公民,难道我们未来的公民就不应该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吗?如果要的话,我们现在是不是就应该也要让我们的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呢?
对于有过失的学生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肯定是不对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这跟让一个司机开车在高速公路上逆向行驶有什么区别呢?
批评惩罚不是为了打压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认识是非,并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这跟体罚或是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晓云的话来说就是:“惩罚教育是培养主人的,棍棒教育是驯服奴才的。

”“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对孩子说‘不’是成年人的责任。


如今我们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也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摔了。

在家里,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孩子有了错误,要么当笑话说说,要么就将孩子做错事之后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头上。

这显然是错误的,如果我们在学校也是这样,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客观的认识学生,公平的对待学生,这样也是我们的责任。

为了学生,为了我们的责任,该赏识的还是赏识,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
评惩罚。

这一点美国佬比较我们聪明多了,他们口口声声的说民主,但对于有过失的学生他们是毫不客气的。

不信有空不妨查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