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七年级(下)期中语
文试卷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士别三日,______ 。
(《孙权劝学》)
(2)______ ,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______ ,______ 。
(韩愈《晚春》)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______ ,______ ”的诗句,由个人推及所有游子,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默写王维的《竹里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zhì bèn ______ 地转过身子。
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tǔ rǎng ______ 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
我们谈到红军,谈到kē juān zá shuì ______ ,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dāng zhī wú kuì ______ 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传奇球星迭戈•马拉多纳于11月25日在家中突发心梗去世,阿根廷全国哀悼
..三天。
B. 北京三庆园举办“高校传艺”小票房首次活动,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同学们攀.
谈.甚欢。
C. 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些在兀兀穷年
....里为祖国、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D.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高、打击难度大,已经成为社会深恶痛绝
....的犯罪形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始终要有危机意识,2020 年全球新冠
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对”前加上“但是”)
B. 调研数据显示,家庭环境的全面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
年人跌倒的发生。
(将“改善”改为“改进”)
C. 在生态面前再小的地方也不能破坏,在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也切忌不要动心,
美丽中国画卷才能更好地铺展在人民面前。
(删去“切忌”)
D. 随着今年“五一”正式开放的“云道”深受民众喜爱,吸引着市民从中山纪念
堂一路直上白云山。
(删去“随着”)
5.小新同学被课文里浓厚的“家国情怀”所感染。
下面是她搜集来的两则材料,请帮
助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材料二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根据材料二,试举一位你所知道的“中国的脊梁”,并说几句话表达你对他(她)的敬佩赞美之情。
6.课内文言文阅读。
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颌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康肃笑而遣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______
A.陈康肃公善.射/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公亦以此自.矜/自.李唐来
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见.其发矢十中八九/见.往事耳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②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公生而精伟,读书尚气义。
至正壬辰,四方蜂起,兵蔓于翻。
公倡义旅保闾闬,民
赖以安焉。
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
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为民害,官捕之,久不获。
下令购重赏,有能致者给之。
公因缉其踪,纠有胆勇者数辈,往觇其巢。
寇觉,鼓其党,舞戟出拒,公婴其锋,三战却之,遂逐北。
寇蹶,生缚之,械送有司,上功幕府,以前赏给,却而不受。
议奏爵其劳,公辞谢曰:“特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竟拂衣而归。
(选自《刘彦属集》,有删改)【注释】①公:指杨焕文。
②至正: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惠宗的年号。
③闾闬:指街坊里巷。
④觇:窥视,观察。
⑤婴:同“樱”,碰,触。
⑥蠹:本意指蛀蚀器物的虫子,此处引申为祸害国民的人和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民赖.以安焉(依靠)
B.纠.有胆勇者数辈(集结)
C.三战却.之(打退)
D.特.为民除其蠹耳(特意)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为民害
结合选文,简要概括杨焕文的“尚气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8.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问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选文主要写了关于阿长的什么事情?
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
..起来。
..,全体都震悚
选文最后,作者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你对此怎么理解?
9.阅读理解。
过年的柴火①临近年关的风可真冷,像小鞭子一样抽人脸。
我开着车给乡下的姑妈去送年货。
想到辽阔的乡野,被城市拥挤的身心豁然开朗起来。
②刚进入通往乡村方向的公路,被路旁窜出的一个男人拦住了。
我被吓了一跳,以
为遇到了打劫的,好半天才把车窗摇下一条缝,不友好地问;“你想干吗?”
③男人冻得瑟瑟发抖,一脸尴尬地说;“俺拦错车了,没看清你是个女司机。
你能
让俺搭一段车,去公主屯吗?”
④我有些奇怪,他怎么知道我路过公主屯呢?又犹豫起来,如果让他搭车,万一是
暗藏歹意的抢劫犯,我就自身难保了。
⑤“求您了!俺错过了最后一班回家的车,要是走回去得半夜了。
家里的老人和孩
子知道俺今天回去,肯定在村口等着呢,俺怕冻坏了孩子。
”男人说这话时,眼睛湿漉漉的。
我瞥了一眼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判断应该不是歹徒,心软地放他上来。
⑥一路上,男人很拘谨,默默看着车窗外飞跑的树,一句话也不说。
我问到时才回
答,说他和妻子在外省打工很多年了,孩子一岁时就扔给了老人。
他在工地建楼,妻子在城里给人家当保姆。
因为主人家过年要来很多客人,她得留在那做饭,直到过完年才能回老家待上几天。
⑦“你们这些做父母的,真是苦了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去城里呢?听说农村现在也
不错啊。
”
⑧“种地挣的那点儿钱不够生活。
俺住在工地,孩子妈在主人家住,没法把孩子带
进城里,唉!”
⑨男人沉重地叹息着,接着讲述。
他听说孩子捡柴火数数等他们回家,当时就掉下
了眼泪。
他建楼的地方有水有山,水里长着蒲草,山上长着野花。
端午节时,他看到一个婆婆在卖蒲草编织的香包,就和婆婆学了手艺,采来蒲草和野花晾干,趁着晚上收工的时候编织。
很多香包都是他在夜空下编织的。
他说,要把星光、月光和花朵包在香包里,有它们陪着,孩子就不寂寞了。
男人捧过几个香包送给我,我只要了一个,粽子模样的香包散发着花香;带着浅绿色的草穗子。
看着密密实实的编织,我心里感慨万分---想不出男人是怎样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把柔韧的蒲草编织成深藏柔情的精美香包。
⑩夕阳西下时,半边天的流光溢彩辉映着袅袅炊烟的乡村。
在村口,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挡住了半边路。
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很吃力地走着。
我没有按喇叭,慢慢前行着。
她发现了我,急忙闪到一边,不小心跌倒了。
男人急切地打开车
门奔了过去,大声叫着:“闺女,爸爸回来啦!”
⑪小女孩和爸爸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欢天喜地叫着爸爸,使劲搂住爸爸的脖子,哭了。
⑫我拿出车内的一些食品送给小女孩。
她有一双黑亮的眼睛,充满水一样清澈的天真。
看到她冻得发红的脸,我心疼地说:“小宝贝,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还去拾柴火啊?”
⑬“我天天问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多少天回家?奶奶就让我每天捡一根柴火来计数,等捡够了365根柴火,老天爷看到了,就会让爸妈回家过年啦!我给爸爸捡了一垛柴火,又给妈妈捡了一垛。
今天我多捡了15根大树枝,想让老天爷看看我有多着急,好让爸爸妈妈快点回家。
”
⑭我看着这单薄的孩子,心里泪汪汪地难受着。
⑮“好闺女,咱不去捡树枝了,爸爸给你准备了数数的礼物。
以后,你在暖和的屋子里数香包,就能等到爸爸妈妈回家了。
”男人说着,打开一个大旅行袋,又打开里面一个方便袋,闪出一堆手工编织的蒲草香包。
孩子欢喜地叫了起来,搂着爸爸的脖子,使劲在他粗糙的脸上亲着。
⑯小女孩骑在爸爸的脖子上,欢声笑语地走远了。
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本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塑造男人的形象,请列举出其中两种,并分析其作用。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她手里拽.着几根干枯的大树枝,很吃力地走着。
(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②夕阳给他们镀上了金色的光芒。
(分析句子的含义)
阅读课上,小组成员在解读本文的主题时出现了分歧。
有人认为是表现浓浓的亲情,有人认为是对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有人认为是表现人间的真善美。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10.题目:那一刻让我铭记。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提示:①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②事情的“经过”要写得具体生动,有恰当的细节描写;③所叙之事尽量有波澜、有起伏;④可以在叙述中穿插一定的议论、抒情。
11.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地慢慢地蹭。
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像做着个梦,又像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脏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
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一下。
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以上文字选自中国著名作家______ 的小说《______ 》。
他不再是刚进城时奋发向上的他了,你能说出两件使他堕落的事件吗。
选文中的他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即更刮目相待,朔气传金柝
【小题2】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小题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小题4】略
【解析】答案:
(1)即更刮目相待(重点字:待)
(2)朔气传金柝(重点字:柝)
(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重点字:荚)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重点字:篁)
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
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诗文积累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重点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与书写。
2.【答案】【小题1】滞笨
【小题2】土壤
【小题3】苛捐杂税
【小题4】当之无愧
【解析】答案:
(1)滞笨
(2)土壤
(3)苛捐杂税
(4)当之无愧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
做好本题需要学生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细心观察,积累的好习惯。
3.【答案】C
【解析】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应将“发生”改为“发生率”。
故选: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
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
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
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
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
5.【答案】【小题1】答案:
(1)示例一:无数侠之大者的家国大义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不倒。
示例二:“小家”与“大国”同声相应,中国脊梁始终挺立。
(2)示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
您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榜样,在疫情突发之际,您不惧危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身先士卒,置个安危于不顾。
您这种慷慨高尚的家国大义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一定向您学习!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此句,提炼概括,用
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抓住“家国大义”“小家”“大国”“中国脊梁”等重点词语归纳。
言简意赅,注意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
要求写出一位称得上“中国脊梁”的人物,并对他进
行赞美。
赞美之词一定要中肯,不做作,感情真挚,不虚伪,语言通顺简练。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C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擅长/好的;
B.自己/从;
C.离开;
D.看见/了解。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①句中重点词:乃,于是。
覆,盖。
句意为:(卖油翁)于是取出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
②句中重点词:因,于是。
惟,只,不过。
句意为:(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旨的能力。
根据文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可知,卖油
翁知道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这种观点对我们来说,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联系自己的经历,可以从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方面来谈,只要符合本文主题及学生实际,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答案:
(1)C
(2)①(卖油翁)于是取出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
②(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
(3)卖油翁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练习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研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规律),并能应用自如的。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
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的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
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
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7.【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BC.正确。
D.有误,句意:我只不过是为民除害罢了。
特:只,不过。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
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洪武初年,当地出了一个姓马的大盗,他藏匿在山里经常抢劫百姓,成为老百姓的祸害。
据此断句为: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为民害。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通读全文,根据“公倡义旅保闾闬,民赖以安焉”“公婴其锋,三战却之,遂逐北。
寇蹶,生缚之,械送有司”“或劝其乘时树功业,则俯首不答”“特为民除其蠹耳,岂希利禄耶”等语句,从组织义旅保护百姓,力战大盗,生擒了他,不贪图功名利禄等角度来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D
(2)洪武之初/乡里有剧寇马某/匿山谷/剽劫为民害
(3)①爱护百姓,表现“公倡义旅保闾闬”百姓得以保平安;②英勇善战,“公婴其锋,三战却之”,并生缚贼寇;③不慕名利,别人劝其树功业,他俯首不答;擒寇有赏,他却而不受。
参考译文:
杨焕文生来身材魁梧,他喜欢读书,为人侠义。
至正年间,天下战乱不休,烽火遍地。
杨焕文提出组建义旅来保卫地方,老百姓依靠这过上平安的日子。
有人劝说他,趁着组建义旅的时机来成就自己的功业,他沉默不语以示拒绝。
洪武初年,当地出了一个姓马的大盗,他藏匿在山里经常抢劫百姓,成为老百姓的祸害。
官府派人捕捉,很长时间都没抓到。
许诺很多赏钱,抓到这个大盗就能领取。
杨焕文发现了大盗的踪迹,集合几个有胆量的人,到了大盗的巢穴。
大盗发觉有人来,呼喊同党,拿着武器抵抗。
杨焕文和大盗对打,多次打退大盗,追赶他们。
大盗扑倒在地,被捆绑起来,人们用武器押送着他们去了衙门。
衙门给他们向上级请功,把许诺的赏赐给杨焕文等人,可以他们却没有接受。
衙门商议要封杨焕文爵位,杨焕文推辞说:“我只不过是为民除害罢了,难道是为了金钱和功名吗?”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结合选文内容可知,文段主要写了阿长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的事,由此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的理解。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响声很大、能对人畜、植物、建筑物等造成很大的危害。
也叫落雷。
结合句意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这四本书来得不容易,自己迫切想得到的并且是想不到的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一阿长给我买的,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所以是最心爱的宝书。
答案:
(1)阿长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2)表现了“我”接到《山海经》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3)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我”渴慕已久的,是由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为“我”买来的,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因此说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最”“宝”,突出“我”对书的珍爱程度,也包含了“我”对阿长的爱。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语段出自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主要描写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时,“我”的反应与内心感受,表达“我”对阿长的敬佩与感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段意合并法。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9.【答案】【小题1】奇怪犹豫
【小题2】心软同意
【小题3】男人讲述进城打工原因,并送“我”香包
【小题4】感到心疼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的能力。
第②段写的是第一件事,路遇男人拦车,我感到不解;⑥到⑨段写第二件事,途中,男人讲打工的原因,并送我亲手编的香包,我感慨万分,⑩到⑫段写第三件事,到家后,我见到小女孩,赠她食品,我心疼孩子;第⑬⑭段写第四件事,小女孩告知我拾柴的原因,我内心难受。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首先看语言描写,男人恳切地哀求能搭车,怕老人孩子在村口久等,可见这是一个热爱家人,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细节描写,“眼睛湿漉漉的”可见这是一个重亲情,有情义的人。
再有“散落在地上的大包小包,看他洗得发白的衣服”可知,这是一个克勤克俭,憨厚质朴的人。
(3)①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拽”是对女孩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女孩拉树枝时吃力的样子。
②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金色的光芒”这里写出了夕阳光芒耀眼,渲染了乡村傍晚温馨的气氛,象征着父女之间美好的爱。
(4)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的主旨。
根据题干,从“浓浓亲情”“留守儿童”“人间真善美”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符合文章主旨的进行分析,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正确的,注意要将原因和分析表述清楚,如果选择“浓浓亲情”可以从男人害怕孩子冻坏和为孩子编织香包这些事件进行分析。
如果选择“留守儿童”可以从男人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一年只能见父母一面,孩子十分想念父母这一点进行分析。
如果选择“人间真善美”,可以着重分析“我”让男人搭车,给孩子零食,还有小女孩的天真烂漫。
注意分析时要条理清晰。
答案:
(1)①奇怪犹豫②心软同意③男人讲述进城打工原因,并送“我”香包④感到心疼
(2)示例:①语言描写。
男人哀求“我”让他搭车,害怕孩子等自己太久而受冻,表现了他对女儿的疼爱。
②细节描写。
“眼睛湿漉漉的”这一细节,表现了男人急于回家的心理,从而表现出他对家人的爱。
③外貌描写。
“洗得发白的衣服”表现了男人的节约、淳朴。
(3)①“拽”是“拉”的意思,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小女孩捡拾树枝的吃力、用心以及对父母归来的渴盼。
②夕阳中的画面温馨美好,照应上文第⑩段对夕阳的描写,“金色的光芒”象征着父女之间美好的爱以及他们身上的真善美的美好情操。
(4)示例一:赞同“表现浓浓的亲情”的看法。
文中的男人怕女儿等太久受冻而半路拦车、为女儿编织香包等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
小女孩在冷天出去多拾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