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稿•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
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荣新江
ʌ摘㊀㊀要ɔ根据1984年在陕西省泾阳县发现的«杨良瑶碑»ꎬ杨良瑶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受命出使阿拉伯半岛的黑衣大食ꎬ他从广州出发ꎬ走海上丝路ꎬ经三年多的时间ꎬ完成联络大食㊁夹击吐蕃的使命ꎬ返回唐朝ꎮ杨良瑶聘使大食的重要结果ꎬ是给唐朝带来完整的海上丝路的航海日记ꎬ这应当就是贾耽«皇华四达记»中记载的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ꎮ本文在2012年笔者发表的«唐朝与黑衣大食关系史新证 记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的基础上ꎬ再次申论杨良瑶出使的意义ꎬ并根据唐朝宦官出使制度ꎬ解释东西方史料未提到其出使一事的原因ꎬ特别是针对StephenG Haw最近发表文章质疑此碑的真实性ꎬ就立在墓地之上的碑文性质以及相关人物的真实性加以申论ꎬ对其无知予以批判ꎮ
ʌ关键词ɔ杨良瑶㊀«皇华四达记»㊀黑衣大食
ʌ作者简介ɔ荣新江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ꎮ一 «杨良瑶碑»对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意义
有关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记载并不太多ꎬ给人们的印象是宋代以后海路才繁盛起来ꎮ幸运的是ꎬ1984年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小户杨村附近发现了一方«杨良瑶神道碑铭»①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唐朝与黑衣大食交往的人所
不知的史事ꎮ
«杨良瑶碑»发现后不久ꎬ就被移存泾阳县博物馆ꎬ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注意ꎮ1998年ꎬ咸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张世民先生独具慧眼ꎬ发现了这方碑刻在中外关系史方面的价值ꎬ撰写了«中国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杨良瑶»一文ꎬ发表在唐史学会主编的«唐史论丛»第7辑上①ꎬ但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ꎮ周伟洲先生留意到了这篇文章ꎬ在讨论唐朝与南海诸国关系史时ꎬ曾经依据张世民的文章ꎬ对杨良瑶的事迹进行了简要介绍ꎬ见其2002年发表的«唐朝与南海诸国通贡关系研究»一文②和2003年发表在«长安与南海诸国»一书中的部分段落③ꎮ2005年ꎬ张世民先生又发表了«杨良瑶:中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ꎬ据拓片录出全部碑文ꎬ并对其中丰富的内容一一做了考释ꎬ再次强调了杨良瑶下西洋㊁出使大食的事迹④ꎮ
2012年ꎬ笔者在张世民先生大作的引导下ꎬ与张建林先生一起ꎬ前往泾阳县博物馆ꎬ探访原碑ꎬ制作拓本ꎬ回来后经过仔细校读ꎬ撰成«唐朝与黑衣大食关系史新证 记贞元初年杨良瑶的聘使大食»一文ꎬ奉献给«文史»杂志百辑纪念特刊⑤ꎮ有关杨良瑶聘使黑衣大食的一段记载ꎬ经过校勘后的«杨良瑶神道碑»文字如下:
贞元初ꎬ既清寇难ꎬ天下乂安ꎬ四海无波ꎬ九译入觐ꎮ昔使绝域ꎬ西汉难其选ꎻ今通区外ꎬ皇上思其人ꎮ比才类能ꎬ非公莫可ꎮ以贞元元年四月ꎬ赐绯鱼袋ꎬ充聘国使于黑衣大食ꎬ备判官㊁内傔ꎬ受国信㊁诏书ꎮ奉命遂行ꎬ不畏厥远ꎮ届乎南海ꎬ舍陆登舟ꎮ邈尔无惮险之容ꎬ懔然有必济之色ꎮ义激左右ꎬ忠感鬼神ꎮ公于是剪发祭波ꎬ指日誓众ꎮ遂得阳侯敛浪ꎬ屏翳调风ꎮ挂帆凌汗漫之空ꎬ举棹乘颢淼之气ꎮ黑夜则神灯表路ꎬ白昼乃仙兽前新丝路学刊㊀(总第9期)
①②③④张世民:«中国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杨良瑶»ꎬ«唐史论丛»(第7辑)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ꎬ1998ꎬ第351~356页ꎮ
周伟洲:«唐朝与南海诸国通贡关系研究»ꎬ«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3期ꎬ第72~73页ꎮ
周伟洲:«长安与南海诸国»ꎬ西安出版社ꎬ2003ꎬ第157~159页ꎮ
张世民:«杨良瑶:中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ꎬ«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ꎬ第4~8页ꎮ
荣新江㊀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驱ꎮ星霜再周ꎬ经过万国ꎮ播皇风于异俗ꎬ被声教于无垠ꎮ往返如期ꎬ成命不坠ꎮ斯又我公杖忠信之明效也ꎮ四年六月ꎬ转中大夫ꎮ七月ꎬ封弘农县开国男ꎬ食邑三百户ꎮ
在文章中ꎬ笔者参考相关史籍和前人研究成果ꎬ对于这段记录做了更加仔细的分析ꎬ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ꎮ
(1)唐朝遣使黑衣大食的背景和缘由ꎬ是建中四年(783)十月唐朝都城长安发生泾原兵变ꎬ兴元元年(784)正月ꎬ唐德宗急忙派遣秘书监崔汉衡率杨良瑶等出使吐蕃搬救兵ꎬ条件是讨平朱泚ꎬ唐朝以安西㊁北庭土地相赠ꎮ但七月叛乱平息ꎬ德宗返回长安ꎮ吐蕃遣使来索要安西㊁北庭之地ꎮ德宗听从谋臣李泌建议ꎬ没有兑现诺言ꎬ唐蕃关系破裂ꎮ贞元元年(785)四月ꎬ唐朝派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ꎬ实施李泌的联合大食㊁回鹘㊁南诏㊁印度的战略计划ꎬ谋求与大食共同对付吐蕃ꎮ贞元二年(786)八月ꎬ吐蕃大军入寇泾(今镇原)㊁陇(今陇县)㊁邠(今彬县)㊁宁(今宁县)ꎮ
(2)由于吐蕃占领河西陇右ꎬ杨良瑶使团一行选择海路前往大食ꎮ走海路去大食ꎬ最佳的出发地点就是广州(南海)ꎮ杨良瑶一行到广州的时候ꎬ杜佑任广州刺史㊁岭南节度使ꎬ正在大力发展海外贸易ꎮ而杨良瑶选择广州作为出发地ꎬ可能还有一个原因ꎬ就是了解杜佑的侄子杜环在阿拉伯地区的见闻和他回程所经的海路情况ꎮ
(3)杨良瑶出发之前ꎬ曾经在南海祭波ꎮ这个地点ꎬ应当就在广州的南海祠ꎬ也就是今天的南海神庙ꎮ隋唐两朝都把祭祀南海神列为国家祭祀等级中的 中祀 ꎬ是 岳镇海渎 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ꎬ每年都由地方长官按时祭祀ꎮ天宝十年(751)ꎬ唐朝还进封南海神为广利王ꎬ地位更加重要ꎮ这里是杨良瑶下海之前ꎬ必定要举行祭祀的地方ꎮ
(4)根据古代下西洋所遵循的季风规律ꎬ杨良瑶出使往返的时间ꎬ用公历来算ꎬ应当是785年6月从长安出发ꎬ8月到达广州ꎬ10月从广州乘船出发ꎬ786年4月到达马斯喀特港ꎬ5月到达巴格达ꎮ在黑衣大食停留数月后ꎬ786年9月离开波斯湾ꎬ787年5月回到广州ꎬ787年7月返抵长安ꎻ如果他们在广州逗
(5)杨良瑶的经行路线ꎬ正好和«新唐书 地理志»保存的贾耽«皇华四达记»所录从广州到缚达(巴格达)的路线吻合ꎮ贾耽和杨良瑶同在长安ꎬ他在贞元十七年(801)编成的«皇华四达记»ꎬ很可能用的是杨良瑶的航海记录ꎮ(6)杨良瑶的出使黑衣大食ꎬ大大促进了通过海路的东西文化交流ꎬ似乎从贞元初年开始ꎬ海上丝路日益繁荣兴盛起来①ꎮ
2013年6月ꎬ拙文提交给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ꎬ但笔者没有到会ꎬ文章由会议主办者梅维恒(VictorH Mair)教授的两位学生译成英文ꎬ题为 NewEvidenceontheHistoryofSino ̄ArabicRelations:AStudyofYangLiangyao sEmbassytotheAbbasidCaliphate ꎮ据说2015年出版了会议论文集②ꎬ拙文在239~267页ꎬ但笔者迄今没有收到ꎮ
在此之后ꎬ«杨良瑶碑»引起了更广范围内的关注ꎮ2013年ꎬ张世民先生又写了一篇文章 «杨良瑶:中国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ꎬ根据张建林先生提供的拓本ꎬ对«杨良瑶碑»做了进一步校释㊁研究③ꎮ2014年ꎬ萧婷教授用德语出版了一本小册子ꎬ名曰«785年杨良瑶出使巴格达哈里发:早期中 阿力量联盟的证据?»④在笔者文章的基础上ꎬ略有阐发ꎬ包括对这次出使在中文和中东史料中为何没有明确记载的问题ꎬ她认为杨良瑶是秘密出使ꎬ所以没有记录ꎬ而从相关历史背景和其他文献的信息对证来看ꎬ杨良瑶使团应当是被派出去了ꎬ而且可能取得了成功ꎮ2015年(实际刊出时间要晚)ꎬ萧婷教授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本 YangLiangyao sMissionof785totheCaliphofBaghdad:EvidenceofanEarlySino ̄ArabicPowerAlliance? 在«法国远东学院院刊»上发表⑤ꎬ内容没有什么改动ꎬ影响进一步扩大ꎮ
新丝路学刊㊀(总第9期)
①②③④张国刚在最近出版的«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中ꎬ基本上全部采用了笔者的上述观点ꎮ见张国刚«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ꎬ2019ꎬ第138页ꎮ
VictorH Mair&LiamKelleyꎬeds ꎬImperialChinaandItsSouthernNeighboursꎬSingaporeꎬInstituteofSoutheastAsianStudiesꎬ2015ꎮ
张世民:«杨良瑶:中国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ꎬ«书法丛刊»2013年第5期ꎬ第31~41页ꎮ
AngelaSchottenhammerꎬYangLiangyao sReisevon785n ChrꎬzumKalifenvonBag dād EineMissionimZeicheneinerfrühensino ̄arabischenMächte ̄Allianz?Gossenberg:OstasienVerlagꎬ2014.汉译本载张世民主编«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解读»ꎬ西安地图出版社ꎬ2017ꎬ第74~119页ꎮ可惜的是ꎬ原文注释用缩略语形式ꎬ但汉译本漏掉了文末的参考文献ꎬ所以读者只见缩略语ꎬ不清楚其史料和许多观点的依据ꎮ
2017年ꎬ张世民主编的«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解读»一书出版①ꎬ他把此前有关«杨良瑶碑»的所有文章收集到一起ꎬ包括萧婷教授文章的汉译本ꎬ还特别发表了周伟洲先生的新论 «唐‹杨良瑶神道碑›补考»②ꎮ周先生对此前关于杨良瑶出身㊁事功的考证做了补充ꎬ至于杨良瑶出使没有记录这一点ꎬ他认为杨良瑶当时官品不高ꎬ因此他的活动似乎没有重要到需要史官记载下来的程度ꎮ他还强调了杨良瑶乘坐的应当是唐朝自己制作的船只ꎬ而不是萧婷倾向认为的阿拉伯船ꎻ最后对张世民等所用 中国古代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 的说法提出异议ꎬ因为从西汉以来就不断有中国使者进入南海和印度洋ꎬ所以不能说杨良瑶是第一个下西洋的使者ꎮ
同一年ꎬ英国学者StephenG Haw发表«占婆的伊斯兰教与虚假历史的伪造»一文ꎬ最后提到了萧婷的论文和她引述的中国学者的文章ꎬ并对杨良瑶出使黑衣大食提出质疑ꎬ他根据中文史料对此重要事件没有任何记载认为这样一个使团是极为反常的ꎬ因为在13世纪晚期伊利汗国经海路遣使元朝(据«马可 波罗行纪»)和15世纪早期郑和下西洋之前ꎬ没有任何相似的事件发生过ꎮ在唐朝ꎬ中国船只绝不可能航行到阿拉伯半岛ꎮ另外ꎬ他认为785年也是不可能的ꎬ因为中文史料说772年㊁772年㊁772年㊁791年㊁798年有大食使者到唐朝ꎬ以后终唐之世再也没有ꎬ所以8世纪最后三十年ꎬ唐朝与阿拉伯人之间的联系已经中断ꎮ因此ꎬHaw质疑石碑和碑文的真实性ꎬ理由是张世民㊁荣新江的论文没有认真研究碑文的真实性问题ꎻ没有任何清晰的照片发表ꎬ无法判定真伪ꎬ所以有待考察ꎻ石碑发现已三十多年㊁张世民的论文发表已十八年ꎬ中间没有任何人提及这方重要的碑铭ꎬ直到荣新江2012年的文章才受到关注ꎬ这说明中国的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怀疑它的真实性ꎮ最后ꎬ他质疑为什么碑文内容许多细节没有写出ꎬ还说碑中没有提到广州ꎮ他说即使碑文是真的ꎬ也没有证据表明使团成功完成任务ꎻ可能出使是计划了ꎬ但没有实施ꎬ这样才可以解释为何史料没有记载③ꎮ
荣新江㊀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①②张世民主编«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解读»ꎬ西安地图出版社ꎬ2017ꎮ
张世民主编«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解读»ꎬ西安地图出版社ꎬ2017ꎬ第120~132页ꎮ
新丝路学刊㊀(总第9期)
笔者认为ꎬ这位学者对于中文史料不太熟悉ꎬ对于中文碑志的写作方式也不了解ꎬ他说8世纪最后三十年唐朝和阿拉伯人没有联系ꎬ是对791年和798年大食使者的到来视而不见ꎮ他不知道在中国ꎬ20世纪80年代初期还没有伪造碑志的风气ꎬ而即使在最近20年ꎬ伪造墓志比比皆是ꎬ但伪造神道碑者很少见ꎮ而一方在1984年就被发现而且随即收藏到博物馆的碑石ꎬ怎么可能是伪造的?他用多少年中国历史㊁考古学者没有提到它为理由ꎬ这是不知道中国80年代以来出土的碑志数不胜数ꎬ而关心中外关系史的人并不多ꎮ他完全不懂神道碑的写作规则ꎬ其中主要是碑主最辉煌的事迹ꎬ而不是面面俱到地任何细节都要写出ꎬ而且神道碑是立在墓前让人看的ꎬ所以没有必要隐讳什么ꎮHaw说没提到广州ꎬ是因为他不知道 南海 指的就是广州ꎬ天宝年间就曾改名 南海郡 ꎮ他完全不懂中国文人在写作时喜欢使用不同的名词ꎬ甚至古代的名称来指代当时的地点ꎬ不需要一一写实ꎮ最后ꎬ他对碑文清楚的记载视而不见ꎬ非得认为使团没有成功ꎬ甚至认为根本就没有出发ꎮ笔者认为ꎬ他这样理解一篇古代碑文ꎬ就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了ꎮ«杨良瑶神道碑»的碑石是立在墓地之上的ꎬ人人可见ꎬ它不是像萧婷理解的那样埋在墓里的墓志ꎬ而是竖立在墓外的丰碑ꎬ所以碑文所述事迹必定是具有真实性的ꎮ
二 «杨良瑶碑»及其所记相关史事
笔者曾前往泾阳摩挲碑文ꎬ并请碑林赵师傅做了清晰的拓本ꎬ回京后在朱玉麒㊁史睿诸位同仁帮助下ꎬ对2005年张世民先生«杨良瑶:中国最早航海下西洋的外交使节»所刊录文做了校对ꎬ略有进步ꎮ2013年张世民在«杨良瑶:中国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一文中重录碑文ꎬ改进甚多①ꎮ现把我们在张文基础上的释录文字抄出(保留繁体字)ꎬ删除对2005年张文的校对结果ꎬ只保留与2013年一文的异同:②
①参见«书法丛刊»2013年第5期ꎮ此据张世民主编«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
荣新江㊀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唐故楊府君神道之碑
唐故右三軍僻仗太中大夫行內侍省內給事賜紫金魚袋上柱國弘農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楊公神道碑銘幷序/
朝請郎行虔州南康縣丞雲騎尉翰林待詔陸邳撰
承務郎守郴州司兵參軍雲騎尉翰林待詔趙良裔書
給事郎守洪州都督府兵曹參軍雲騎尉翰林待詔湯陟篆額/公諱良瑤ꎬ字良瑤ꎮ其先周宣王子尚父ꎬ受封諸陽ꎬ寔曰楊侯ꎮ晉滅其國ꎬ因以為氏ꎮ厥後代濟勳德ꎬ遂為名家ꎮ至若王孫以薄葬稱ꎬ樓舩以大功命ꎬ敞因謹畏為相ꎬ雄由辭賦策①名ꎮ洎乎伯起之/慎 四知 ꎬ叔節之去
三惑 ꎬ大鳥集於葬墓ꎬ飛鱣降於講堂ꎮ或朱輪十人ꎬ或太尉四代ꎬ光照兩漢ꎬ裕垂後昆ꎬ氏族源流ꎬ遠矣盛矣ꎮ於是根蔕旁薄ꎬ枝葉蕃昌ꎬ有望表弘農ꎬ有族居天水ꎬ則公之先代ꎬ本弘農/人也ꎮ及公曾祖㊀㊀ꎬ為唐元功臣ꎬ官至雲麾將軍㊁右威衛中郎將ꎬ以功多賞厚ꎬ賜業雲陽ꎬ至今家焉ꎬ遂為京兆人矣ꎮ祖懷貞ꎬ皇許州別駕ꎮ考彥昱ꎬ處士ꎬ高標世利ꎬ處士園林ꎮ公即/處士之第四子也ꎮ
公質狀殊觀ꎬ心靈獨立ꎬ氣概感激ꎬ懾伏時流ꎮ少以節義為志行ꎬ長以忠勇為己任ꎮ故得入為內養ꎬ侍玉墀以承恩ꎻ出使外方ꎬ將天命而布澤ꎮ累經試効ꎬ益著功勞ꎻ誠素既彰ꎬ/委任方重ꎮ當永泰中ꎬ慈㊁隰等州狼山部落首領塌實力繼章掠眾聚兵ꎬ逼脅州縣ꎬ不顧王命ꎬ恣行剽煞ꎬ虔劉晉郊之士庶ꎬ震駭虢略之封疆ꎮ于時ꎬ兩河初平ꎬ四遠猶聳ꎬ朝廷難於動眾ꎬ/皇上姑務安人ꎮ遂遣中使劉崇進銜命招撫ꎬ以公為判官ꎮ崇進畏懦而莫前ꎬ公乃憤發而獨往ꎬ口宣恩德ꎬ氣激凶頑ꎬ遂使天威挫其鋒鋩ꎬ皇澤流其骨髓ꎬ莫不交臂/屈膝ꎬ棄甲投弓ꎬ革面迴心ꎬ稽顙受詔ꎮ既而復命闕下ꎬ大愜聖衷ꎬ有詔賜祿ꎬ仍授文林郎㊁行內侍省掖庭局監作ꎮ由是恩顧稠疊ꎬ委任頻繁ꎬ奉使必適於所/難ꎬ臨事未嘗有不當ꎮ是用東西南北ꎬ匪遑止寧ꎻ險阻艱危ꎬ備嘗之矣ꎮ
大曆六年ꎬ加朝議郎㊁宮闈局丞ꎮ守職不渝ꎬ在公無替ꎻ晝日三接ꎬ風
新丝路学刊㊀(总第9期)
雨一心ꎻ天顏不違ꎬ聖眷斯至ꎮ當信重/之際ꎬ罔敢告勞ꎻ安梯航之心ꎬ何遠不屆ꎮ遂奉使安南宣慰ꎬ降雨露於荒外ꎬ委忠信於洪波ꎮ往返無疑ꎬ匪愆①程度ꎮ復命至于廣府ꎬ會叛軍煞將ꎬ凶徒阻兵ꎬ哥舒晃因縱狼心ꎬ將邀/王命ꎬ承公以劍ꎬ求表上聞ꎮ公山立嶷然ꎬ不可奪志ꎮ事解歸闕ꎬ時望翕
然ꎮ至十二年ꎬ遷宮闈令ꎮ內官式敘ꎬ中禁肅清ꎬ由公是拜也ꎮ
洎建中末ꎬ遇鸞輿順動ꎬ隨/駕奉天ꎬ勤勞匪躬ꎬ始終一致ꎮ興元初ꎬ天未悔禍ꎬ蛇豕橫途ꎮ皇上軫念於蒼生ꎬ臣下未遑於定策ꎮ公乃感激出涕ꎬ請使西戎ꎻ乞師而旋ꎬ遮寇以進ꎮ覆武功之群盜ꎬ清盩厔之前途ꎻ風/雲奔從而遂多ꎬ山川指程而無擁ꎮ興元既得以軴蹕ꎬ渭橋因得以立功ꎮ再造寰區ꎬ不改舊物ꎬ翳我公乞師之力也ꎮ其年二月ꎬ遷內侍省內給事ꎮ六月ꎬ加朝散大夫ꎮ此②例驟遷ꎬ蓋賞勞矣ꎮ
貞/元初ꎬ既清寇難ꎬ天下乂安ꎬ四海無波ꎬ九譯入覲ꎮ昔使絕域ꎬ西漢難其選ꎻ今通區外ꎬ皇上思其人ꎮ比才類能ꎬ非公莫可ꎮ以貞元元年四月ꎬ賜緋魚袋ꎬ充聘國使於黑衣大食ꎬ備判官㊁內/傔ꎬ受國信㊁詔書ꎮ奉命遂行ꎬ不畏厥③遠ꎮ屆乎南海ꎬ捨陸登舟ꎮ邈尔無憚險之容ꎬ懔然有必濟之色ꎮ義激左右ꎬ忠感鬼神ꎮ公於是剪髮祭波ꎬ指日誓眾ꎮ遂得陽侯斂浪ꎬ屏翳/調風ꎮ掛帆淩汗漫之空ꎬ舉棹乘顥淼之氣ꎮ黑夜則神燈表路ꎬ白晝乃仙獸前驅ꎮ星霜再周ꎬ經過萬國ꎮ播皇風於異俗ꎬ被聲教於無垠ꎮ往返如期ꎬ成命不墜ꎮ斯又/我公杖忠信之明効也ꎮ四年六月ꎬ轉中大夫ꎮ七月ꎬ封弘農縣開國男ꎬ食邑三百戶ꎮ功績既著ꎬ恩寵亦崇ꎻ若驚之心ꎬ日慎一日ꎮ十二年ꎬ加太中大夫ꎬ餘如故ꎮ十四年春/ꎬ德宗虔虔孝思ꎬ陵寢是恤ꎬ將復修葺ꎬ再難其人ꎮ必求恪恭ꎬ祗奉於事ꎮ唯公愜旨ꎬ受命而行ꎮ夙夜在公ꎬ日月匪懈ꎮ不改經制ꎬ惜費省勞ꎮ煥乎咸新ꎬ無乖睿約ꎮ及乎/卒事ꎬ議功莫儔ꎮ以其年八月ꎬ賜紫金魚袋ꎬ判㊁傔等並加綠綬ꎬ非例也ꎬ特恩及之ꎮ其後貴主親王ꎬ監護喪葬ꎬ聖情念切者ꎬ必委於公ꎮ至於以勞受賜ꎬ金帛紛綸ꎬ亦不可/備紀矣ꎮ
① 愆 字ꎬ张文作 僭 ꎮ
荣新江㊀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再论杨良瑶的聘使大食
十五年ꎬ陳㊁許節使云亡ꎬ淮西承舋而動ꎬ剽掠陽翟ꎬ攻逼許昌ꎬ汝㊁洛驚惶ꎬ關東大恐ꎮ天下徵發二十万師ꎬ韓全義統之ꎬ且撓戎律ꎮ國家難於易帥ꎬ議者知必無功ꎮ時/德宗皇帝負扆興歎ꎬ凝旒軫慮ꎬ思安東都宗廟ꎬ念濟河洛蒼生ꎬ是用命公監東都畿汝州軍事ꎮ聞命而三軍增氣ꎬ戾止而百姓咸寧ꎮ公知韓全義無才ꎬ烏合眾難用ꎮ/淮西城小而固ꎬ遐迩易動難安ꎮ遂思遠圖ꎬ獨出奇策ꎬ使押衙東惟悟孫白身志和ꎬ深覘寇情ꎬ觀舋而返ꎮ乃具所謀畫ꎬ遽獻表章ꎬ請緩天誅ꎬ許其悔過ꎮ當皇威未霽ꎬ事寢莫行ꎮ及/全義大崩ꎬ詔用前計ꎮ遂申恩捨罪ꎬ罷討息人ꎮ公乃居安慮危ꎬ處否思泰ꎬ復請完城聚穀ꎬ繕甲理兵ꎬ用簡易而漸謀ꎬ不日月而功就ꎬ化怯懦為勇健ꎬ變藩籬為金湯ꎮ於是遠/近獲安ꎬ道路斯泰ꎬ皆公之盡力竭忠經略所致也ꎮ至永貞元年ꎬ以事既寧輯ꎬ戀闕誠深ꎬ懇請歸朝ꎬ供侍近密ꎮ夏五月ꎬ以本官領右三軍僻仗ꎮ
公素積威望ꎬ久著勳庸ꎬ/警蹕誡嚴ꎬ中外悅服ꎮ千官以之加敬ꎬ九重以之益深ꎮ日出彤庭而臣下朝肅①ꎬ月閑清禁而天子夜安ꎮ國朝之環拱得人ꎬ於斯為盛ꎮ公以恭勤之故ꎬ衰朽易侵ꎬ心神/耗消ꎬ體貌癯瘠ꎬ疾生而毉藥不救ꎬ善積而命運奈何ꎬ寒熱內攻ꎬ風露外迫ꎬ遂至不起ꎬ嗚呼痛哉!以元和元年秋七月廿二日ꎬ終於輔興里之私第ꎬ享年七十有一ꎮ/皇上軫悼ꎬ士庶同悲ꎮ以其年十月十四日歸葬于雲陽縣龍雲鄉之原ꎬ順其先志ꎮ蓋以公之仲弟忠武將軍良彩ꎬ季弟遊擊將軍光暉ꎬ夫人彭城郡君劉氏ꎬ皆先公而終ꎬ墳墓所在ꎬ則臨終之/日ꎬ思及平生ꎬ友愛念深ꎬ遺命不忘之故也ꎮ公自至德年中ꎬ入為內養ꎻ永泰之歲ꎬ出使有功ꎮ恩渥日深ꎬ委信漸重ꎮ至若震忠義以清慈隰ꎬ明勇決以伏哥舒ꎬ乞師護於南巡ꎬ宣化安於北戶ꎬ使/大食而聲教旁暢ꎬ監東畿而汝洛小康ꎬ供奉四朝五十餘載ꎬ議勤勞而前後無比ꎬ論渥澤而流輩莫先ꎮ故得祚土分茅ꎬ紆金拖紫ꎬ名高史策②ꎬ慶傳子孫ꎮ況公壯年以忠勇自負ꎬ/長歲以盡瘁勤王ꎮ及乎晚途ꎬ歸信釋氏ꎬ修建塔廟ꎬ繕寫藏經ꎬ布金買田ꎬ捨衣救病ꎮ可謂竭臣子人間之禮ꎬ盡生死區外之因ꎬ
新丝路学刊㊀(总第9期)
孜孜善心ꎬ沒齒無倦矣ꎮ長子昇ꎬ嗣子承議郎㊁內侍省內謁者監㊁賜紫金魚袋㊁/華清宮使希旻ꎬ次子操ꎬ移孝為忠ꎬ光昭令德ꎬ祗奉前訓ꎬ罔極是思ꎮ謂福善無徵ꎬ風樹不止ꎻ誠感未達ꎬ隙駒莫留ꎮ想像既難於攀追ꎬ德業實懼於堙沒ꎮ願琢貞石ꎬ紀勒芳猷ꎮ見託為文ꎬ敢不書實ꎮ銘曰:/
雲從龍兮風從武ꎬ聖功出兮忠臣輔ꎮ天降公兮竭心府ꎬ歷四紀兮奉四主ꎮ雞常鳴兮忘風雨ꎬ躬盡瘁兮心神苦ꎮ伏哥舒兮剛不吐ꎬ撫慈/隰兮懾戎虜ꎮ西乞師兮清中宇ꎬ南奉使兮慰北戶ꎮ聘大食兮聲教普ꎬ監汝洛兮勳超古ꎮ校功業兮無儔伍ꎬ錫齎繁兮莫得數ꎮ一命僂兮三命俯ꎬ恩弥崇兮孰敢侮ꎮ/垂金章兮結綬組ꎬ既分茅兮亦祚土ꎮ琢貞石兮表忠臣ꎬ昭令德兮示後人ꎮ
元和元年歲次景戌十月庚申朔十四日癸酉建㊀吳郡朱士良刻字
根据上述碑文ꎬ参照唐朝史籍ꎬ我们可以简要列出杨良瑶年表:
肃宗至德年中(756~758)ꎬ入为内养ꎬ充当宦官ꎮ
代宗永泰中(765~766)ꎬ奉命随中使刘崇进招抚慈㊁隰等州狼山部落叛乱ꎮ
永泰二年(766)?ꎬ回朝复命ꎬ授文林郎㊁行内侍省掖庭局监作ꎮ
大历六年(771)ꎬ加朝议郎㊁宫闱局丞ꎮ
约大历七年(772)ꎬ奉使宣慰安南都护府(治交州)ꎮ
大历八年(773)ꎬ出使广州ꎮ九月遇哥舒晃叛乱ꎬ被叛将羁留ꎬ求表上闻ꎬ借邀王命ꎮ杨良瑶嶷然不可夺志ꎮ
大历十年(775)十一月丁未ꎬ路嗣恭克广州ꎬ斩哥舒晃ꎮ杨良瑶获救归阙ꎮ
大历十二年(777)ꎬ迁宫闱令ꎮ
德宗建中四年(783)ꎬ朱泚叛乱ꎬ杨良瑶随驾奉天ꎬ勤劳匪躬ꎬ始终一致ꎮ兴元元年(784)年正月辛丑ꎬ吐蕃尚结赞请出兵助唐收京城ꎮ庚子ꎬ遣秘书监崔汉衡率杨良瑶等出使吐蕃ꎬ发其兵救援ꎮ二月ꎬ迁内侍省内给事ꎮ六月ꎬ加朝散大夫ꎮ
万国ꎮ
贞元四年(788)六月ꎬ归国后ꎬ转中大夫ꎮ七月ꎬ封弘农县开国男ꎬ食邑三百户ꎮ
贞元十二年(796)ꎬ加太中大夫ꎬ余如故ꎮ
贞元十四年(798)春ꎬ奉命为德宗修葺先帝陵寝ꎮ八月ꎬ赐紫金鱼袋ꎮ
贞元十五年(799)ꎬ奉命处理淮西叛乱ꎮ监东都畿汝州军事ꎮ
贞元二十一年(805)ꎬ淮西乱平ꎬ恳请归朝ꎬ供侍近密ꎮ五月ꎬ以本官领右三军僻仗ꎮ
宪宗元和元年(806)七月廿一日ꎬ终于长安辅兴里之私第ꎬ享年七十一岁ꎮ从上述年表可以看出ꎬ杨良瑶作为皇帝身边的宦官ꎬ主要职责是充当使者ꎬ去处理周边地区㊁民族㊁外交事务ꎮ因此ꎬ他经历了代宗㊁德宗时期重要的此类事件ꎬ如招抚慈㊁隰等州狼山部落ꎬ奉使宣慰安南都护府ꎬ与广州叛将哥舒晃周旋ꎬ借兵吐蕃平息朱泚之乱ꎬ出使黑衣大食ꎬ处理淮西叛乱ꎮ除了修葺皇帝陵寝一事之外ꎬ都是平叛和外交事务ꎬ可见出使黑衣大食也是顺理成章的ꎮ碑文所记的各个事件ꎬ都与史籍相符ꎬ而且可以相互印证㊁相互补充ꎮ
与碑文撰写等相关的人物ꎬ也可以在同时代的文献中得到印证ꎮ碑文的作者陆邳ꎬ元和元年(806)时任翰林待诏ꎮ张世民先生已经指出ꎬ著名的元和十四年(819)段文昌«平淮西碑»ꎬ就是陆邳的八分书①ꎻ他也是长庆二年(822)
«唐邠国公梁守谦功德碑»②和«唐左武卫将军刘德惠碑»③的篆额者ꎮ碑文的书丹者赵良裔也是翰林待诏ꎬ是元和十五年«乘著墓志»的篆额者④ꎮ篆额者汤陟也是翰林待诏ꎮ刻字者吴郡朱士良也非等闲之辈ꎬ现在所知他还刻过元和六年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ꎬ以及元和十五年的«张夫人墓志铭»⑤ꎮ从整体上来看ꎬ«杨良瑶碑»是珍贵的历史文献ꎬ不容否定ꎮ

②③
④⑤赵明诚:«金石录»卷九ꎬ第一千七百三十八«唐平淮西碑»ꎮ见金文明«金石录校证»ꎬ上海书画出版社ꎬ1985ꎬ第179页ꎮ
陈思:«宝刻丛编»卷七ꎻ王昶«金石萃编»卷一ʻ七ꎮ
陈思:«宝刻丛编»卷八ꎮ以上参见张世民主编«杨良瑶与海上丝绸之路 ‹唐故杨府君神道之碑›解读»ꎬ西安地图出版社ꎬ2017ꎬ第37页ꎮ
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ꎬ上海古籍出版社ꎬ1992ꎬ元和一四二ꎬ第2049页ꎮ
周绍良㊁赵超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续集»ꎬ上海古籍出版社ꎬ2001ꎬ元和七八ꎬ第855页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