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厦门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厦门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6.07.17
•【字号】厦府办[2006]171号
•【施行日期】2006.07.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
正文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厦门市深化流通体制
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厦府办〔2006〕17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2006年厦门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已经市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六年七月十七日2006年厦门市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2006年是试点工作的第二年,也是试点工作关键的一年。

我市的试点工作要继续按照商务部对我市试点工作提出“以理顺流通管理体制为突破口,重点健全流通促进体系、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在0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试点工作组织领导,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围绕“一个突破”、“两个加快”、“一个创新”,即“在进一步理顺流通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方面有新的突破”,“加快转变企业传统经营方式促进流通现代化”;“加快建设生活必需品和
应急商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创新拉动消费方式,建设流通业发展平台,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度,力争取得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重点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加强政府对流通业发展的协调服务。

2、加快转变流通企业传统经营方式,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加快推进流通现代化。

3、创新拉动消费方式,建设流通业发展平台,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4、建立和完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商品保障机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分明,运转有序、反映灵敏、处置有效的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二、具体工作安排
1、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流通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流通业发展协调服务。

(1)加大政府对行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完善流通业发展政策促进体系。

要尽快出台《厦门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相关配套政策,初步建立流通业发展政策促进体系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由贸发局牵头制定重点商贸企业联系名单及具体培育政策;二是由贸发局牵头制定出台鼓励连锁经营发展扶持政策;三是由信息产业局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和商贸流通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办法;四是由贸发局牵头,会同财政局、规划局、旅游局和相关区政府制订并完善专业街认定和扶持办法;五是由贸发局牵头制订开拓国内市场鼓励政策、计划措施,并加以组织落实。

(2)建立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加强信息引导,形成信息发布制度。

编制完成《厦门市商业发展报告》,分析行业
发展现状与动态,宣传政府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科学引导商业投资和网点的合理布局,构建规划合理、有序发展的商贸体系。

二是进一步完善商贸系统和建设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网点规划和商贸业设施建设的问题。

(3)转变政府职能,支持行业协会(公会)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一是支持行业协会组织我市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组织本地产品参加国内展览会、订货会,建立市场营销体系;二是以市商业联合会及其行业公会、食品行业协会、会展协会、拍卖协会等商协会和经贸信息中心为主体,开展各项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市场信息、网上交易平台等服务;三是支持、鼓励各协会、同业公会开展行业统计、信息发布、资质初审、行业诚信建设、培训交流、组团参展等服务工作;四是推动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五是组建1-2个流通协会,完善会展协会、拍卖协会组织建设,做好酒类同业公会、餐饮同业公会换届选举。

2、促进流通企业转变传统经营方式,扶持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形式,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

(1)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

一是鼓励有实力的连锁经营企业参与“农改超”项目的实施,发展社区生鲜超市;二是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我市的实施,加快岛外农村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连锁经营体系建设,改造一批标准化农家店和农资店,今年的目标是建设80-100个农资店;三是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连锁企业,主动对接岛外工业集中区建设,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向岛外和周边地区发展;四是扶持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发展深入社区的连锁服务网点,重点推动社区超市(便利店)、再生资源回收、早(快)餐店等三种必备业态进社区。

(2)推进物流中心建设,提高我市区域商贸聚集力和辐射力。

一是做好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三大类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建设和培育,协调建设部门落实好物流项目用地,为中小流通企业提供现代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
配送服务;今年的重点是推动中埔农产品物流批发交易中心二期、翔安汽车物流交易市场一期、旗山生活资料物流园等的规划、建设;二是扶持连锁企业加快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降低流通成本。

3、创新拉动消费方式,建设流通业发展平台,促进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一是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办好购物节,充实内容,打造品牌,扩大规模,提高组织策划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快专业(商业)街培育和建设,推动中山路步行街改造方案实施,推动体育路体育文化用品一条街的整合与培育,继续抓好禾祥西路品牌一条街的培育,协助做好五缘湾特色美食街招商,抓好中山、富山、会展、江头、枋湖、湖里、前埔等商圈的建设和培育,促进二级商业区繁荣。

三是继续提高区域商贸流通协作水平,共同构建闽西南五市区域商品市场体系,促进五市流通企业的合理分工和协作发展,做大区域商品市场。

4、建立和完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商品供应保障机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分明,运转有序、反映灵敏、处置有效的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1)加强生活必需品保障体系建设
①制定出台《厦门市生活必需品、应急商品的储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争取在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

②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从批发源头抓好市场体系建设。

做好杏林前场粮食批发市场、中埔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海沧畜禽蛋批发市场、同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等生活必需品专业市场的建设。

③完善《厦门市应对市场波动情况应急预案》,健全组织指挥体系,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生活必需品重点调控载体(企业)的联系目录,确保生活必需品调运投放通路顺畅。

④加强市场监测,建立生活必需品供应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监测体系,做好预警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报送,及时有效监控并应对市场发生的异常波动。

(2)建立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①建立、完善应急商品供应保障预案,完善工作机制和组织指挥体系,制定应急商品紧急采购和投放制度。

②确定我市应急重点商品品种及重点联系企业名单,并落实到具体企业,明确相关责任。

确定一批应急商品供应点,确保应急商品投放渠道畅通,制定应急物资紧急调用程序。

③做好应急商品投放保障。

一是资金保障,安排应急商品保障资金,对应急商品生产、采购、运输等环节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二是建立紧急状态下应急商品供应的交通运力保障及治安保障。

三、工作实施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把试点工作纳入本单位主要议事日程,牵头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处室,并根据责任分工,会同协办单位研究指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实施工作目标,具体措施,按照完成时间限定制定工作进度表。

协办单位要加强与牵头单位相互间的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推进工作合力。

试点办对各项分解工作要跟踪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并将任务进展情况每季度上报协调领导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