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文笔出彩演练11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笔出彩演练(十一)
[基础达标]
1.下列四则材料适合作论点“通向抱负的道路是布满艰辛的”的论据的是( )
A.钱学森为航天事业奉献终身。
B.彭老总冒着危急为民请命。
C.司马迁忍受宫刑,艰苦创作。
D.曹雪芹家道衰落,举家食粥,坚持写作《红楼梦》。
解析:选CD 上述四则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较大差别的。
“艰辛”即“艰苦”之意,A项钱学森的事例主旨侧重于“奉献”,虽然在一生的奉献中免不了“艰辛”,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B项彭老总是“冒着危急”,并不等同于“艰辛”,与论点基本没有联系;司马迁、曹雪芹的患病、经受才真正体现他们为实现抱负所患病的“艰苦”。
C、D两项材料与论点高度统一。
2.下面是以“山外有山”为中心写的一段谈论性的文字,但在点题、事例概括、分析论证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请予以修改。
苏东坡少年时,对于自己的学问格外得意,于是他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外,他写“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以示自己学识的渊博。
过了几天,有一位老者见了这副对联后找到苏东坡说他有一个字不生疏,要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欣然答应。
老者把字写在了地上,可苏东坡看了半天也没认出是什么字,只得惭愧地向老者赔礼。
老者留下了一句“满招损,谦得益”来训练年轻的苏东坡。
苏东坡大受启发,将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此后的苏东坡虚心向他人学习,终成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绚烂的明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外有山,提示我们要虚心。
(点题)
年少时的苏轼对自己的学问格外得意,曾在自家门外挂了一副写有“识尽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一位老者看到这副对联后上门请教他,苏轼竟被问得哑口无言。
最终老者送给苏轼一句话“满招损,谦得益”。
这使苏轼明白了山外有山,人需虚心的道理。
(点题)于是他把门外的对联改为“立志识尽天下字,发愤读尽人间书”。
(举例)
假如当时苏轼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那么他就不会那么傲慢;假如苏轼没有遇到那个训练他人应虚心的老者,或许他已经变成其次个方仲永,而不是一代文豪。
(运用假设、对比分析法分析) 3.下列是同学习作《爸爸出差后的三部曲》片段,给人一种空洞的概念,而没有实在的内容,请加以修改。
第三曲——意外的收获
明天,爸爸就要回来了,在他外出的几天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很多。
我克服了很多困难,同时也得到了一次次的熬炼。
我有力量完成一切,我的力量在爸爸不在家时得到充分发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三部曲即将谱写完成,它以欢快跳动的音符向大人们诉说着我成长的变化和喜悦。
“奇特的东西要擅长珍惜,努力磨炼自己将会换来成功的喜悦”,这就是这三部曲的主旋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曲——意外的收获
爸爸明天就要归来,我企盼着他的到来。
在爸爸外出的日子里,我学会了洗衣服,尽管还不如妈妈洗得那样洁净;我学会了骑自行车,尽管还有些摇摇摆晃……
这一切,都是我急迫想告知爸爸的,都是值得我深感傲慢和骄傲的。
爸爸呀,您出差前对我的不放心,看来是多余的。
瞧,您的儿子一下子长大了,这意外的收获定能换来您意外的惊喜!
4.阅读下面的习作《时间小议》,试分析画线部分的思路是否恰当,假如不恰当,应如何调整。
奔驰的列车去而复返,放射到太空的航天飞机又能回归地球,唯有时间,却一去永不复返,永不回归。
时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之一。
生命和时间紧紧相依相连,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没有了生命,时间便失去了意义。
节省时间就是延长生命。
①珍惜时间要从今日做起,由于昨天已经过去,惋惜也无法追回;明天尚未到来,与其坐等,不如奋起;而今日就在眼前,抓住了今日,既可以弥补昨天的不足,又可以提前迎接明天的晨光。
②对待时间的态度,不仅是个生活问题,而且是一个严峻的人生问题。
一个缺乏抱负、视生活为累赘或儿戏的人,就不懂得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也就不会珍惜。
③宠爱生命就要珍惜时间。
要使生命有价值,就必需珍惜点点滴滴的时间。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材料中第2段讲的是“时间是一切生命存在的形式之一”,接下来应讲“宠爱生命就要珍惜时间”,这样才连接紧密。
“珍惜时间要从今日做起”,是讲如何珍惜时间的,而“人生”问题,是一个总结,是站在肯定的高度上来看问题的,所以应当放在最终。
(调整)先组织段③,然后再组织段①,最终组织段②。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看存在哪些问题,并指出修改思路。
①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经受一个很好的途径——问。
②在生活中,假如想更好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向别人寻求解决方案,要对遇到的问题实行不同的方式向别人请教。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更机敏的学习,要鼓起士气去问别人,不要认为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我们要擅长问问题,擅长请教别人,敢于向别人请教的士气是我们学好学问的前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要擅长问”,表述还是格外明晰的,但内容上有重复。
如第一段、其次段都是说明“问是解决问题的很好的途径”这层意思的。
而第一段“在学习和生活中”与其次段“在生活中”,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在此不能构成并列关系。
引文中的“不耻下问”是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用在此处欠妥。
另外文段内容空洞、语言干瘪,缘由是缺少鲜活生动的材料。
可修改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我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需经受一个很好的途径——问。
我们要机敏地学习,更要鼓起士气去问别人,不要认为向别人请教是一种耻辱。
清代刘开在《问说》中说:“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这一精辟的论述,总结了历来的治学阅历。
很多有学问的人,同时也是擅长提问的人。
战国时代的宏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首长诗《天问》,里面一共提了一百多个问题,从宇宙有没有开头,始终问到当时那种“君权神授”的主见是从哪里来的。
这一不朽的名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追求真理的猛烈愿望。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看到电能使铁变成磁铁,就提出一个问题:电能生磁,磁为什么不行以生电?在这种善问精神的导引下,经过刻苦钻研,法拉第最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感应发电机,开拓了宏大的电力时代。
可见,敢于问问题,是学好学问、成就人生的一个前提。
[力量提升]
6.阅读下面的文字,依据要求作文。
“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
”这是一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它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谈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
[写作提示]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所引材料简短,每个词语都饱含深意。
“天黑”可以指人生处于逆境,“点起一支蜡烛”指为自己燃起一点儿期望,树立一点儿信念,坚决一点儿信念。
“与其埋怨……不如点起……”指应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可以将本则材料立意为:在人生处于逆境时,应乐观面对,为自己树立信念、期望、信念。
苦难是人生必定要经受的生活过程,不管一个人生活状态如何轻松,他总会有或多或少的苦难历程。
那么面对苦难,该如何?我们的答案是要坦然面对。
古今中外,能成功的人从来都是敢于承受挫折的人。
假如一个人的内心脆弱,不能承受哪怕是稍微的震颤,那他必会成为困难的俘虏,永久一事无成。
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司马迁忍受遭宫刑之痛完成《史记》;贝多芬克服耳聋的巨大障碍,写成了世代不朽的《命运交响曲》,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只有敢于直面人生挫折,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山穷水尽,仍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参考例文]
走出逆境,收获精彩人生
莎士比亚说过,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奇特动人的。
——题记
的确,人生之路有时鲜花遍地,有时荆棘丛生;有时风平浪静,有时顶风逆水。
每个人都会不期然地遇到“天黑”那样的逆境。
面对“天黑”,弱者愚者只是一筹莫展、苦痛呻吟;强者智者则愈发兴奋,愈颤抖擞,他们把“天黑”视为铸炼意志和品德的熔炉,乐观点亮一支属于自己的蜡烛,最终走出逆境,收获精彩人生。
面对逆境,可以适时转向。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不是躲避,而是睿智。
孔子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见,年近花甲仍携众徒周游列国,惶惶一十四年竟落得处处碰壁,辅明君平天下的政治抱负转头成空。
敢问路在何方?大智的孔子选择了转向:退而整理典籍、兴办训练。
他从逆境中走出来了,不是政治家而是一位“德侔天地,道冠古今”的思想家和训练界的至圣先师。
面对逆境,可以从头再来。
谈迁不仅为后人留下了贵重的历史资料,也由于贵重的坚持而名垂青史。
史学家谈迁呕心沥血二十年修成明史《国榷》,误被窃贼盗去,就此下落不明。
这份损失不啻老年丧子,当时的心情怎一个“痛”字了得!但他很快就从哀思中解脱出来,决心从头再来,重修这部国史。
十年辛苦不寻常,一部崭新的《国榷》诞生了,内容比原稿更翔实、更精彩。
面对逆境,可以如冬梅般平淡而执着,在寒风中独自拼搏,一如史铁生孤傲的生命。
捧着《我与地坛》,仿佛看到了那个在21岁风华正茂的年龄不幸折腿的青年在轮椅上深思的样子……折腿后他曾一蹶不振,甚至几度想到过关于“死”的命题,但他终究没有被厄运击垮。
地坛数年冷静的深思使他获得了生命的顿悟,母亲的去世使他更懂得了生命的弥足贵重。
千支笔,一笺纸,流淌出他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心灵的叩问。
他乘着写作的船只摆渡到生命的彼岸,撑着写作的双拐走出了生命的泥淖,他让生命重新颖活起来。
人生总会遇到逆境,但只要我们拥有一份睿智,一份坚持,一份执着,也就总能找到出路。
就像娇艳的花儿只有经得起风雨的洗礼才能呈现生命的绚丽,我们要英勇地面对“天黑”,信任它能演绎特殊的精彩,信任它能成就宏大的人生。
[点评] 本文以“走出逆境,收获精彩人生”为主题,审题精确,立意恰当,主旨、观点鲜亮而深刻。
“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和奇特动人的。
”引用名人诗句,开篇不俗,既点明白文章的主旨,又起到了引领下文的作用。
之后再对孔子、谈迁、史铁生等多人的事例开放论述,充分地呈现了作者的观点。
“面对逆境,可以如冬梅般平淡而执着,在寒风中独自拼搏,一如史铁生孤傲的生命。
”引用事例之时,作者时刻不忘用谈论性的语言进行过渡,使得文章浑然天成。
总之,本文写法规范,用例典型,思路清楚,结构严谨,全文一气呵成而又自然从容,是一篇格外优秀的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