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君子之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君子之风》教学案

第六课君子之风《孟子·离娄》篇曾提出“禹、稷、颜回同道”的观点,说:“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在孔子称为“贤”的两种人中,包含了他的两大理想:立功与立德。
立功就是推行仁道,造福天下,实现大同世界;立德则是建立一种乐道自足的强大精神境界,富贵贫贱,始终如一。
所谓“孔颜乐处”,就是指立德。
人生的一切欲望,归纳起来是两种:精神欲望和物质欲望。
为了满足这两种欲望,相应地就产生了两大追求: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
庸人、小人把物质欲望当做人生的全部,所以没有多少精神的追求。
君子贤人精神的欲望特别强烈,但是却也不能没有物质的欲望,所以他们得承受这两种欲望的激烈冲突,他们比庸人、小人多承受一份根本的人生痛苦。
只是他们最终能使精神欲望居于主导地位,达到一种有伟大包涵力的崭新的心理和谐。
这种有伟大包涵力的崭新的心理和谐,就是“安贫乐道”。
因此,安贫乐道是激烈的内心冲突的产物,同时又是精神力量强大的表现。
它是“安于贫”,而不是“乐于贫”;之所以“安贫”,是为了“乐道”。
所以程颐说:“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jù)累其心而改其乐也。
”为什么要付出“安贫”这样大的代价来“乐道”呢?一是所为和所得不相应,无功受禄,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富贵,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因而不仅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会令人心怀不安;二是精神的快乐是最高的快乐,它不是物质享受的快乐所能相比的,它值得人们忍受物质生活的贫穷来换取。
扬雄《法言·学行》篇中说,有人认为“穿朱红色衣服(即大官),怀里揣着黄金,那种快乐妙不可言”;但也有人说,“穿朱红色衣服,怀里揣着黄金的快乐,远不如颜回那样的快乐”。
孔颜乐处,只有不以一己的物质舒适为心灵满足的人才愿意,才能够享受!1.字音识记(1)一箪.食(dān)(2)弘.毅(hónɡ)(3)鞟.(kuò)(4)曲肱.而枕之(ɡōnɡ) (5)棘.子成(jí)2.重要词语(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据,执守;游,广泛涉猎 (2)君子义以为质.:根本,基础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懂得,明白 (4)既得之,患.失之:担心,忧虑 (5)人不堪.其忧:经得起,忍受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喜好 (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弘,心胸开阔;毅,意志坚定 (8)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修饰。
语文《君子之风》教案

语文《君子之风》教案《语文《君子之风》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君子之风一、导入提问:我喜欢兰花,喜欢它的清新淡雅的君子风姿。
春夏之交,是兰花盛开的时节,兰花又被称为君子之花,那究竟什么是君子呢?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在我们的原始印象里,君子应该是什么样的?生:过渡:以上是同学们对君子的初步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孔子眼中的君子和我们眼中的有什么异同。
【板书】课题二、解题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文章的标题,“君子之风”,风是什么意思?(风范,作风)古代关于“君子”的解释,大体有以下几种,同学们认为本文讲的君子是指哪一类人?Ppt.(1)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2)指地位高的人(3)后来指道德高尚的人(4)对别人的尊称# 齐读第一章和第二章,思考:既然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那么1、2章里,哪几个字简练地表达了道德高尚这个内在涵义呢?课文:(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明确:道德仁义【板书】所以周予同在他的《孔子》一书中说:Ppt. “君子”是一位人格圆满表现的理想人物。
“君子”的成分,以德行为最重要。
小结:可能有同学会说,老师,人格圆满这个词语太高大上了,离我们的世界太遥远了吧?哪里是太遥远了,反倒是近得不得了了,老师上个月才听了场高考作文的公开课,就有观点指出,浙江的高考作文似乎是在试图塑造中学生的理想人格。
这说的不正是现代意义上的君子吗?三、文本解读过渡:同样有一位爱极了兰草的君子曾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这里的道德仁义,我们权且可以看作是内美,但是,道德仁义从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们又以哪些外在的表现形式来作为评判君子的标准呢?(一)请男生们来读一读1、2、12章,说说君子的风范有哪些外在的表现形式?(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游习六艺】【板书:艺】*什么叫“游”于艺?为什么要“游”于艺?游:游习。
君子之风(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君子之风(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君子之风(语文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课程背景《君子之风》作为一篇传统文化经典,不仅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如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君子之风》的精神内涵,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的重要教育任务。
本次课程以高二选修《君子之风》为例,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通过丰富的形式和手段,即演讲、讨论、阅读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君子之风》精神内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君子之风》的文化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2.理解《君子之风》的主旨思想和基本内容,并运用汉语言表达出来;3.通过阅读体验、演讲和讨论等形式,感受《君子之风》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4.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水平。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选修教材:《君子之风》教学时数:5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君子之风》概述1.文化历史背景2.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3.主体思想及文本结构4.名言警句第二课:《君子之风》第一篇1.学贵无怨无尤2.孔子的品德3.名言警句第三课:《君子之风》第二篇1.劝学2.治学方法和标准3.名言警句第四课:《君子之风》第三篇1.交友2.处世方法3.名言警句第五课:《君子之风》第四篇1.修身养性2.孝亲3.名言警句教学方法1.单元预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谈话、搜索网络等方式,了解《君子之风》的文化背景,提前预习教材内容。
2.演讲和讨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个课堂问题,鼓励学生就自己对《君子之风》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和讨论,并依据教材中的论述,进行相关主题的演讲。
3.阅读体验:将教材的内容以“公司化”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思考教材所呈现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4.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写作练习,既可以选用散文形式,也可以选择诗歌形式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君子之风》的理解与感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论语》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第3课时)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选修《论语》【教学目标】一、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能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理解并积累与文章相关的成语及介词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
四、背诵15.6、4.16、6.11、7.16;【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回顾背诵: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孔子的利义观,(一)学生齐读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下满先让大家猜个谜语,“病愈”打一成语(患得患失)。
从这个章句中大家可以看出孔子认为那类人最可能行不义之事呢?(患得患失之人。
)即文中所讲的“鄙”,庸俗浅薄的人。
在这个章句中大家还要注意“患”和“苟”的意思,患:担心,忧虑,在文言文中大家学到的患的义项还有以下几种,灾祸,害病,苟:如果。
下面大家从现实生活出发说说患得患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
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并不轻松。
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
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典故】可说可不说(从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
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立射、跪射、骑射样样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几乎从来没有失过手。
《君子之风》学习教案

第十九页,共47页。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lòu xiànɡ)(2),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11)
「注释」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zhúqì)。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第19页/共47页
第二十页,共47页。
第11页/共47页
第十二页,共47页。
作为君子还具有怎样的品德?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è yī è shí)者,未足与议也。”(4.9)
耻:以 ······为耻 恶:不好(bù hǎo)
小人(xiǎorén):贪图享受
第16页/共47页
第十七页,共47页。
(4.9)本章孔子勉励学生 (xué sheng)要专心致志求 道,不为世俗所累。
——(《论语正义·述而第七》)
阐述君子之乐在于精神(jīngshén)上的满 足。
第27页/共47页
第二十八页,共47页。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 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 从读书学习和各种(ɡèzhǒnɡ)活 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 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 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 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 忧愁; 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利 而迷惑; 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故不因一己私
利而畏惧。
第32页/共47页
第三十三页,共47页。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 于艺。”(7.6)
(7.6)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xué sheng)进德修业的方法。
课外(kèwài) 链颜接回:的介绍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孔子主张的“君子之风”的内涵与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理解倡导“君子之风”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前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船沉没时,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的片段。
1.同学们,刚才在影片中生死抉择之际,男士们主动让妇女、儿童先上救生艇之举,就是西方“绅士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无疑是西方民族文化的外化,成就其民族集体人格的独特的文化标识。
而我们中国也有这种独特的文化标识,却在国际化的今天被长久地淡忘,只不过我们不叫“绅士”,我们称之为“君子”。
而我们谈论的“君子”是一种怎样的形象,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对它有所描绘、设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论语》选读之六:《君子之风》,去探究中国文化中的“君子”形象。
2、君子画像1.君子的风范问1:孔子心中的君子是怎样的形象呢?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译文】孔子说:“里胜过了表就显得粗野,表胜过了里就会浮华,表里协调如一,然后成为君子。
”明确:君子应文质彬彬(文质兼备)(板书)。
过渡:这好像和我们一般的想法不太一样。
一般我们都比较强调“质”(里),而忽略“文”(表),这和谁的观点一样?(棘子成)学习第13章(12.8)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子贡捍卫老师的观点,认为君子应文质兼备,即外在的行为表现应当与内在修养统一协调。
文:修饰,这里指对外在形式如仪容、举止、礼节等的修饰和讲求。
(外在的行为表现)质:指本质纯真朴实。
(内在的修养)明确:文质兼备与君子之称才相谐调。
反之,衣衫褴褛,佩饰粗糙,谈吐阻滞,举止小气,抬手野蛮,投足张扬。
这样就与君子之称极不对称。
2.君子的养成过渡:那么,文质彬彬的君子应如何培养?(齐读1、2两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高中语文《君子之风》精品复习教案设计

《君子之风》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重点字词和倒装句式2联系实际理解君子之风的内涵3结合现实,回归传统三课时一导入:1君子历来被人称道,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是怎样的?早在两千年前,孔圣人就给我们介绍了“君子的风度”那么什么是君子之风呢?2首先我们来熟悉一下课文,齐读课文。
3阅读文章前四节,说一说君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哪些优秀品质?道、德、仁、艺、义、礼、孙(通逊,谦逊)、信这几个字用我们现在“五讲四美”的口号,你们来说一说。
老师先来说第一个“道”那就是要有理想,其余呢?这八个字之中哪一个字是根本?“义”。
翻译:君子义以为质。
(宾语前置句);“君子喻于义”解释“喻”请我们同学联系生活,谈一谈哪些行为属于义呢?老师补充:《礼记·中庸》解释道:“义者宜也。
”这就是说,只要是合适的,适宜的,符合社会规范的都可称之为“义”。
4除了“义”,什么也是君子的立身之本?仁。
从15.9中概括出一个成语:杀身成仁。
讨论二: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你记得这样的人和事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5仁义是君子的立身之本,告诉我们君子在道德方面的追求,需要崇义尚德,那么“艺”呢?是不是属于道德方面呢?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艺”。
艺:礼、乐、射、御、书、数。
所以说君子不仅要讲仁义,还须有才能。
6孔子告诉了我们君子的风度,君子之风应是德智并重之风。
那请我们同学运用孔子的标准来判断一下这些人有没有君子之风,是不是君子呢?杜甫、范仲淹、曹操、和珅杜甫: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家。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时:2时教常设计与安排:.释题何为君子?链接《论语》读本,《君子——人格圆满的理想人物》中第一段:君子就阶级的身份而言为“贵族”;李零《丧家狗》附录:君子为道德君子。
学生说说对“风”的理解风范、风度、作风君子之风谈的是君子的自我修养。
2.文内容(1)君子应有怎样的内在修养A.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个称为君子的人是全面均衡发展的人。
就高中生而言,你有什么启发?做人与读书B.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句式:介词宾语前置义礼逊信,是君子德性中所需要的成分。
链接《论语》读本,P73,二(李零《丧家狗》);P74,南怀勤《论语别裁》,.喻于义理解孔子的义利观链接:《儒家的价值观》第三段。
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的统一观。
D.杀生成仁仁道是君子最重要的德性E.不耻恶衣恶食耻,以……为耻(意动用法)为什么说“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君子既以德行为重,所以要轻视世间的物质生活;君子考虑道的问题,不考虑食的问题。
F.不患得患失鄙,庸俗浅薄的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G.仁、知、勇延伸,仁者、知者;本上的参考翻译,我倒赞同南怀瑾的。
(2)君子修养应该注意什么A.箪食陋巷回的生活条如何?贫穷。
他如何对待?不忧,不改乐。
乐在什么?内在的道德修养。
孔子如何评价回的?有道德。
孔子为什么会如此高度评价孔子呢?是因为他在回的身上找到了他的影子。
与孔子的哪一点很像?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名作动;枕,意动用法。
乐亦在其中矣,也是乐内在的道德修养。
于我如浮云,你读出什么?孔子对坚持道义的信念非常坚定。
浮云有怎样的比喻义:一是喻福贵短暂,二是喻与富贵无关,三是喻富贵无足轻重。
.忘食、忘忧、忘老把孔子对接受安贫乐道生活态度的自我欣赏表现得非常的传神有感情地朗读,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可敬又可爱的夫子形象。
语文高中《君子之风》公开课教学设计

语文高中《君子之风》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背诵重点章句:15.9﹑4.16、6.11、7.16、7.19、6.23、8.7。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发展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成语积累、价值观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些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言,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幻灯出示:明确含义: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也就是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也就是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从这两句至理名言我们看出做人应该要学做君子,这两句都是《论语》中的名句,一本《论语》君子一词在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君子之风。
板书:君子之风二、直接分析文章1、分析12.8章、7.38章我们平常讲一个人很美,往往从两方面着手评价,即:外在的美,就是容貌美(与身俱来的),内在的美,即心灵美,修养好、气质美等(后天的修炼得来)。
屈原说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与修能。
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有纯正的血统和高尚的品质,又在后天不断地努力完备自己的才能以担当大任。
对于“美人”我们可以用内在美、外在美来评价,那么对于君子的风貌,我们要可用“文”与“质”来体现,那么何谓“文”又何谓“质”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30页上的12.8、7.38两章。
高中语文《君子之风》教学设计

《君子之风》教学目标:一、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能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理解并积累与文章相关的成语及介词宾语前置句的句式特点。
四、背诵15.6、4.16、6.11、7.16、7.19、6.23、8.7章。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孔子积极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导入新课:西方人讲“绅士风度”,要求男性在公众交往中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风姿幽雅,能给人留下彬彬有礼和富有教养的印象。
我们中国古人提倡的是“君子之风”。
有人说:“绅士风度是外国有钱人在讲究;而君子之风却是人人适用,无论是穷是达。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看来“君子之风”比“绅士风度”要好得多,它适用范围更广。
那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行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
(板书:君子之风)二、分章节指名读课文,用幻灯片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字音。
孙(xùn)以出之恶(è)衣恶食一箪(dān)食曲肱(gōng)女(rǔ)奚(xī)不曰知(zhì)者乐(yào)水夫(fū)子之说(shu ō)三、检查字词(见幻灯)1.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2.词类活用志于道志:名词作动词,追求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曲肱而枕之枕:名词活用作动词,当枕头/意动以……为枕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守道义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老,形容词作名词,衰老一瓢饮饮:动词做名词,水仁以为己任仁:名词作动词,实行仁德3. 文言句式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宾语前置夫子自道也判断句,宾语前置何以文为宾语前置仁以为己任宾语前置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叶公问孔子于子路状语后置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主谓倒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定语后置——学生可能会提到,我认为可以)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实际教学中,除了字音外,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几个字词方面的问题: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于”是什么意思?【明确】都是介词,放在动词的后面,引出动作的对象,在这里可以不翻译出来。
语文:《君子之风》教案(人教版必修5).doc

《君子之风》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3.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1.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 72.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发展要求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这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内容。
.字词归纳1.通假宁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F1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2.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意动用法3.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何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连词,相当与“而”) (介词,用) (介词,把) 以君了义以为质 有杀身以成仁 乐以忘忧 何以文为 第二课时一.君子的风貌分为两种文和质(12.8)棘了成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文化思想呢? 了贡 反对这个意见。
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
“驷 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
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 头。
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
《君子之风》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

《君子之风》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二(4)班理科设计意图:从文质彬彬的成语引入,从君子的文即外在形象,然后过渡到君子的内在品质。
师:先出示“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中的绅士风度的故事,虽然巨轮已安然的沉在幽深的大西洋底,但“让妇女儿童先走”的绅士风度却似海中的灯塔一样长存。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没有绅士这个词,但有一个可以代替的一个词,那就是生:君子。
师:何谓君子,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来感受君子之风。
师:风怎样理解生:风度生:风采师:风流,风范师:风就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在说,要风度生:不要温度师:看来风度是需要的,君子也是要做的。
我们说说怎样的人才配得称君子呢?(学生自由谈论)师:孔子有个经典的论述,叫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听说过吗?生:不太清楚。
师:老师解释一下,只有把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其中的文就是举止等外在的东西。
类似于我们学校中经常检查的仪容仪表。
周总理曾有过这样的格言:“脸必净,发必理、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做、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也就是说,举止要端庄有气质,仪表要整洁有风度。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举止、仪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人师表。
生:孔子是很有风度吗?孔子怎么样的人?师:你的问题问得很好,我们师生间真是心有灵犀啊。
学生眼中的孔子是怎样的形象?《君子之风》有一则做了简略而生动的描绘,哪一节?生:第14节,(朗读背诵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师:你怎么理解这些有关孔子的外在的表现,就是所谓的文。
生:孔子和人交谈,应该语气温和而有礼貌。
但是又很严厉。
师:孔子有时也很严厉,比如学生上课睡觉时,就不温了,而是很厉,(出示宰予昼寝片段)这里的厉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是正气凛然的体现,自然让人肃然起敬。
还有吗?生:孔子很威严但不凶猛。
君子之风的教案(应)

君子之风的教案(应)君子之风一、导入新课。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只指国王以下、大夫以上的官员,常与小人对举。
如《左传》:“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政治地位孔子:“君子”是指品德高尚的人。
——道德水平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道德修养,才算有“君子之风”?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
(板书:君子之风)看看孔子告诉我们有哪些法则可以让我们向君子靠近。
二、整体感知1、读第1章和第2章政治和道德素养:道、德、仁、义、礼、孙、信知识文化水平:六艺2、自由诵读课文第3—9章。
思考:其中哪些品质不是君子应该具有的?(具有这些特点的是小人)(板书)小人:求生害仁喻于利耻恶衣恶食患得患失三、解读1、杀身成仁。
(生命?仁义?)1)齐读第3章。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2)教师总结: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
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
孟子也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这段文字,是对孔子“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思想的最好阐发。
后代许多民族英雄、仁人志士,像汉代的苏武,宋代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于谦,清末的谭嗣同,在国家与民族的危急时刻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离不开传统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
3)(提问)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名人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史·文天祥传》2、见利思义。
(利?义?)(第4、8章)1)【读解】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君子之风》教学设计

《君子之风》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进一步强化理解重点词与重点句。
2、分类、归纳、总结本章节中所讲的“君子”,理解“君子之风”。
3、适当拓展,联系现实,让“君子”二字具有现代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读《论语》会发现,“君子”二字出现了一百多次;而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会用“君子”二字来评价一个人,说“某某很君子”这样的话。
那么,你心里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呢?1、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几句话吧:➢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理解重点词:饭、耻。
翻译句子。
思考:孔子、颜回师徒二人为什么“乐”?为什么“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小结:君子——精神层面2、给大家看一个熟人,他是不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有没有受过儒家思想的影响?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进一步探讨“君子”➢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鄙夫可与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理解司马牛与孔子的对话,结合中国俗语和苏轼的典故,理解“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的真正含义。
2、理解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的原因。
3、小结:君子——坦荡。
齐读。
一、怎样才能做到内心坦荡?(君子之风?)(一)➢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理解句子含义,了解成语“死而后已”“杀身成仁”的来历。
2、小结:君子?(仁)3、现实意义:善良(仁慈、仁善、仁厚、仁爱)4、齐读(二)➢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君子之风公开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导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短短的一部论语,君子一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直到现在我们还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人格,同样也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今天让我们走进《论语》,学习第六课《君子之风》,二、解题君子之风:君子的风貌、品质,要想成为君子,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有一个绰号叫“君子剑”的人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叫岳不群,华山派掌门,一向以正面形象示人,故得此绰号,他算不算君子?生答:“不算”提问:为什么。
答“因为他表里不一”师:“恩,对,表里不一就否定了他不是君子,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君子一定是个表里如一的人,那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不是也认为是这样的呢?”三、整体感知1、一起朗读12.8章,回答问题(1)棘子成提出了什么问题?(2)子贡是如何反驳他的?(3)孔子认为君子行为要“文”和“质”兼有,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而棘子成认为只要“质”,不必要“文”。
你怎么认为?(4)(5)成语积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
小结:从这一章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既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又不能迷失了本性,文和质同样重要,缺一不可,那么孔子他自己有没有达到文质彬彬这一境界呢?我们一起来朗读7.38章。
2、一起朗读7.38章,回答问题。
(1)有人说,这一章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你是怎么认为的?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
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
“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
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学案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学案一、夯实双基1.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封人请见.(xiàn) 从者见.(jiàn)之见.(xiàn)其二子子路反见.(jiàn)B.木铎.(duó) 问津.(jīng)执舆.(yú) 怃.(wǔ)然C.长沮.(jù) 桀溺.(nì)殆.(dài)而耰.(yōu)而不辍D.荷.(hé)蓧芸.(yún)草食.(sì)之奚.(xī)自【解析】A.从者见之:xiàn,B.津:jīn,D.荷hè。
2.下列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长沮、桀溺耦而耕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解析】②桀,通“杰”,③与,通“欤”,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见”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C )A.仪封人请见B.使子路反见之C.见其二子焉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解析】A、C都是“引见”的意思,B.晤见,D.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从而后.C.杀鸡为黍而食.之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B.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C、D均为使动用法。
5.对选段1“仪封人请见”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段通过写孔子与仪封人之间的对话,刻画出了仪封人超人的见识和孔子神奇的个人魅力。
B.仪封人见孔子前称孔子为“君子”,见后赞叹“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极写仪封人对孔子的大力赞美。
C.“木铎”喻指孔子,突出孔子的政治追求及作用,即宣扬正道,改变无道。
D.用“木铎”作喻,形象阐明孔子远大的政治抱负及其对社会的巨大作用,高度赞扬孔子勇于担当责任的伟大精神。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项城一高史明才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
?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4.背诵重点章节。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
《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
“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
《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
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
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三、成语积累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
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
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高兴。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
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
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
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
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君子之风》说课稿

《君子之风》说课稿《君子之风》说课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君子之风》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1、《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到了今天,它对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经典,吸取精华,促进健康人格形成,是每个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为此,省教研室的《教学指导意见》中建议:《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
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
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
这个建议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既不因“言”废“文”,也不能因“文”废“言”,而应该“文”“言”兼顾。
《论语》是孔子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靠丰厚的语文底蕴去陶冶学生,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
2、《<论语>选读》总的教学目标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而《君子之风》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语录体散文,更是体现孔子修身方面的代表作,它以阐述“君子的内涵”为线索,所选材料多带有一定形象性,较为具体可感,传神地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可敬可爱的夫子形象。
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孔子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夫子的高尚情怀和乐观精神,从而形象地理解君子道德修养的主要内涵。
我想,我们可以借助文字走进孔子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孜孜以求的人格魅力,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应该是阅读本文以后最大的收获。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学设计

《君子之风》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2、能力目标: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背诵重点章句:15.9﹑4.16、6.11、7.16、7.19、6.23、8.7 。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发展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成语积累、价值观渗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听到过这样的一些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名言,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
(幻灯出示:明确含义:荡:清除,洗涤。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也就是说“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 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清淡,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也就是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从这两句至理名言我们看出做人应该要学做君子,这两句都是《论语》中的名句,一本《论语》君子一词在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今天让我们学习君子之风。
板书:君子之风二、直接分析文章1、分析12.8章、7.38章我们平常讲一个人很美,往往从两方面着手评价,即:外在的美,就是容貌美(与身俱来的),内在的美,即心灵美,修养好、气质美等(后天的修炼得来)。
屈原说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与修能。
意思是说:我生来就有纯正的血统和高尚的品质,又在后天不断地努力完备自己的才能以担当大任。
对于“美人”我们可以用内在美、外在美来评价,那么对于君子的风貌,我们要可用“文”与“质”来体现,那么何谓“文”又何谓“质”呢?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30页上的12.8、7.38两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语文《君子之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教学目标1.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2. 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3. 背诵重点章句教学要求1. 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2. 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3. 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4. 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发展要求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这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内容。
二.字词归纳1. 通假字礼以行之,孙以出之孙通逊女奚不曰女通汝知者不惑知通智2. 词类活用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不义而富且贵义: 名词作动词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意动用法耻恶衣恶食者耻: 意动用法3. 文言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状语后置句何以文为?宾语前置句贤哉,回也!主谓倒装未足与(之)议也省略句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4. 一词多义道志于道,据于德(正道)夫子之道也(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会天大雨,道不通(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以君子义以为质(介词,把)有杀身以成仁(连词,来)乐以忘忧(连词,相当与“而”)何以文为(介词,用)第二课时一.君子的风貌分为两种文和质(12.8)棘子成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
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
“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
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
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
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
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
二.文的体现(7.38)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达在外面的神态。
第一是温和的。
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
第二是威而不猛。
说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摆起那种凶狠的架子,这样并不是威。
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
第三是恭而安。
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三.质的体现1. 7.6“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
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
这是仁的发挥。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2. 15.18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
本质上要有义。
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
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
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3. 15.9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谓以身殉道。
为卫道而死的,宗教徒中特别多,历史上的忠臣孝子,也就是这个观念,宁可牺牲,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宁可杀身以成仁。
第三课时质的体现1. 6.11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
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
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的忧愁、烦恼都吃不消的。
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
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
颜回则做到了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
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这个修养,而他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死了。
2. 7.16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
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舒服得很!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
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
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
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
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
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
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
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3. 14.28第一是“仁者不忧”。
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
大而言之。
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
个人的事更多了,人生都在忧患中,人每天都在忧愁当中。
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
第二是“智者不惑”。
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得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
最后是“勇者不惧”。
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4. 6.23“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
”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第四课时一.君子的风貌有文有质,那小人是怎么样的呢?小人会贪生怕死来损害仁道,追求个人利益。
一个人讨厌物质环境艰苦的话,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没有好的吃,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
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7.15)用这个“鄙夫”的名词好像孔子在开口骂人,等于后世骂人“匹夫”一样。
这“匹”的意思,就是一个。
其实这并不一定是骂人,意思只是说“一个人”或“这个人”,再白话一点就是“这个家伙”的意思。
而这里所记载的“鄙夫”之“鄙”,就是“鄙俗”的意思,“鄙夫”就是没有学识的、很糟糕的这种人。
如我们给人写信,稍稍带一点古文笔调写,谦虚一点,自称鄙人,但后来又有人改写作“敝人”,实际上该写作“鄙人”,而且这两个字,还要写小一点,放在旁边,以表示谦虚,自己是鄙夫。
这里孔子称人为鄙夫,等于是在骂人。
因为当时各诸侯之国的政坛人物,他所看不惯的太多了,他认为这些人都是鄙夫,他说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国家的大事呢?他说这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在功名权力拿不到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
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
一个大臣,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
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
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板书:温和严肃文庄重安详德才兼备杀身成仁君子之风见利思义安贫乐道质乐天知命乐水乐山心胸开阔意志坚毅求生害仁耻恶衣恶食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2019-2020年高二语文《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粤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想】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
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
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语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
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研习课文1、(思考练习一)结合课文、说说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明确: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
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
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超低温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在今天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参考“相关资料”),主要应用于能源(超导输电、超导储能、超导电机等),交通(磁悬浮列车、船舶磁推进器),医疗卫生(核磁共振成像、生物磁仪器等),电子技术(超导微波技术应用、各类超导传感技术、半导体—超导体集成电路、超导计算元件等),重大科学工程(加速器、受控热核装置等)和国防技术(超导反潜、扫雷、飞船再入、电磁推进、通讯及制导等)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