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拾趣话官德
楹联趣话

可 谓 是 美 的文 体 与 高 雅 的 书艺 结
孙 居 住 的府 弟
明柱 上
,
位 于 曲阜 城 中心
在孔 府 大 门 两 旁
合
而 相 映情 趣
,
生 气盎 然
。
悬 挂着一 副蓝 底 金 字 对联
责任编辑
李绍 宁
与 国 咸 休 安 富 琴 荣公 府 弟
,
文章
”
、
“
道德
”
之后 喧扬 了
。
, 。
公府
”
衙 门气 派
,
鬼 国 无凭
名 山 有据
莫 信 阴 司鬼 国 且 观 天下 名 山
,
五
。
、
黄鹤 楼 中对 联
黄鹤 楼 故 止在 湖北 省 武汉
“
,
这幅 复 字 联 构 思 奇 巧
国
”
上 联首 尾 重 现 了
,
“
鬼
因 矶 为楼 名黄鹤 市蛇 山 的 黄 鹤 矶 临 长 江 楼 相 传 始 建于 三 国孙 权 黄 武 二 年 公 元
!
洲
〔
楹
联
趣
话
邢 日祥
吉林 商 业 高等 专 科 学校 吉林 长 春
冬
粗 联是 我 们 祖先 历 经 千 百 年 创 造 出 来 的 一 种 特 珠 文体 是 我 们 应 当 继 承 的 一 份 文 化 遗产 关 〔 健词 〕 极联 对联 趣话
摘
要〕
,
从 句式 上
,
窝 意 上都 有 独 道 之 处
,
“
”
、
以 《 楼梦 》 中的 人 红
”
、
的对 联
,
讽刺官僚主义的对联

讽刺官僚主义的对联上联:打虎拍蝇,地朗天清民鼓掌下联:倡廉反腐,官纯政洁国扬眉上联:执政廉居首,克己奉公,铲奸剪佞整纲纪下联:为官德占先,亲民敬业,斥腐鞭贪正党风上联:治腐惩贪,决策英明黎庶赞下联:正风肃纪,政局稳定天下欢上联:倡廉反腐动真,痛斩害群马下联:依法用权扬正,善当领路羊上联:明正法规,反对官僚功当代下联:厉行节约,狠刹享乐利千秋上联:抓铁留痕,整肃歪风除腐败下联:踏石有印,激扬正气定乾坤上联:反腐起狂飙,政治清明,贪肃贿惩频打虎下联:倡廉颁铁纪,官风端正,令行禁止免悬鱼上联:纠四风常抓不懈,百姓拍手称快下联:反腐败利剑高悬,贪官寝食难安上联:倡廉反腐,正气清风国上下下联:依法治理,领航深水党中央上联:大地春盈,治腐惩贪扬正气下联:中华梦起,兴邦强国振民心上联:反腐倡廉,南阳有天皆日丽下联:富民强市,宛城无处不春浓上联:反腐惩贪,治标兼治本,拍蝇打虎新常态下联:减排降耗,利国亦利民,霾散雾开艳阳天上联:惩治官僚腐败,民心所向下联:招安顽劣虚荣,权术之宜上联:倡廉反腐清风两袖下联:知耻明荣正气满腔上联:党心反腐,民心反腐,腐吏逍遥还几日下联:国事纠贪,家事纠贪,贪人命运已无多上联:三令五申防败类,反腐风中,党是擎旗手下联:千军万马跃征程,图强路上,我当清道夫上联:人民议政,惩腐倡廉兴正气下联:代表维权,当家作主建新风上联:廉政治贪徒,惩前毖后惊左右下联:旧街开新店,坐北朝南卖东西上联:兴党惩贪,不让腐泉污洁藕下联:安民扬善,又将正气化清风上联:反腐倡廉,社稷永存无穷日下联:贪赃枉法,江山倾覆尽瞬间上联:羊年反腐树新风,社稷兴隆,九州飘雅韵下联:猴岁倡廉除旧弊,人民富裕,四海闪文光上联:打击贪官,勤政自知舟赖水下联:疏通河道,爱民方叫海清天上联:政令纠风,节俭务实崇天下下联:党员垂范,清廉勤勉树丰碑上联:惩治吏污,肃贪应举包公铡下联:保持政洁,拒贿当悬羊续鱼上联:反腐治贪促改革,革弊立新,新春幸福日继日下联:打虎灭蝇整四风,风清气正,正月爽朗天连天上联:打虎拍蝇、鞭腐挞恶,抓铁烙痕,维护社会公平道义下联:正风肃纪、激浊扬清,踏石留印,建成小康幸福和谐上联:反腐反贪,老虎苍蝇一起打下联:治国治党,廉风善政两头抓上联:官僚主义,在三鞠躬中甩掉下联:百姓公仆,由一承诺里诞生上联:腐败若穴蚁蛀虫,可毁长堤倾大厦下联:清廉如春风时雨,能苏万物富千家上联:败坏党风,私权岂可凌国法下联:拒绝歪理,小事更能显大行上联:反腐倡廉,稳定国家扬正气下联:兴荣抑耻,和谐社会树新风上联:打虎拍蝇,廉政为民民拥戴下联:牵羊放马,依法治国国兴隆上联:大会已三开,议案高悬,试问执行谁有责下联:江山须再造,官场腐败,亟宜整饬各图存上联:反腐肃贿惩贪,民心皆喜悦下联:倡廉纠风整纪,国运更昌隆上联:政纪当严,腐败当除,不让骄奢伤国本下联:党风要正,贪淫要戒,须将智力惠民生上联:百姓盼清官,恨尔公权私用,肺腑藏奸,几座金山填欲壑下联:朝廷需善士,怜君武略文韬,才华绝代,一条白练赴幽冥上联:反腐堵污流,杜渐防微,不教长堤崩蚁穴下联:倡廉疏碧浪,扬清激浊,还将绿水润民生上联:反贪锤重,反腐镰锋,从严治党锤镰灿下联:倡俭风清,倡廉气正,务实为民风气新上联:马年反腐,利剑专除害群马下联:羊岁改革,新风只做领头羊上联:政府机关,不以高楼张气派下联:居民住宅,全凭大厦显风流上联:重拳反腐,风清气正乾坤朗下联:大力强军,国泰民安天地新上联:悬鱼必挂,反腐倡廉,政色犹添春色美下联:硕鼠当除,驱邪扶正,党风更比竹风清上联:权系民生,身化廉风排腐气下联:政颁仁策,情如春雨润神州上联:看看油滑政客,打来草稿吹牛用下联:夸夸忠勇家奴,拿起公文效命冲上联:惩腐败,廉洁奉公,处处替群众着想下联:除奢侈,艰苦奋斗,事事为人民立功上联:反腐肃贪,岂敢惧权畏势下联:栉风沐雨,但求激浊扬清上联:两袖清风,除暴安良惩腐败下联:一身正气,奉公守法倡廉洁上联:倡廉反腐,惩治贪官鞭腐恶下联:辞旧迎新,铲除陋习树新风上联:反四风,守八项规定,四面八方百姓实心齐点赞下联:兴千业,怀各种技术,千行各类能人奋力勇争先上联:治腐肃贪,维护人民利益下联:惩一儆百,符合群众诉求上联:为民请命,荣辱沉浮,把握官场双刃剑下联:反腐倡廉,是非成败,迎来宦海满园春上联:擂鼓鸣钟,反腐倡廉张正气下联:扬帆开道,启航追梦弄潮头上联:权力重如山,诱惑当前而滥用,谁人缩手下联:贫身清似玉,法规至上且公持,笼子囚心上联:正义擎旗,反腐千钧棒,不教华夏出污吏下联:公平撑伞,爱国万众心,总使人间树惠风上联:制度紧严,权力被关笼子里下联:劣行遏止,腐贪防范未然中上联:倡廉肃贿惩贪,民心皆喜悦下联:反腐纠风整纪,国运更昌隆上联:阳光执政,政溢清风,廉官典里无贪字下联:泉水濯心,心萦正气,公仆胸中有赤旗上联:勤政拒贪,铸就一身正气,与华夏同乐下联:反腐倡廉,坚守两袖清风,为百姓分忧上联:学召公理政,政廉民喜,宜以清名芳百世下联:劝现代为官,官正腐除,休图黑利误前程上联:倡廉反腐,军民共力搞经济下联:筑梦连心,党政携手求复兴上联:共产党肃贪官、惩腐败,舜水清澈见底下联:老百姓得盛世、建伟业,三蓝红火冲天上联:倡廉惩腐,党群牢筑恢恢网下联:激浊扬清,华夏宏开朗朗天上联:国法无情,反腐除贪扬正气下联:公仆有爱,惠民理政布春风上联:立法为民,督政为民,百事顺从民意,伟业千秋春永驻下联:任廉于吏,罢贪于吏,一心整饬吏风,晴空万里镜高悬上联:纠党风,秉公办事光明正大下联:拉关系,托人施情理应知羞上联:百年历史不堪回首,帝官封践踏河山,凌辱人民施暴虐下联:万里神州有幸逢春,党政军清除腐败,振兴社稷是英雄上联:上遵党性,反腐倡廉,敢向贪官挥索剑下联:下系民心,先忧后乐,频为大政架桥梁上联:立党以公,反腐倡廉消祸害下联:为民执政,布仁施善保安平上联:反腐除贪,任凭鬼蜮千般变化下联:兴邦改革,且看神州万里腾飞上联:改良主义先驱,防腐倡廉斯世有下联:反效文风代表,模山范水此时无上联:反腐倡廉,俗美风清徐海地下联:励精图治,民安物阜古彭天上联:打虎灭蝇,肃贪反腐,亲民跃马倡廉政下联:下洋探月,圆梦兴邦,惠雨迎春展锦图上联:惩腐反贪,党纪高悬三尺剑下联:修身励志,廉风长绿九州春。
显扬官德的官署联

显扬官德的官署联——郑华玉古代为官的,爱在官署大门或衙门大堂上张贴槛联,悬挂匾额,形成了联海中的一脉——官署联。
古代官署联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其内容大多是或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或宣传陈腐的信理观念,或伪善自白、无耻标榜,借联显扬其官德、官风。
例如,“志安社稷;气蕴风云”、“学问多奇字;官箴有直声”、“有为有猷有守;日清日慎日勤”、“政惟求于民便;事期可与人言”、“惟一惟公惟平惟直;有功有烈有德有言”等等。
有个县官,在大堂上挂着一副用誓言写的对联:“得一文,天诛地灭;循一情,男盗女娼。
”貌似清廉、公正,其实,他既贪脏,又枉法。
有人提醒他:“你错了,难道忘了大堂上所写的对联吗?”县官却回答说:“我没忘,现在所得的不止一文,所循的也不止一情嘛l”真是荒诞之极,可耻之尤。
在封建社会,封建官僚们“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真,“衙门大门八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是实,不可轻信“民之父母”的“爱民如子”之育。
然而,封建社会腐败的官场上也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清官,其官署楹联中也确有一些立意较高的佳作。
如,明代清官王阳明每次出巡,前导仪仗的高脚牌上常书一联:“求通民情;愿闻己过”,用此联表明为官之道,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民族英雄林则徐也曾将王阳明的这副对联,书于官署门外。
以示下属官民。
官至刑部尚书的清代顾治年间的魏象枢,曾题过一副对联于大堂:“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清代俞云焕撰写的大堂联是:“不要百姓半文钱,厚非并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都有恤民之意。
杭州府署联云:“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已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得廉隅。
”激浊扬清,鞭策近理。
一个在晋州为官的人,针对当时贪贿情况,为自己立了誓愿,写联道;“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一些出身寒微、素质较好的七品芝麻官,在所题的县衙联中,不乏好对。
如山阳县署联:“不食民一饭,不爱民一钱,乃吴隐子为太守;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是范文正作秀才”;鄂城县衙联:“官要虚心,总能发伏厘奸,须识我得情勿喜;民宜安份,若到违条犯法,可怜汝无路求生”;浙江某县衙联:“看眼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昕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县衙楹联与官德修炼

县衙楹联与官德修炼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古代官员喜欢创作楹联,悬挂于官署内以自赏。
这些楹联或概括治地的地理位置,描写山川名胜,或申明施政宗旨,以官箴戒约自勉。
总而言之,这些楹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和传播,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在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河南省内乡县衙各个主要建筑物前,都悬挂有一副楹联。
这些楹联意境深远,折射出古代政治、官吏作风和世态民情,展现着“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艺术魅力。
内乡县衙的楹联集中体现在强调为官者要务实苦干,勤政为民;要廉洁奉公,爱民如子;要公正执法,勇于进取等方面,不乏给人以启示。
强调为官要勤政为民。
内乡县衙大门楹联。
“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
”联中的菊潭和郦都是内乡县的古称。
意思是说,身为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下系百姓,责任重大,如一柱擎天;必须脚踏实地干上十年八载,勤政为民,造福一方。
主持营建内乡县衙的知县章炳焘,将这副楹联镌刻在县衙大门两侧,其标榜为官务实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
县衙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这副楹联意思是说,视百姓为天,对不起百姓,也就如同欺负上苍,千万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自欺欺人、败坏名声的蠢事;辜负了老百姓,就是遗恨于民,也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把损害人民的利益提高到欺天负国的高度,可谓掷地有声。
强调为官要廉洁务实。
县衙三堂的横匾上书写着“清、慎、勤”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清、慎、勤”作为皇帝劝戒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亲倡,置匾于衙署,以警戒其为官者自己要做到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于政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县衙西花厅楹联“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
”意思是说,要淡泊金钱名利,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琴书相伴。
闲暇时登山临水饮酒赋诗,过着清淡而潇洒的生活。
对联拾趣

一 地 一 天 一 圣 人
千 山 千 水 千 才 子
清朝考官王尔烈 到江南主考,南方 才子瞧不起北方主 考,于晚间题联门 上,王尔烈知其意, 遂对之。考生们看 后赧颜折服。
你 也 挤 我 也 挤 , 此 处 几 无 立 脚 地
好 且 看 歹 且 看 , 大 家 都 有 下 场 时
原在描写露天剧 场中看戏的人们,争 相拥挤,各不相让; 深意则指官场勾心斗 角,相互倾轧,但到 头来,都有下场之时。
大 鹏 展 翅 三 千
小 猪 连 头 一 百
左宗棠小时据传天资 过人,一天母亲让去 买肉,屠夫有意试他 才能,便要他对一下 联,对出才可卖肉。 小宗棠不假思索便对 出下联,提着肉高兴 地走了
九三 章强 勾韩 股赵 弦魏
50年代初,科学家钱 三强率团出国考察, 团员有华罗庚、赵九 章、备时璋等人,闲 暇之余,有人拟了 “三强韩赵魏”球队, 华罗庚对出,珠联璧 合,堪称绝对。
有 意 焚 香 , 何 必 远 求 真 像
一 心 向 善 , 此 地 即 是 灵 山
辽宁营口娘娘庙后殿正门 的一副对联。只要有意, 就用不着东跑西颠,寻求 真神仙像;下联说,能一 心向善,在哪儿都是显灵 的地方,神灵就在心里, 心地纯正,无愧于天,用 不着天天拜佛
古 稀 双 庆 , 更 多 一 度 春 秋
地 内 出 黄 金
土 中 生 白 玉
四川苍溪土 地庙联,上下联 严格相对,道出 了土地的重要, 告诉人们珍惜土 地,保卫国土。
有 杏 ( 幸 ) 不 须 梅 ( 媒 )
因 荷 ( 何 ) 而 得 藕 ( 偶 )
明代学者陈敏政少 年 时,宰相李贤欲招为 婿,借酒宴之际测试他, 李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 句,陈敏政很快领会其 意,顺口对出下。上联 用谐音问,下联用谐音 答,问得巧妙,对答如 流,因而得到了佳偶。
品读内乡县衙楹联中的官德文化

官 不 荣 , 失 一 官 不 辱 , 勿 道 一 官
无 用 ,地 方 全 靠 一 官 ; 穿百姓 之衣 ,
吃 百 姓 之 饭 , 莫 以 百姓 可 欺 , 自 己 也 是 百姓 。 ” 媒 体 报 道这 则新 闻之 后 ,
待 自己,淡 化 “ 官 本位 ”, 以勤政
为 己任 , 造 福 一 方 。 这 种 自觉 与 百
正 如 孔 子对 季康 子 所说 : “ 子 欲 善 而 民善 矣 。”反 之 ,如 果 官德 失 范 ,
重 ;爱 郦 民,十年 踏 地脚 根 牢。”
联 中的菊 潭和 郦都是 内 乡县 的古称 。
意 思是 说 ,身 为治 理 菊潭 的地 方 官 , 上 受皇命 ,下 系百姓 ,责任 重 大,
县 委 书 记 念 了一 副 对联 , 内容 为:“ 得
一
名 联 。 上 联 的 核 心 是 要 正 确 对 待 百 姓 ,尊 崇 “ 民 为贵 ” , 以 百姓 为天 ,
爱 民如 身 ; 下 联 的 核 心 是 要 正 确 对
在 言 多,须 息 息从省 身克 己而 出;
当官 务持 大体 , 思 事 事 皆 民 生 国计 所 关 。”这 副 楹联 道 出 了 “ 为政 ” 、 “当 官 ” 的 核 心 问题 : 为 官从 政 不
为 官要勤 政 为 民。 内 乡县衙 大
门楹 联 : “ 治 菊 潭 ,一 柱 擎 天 头 势
政 ,就不 要 讲 自 己清 贫 ;既要 勤 政 , 就 不 要 讲 自 己辛 苦 。 衙 神 庙 上 “ 不 求 当 官 称 能 吏 ; 愿 共 斯 民做 好 人 ”
风 淳 ,官德 好 ,百姓 就 会 起 而 仿 效 。
案 时 举 目可 见 , 警 促 其 秉 公 办 事 。 与 二 堂 相 对 的屏 门 上 有 一 匾 , 上 书
楹联趣话

楹联趣话一楹联的起源楹联又称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集实用性和文学性为一体,雅俗共赏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学形式。
关于对联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与古代贴门神辟鬼驱邪的习俗有关。
最早的门神据说是<<山海经>>所记载的神荼,郁壘。
他们二位面目丑陋,勇力过人,有执恶鬼饲虎的本事,又肯仗义助人,于是便被人请作门神。
早在南朝就有正月初一绘二人像贴户左右,以驱鬼魅的记载。
唐朝以后,门神逐渐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取代。
据说有一次,太宗李世民卧病,夜闻门外有鬼呼号,乃令该二将戎装伺立门外,夜果无事。
此事传开,民间纷纷效仿。
无奈真神难请,画像也奢侈难求,只好以名字代之,书于桃木之上,挂在门旁,谓之桃符。
也许这就是门联的发端。
其后,桃符逐渐加入了祈福纳祥的内容。
五代后蜀英主孟昶将对仗的联语写在纸上,贴在门上,从而产生了传说中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至宋时,联语在文人墨客中已相当流行,留下不少对联佳话。
到了明朝,除夕贴春联已蔚然成风。
传说有一年除夕,太祖朱元璋巡游民坊,见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遍贴春联,唯有一家不知何故未贴,遂上前询问,方知乃是一劁户,正为写些什么发愁。
太祖灵机一动,大笔一挥,亲书一联道: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主人大喜。
此后,茶馆酒肆,各行各业,均有符合行业特点的对联佳作出现。
至此,对联与门神桃符彻底脱离:门神贴于门或供于龛,桃符挂于腰,对联则登堂入室,或施于门柱,或悬于厅堂,或见于佛寺,或题于书房,成为一种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
正所谓:撑天拄地两行字,纳古涵今一副联。
清朝乾隆年间,对联达到鼎盛。
一些文人墨客乃至王公大臣,凭借其在诗词歌赋方面的深厚功底,将词语对仗,声律协调,整齐对偶等法则引入联语创作,写出了不少名联绝对,其内容也与时俱进,包罗万象。
以纪晓岚为代表的一批联语大家,炉火纯青,脱颖而出,所撰对联,妙语连珠,趣味横生。
古人作官五德对联

古人作官对联古人作官五德不贪不贿、爱民如子、法严法慎、克己奉公、政绩昭然。
一曰不贪不贿。
嘉靖年间有位叫钱显的藩司参议,令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二曰爱民如子。
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薄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三曰法严法慎。
清代古文学家吕璜遭冤狱十五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知县,他的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久害了自家。
四曰克己奉公。
清代赵慎畛的桂林府衙对联是: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五曰政绩昭然。
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是: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仅富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在我国封建社会,贪官污吏固然不少,但也确有一些两袖清风、为官清正廉洁者。
他们为了明志自勉,也为了弘扬清正的官风官德,喜欢在官衙悬挂楹联,有许多不失为警世之语,很值得今天的干部们、特别是领导干部引为镜考。
大致可分三大类:一、勤政爱民。
河南内乡县有一建立于元代大德年间的旧县衙,衙内有三幅楹联产生于700年多前,尤显难能可贵。
三联悬挂的地方和联语是:县大堂的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国即负民,何忍负之。
衙门内公署院的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为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县衙三堂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清光绪初年,贵州安顺府知府文海在府署“春熙堂”悬挂自撰联云:一筹莫展,五载素餐,也算地方官,自问那堪称父母;百姓忠良,七属静谧,仅偿温饱志,试忍何以封君王。
廉洁 对联 古诗

廉洁对联古诗以下是一些关于廉洁的对联和古诗:
对联:
1. 上联:清风拂面来,廉气满乾坤
下联:正气盈心间,高节映日月
横批:廉洁奉公
2. 上联:心如明镜台,不染尘埃
下联:行若青松立,常怀正气
横批:清正廉明
3. 上联:守官德,守国法,守底线
下联:立公心,立民意,立天下
横批:廉洁从政
4. 上联:身正影不斜,廉气荡尘埃
下联:言直行无愧,清风拂面来
横批:廉洁自律
古诗:
1. 《廉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茂凤凰楼。
廉慎传家政,龚黄媲古羞。
2. 《入京》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3.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楹联里话官德

楹联里话官德楹联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言近旨远,古人常以此表达居官的抱负,千载间留下了许多名联佳作,流传不绝,其中表达出来的一些官德思想直到今天仍对人有很大的启示。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这是明代王恕曾撰写的一副楹联。
王恕是明朝贤臣,曾历仕五朝,为官十九任,以刚正清廉著称。
明弘治年间,官员之间馈送贿赂成风,时任吏部尚书的王恕有心除故鼎新,故在尚书府外书此联,告诫在京城为官者,应耻于有人登门行贿,在地方为官者,要羞于入京向上司送礼。
确实,礼之轻重如何能衡量人之拙贤,若以此为念,则定会风气败坏,法纪无存,选人用人也就失了标准。
“一柱擎天头势重;十年踏地脚跟牢。
”此联为南宋名将余玠所书。
南宋淳佑年间余玠受任为四川安抚制置使,总领四川防务。
有宋一朝,四川多次爆发动乱,时人有“蜀地好乱,易动难安”的说法,加之正逢蒙古入侵,可谓既有内忧更有外患,处境艰难。
但面对这种情况,余玠没有退缩,而是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题下这副楹联,以此表明他绝不负国家重任,以十年为期,治安全蜀的决心。
古语云:故君子者,担当也,临危而受命,揽责于己身,弗却而诿之,必有大成。
面对艰难险阻,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和担当,只有不避事,才能成事。
“愿闻己过;求通民情”。
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为官清正,爱恤民情,每赴新任,都让衙役扛两块高脚牌作为官员仪仗的先导,而牌上书就是这副楹联。
此联言语虽短,意味却很深。
近代思想家魏源也曾仿效此联自题一副:“安得民情常达,唯恐己过不闻”。
为官当修身克己,从政为民,听得进逆耳忠言,看得到百姓疾苦。
河南内乡县衙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从众多的楹联上得以展现。
县衙中六房等机构,是县衙的办事部门,每房设办事人员2至3人,谓之胥吏。
他们分别掌管全县人事、财政、农工、文礼、治安等具体政务。
他们熟悉钱粮、刑名等政务,实际上并无任期。
因此清代名臣郭松涛有“本朝与胥吏共天下”之语。
但“官不恶衙役恶”“纵然官法似铁,怎禁吏滑如油”。
讽刺楹联拾趣

讽刺楹联拾趣2019-09-02楹联有喜庆、装饰及交际、庆吊之别。
其实还有⼀类是讽刺性的,说来也⾮常有趣,发⼈深思。
据传明代万历年间,有个贪官,为害百姓,民众极为憎恨。
⼀年过春节时,这个贪官在家门⼝⾃贴⼀副对联,⽈:“爱民如⼦,执法如⼭。
”以此欺世盗名。
当地百姓见了,更是⽓愤,便推举⼀⼈于夜深⼈静时,在贪官的上下联各添⼀句,对联变成:“爱民如⼦,⾦⼦银⼦皆吾⼦;执法如⼭,钱⼭靠⼭岂为⼭。
”翌⽇晨,贪官推门⼀见,⽓急败坏,却⼜⽆可奈何,只好撕掉。
清代乾隆年间,直⾪学政吴省钦为主考官时,常弄权受贿,营私舞弊,百姓很⽓愤,遂有⼈贴⼀副对联于试场门⼝:“少⽬焉能评⽂字,⽋⾦安可望功名。
”这副对联将主考官“省钦”的名字拆开,形成对联,构思巧妙,讽刺⾟辣,意趣⽆穷。
⼝语化的讽刺对联,联意浅近明⽩、也很有趣意。
冯⽟祥将军曾作过这样⼀副对联:“七盘⼦茶点,⼋盘⼦⽔果,知否民间痛苦?两点钟开会,三点钟到齐,岂是⾰命精神?”这副对联⽂字通俗如俚语,但内涵很深刻,讽刺意味很浓。
有⼈写对联讽刺官场上⼀些⼈,这些⼈对上是⼀副⾯孔,对下⼜是⼀副⾯孔。
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上司开⼝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下级陈词达千⾔,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这副对联⽤说话应答的句式,活⽣⽣地勾画出“两⾯⼈”的嘴脸。
记得早年还有这样⼀副讽刺对联:“只讲门当户对,哪管感情冰凌⽔;但图花容⽉貌,任凭⼼灵⾖腐渣。
”讽刺那些在婚姻上只讲门当户对,只重容貌⽽不重感情的⼈。
⾄于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讽刺对联,更是妙语迭出。
如:纪⽒幼年时与童伴数⼈在街上玩球,适太守经过,孩童们的球偏巧掷⼊太守官轿中,群童被衙役驱散,唯有纪⽒上前索球。
太守⾔:“我有⼀联,如若你对得出,便把球给你。
”太守出的上联是:“童⼦六七⼈,唯尔狡。
”纪⽒随⼝对⽈:“太守⼆千⽯,独公……”最后⼀字未说出来。
太守问:“为何不说末字?”纪⽒道:“太守将球还我,就是‘独公廉’,如若不还球,便是‘独公贪’了。
佳联妙对话清官-趣味对联

佳联妙对话清官-趣味对联历朝历代都不乏为政清廉者。
他们中的许多人常以对联的形式表明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之心,不少被传为佳话。
(一)明嘉靖年间,藩司参议钱业令所属官府都要张贴一副对联:“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告诫属下官员务守清廉,不义之财,莫取分文。
其抓“廉政建设”可谓别出心裁。
(二)清代在晋州为官的陈景登,因见当时贪风日盛,为了给自己敲警钟,作一联自勉:“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可见,作为一州之首,陈景登除了深知自己不贪赃枉法、“不刮地皮”外,还明白应该“循天理”,查清楚为什么会“眼前皆瘠地”,并努力使之成为“沃野”。
(三)清代官吏余云焕一日在大堂上撰联一副:“不要百姓半分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他认为,为官者不搜刮民财,是起码的官德,更要千方百计为百姓造福,才算是尽职尽责。
(四)清代朱在浙江做主考官时在大门上自署一联:“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
”联中表白自己不讲私情、不开后门,但凭试卷决定弃取。
(五)清代林则徐在升任两广总督后,亲自在府衙题写了一副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他在上联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下联则勉励自己杜绝私欲,刚正不阿。
(六)清人赵慎畛在桂林做官时,在府衙贴有一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清代工部尚书彭元瑞任浙江督学时有这样一副门联:“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国家斯得士,桃李无言。
”前联中赵慎畛告诫做官的要从政清廉,克己奉公,后联中彭元瑞则告诫做官的要多多培养人才。
楹联中的官德文化

作者: 王晓杰 袁浩
作者机构: 河南省内乡县委组织部
出版物刊名: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页码: 1-1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内乡县衙 一官 三省堂 官德 河南省南阳市 山东菏泽 县委书记
摘要: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念了一副对联,内容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媒体报道这则新闻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古县衙,一时成为热议。
此联是清康熙19年(1680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现仍悬挂于内乡县衙三省堂。
楹联趣话

王羲之妙书春联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
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
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
这付写的是:莺啼北星燕语南郊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
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
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
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
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刘凤浩涉笔成趣清代文学家刘凤浩,才思敏捷,涉笔成趣。
有人拿着贵重红纸,请他写寿联,他正在伏案写字,问是何时生日,来人说:“十一月十一日。
”他随即在红纸上写了:十一月十一日来人见了暗暗叫苦,又不敢做声。
他又问来人多大年纪,来人说:“八十。
”他接着写了下联:八千春八千秋来人转怒为喜,称谢而去。
纪晓岚讽对石先生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势教鞭责问晓岚。
楹联趣话(三)

楹联趣话(三)哪壶不开提哪壶清末曾国藩,中进士,却是三甲检讨,为此心病耿耿。
旧时殿试揭榜,鼎甲三人,头名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
第四名及其后若干名为二甲。
剩下属三甲,次品,称为“同进士出身”。
按照清朝惯例,一般都放到外地当点芝麻官。
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大富大贵,所谓“同进士出身”其实对他毫无影响,但无论如何,这个“同”字,成了他这位“一代完人”一生中的美中不足,成了他一大终生遗憾。
张伯驹《素月楼联语》上说,曾国藩有一天去访问左宗棠,左正好新讨了一个小老婆,很久才从屋里出来相迎。
曾国藩问怎么啦,左宗棠说:“我刚刚在小妾的房里,她正在洗脚,门人没有及时进来通报”。
曾国藩听了大笑,随口出了一个对联:看如夫人洗脚;这自然是戏谑。
如夫人,即小老婆。
左宗棠马上对出:赐同进士出身。
这一对,可谓哪壶不开提哪壶,马上把曾国藩搞个羞愧难当。
曾国藩与左宗棠,都是当时国家良栋,据说两人不和,较劲之事时有发生。
从这个对联故事也可见一斑。
贪生怕死“宣言”清末外忧内患,朝廷大官小吏们理应是为国赴难,为君分忧。
但真正一有风吹草动,马上作鸟兽散。
有这样一副对联,假借这些官吏们的口气,道出了他们贪生怕死的“心声”:君在,臣何敢死;寇至,我则先逃。
上联说,不是我怕死,而是要留一条老命,效忠皇上。
这话说得很动听,很冠冤堂皇。
但下联则一不小心便露去了狐狸的尾巴:狼来了,赶快逃之夭夭,还管什么君不君呢!这上下联两句话都有来历。
《论语·先进》有“子在,回何敢死”的话,上联由此化出。
《孟子·离娄下》有“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的话,下联由此化出。
另一个曾国藩曾国藩一生,最重视立德修身,孜孜不倦。
不仅严以律己,对子女、下属也同样严格要求,翻开那本厚厚的《曾国藩家书》,处处可见这位曾圣人道学的面孔。
因此,封建统治阶级说他是“一代完人”,是诸葛武侯式的人物,对他极尽赞美之词。
《素月楼联语》中,却记载了另一个曾国藩,说他游天津时,曾眷恋过一名妓女(一说是一名划船女子,貌美丰神),名叫大姑,还作了这样一副嵌名联送给她:大抵浮生若梦;姑从此处销魂。
古代清官诗联撷趣

古代清官诗联撷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良吏,他们淡泊自律,清心直道,关心民瘼,体恤民疾,公正廉明,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的拥戴和推崇,他们或为表示心迹志向、或为警示自身而作的诗、文、辞、对联,为后人所传诵、称道。
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官风、政愿等为官之道。
言为心声,他们的拒腐诗文催人奋进,也充满正气,流芳百世。
汉武帝时,汲黯新任淮阳太守,当地豪绅们欲备厚礼登门拜望,汲黯知悉,亲写诗词以榜文张示:“太守府门朝南开,无理有钱莫进来,自知之明听劝导,行贿则是小人才”。
公元764年,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府中当幕僚。
有人送他一条十分名贵的毛毯,名“织成锦”。
杜甫原物送还后题诗曰:“奈何田舍翁,受此厚赠情。
锦鲸卷还客,始觉心和平”。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还乡,检点行囊发现箱内有几片天竺山石片,那是他游天竺山时检的。
此时他想,它山之石据为己有,似有不妥,便写诗以自省:“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
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明朝弘治年间,一吏部尚书王恕,曾在门柱上撰写一副对联,把京官登门送礼及外任官携带礼物进京,行贿等均斥之为可耻行径,联云:“任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受任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清朝无锡知府武漠赴任时,在置衙挂出副对联做安民告示,其中有一联曰:“罔违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欺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所必严。
”这种直白的联语不仅词露冷锋,语带刀音,该联一贴出“四方人皆聚观,时先声所夺,平日绅衿之出入县庭者,皆息危惧。
”清道光年间,湖南蔡信芳任陕西蒲城县知县,他清廉正直,重士爱民,颇有政声。
离任之日,百姓拦道挽留,蔡信芳十分激动,含泪写诗相赠:“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中一寸棉。
回看群黎皆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道光八年,著名文学家、“作蜀硕儒”梁章钜擢任广西巡抚,兼署广西学政时,邀请赵慎珍为其题署衙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5个绝妙官场对联,揭破官场百态,令人拍案叫绝

5个绝妙官场对联,揭破官场百态,令人拍案叫绝对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历史上流传着大量好对联,值得后人细细品读。
古代社会与官场离不开关系,所以大量对联都与官场有关,或赞或贬,道出官场的五光十色与光怪陆离。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对联的读书人。
关注我,和我一起来欣赏5个绝妙官场对联,揭破官场百态,令人拍案叫绝。
第1副对联:之东无期,之西无期,这个委员,委来何干;英文不晓,和文不晓,自云监督,监得谁人。
晚清时期,留学日本的人不少。
当时某地有个混饭吃的官员,他被广东巡抚负责担任监督委员一职,负责监督留日学生。
但是这个监督没有真才实学,纯粹是吃白饭的。
当他来到横滨的时候,恰逢中国留日学生在抗议日本的“取缔留学生规则”,弄得动静有点大。
这个监督本身是个草包,完全没有能力。
他碰到大事情,完全无能为力,能做的也就是逗留不发,呆了一个月,反正就是吃干饭,等待事情自然过去。
这个监督的草包行为,引起了中国留日学生的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像这样的监督,实在是官场蠹虫,也显示出清廷官场的腐败。
就有人写了上面这个对联来嘲讽。
上联是说,这个监督逗留不进,没有丝毫主见,纯粹是酒囊饭袋。
下联是说,这个监督不懂英文和日文,虽然有监督这个职务在身,其实却是草包一个,根本没有履行责任的能力。
说白了,这个对联告诉人们,清代官场上有大量这种尸位素餐的官员,他们根本不做事情,却侵吞着老百姓的民脂民膏,让清代老百姓十分痛恨。
第2副对联:一死便成大自在;他生须略减聪明。
晚清时期,进士杨荣绪担任浙江湖州知府,颇有政绩。
只不过,他因为为官正直,受到了小人谗言,得罪了上司,最终被革职,没多久就抑郁而终了。
杨荣绪在死前写下了这副对联,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的心得,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
对联看上去很洒脱,而其实牢骚满满,令人看到古代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平。
上联是说,读书做官非常累,做官要溜须拍马,要逢迎上官,偏偏又做不到陶渊明那样洒脱,只能为五斗米而折腰,真是太憋屈了。
从古代县衙官联,看为官者为官之道

从古代县衙官联,看为官者为官之道古时的官署衙门都有对联,俗称“官联”。
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自古至今,它以独特的对仗效果,形成了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据史料记载,古代为官没有施政演说,大约从宋代开始,为官者便在官署衙门撰题“官联”,以此表明自己的官德、政愿、志趣、官风等,或者说是为官之道。
读来赏心悦目,品味无穷。
古代流传下来的“官联”很多,大概可分作以下几类:一是安民告示。
清代武承谟任无锡县令时,就打出“罔违道,罔怫民,真正公平,心欺无怍;不容情,不受贿,招摇撞骗,法必所严”的告示,并在县衙照壁上撰联曰:“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无所益;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联语一出,“四乡人皆聚观”。
这种联语带着冷锋剑音,使好人快意、歹徒胆寒。
再如清代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他为桂林知府写的仪门对联是:“此是公门,裹足莫干三尺法;我无私谒,盟心只凛一条冰。
”这种联语表明了爱民公正之心,那些想徇私捣鬼的人见了,自当心寒腿软。
二是执法严慎。
清代张鼎任徐州兵备道,统兼军事、航运、海防大权,他在道署门上撰联曰:“地当黄运之中,水欲治,漕欲通,十里河流,涓涓都从心上过;官做军民之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又,清代吕璜冤狱15年昭雪后任浙江庆元县令时,他的大堂对联是:“我也曾为冤枉痛入心来,敢糊涂忘了当日?汝不必逞机谋争个胜去,看终究害了自家。
”这种“官联”表明自己清明似水,执法既严且慎。
三是廉洁奉公。
明代弘治年间吏部尚书王恕,官署门联:“任于朝者,以馈送及门为耻;任于外者,以苟且入都为羞。
”又如,清代赵慎珍的桂林府衙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浮梁县署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之一。
衙内有一副远近闻名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内乡县衙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县衙三堂门前面黑漆明柱有联云:得—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江泽民、朱镕基等领导来此地参观时,看到此联也称赞不已。
明代山西汾阳知县汤信,信廉严谨,剔弊除奸,爱民如子,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
他在大堂内自题一联云:
作汾阳一行吏,春温秋肃;
受暮夜半文钱,地灭天诛。
明代弘治年间,官场行贿求官之风盛行,百姓怨声载道,深恶痛绝。
吏部尚书王恕,为告诫内外官吏,并警示自己,为官清廉,任人唯贤,曾题联悬于吏部大堂:
仕于朝者,以馈遗及门为耻;
仕于外者,以苞苴入都为羞。
羞耻观念常挂于心,藉以自律,藉以警世。
清代顺治年间,官至刑部尚书的的魏象枢,曾在大堂左右书联曰: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清代余云焕所在与义府撰写了大堂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此联告诫官吏,清正廉洁非异事,责问官吏,自身俸禄从何来?看似平常,却颇具深意,耐人寻味。
清代陈景登担任晋州州官时,当时晋州的管辖
范围土地瘠薄,盐碱地多,收成差,百姓贫穷。
陈景登体察百姓疾苦,在衙门大厅上悬挂这样一副对联:
头上有青天,作事须循天理;
眼前皆瘠地,存心不刮地皮。
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受到种种阻挠和压力,为此,他自题府衙内厅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副对联表现了林则徐豁达大度、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风骨,是他毕生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生死置诸度外,毁誉更不计及”的生动写照。
清代同治年间进士姚步瀛撰写了下联以自勉:
淡如秋菊何妨;
清到梅花不畏寒。
联语不仅盛赞了秋菊和梅花气节高坚的“不畏寒”精神,同时勉励自己要像秋菊一样正直浑厚、淡泊宁静,像梅花一样清廉刚直、淡泊名利。
清光绪癸卯进士仵墉,在河北乐亭当知县时,曾在大堂柱上亲自书一副警示联:
受一文分外钱,远报儿孙近报身;
做半点亏心事,幽有鬼神明有天。
进士武承漠在无锡任知县时,曾在大堂上题一联云: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山西平遥县署联: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
对联拾趣话官德
□张学俊
易造孽难欺天;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福建福安县署大堂联:
什么叫做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为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此联出语浅显,以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提出了做好官、行善政的最低标准。
广东抚署联云:
充无欲害人心,不忧不惑不惧;
行可以告天事,曰清曰慎曰勤。
宁波府署联云:
念厥职匪轻,休戚与六邑相关,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问,是非惟群言是度,不宽不猛不因循。
政声人去后。
只要为官作吏者把黎民百姓放在心中,他就永远活在黎民百姓的心中;只要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黎民百姓就会感激他,怀念他。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明代况钟,字伯津,江西靖安人。
任苏州知府13年,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
上任以后,清理积案,平反冤狱,除暴安良,深受百姓爱戴,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死于苏州任上,归葬靖安故里。
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墓后的清风亭上镌刻了一副对联:
一肩行李,试问封建官场有几?
两袖清风,且看苏州太守如何?
两句对联,两句疑问,读后发人深思。
廉吏者,圣德服中外,大节共山河不变;
清官矣,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这是古人夸赞廉吏清官之联,它警诫为官者要以德养廉,清正廉洁,方能英名永存,流芳百世。
然而,对于那些阳奉阴违、言行不一、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的腐败官员,虽然官署对联赫然在目,只不过是为了附庸风雅、自我标榜、沽名钓誉罢了,他们照样贪赃枉法、祸国殃民,使这些对联佳句成为欺世盗名的一纸具文。
古时有一贪官,为表其清白,于衙门书联:
爱民如子;
执法如山。
夜里,有人在其联下续匾文讽刺曰:
爱民如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一说续文为:
爱民犹子,牛羊父母,仓廪父母,供为子职而已矣;
执法如山,宝藏兴焉,货财殖焉,是岂山之性也哉。
从前,有一个贪贼枉法却又喜自我标榜清廉的县官,大年三十晚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
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九(久)居德范,十分廉明。
横批:
“福荫百姓。
”谁知,大年初一早晨,有人就在他的红对子上贴上了白对联。
白对联写道: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到手,六亲不认;
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
横批“苦煞万民。
”贪官本想用民众所喜欢的对联粉饰自己,却被人用妙联反击、嘲弄。
清末,多琪到湖北浠水任县令。
他一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民不聊生。
某年除夕,他居然恬不知耻在官署悬挂一联:
奉君命来守是邦,两度蝶飞,只求对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其民共安此土,八年鸿爪,最难忘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俨然一副正人君子模样,可是此联当晚就被人改动了几个字,变成:
奉王命来虐是邦,两度蝗飞,哪管你头上青天,眼前赤子;
与胥吏共刮此土,八年狼藉,只剩得山间白石,寺里清泉。
(责编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