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教案(二)(北师大版七年级上)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3.学生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和遗传基本规律;4.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生物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细胞的结构和生物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与运输。
3.遗传与基因–基因的概念与本质;–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过程、规律和方法。
4.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确定方法;–生态分类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与基因–染色体的结构、遗传规律和遗传方法;–重点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以当今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2.实验探究法和图片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图片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规律。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4.案例教学法,以关注生态破坏和环保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五、教学时长本单元教学时长为6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教学内容时长(课时)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细胞的结构和生物膜2遗传与基因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1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和抽象,有些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基础和智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阵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及案例引入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2+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优质精讲课件(北师大版2024)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1809—1882
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
实验法
英国人哈维 1578—1657
发现了血液循环
是生物学研究中
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 科学家。哈维用结扎 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 验方法,研究血液流 动的方向。实验证明 人的心脏在半小时内 所推动的血量超过全 身血液的总量,血液 流出心脏后在相当短 的时间内返回心脏。
现或验证的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
利用各种渠道对文献和资料进行合理的搜集与运用,以获得间 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
生物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问题探讨
➢ 1.请说说你知道的古代是怎么辨别有毒 和无毒的植物吗?
➢ 2.是怎样处理狩猎得到的猎物的? ➢ 3.有哪一些著作是记录植物和动物的呢?
古人通过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来 辨别有毒和无毒植物,也会通过试验在动物身上观察 反应来确认植物的毒性。
练习题
3、下列四位科学家都为我国和世界的医学事业做 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曾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的 是( )。 A.钟南山 B.屠呦呦
法国学者拉马克 1744—1829
首次提出“生物学”
生物分类
林奈他采用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他根据生 物的形态、习性等特点,将当时已发现的所有植 物和动物排列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
瑞典科学家林奈 1707—1778
分类学之父
生物分类
界
分类等级: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门 1.“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纲
问题探讨
➢ 1.请结合前面所了解的知识,填写下表。 ➢ 2.哪一个事件代表生物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呢?
科学家
林奈 达尔文 哈维 沃森 克里克
1.1.2+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同步精美课件(北师大版2024)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温故而知新
物种多样性
生物的 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 样性
生物的 特征
应激性 生长 繁殖 新陈代谢 遗传和变异 需要营养物质 除病毒外,都由细 胞构成
学习目标
1、简单描述生物学家进行的科学活动。 2、简单描述生物学发展的简要历程。 3、认识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
林奈
成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系统。
林奈与生物命名
他把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分类为:界、门、
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每种生物在
这种排列中都有自己的分类单位。
分类单位 界
门
人的分类地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小麦的分类地位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哺乳纲 灵长目 人科 人属 智人种
单子叶植物纲 莎草目 禾木科 小麦属 小麦种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达尔文
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他运用考察、调查、分类、比较 等研究方法,揭示出地球上所有 生物都来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达尔文研究雀的鸟喙
达尔文用自然选择来解释 生命世界的现象及其变化规 律,动摇了人们一直信奉的 神创论,完成了生物学领域 的一场重大变革,成为生物 进化理论的创始人。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思考与练习
将科学家与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线连接起来:
林奈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达尔文
生物分类系统
哈维
物种起源与生物进化的理论
沃森和克里克
血液循环
谢谢
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发现了血液循环
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1
2
3
4
5
6
4.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物的( ) ①形态 ②构造 ③分类 ④生理 ⑤遗传和变异
⑥进化 ⑦生态
A.①②④
B.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
关闭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 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关闭
C
解析 答案
1
2
3
1
2
3
4
5
6
1.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的是( )
A.拉马克
B.林奈
C.哈维
D.达尔文
关闭
A
答案
1
2
3
4
5
6
2.被誉为“分类学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哈维 B.李时珍 C.林奈 D.达尔文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Hale Waihona Puke 3.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是( )
A.林奈
B.哈维
C.达尔文
D.沃森
C
关闭
答案
究血液流动方向,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5.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 沃森 和英国科学家 克里克 等
人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发现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 构
造,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一
二
三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 构造 、 分类 、 生理 、 遗传和变异、 进化 、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是一门 实验 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 大自然的 观察 与 实验 。
2.1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鼓励学生提问,关注他们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突破认知障碍。
-组织课后拓展活动,如科普讲座、实地考察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设计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环境保护、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生物学作为探索生命现象的科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问,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此外,我还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撰写观察报告,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难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直观感知,降低理解难度。
-设计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研究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生物学思维和合作精神。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实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生物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通过讲解生物学在环保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结合生活实例,阐述生物学在科技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价值的认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1.2.1《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如动植物的分类、简单的生态学概念等。此外,学生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中学习过基本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生物学这种贴近生活的学科通常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在观察、描述和表达方面的能力较强,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合作学习,有的则偏好独立思考。
4. 教室布置:
- 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将教室分成不同的区域,如讲授区、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 在讨论区设置小组桌椅,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实验操作台应靠近水源和电源,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确保实验台面的清洁和安全。
- 教室内外可悬挂或张贴与生物学相关的海报、标语,营造良好的生物学学习氛围。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实际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物学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对学生观察生物现象的记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实践操作:
- 审核实验报告,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过程和结果分析,给出具体意见,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小组合作:
- 评估小组的PPT或海报制作,从内容、设计、展示等方面给出评价,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 探索生命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 (新版)北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型新授课课时 4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1、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2、能初步认识到生命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能力方面提高学生的分类及探究合作能力。
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认识生物学家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难点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关键引导好学生头脑中不同观点间的碰撞。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课前综艺: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内涵?2、生物最基本的特征?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新课导入:《打开生物学大门的钥匙》——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授课内容: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是与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分不开的。
你知道生物学家是怎样工作的吗?你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件:1、林奈与生物分类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2、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实验方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
从而发现了血液循环。
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沃森.克里克认识到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练习:思考与练习P 教师质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引言结合所知的有关内容共同探讨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灵活性较强,且无固定答案,因此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知识非学贴近于生活,所以易于理解。
这些知识有些仍具有争议,因此应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 2.1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生物有一定的接触,但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对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较浓,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搭建生物学的基本框架,培养科学思维。
2.学生在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3.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需进一步培养,教学中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学生对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协助学生完成实践作业和阅读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树立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其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物学。
4.培养学生的生物绘图、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课题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课型新授课序号 1教育教学目的知识方面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内在联系能力方面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积存、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思想教育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以积极的态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与漂亮。
重点生物的多样性难点遗传的多样性关键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教法交流活动法、谈话法、归纳法教具图片、挂图教学教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组织教学授课内容: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园范围:在海平面以下约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约10000M这间,包含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一、生物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资料目的要求:丰富对物种多样性的认识过程:1、将全班分组〔约4-5人一组〕推选组长。
2、各组同学将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在纸上,相互交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分组统计交流本节从开始就突出生态学观点,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挂图等,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再提出课题,所以要示教师课前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统计组内共列举出多少种生物3、全班各组分别展示和交流统计结果4、教师将收集的资料展示商量:1、上述生物生活的环境怎样的?2、为什么生物会如此多种多样结论: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等,约200多万种,其中70%动物,22%植物和真菌,5%单细胞生物〔二〕遗传多样性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操纵其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1、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肯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练习:思考与练习:1、3 各小组表达交流学生观察师生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商量,举例说明第一次学生活动课前打算很重要,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课前培训,以承当分组的任务,并多花时间给学生展示和交流的时机。
1.1.2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

A.进化论的提出 B.生物分类法的建立 C.“生物学”这一科学名词的首次提出 D.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生物学家
主要贡献
主要科学活动
林奈
分类学之父,命名法, 分类阶元: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观察,调查
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创立了 达尔文 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命世界的
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考察,调查, 分类,比较
哈维 发现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实验
沃森和克 里克
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 当今的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 物学时代
观察,实验
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微观方面:分子生物学 分子遗传学
宏观方面:生态学
课堂总结
一、生物学的发展与生物学家
拉马克----------提出“生物学” 林奈------------生物分类学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哈维------------血液循环
实验方法的运用使得生物学进入实证科学的行列
5、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20 世 纪 50 年 代 , 美 国 科 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 克等人研究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 发 现 了 DNA 分 子 的 双 螺 旋结构。
J. D.Watson(左),1928— H.Fr.Crick,1916—2004
科学活动包括:观 察、调查、实验、 查阅文献资料、相 互交流
沃森、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二、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 进化、生态的科学。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3.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污染、食品安全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3.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草履虫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资料分析等。
2.讲解生物学实验的设计原则,如对照实验、单一变量原则等。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生物学研究对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他们敢于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1.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重点: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步骤,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等。
难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遵循科学方法,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同时,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现象背后的原因。
2.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学生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猜想。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并提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4)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生物学研究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探索生命奥秘具有强烈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团队协作精神有待加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
1.1.2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优质课】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教学课件(北师大版2024)

沃森 克里克
DNA分子 双螺旋结构
分子阶段 标志着
沃森和克里克
新知探究
总结科学家的贡献以及他们使用的方法
科学家
贡献
拉马克 林奈 达尔文
首次提出”生物学”
分类学之父/生物命名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
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论
哈维
沃森、克里 克
“血液循环”的规律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分子阶段)
方法
观察、调查 观察、调查
瑞典·林奈 (分类学之父)
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
新知探究
02 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02 林奈与生物分类
脊
动
索
哺
物
动
乳
界
物
纲
门
灵 长 目
人 科
人 属
人 种
植 物 界
被 子 植 物 门
单 子 叶 植 物 纲
禾
禾
小
小
本
本
麦
麦
目
科
属
种
新知探究
02 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03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01 生物学家进行各种科学活动
治疗自身免疫病
破解记忆形成 的关键环节
异种器官移植
基因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疗法
新知探究
02 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01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概念
植物学+动物学
生物学
法·拉马克
新知探究
02 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02 林奈与生物分类 根据生物形态、习性等特点
观察法
生物命名法
神创论
英·达尔文
新知探究
02 生物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 03 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目录及教案

书籍目录:第1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1单元检测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2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第2节生物体的器官、系统第2单元检测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光合作用.第2节呼吸作用第3节吸收作用第4节蒸腾作用第5节运输作用第6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7章绿色植物的生物圈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参考答案第一章生命的世界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一、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多样性、认识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内在联系;2、通过观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举例说明生命的基本特征。
二、课前准备1、收集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照片、录像片、光盘等。
2、对小组长进行活动前的培训提出建立生命档案的具体要求以及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3、采集池塘中的水样备用,并在课前进行观察了解水中生物与非生物的情况是否适合教学演示,如果不适合应更换采集水样的地点。
4、无论是用示范镜演示,还是用显微投影演示,都要在课前“预演”。
三、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1、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2)遗传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1)应激性2)生长3)繁殖4)新陈代谢活动: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2)教学重点1、生物的多样性2、生物的特征(3)教学难点1、遗传多样性2、应激性3、新陈代谢的概念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以“交流资料”的活动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多样性;第二课时以演示实验为核心,探讨生物的共性。
五、教学方法(1)引入的原则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尽量做到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
(2)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
(3)交流中要带着问题讨论,通过讨论要提出问题。
(4)教师要认真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2章探索生命2.2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实验法的基本步骤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材料获取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和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讨论中,体验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渐形成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交流与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实验法研究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处理、归纳信息,设计实验方案。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生物基础不好,但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生物学要领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较差,因此,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观、思、读、探相结合板书设计:第二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几位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的方法有哪些?2、哪一种方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导入新知】他们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等。
这就是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实验法包括哪些步骤呢?这节课我们首先以响尾蛇如何追寻猎物为例来学习实验法的一般步骤【提问】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节课的知识,(课件出示图片)请看响尾蛇的简介,响尾蛇还有一个特性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获和吞食猎物,看到这样一则材料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请大家想一想,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物的呢?”并说明这一步是实验法研究的第一步“发现并提出问题”【提问】当我们有了不懂的问题首先要做什么呢?(可能的回答:查阅资料)请看科学家收集的相关问题的资料:1、响尾蛇的视力不好,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而不能看清物体.2、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对能感受热的结构,可以感受较近的动物体温.3、响尾蛇的舌能感受空气中的气味.4、一只没有被响尾蛇咬伤的动物不能触发响尾蛇的追踪行为.这就是实验法的第二步:“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提问】科学家分析收集的信息后,提出几种可能性的原因,最后做出了什么假设?1、体温?2、视觉?3、听觉?4、老鼠的气味?5、毒液的气味?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这就是实验法的第三步:“做出假设”【提问并讨论】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后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呢?据学生回答总结“四、设计实验方案”请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方案,讲述实验方案设计,出示幻灯片【讲述】设计完了实验,接下来我们要实施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出示课件第五步:实施实验并记录,并观看两个动画实验【提问并讨论】看完了实验请讨论:实验中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老鼠?据学生回答,总结:这就是实验法的第六步“分析实验现象”【讲述】做完了实验,分析了实验现象,实验法的最后一步应该做什么?据学生回答总结:得出结论,同时讲述实验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据此实验小结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1.1.2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件(15张PPT)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分类学之父
分类单位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人的分类单位
小麦的分类单位
种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灵长目
植物界
是
基
被子植物门
本
单子叶植物纲
的
禾本目
分
人科
禾本科
类
人属
小麦属
单
智人种
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1744年 8月1日—1829年12月18日)
首次提出“生物学”,后来人 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称为 “生物学”。
林奈的继承人。
卡尔·冯·林奈(瑞典文原名: Carl von Linné,1707年5月23日– 1778年1月10日,享年70岁)。瑞典 生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 (binomialnomenclature)的创立者。
Hale Waihona Puke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在英 国杂志《自然》上公开了他们的DNA 模型。经过在剑桥大学的深入学习 后,两人将DNA的结构描述为双螺 旋——DNA双螺旋结构。(20世纪三 大科学发现之一)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 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北京大学, 中共党员,药学家,抗疟药青蒿 素和双氢青蒿素发现者。
小麦种
位
查尔斯·罗伯 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 年2月12日—1882年4 月19日),英国生物 学家,进化论的奠基 人。
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 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 出版《物种起源》,提出 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 以及物种不变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沃森和克里克得出一个共识:DNA 是一种双链螺 图或大屏幕,会使课堂变得更 旋结构。这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发现!沃森和克里克立 加生动形象。比“一言堂” 即行动, 马上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 DNA 双螺旋模型。 从 1953 年 2 月 22 日起开始奋战,他们夜以继日,废寝 忘食, 终于在 3 月 7 日, 将他们想像中的美丽无比的 DNA 模型搭建成功了。 沃森、克里克的这个模型正确地反映出 DNA 的分子 结构。此后,遗传学的历史和生物学的历史都从细胞阶 段进入了分子阶段。 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 DNA 分子研究方面的 卓越贡献,他们分享 1962 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沃森.克里克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第 2 页 共 4 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
教师指导
师生共同探 讨生物学的 发展意义及 探究活动:讨论生物学的研究内 容和方法 1、生物学的研究内容(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2、人们进行生物学研究有哪些 主要方法。 3、当今世界各国为什么都在加 强生物学研究?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是一门基础科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 小结: 练习 小结: 共同分析科 学家其事及 论点、证据 教师提出问 题 学生进行 其定义
学生小结 提 高 与 发 展 教 学 反 思
第 3 页 共 4 页
1952 年, 美国化学家鲍林发表了关于 DNA 三链模型的研 究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 α 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 向学生介绍有关 DNA 和人
富兰克林等讨论了鲍林的模型。威尔金斯出示了富兰克 类基因组计划的相关内容,激 林在一年前拍下的 DNAX 射线衍射照片, 沃森看出了 DNA 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 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生物技术是 念:DNA 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 末来社会的先进技术之一。让 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极力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 学生领会到高尖端技术。 中起来。根据各方面对 DNA 研究的信息和自己的研究和 要是有相关的图片或挂
第 1 页 共 4 页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1 、你所喜爱的生 教师质疑 物科学家是谁? 2 、为什么喜 学生思考 欢他?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生物 教师引言 学家,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几 教师提出目的要求 学生回答 这部分内容灵活性较 强,且无固定答案,因 此可由学生自主学习, 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些知识非学贴近于生
课 题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是探索生 命的科学(二)
课 型
新授课
序号
7
教育 知识 1、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 方面 教学 能力 方面 目的 思想 教育 2、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重点 掌握研究生物学的方法。 难点 树立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观念。 关健 引导好学生头脑中不同观点间的碰撞。 教法 探究法活动法 教 学 过 程 教具 师 生 互 动 图片、录相、文献材料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第 4 页 共 4 页
位非常有影响力的生物学家。 学生自己分组、收 活,所以易于理解。 授课内容: 集、交流有关生物
3、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 学家的知识资料。
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 实验方 法,研究血液流动方向。从 而发现 了血液循环。 4、对上述问题继续进行全 班交流。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 人 类 基 因 组 计 划 : 这些知识有些仍具有争 议,因此应以此培养学 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勇于探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