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第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

合集下载

承德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承德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承德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组长:张子婧包科主任:聂建新一、指导思想牢记“一中是我家,腾飞靠大家”,同心同德,乐于奉献,团结协作,锐意进取。

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

分层教学,狠抓落实。

以练为主,培养能力,以考促学,查漏补弱。

二、学科目标争取再拿联校学科第一名,并要拉开和联校第二名的差距。

三、一轮复习进度及计划时间:2013.8.5—联考内容:完成必修一、二、三及选修三全部高考内容。

四、具体措施(一)备课要求:按照年级的要求做。

1.备课前教研组要分析所学内容在高考题中的命题特点,说明近几年内如何考的,出题类型,所占的分值,今年高考可能如何出题。

2.导学案的形成分三步走:第一步,主备教师将近3年高考题通做一遍,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与方法能力要求,提前两周做出初案,下发组内所有教师。

第二步,组内教师要认真审查初案,注明自己的观点,在集体备课时对初案进行补充和修改,形成统一的学案。

第三步,任课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对学案进行合理的组合,删减和补充,形成授课的个案,实现分层教学,另外对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

3.严格控制导学案的难度,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导学案中的题目难度控制在高考题的中档难度的试题以下,题量要适中,能够使80%的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4.导学案的形式体现讲练结合的形式,典型例题或问题下面一定配有相应的练习题,最后有本节整合练习题。

(二)复习课导学案模式及要求:模式:考纲呈现,明确考点→问题引领,学生预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例题导练,总结提升→当堂检测,反馈巩固。

要求:1.导学案上呈现考纲要求,明确复习的目标,提高学生备战高考的针对性。

2.导学案上的问题导学部分,是围绕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将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提炼设计成有一定思维性和灵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深入思考。

问题在设置时要具有层次性,启发性,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学生在课上的预学,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先尝试解决预学案上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再尝试生成新的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

1. 熟练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点;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 提高物理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4. 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复习内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

2. 物体的平抛运动。

3. 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4. 牛顿运动定律。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6. 动能和动能定理。

7. 功和功率。

8. 能量守恒定律。

9. 机械能。

10. 机械能守恒定律。

11. 力的研究方法。

12. 弹力。

13. 弹簧振子。

14.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15. 圆周运动的基本定律。

16. 圆周运动的应用。

三、复习重点。

1. 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2. 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掌握;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运用;4. 圆周运动的基本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复习方法。

1. 多做物理习题,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2. 多进行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3. 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科学思维。

五、复习建议。

1. 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2. 多与同学讨论物理问题,共同提高;3. 多参加物理实验,提高动手能力;4. 多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复习评估。

1. 每周进行一次物理知识的测试;2. 每月进行一次物理实验,检验动手能力;3. 每学期进行一次物理综合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物理水平。

七、复习心态。

1. 积极乐观,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物理知识;2. 虚心学习,勇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3. 勇于挑战,敢于解决物理难题;4.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复习。

八、复习计划。

1. 第一阶段,对物理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每天安排2小时进行基础知识的温故;2. 第二阶段,加强物理实验能力的训练,每周进行一次物理实验;3. 第三阶段,进行物理习题的训练,每天安排1小时进行物理习题的练习;4. 第四阶段,进行物理知识的综合复习,每周进行一次物理知识的测试;5. 第五阶段,进行物理综合考试的模拟,每学期进行一次模拟考试。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1-3-1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1-3-1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
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
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 (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 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 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
(1)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 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2)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
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 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
结论
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
3.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②pH可影响酶活性,从而影响O2的产生量,据O2产生量的 多少可判断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实验程序 序号 实验操作内容 注入等量过氧 化氢酶溶液 注入等量不同 pH的溶液 注入等量的 H2O2溶液 观察现象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1
2 3 4
(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
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 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很显然上述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
综上所述,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 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 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 的。

高中化学复习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复习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复习必修一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掌握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3. 能够区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材料;
3. 教学资料和练习题;
4. 讲义和笔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本课内容;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解(20分钟)
1. 给出物质的定义,并介绍物质的分类;
2. 讲解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讲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区分。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得出结论。

四、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进行答疑解惑;
3. 学生相互讨论,深化理解。

五、巩固与作业(5分钟)
1.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主要围绕物质的结构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物质结构的理解。

实验操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加入更多趣味性的实验和案例,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一Module1

优化方案2013届高考英语一轮总复习课件必修一Module1

③Can you tell points of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men? 你能说出这两人的相似之处吗?
2 amazing adj.令人吃惊的;令人惊讶的 (教材P2)The teachers are very enthusiastic and friendly and the classrooms are amazing. 老师们非常热情友好,教室里的设备让人惊讶.
15.—What’s your first ___im__p_r_e_ss_i_o_n__of our school? —Oh,I’m greatly ____i_m_p__re_s_s_e_d______by the beautiful campus.(impress)
高频短语
1.__b_e__si_m__il_a_r_t_o__与……相似 2.___n__o_th_i_n_g_l_i_k_e______一点也不像;没有什么 比得上 3.___b_y__o_n_e_s_e_lf___单独地;独自地 4.__in__o_t_h_e_r_w_o_r_d_s_换句话说 5._l_o_o_k_f_o_r_w_a_r_d__to_期待;盼望
①A lot of drivers don’t take a serious attitude to safety. 很多司机对安全问题不持认真的态度. ②(朗文P99)He has a bad attitude towards his schoolwork.他对功课的态度不端正. ③Most hold a positive attitude to people’s heroic deeds. 大多数人对见义勇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4 impress vt.使……留下深刻印象;使……铭 记;让……明白……(的重要性等);盖(印)于…… (教 材P4)Li Kang is very impressed with the teachers and the technology in his new school. 新学校的老师和教学方法给李康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球的宇宙环境

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重点与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天体系统1、天体的类型:(1)自然天体:流星体、星际物质(星际气体和尘埃)、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其中最基本的天体是和。

(2)人造天体: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空实验室等。

(3)天体与非天体的转化2、天体系统:(1(2总星系河外星系【经典例题1】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57秒,我国“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点火升空,准确入轨。

该卫星()A.到达了河外星系 B.始终在地月系 C.脱离了太阳系 D.脱离了地月系考点二:太阳系概况+考点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1、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水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3、小行星带的位置:和之间。

考点四: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地球的普通性:从运动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征相似;从结构特征来看: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质量体积相似运动(公转)特征:同向性、、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图1图10回答1~2题。

1.此时:A .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B .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C .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D .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B .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将是自1814年至2309年的近500年间,在中国境内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时间可超过6分钟。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球自转和公转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地球自转和公转

图3必修一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考试内容与要求】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重点与难点】◆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点梳理与拓展】考点一:地球的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考点二:公转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1)轨道为赤道的平面(2)绕地轴旋转,地轴北段始终指向(1)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有 点(1月初)和 (2)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区别(3)物体如果向东运动所经历的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短;物体如果向西运动所经历的昼夜更替比一个太阳日长。

【经典例题一】 图3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当地球在甲位置时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考点三: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 和 的夹角,目前度数为 。

(图4)2、意义: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图5)。

【经典例题二】1、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2个纬度,则黄赤交角为A 、23026′B .24026′C .25026′D .21026′2、(2009年福建卷)图6中若EF 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 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B .北温带范围变小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D .悉尼(约34°S )夏季昼变长 课后巩固:1、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自转一周(360。

)的时间为24小时,就是平时所说的一天B .南北纬60。

处的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两倍C .地球上的物体作水平运动时,方向会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左偏,在南半球向右偏D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周期不长,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2.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 )A .船的最前端B .船的最末端C .船的底部D .桅杆的顶端3.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图4 图 5 图64.北京和香港两地的地球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是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香港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香港5、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B.太阳位于椭圆轨道中心C. 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D.公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年6、每年6月1日到7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是()A.一直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C.一直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7、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A. 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最小值B.北半球的白昼长,南半球的白昼短C.北半球各地进入夏季,南半球各地进入冬季D.北半球的气候炎热,南半球的气候寒冷8、北半球冬至日,下列城市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排列的是()A.广州、北京、哈尔滨、南京B.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C.广州、南京、北京、哈尔滨D.哈尔滨、广州、北京、南京二、读图综合题9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在图上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并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 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 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 优势。同时这种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 提高。
【例2】某奶牛养殖大县的一百多农户自发成立“奶联 社”,将奶牛集中起来,由奶联社组织养牛能手对奶 牛统一饲养、管理;每头牛作价 5000 元入股,固定分 红,5年返利6000元。入社后奶牛的饲养成本下降,奶 牛的产量上升,奶价因原奶质量提高而上升。从所有 制性质上看,奶联社属于( ) A.个体经济、混合所有制
【方法】本题易错选 A 、 B 。原因是对生产和消费的关 系认识不清。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不能决定生产,消 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A项错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包括促进和阻碍两种情况,B项说法太绝对。
(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①必 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②必须毫不动 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坚持公 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④各 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方法】A 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C 项错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但并不 是支配所有行业和领域,而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项错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 产中占优势;正确选项是 B,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 导。
【观点1】消费对生产起促进作用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 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 相关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2014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知识梳理
考试大纲
考 点 搜 索 ①新政协的召开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④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②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二、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背景。 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发展。 ①________________ 各民主党派 和__________________ 无党派民主人士 ,开始筹建新 ②中共团结______________ 中国的工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 (2)标志:1949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北平举行。 临时宪法 的性质;选举产 ①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__________
2.民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重新召开各级__________________
(2)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完善 了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 (3)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 ②原则:人民民主和______________ 原则。
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新中国的 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 _______________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_第一章_走进细胞

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_第一章_走进细胞

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四字诀”——“找”、“移”、“转”、 “调” “找”:低倍镜下找 物像 ↓ “移”:将物像移至 视野中央 ↓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 “调”:调 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实 验 专 题 突 破 高 考 命 题 把 脉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础 知 识 梳 理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实 验 专 题 突 破 高 考 命 题 把 脉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感 悟 考 点 透 析 实 验 专 题 突 破 高 考 命 题 把 脉 高 考 真 题 重 组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一、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病毒只有依赖 活细胞 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的 单个细胞 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 各种分化的细胞 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 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 →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 物圈。
模式图解
细胞壁
有,细菌细胞壁主要成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 分是肽聚糖 纤维素和果胶
细胞质 细胞核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 的细胞核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细胞核基因遵循,细胞 质基因不遵循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分裂方式 是否遵循 遗传规律
二分裂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2.细胞统一性的体现 (1)结构方面: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等结构。 (2)组成方面: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 (3)能量方面:都以 ATP 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4)遗传方面:都以 DNA 作为遗传物质,各种生物共用一套遗传 密码。 (5)增殖方面:都以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

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有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5篇作为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让听课的专家、领导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找到有悟性的您”。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生物优秀教案课件五篇》,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在此基础上,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工作目标1、教师水平目标: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和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

2、教学质量目标:在全县期末考试中,优秀率高于30%,及格率高于70%,低分率低于5%。

3、教研活动目标:在全省举行的“课内比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教学设计和案例评选等活动中,教师获奖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教学进度1、七年级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至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至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2、八年级今年由于荆州市中考方案调整,八年级学生参加生物中考,并以40分计入中考总分。

以后九年级不再开设生物课。

具体通知待发。

期初——期中,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至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期中——期末,教学内容为:第七单元的第三章“生物的进化”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11讲《必修一》三单元复习(学生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11讲《必修一》三单元复习(学生版)

第11讲第三单元复习一、教学目标(一)构建知识体系(二)典型例题1. (2013年山东文综,30(1)(2),14分,节选)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注高低的重要指标。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2.(2012年安徽文综,38(2),8分,节选)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

材料二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

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的期盼。

3.(2010年四川文综,38(1),12分,节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表现。

当然,我国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2009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增长率的局面已经持续了17年。

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已由“九五”末期的10.3%上升到“十一五”初期的18.4%。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出现了下降,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九五”末期的13.3%下降到“十一五”初期的11%。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中这一差距为4.77倍。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数学教案:11.2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数学教案:11.2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2013年,2014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教案集11.2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知识梳理1.互斥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互斥事件.2.对立事件: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互斥事件叫对立事件.3.对于互斥事件要抓住如下的特征进行理解:第一,互斥事件研究的是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第二,所研究的两个事件是在一次试验中涉及的;第三,两个事件互斥是从试验的结果不能同时出现来确定的.从集合角度来看,A、B两个事件互斥,则表示A、B这两个事件所含结果组成的集合的交集是空集.对立事件是互斥事件的一种特殊情况,是指在一次试验中有且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事件,集合A的对立事件记作A,从集合的角度来看,事件A所含结果的集合正是全集U中由事件A所含结果组成集合的补集,即A∪A=U,A∩A= .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但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4.事件A、B的和记作A+B,表示事件A、B至少有一个发生.当A、B为互斥事件时,事件A+B是由“A发生而B不发生”以及“B发生而A不发生”构成的,因此当A和B互斥时,事件A+B的概率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A、B互斥),且有P(A+A)=P(A)+P(A)=1.当计算事件A的概率P(A)比较困难时,有时计算它的对立事件A的概率则要容易些,为此有P(A)=1-P(A).对于n个互斥事件A1,A2,…,A n,其加法公式为P(A1+A2+…+A n)=P(A1)+P(A2)+…+P(A n).5.分类讨论思想是解决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点击双基1.两个事件互斥是这两个事件对立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根据定义判断.答案:B2.从一批羽毛球产品中任取一个,质量小于4.8 g的概率是0.3,质量不小于4.85 g的概率是0.32,那么质量在[4.8,4.85)g范围内的概率是A.0.62B.0.38C.0.7D.0.68解析:设一个羽毛球的质量为ξg,则P(ξ<4.8)+P(4.8≤ξ<4.85)+P(ξ≥4.85)=1.∴P(4.8≤ξ<4.85)=1-0.3-0.32=0.38.答案:B3.甲、乙两人下棋,甲获胜的概率是40%,甲不输的概率为90%,则甲、乙二人下成和棋的概率为A.60%B.30%C.10%D.50% 解析:甲不输即为甲获胜或甲、乙二人下成和棋,90%=40%+p ,∴p =50%.答案:D4.(2004年东北三校模拟题)一个口袋中装有大小相同的2个白球和3个黑球,从中摸出一个球,放回后再摸出一个球,则两次摸出的球恰好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1)先摸出白球,P 白=C 12,再摸出黑球,P 白黑=C 12C 13;(2)先摸出黑球,P 黑=C 13,再摸出白球,P黑白=C 13C 12,故P =15151312C C C C +15151213C C C C =2512.答案:25125.有10张人民币,其中伍元的有2张,贰元的有3张,壹元的有5张,从中任取3张,则3张中至少有2张的币值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解析:至少2张相同,则分2张时和3张时,故P =3103533152517231822C C C C C C C C C ++++=43.答案: 43●典例剖析【例1】 今有标号为1,2,3,4,5的五封信,另有同样标号的五个信封.现将五封信任意地装入五个信封,每个信封装入一封信,试求至少有两封信配对的概率.解:设恰有两封信配对为事件A ,恰有三封信配对为事件B ,恰有四封信(也即五封信配对)为事件C ,则“至少有两封信配对”事件等于A +B +C ,且A 、B 、C 两两互斥.∵P (A )=5525A 2C ⋅,P (B )=5535A C ,P (C )=55A 1,∴所求概率P (A )+P (B )+P (C )=12031.答:至少有两封信配对的概率是12031.思考讨论若求(1)至少有1封信配对. 答案:33352515A 1C 2C 9C++⋅+.(2)没有一封信配对. 答案:1-55252515A 1C 2C 9C++⋅+.【例2】 (2004年合肥模拟题)在袋中装20个小球,其中彩球有n 个红色、5个蓝色、10个黄色,其余为白球.求:(1)如果从袋中取出3个都是相同颜色彩球(无白色)的概率是11413,且n ≥2,那么,袋中的红球共有几个?(2)根据(1)的结论,计算从袋中任取3个小球至少有一个是红球的概率.解:(1)取3个球的种数为C 320=1140. 设“3个球全为红色”为事件A ,“3个球全为蓝色”为事件B ,“3个球全为黄色”为事件C .P (B )=32035CC =114010,P (C )=320310CC =1140120.∵A 、B 、C 为互斥事件,∴P (A +B +C )=P (A )+P (B )+P (C ), 即11413=P (A )+114010+1140120⇒P (A )=0⇒ 取3个球全为红球的个数≤2.又∵n ≥2,故n =2.(2)记“3个球中至少有一个是红球”为事件D .则D 为“3个球中没有红球”. P (D )=1-P (D )=1-320318C C =9527或P (D )=3201182221812CC C C C +=9527.【例3】 9个国家乒乓球队中有3个亚洲国家队,抽签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3队)进行预赛,试求:(1)三个组各有一个亚洲队的概率;(2)至少有两个亚洲队分在同一组的概率.解:9个队分成甲、乙、丙三组有C 39C 36C 33种等可能的结果.(1)三个亚洲国家队分给甲、乙、丙三组,每组一个队有A 33种分法,其余6个队平分给甲、乙、丙三组有C 26C 24C 22种分法.故三个组各有一个亚洲国家队的结果有A 33·C 26C 24C 22种,所求概率P (A )=33363922242633C C CC C C A ⋅=289.答:三个组各有一个亚洲国家队的概率是289.(2)∵事件“至少有两个亚洲国家队分在同一组”是事件“三个组各有一个亚洲国家队”的对立事件,∴所求概率为1-289=2819.答:至少有两个亚洲国家队分在同一组的概率是2819.●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1.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白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至少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 B.至少有1个白球,至多有1个红球 C.恰有1个白球,恰有2个白球D.至多有1个白球,都是红球答案:C2.一批产品共10件,其中有两件次品,现随机地抽取5件,则所取5件中至多有一件次品的概率为A.141B.97C.21D.92解析:P =5104812C C C +51058C C =252140+25256=97.答案:B3.有3人,每人都以相同的概率被分配到4个房间中的一间,则至少有2人分配到同一房间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P =1-3344A =85.答案: 854.从编号为1,2,3,4,5,6,7,8,9,10的十个球中,任取5个球,则这5个球编号之和为奇数的概率是________.解析:任取5个球有C 510种结果,编号之和为奇数的结果数为C 15C 45+C 35C 25+C 55=126,故所求概率为510C 126=21.答案:215.52张桥牌中有4张A ,甲、乙、丙、丁每人任意分到13张牌,已知甲手中有一张A ,求丙手中至少有一张A 的概率.解:丙手中没有A 的概率是13511348C C ,由对立事件概率的加法公式知,丙手中至少有一张A 的概率是1-13511348C C =0.5949.6.袋中有5个白球,3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4个,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1)摸出2个或3个白球;(2)至少摸出1个白球; (3)至少摸出1个黑球.解:从8个球中任意摸出4个共有C 48种不同的结果.记从8个球中任取4个,其中恰有1个白球为事件A 1,恰有2个白球为事件A 2,3个白球为事件A 3,4个白球为事件A 4,恰有i 个黑球为事件B i .则(1)摸出2个或3个白球的概率P 1=P (A 2+A 3)=P (A 2)+P (A 3)=482325CC C +481335C C C =73+73=76.(2)至少摸出1个白球的概率 P 2=1-P (B 4)=1-0=1. (3)至少摸出1个黑球的概率 P 3=1-P (A 4)=1-4845CC =1413.培养能力7.某单位36人的血型类型是:A 型12人,B 型10人,AB 型8人,O 型6人.现从这36人中任选2人.求:(1)两人同为A 型血的概率; (2)两人具有不相同血型的概率. 解:(1)P =236212CC =10511.(2)考虑对立事件:两人同血型为事件A , 那么P (A )=2362628210212C C C C C +++=4713.所以不同血型的概率为P =1-P (A )=4734.8.8个篮球队中有2个强队,先任意将这8个队分成两个组(每组4个队)进行比赛,则这两个强队被分在一个组内的概率是________.解法一:2个强队分在同一组,包括互斥的两种情况:2个强队都分在A 组和都分在B 组.2个强队都分在A 组,可看成“从8个队中抽取4个队,里面包括2个强队”这一事件,其概率为4826CC ;2个强队都分在B 组,可看成“从8个队中抽取4个队,里面没有强队”这一事件,其概率为4846C C .因此,2个强队分在同一个组的概率为P =4826C C +4846C C =73.解法二:“2个强队分在同一个组”这一事件的对立事件“2个组中各有一个强队”,而两个组中各有一个强队,可看成“从8个队中抽取4个队,里面恰有一个强队”这一事件,其概率为483612CC C .因此,2个强队分在同一个组的概率P =1-483612CC C =1-74=73.答案:73探究创新9.有点难度哟!有人玩掷硬币走跳棋的游戏,已知硬币出现正反面为等可能性事件,棋盘上标有第0站,第1站,第2站,…,第100站,一枚棋子开始在第0站,棋手每掷一次硬币,棋子向前跳动一次,若掷出正面,棋向前跳一站(从k 到k +1),若掷出反面,棋向前跳两站(从k 到k +2),直到棋子跳到第99站(胜利大本营)或跳到第100站(失败集中营)时,该游戏结束.设棋子跳到第n 站概率为P n .(1)求P 0,P 1,P 2的值; (2)求证:P n -P n -1=-21(P n -1-P n -2),其中n ∈N ,2≤n ≤99;(3)求P 99及P 100的值.(1)解:棋子开始在第0站为必然事件,∴P 0=1. 第一次掷硬币出现正面,棋子跳到第1站,其概率为21,∴P 1=21.棋子跳到第2站应从如下两方面考虑:①前两次掷硬币都出现正面,其概率为41;②第一次掷硬币出现反面,其概率为21.∴P 2=41+21=43.(2)证明:棋子跳到第n (2≤n ≤99)站的情况是下列两种,而且也只有两种: ①棋子先到第n -2站,又掷出反面,其概率为21P n -2;②棋子先到第n -1站,又掷出正面,其概率为21P n -1.∴P n =21P n -2+21P n -1.∴P n -P n -1=-21(P n -1-P n -2).(3)解:由(2)知,当1≤n ≤99时,数列{P n -P n -1}是首项为P 1-P 0=-21,公比为-21的等比数列. ∴P 1-1=-21,P 2-P 1=(-21)2,P 3-P 2=(-21)3,…,P n -P n -1=(-21)n .以上各式相加,得P n -1=(-21)+(-21)2+…+(-21)n ,∴P n =1+(-21)+(-21)2+…+(-21)n =32[1-(-21)n +1](n =0,1,2,…,99).∴P 99=32[1-(21)100], P 100=21P 98=21·32[1-(-21)99]=31[1+(21)99].●思悟小结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去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1.概率加法公式仅适用于互斥事件,即当A 、B 互斥时,P (A +B )=P (A )+P (B ),否则公式不能使用.2.如果某事件A 发生包含的情况较多,而它的对立事件(即A 不发生)所包含的情形较少,利用公式P (A )=1-P (A )计算A 的概率则比较方便.这不仅体现逆向思维,同时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非常有益的. 拓展题例【例题】 某单位一辆交通车载有8个职工从单位出发送他们下班回家,途中共有甲、乙、丙3个停车点,如果某停车点无人下车,那么该车在这个点就不停车.假设每个职工在每个停车点下车的可能性都是相等的,求下列事件的概率:(1)该车在某停车点停车; (2)停车的次数不少于2次;(3)恰好停车2次.解:将8个职工每一种下车的情况作为1个基本事件,那么共有38=6561(个)基本事件.(1)记“该车在某停车点停车”为事件A ,事件A 发生说明在这个停车点有人下车,即至少有一人下车,这个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较复杂,于是我们考虑它的对立事件A ,即“8个人都不在这个停车点下车,而在另外2个点中的任一个下车”.∵P (A )=8832=6561256,∴P (A )=1-P (A )=1-6561256=65616305.(2)记“停车的次数不少于2次”为事件B ,则“停车次数恰好1次”为事件B ,则P (B )=1-P (B )=1-8133C =1-65613=21872186.(3)记“恰好停车2次”为事件C ,事件C 发生就是8名职工在其中2个停车点下车,每个停车点至少有1人下车,所以该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C 23(C 18+C 28+C 38+…+C 78)=3×(28-2)=3×254,于是P (C )=65612543 =2187254.。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六教案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六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题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课时三维目标(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重点(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中心发言人雷新建难点(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教具教材,习题,笔记课型课前预习对比分析课时安排课时教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学法分析法、讨论法个人主页教学过程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1.历史条件(1)独特的地理环境: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足;靠近大海,港湾众多,适于发展航海和对外贸易。

(2)独特的城邦体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的城邦成为孕育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3)高素质的公民: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2.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完善(1)梭伦改革:①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

②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里斯提尼改革:①内容:以10个新的地域部落代替旧的4个血缘部落;建立“五百人会议”;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

②影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3)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①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③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局限性:①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②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教案

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二科目:历史授课人:课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课时三维目标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具备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总结中国政治文化遗产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共有的基本特征;历代政治制度变化的大致轨迹中心发言人雷新建难点由于本专题教学内容的年代跨度比较大,而教材容量有限,许多相当有意义的历史资料不可能展开介绍,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课外获得的诸种相关信息,充实和深化对教材的理解。

教具课型课时安排课时教法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学法个人主页教学过程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权力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对象:姬姓子弟(王族)为主体、功臣、先代贵族(2)分封国:鲁(山东)、齐、燕、宋(3)内容:周王分土地和人口,诸侯继续分封诸侯尽义务:朝贡、纳谏、军赋、力役;(4)目的:巩固西周的奴隶制统治(5)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2、宗法制(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的争端,巩固分封制(2)内容: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维护工具——礼乐制度)(4)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巩固统治。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1)第一阶段:公元前230——公元前221灭六国,统一全国(远交近攻)(2)第二阶段:建立有效的国防体系A、北:击匈奴,筑直道、长城、戍边等(蒙恬)B、南:征越族,修灵渠(解决军需)——湘水和漓水(长江与珠江水系),设郡县——岭南正式归属中央C、西南:修五尺道,任命官员2、郡县制——影响后世最为深远(1)开始:商鞅变法——秦国(2)正式:秦朝建立后——全国推行(3)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4)作用: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1-4-1

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件1-4-1

1.意义:是生物体⑤生长 、发育、⑥繁殖 、遗传的基础。
2.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 ⑦细胞分裂 整个连续的过程。 3.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 ⑧有丝分裂 、无丝 分裂、
⑨减数分裂 三种。
1.细胞周期
(1)条件:只有 ⑩连续分裂 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而已分化的不再分裂的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2)起止点:从 到 ⑪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 为止。 + ⑭分裂期 。 开始,
4N
0 2N 4
2N
0 N 2
4.曲线模型
(1)DNA数目的变化曲线图
①a→b的变化是因为有丝分裂间期DNA的复制,使DNA含 量逐渐增加;
②c→d的变化是因为有丝分裂的末期子细胞形成,DNA数
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含量。
(2)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
①g→h的变化是因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
有关真核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无丝分裂过程核膜不消失 B.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C.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形成细胞板 D.无丝分裂仅出现于高等生物的衰老细胞
)
[解析]
高等动植物体内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多种,可进行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无丝分裂是最早(1841年)在 鸡胚的血细胞中发现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所以B、D选项都不 对。在无丝分裂中,核膜不消失;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所以有
2.染色体的形态及行为变化
(1)染色体形态变化
(2)染色体行为变化
3.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间期 DNA数(2C) 2C→4C 前期 4C 中期 4C 后期 4C 末期 2C
染色体数(2N)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对数 染色体组数(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和构成生命的元素考点一回眸历史——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1.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说的提出者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并由德国医生魏尔肖修正。

提醒①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在科学研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②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不是施莱登和施旺发现的,是由德国医生魏尔肖总结归纳提出的,是对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的修正和完善。

2.细胞学说的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一门新学科——细胞学的兴起,使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深入到细胞水平。

被恩格斯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拓展深化通过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如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相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3.对细胞的深入探索考点二1.显微镜的使用2.识图析图提醒 换高倍物镜时要转动转换器,不能直接转镜头。

3.目镜与物镜的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放大倍数与长短的关系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载玻片距离越近,如H 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载玻片距离越远,如H 2。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的含义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

②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高倍镜与低倍镜观察情况比较5.移动装片⎩⎪⎨⎪⎧动——在装片上不动——转动目镜⎩⎪⎨⎪⎧动——在目镜上不动——在物镜上不可能在反光镜上6.注意事项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例实物为字母“b ”,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

若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特别提醒 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则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造成的。

考点三 规范生物学术语——聚焦“统一性”和“差异性”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是从化学元素的种类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体所特有的。

(2)差异性是从化学元素的含量来分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与无机环境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别。

2.生物界的统一性(1)从化学元素角度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2)从分子水平角度分析:①所有生物DNA 分子的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相同;②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③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基本相同。

(3)从结构角度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4)从能量角度分析:生物体都是以ATP 作为能量“通货”的。

拓展提升 (1)元素组成化合物(2)①Ca 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②K 可维持人体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心肌舒张和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

K 在植物体内可促进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③B 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植物缺B 会造成“花而不实”。

区分构成细胞中化合物的元素某些化合物或结构的元素组成第2课时细胞中的化合物1.水(1)水的含量、分类(2)①细胞和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如精瘦肉、沙漠植物中含量最多的都是水)。

②含水量:水生>陆生、幼年>成年>老年、代谢旺盛>代谢缓慢、幼嫩细胞>衰老细胞。

拓展提升(1)水的存在形式与器官形态的关系心肌和血液总的含水量差不多,但心肌呈固态,血液呈液态,原因是二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不同。

(2)水的存在形式与代谢的关系若细胞内自由水比例升高,则代谢旺盛,反之代谢缓慢。

(3)水的存在形式与抗寒性的关系秋冬季节,蒸腾作用减弱,吸水减少,结合水相对含量升高,因结合水不易结冰和蒸腾,从而使植物抗寒性加强。

(4)水的存在形式与温度的关系在活细胞内,受温度的影响,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具体转化如下: 自由水 降低温度升高温度结合水 即适当升高温度时,自由水增多,反之,结合水增多。

(5)种子与水的关系①种子晒干时减少的为自由水,但仍能保持生命活性,仍能萌发;试管加热或炒熟则丧失结合水,种子死亡不萌发;种子萌发吸水主要是增多自由水,代谢加强,呼吸作用加快。

②不同种子亲水能力不同,大豆(主要含蛋白质)>小麦、玉米、大米(主要含淀粉)>花生(主要含脂肪)。

2.无机盐的生理作用(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

如Mg 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 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PO 3-4是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组成成分,也是ATP 、NADPH 的主要组成成分。

(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的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

(3)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①渗透压的平衡:Na +对细胞外液渗透压起重要作用,K +则对细胞内液渗透压起决定作用。

②酸碱平衡(即pH 平衡):如人血浆中HCO -3、HPO 2-4等的调节。

纠错笔记 细胞中的无机盐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1)存在形式①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细胞中含量较多的阳离子有Na +、K +、Ca 2+、Mg 2+、Fe 2+、Fe 3+等,阴离子有Cl -、SO2-4、PO3-4、HCO -3等。

②少数与其他化合物结合。

如Fe 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Mg 2+是叶绿素的成分。

(2)生理功能①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Fe 2+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Mg 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 I -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则会出现抽搐现象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红细胞在大于0.9%的NaCl 溶液中会失水皱缩,失去运输氧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平衡——大量出汗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血浆中的HCO -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纠错训练在患急性肠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伤后,要用0.9%的盐水清洁伤口;在高温作业时,要3课时蛋白质喝淡盐水。

第1.碳元素的特性(1)碳原子有4个价电子,这4个价电子可与许多原子相结合,也可以与其他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2)不同数目的碳原子可以通过共价键形成不同长度的碳链,它们可以是直链,也可以结合成环状或分支状,相邻碳原子之间还可以结合成双键或三键等。

上图中碳原子上游离的键可以与氢、氧、氮、硫、磷等结合,形成许多有机化合物。

没有碳就没有有机化合物,没有有机化合物就没有生命。

因此,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2.生物大分子是多聚体,由单体(基本单位)脱水缩合而成(1)生物体内重要的多聚体及其单体(见下表)(2)多聚体的形成拓展提升 基因表达时,从信使RNA 起始密码子开始,两个起始密码子分别对应甲硫氨酸和缬氨酸,即蛋白质中的第一个氨基酸是这两种中的一个,所以可以推测绝大多数蛋白质含“S ”元素,但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含“S ”。

所以基本元素为C 、H 、O 、N ,特征元素为“S ”,且S 一定存在于R 基上。

1.蛋白质的结构形成:氨基酸――→脱水缩合核糖体多肽(肽链)――→盘曲、折叠具有空间结构蛋白质 (1)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和羧基位于R 基中。

(2)H 2O 中的H 来自—COOH 中的H 和—NH 2中的H ,而O 则只来自于—COOH 中的O 。

误区警示氨基、羧基及肽键的写法和多肽的命名拓展提升(1)二硫键形成过程蛋白质分子中除了肽键外,还含有其他化学键,如二硫键。

一个二硫键(“—S—S—”)是由2个“—SH”形成的,形成过程中要脱去2个氢。

故计算蛋白质分子量时除减去H2O的分子量外,还应考虑脱去H的分子量。

上图为胰岛素分子形成3个二硫键的情况。

(2)氨基酸、多肽、肽键的关系(3)蛋白质和多肽的区别与联系2.特别提醒 上述4个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并非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

拓展提升 (1)蛋白质功能多样性(2)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DNA(基因)多样性 决定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 体现直接原因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3)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会出现差异。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的有关计算1.直链肽链中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肽键数=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2.蛋白质中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 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蛋白质中含有N 、O 原子数的计算(1)N 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 基上的N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 原子总数(2)O 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 基上的O 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 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4.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注意环状和—S —S —键的特殊情况。

5.氨基酸与相应DNA 、RNA 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 DNA(基因)――→转录mRNA ――→翻译蛋白质(性状) 碱基数6 ∶ 碱基数3∶ 氨基酸数1mRNA 为单链,DNA 为双链,故DNA ∶RNA(碱基数)=2∶1;而mRNA 上每相邻的3个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故碱基与氨基酸为3∶1的关系。

特别提醒 若已知DNA 、mRNA 中碱基数求氨基酸数,一般用关键词“最多”;若已知氨基酸数求DNA 、mRNA 中碱基数,则一般用关键词“至少”,原因是该计算过程中都不考虑终止密码子的问题。

第4课时 酶1.酶的概念拓展2. (1)酶是蛋白质的验证实验 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②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证明待测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若不出现紫色,则该酶液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③实验变量:自变量是待测酶液和已知蛋白液,因变量是是否有紫色反应。

(2)酶的催化作用 ①实验设计思路⎩⎪⎨⎪⎧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对照组:底物+等量蒸馏水――→检测底物不被分解 ②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底物性质利用相应试剂检测,若底物被分解,则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否则不具有催化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