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
束缚,要接受课改新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
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
中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教师不是绝对的权威,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教师的态度是否和蔼、亲切、有鼓动性,对学生是否民主、尊重、有
亲和力,对教学过程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才是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真正地俯下身子,和学生心贴
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为学生
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给孩子真正的欣赏,就要给学生以心理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可以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新鲜的东西,无穷的希望.在教学中,
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地看,积极地听,时时刻刻地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
堂中的各种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考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尤其是尊重学生个性,鼓励他们
发表感受,谈自己的见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揭发学生兴趣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
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
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材中已有许多示例,比如:在学习圆时.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人,这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例子.把它与圆联系起来.得到一些圆的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再如:在讲“两点
之间,线段最短”时,道路尽可能的修直一点,还有就是过马路时尽管有地下过街通道,可是很多行人还是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横过马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
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
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
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
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
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
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
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
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创新思维.
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合作中,逐步提高独立探究的意识,增
强与人合作的需求感.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交往和合作.这是课堂
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所得四边形会是平
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
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认为,应抓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探究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这就极其需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数学中进行探究学习,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中探究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由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穿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总之,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果能时时想着学生原有的思维状态是什么,何种方法是激活思维的最佳切入点,何种手段能使学生人人积极思考,个个乐于参与,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他们创设探究的氛围,组织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活动中领悟,在创新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