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刑事诉讼法学--第5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

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本职能。
五、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主体:指构成严格 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所不可缺少 的、承担基本诉讼职能的国家 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传统刑事诉讼主体的单一化 现代刑事诉讼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控诉权主体之一:公安机关、国家安 全机关(1983)、军队保卫部门(1993)、监狱 (1994)
价值:值得人们追求的善。通常区分为作为方法的善与
作为目的的善,即工具价值与固有价值。具体包括:
价值观念、价值标准、价值目标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
家、社会和一般成员特定需要而对国家、社会和一般
成员所具有的效用,以及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具有的
正当性与合理性。
(一)关于诉讼程序价值论的学说
实现某种特定的外在目标为标准,而应当以诉讼程序本身是
否具备一些内在品质为唯一价值标准。 正义先于真实;刑事程序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给予被告 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提供一种确保被告人与裁判者通过 协商、对话和争辩而共同制作裁判的场合,使被告人通过积 极有效的参与裁判的制作过程而保持一种道德主体地位。 ——达夫(R.A.Duff)
一、绪论部分
二、总论部分
三、程序论部分 四、刑事司法国际准则
一、诉讼与刑事诉讼(性质、价值、目的、 任务、作用、历史) 二、刑事诉讼法(性质、价值、目的、任 务、作用、历史)
基本理念(实体正义、程序正义、诉讼人权…)
基本范畴(目的、价值、结构、职能、主体、客 体、行为、阶段) 基本原则(程序法定、无罪推定、司法独立、审 判中立、司法审查、控辩平等、程序参与、有效 辩护、程序公开、诉讼及时、禁止强迫自证有罪、 一事不再理、相应性原则)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是什么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是什么刑事诉讼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活动,这是法律上的知识,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的呢!小编在此整理了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知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一)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进行刑事诉讼所追求的结果。
关于刑事诉讼目的有以下几种观点:1、自由与安全论。
该观点认为:(1)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兼容自由和安全两种目的;(2)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必须对安全和自由都给予足够的关注;(3)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偏重安全目的;(4)合理的刑事诉讼目的体系应当保持适当的张力。
2、刑事诉讼目的层次论。
该观点将刑事诉讼目的分为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认为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刑事诉讼的直接目的在于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实现司法公正。
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
直接目的的两个方面应当并重,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当采取权衡原则。
3、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统一论。
该观点认为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是抽象意义上的目的观。
要实现这一目的,还须建立具体意义上的目的观,即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的统一。
这样可以使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统一得以具体化。
该观点认为,刑事诉讼中实体真实与法律程序是基本统一的,如果发生冲突,应当选择法律程序。
(二)刑事诉讼价值1、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的特定需要而对其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
2、刑事诉讼价值可分为刑事诉讼法的工具价值和刑事诉讼法的自身价值(独立价值)两个方面。
3、刑事诉讼法的自身价值可以通过“程序来吸收当事人的不满”,要增强当事人的自主性、保障当事人的充分参与、贯彻控辩平等、推进司法独立、增强司法权威。
4、刑事诉讼法的价值有公正、效率、效益说,公正、人权、效率说等。
5、刑事诉讼主体需要的多元性、多层次性决定了刑事诉讼法律价值目标的多样性。
刑事诉讼法 基本理论范畴

1、惩罚犯罪——安全价值的体现 (1)惩罚犯罪目的的根据 : 首先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公众 利益的需要。 其次,这也是程序法定主义的必然结果。 刑罚权作为公权,犯罪发生后,纯粹报复 的私力救济为现代国家所禁止,只有国家 才有权力通过法定的诉讼程序来惩罚犯罪。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诉讼程序就 是国家证实犯罪、惩罚犯罪的的活动,刑 事诉讼程序是实现国家刑罚权的专门程序。
3、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 典型案例:辛普森案 、刘勇案、佘祥林案 西方国家的两种不同的司法公正观: (1)实体公正观——大陆法系
主张实体公正优于程序公正,诉讼体现的 是对结果公正的追求。 这种理念带有浓重的政治性的功利色彩, 诉讼程序完全是围绕发现案件真实、惩罚 犯罪这一目的而设计的。 “刑事程序是为寻找实体真实服务的。” ——亨克尔(德国学者)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
诉讼公正可分为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两个 方面。 1、实体公正:即结果公正,指案件实体的 结局处理所体现的公正。 具体要求:P12 2、程序公正:即过程公正,指诉讼程序方 面体现的公正。 理解程序的作用:P13
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 :结合P12 (1)参与原则——程序的参与性 :又可称 为“获得法庭审判机会”的原则 。其核心 思想是,那些其权益可能会受到审判结果 直接影响的主体应有充分的机会并富有意 义地参与法庭裁判的制作过程,从而对法 庭裁判结果的形成发挥有效的影响和作用, 而不是被动接受裁决。 (2)中立原则——裁判者的中立性:裁判 者应当在那些其利益处于冲突状态的参与 者各方之间保持一种超然和不偏不倚的态 度和地位,而不得对任何一方存有偏见和 歧视。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刑事诉讼是一种特定的法律程序,用于处理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
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和规定,这些原则和规定构成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
本文将深入探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理论范畴,包括罪与刑的关系、法定程序原则、公正审判原则和合法证据原则。
一、罪与刑的关系在刑事诉讼中,罪与刑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罪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而应受到刑罚的行为,刑则是社会对犯罪行为的惩罚。
罪与刑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法律的目的和原则,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确认被告人是否犯罪,如果确实犯罪,进一步确定罪名和适用刑罚。
因此,刑事诉讼中要求明确罪名,确保刑罚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罪名的明确化有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机关的公正处置。
二、法定程序原则法定程序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依据确切的法律规定。
法定程序原则保障了司法公正和合法性,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定程序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法侦查和证据采集:刑事案件必须经过合法的侦查和证据采集程序。
侦查和证据采集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2. 合法逮捕和羁押:对犯罪嫌疑人的逮捕和羁押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逮捕必须基于充分的证据和法定程序,羁押必须按照法定期限进行,不得滥用拘禁权力。
3. 公开审理和公正裁决: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公开进行,以保障社会监督和公正裁决。
判决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不能凭主观臆断,确保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公正审判原则公正审判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核心原则之一,它要求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必须保证审判的公正和公正裁决的达成。
公正审判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公正的法官:刑事案件的审理必须由独立、中立和公正的法官来主持。
他们必须依法行事,不受任何外在压力和干扰,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2. 公正的辩护:被告人有权获得公正的辩护。
辩护律师必须充分行使正当权益,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为被告人提供合法的辩护。
第三章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第二节 刑事诉讼结构 第三节 刑事诉讼职能 第四节 刑事诉讼价值 第五节 刑事诉讼主体 第六节 刑事诉讼客体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一、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
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立法者根据国 家和社会的需要,并基于对刑事诉讼固有属性的认 识,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
二、诉讼客体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 1. 在起诉以前,诉讼客体可以成为确定第一审法
院级别管辖的根据; 2. 在诉讼系属于法院之后,诉讼客体可以界定法
院的审理范围,如果控方提出法院审理范围以 外的指控要求,必须通过追加起诉或者变更起 诉的程序来进行;
3. 处于系属中的诉讼客体可以排斥就相同诉讼客 体再次提起的诉讼,使之因重复诉讼而被法院 驳回;
(二)理论通说 诉讼理论通说认为,刑事诉讼有三种基本职
能,即控诉、辩护和审判,称之为“三职能 说”。
1. 控诉职能 2. 辩护职能 3. 审判职能 “三职能说”是以审判中心论为背景的,由
于刑事司法领域分工的日趋细化、分权学说的 影响、人权思想的发展以及适应同犯罪斗争的 需要,诉讼职能不断分化、发展并不断整合, 传统审判中心论已经为诉讼阶段论所代替。
讼地位并承担相应诉讼职能,对解决诉讼客体,从 而对诉讼程序的开始、发展和结局起决定性作用和 影响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当事人。
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则是指刑事诉讼程序的 所有参与者,即在刑事诉讼中参与一定的诉讼活动, 依法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的 机关和个人。
二、刑事诉讼主体类型 1. 代表国家行使侦查权、起诉权、审判权、刑罚
第六节 刑事诉讼客体
一、刑事诉讼客体的概念 刑事诉讼客体是指刑事诉讼主体实施诉讼行为、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
1.一个基本判断:1979年刑诉法是一部超职权主义诉
讼结构的刑诉法典,1996年刑诉法职权主义因素有所弱化, 但依然是具有浓厚职权主义因素的刑诉法典。
2.实证分析
裁判 (1)“正三角结构” 控诉 辩护
控诉
(2)“倒三角结构” 辩护
裁判
(3)“线形结构” 国家 侦查机关 侦查机关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知识结构: 一、刑事诉讼价值 二、刑事诉讼目的 三、刑事诉讼阶段 四、刑事诉讼结构 五、刑事诉讼主体 第四章内容 六、刑事诉讼职能 七、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八、刑事诉讼客体 省略内容 九、刑事诉讼行为
何谓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其实就是刑事诉讼法学 中的一系列最基本概念,但是作为刑事诉讼基本理 论范畴的概念,既不同于一般的刑事诉讼法学概念, 也不同于作为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基本构成要素的法 律概念,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含量,具有较强的理论 抽象性和思想凝聚力,并从较高的理论层次上对刑 事诉讼活动的规律和基本观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二、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含义——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
(二)内容
1.惩罚犯罪(控制犯罪)
(1)必要性: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公众利益 的需要。 (2)实现手段: 第一、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强大的侦控力量; 第二、通过制定法律赋予侦控方各种权力; 第三、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充足的物力和财力保证。
一、刑事诉讼价值
(一)含义——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
够满足国家、社会和一般成员特定需要而对国家、 社会和一般成员所具有的效用以及刑事诉讼程序本 身所具有的正当性与合理性。 ◆刑事诉讼程序的有用性
免费版 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三、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
• 它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项刑事诉讼程序本 身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道德标准。 身是否具有善的品质的道德标准。 • 程序公正标准: 程序公正标准: • 1、是使那些可能受程序结果不利影响的人充分有 1、 效地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来, 效地参与到刑事诉讼过程中来 , 并受到人道和有 尊严的对待,简称“程序参与原则” 尊严的对待,简称“程序参与原则”; • 2、是裁判者应在各方参与者之间保持 种中立无 、是裁判者应在各方参与者之间保持—种中立无 偏的地位,给予他们平等的参与机会, 偏的地位 , 给予他们平等的参与机会 , 使其受到 平等的对待,简称“中立原则” 平等的对待,简称“中立原则”;
二、现代刑事诉讼基本理念的内容 (一)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相结合 (二)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三)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 控审分离、 (四)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 立 • (五)诉讼效率 • • • • •
第二节 刑事诉讼价值
•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涵义 •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人们据以评价和判断一 项刑事诉讼程序是否正当、 项刑事诉讼程序是否正当、合理的伦理标 准,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在其具体运作过程 中所要实现的伦理目标。 中所要实现的伦理目标。 • 根据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刑事诉讼价值 根据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外在价值 外在价值; 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外在价值;(2) 内在价值; 经济效益价值 经济效益价值。 内在价值;(3)经济效益价值。
• (三)层次论。 层次论。
• 这种理论认为 , 刑事诉讼的目的可分为刑 这种理论认为, 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两个层次: 事诉讼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两个层次: • 1、根本目的:维护国家的法治秩序和民主 、根本目的: 政治制度, 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治制度 , 促进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2刑诉理论范畴--原则

3.从科学性角度看 科学性,是指能准确回复案件的真实情况。 两种结构都具备一定的真相查明能力但都有 不足。 三角结构: 发现真相的责任,基本上分配给 双方当事人。控、辩双方以举证、审证方式提示案 情,法官居中裁断。一般认为,这种真相发现方式 基本上是有效的。一方面,双方当事人都有举证的 积极性。刑事诉讼的结果与当事人有切身利害关系, 控、辩双方为维持己方利益,对犯罪是否成立都寄 予最大的关心,在举证方面都力求提出有利于本方 的证据;另一方面,控、辩双方对同一证据的论证 与反驳,有助于对证据全面、深入地进行考察,从 而查明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
• (二)刑事诉讼的线形结构 • 所谓“线形结构”是将诉讼视为一种“双 方组合”,一方是作为整体的国家司法机关,另 一方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诉讼活动的基 本内容是司法机关积极地推进司法活动。 这种结构的内在要求3: • 第一,司法一体化。 在国家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 开展的追究、惩罚犯罪活动的前提下,主张国家 机关广泛而深入地介入诉讼,形成一体化的司法 体制以有效惩罚犯罪。侦、控、审三机关虽然职 能不同,但目标一致,彼此协作甚至合为一体, 使整个刑事诉讼呈工厂流水作业状态。---
• 二、惩罚犯罪目的的根据与实现手段 • 惩罚犯罪作为刑事诉讼的目的: 首先,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公众利益 的需要。国家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有责任保 护社会成员不受犯罪行为侵害,在发生犯罪时,国 家有义务采取法律允许的手段及时查获犯罪人,并 使之受到应得的惩罚,同时满足被害人和社会公众 的泄愤心理。 其次,是程序法定主义的必然结果。 刑事诉讼成为现代国家追究犯罪、惩罚犯罪的 唯一渠道,由公正独立的法院经法定审理程序后所 作的生效刑事裁决,成为国家以刑罚方法制裁具体 社会成员的唯一合法根据。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二、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一)含义——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进行(二)内容1.惩罚犯罪(控制犯罪)
(1)必要性: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公众利益 的需要。 (2)实现手段: 第一、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强大的侦控力量; 第二、通过制定法律赋予侦控方各种权力; 第三、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充足的物力和财力保证。
2.保障人权
(1)时代性:是近代以来民主宪政和人权理论发展的结果; (2)范围 普通公民的人权 ◆主体角度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重心) 依法被定罪的罪犯或服刑人员 实体性人权
◆内容角度 程序性人权
(3)实现手段
第一,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各种程序性权利; 第二,对侦查权和起诉权行使的条件、期限、程序以法 律的形式明确限定; 第三,以审判程序对追诉机关的强制权力的行使进行终 局性的审查;
何谓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其实就是刑事诉讼法学 中的一系列最基本概念,但是作为刑事诉讼基本理 论范畴的概念,既不同于一般的刑事诉讼法学概念, 也不同于作为一部刑事诉讼法典基本构成要素的法 律概念,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含量,具有较强的理论 抽象性和思想凝聚力,并从较高的理论层次上对刑 事诉讼活动的规律和基本观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第四,以控、审分离和不告不理原则等手段限制审判权 的启动和行使。
三、刑事诉讼阶段
(一)含义:是指刑事诉讼过程中按照一定顺序进
行的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各个部分。
(二)划分刑事诉讼阶段的标准
1.一定诉讼过程的直接任务 2.参加诉讼的机关和个人 3.进行诉讼行为的方式 4.诉讼法律关系的特性
5.诉讼的总结性文件
(二)类型
1.历史上存在过的刑事诉讼结构
第三讲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1

相互关系: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相互关系: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不可偏废.
五,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主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 定义:刑事诉讼主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立诉讼 地位并承担相应诉讼职能,对诉讼程序的开始, 地位并承担相应诉讼职能,对诉讼程序的开始,发展和结 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局起决定性作用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主体 是刑事诉讼基本职能的承担者. 是刑事诉讼基本职能的承担者.
二,刑事诉讼结构
(一)定义.刑事诉讼结构,是指刑事诉讼法所 定义.刑事诉讼结构, 确立的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 确立的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 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 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 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 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在刑事诉讼 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理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对抗制与 理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 非对抗制;权力行使型与权力抑制型. 非对抗制;权力行使型与权力抑制型. "等腰三 角结构论" 倒三角结构论". 角结构论";"倒三角结构论
2,我国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因素 2,
(1)律师的介入(调查取证); 审判方式 律师的介入(调查取证);(2) 律师的介入 );
3,我国刑事诉讼的传统因素 ,
(1)"流水作业"的线性结构,分工不彻底,制衡不充分, 流水作业"的线性结构,分工不彻底,制衡不充分, 流水作业 司法独立性有限; 有罪推定和口供中心主义 有罪推定和口供中心主义, 司法独立性有限;(2)有罪推定和口供中心主义,被追诉 者的诉讼地位较低; 诉讼的公开性 诉讼的公开性, 者的诉讼地位较低;(3)诉讼的公开性,合理性和救济性 不足; 宪法对刑事诉讼的保障和约束作用不明显 宪法对刑事诉讼的保障和约束作用不明显, 不足;(4)宪法对刑事诉讼的保障和约束作用不明显,需 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
第三章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真题1
三、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研究的反思 (一)刑事诉讼目的“双重论”的理论误区 (二)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主体目的的混同 (三)工具主义诉讼目的观的反思 四、我国刑事诉讼目的的定位 ——整体性 ——单一性 ——客观性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消除控辩双方的刑事冲突。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主体
一、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发展和变迁 确立被告人诉讼主体的地位,正是刑事诉 讼主体理论产生的一项重要标志。 二、刑事诉讼主体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1、认为刑事诉讼主体等同于刑事诉讼法律关 系主体。 2、将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区分。
• 单项选择题(2012年卷二第22题) 关于《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 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和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 由的理念 B.体现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至上的理念 C.体现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 D.体现了公正优先、兼顾效率的理念
第三章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内涵 共同点: ——刑事诉讼目的具有国家性 ——刑事诉讼目的具有客观性、带有预期目标 ——刑事诉讼目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进行刑事诉讼所期望 达到的,基于对刑事诉讼的基本规律和固有属性 的理性认识而作出的预期目标。
二、刑事诉讼目的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 主要观点: (一)以惩罚犯罪作为刑事诉讼目的 (二)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观点 (三)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的层次说
• 答案:A • 考点:“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 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 障社பைடு நூலகம்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这是刑事诉讼 法的根本任务。《刑事诉讼法》“尊重和保障人 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 和其他权利”的规定,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和 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理念。故A项正确。 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尊重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 人权,其核心是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的人权,但是并非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至 上。故B项错误。“尊重和保障人权”并未体现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理念,以及公正优先 、兼顾效率的理念。故CD两项错误。
第3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必须是足以产生诉讼上的特定效果的行为 必须是构成诉讼程序的行为
25
刑事诉讼行为
按行为的法律 效果是否与行 为人主观意志 相关分类 法 律 行 为 事 实 行 为 按行为主体分类 法 当 第 院 事 三 行 人 人 为 行 行 为 为 按行为相对 于诉讼整体 的关系分类 实 体 形 成 行 为 程 序 形 成与实体诉讼条件的内容
形式诉讼条件
实体诉讼条件
29
3.5 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客体
刑事诉讼客体 相关 理论 刑事诉讼阶段
30
3.5.1 刑事诉讼阶段
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过程中按照法定顺序进行的 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大体上可以分 为侦查、起诉、审判、上诉和执行几个阶段 中国刑事诉讼法受苏联法律和法学理论的影响,将“立 案”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对待
3
刑 事 刑 诉 讼 事 目 诉 的 与 讼 刑 目 事 诉 的 讼 ( 结 构 ( )
3.1.1
刑 事 诉 讼 结 构
( 3.1.2 )
刑 事 刑 诉 讼 事 主 诉 体 与 讼 刑 主 事 诉 体 讼 ( 职 能 ( ) 3.2.1 )
刑 事 诉 讼 职 能
( 3.2.2 )
)
刑 事 诉 讼 状 态 与 刑 事 诉 讼 法 律 关 系 ( )
7
案例引入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公安机关终于在侦破另一起持 枪杀人案时发现了线索。犯罪嫌疑人供认了同年6月发生 的抢枪案系其所为。经辨认,该犯罪嫌疑人用来杀人的枪 正是前案中被抢的枪支。犯罪嫌疑人的供认与案情也完全 一致。王某、李某的作案嫌疑彻底解除,从而避免了一起 重大错案。 【问题】我国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什么?在刑事诉讼中,如 何保证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
PPT02-刑事诉讼基本范畴

007
第二章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四、研究刑事诉讼目的之意义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协调 (二)刑事诉讼职能之配置 (三)刑事诉讼模式之选择 (四)刑事诉讼价值之判断
[2[2-1-5]
008
第二章
第二节 刑事诉讼价值
一、刑事诉讼价值概述 (一)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
1.一般指其功能即司法公正 ——“正价值” 一般指其功能即司法公正 正价值” 正价值 2.也指其与诉讼效率之排斥 ——“负价值” 也指其与诉讼效率之排斥 负价值” 负价值 (二)刑事诉讼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之关系 二 刑事诉讼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之关系 1.刑事诉讼价值是对刑事诉讼目的之 展开 刑事诉讼价值是对刑事诉讼目的之 2.刑事诉讼价值是对刑事诉讼目的之 评价 刑事诉讼价值是对刑事诉讼目的之
004
第二章
第一节 刑事诉讼目的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含义 (一)惩罚犯罪
[2[2-1-2]
通过刑事诉讼, 查明案件事实, 对构成犯罪的人准确、 通过刑事诉讼 , 查明案件事实 , 对构成犯罪的人准确 、 及时地适用刑法予以打击, 及时地适用刑法予以打击,以实现国家刑罚权
(二)保障人权
通过刑事诉讼,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公民的实体权利 通过刑事诉讼, 和诉讼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通过对犯罪人的及时惩处, 保护其他公民的人身、 1. 通过对犯罪人的及时惩处 , 保护其他公民的人身 、 财产等合法权益, 财产等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 2.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2.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3. 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所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均得 到充分行使和保护 4.保障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 4.保障有罪的人受到公正的惩罚
001
第二章 [2[2-0-1]
三章节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大陆学 者
作用:为检察机关的起诉提供依据;为法院的审判提供依据; 为被告人的辩护提供依据
评价:将刑事案件视为刑事诉讼客体,存在一个问题,即案件 事实包括被告人,而这与被告人的主体地位相冲突;被告人本 人并不是诉讼客体,被告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才是诉讼客体;诉 讼客体理论以案件的单一性和案件的同一性作为基础是可行的 。案件的单一性解决了被告人“一案一责任”的问题,同一性 解决了判决与起诉的关系
国内
国内较早研究这一理论 的是李心鉴
刑事诉讼结构,又称刑事诉讼形式或刑事诉讼构 造,起源于西方国家,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经日本传入我国
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和基本类型
刑事诉讼结构
职权主义诉讼结构 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 混合式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的概念:指受一定诉讼目的 决定并制约该目的,在刑事诉讼中所形成 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刑事诉讼主体的 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
▪ 工具主义诉讼目的观 之反思
刑事诉讼目的应当具有以下特性 ▪ 整体性; ▪ 单一性; ▪ 客观性
刑事诉讼主体
▪ 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 刑事诉讼主体理论在我国的发展 ▪ 我国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确定
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康德
任何人都没有权利用他人作为实现自己主观意图的 工具,每个个人永远应当被视为目的本身。
模 式
与格 争里 斗费 模斯 式:
家 庭 模 式
主团 义藤
重 光 : 实 体 真 实
正惩 当罚 程犯 序罪 主 义
并惩 重罚
犯 罪 和 保 障 人 权
的直 层接 次目 说的
与 根 本 目 的
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研究的反思及我国刑 事诉讼目的的定位
思想是智慧,反思是爱智慧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附:弹劾式与纠问式的比较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模式
一、诉讼模式的含义和各自特征
(三)职权主义诉讼模式 1、主要为德国、法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实行 2、特征: (1)法官推进诉讼进程; (2)法官主动依职权调查证据; (3)采不变更原则。 3、在职权主义模式下,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防止诉讼受控辩双方法庭技巧甚至伎俩 的影响而难以发现案件的客观真实。
1、刑事诉讼职能的分立,表现在三大职 能间互相排斥、都具有排他性。
2、三大职能分立的意义在于:保障司法 公正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模式
一、诉讼模式的含义和各自特征
诉讼模式是由不同刑事庭审方式的本质特征所 构成的相互区别的诉讼类型。
(一)早期的弹劾式诉讼 1、主要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和帝国初期实行 2、典型特征: (1)控、审分离; (2)不告不理;
(一)正当程序模式和犯罪控制模式 (二)争斗模式和家庭模式 (三)当事人模式和纠明模式 (四)同位模式和阶层模式
第四节 刑事诉讼的模式
三、我国当代刑事诉讼模式
1、在原有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基础上吸收 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具有混合诉讼模式色彩。
2、特征: (1)注重强化控辩双方的积极作用; (2)保留法官主动依职权进行调查的权力; (3)法庭审判方式更加灵活; (4)未能防止预断。
刑事诉讼法学
第三章 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
第一节 刑事诉讼的目的
一、诉讼目的的含义
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
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事实上的动
机。
——耶林【德】
目的属于哲学范畴,表示在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中,按人的需要预先设计,并以观念形式存在 于人们头脑中的活动结果,是人对自身需要的 主观映像。由此,可知,目的是主体的一种意 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审判主体——法院
(三)审判职能的实现 1、审理行为; 2、裁判行为。
四、刑事诉讼价值
1、刑事诉讼程序的工具价值(外在价值)——是 指其实现实体法方面的效用,包括正确认识案件 事实和适用实体法。 2、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内在价值)——是 指其本身符合正义的要求。 3、刑事诉讼程序的经济效益价值——是指诉讼程 序的设计和运作符合经济效益的要求。
控诉职能(控诉准备)
(一)侦查职能的基本特征 1、侦查职能具有法定性及强制性; 2、侦查职能的直接目的是查获犯罪人,终 极目的是控诉犯罪。
(二)侦查职能存在的理论基础 1、由国家的本质和犯罪特征决定; 2、基于国家与个人在揭露、追究犯罪方面 力量的对比。
(三)侦查职能的执行主体
1、怎样理解我国的刑事诉讼目的? 2、刑事诉讼的主体包括哪些? 3、试述刑事诉讼客体的作用。 4、职权主义诉讼结构与当事人主义诉讼结 构的区别? 5、什么是刑事诉讼职能?应当如何界定其 范围?
二、刑事诉讼结构
刑事诉讼结构,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 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 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 的基本格局。
刑事诉讼三角结构
(一)刑事诉讼三角结构的基本特征 1、审判中立; 2、控辩平等; 3、控辩积极对抗。
(二)刑事诉讼三角结构的内在要求 1、诉、审分离;(不告不理原则、起诉与 审判对象一致) 2、审判本位主义;(侦查、起诉为审判的 先期准备工作;庭审集中主义;当事人进 行主义)
六、刑事诉讼客体
刑事诉讼客体——指刑事案件,具体包括 刑事诉讼中所要查明的实体法事实和对该 事实的法律评价,以及诉讼过程中应当解 决的程序法问题。
刑事诉讼客体的作用 1、起诉前,诉讼客体可以成为确定第一审 法院级别管辖的根据; 2、诉讼客体可以界定法院的审理范围; 3、诉讼客体是当事人双方攻防的范围,必 须通过追加或变更起诉的程序,才可改变 诉讼客体; 4、排斥就相同客体重复诉讼; 5、对诉讼客体的终审判决,产生既判力。
三、刑事诉讼职能
刑事诉讼职能,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国家专门机 关和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所承担的职责、具 有的作用和功能。 1、刑事诉讼职能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 2、诉讼职能有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两个层次; (控诉、辩护、审判、侦查、监督、执行、协助 诉讼) 3、近现代刑事诉讼三大基本职能相互联系、相互 制约,不可或缺。
(二)辩护职能存在的理由 1、缘于对人的尊重;(人本主义思想) 2、基于现代刑事诉讼结构民主性、科学性 要求。 (三)辩护职能的执行主体——被告人、 辩护人
审判职能
(一)审判职能的特征 1、审判职能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 2、审判是现代刑事诉讼基本职能之一; 3、审判职能最直接体现为保障法律的正确 实施。
刑事诉讼的目的: 1、有助实体法中事实真相的发现; ——保护国民不受犯罪者的侵害 2、保障程序的合法性 ——规定用以保护人性尊严的措施,以确保国民 不受侦查机关的不法侵害 3、确保判决之法律稳定性 4、注重受判决人的再社会化 (德)克劳思。罗科信P4-7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公正优先,追求效
(一)自由目的的实现途径有: 1、充分肯定涉讼公民的个人权利,赋予其 诸多诉讼权利并建立相应的程序保障机制; 2、严格限制国家权力,防止侵犯公民权利 的现象出现。
(二)该目的配置体系之内容 1、保护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疑罪从无原 则、沉默权、律师协助权、保释制度等); 2、权力有限原则和制约原则(司法令状主 义、控方举证规则、证据排除规则); 3、控辩平等原则。
从司法程序结构理论上来讲,控诉方凭借 国家资源优势而形成控诉强于辩护的事实 上的不平等,需要设置无罪推定、沉默权 和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来承担的一系列职责 和义务。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来承担是直接 加大了控诉的难度,无罪推定和沉默权则 直接强化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 量,这样的制度设置体现了刑事诉讼对控 辩平等的追求。
控诉职能(控诉实施)
控诉职能存在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民主观、 权力观对权力运行的要求。这种观念要求权力必 须分工行使且应相互制约。 1、控诉准备、控诉实施属于国家追究犯罪的两个 阶段,是国家行使控诉职能在不同时空的表现形 式。 2、控诉、审判的分离主要是由于对司法正义的考 虑,有助于防止司法专横和擅断。
刑事诉讼线形结构
(一)刑事诉讼线形结构的内在要求 1、司法一体化; 2、司法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3、被告方的权利受到限制。的基本特征 1、侦查本位主义;(侦查是审判活动的前 提和基础,侦查取得的证据及侦查结论通 常成为审判证据与审判结论) 2、审判过程中采法官职权主义; 3、被告人实际地位趋向客体化。
1、警察作用(侦查犯罪是警察业务的主要部分)
英美法 ——重在个人生命身 体财产之保护
大陆法 ——重在国家安全之 维护,社会秩序之保 持
2、检察官除负诉追责任外,是否负侦查责任,及与警察之 关系如何
英美法 ——警察独任侦查责 任,检察官则负实行 诉讼上任务
大陆法 ——以检察官兼负侦 查犯罪,提起公诉及 实行公诉之职权,而 警察为检察官之辅助 机关,协助检察官或 受检察官之指挥命令 侦查犯罪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 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 一个中道的权衡。” ____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一、刑事诉讼目的
国际诉讼理论界认为,刑事程序的设计与 运作应当追求的具有终极意义的目标,亦 即刑事诉讼追求的基本目的,主要是自由 和安全。
自由是出于对作为主体的人的肯定和尊重,体现了 近现代民主与法制精神的要求
五、刑事诉讼主体
1、刑事诉讼主体——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具有独 立诉讼地位并承担相应诉讼职能,对解决诉讼客 体,从而对诉讼程序的开始、发展和结局起决定 性作用和影响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当事人。其特征: (1)必须与诉讼结局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2)必须是刑事诉讼基本职能的主要承担者; (3)必须能决定刑事诉讼进程。 2、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自由是社会成员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也是 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必需条件。
(一)安全目的实现途径有: 1、适当限制涉讼公民的个人权利,并使其 在刑事诉讼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2、扩张国家机关的权力,增强其揭露、追 犯罪的能力。
(二)该目的配置体系的内容 1、自由裁量原则; 2、配合原则; 3、权利有限原则; 4、效率原则。
(一)控诉职能的实施主体
在公诉案件中,控诉职能一般由检察机关 及被害人执行;在自诉案件中则由自诉人 执行。 (二)控诉职能的实现 1、起诉行为; 2、论证行为。
辩护职能
(一)辩护职能的特征 1、辩护职能的执行具有任意性; 2、辩护职能是现代刑事诉讼三大基本职能 之一; 3、辩护职能实现的目的在于论证被告人无 罪、罪轻,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