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 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一. 教学内容: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 自然界中水的循环:①会叙述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形成例1: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四季中的自然现象。
解析: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
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其实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而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
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汽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汽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冰晶在地面或草叶上。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大气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汽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小冰晶(或叫雪花),在降落时互相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
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
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
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②自然界中的水是如何循环的2. 高压锅:①高压锅的构造:②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③易熔片的作用:为了防止安全阀出现故障而起备用保险作用的。
例2:高压锅又叫压力锅,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所以食物容易被煮熟。
且高压锅煮食物比普通锅煮食物省时间省燃料,尤其做出的米饭也香软可口,很受人们欢迎。
下图是AS22-5-80高压锅的铭牌,对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食品受到的压强大而易熟;B. 高压锅保温性能好,热量损失少而易熟;C. 锅内温度能达到100℃以上,食品因高温而易熟;D. 高压锅的密封性好,减少了水的蒸发而易熟。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自学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2、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调查探究.3、认识水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环境和节水意识重点:物态变化在生活技术中的运用难点:自然界的水发生物态变化而循环过程【阅读课文】试着解决以下问题一、自然界中水的循环1、露是一种现象.2、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3、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现象(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4、阅读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图5、水资源与水资源保护(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3)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
二、家庭中的物态变化1、高压锅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1、高压锅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2、电冰箱家用电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冰箱所用的制冷物质是容易并且在时能大量吸热的物质思考: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三、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2、熔化、汽化、升华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3、利用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4、飞船返回舱的“防热衣”一是二是三是1.八(1)班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研究蔬菜保鲜问题(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下列四项措施中正确的是()A.将蔬菜放在紫外线下照射B.将蔬菜放在太阳下面晒几天1.八(1)班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研究蔬菜保鲜问题(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下列四项措施中正确的是()A.将蔬菜放在紫外线下照射B.将蔬菜放在太阳下面晒几天C.将蔬菜直接放入冷冻室D.用塑料膜包好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坏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B.在城市里保留湖泊可以抑制“热岛效应”加剧C.医疗方面可以用蒸馏水制取生理盐水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3.在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A.水土流失B.城市地表下沉C.河中鱼、虾绝迹D.河流干涸4.将下列自然现象及相应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5.高压锅是家中必备炊具之一,因为利用它省燃料、省时提高了效率.高压锅是利用的原理使食物易熟;其易熔片是由低的材料制作;若某次用较大的减压阀替代原来较小减压阀可能会出现现象.6.“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走在宇航科研世界的前列.如图1.6-11 是火箭发射的情景.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发射台底座建了大水池,它能保护发射台底的道理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5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通过对生活、科技、社会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
2、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3、了解高压锅、冰箱及热管的工作原理;知道火箭上升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
目标达成:1、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
2、了解高压锅、冰箱及热管的工作原理;知道火箭上升过程中有哪些物态变化。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熔化。
()热,例如:()2、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
()热,例如:()3、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汽化。
()热,例如:()4物质由()态变成()态的过程叫液化。
()热,例如:()5 ()叫升华。
()热,例如: ( )6 ( )叫凝华。
()热,例如:()【创境激趣】你知道云、雨、雾是怎样形成的吗?物态变化在生活技术中由怎样的应用呢?【自学导航】1、关于自然界水的循环提出:你知道蓝天里的朵朵白云是怎样形成的吗?你遇到的茫茫大雾是怎么回事?你知道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吗/你知道雨、雪、霜、雹各从何而来的?你知道地球上水资源面临危机吗?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1、关于高压锅:① 高压锅主要有几部分构成?② 高压锅的沸点?3、关于电冰箱的物态变化:电冰箱蒸发器主要进行的是( )温度( )冷凝器进行的是()所以温度()4、关于航天技术的物态变化:① 我国航天技术有什么显著的成果?② 航天技术中在什么地方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合作探究】1、高压锅煮食物为什么容易熟?2电冰箱制冷系统是怎样制冷的?3、航天技术中应用了哪些物态变化?【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下列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雾(),露水(),雪(), 霜(),(),雨()2 、高压锅内水的沸点()易熔片的作用()【强化训练】1、2、③电冰箱蒸发器进行的物态变化是(),所以温度()。
物理八年级上北师大版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1.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1师:锦州地区连续三年干旱,使得农民种地成了困难。
你知道今年春天为缓解旱情,市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吗?生:人工降雨。
师:谁能说说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生: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粒,冰粒下落变成水滴,就形成了雨。
师:那么,水蒸气是从哪来的?生:是陆地上的水蒸发而来的。
师:很好。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居住的这颗行星,是一颗“水的行星”,其表面的四分之三被水所覆盖,而地球上的水在发生物态变化时会引发一些自然现象的产生,使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更新。
今天我们来研究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教师板书:标题、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水循环。
师:出示课件1。
这是地球上的水,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它们会发生哪些物态变化,产生哪些自然现象。
生:举例分析。
师:补充。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如果地球上的水不停的蒸发,发生物态变化,形成各种自然现象,地球上的水资源岂不很快就枯竭了吗?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
而我们知道黄河水并没有干涸,地球上的水也没有枯竭,那么,地球上的水又是怎样更新的呢?生:发表见解。
师:补充,演示课件。
自然界中的水就是这样不断循环不断更新变化的。
师:由此可见,是物态变化促进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和更新。
我们回想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哪些地方用到物态变化呢?现在,我们班的乔宁同学要去青藏高原,临行前我们要送他一件礼物,大家说,送他什么好?生:高压锅。
师:对,那么为什么送高压锅?谁能说说。
生:因为青藏高原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用普通的锅食物煮不熟,高压锅可以使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食物容易煮熟。
师:回答得很好,也就是说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来工作的,当气压升高时,液体的沸点也随之升高。
师:那么,你了解高压锅吗?对于高压锅你都想知道哪些问题?生:提出问题,高压锅的结构,高压锅的原理,高压锅是怎么工作的等等。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 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单元复习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知识树思想方法1.运用图像法描述物态变化图像能形象直观地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在物态变化中常用时间表示横坐标,用温度表示纵坐标,其中时间的长短表示放热或吸热的多少.【例1】如图结1-1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图结1-1思路与技巧该图像反映了固体吸热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情况,其中甲、丙两物质表现出一段时间内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物征,可推断,甲、丙是晶体;由图知甲的熔点t1,丙的熔点t2,t1>t2.说明甲的熔点比丙高.答案A、D.举一反三1.1 已知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时,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结1-2中实线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曲线是()A.E曲线B.C曲线C.D曲线D.B曲线图结1-21.2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图结1-3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图结1-32.运用熔点及沸点分离物质或进行材料选择分离不同固体或液体,可利用其熔点或沸点不同,运用加热的方法.使熔点低的先熔化分离,或沸点低的先大量汽化分离.材料的选择应考虑熔点(凝固点)沸点.选择不易熔化的材料应考虑高熔点,选择不易凝固的液体应考虑低凝固点,选择不易沸腾的液体应考虑高沸点.【例2】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氮、氦的沸点分别是-183℃,- 196℃,-269℃.若从液态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依次是:思路与技巧液体的沸点越低越易大量汽化,因此氦最先大量汽化,氧最后汽化.答案氦、氮、氧.举一反三2.1 在某岛上,鲁滨逊用甘蔗酿出了美味的蔗酒,如果鲁滨逊发明了一架飞机可用酒精作燃料的飞机,请你设计一个从蔗液中分离出酒精的方法,帮他离开荒岛.2.2 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会熔化;(2)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3)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无法使用;(4)在-265℃时氢气是固态.3.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3】(2004·黑龙江省)小明和小红都想帮妈妈煮粥.小明认为粥锅里的水烧开后,可继续将火烧得很旺,煮得满锅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粥煮好;小红则认为,沸腾后应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将粥煮好.你认为谁的想法更为合理,说出理由.思路与技巧沸腾的条件是吸热,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粥锅里水烧开后,只要维持加热沸腾即可,无须大火.相反,从实际情况看,大火煮粥并不好.回答可从以上两方面展开.答案小红的想法更好.粥沸腾后,不论用大火还是小火给粥加热,粥的温度都不会改变.火太大粥就会因沸腾太剧烈而溢出锅外,同时粥中的水分汽化太快,使粥很快蒸干.所以锅内水开后使用小火更好.点评煮粥是一件常见的事,我们常说成“熬粥”,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只要小火就可维持水的沸腾;二是可以在节能的条件下将粥煮熟.举一反三3.1 小红今年寒假乘空调列车从北京到深圳旅游,在北京站时,(汽温-10℃)她发现玻璃窗内侧有小水滴,在到达深圳站时,(气温30℃)她发现玻璃窗的外侧有小水滴出现,小红觉得很奇怪,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为她解除困惑吗?试试看.3.2 (2004·大连市)冬天,地处北部山区的一些居民,为了室内的保温,常把纸条粘在窗缝处,俗称“溜窗缝”.为了使纸条不因潮湿而脱落,通常把纸条粘在室外的窗缝处.请你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解释:为什么不把纸条粘在室内的窗缝处?综合探究【例4】 (2004·滨州市)在研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红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有关外,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就此问题,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的方案.思路与技巧由于小红想探究的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这一单独关系,所以实验应采取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答案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在液面处分别做上记号,再将两只烧杯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向阳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比较水和煤油的蒸发量,分析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种类有关.实验区名题赏析【例5】如图结1-4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WORD教案1

南方中学八年级物理自学参考提纲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型:新授 执笔:陈剑峰 合作: 组长: (09年11月16日)【学习内容】:(第一章第5、6节) 升华和凝华、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3课时)【学习目标】:①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③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生活中识别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④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本章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⑤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物态变化形式。
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任务一:认真观察小演示,阅读课本P 17页--第一段完面下列填空升华: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凝华: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过程 热,凝华过程 热。
【知识展开】1、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009年下半年的第一场雪,比往年都要来得早了一个多月。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袭击了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城市,高速公 路封道、车站旅客滞留、空港被迫关闭;中国北方地区严重雪A.春天,雨笼山峦B.夏天,雾绕群峰C.秋天,霜打标枝头D.冬天,冰封谷底2、例举升华、凝华的例子:【能力提升】1、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因很简单:事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吸收、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这个过程称为。
(物态变化名称)2、北方的冬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面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任务二:人工降雨。
阅读课本P18页--作业3归纳出人工降雨的过程(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第5、6节升华和凝华、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1页共3页【能力提升】据《北京晚报》报道:有一支科学考察队到新疆罗布泊进行考察。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

五、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学习目标: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②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③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高压锅、电冰箱的物态变化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自学课本后思考下列问题,并与同学们讨论交流。
1、你知道蓝天里朵朵白云是怎样形成的吗?2、你遇到茫茫大雾是怎么回事?3、你知道霜和露是怎样形成的吗?4、你知道雨雪霜雹各从何而来的吗?试着写一篇小论文。
5、你知道地球上水资源面临危机吗?6、调查一下自己家里或学校里的用水情况,写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
任务二:高压锅、电冰箱及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自学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对于高压锅:1、高压锅主要有几部分构成?2、为什么食物用高压锅容易煮熟?3、高压锅是怎样快速煮熟食物的?4、高压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哪些热学知识?5、高压锅中的易熔片起什么作用?对于电冰箱:1、电冰箱是如何制冷的?制冷物质是如何循环的?2、电冰箱的致冷物质氟利昂对环境有什么破坏作用?有没有可以替代氟利昂作致冷剂的环保冰箱。
对于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我国航天技术有什么显著的成果?2、航天技术中在什么地方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二、自我检测1、地面上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
2、高压锅的易熔片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在时起保护作用。
3、火箭的液氢、液氧、居民用的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中的液态丁烷,都是采用的方法得到的,最大优点是可以。
4、用飞机在云层上施放固态二氧化碳可以形成人工降雨,这主要是由于()A、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空气密度,迫使云层下降而降雨。
B、减少了局部区域的空气比热,使这些空气中的水汽放出热量,液化成水,下降为雨。
C、固态二氧化碳粉末成为空气中水汽的凝结中心,并使水汽凝结成冰下降为雨。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知识应用讲练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知识应用讲练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重点难点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
例题分析:例1. 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在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 干冰吸热升华,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雨滴B. 干冰吸热升华,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熔化成雨C. 干冰吸热熔化,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成雨滴。
D. 水蒸汽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分析与解答:什么是干冰?它有什么用途?干冰并不是固体的水,而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的特点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体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
利用此特点,干冰通常用于强制冷剂,用于医学、气象、科学等方面。
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向云层中洒干冰,干冰升华直接就变成了气体的二氧化碳,同时要吸热,使其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结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变大,在重力作用下而下落,遇暖气流就会熔化为水而形成雨,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三种物态变化;干冰变气体——升华;再由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凝华;最后由小冰粒变为水滴——熔化。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例2. 夏天,游泳的人刚从河水中上岸,就感到比在水中冷,如果蹲下身子把成团又会觉得比站着暖和些,对上述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岸上的气温比水温低B.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离水近一些有利于从水中吸取热量C. 上岸后感到冷是因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D. 蹲着比站着暖和是因为减慢了蒸发吸热。
分析与解答:夏季的气温是较高的,而河中的水由于不断地蒸发吸热,因此水温比气温要低。
因此A、B选项都不正确,人刚从水中上岸时,身体表面沾有许多水,这些水会不断蒸发,从人的身体上不断吸热,人就会感到冷,当人蹲下身子抱成团时,人体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比站立时减小了,水的蒸发就减慢了,水从身上吸热的速度就随之减小,人就会感觉比站立时暖和些了,由上面分析,正确选项为C和D。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word导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word导学案备课组长签字:包级领导签字:学生:上课时刻:集体备课个人空间二、学习目标1、会说明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及其物态变化;2、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3、了解电冰箱的工作过程;4、了解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一)、认知预备1、请在右图中填上恰当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形。
(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看课本图30,简述云、雨、雪、冰雹、雾、露水、爽的形成;2、简述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导学释疑】(一)、高压锅1、看图了解高压锅的结构2、简述高压锅的工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压锅的工作原理:__ 。
4、易熔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高压锅在工作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二)、电冰箱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取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3、八(1)班物理爱好小组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研究蔬菜保鲜问题(要紧是防止水分蒸发),下列四项措施中正确的是()A.将蔬菜放在紫外线下照耀B.将蔬菜放在太阳下面晒几天C.将蔬菜直截了当放入冷冻室D.用塑料膜包好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4.在下列现象中,要紧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A.水土流失B.都市地表下沉 C.河中鱼、虾绝迹D.河流干涸5、将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及相应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6、你对家中的电冰箱确信专门熟悉,请你谈谈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用了叫做氟利昂的制冷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的别处.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化,又容易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在那个地点氟利昂蒸汽变成液体并热,这些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通过一段专门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那个地点迅速汽化,热,使冰箱内温度.生成的氟利昂蒸汽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氟利昂如此循环流淌,冰箱冷冻室里就能够保持相当低的温度.7、高压锅是家中必备炊具之一,因为利用它省燃料、省时提高了效率.高压锅是利用的原理使食物易熟;其易熔片是由低的材料制作;若某次用较大的安全阀替代原先较小的安全阀可能会显现现象.8、“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走在宇航科研世界的前列.庞大“白气”团产生的缘故是。
【名师解读】初二物理第一章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精品导学学案doc初中物理

【名师解读】初二物理第一章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精品导学学案doc初中物理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会讲明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2.过程与方法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紧密关系,学会调查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水的重要性,树立爱护水环境和节水意识.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差不多上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的情形相同,差不多上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邻近称为雾,在高空处那么称为云.因此雾和云差不多上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霜和雪差不多上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截了当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聚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假如上升气流专门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聚一层冰壳.通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2.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如图1.6-1.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例1】天气预报讲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如此讲的理由是〔〕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D.珠江三角洲本来确实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思路与技巧雨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水下落便形成雨.由题中情形可知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答案 A.3.水资源与水资源爱护〔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如图1.6-2所示,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截了当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宝贵的;图1.6-2〔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依照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3〕合理利用水资源,珍爱每一滴水.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须倍加爱护.如此不仅我们自己有水用,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1.6-3图1.6-3【例2】观看图1.6-4情形并阅读文字,请你谈谈关于水的一点感想.图1.6-4思路与技巧甲图用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淡水比油贵〞,乙图那么讲明少有的水源正被污染,如何样减少污染?如何处理污染?正是此题需要表明的内容.答案随着科学的进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4.家庭中的物态变化〔1〕高压锅〔如图1.6-5〕.图1.6-5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缘故: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坚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2〕电冰箱如图1.6-6.图1.6-6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例3】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咨询:〔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什么缘故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思路与技巧空调与电冰箱差不多上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不处.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畴的热送到另一地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因此制冷器均在上方.答案〔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2〕如此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5.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纳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1.6-7所示;图1.6-7〔2〕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取大量的热,爱护了火箭或卫星;〔3〕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平均.【例4】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能够在返回大气层时爱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B.它的表面专门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取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思路与技巧返回舱在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使返回舱温度升得专门高,涂在表面的〝烧蚀层〞除了隔热外还会熔化、汽化吸取大量的热,从而爱护了返回舱.答案C.探究体验咨询题情形天气预报中常讲,〝……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蒸气,什么缘故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呢?小红想:大自然中的〝雨〞是如何样形成的呢?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汽化〕形成的.做一做①如图1.6-8甲,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②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图1.6-8看一看在瓶口〔有/无〕模糊的〝白雾〞,蒸发皿底部显现了,其缘故是:.议一议假设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1.6-8乙所示,瓶口〔有/无〕模糊的〝白雾〞显现,蒸发皿底部其缘故是:.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热/遇冷〕液化形成的.探究点拨实验探究时尽量创设与实际情形相同的条件,注意区分要紧因素和次要因素〔讲明:自然界中的〝雨〞的成因还有的是水蒸气先凝华成小冰晶而后又熔化成水的〕.【例5】水蒸发到大气中成水汽,空气对水汽的容量有一定限度,在10℃时最大为9g,20℃时最大为17g,30℃时最大为30g,当空气不再容纳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状态,现在假如气温连续降低,是不是就能够降水?讲明理由?思路与技巧降水有三个条件:一是空气中水汽饱和,二是气温连续降低,最后是有凝聚核.由题中条件讲明不一定降水,因为空气中不一定有凝聚核.答案不一定降水.因降水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由于空气中不一定有水汽的凝聚核,即使空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气温连续降低,水汽不一定形成小水滴,即云和雾,假如水滴不够大那么会随气流飘浮,因此不一定降水.谈天室话题:什么缘故南极上空臭氧层显现了空泛?胖胖:地球上臭氧层起什么作用?老师:地球外围20~25km的平流层内的臭氧〔O3〕层,好比地球的爱护伞,阻挡了99%的紫外线辐射,爱护地球上生灵万物,是地球的天然屏障.如图1.6-9.乐乐:臭氧层空泛是如何回事?老师:太阳黑子爆炸;南极上空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层,从而降低了那儿的臭氧含量;大量使用氨肥、氟利昂,以及火山爆发、大型超音速飞机在空中排放的废气、核试验等对臭氧层的破坏,使南极上空显现了臭氧层空泛.图1.6-9 臭氧层的作用胖胖:那个空泛能够补吗?老师:当个〝女娲〞去〝补天〞,关键是全世界每个公民都要采纳各种方法爱护臭氧层,禁止使用氯氟烃类产品.欢乐套餐1.八〔1〕班物理爱好小组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研究蔬菜保鲜咨询题〔要紧是防止水分蒸发〕,以下四项措施中正确的选项是〔〕A.将蔬菜放在紫外线下照耀B.将蔬菜放在太阳下面晒几天C.将蔬菜直截了当放入冷冻室D.用塑料膜包好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有关水的讲法错误的选项是〔〕A.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坏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B.在都市里保留湖泊能够抑制〝热岛效应〞加剧C.医疗方面能够用蒸馏水制取生理盐水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能够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3.在以下现象中,要紧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A.水土流失B.都市地表下沉C.河中鱼、虾绝迹D.河流干涸4.将以下自然现象及相应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5.你对家中的电冰箱确信专门熟悉,请你谈谈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答:电冰箱〔图1.6-10〕用了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的不处.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化,又容易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在那个地点蒸汽变成液体并热,这些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通过一段专门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那个地点迅速汽化,热,使冰箱内温度.生成的蒸汽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氟利昂如此循环流淌,冰箱冷冻室里就能够保持相当低的温度.图1.6-106.高压锅是家中必备炊具之一,因为利用它省燃料、省时提高了效率.高压锅是利用的原理使食物易熟;其易熔片是由低的材料制作;假设某次用较大的减压阀替代原先较小减压阀可能会显现现象.7.〝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走在宇航科研世界的前列.如图1.6-11 是火箭发射的情形.火箭升空瞬时,庞大白色气团产生的缘故是,发射台底座建了大水池,它能爱护发射台底的道理是.图1.6-11 图1.6-128.图1.6-12展现了石油的炼制过程.石油蒸汽通过一层层塔盘,汽油、煤油等各种成分按照其物理特点的不同把它们分离开.图1.6-13请咨询:〔1〕分离是按这些成分的什么不同来分离的?〔2〕分离过程经历了哪几种物态变化?9.〔深圳南山区〕在没有食物的情形下,人能够活30天;假设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差不多要素.如图1.6-13所示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截了当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洁水.这种净水器要紧是利用了和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10.我国的水资源专门短缺,假如按水资源的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列第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上排列110位,差不多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南京都市里生活废水每天的排放量惊人,事实上这些废水都能够通过适当的处理变成〝二次用水〞而再次使用.请依照你生活的实际体会,选择一种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实现〝二次用水〞的目的,从而节约家里的用水资源.〔1〕你想将在家里用过的废水变成〝二次用水〞;〔2〕请设计一个生活废水处理方案.要求:器材自选,操作尽可能简单;〔3〕你家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或体会?至少归纳出2条;〔4〕水资源十分的匮乏,假如你所在的社区邀请你担当理想者,向居民宣传节约用水的常识,试向居民提出2~3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倡议.11.你家购置了电冰箱吗?什么品牌?请你认真观看回答以下咨询题:〔1〕打开冰箱门通常会看到有一股〝白雾〞,这雾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什么缘故?〔2〕有时门难以关严,原先是门框边有一层冰,你明白这冰是如何样形成的吗?〔3〕冰箱内的冷冻箱结有专门多冰,这冰是如何样形成的?〔4〕用手摸一摸冰箱后背,会有什么感受?什么缘故?〔5〕在房间打开冰箱门,房间内的温度是否降低?12.观看图1.6-14,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图1.6-1413.阅读材料热管〝热管〞是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专门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取芯,吸取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图1.6-15〕.图1.6-15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专门快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呢?〝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取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汽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汽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取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液体在汽化和气体在液化时要分不吸取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1)〝热管〞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什么缘故可不能专门快升上去?〝热管〞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什么缘故会升高?(2)请比较一下,〝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有哪些相似的地点?(3)用〝热管〞能够专门快地把一个物体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你能想出它的一个应用实例吗?参考答案[探究体验] 液化;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无;无小水珠;蒸发皿温度高,水蒸气没有液化;遇冷[欢乐套餐] 1.D 2.D 3.C 4.略 5.汽,液;放;吸;降低 6.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熔点;爆炸7.水蒸气液化;水汽化时吸取大量的热,不致使发射台底温度升得太高 8.〔1〕沸点〔2〕先吸热汽化后放热液化 9.汽化〔或蒸发〕;液化〔或凝聚〕10.〔1〕洗衣〔2〕略〔3〕随手关水龙头……循环用水等等〔4〕略11.〔1〕向外;里面空气温度低,开门时,不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向下,由于箱外空气向内,导致箱外气压减小,小水珠向外〔2〕箱外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3〕箱内水蒸气凝华形成〔4〕冰箱工作物质液化放热〔5〕不能12.①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②在太阳的辐照下,水经海洋、陆地及植物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③假设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霜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降水;④这些降水渗透为地下水,迁移回流到海洋及植物中,完成水循环13.〔1〕因被加热的酒精等物质迅速汽化时,要吸取大量的热,因此温度可不能专门快升上去,另一端温度升高,是因为酒精蒸气等物质液化时放热〔2〕差不多上通过工作物质将热由一个位置搬到另一个位置〔3〕可用于制作航天器的散热设备。
【名师解读】初二物理第一章精品导学学案doc初中物理

【名师解读】初二物理第一章精品导学学案doc初中物理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种形状的不同特点及缘故;明白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态能够发生变化.2.过程与方法能用物质结构微观模型讲明三种形状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事物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乐于探究自然现象.探究指导物理宫殿名称形状特点举例固态〔solid state〕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液态〔liquid state〕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气态〔gaseous state〕没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形状讲明物质存在的形状还有第四态——等离子态;第五态——中子态等.【例1】观看如图1.1-1所示现象,想一想他们的周围存在什么物质?这种物质有什么特点.图1.1-1思路与技巧这些现象的发生充分证实,在这些物体的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空气.正是空气的存在才产生相应现象.答案空气.空气是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空气看不见摸不着,能够依照它产生的成效来认识它.【例2】有以下5种物品:橡皮、纯洁水、钢直尺、水银、塑料三角板,试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其特点为;另一类包括,其特点为.思路与技巧物质的分类可按是否具有一定的形状和是否具有一定的体积来区分,如此就可将上述5种物品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类.答案橡皮、钢直尺、塑料三角板有一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纯洁水、水银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讲明物体的分类可按物体的不同特点、性质或作用来区分.上题中还能够按能否食用分为二类,也可按是否为金属分为二类等.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状变为另一种形状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如图1.1-2所示.甲:冰放在热水中变成水图1.1-2讲明〔1〕水还可由固态直截了当变成气态,称为升华;由气态变成固态,称为凝华;〔2〕其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物态变化.【例3】如图1.1-3是小明和小红某一天观看落叶上小水滴的情形,你能回答她们提出的咨询题吗?图1.1-3思路与技巧水滴是液态,当外界气温升高时,水的温度升高,水由液态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答案从上午到中午,水的温度升高.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讲明〔1〕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像自然现象中的露、雾、霜差不多上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2〕判定一个过程是否发生物态变化,要看过程的始末物质的状态变化了没有,假设变化那么发生了物态变化.3.物质的组成物质由被称为〝分子〞的小微粒组成,分子〔molecule〕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图1.1-4甲、乙讲明分子存在着相互作用;图1.1-4丙讲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隙.图1.1-44.物质的三种形状变化及分子运动 名称微观模型物态变化的微观讲明固体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间隙专门小,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邻近振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分子离开原先位置,在其他分子间运动.物体由固体变为液体 液体分子间间隙较大,分子活动范畴较大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剧烈,分子摆脱其他分子作用而自由运动.物体由液体变为气体气体分子间间隙专门大,分子能够自由活动【例4】 什么缘故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 思路与技巧 当物质的分子运动相当剧烈时,分子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几乎没有,因此他可自由运动到每一个位置.答案 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专门大,相互作用力专门小,每一个分子几乎都能够自由运动.因此,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能够充满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探究体验咨询题情形 当我们打开暖水瓶瓶塞时,什么缘故有时能够看到专门多〝白气〞,有时看到的〝白气〞专门少?猜一猜 可能与空气的温度有关,温度 〔高/低〕时〝白气〞少.温度 〔高/低〕时〝白气〞多.做一做 ①找两块小玻璃片,一片放在热水中,另一片放在冰箱中;②打开暖水瓶瓶塞,分不取出擦洁净的玻璃片靠近瓶口.观看到放在 中的玻璃片上显现水珠多.议一议 由实验可知:① 〔升高/降低〕温度,水蒸气可变成水;②物质存在的各种形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探究点拨善于观看日常生活现象,认真摸索提出咨询题,是探究的源泉.谈天室话题:2005——世界物理年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召开第58次会议,会议鼓掌通过了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的诀议.其宗旨是让物理走近大众,让世界拥抱物理.乐乐:为何会选中 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老师:1905年,爱因斯坦第一次发表了三篇有关量子理论、布朗尼运动及相对论等举足轻重的论文,对现代物理有着极深远的阻碍.为纪念这一奇迹年100周年,全球物理学界一致呼吁2005年为〝世界物理年〞.同时,近年来,公众的物理意识在削弱,国际物理社会认为必须采取行动,在全球范畴内争取公众对物理学的明白得与支持,培养物理人才,使物理学在21世纪得全新的进展.胖胖:〝世界物理年〞标识有何象征意义?老师:上面蓝色椭圆循环表示我们正朝以后不断的奔腾前进;底部红色循环代表的是我们所逐步远离的过去;向右上黄色及向左上绿色的斜向线条那么表示将过去连结至以后.绿色在那个地点代表的意思是前进、进步;黄色那么表示和平、合作及团队等意思.也确实是讲我们要藉由这些特质从过去的基础上去建设以后;通过科技的进步及国际间的合作制造出明亮的以后.欢乐套餐1.以下物体中,有一定形状的是〔〕A.塑料瓶中的水B.墨汁C.台球D.氢气2.以下物体中,通常情形下没有一定体积的是〔〕A.锡B.二氧化碳C.水银D.干冰3.以下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A.扫地时灰尘到处飞舞B.洒在地下的水变干C.早晨地上的霜D.冰雕变小了4.某老师在引导学生明白得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1.1-5所示甲、乙、丙三种情形分不对应的是〔〕图1.1-5A.固态、液态、气态B.气态、固态、液态C.固态、气态、液态D.液态、气态、固态5.写出常温下以下物质的状态: 〔1〕铁 ;〔2〕玻璃 ;〔3〕水 ; 〔4〕汽油 ;〔5〕氧气 ;〔6〕食盐 .6.将一块冰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缓慢加热,如图l.1-6.〔1〕观看到的现象是;〔2〕请你再提一个咨询题 .图1.1-6 图1.1-77.同学们,你一定会被图1.1-7中的形状、结构所吸引,这是勤劳的人们、大自然赐给我们的财宝,其间表达了固体 的特点.8.请你阅读图1.1-8的图片及文字,你会明白水−−→−)(变成 −−→−)(作为−−−→−)(其应用如. 它讲明了物态变化能够改变世界.9.观看如图1.19所示的现象,它讲明水具有 性,水的特点是 .它还讲明水能 ,水能 ,还可利用水制成.图1.1-910.水有三态,其他物质是否也有三态呢?假如有,请你举出一例加以讲明.11.工业制造、工艺塑造、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物态变化,请将你明白的物态变化事例及事例变化的条件固态→液态液态→气态液态→固态气态→液态12.酒精灯是实验常用器材,使用时应规范操作.请你观看图1.1-10中所提供的信息,归纳酒精灯点火及熄火的方法.图 1.1-1013.利用气象卫星的信息,能够制作特定时刻内的天气图,天气图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请你针对图1.1-11所示天气图提出几点猜想.图1.1-11〔1〕;〔2〕.14.阅读材料湿地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调剂气候、操纵土壤腐蚀、降解环境污染、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誉为〝地球的肺〞.如图1.1-12.图 1.1-12关于湿地,你明白哪些知识?它是如何样来蓄洪、防旱、调剂气候的?请和你的同学查询http://等有关网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你能收集到许多有关物态变化的漂亮图片,请你与同学进行交流.参考答案[探究体验] 高;低;冰箱;降低[欢乐套餐]1.C 2.B 3.A 4.C 5(1)固态 (2)固态 (3)液态 (4)液态 (5)气态 (6)固态 6.〔1〕冰块逐步变成水,连续加热,烧杯中水开始沸腾,同时越来越少,讲明水变成了水蒸气 (2)给冰加热,是否加热就融解?冰融解时体积如何样变化?7.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8.水蒸气;水蒸气推动机器运转;机器运转带动发电机发电9.流淌性;水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产生力;发电;水塞〔如:下水管道弯管里的水〕10.有,如金属钨常温下固态,温度升高后会变成钨蒸气,钨也会熔化成液态11.〔开放性试题〕略12.点火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 熄灭酒精灯的方法:用灯帽盖住火焰13.〔1〕云是由水滴组成的〔2〕地面上的水变成水蒸气,最后变成水滴形成云〔3〕云是由小冰晶组成〔4〕云落下确实是雨,等14.略【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二节温度的测量精品导学学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得温度的概念;明白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明白摄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了解它们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和实验了解一样温度计的构造及差异;会估测温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爱护环境、爱护仪器和实事求是的好品行.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温度〔temperature〕〔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2〕测量工具:温度计;〔3〕单位:在摄氏温度中,温度单位为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使用热力学温标,单位是开尔文,简称为〝开〞,用符号〝K〞表示.两种温度换算关系是:T=t+273℃〔其中 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4〕摄氏温度计分度方法:人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图1.2-1〕;图1.2-1〔5〕几种常见温度计如图1.2-2.图1.2-22.实验室温度计〔1〕结构如图1.2-2甲,由玻璃泡、细玻璃管、标尺组成;〔2〕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到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图 1.2-2甲所示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5℃;〔3〕温度计的分度值:温度计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值如图 1.2-2甲的分度值是1℃;〔4〕工作原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依照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通常用水银或酒精;〔5〕使用方法:①在使用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让玻璃泡与容器底或侧壁接触,并保持足够长的时刻;②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中移开,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总之使用时要五会: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录.【例1】如图1.2-3所示,甲、乙两个温度计的读数分不为:t甲= ;t乙= .图1.2-3思路与技巧温度计读数时应注意识不温度是零上多少摄氏度,依旧零下多少摄氏度.而识不的关键是找零摄氏度的位置,找到零摄氏度后,液柱顶端在零摄氏度以上的为零上多少摄氏度,同时从零往上读.液柱顶端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为零下多少摄氏度,或负多少摄氏度,同时从零往下读.答案t甲=24℃ t乙=18℃.讲明读取温度计示数的三大步:〔1〕找出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及温度计零刻线位置;〔2〕看温度计的液柱在零刻线上方依旧下方;〔3〕从零刻线开始数格读出温度值.【例2】如图1.2-4所示,使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其中正确的选项是〔〕图1.2-4思路与技巧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接触,所测温度不能代表液体水的温度;图乙中温度计没有与水接触;图丙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标尺垂直.答案图丁.3.体温计〔1〕构造如图1.2-5所示;图1.2-5体温计实验用温度计作用测量人体的温度测量液体的温度结构 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玻璃泡上没有细小的缩口 范畴 35℃~42℃ 一样-20℃~105℃ 分度值 0.1℃1℃ 使用前 用力将水银柱甩回玻璃泡 不需甩动 读数时可拿出人体再读数不能离开待测液体弱.一天,小明早上惯例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体温计,赶忙将体温计放到窗台上,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觉体温计的示数为 ℃〔如图1.2-6所示〕.他以此判定今天的最高气温应 〔填〝>〞、〝<〞或〝=〞〕那个示数,其理由是 .图1.2-6思路与技巧 体温计上方有一段专门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缩口遇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仍指示原先的温度,只有当温度高于那个温度时,水银柱才能上升,因此最高气温等于35℃.答案 35 =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个小缩口,温度上升时,水银柱上升,温度降低时,水银柱可不能降低,保持原先的温度.4.其他温度计物体的许多性质跟温度有关,利用这一特点可制成不同种类的温度计.如图1.2-7所示.甲:辐射温度计 乙:双金属片温度计 丙:电阻温度计 丁:电子温度计戊:彩色温度表图1.2-75.运用数学方法确定物体的实际温度在一次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支没有标刻度的水银温度计:〔1〕第一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4.0cm ;〔2〕然后放在沸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23.0cm ; 〔3〕最后放在一杯温水中,测得水银柱的长度为11.5cm.咨询这杯温水的温度是多少?图1.2-8思路与技巧 此题解答可运用多种方法.第一:比例法.因温度的变化与温度计内液柱的变化成正比,立即 4.0cm 和23.0cm 之间标记100等分.按比例温水温度为cm cm 0.40.23100 ℃×11.5cm-4.0cm=39.5℃.第二:图像法〔作图法〕.用水银柱长度作纵轴,用实际温度作横轴,描出4.0cm 、23.0cm 两个专门点画直线,再查找11.5cm 所对应的温度.答案 方法一:温水温度t 为t=cm cm cmcm 0.40.230.45.11--×100℃=39.5℃方法二:作如图1.2-8图像,温度为39.5℃.探究体验提出咨询题 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 做一做 小明与小芳同学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不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刻变化的情形.①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阻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 相同;②按照打算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刻和温度数据填在以下表格中:时刻t/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 1/℃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T 2/℃8056433228…2020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 ℃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 ℃.由此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议一议 除了采纳相同时刻内观看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依照上表数据你还能够采纳 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探究点拨 此题要紧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好坏,涉及不同数据的比较和处理.而阻碍保温性能的因素专门多,因此要采纳操纵变量法,即除材料外的其他因素相同,只改变材料.比较时能够由在相同时刻的温度高低或相同时刻间隔内温度变化的快慢来比较.谈天室话题:各式各样的温度计 老师:今天我们以温度计为话题,同学们能够把你所了解的温度计给大伙儿做一下介绍,看谁了解得多.胖胖:我家墙上挂有寒暑表如图1.2-9甲,它能测出每天每时的温度.菜棚内挂有干湿温度计,不仅利用它可测出棚内气温,还能够明白空气的干湿情形如图1.2-9乙.乐乐:有一种天然温度计,叫三色堇的草,当温度升高时,它的叶子由向下弯曲到向上抬起直至翘起如图1.2-9丙.图1.2-9老师:事实上温度计的种类专门多.如我国研制成的新型电子呼吸脉搏体温计、会讲话的电子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等等.只要我们肯钻研,还制造出专门多特色温度计.同学们,新的成果等着你呢!欢乐套餐1.电视机工作时,由于部分元器件发热,用手试一下后盖会觉得温热,估量后盖处的温度约为〔〕A.20℃B.40℃C.60℃D.80℃2.0℃的水和0℃的冰,两者温度应该〔〕A.0℃的冰温度低一些B.0℃的水温度低一些C.相同D.物态不同,无法比较3.观看如图1.2-10所示的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按以下要求填表:寒暑表体温计实验用的温度计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量程设计的理由4.2003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显现了SARS疫情,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有效地操纵了该病的流行.学校为防止SARS进入校园,规定学生每天要测量体温.小明用如右图1.2-11所示的医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他观看到体温计的初始状态如图1.2-11甲所示,然后他将体温计,如此做的道理是,取出体温计后观看到体温计的示数如图1.2-11乙所示,小明的体温是℃.图 1.2-115.用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6.大强选择了一支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热水后赶忙拿出读数.请指出他操作中的两处错误:〔1〕;〔2〕.7.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讲:〝由于北方寒流的阻碍,改日凌晨南京市的最低气温将降到零下7度.〞小明听过广播后讲:〝不完整.〞你认为正确完整的预报应是〝改日凌晨南京市的最低气温是.〞8.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1.2-12所示,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不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下表:图t/℃17 19 21 23 25 27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2〕用此温度计能测29℃及其以上的温度吗?;(3)利用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9.粗心的护士小王仅对一支体温计消毒后,就直截了当用这支体温计测几个病人的体温,结果发觉均是39℃,但是有的病人并不发烧,这可能是什么缘故?小王如此做可能引起哪些危害?10.依照科学研究,不管采纳什么方法降温,温度也只能专门接近-273℃,但不可能比它更低.请你用那个温度为零度,标出图1.2-13温度计相应的温度值〔- 20℃、0℃、50℃、100℃〕.图1.2-13场合温度名称123〔1〕你有什么启发和感想?〔2〕你还见到过类似的温度计吗?请再举一例.13.观看如图 1.2-15所示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情形,请你讲讲它们错在哪里?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图1.2-14图 1.2-1514.依照图1.2-16中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情形,分析水不宜用作温度计内液体的缘故.图一1.2-16 图二1.2-1715.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吸热本领,他做了如下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不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不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如图1.2-17,每隔3min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日照时刻〔分〕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6.(2004·福州市j)小明家住市中心,奶奶嫌都市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缘故.某星期天,他请全班同学分不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刻测出各测试点气温,以此绘制出图1.2-18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图 1.2-18〔1〕图1.2-18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要紧缘故:;〔2〕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方法:.17.阅读材料热岛效应都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于乡村之中,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图1.2-19〕.形成〝热岛效应〞的缘故大致有:在都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取太阳辐射能的本领;都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淌不畅,都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这种效应给都市和周围乡村的环境带来不利阻碍.图1.2-19请回答:〔1〕形成〝热岛效应〞的缘故大致有哪几个方面?〔2〕要减弱〝热岛效应〞请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探究体验]水的质量;20;39;5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的保温性能好;比较相同时刻内,温度变化的快慢[欢乐套餐] 1.B 2.C 3.量程设计理由提示:空气温度一样在-20℃~50℃之间;人体的温度低于35℃、高于42℃就处于危险状态;实验所测温度往往较高,能够达到 100℃4.用力甩几下;将液柱中的水银甩回温度计的玻璃泡;36.25.11℃6.〔1〕将温度计放入赶忙读数是错误的,应待一会儿再读数〔2〕读温度计示数时,将其拿出是错误的7.零下7摄氏度8.〔1〕气体的热胀冷缩〔2〕不能〔3〕测温范畴小;测得的温度受外界气压阻碍9.小王没有将上升的水银柱甩入玻璃泡中,如此做易造成误诊,引起医疗事故10.点拨:运用 T=t+273℃运算,分不是253K、273K、323K、373K11.略12.温度计与其他装置组合在一起,既增加了温度计的适用性,又可起到增加功能和装饰作用,如:台灯、电子万年历上安装有温度计13.不能将温度计玻璃泡放在火焰上烧;待测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不能与容器侧壁或底部接触;还可能发生读数错误14.由图像能够看出水温在0℃~4℃之间,温度升高体积减小,不满足温度升高体积增大的条件,用水不能准确测出温度15.黑色物体吸热本领强16.〔1〕农田;水面广,植被多〔2〕搞好植树造林,严禁填埋湖泊等17.〔1〕①燃烧大量燃料,向外排放大量的热;②水泥、沥青路面吸取大量太阳辐射的热;③都市中的水面小,地面含水量少,致使水蒸发吸热少;④都市空气流淌不畅,都市中的热不易传递出去〔2〕增加公园面积,种植树木花草【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明白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规律.2.过程与方法明白区分晶体、非晶体的一样方法;了解图像是表示物理过程的一种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善于观看、实验与交流.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熔化〔melting〕与凝固〔solidification〕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讲明熔化与溶化不同,前者表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后者表示物质溶化在溶剂中的过程.2.物质的熔化、凝固规律固体物质分类晶体非晶体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变化规律熔化、凝固的过程温度不变熔化、凝固时温度也在变化熔化图像凝固图像3.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固态酒精、固态氧、固态氢、固态氮等,常见的非晶体有蜂蜡、沥青、松香、玻璃等【例1】 (2004·江西南昌市)如图1.3-1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依照该图像能够获得的合理信息有:图1.3-1信息一:海波的初温为25℃;信息二:;信息三:.思路与技巧此题考查熔化图像的知识.分析图像可知,海波的熔化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有一段平行于时刻轴的线段〕,因此海波是晶体,其熔化时的温度即熔点是48℃.答案海波是晶体海波的熔点是48℃.讲明〔1〕图像法是处理实验数据的一种方法;〔2〕画图像应明白横坐标、纵坐标表示什么物理量;〔3〕图像中每一点代表的物理意义.【例2】冬天穿棉衣能够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温顺,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据讲法国预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快,气温降低时感到温顺.这种服装能够调剂温度的缘故是什么?思路与技巧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胶囊内的材料经历了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两个过程,从而使人体的温度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答案衣服内胶囊中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使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人的温度不致降得太多,从而起到调剂人体温度的作用.【例 3】固体熔化什么缘故要吸热?思路与技巧在固体中,分子间的联系专门紧密,整块固体的分子就像一个整体,每个分子只能在自己的固有位置邻近振动,如图 1.3-2.加热时,晶体吸取热量,使分子振动得越来越快.当能量足够大时,有些分子运动剧烈,以致脱离开它的固有位置,而在整体中运动.这时,熔化就开始了.答案固体分子吸热后,分子运动加快,以致脱离开它的固有位置,运动到其他分子间,从而使固体熔化成液体.图1.3-24.熔点〔melting point〕与凝固点晶体物质熔化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溶液凝固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_导学案___B4

笠山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第五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共2课时备课人:雒成辉一、学习目标:1、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及其物态变化;2、了解高压锅的工作原理;3、了解电冰箱的工作过程;4、了解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二、学习过程:(一)、认知准备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性质制成的.2、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熔化,熔化热,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凝固,凝固热;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汽化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叫液化,液化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___态,叫升华,升华热,物质从_________态直接变为_________态,叫凝华,凝华热。
3、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_________现象.在水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4、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___不同.5、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6、水沸腾的条件是。
7、液化的条件是。
8、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凝固的特点是。
(二)、自然界中的水循环1、云的形成:大海、江河、土壤和植物中的水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到高空遇到冷空气,一部分成小水滴,一部分成小冰晶。
小水滴和小冰晶在高空中足够多时,就形成了云。
2、雨的形成: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随气流急速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达到一定程度空气托不住时就下落。
下落时冰晶吸热成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物理初二上北师大版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3

物理初二上北师大版1.6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3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节重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总结、调查等方式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适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学会调查总结和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3.养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生活、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全新的情景中分析、解决从来没有遇到的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二课前预备:1、学生课前预备:依照学习提纲通过各种渠道调查收集有关资料,并汇总资料按要求写成调查报告;2、教学器材:视频资料、学生调查的资料,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三教学设计图示: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在课前给出调查题目,并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不同渠道猎取相关资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够自己另外提出一些问题并调查回答〕,并把调查资料按要求整理成调查报告:〔教师能够事先按组分工、如: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负责一个题目〕关于自然界水的循环能够提出:你明白蓝天里的朵朵白云是怎么样形成的吗?你遇到的茫茫大雾是如何回事?你明白露和霜是怎么样形成的吗?你明白雨、雪、霜、雹各从何而来的?你明白地球上水资源面临危机吗?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等问题、关于电冰箱〔空调器〕能够提出:电冰箱是如何致冷的?致冷物质如何循环的?电冰箱的致冷物质氟利昂对环境有什么破坏作用?有没有能够替代氟利昂作致冷剂的环保电冰箱?空调器是怎么样工作的?怎么样安装空调器才能降低室内温度?等问题、关于高压锅能够提出:1.高压锅要紧有几部分构成?2.什么原因食物用高压锅容易被煮熟?3.高压锅是怎么样快速煮熟食物的?4.高压锅的工作过程中涉及哪些热学知识?等问题、关于航天技术的物态变化能够提出:1.我国航天技术有什么显著的成果?2.航天技术中在什么地方涉及到物态变化的知识?等问题、提示:学生能够利用图书、杂志、网络、光盘等资源查阅有关资料,弄清所选题目中的问题,并按要求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小论文、〔注意:此调查作业应提早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课前小组内交流各组员的调查报告,组内讨论精选一部分交给教师,经教师审阅后在班级范围内交流;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要在每组中指定1到2个小组负责人,由他们来协助教师组织和督促调查的进展情况和组内交流的落实、在课堂上交流各组的调查报告、交流会由学生自己主持,自己评估;五教师小结与补充教师总结学生的交流活动,依照交流情况对本节内容和要求作适当补充、关于自然界水循环问题,教师能够依照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补充水的三态循环规律、水资源问题、水污染问题、节约用水等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意识、高压锅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生活用品,但关于它工作原理的思考同学们未必能说清晰;有关沸点和压强的关系,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虽不必展开讲,但学生要明白那个事实、电冰箱的制冷技术中用到了汽化和液化知识,关于其它技术问题做适当介绍,能够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关于它的工作原理要从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导致温度变化的结果入手来介绍补充,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课后反思:此节内容要求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这一点也是组织好实践活动课的关键、在收集日常生活中的资料时,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如指导他们从图书馆的索引中查找自己需要的书目;从自己需要收集资料内容来选择应查找刊物和网址、让学生尝试用摘抄、复印、下载、打印等方法收集资料、教师能够安排学生进行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调查研究、例如调查自己家里的用水情况,依照调查结果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每天用水总量;每个月实际用水量;预备采取哪些措施节约用水;预测在实施措施中会有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假如完全实施后每月能够节约多少水等、如此的安排和调研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关于节约用水教师还能够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写“日常生活中水的再利用”和“家庭节水小窍门”、关于“日常生活中水的再利用”教师能够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素材,如洗菜的水能够用来做什么?洗衣后的水能够用来做什么?洗澡后的水能够用来做什么?等、关于“家庭节水小窍门”能够让学生从洗澡用水、厕所用水、清洗餐具用水、使用洗衣机用水等方面来思考节水的窍门、。
北师大版物理八上1.6《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word教案

北师大版《1.6 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生活中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辩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3)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
3.旗杆、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然界水的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是有用的,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技术中的物态变化难点:分清露、雾、霜的状态,辨别生活、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自然界的水循环:1.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等都是有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物态变化变来水在自然界中大海、湖泊、陆地中循环。
(学生自己阅读,找出其中物态变化)二、压锅:1、构造:锅身、锅盖、易熔片、放气孔和安全阀、锅盖与锅身之间有胶圈。
2、原理:3、易熔片的作用:4、物态变化:液化、汽化、熔化一、冰箱:1.制冷系统: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2.致冷物质:容易液化和汽化的物质并且在汽化过程中大量吸热。
3.原理:4.物态变化:致冷物质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
5.思考:电冰箱的门打开,能对室内降温吗?空调应怎样安装?二、航天技术(学生阅读,回答找出其中的物态变化)1.运载火箭的液态燃料与助燃器剂气态的燃料和助燃剂被液化后装入火箭内,通过输送装置后在汽化供燃烧。
2.整流罩及其作用。
为了减少火箭与空气的摩擦而产生的热,整流罩的表面做得十分光滑,同时整流罩的内部要加装隔热层,并在外表面涂有一层特殊物质,这种物质在火箭与空气的摩擦时会迅速熔化和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六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应用,会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2.过程与方法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调查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水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水环境和节水意识.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2.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如图1.6-1.地球上水的循环示意图【例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思路与技巧雨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水下落便形成雨.由题中情景可知雨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答案 A.3.水资源与水资源保护(1)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如图1.6-2所示,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图1.6-2(2)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3)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须倍加爱护.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有水用,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1.6-3图1.6-3【例2】观察图1.6-4情景并阅读文字,请你谈谈关于水的一点感想.图1.6-4思路与技巧甲图用生动的事实告诉人们“淡水比油贵”,乙图则说明少有的水源正被污染,怎样减少污染?如何处理污染?正是本题需要表白的内容.答案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4.家庭中的物态变化(1)高压锅(如图1.6-5).图1.6-5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2)电冰箱如图1.6-6.图1.6-6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例3】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1)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2)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窗户的上方?思路与技巧空调与电冰箱都是制冷设备,它们工作时将内部的热通过工作物质带到外面.所不同的是空调将室内热送到室外,冰箱是将箱内热送到箱外,但仍在室内.空调与冰箱能将相应范围的热送到另一地方,利用了空气对流传热,而发生对流的条件之一是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所以制冷器均在上方.答案(1)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箱内的热送到箱外(2)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5.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1.6-7所示;图1.6-7(2)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3)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例4】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思路与技巧返回舱在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使返回舱温度升得很高,涂在表面的“烧蚀层”除了隔热外还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了返回舱.答案C.探究体验问题情景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蒸气,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呢?小红想:大自然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呢?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汽化)形成的.做一做①如图1.6-8甲,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②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图1.6-8看一看在瓶口(有/无)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其原因是:.议一议若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1.6-8乙所示,瓶口(有/无)朦胧的“白雾”出现,蒸发皿底部其原因是:.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热/遇冷)液化形成的.探究点拨实验探究时尽量创设与实际情况相同的条件,注意区分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说明:自然界中的“雨”的成因还有的是水蒸气先凝华成小冰晶而后又熔化成水的).【例5】水蒸发到大气中成水汽,空气对水汽的容量有一定限度,在10℃时最大为9g,20℃时最大为17g,30℃时最大为30g,当空气不再容纳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气温继续降低,是不是就可以降水?说明理由?思路与技巧降水有三个条件:一是空气中水汽饱和,二是气温继续降低,最后是有凝结核.由题中条件说明不一定降水,因为空气中不一定有凝结核.答案不一定降水.因降水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由于空气中不一定有水汽的凝结核,即使空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气温继续降低,水汽不一定形成小水滴,即云和雾,如果水滴不够大则会随气流飘浮,所以不一定降水.聊天室话题:为什么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了空洞?胖胖:地球上臭氧层起什么作用?老师:地球外围20~25km的平流层内的臭氧(O3)层,好比地球的保护伞,阻挡了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生灵万物,是地球的天然屏障.如图1.6-9.乐乐:臭氧层空洞是怎么回事?老师:太阳黑子爆炸;南极上空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层,从而降低了那里的臭氧含量;大量使用氨肥、氟利昂,以及火山爆发、大型超音速飞机在空中排放的废气、核试验等对臭氧层的破坏,使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图1.6-9 臭氧层的作用胖胖:这个空洞可以补吗?老师:当个“女娲”去“补天”,关键是全世界每个公民都要采用各种方法保护臭氧层,禁止使用氯氟烃类产品.快乐套餐1.八(1)班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物理知识研究蔬菜保鲜问题(主要是防止水分蒸发),下列四项措施中正确的是()A.将蔬菜放在紫外线下照射B.将蔬菜放在太阳下面晒几天C.将蔬菜直接放入冷冻室D.用塑料膜包好蔬菜放入冰箱冷藏室2.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坏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B.在城市里保留湖泊可以抑制“热岛效应”加剧C.医疗方面可以用蒸馏水制取生理盐水D.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考虑用过滤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3.在下列现象中,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A.水土流失B.城市地表下沉C.河中鱼、虾绝迹D.河流干涸4.将下列自然现象及相应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5.你对家中的电冰箱肯定很熟悉,请你谈谈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答:电冰箱(图1.6-10)用了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面.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化,又容易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汽压缩并把它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在这里蒸汽变成液体并热,这些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热,使冰箱内温度.生成的蒸汽又被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图1.6-106.高压锅是家中必备炊具之一,因为利用它省燃料、省时提高了效率.高压锅是利用的原理使食物易熟;其易熔片是由低的材料制作;若某次用较大的减压阀替代原来较小减压阀可能会出现现象.7.“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走在宇航科研世界的前列.如图1.6-11 是火箭发射的情景.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发射台底座建了大水池,它能保护发射台底的道理是.图1.6-11 图1.6-128.图1.6-12展示了石油的炼制过程.石油蒸汽经过一层层塔盘,汽油、煤油等各种成分按照其物理特点的不同把它们分离开.图1.6-13请问:(1)分离是按这些成分的什么不同来分离的?(2)分离过程经历了哪几种物态变化?9.(深圳南山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3~4天,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如图1.6-13所示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是利用了和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10.我国的水资源非常短缺,如果按水资源的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在世界上排列第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按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上排列110位,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南京城市里生活废水每天的排放量惊人,其实这些废水都可以经过适当的处理变成“二次用水”而再次使用.请根据你生活的实际经验,选择一种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实现“二次用水”的目的,从而节约家里的用水资源.(1)你想将在家里用过的废水变成“二次用水”;(2)请设计一个生活废水处理方案.要求:器材自选,操作尽可能简单;(3)你家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或经验?至少归纳出2条;(4)水资源十分的匮乏,如果你所在的社区邀请你担当志愿者,向居民宣传节约用水的常识,试向居民提出2~3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化倡议.11.你家购置了电冰箱吗?什么品牌?请你仔细观察回答以下问题:(1)打开冰箱门通常会看到有一股“白雾”,这雾是向什么方向移动?为什么?(2)有时门难以关严,原来是门框边有一层冰,你知道这冰是怎样形成的吗?(3)冰箱内的冷冻箱结有很多冰,这冰是怎样形成的?(4)用手摸一摸冰箱后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5)在房间打开冰箱门,房间内的温度是否降低?12.观察图1.6-14,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图1.6-1413.阅读材料热管“热管”是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是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图1.6-15).图1.6-15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会很快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呢?“热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因吸热而汽化,蒸汽沿着管子由受热一端跑到另一端.另一端由于未受热,温度低,蒸汽就在这一端放热而液化.冷凝的液体被吸收芯吸附,通过毛细作用又回到了受热的一端.如此往复循环,热管里的液体不断地通过汽化和液化,把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液体在汽化和气体在液化时要分别吸收和放出大量的热,热管正是利用了这一性质,达到高效传递热量的目的.“热管”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请回答:(1)“热管”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不会很快升上去?“热管”没有被加热的那一端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2)请比较一下,“热管”的工作原理和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有哪些相似的地方?(3)用“热管”可以很快地把一个物体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你能想出它的一个应用实例吗?参考答案[探究体验] 液化;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液化;无;无小水珠;蒸发皿温度高,水蒸气没有液化;遇冷[快乐套餐] 1.D 2.D 3.C 4.略 5.汽,液;放;吸;降低 6.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熔点;爆炸 7.水蒸气液化;水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不致使发射台底温度升得太高 8.(1)沸点(2)先吸热汽化后放热液化 9.汽化(或蒸发);液化(或凝结)10.(1)洗衣(2)略(3)随手关水龙头……循环用水等等(4)略11.(1)向外;里面空气温度低,开门时,外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向下,由于箱外空气向内,导致箱外气压减小,小水珠向外(2)箱外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3)箱内水蒸气凝华形成(4)冰箱工作物质液化放热(5)不能12.①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②在太阳的辐照下,水经海洋、陆地及植物蒸发成水汽,并随气流而运动到大气中;③若气温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就会在高空形成云(水滴或冰晶)成为雨水、雪花或冰霜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为降水;④这些降水渗透为地下水,迁移回流到海洋及植物中,完成水循环13.(1)因被加热的酒精等物质迅速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温度不会很快升上去,另一端温度升高,是因为酒精蒸气等物质液化时放热(2)都是通过工作物质将热由一个位置搬到另一个位置(3)可用于制作航天器的散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