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26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合集下载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学课件)

课程小结
本节重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横行)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族(纵行)结构: 七主、七副、零和Ⅷ族。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无机化学
˝
元素周期表
案例导入
插入二维动画(待制作)
元素周期表是怎么来的?
目录
CONTENTS
01 元素周期表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01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定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 成横行;把不同行中外层电子数相 同的元素,按电子层递增的顺序由 上而下排成纵列,就可以得到一张 表格,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 现形式。
0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1 周期(横行)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1
2K 2
234
5
6
7
8
9
10
L K
8 2
3 11 12
M 18
13 14 15 16 17 18 L 8
k
2
4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特点
族的分类 包含元素
表示 个数
主族
副族
长、短周期元素 ⅠA,ⅡA等
长周期元素 ⅠB,ⅡB等
7
7
零族
Ⅷ族
稀有气体元素 8、9、10纵行

高考化学考点26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高考化学考点26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一、一、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编排原则(1)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一横行。

(2)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2.结构(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序号1234567元素种数288181832320族元素原子序数21018365486118(2)族(18个纵行,16个族)主族列121314151617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副族列345671112族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族第8、9、10,共3个纵行0族第18纵行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4.元素周期表中必记的4个关系(1)常见的四组等量关系①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②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③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④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第ⅠA、第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②位于过渡元素右侧的主族元素,即第ⅢA~第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5−17=18(溴所在第四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

(3)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周期序数1234567原子序数差无1111112525增加了过渡元素和原因——增加了过渡元素镧系或锕系元素(4)奇偶关系①原子序数是奇数的主族元素,其所在主族序数必为奇数;②原子序数是偶数的主族元素,其所在主族序数必为偶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考向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典例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A.5x+10B.5x C.5x+14D.5x+16【解析】【答案】A【规律总结】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①Ⅰ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

高中化学第5章 第27讲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高中化学第5章 第27讲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主族 排布特点
ⅠA _n_s_1_
ⅡA _n_s_2_
ⅢA __n_s2_n_p_1_
主族 排布特点
ⅤA __n_s2_n_p_3_
ⅥA __n_s2_n_p_4_
ⅦA _n_s_2_n_p_5_
②0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He为1s2;其他为ns2np6。 ③过渡元素(副族和第Ⅷ族)的价层电子排布:(n-1)d1~10ns1~2。
4.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C元素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B、C分别为
A.Be、Na、Ar
√C.O、P、Cl
B.B、Mg、Si D.C、Ar、P
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C的原子序数为x+8+1, 由(x+8-1)+(x+8+1)=4x,解得x=8,所以A为O元素,B为P元素,C为Cl元素。
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1)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
元素周期表中左侧元素(第ⅠA族、同主族相邻两元素中,Z(下)=Z(上)+上
第ⅡA族)
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元素周期表中右侧元素(第ⅢA~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中,Z(下)=Z(上)+下
第ⅦA族)
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夯实必备知识
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排布
2.主族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项目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核电荷数
逐渐_增__大__
逐渐_增__大__
电子层数
_相__同__
原子
原子半径
逐渐_减__小__
结构
阳离子逐渐 减小 ,阴离子逐渐 减小 ,

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化学是高考理科中一门重要的科目,而元素化学是其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下面将对高考元素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一、原子的组成和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位于原子核中心;中子不带电,质量约也为1,位于原子核中心;电子带负电荷,质量可忽略不计,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电子层中。

2.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为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特性。

3. 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质子数等于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等于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等于原子核中中子的个数;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因为原子整体带电中性。

二、元素的周期表及性质1. 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元素周期表可分为周期和族。

2. 周期:周期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数,即元素的原子序数所在的横排。

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周期数也越大。

3. 族:族数表示元素的电子层中的主层编号,即元素的主量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与同一个族内的元素相似。

4.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周期内元素由主量子数增加,原子半径递增,电子云距离原子核逐渐加大;周期内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但核电荷数递增,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电子云距离原子核逐渐缩小。

5.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周期表按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三类元素进行分类。

三、元素的主要性质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传导性和延展性,常见的金属有铁、铜、铝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通常没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大多数是气体或者固体。

常见的非金属有氧、氮、碳等。

3. 高温金属:高温金属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力学性能的金属,常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4. 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元素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和规则,即按一定顺序填充各个轨道。

五、元素的化合价和化合物1. 化合价:元素的化合价是指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价态。

高考 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高考 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复习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 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 期性变化。 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 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本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⑶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的金属性判断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 弱 c. 单质的还原性的强弱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 a.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以 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的酸性强弱 c.单质的氧化性的强弱
非 Sn 金金 属属 Pb 性 性 增减 强弱 、
ⅤA
ⅥA
ⅦA
氢 Be 化B 物 Mg 稳Al 定 Ca 性 Ga
逐In 渐 减
得 主 N 失 O 原F 族 Ne 电 子 P 子 S 半Cl 上 Ar 能 径 As力 Se Br K
得 失 Sb Te 电电 子子 Bi 能 能 Po 力力 增减 强弱 、
既有正价又有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③氧、氟无正价 ④在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中,非金属显最低负价。
同位素
1、核素
元素
核素1 核素2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 叫做核素。 例如:氢元素有三种核素11H 氕 ; 3 H 氚 ( T) 1
氧元素有三种核素 :16 O 8
2 1H
(3)Na+> Mg2+ > Al3+
(4)Cl-< S2-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0族:第18纵列
返回
【正误辨析】 (1)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 ) (2)第ⅠA族全部是金属元素( × ) (3)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都占据同一格,它们是同位素( × ) (4)两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1( √ ) (5)包含元素种数最多的族是ⅠA族( × ) (6)形成化合物种数最多的元素在ⅣA族( √ )
返回
解析: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与元素氢化物的溶解性无关,所以 ①不符合题意;氢化物的酸性强弱和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大小没有固定的对 应关系,所以②也不符合题意,其他均符合题意。
返回
5.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
①甲的单质比乙的单质容易与氢气化合
②甲的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
逐渐_增__大_

化合价
最高正化合价由+__1__→_+__7_(O、F除外) 相同,最高正化合价=
负化合价=__-__(_8_-__主__族__序__数__)__
主__族__序__数__(O、F除外)
元素的金 质
属性和非 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_减__弱_非金属性逐渐_增__强_
金属性逐渐_增__强_,非金 属性逐渐减___弱_
性强
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元素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
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A.只有④
B.只有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返回
方法指导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周期表:金属性“右弱左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非金属性“左弱右 强,下弱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三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按K、Ca、Na、Mg、Al、Zn、Fe、Sn、Pb、Cu、Hg、Ag、 Pt、Au的顺序,金属性减弱 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按F、O、Cl、Br、I、S的顺序,非金属性减弱 置换反应:强的置换弱的,适合金属也适合非金属 三 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 反 属性越强 应 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 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用于分类、归纳和展示元素的性质。

它的结构是基于元素的原子核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本文将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1. 原子核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建立在元素的原子核结构上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Z),而中子数则决定了元素的同位素。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序排列,从左至右和从上至下,每一个元素都有一个唯一的原子序数,对应着一个特定的元素。

2. 基本组成和排列方式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水平排列的行和垂直排列的列组成。

水平排列的行称为周期,垂直排列的列称为族。

周期表中第一行是1周期,第二行是2周期,依此类推。

3.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元素周期表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稀土元素和放射性元素等几个不同的区域。

- 主族元素(1A到8A族)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左侧和最右侧的元素。

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它们的外层电子数相同。

- 过渡金属元素(1B到8B族)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间的一系列元素。

它们的特点是具有可变的氧化态以及形成彩色的化合物的能力。

- 稀土元素是位于元素周期表底部的两个行(第六周期和第七周期)中的一系列元素。

稀土元素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

- 放射性元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其中包括放射性衰变和人工合成的元素。

4.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的主体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序排列的。

这种排列方式是基于以下两个重要的周期性规律:- 周期性规律1:原子半径的变化。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核电荷数增加导致外层电子受核吸引力增强的结果。

- 周期性规律2: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的变化。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而电子亲和能是指向一个原子中添加一个电子所释放出的能量。

这些能量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族数的增加而减小。

这些周期性规律让我们能够预测和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行为。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表

第3课时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纵行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数目: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有7个周期。

②分类短周期:第1、2、3周期,每周期所含元素的种类数分别为2、8、8。

长周期:第4、5、6、7周期,每周期所含元素的种类数分别为18、18、32、32。

③周期数=电子层数。

(2)族①数目: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②分类主族,共7个(由长、短周期元素构成,族序数后标A)。

副族,共7个(只由长周期元素构成,族序数后标B)。

第Ⅷ族,包括8、9、10三个纵行。

0族,最外层电子数是8(He是2)。

③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3)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列序数与族序数的关系①列序数<8,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列序数;②列序数=8或9或10,为第Ⅷ族;③列序数>10,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列序数-10(0族除外)。

例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纵行就是一个族B.主族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C.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元素周期表中每个长周期均包含32种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题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答案 C解析A项,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B项,主族元素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

例2(2017·聊城高一检测)若把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及族号取消,由左至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元素为第1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18列。

按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数最多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D.第18列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题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答案 A解析周期表中各族元素的排列顺序为ⅠA、ⅡA、ⅢB→ⅦB、Ⅷ、ⅠB、ⅡB、ⅢA→ⅦA、0族,18列元素与以上对应,所以A项中为ⅡA族,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He及多数过渡元素的最外层也是2个电子,故A项错误;第14列为碳族元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故B项正确;第3列包括镧系和锕系元素,种类最多,故C项正确;第18列为稀有气体元素,全部为非金属元素,故D项正确。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总结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总结元素周期表是高考化学中的重要内容,理解和掌握其相关考点对于高考化学的备考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常见考点的详细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周期。

周期的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

其中,第 1、2、3 周期称为短周期,第 4、5、6、7 周期称为长周期。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 18 个纵行,分为 16 个族。

7 个主族(ⅠA 族至ⅦA 族)、7 个副族(ⅠB 族至ⅦB 族)、1 个第Ⅷ族(包含 3 个纵行)和 1 个 0 族(稀有气体元素)。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3、分区元素周期表分为 s 区、p 区、d 区、ds 区和 f 区。

s 区包括第ⅠA 族和第ⅡA 族,价电子构型为 ns1 2;p 区包括第ⅢA 族至第ⅦA 族和 0 族,价电子构型为 ns2 np1 6;d 区包括第ⅢB 族至第ⅦB 族和第Ⅷ族,价电子构型为(n 1)d1 9 ns1 2;ds 区包括第ⅠB 族和第ⅡB 族,价电子构型为(n 1)d10 ns1 2;f 区为镧系和锕系元素。

二、元素周期律1、原子半径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O、F 除外),最低负化合价等于其族序数减去 8。

3、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电负性元素的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

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电负性差值大于 17 的两种元素通常形成离子键,小于 17 的通常形成共价键。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工具,用于分类和组织元素。

它的结构和特点反映了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

一、周期表的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基本上由一系列的水平行(周期)和垂直列(族)组成。

每个元素都根据其原子序数(即核中质子的数量)进行排序和编号。

以下是元素周期表的一些重要结构特点:1. 期(或主能级):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被称为期。

它们按照原子的能级顺序排列,从1到7。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的能级也逐渐增大。

每个新的周期都代表着新的电子壳的填充。

2. 组(或族):元素周期表的垂直列被称为组。

它们是根据原子的电子配置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第1组到第2组被称为“s”区,第3组到第8组被称为“p”区,第9组到第10组被称为“d”区,第11组到第18组被称为“f”区。

3. 过渡元素区和稀土元素区:在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到第7周期被称为过渡元素区。

这个区域包含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元素。

稀土元素区则包括在f区内,这些元素在化学性质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4. 分区:元素周期表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即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一般是周期表最左边的一列,包括所有的s和p区元素。

过渡元素则在主族元素的右边,包括所有的d和f区元素。

二、周期表的特点元素周期表不仅反映了元素的结构,还展示了一些重要的周期性规律和特点。

以下是几个周期表的特点:1. 周期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遵循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即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例如,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负性等属性在周期表中都有可见的趋势规律。

2.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是指元素中心核和最外层电子之间的距离。

周期表中,原子半径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从左到右呈递减,而从上到下呈递增。

这是由于核电荷的增加和电子层的填充。

3. 电离能:元素的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去除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周期表中,电离能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从左到右呈递增,在同一周期内,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递增。

2023届高考人教版化学复习课件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专题

2023届高考人教版化学复习课件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专题


2+的中子数为
(3)56
Fe
26
,核外电子数为

(4)上述 9 种微粒中有
种核素,含有
种元素。

答案 (1)核素 同位素
16
16
(2) 8 O2 和 8 O3
(3)30 24 (4)7 5
关键能力 考向突破
考向1
核素、同位素等易混概念辨析
【典例1】 (2020浙江7月选考,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光谱
(1)原子的状态:
①基态原子:处于 最低能量
状态的原子。
②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后,它的电子会跃迁到 较高能级
,
变为激发态原子。
(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会 吸收
或 释放
不同
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
谱。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
)
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③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④电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⑤一种元素只能有一种质量数
⑥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质量数
A.②③④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H2O与Ne的电子数、质子数均相
(3)有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核素质量数的注意事项。
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数。
②只有具体的原子才有质量数,元素没有质量数。
③某核素的质量数可视为该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化学是高中理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高考中的一项必考科目。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高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化学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2. 原子核的结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和中子都位于原子核内。

原子核的质量几乎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

3. 电子的特性:电子带负电荷,电子云中总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总电荷数。

电荷互斥:同样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电荷相互吸引。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或质子数)由小到大排列,并按照元素的电子结构进行分组。

2. 元素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三、化学键1.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成键电子形成金属键,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2. 离子键: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通过电荷引力形成离子键。

离子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3. 共价键: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通常出现在非金属元素之间。

共价键可以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分为单键、双键、三键等。

四、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边,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边。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数量应满足化学方程式所示的比例。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的性质:酸呈酸性溶液,通常具有酸味,可以与碱中和,导电性强。

2. 碱的性质:碱呈碱性溶液,苦味,可以与酸中和,导电性强。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按照一定的比例反应可以中和生成盐和水。

六、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数量。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表面积和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反应速率。

元素周期表(高考总复习)

元素周期表(高考总复习)

元素周期表1.发展历程2.编排原则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依据是相对原子质量( )(2)一个横行即是一个周期,一个纵行即是一个族( )(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是同族元素( )(4)每一周期都是碱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 答案(1)×(2)×(3)×(4)×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要点解释:常见族的特别名称:第ⅠA族(除氢):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点拨:例2.元素周期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哪一族?答案ⅢB族。

例3.现行元素周期表元素种类最多的周期是哪一周期?答案第六周期。

1.结构特点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nm碱金属元素锂Li 3]1 2 0.152钠Na 11]1 3 0.186钾K 19]1 4 0.227铷Rb 37]1 5 0.248铯Cs 55]1 6 0.265(2)得出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最外层电子数均为1,不同点是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2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轻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例4.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 )(2)化合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3)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4)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活泼,易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5)Li在空气中加热生成LiO2( )答案(1)×(2)√(3)√(4)×(5)×例5.钾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表明钾的一些性质,请连一连。

(1)钾浮在水面上A.钾与水反应放热且钾的熔点较低(2)钾熔化成闪亮的小球B.钾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的热使生成的H2燃烧(3)钾球四处游动,并有轻,微的爆鸣声C.钾的密度比水小(4)溶液变为红色D.钾与水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答案(1)—C (2)—A (3)—B (4)—D例6.下列各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Li,故K可以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答案 B解析锂的活泼性比钠弱,与水反应不如钠剧烈,A正确;还原性:K>Na>Li,但K不能置换出NaCl溶液中的Na,而是先与H2O反应,B错误;碱金属元素从Li到Cs,熔、沸点逐渐降低,即Li>Na>K>Rb>Cs,C正确;从Li到Cs,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即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D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 元素周期表

高考化学复习 元素周期表

魁夺市安身阳光实验学校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掌握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3.了解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长式元素周期表在编排时将排在一行,将排在一列;元素周期表共个周期,分为个短周期,个长周期,第七周期未排满,称为不完全周期;元素周期表共纵行,分为个族,其中主族、副族各个,另有和。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又称,按其差异可将周期表分为、、、、五个区,、区的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思考:1。

一、二、三、四周期各包含几种元素?2.一、二、三、四周期上下相邻的元素核电荷数之差可能是多少?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族元素的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 ;│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三、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推测某些元素的性质:常见的题型是给出一种不常见的主族元素或尚未发现的主族元素,要我们根据该元素所在族的熟悉元素的性质,根据相似性与递变规律,加以推测。

2.判断单核微粒的半径大小:思考:单核微粒的半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①越多,微粒的半径越大(主要)②相同时,越大,微粒的半径越小。

3.判断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能力;判断非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及单质间的置换;判断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及单质间的置换;判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能力;判断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电极反应。

4.指导人们在一定区域内寻找制备新物质。

【例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电子B.其原子与同周期IA、IIB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原子半径比同周期VIIA族元素原子的大解析:稀有气体是零族元素,解题时首先归纳它们的结构及其有关性质的特点。

它们原子的特征是最外层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除He外最外层2个电子外,其余都是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A错误。

高三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电子结构

高三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电子结构

高三化学元素周期表与元素的电子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知识,它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的表格,用来系统地组织和展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同时,元素周期表也反映了元素电子结构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高中化学中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的电子结构方面的内容。

一、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周期、族和区块等概念。

1. 周期:元素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一共有7个周期。

周期数与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的主量子数n相同。

周期一中的元素电子层数为1,周期二中的元素电子层数为2,依此类推。

2. 族:元素周期表的垂直列称为一个族,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8个族。

族数与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的价壳层数相同。

3. 区块: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小方格称为一个区块,它包含了一个元素的所有重要信息,如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原子量等。

二、元素周期表的重要特点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这些规律包括周期律和离子律等。

1. 周期律:周期律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其化学性质呈现规律性的重复。

具体而言,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能够使得每一个周期内元素的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从而使每个周期内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 离子律:离子律指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根据其原子核外层电子的失去或获得情况,形成带电离子,而这些离子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一族元素的离子带正电,其电子结构相似,化学性质也相似。

三、元素的电子结构元素的电子结构是指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的分布方式。

根据电子结构的规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 电子排布规律: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奥卡规则和洪德规则,可以确定元素的电子填充顺序。

简单来说,泡利不相容原理指出一个轨道上的电子应该尽可能地分布得离散,而不是集中在同一个状态;奥卡规则指出在填充轨道时,电子会先填充低能级轨道;洪德规则指出,一个轨道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为2。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中,元素周期表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对于解答选择题和计算题等各类试题都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4年高考化学考试的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的数目)和相似性等规律排列的。

在2024年高考中,会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1. 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表分为A族(主族)和B族(副族)两大类。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的第1A至8A组,副族元素是周期表的1B至8B组。

2. 元素的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周期表中,大多数元素为金属,少数元素为非金属,还有一部分元素是类金属(也称过渡元素)。

3. 元素的周期和组:元素的周期是指横向排列的行数,而元素的组则是指纵向排列的列数。

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从1至7,组从1到18。

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1. 周期表的横向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个周期代表了一层电子壳,周期数越大,电子壳层数越多。

同时,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离原子核越远,电子云也相应扩大。

2. 周期表的纵向趋势规律:元素周期表的每个主族代表了一个电子云中最外层电子的主要能级。

向下排列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电子云扩大;而向上排列的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云缩小。

3. 元素周期表的原子半径和电离能规律: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原子半径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增大。

电离能则是指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电离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电离能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减小。

4. 元素周期表的化合价规律: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由元素的主族和副族决定的。

主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它们在周期表上的组数;而副族元素的化合价通常等于它们在周期表上的组数减去10。

三、常见元素和其特点以下是一些常见元素和其特点的简要总结:1. 氢(H):最轻的元素,原子量为1。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高考化学的学习和考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考化学中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其结构和特点如下:1. 表格结构: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横行(周期)和竖列(族)两个维度。

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目前常用的元素周期表为18个竖列,其中1-2族为s族,13-18族为p族。

周期数(横行)表示元素的电子层次,族数(竖列)表示元素的电子外层排布规律。

2. 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排列。

周期性规律主要体现在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金属性等性质上。

基本上,周期表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递减,电离能递增,电负性递增,金属性递减。

3. 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元素。

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1A-8A族的元素,其化合物的性质较为明确,易于预测。

过渡元素是周期表中3B-2B族的元素和内层电子填满的金属元素,具有多种不同价态和复杂的化合物。

二、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区块元素周期表中有一些重要的区块,这些区块包括:1. s区块:s区块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包含着1-2族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为ns1-2,它们通常是电子亲和能低、活泼的金属。

其中,1A族元素是碱金属,2A族元素是碱土金属。

2. p区块:p区块位于周期表的右上角,包含着13-18族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1-6,它们既包含金属又包含非金属,化合物性质复杂多样。

3. d区块:d区块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包含着3B-2B族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为(n-1)d1-10ns0-2,它们是过渡金属,具有多种不同价态。

4. f区块:f区块位于周期表的最下方,包含着稀土元素和锕系元素。

这些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为(n-2)f1-14(n-1)d0-1ns2。

三、常见的元素周期表应用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科中应用广泛,常见的应用有:1. 元素的命名和符号:元素周期表给每个元素都赋予了唯一的名称和符号,使得化学家们可以准确地命名和表示各种物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称之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编排原则⑴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成的横行。

(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的纵行。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L 口[第一、二、三周期短周期 <[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周期"个)口]第四、五、六、七周期长周期1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32(排满时)种〃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共同构成,共7个副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共7个第VI 族:第8、9、10共3个纵行 2族:第18纵行⑴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X) ⑵第IA 族全部是金属元素(X)⑶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都占据同一格,它们是同位素(X)(4)两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则周期数一定相差1(J)请在下表中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并在表中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⑴标出族序数。

⑵画出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写出分界线处金属的元素符号,并用阴影表示出过渡元素的位置。

⑶标出锢系、钢系的位置。

<族(16个)(4)写出各周期元素的种类。

⑸写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

(6)标出113号〜118号元素的位置。

答案题组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应用1.在元素周期表中,伯元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铂是非金属元素,在常温下呈固态B.208Pt和%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C."195.1”是铂的质量数D.由78可以推出Pt为第五周期元素答案B解析铂为金属元素,A项错误;208Pt和1788Pt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核素,二者互为同位素,B项正确;“195.1”是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项错误;由78推出Pt为第六周期元素,D 项错误。

题组二周期表的片段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2.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考点

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考点

2021年高考化学元素周期表考点化学元素周期表考点
1.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

2.化学元素周期表考点: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周期、族),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知道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构造的关系。

4.以IA、VIIA元素为例,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构造的关系。

5.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地质探矿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分类与整合。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排列原那么②、将电子层数一样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③、把最外层电子数一样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构造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ⅦA共7个)
元素周期表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ⅦB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性质递变①、核电荷数,电子层构造,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1.编排原则(1)周期: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成一横行。

(2)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2.结构(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短周期长周期序号1234567元素种数288181832320族元素原子序数21018365486118(2)族(18个纵行,16个族)主族列121314151617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副族列345671112族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Ⅷ族第8、9、10,共3个纵行0族第18纵行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4.元素周期表中必记的4个关系(1)常见的四组等量关系①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②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③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④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①位于过渡元素左侧的主族元素,即第ⅠA、第Ⅱ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②位于过渡元素右侧的主族元素,即第ⅢA~第ⅦA族,同主族、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种数。

例如,氯和溴的原子序数之差为35−17=18(溴所在第四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

(3)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周期序数1234567原子序数差无1111112525增加了过渡元素和原因——增加了过渡元素镧系或锕系元素(4)奇偶关系①原子序数是奇数的主族元素,其所在主族序数必为奇数;②原子序数是偶数的主族元素,其所在主族序数必为偶数。

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考向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典例1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一部分,若B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则这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为A.5x+10B.5x C.5x+14D.5x+16【解析】【答案】A【规律总结】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①Ⅰ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2、8、8、18、18、32。

②ⅡA族和0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8、18、18、32。

③ⅢA~ⅦA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8、18、18、3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L层上的电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B.同一周期的ⅡA族和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C.相邻两个周期的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一周期所含元素种类D.主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元素一定为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结构中隐含的两条规律1.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1)元素周期表中左侧元素(ⅠA、ⅡA族)同主族相邻两元素中,Z(下)=Z(上)+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2)元素周期表中右侧元素(ⅢA~ⅦA族)同主族相邻两元素中,Z(下)=Z(上)+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目。

2.同周期ⅡA族和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周期序数1234567原子序数差无1111112525增加了过渡元素和原因增加了过渡元素镧系或锕系元素考向二元素位置的确定典例1甲~戊五种短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所示,其中元素戊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

下列有关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甲、丁位于第ⅠA族,均为碱金属元素B.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为丁C.甲、乙、丙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只含共价键D.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只有一种强酸【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之差为2的两种元素不可能位于同一主族B.D−核外有36个电子,则元素D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C.位于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可能为x+4D.位于同一周期的甲、乙两种元素,甲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为x,乙位于第ⅢA族,则乙原子序数可能为x+19利用稀有气体元素确定主族元素位置第一~第七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2、10、18、36、54、86、118。

确定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方法:原子序数−最邻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ΔZ。

例如:①35号元素(相邻近的是36Kr),则35−36=−1,故周期数为四,族序数为8−|−1|=7,即第四周期第ⅦA族,即溴元素;②87号元素(相邻近的是86Rn),则87−86=1,故周期数为7,族序数为1,即第七周期第ⅠA族,即钫元素。

1.元素周期表是一座开放的“元素大厦”,“元素大厦”尚未客满。

若发现120号元素,则其在“元素大厦”中的“房间”应是A.第七周期0族B.第六周期第ⅡA族C.第八周期第ⅡA族D.第八周期第ⅥA族2.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元素周期表,已知Z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

空格中均有对应的元素填充。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白格中都是主族元素,灰格中都是副族元素B.X和Y形成的化合物只有两种C.X、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D.X、Y、Z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X的氢化物3.若把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族、副族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

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照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B.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C.第18列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4.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及应用叙述正确的是A.周期表中的族分为主族、副族、0族和第Ⅷ族,共18个族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其核外电子排布一定符合0族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俄罗斯专家首次合成了176116X原子,116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ⅥA族D.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5.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的第8、9、10三纵列合称Ⅷ族,Ⅷ族是元素周期表所有族中元素种类最多的族B.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副族元素都是金属元素,副族包含过渡元素和Ⅷ族C.金、银、铜、铁、钠五种金属元素中,只有钠属于主族元素D.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6.如图所示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W、X、Y三种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质量数,X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是W<Y<XB.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酸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C.X元素的氧化物、氢化物的水溶液都呈酸性D.Y元素的单质是非金属单质中唯一能跟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单质7.A、B分别为第三、四两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①若A 为ⅡA族,其质量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Y;②若A为ⅣA族,其质子数为m,则B质量数为n,则Y 和n的值是A .(2X+18)和(2m +18)B .(2X+8)和(2m +18)C .(2X+8)和(2m +36)D .(2X+18)和(2m +36)8.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总结了如表所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

请回答:(1)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填字母,下同)。

A.提出了原子学说B.提出了分子学说C.发现了元素周期律D.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2)该表变化表明。

A.事物的性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B.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ⅠA 族元素的金属性一定比同周期ⅡA 族元素的金属性强D.物质发生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按照表中元素的位置,认真观察从ⅢA 族的硼到ⅦA 族的砹连接的一条折线,我们能从分界线附近找到。

A.耐高温材料B.耐腐蚀材料C.半导体材料D.新型催化剂材料(4)据报道,美国科学家制得一种新原子283116X ,它属于116号元素(元素符号暂用X 代替),下列关于它的推测正确的是。

A.这种原子的中子数为167B.这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6周期C.这种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D.这种元素的原子易与氢化合9.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请你根据表中所给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在所给短周期元素中____的原子半径与_____的原子半径之比最小(填元素符号)。

(2)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与氧气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填两种即可),i和j氢化物比较,稳定性强的是________(填写氢化物化学式)。

(3)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杀菌剂,其单质能做消毒杀菌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写出均由a、b、h、j四种元素所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水溶液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5)常温下某液态化合物只含上述元素的两种,分子中原子个数比1∶1,请你仅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液态化合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8·全国Ⅰ]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2.[2016·全国Ⅱ]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与b同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3.[2015·全国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

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1.【答案】A2.【答案】B【解析】氢和锂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2是同一主族,故A错误;D−核外有36个电子,则D原子有35个电子,为Br元素,Br位于第四周期第ⅦA族,故B正确;同主族相邻两周期原子序数差值可能为2、8、18、32等,所以同一主族的甲、乙两种元素,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为x+4,故C错误;同一周期第ⅠA族与第ⅢA族之间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12和26,故D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