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 压强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个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面积为1cm2的薄橡皮膜封闭。

在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倒入水和酒精,橡皮膜中心到水面的距离为0.1m,如图所示,橡皮膜相平。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B.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力为10N
C.容器右侧中酒精的深度为12.5cm
D.容器右侧液面比左侧水面高2.5cm
2、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对比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B.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大于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
C.乙图中小桌静止时,小桌所受的重力和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丙图中砝码对小桌压强可能大于小桌对海绵压强
3、关于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
C.压强是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D.压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4、均匀正方体甲、乙于水平地而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如图所示。

现沿水平方向分别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下列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甲、乙正方体对水平地而的压强p甲、p乙大小的判斯,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B.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D.ρ甲>ρ乙,p甲<p乙
5、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手掌表面的压力最接近()
A.10N B.102N C.103N D.104N
6、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

现沿水平方向均切去相同厚度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变化量相等,则()
A.m甲> m乙,p甲> p乙
B.m甲< m乙,p甲> p乙
C.m甲> m乙,p甲< p乙
D.m甲< m乙,p甲< p乙
7、如图所示,用手将图钉缓慢压入墙面,若手对图钉帽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1、p1,图钉对墙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2、p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1<F2,p1=p2B.F1=F2,p1<p2
C.F1>F2,p1<p2D.F1=F2,p1=p2
8、如图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密闭的圆锥形容器内装满了重力为G的某种液体。

已知:圆锥
形容器的容积公式为
2
3
R h
V
π
=,其中,R、h分别为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

则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侧
面的压力大小为()
A.1G B.2G C.3G D.0
9、在托里拆利实验和自制气压计的相关知识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两者都拿到山顶时,托里拆利实验的玻璃管内水银液面下降,而自制气压计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B.自制气压计使用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自制气压计时要先向瓶内吹气,是为了使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D.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如果有少量空气,气压测量值会偏大
10、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运送工件,如图所示,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关于工件受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工件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上
D.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如图所示,恒温的电梯内有两个相同的玻璃瓶,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再塞紧瓶口(不漏气)。

其中甲瓶内装满水,乙瓶没有装满,玻璃管内水面距瓶底0.2m。

(g取10N/kg;ρ水=1.0×103kg/m3)则:
(1)甲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2)要探究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应选用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

当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管内的液面会__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___________。

2、著名的______实验向人们显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______首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为1.01×105帕,由此估计,人的拇指指甲所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______牛(选填“1”、“10”或“100”)。

3、如图所示,某深海潜水器的上浮和下潜属于无动力控制,其整个工作过程分为:a.可调压载水舱注水;b.匀速下潜;c.抛掉“下潜压载”后减速;d.潜水器靠底;e.抛掉“上浮压载”后加速上浮;f.匀速上浮阶段;g.可调压载水舱排水。

潜水器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海水密度约为1.0×103千克/米3。

①潜水器的观察窗面积做得很小是为了减小它在深海中受到的______;
A.重力 B.压力 C.压强
②当潜水器在最大深度处准备上浮时,需要抛掉“上浮压载”,此时潜水器的浮力减小量______重力减小量,所以抛去“上浮压载”可以帮助潜艇上浮;
③可调压载水舱中的水需要利用高压气罐中的压缩气体才能将其排出。

潜水器在最大深度处时,能否利用排水的方式实现上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

4、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可使用______测物体的体积。

与“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比较,两者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有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以利用图像法来处理数据。

如图所示是研究某种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该结论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存在着______关系。

(选填“定性”或“定量”)
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其所受重力为G,底面积为S。

如图所示,将该长方体沿竖直方向截
L L ,则A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压强为______。

若将B部分放到成A、B两块,:2:1
A B
A部分的上方,则此时A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小王同学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米2,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104帕。

求:
①小王同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②小王同学背着2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水平放置的薄底圆柱形容器高度为0.2米,内装有一定量的水,现将质量为0.18千克的实心木块
放入水中,待静止后木块有1
3
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a)所示;若把A物体放在木块上方,木块上
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且此时水面与容器口相平,如图(b)所示。

①求在图(b)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②求A物体的质量m A;
③若A物体放在木块上方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为F1,当把A物体拴在木块下方(不触底)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为F2,请判断F1和F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水库中的水在干旱时需要从中调出。

如图所示,水库底部平坦,水深3.9m,调水时可逐步打开水泥盖A、B、C,水便从出水口流出。

每个水泥盖质量为10kg,上、下表面积均为2
0.1m,相临两个水泥盖之间高度差为0.5m。

(1)C盖上承受的压强是多大?
(2)若要调水出去,提起水泥盖时至少需要多大的力?
4、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重力均为G,甲的边长a为3h,乙的边长b为2h。

求:
(1)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
(2)正方体甲、乙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和p乙′相等,(3)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厚度h
∆。

请计算截去的厚度h
5、底面积为2×10-2m2的平底薄壁容器,重力为4N,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装入重力为16N的水,水深为0.1m。

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水;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容。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小宇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找到了下面器材:规格相同的两块海绵、三本字典。

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图(a)海绵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图(b)海绵上平放一本字典;图(c)海绵上叠放两本字典;图(d)海绵上立放一本字典。

(1)通过观察并分析图(a)和图(b),可以得出: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小刚是根据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通过观察并分析图(b)和图(c),可以得出:当______相同时,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观察比较图______和图______后得出: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如图甲、乙、丙所示。

(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 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可得结论:___________,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实验乙、丙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此知识的一个实例:___________;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是 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橡皮膜相平说明橡皮膜上面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相等,因为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橡皮膜到容器底的距离相等,根据p=ρgh可知,橡皮膜下面水的压强大于酒精的压强,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等于橡皮膜上下方液体压强之和,所以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故A错误;
B.左侧上面水对橡皮膜的压强
p=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m=1000Pa
因为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等于水对橡皮膜压强,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强也为1000Pa,酒精对橡皮膜的压力
F=pS=1000Pa×1×10-4m2=0.1N
故B错误;
C.根据p=ρgh知,可以算出橡皮膜上面的酒精的深度,但不知道橡皮膜下面酒精的高度,不能判
断出容器右侧中酒精的深度,故C 错误;
D .根据=ρgh 知橡皮膜上面的酒精的深度
331000Pa 0.125m=12.5cm 0.810kg/m 10N/kg p h g
ρ===⨯⨯酒精酒精 又因为橡皮膜中心到水面的距离为
0.1m =10cm
容器右侧液面比左侧水面高
12.5cm ﹣10cm =2.5cm
故D 正确。

故选D 。

2、D
【详解】
A .根据甲乙对比可知,接触面积相同,乙图中压力较大,海绵的凹陷程度越大,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 错误;
B .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由图可知,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等于丙图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故B 错误;
C .乙图中小桌静止时,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等于小桌重力与砝码重力的和,要大于小桌的重力,小桌所受的重力和海绵对小桌的支持力不是平衡力,故C 错误;
D .丙图中砝码对小桌压力虽然小于小桌对海绵的压力,但砝码与小桌的受力面积要小于小桌和海绵的受力面积,根据F p S =
可知,砝码对小桌压强可能大于小桌对海绵压强,故D 正确。

故选D 。

3、C
【详解】
A .影响压强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且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所以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
定大,故A错误;
B.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故B错误;
C.根据压强的概念可知,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故C正确;
D.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一定竖直向下,且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由图可知,正方体甲的高度小于乙的高度,即h甲<h乙,则水平切去相同高度后,甲的高度仍然小于乙的高度,即h甲′<h乙′,由题意知,切去后剩余部分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则由公式p=ρgh可知
ρ甲>ρ乙
由于切去的部分高度相同,且ρ甲>ρ乙,根据p=ρgh可知,切去部分的压强
Δp甲>Δp乙
由此可得
p甲′+ΔP甲>p乙′+Δp乙

p甲>p乙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
一只手掌的面积约为S=100cm2,故大气压对一只手掌表面的压力为
F=pS=105Pa×100×10﹣4m2=1000N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由图示知,两个正方体的底面积及高度关系为
S甲<S乙,h甲<h乙
切去相同厚度,甲、乙减少的重力分别为
G1=m1g=ρ甲S甲∆h,G2=m2g=ρ乙S乙∆h 据题意有
ρ甲S甲∆h=ρ乙S乙∆h
则有
ρ甲S甲=ρ乙S乙
而甲、乙的质量
m=ρSh
所以
m甲<m乙
设甲、乙的边长分别为a和b,则有
ρ甲a2=ρ乙b2

F
p
S
=得
32
2
F G m g
p
S S S a
g
a
a a g
ρρ
=====





甲甲



32
2
F G m g
p
S S S b
g
b
b b g
ρρ
=====





乙乙



a <b
所以
p 甲>p 乙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7、B 【详解】
AC .对图钉进行受力分析,图钉受到了手对其向右的压力,还受到了墙对图钉向左的支持力,由于钉子处于静止状态,故手对图钉的压力与墙对钉子的支持力是平衡力,手对图钉的压力与墙对图钉的支持力大小相等,墙对图钉的支持力和图钉对强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也是大小相等,故手对图钉帽的压力等于钉对墙面的压力,故AC 错误; BD .根据F
p S
=
可知,压力相同,但是图钉与墙之间的受力面积比图钉与手之间的受力面积小,故图钉对墙的压强大于手对图钉的压强,故B 正确;D 错误。

故选B 。

8、B 【详解】 根据题意,23
R h
V π=
,所以
23
R h
G mg Vg g πρρ
===
即23gh R G ρπ=。

而容器底受到的压力为
23F pS ghS gh R G ρρπ====
而液体能够提供给底面的压力只有G ,换句话说底面受到的压力中还有2G 是其他地方提供的,而能提供压力的只有容器侧壁了,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力为
-
32
G G G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
A.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故将上述装置都拿到山顶时,大气压能支持的管内外水银柱液面的高度差将逐渐变小,会发现托里拆利实验装置中的水银柱下降;因自制气压计的气压等于大气压加上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当拿到山顶时,由于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瓶外的大气压变小,则细管中的水柱将上升,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温度下降时,瓶中被封闭空气遇冷收缩,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玻璃管的水面会下降,我们会误认为大气压升高,故自制气压计使用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管口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后,此时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和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若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这些空气会对管内水银柱有向下的压强,会导致管内水银柱高度减小,这样测得的大气压强将比实际值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B.由于工件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工件没有受到传送带对它的摩擦力的作用,故AB错误;
C.压力的方向与支持面垂直,指向受压物体,传送带沿水平方向,所以工件对传送带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工件所受到的重力与传送带对工件的支持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2000/2×103乙上升所处高度变高,外界大气压变低,瓶内外的气体压强差使液面上升
【详解】
(1)[1]甲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2]甲瓶内装满水,没有空气,瓶内没有气压,外部气压发生变化时不会引起玻璃管内液柱高度的变化,无法判断大气压的变化,而乙瓶内有空气,当外界气压发生变化时,内外气压差发生变化会使液柱上升或下降,所以选择乙装置。

[3][4]当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所处高度变高,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外气压差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所以,管内液面升高。

2、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 10
【详解】
[1]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

[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一根玻璃管测出了大气压所能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即76cm,这也就是后来规定的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中学生拇指指甲的面积约
1cm2=10-4m2
拇指指甲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
F=pS=1.0×105Pa×10-4m2=10N
3、B 小于最大深度处海水的压强大于压缩气体的压强,所以在此深度无法将水舱中的水排出
【详解】
①[1]潜水器的观察窗面积做得很小是为了减小它在深海中受到的; A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与面积的大小无关,故A 不符合题意;
B .由F pS =可知,压强一定的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小, 压力越小,故B 符合题意;
C .由p gh ρ= 可知,潜水器在深海中受到压强与深度有关,故C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②[2]当F G 浮
时,物体上升。

所以,当潜水器在最大深度处准备上浮时,需要抛掉“上浮压
载”,此时潜水器的浮力减小量小于重力减小量,才能保证F G 浮,实现潜艇上浮。

③[3]潜水器在最大深度处时,海水产生的压强
337110kg m 10N/kg 7000m=Pa 710g p h ρ=⨯⨯⨯=⨯/
高压气罐内气体的最大压强1.5×107Pa <7×107Pa ,所以,不能利用排水的方式实现上浮。

4、量筒 相同 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定量 【详解】
[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2]“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多次实验目的都是找到普遍规律,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

[3]由图像可知,深度增大几倍,对应的液体压强增大几倍,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可以得到同种液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4]由图可知,液体压强和对应深度的比值为
980Pa
=9800Pa /m 0.1m
保持不变,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存在着定量关系。

5、23
G G
S 32G S
【详解】
[1] 整个长方体所受重力为 G ,A 部分占总体积的2
3 ,A 所受重力为23
G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A
所受的重力2'3
F G =
[2]A 部分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长方体下表面总面积的2
3
,为2
'3
S S = ,则A 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3'2'3
G F G p S S
S ===
[3] 将B 部分放到A 部分的上方,A 对地面的压力为F =G ,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3
S ,此时A 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3223
G G p S S =
= 三、计算题
1、①600N ;②3.1×104Pa 【详解】 解:①由p F
S
=
可得,小王同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 =pS =3×104Pa×2×10-2m 2=600N
②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小王同学背着2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 ′=
G =F +G 书=600N+20N =620N
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22'620N 210m
F S -=
==⨯ 3.1⨯104Pa 答:①小王同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600N ;
②小王同学背着20牛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1×104Pa 。

2、(1)2000Pa ;(2)90g ;(3)12F F = 【详解】
解:(1)在图(b )中,水面与容器口相平,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33110kg/m 10N/kg 0.2m 2000Pa p gh ρ==⨯⨯⨯=
(2)质量为0.18千克的实心木块放入水中,漂浮,其浮力与重力相等
0.18kg 10N 1.8N F G mg ===⨯=浮木
静止后木块有的1
3
体积露出水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为
2
1.8N 3
F g V ρ==浮木
可解得
2.7N gV ρ=木
将A 物体放在木块上,木块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AB 漂浮,总浮力与AB 总重力相等
A 2.7N G G F gV ρ'+===木浮木
可解得
A 2.7N 2.7N 1.8N 0.9N G G =-=-=木
A 物体的质量为
A A 0.9N
0.09kg 90g 10N/kg
G m g =
=== (3)若A 物体放在木块上方时,AB 当作一整体,漂浮在水面,总浮力与AB 总重力相等,水面与容器口相平;当把A 物体拴在木块下方(不触底)时,AB 也当作一整体,也将漂浮在水面,总浮力与AB 总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两种情况下,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即水面都与容器口相平,水对容器底部压强为
p gh ρ=
即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为
F pS =
因此水对容器底部压力也相等,即
12F F =
答:(1)在图(b )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000Pa ; (2)A 物体的质量为90g ; (3)12F F =。

3、(1)41.410Pa ⨯;(2)25N 10⨯,3110N ⨯,31.510N ⨯ 【详解】
解:(1)C 盖上承受的压强
()3341.010kg/m 10N/kg 3.9m 2.5m 1.410Pa C C p gh ρ==⨯⨯⨯-=⨯
(2)A 盖上承受的压强
()333A A 1.010kg/m 10N/kg 3.9m 2.5m 0.5m 0.5m 410Pa p gh ρ==⨯⨯⨯---=⨯
B 盖上承受的压强
()333B B 110kg/m 10N/kg 3.9m 2.5m 0.5m 910Pa p gh ρ==⨯⨯⨯--=⨯
提起A 盖至少需要的力
322A A A 410Pa 0.1m 10kg 10N/kg 510N F p S G p S mg =+=+=⨯⨯+⨯=⨯
提起B 盖至少需要的力
323B B B 910Pa 0.1m 10kg 10N/kg 110N F p S G p S mg =+=+=+=⨯⨯⨯⨯
提起C 盖至少需要的力
423C C C 1.410Pa 0.1m 10kg 10N/kg 1.510N F p S G p S mg =+=+=⨯⨯+⨯=⨯
答:(1)C 盖上承受的压强是41.410Pa ⨯;
(2)若要调水出去,提起A 盖至少需要的力为25N 10⨯;提起B 盖至少需要的力为3110N ⨯; 提起C 盖至少需要的力为31.510N ⨯。

4、(1)
29G h ;(2)827;(3)30
19
h 【详解】
解:(1)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力
F G 甲=
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
()2293F G G
p S h h ==
甲甲甲=
(2)正方体甲的体积
33
3327V a h h ===甲()
正方体乙的体积
33328V b h h ===乙()
实心均匀的正方体甲、乙的重力均为G ,根据G mg =可知质量
m m =甲乙
则正方体甲、乙的密度之比
33882727
m
V V h m V h V ρρ====甲甲乙乙甲乙
(3)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截去相同的厚度h ∆后,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 p '='甲乙 根据F p S =,我们可得压强 g F G mg Vg Shg p h S S S S S ρρρ====== 由p p '='甲乙,可得
()()3Δ2Δg h h g h h ρρ-=-甲乙

3019h h ∆=
答:(1)正方体甲对地面的压强为
29G h ; (2)正方体甲、乙的密度之比为8:27;
(3)截去的厚度为3019
h 。

5、(1)19.6牛;(2)1000帕
【详解】
解:(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水=ρgh =1×103kg/m 3×9.8 N/kg×0.1m=980P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水=p 水S =980Pa×2×102m 2=19.6N
(2)容器对地面的压力
F 容=
G =G 容+G 水=4N +16N=20N
容器对地面的压强
p容=F
S

22
20N
210m
-

=1000Pa
答:(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9.6牛;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1000帕。

四、实验探究
1、形变海绵凹陷程度受力面积压力(b)(d)控制变量法
【详解】
(1)[1][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由图(a)和图(b)所示实验可知,在压力作用下,海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越大,海绵的凹陷的程度越大,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可以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是转换法。

(2)[3][4]由图(b)和图(c)所示实验可知,海绵的受力面积相等而海绵受到的压力不同,压力越大,海绵的形变量越大,由此可得: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5][6]由图(b)和图(d)所示实验可知,海绵受到的压力相等而受力面积不同,受力面积越小,海绵的形变量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此可得: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7]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探究;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的是转换法。

2、海绵的形变程度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铁轨铺在枕木上相同
【详解】
(1)[1]甲、乙、丙实验中,根据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2)[2]通过甲、乙实验可以看出,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大小不同,因此,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3]由实验乙、丙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菜刀磨的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的作用效果。

(4)[4]因为丙、丁两图中压力的大小相等,受力面积也相等,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所以木板受到的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