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稳定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_对_杰克逊霍尔共识_的再认识_葛奇
资产价格、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的互动机制探讨

、
产价格通过财 富效应 影响消费需
般来说 ,托宾 q值越 高 , 业 的投 资需求 企 越高。第二 ,预 期的作 用。经济 的增 长和 资产 价格的上升 , 通常带来 对投资 回报 的 良好预期。企 业更乐于投 资新项 目 ,资金 提供 者也更乐意提供股 权或信 贷资本。 第 三, 抵押信用 。 随着 资产价 格 的普遍 上涨 , 企业用于融资 的抵押资产 的价值也得到提 升, 从而使其能 获得 更多 的贷款 用于投资
但同时,资产价格 的非理 性上涨 ,也 会引
发 资产 泡 沫 。
资 产 泡 沫 的 危 害
资产泡沫破灭对市场的; 击是巨大的。 中
例如 , 上世 纪 9 年 代 美 国股 市 经 历 了历 史 0 上 最 大 的 牛 市 ,一 直 持 续 到 2 0 0 0年 3月 ,
表还将 引发金 融中介对其收 紧信贷 。市场
活动。
贫 ;
求 , 而影响到 实体经 济。 产价格 泡沫 从 资
的 膨 胀 和 破 灭 威 胁 到 经 济 和 金 融 体 系 的
总需 求起作 用,那对于实体经济和货币政 策 当局来说 问题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因 为财 富效应对消费作用的滞后期至少和利 率相当 ,所 以政策制定者可以较容易的通
资产 未来 回报 的过度 乐观估计推动资产价 格非理性上涨 , 引发大量借贷资本形成。 资 产升值提 高了抵押 品负债表 看上去是 比较健康 的,因为资产升值抵消 了债务 的影响 。但是一旦泡沫破灭 ,举债
者 的 财 务 状 况 急 剧 恶 化 ,恶 化 的 资 产 负债
维普资讯
资价 、融定 产 格 金稳 和
货 政 的 动 制 讨 币 策 互 机 探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与全球经济治理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与全球经济治理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经济相互联系更加紧密。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协调各国货币政策,可以更好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全球经济治理的目标。
本文将从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意义、存在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协调可以避免货币竞争引发的经济震荡。
当一国实施货币贬值政策时,虽然可能一时吸引外国投资,但长期来看,这将导致全球贸易不平衡和经济不稳定。
通过协调货币政策,各国可以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协调能够减少货币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货币波动不仅会影响跨国企业的投资和运营决策,也会对投资者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通过协调,各国可以减少货币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提升全球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和预期。
最后,协调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经济合作。
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进一步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融合发展。
然而,全球货币政策协调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各国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目标存在差异。
不同国家面临的经济挑战和发展阶段各异,导致各国货币政策目标不尽相同。
例如,发达国家可能更关注通胀压力,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关注增长稳定。
这种差异使得全球货币政策协调变得困难。
其次,全球货币政策协调受到国内政治和利益诉求的影响。
各国政府往往会优先考虑本国的利益,而不是全球经济的整体利益。
这使得货币政策协调的推进受到阻碍。
再次,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也是全球货币政策协调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缺乏明确的组织来推动全球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各国应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
只有充分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才能更好地协调货币政策。
其次,应建立多边对话和合作机制。
通过国际组织、峰会等平台,各国可以就货币政策进行深入磋商和协商,推动形成共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与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与发展趋势货币政策旨在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和就业率等宏观经济方面,以稳定经济的运行。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管理中。
然而,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借助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密不可分。
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流动性是货币政策所依赖的基础,而金融市场的各种波动则会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效果。
因此,良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对于整个经济运行的平稳和可持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稳定的货币政策对于金融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货币政策需要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稳定物价水平,保证通货膨胀率在合理范围内。
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会引发货币贬值,导致市场对货币信用失去信任,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而过低的通货膨胀率则会导致经济的滞胀,阻碍经济发展。
稳定的物价水平可以为金融市场提供明确的价值基准,减少各种金融工具价格波动的风险,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其次,金融稳定也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能够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如果金融市场波动过于剧烈,那么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整将会难以追随市场需求,从而削弱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调控作用。
此外,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则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流动性支持。
例如,如果银行信贷风险过高,贷款增加缓慢,那么货币政策的实施则会受到阻碍。
因此,金融稳定的实现是货币政策得以实施和有效的重要先决条件。
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金融稳定的维护变得更加困难。
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脆弱性和复杂性不断升级,金融机构的危机风险同样也存在不断上升的趋势。
货币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金融行业的自身结构问题依然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因此,为了保证金融稳定,必须依靠深化金融领域的改革来解决实现可持续增长和金融稳健发展方面面临的种种问题。
总之,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依存。
中央银行治理与金融稳定——在2010年春季拉丁美洲货币研究中心会议上的发言

不受短期行政干预是央行实现维护币值稳定 目标的保证 , 保持金融稳定 目标 、 手段和结果的透明化是央行
履行 金融稳 定职 能的根本手段 。
一
、
中央银行 的金 融稳定职责
目前 的法 律很少 对 中央银 行 的金 融稳定 职责做 出明确 和具 体 的表述 。通 常央行 的金融稳 定职责 主要来 《 西部金  ̄}0Fra bibliotek年第 9期 21
金融系统的稳定因素考虑在内; 第三个职能是在正常时期 , 央行要履行相应 的监管职责。对于中央银行监管 房地 产业 的 问题上 既 有支 持 意见 也有 反对 意见 。 目前 世界 上 一半 以上 的中央银 行 行使 监管 职 能 其 余则 没
,
有监 管权 , 这也 说 明反对 和支 持 的意见 正好持 平 。本轮 的金 融危 机所 获得 的经 验则 打破 了这种 平衡 , 至少 对
捅 要 : 文 译 自盖 文 ・ 汉 姆 在 2 1 本 箕 0 0年 春 李 拉 丁 美 洲 货 币 研 究 中 心 会 议 上 的 发 言 。 文 章 认 为 : 于 央 行 在 维 护 对
金 融稳 定 的职 能过 程 中应 充 当什 么样 的 角 色 目前还 含 糊 不 清 , 这显 然 不 a 常 。 Y - 因此 给 央行 赋 予 一种 更 加 明确 和 宽 泛 的 -
中 图分 类 号 : 8 03 F 3 .1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6 4 O 1 — 0 09一 0 6 0 1 7 一 0 7 2 1 ()0 1 — 3
全球金 融危 机 带来 了一个 重要 的 问题 ,就是 中央 银行在 提 升金 融业 的稳定 性 中到 底应 扮 演怎样 的 角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与发展趋势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与发展趋势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和执行货币供给和利率政策来影响经济活动的手段,以实现货币和金融稳定的目标。
而金融稳定则是指金融体系运行稳定,金融市场正常运转并且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以保证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首先,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其目标在于影响货币供应和信贷市场,以实现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
而金融稳定则是货币政策的直接涉及范围,货币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和金融机构的健康。
因此,货币政策的稳健性和有效性对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当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均衡稳健时,可以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过松或过紧,将可能引发金融泡沫、金融危机等问题,进而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一方面,货币政策越来越需要考虑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不仅要追求通胀控制和经济增长,同时还要考虑金融系统的稳定,以避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另一方面,金融稳定也需要依靠货币政策来支持,以应对金融市场波动和风险的挑战。
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正逐渐向着更加紧密和相互依存的方向发展。
此外,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利用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更好地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的适度调控能够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同时,金融稳定也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因此,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也在不断加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金融学17货币政策(参考答案)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一、选择题1、C2、A3、D4、A5、B6、A7、A8、C9、C 10、D11、B 12、C 13、C 14、B 15、C16、A 17、A 18、C 19、B 20、A21、B 22、A 23、B 24、A 25、B26、A 27、D 28、B 29、A 30、C31、D 32、C 33、B二、判断题1、×2、×3、×4、×5、√6、×7、√8、×9、× 10、√11、√ 12、√ 13、× 14、× 15、√16、× 17、× 18、×19、√20、×21、√ 22、× 23、× 24、× 25、×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36、√ 37、√ 38、× 39、× 40、√41、√ 42、× 43、×三、名词解释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2、货币政策目标:它是由最终目标、中介指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的目标体系。
3、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四大内容。
4、中介指标: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定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如货币供应量、利率等。
5、操作指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选定的一些既能被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指标联系紧密的变量。
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6、货币政策工具:这是指由中央银行掌握和具体实施的,可对金融变量以及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手段。
对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思考

现象 。 例如 ,0 7年 英 国北 岩银行 出现流动性 困难 , 20 央行 、 财政 部和金融 服务局 互相推诿 责任 , 迟拿不 出解 迟
《 北金融》 华
21 00年第 1 期
决方案 . 直至 出现挤提才被 迫采取行 动 . 但监管 者的公信度 已受到 了严重损 害。
二 、 币政 策 与金 融 稳定 的 关 系 货
然 , 多数 国家都 以消费 物价指 数 ( P ) 大 C I这样一 个 明确 的指 标作 为判断通 胀 的重要 依据 , 并对 C I P 达到多 少 时央行必 须采取措施 ( 如调 整利率 ) 有较 为明确 的规 定 二是 难 以量化 定义 的困难是 由金融稳 定本身 难 以量化 的特性造 成 的。价格稳定 可 以用 物价指数来 衡
提 出了 自己的看 法 。
一
、
货 币政 策 与 金 融稳 定 的定 义 和衡 量
对 大多数 国家来说 . 货币政 策 的主要 目标是 维持价格稳 定 。 多 国家 的中央银行 实行 明确 的通胀 目标 货 很 币政 策 , 如英 国、 加拿大 、 捷克等 , 有些 国家虽然不 实行通胀 目标 , 但也 把价格稳 定作 为货 币政策 的首要 目标 。
或金融 市场剧烈 波动 ) 就是金融稳 定 。 有一种看 法则从金 融配置 资源 的作用 入手 , 为如果来 自金融体 系 . 还 认
的波 动没有对储 蓄和投 资产生 明显的负 面影响 , 没有给实体 经济带来 危 害时 。 也 则可称 之为金融 稳定 。显 然
这些定 义都差强人 意 。 民银行 2 0 人 0 5年 发表 的《 国金融稳 定报告 》 中 中对金融 稳定 的定 义是 :金 融体系处 于 “ 能够有效 发挥其关 键功 能的状态 。 在这种 状态下 . 观经济健 康运行 , 宏 货币 和财政政策稳 健有效 , 金融生态 环 境不 断改善 , 金融机 构 、 融市 场和金 融基 础设施 能够发 挥资源 配置 、 金 风险管 理 、 付结算 等关 键功 能 , 且 支 而 在受 到 内外部 因素 冲击时 . 金融 体系整 体上仍 然能 够平稳 运行 。” 这是 一个描 述性 的定 义 . 映 的是 一种 状 反 态, 但对需 要达 到哪些指标 , 以及 这些指标值 为多少 时才算金 融稳定并 没有 给出明确 的 回答 。货 币政策则 不
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相关性研究

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相关性研究摘要:从金融稳定的基本涵义以及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所设定的相应检测指标不难看出,金融稳定与中央银行职能密不可分。
这同时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基本职能。
然而中央银行要如何才能有效维护金融的稳定呢?成了我们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央银行金融稳定银行职能近年来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条件下,许多世界组织及发达国家对如何完善金融稳定框架等问题均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虽然我国在2007年开始席卷全球的这场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影响有限,但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稳定整体框架的必要性,中央银行做好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稳定的基本涵义从20世纪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便开始了对金融稳定的研究,截至到目前还未对金融稳定作出统一的定义。
此次研究笔者采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对其作出的相关定义,也即是指金融体系处于能够充分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
在该状态之下,国家的宏观经济可以有效的健康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健有效,国家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以及金融的相关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发挥其风险管理、资源配置以及支付结算等关键性功能,从而有效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而且即便受到外部的冲击,整个金融体系依然能够平稳的进行运行。
从央行给出的该定义不难看出,金融稳定属于一个动态的且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时刻体现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需求,同时以金融发展和服务于经济为基本目标。
金融的稳定可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金融体系的稳定可有效减少信息成本以及交易成本,进而有效促进投资效率、资本积累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
然而一旦金融体系不稳定,金融势必抑制经济的增长,甚至还会造成经济危机,微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金融全球化为北京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金融国际化程度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同时也给国家维护金融稳定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对国家中央银行的金融稳定职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货币金融管理学第二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20
(三)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1. 转轨时期双项中介目标 2. 现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21
(四)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1、基础货币 2、超额储备 3、自由储备 4、货币市场利率
22
四、货币政策工具
1 725851.8
0
471564 85.2万亿
1.52 1.54 1.79 1.61 1.81
2012年
16.70% 17.82% 27.68% 19.72% 13.6%
27 18 8.5 17,8 17.4
14
二、什么是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内涵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 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 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解的一种 手段。
6
2000年 99214.6 134610.4 1.37
12
11
12
2001年 109655.2 158301.9 1.44
18
11
2002年 120332.7 185007
1.54
17
10
2003年 135822.8 221222.8 1.63
20
13
2004年 159878.3 254107
1.59
11
1990年 18667.8 15293.4 0.82
28
10
1991年 21781.5 19349.9 0.89
27
17
1992年 26923.5 25402.2 0.94
31
24
1993年 35333.9 34879.8 9
37
货币政策的框架

货币政策的框架--从Jackson Holer会议看货币政策的新挑战货币政策的目标我现在描述一下被广泛接受的货币政策的双重法则。
首先,货币政策要保证物价的长期稳定。
其次,使经济保持灵活性,以减小经济围绕着充分就业发生周期性波动。
我怀疑许多国家的央行还有其它的货币政策法则。
在这次会议上,大家公认的是“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
许多央行有好多理由来强调它们的价格稳定目标。
这反映出许多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
第一,货币政策从长期看,主要影响名义变量,如名义收入、价格水平、通胀率等,但对实际变量,如就业水平或经济增长率等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我想所有的中央银行家都会同意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所能提供的最好的贡献是提供一个价格稳定的环境。
因为它消除了由高的、不稳定的通胀所带来的资源配置的扭曲和对储蓄、投资的不良影响。
第二,从长期看,由于货币政策取决于通胀率,因此中央银行有责任设定一个适度的长期通胀目标,并有办法达到这一目标。
这一目标就是物价稳定,或至少是低通胀。
由于从长期看,货币政策通过任何手段(除了稳定物价)都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水平和增长率,因此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够对产出水平和增长率产生影响,因此对消除经济围绕着充分就业状态下的波动会起作用。
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货币政策的短期稳定目标。
但货币政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物价稳定和产出稳定这双重目标,如何清楚地阐述这双重目标。
在理论宏观经济学上,尤其是实证宏观经济学,对影响货币政策行为的平衡都有论述。
在通胀围绕着目标(零通胀,通常是低通胀)变动和产出围绕着目标(充分就业下的产出或潜在产出)变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
由于总支出的自动增加或减少会导致产出和通胀沿着各自的目标同方向变动,因此,不能用此来调整平衡。
但供给冲击--如石油和食品价格的增加或减少--拉动产出和通胀相对于它们各自的目标沿相反的方向变动。
在供给冲击之后,货币政策相对其目标越快地恢复通货膨胀,产出相对其目标的可变性就越大。
杰克逊霍尔会议伯南克政策倾向前瞻

杰克逊霍尔会议伯南克政策倾向前瞻一年一度的杰克逊霍尔会议将于本周五召开,两年前的会议上美联储伯南克语出惊人,为QE2打开大门。
本次会议伯南克能否对市场期盼已久的QE3“一锤定音”,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将从美国经济形势,前景预期,通胀走势等多个角度对2010年和2012年两个不同的时间节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研判本次会议上伯南克可能的政策倾向。
简介:旅游胜地杰克逊霍尔位于美国怀俄明州,每年8月世界各国央行行长将齐聚于此对经济前景和货币政策加以回顾和展望。
杰克逊霍尔会议自上世纪70年代末召开以来,已有长达30年的历史。
尤其是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后,该会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一个更加国际化的金融货币政策讨论平台,从这里产生的主流货币政策主张,被形象的称之为“杰克逊霍尔共识”。
在该会议进程中,市场将聚焦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主题演讲,伯南克曾在2010年的杰克逊霍尔会议上通过《未来十年宏观经济的挑战》为第二次量化宽松打开了大门,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文主要通过与2010年演讲内容以及当时经济环境的对比来分析本周五伯老讲话的政策倾向。
经济回顾与预期对比:2010年全球经济在刚刚经历次贷危机后又迎来欧债危机,虽说通过各大央行的联合救市而使危机暂时趋缓,但经济增长过慢,失业率高企,资金流动性不足,贸易失衡等导致危机爆发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没有看到明显的改善迹象。
而且伯南克预计2010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经济复苏的力度将不及预期。
2012年,美国经济在经历两轮量化宽松和一次扭曲操作后,经济复苏稳步进行,二次探底的可能性接近于零,且欧债危机有趋缓倾向,虽债务国问题频发,但市场并未出现危机爆发初期的崩盘走势,欧元区强势尽显,中期深度恶化的概率不大。
与2010年相比,消费信贷强劲走高两年来未曾放缓过,房地产市场复苏迹象显著,GDP增速虽在2010年第四季度大幅放缓,但与之前相比复苏态势不变,未出现负增长局面,失业率暂维持在8%附近,较2010年的10%已大幅走低。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政策与金融市场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货币政策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手段和杠杆。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并论述货币政策制定者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货币政策是央行运用货币工具来调控经济状况和市场利率的手段。
对金融市场而言,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货币政策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从而对市场的定价机制产生影响。
其次,货币政策还通过影响市场上的投资行为和风险偏好,间接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通过两种方式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一是通过控制基准利率的变动来直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通过调整基准利率,央行可以影响银行体系的贷款成本和放贷意愿,从而对市场的资金供求和价格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是通过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和逆回购等货币工具,调节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
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等方式,向市场注入或回笼流动性,从而对市场的整体流动性水平产生影响。
二、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稳定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稳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可以稳定市场的流动性。
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来提供流动性支持。
相反,当市场流动性过剩时,央行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来收紧市场流动性。
通过稳定市场的流动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防止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其次,货币政策可以引导市场的资金流向。
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需要,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鼓励或抑制特定领域的资金流向。
例如,当经济需要刺激时,央行可以采取宽松政策,鼓励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投资市场;而当经济需要调整时,央行可以采取紧缩政策,抑制过度的资金流向。
通过引导资金流向,货币政策能够平衡市场的资金供求,维护市场的稳定。
最后,货币政策可以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和规范行为。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性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性货币政策是一国或地区制定并执行的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政策。
它对于金融稳定性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素。
一、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对金融稳定性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包括对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的调控,间接影响则涉及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等因素。
1. 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和金融不稳定。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通过适时调整货币供应量,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 利率水平的调控利率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核心元素。
通过调控利率,货币政策可以影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借贷成本。
如果利率过高,可能会抑制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利率过低则可能引发资产价格过热和金融风险。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合理控制利率水平,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3. 汇率的管理货币政策还涉及对汇率的管理。
汇率的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干预汇市,采取合适的汇率政策,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并减少不必要的外汇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性的关键要素维护金融稳定性需要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考虑以下要素:1. 宏观审慎监管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对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
货币政策需要密切关注金融风险的积累,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宏观审慎监管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和风险评估,以及对资本市场的监测和调控。
2. 透明度和沟通货币政策需要保持透明度,使市场参与者能够了解政策制定的依据和目标。
同时,货币政策制定者还需要积极与市场进行沟通,及时解释政策意图和预期,以避免市场出现不确定性和恐慌情绪,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3. 国际协调与合作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国际资本流动性需要货币政策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协调和合作。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结构类型
• 金融结构可以分为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和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
• 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间接金融为主
• 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以直接金融为主
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 不同类型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 需要调整金融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金融改革的未来方向与政策建议
金融改革方向
• 中国金融改革未来应继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
• 完善金融体系
金融政策建议
• 政府应继续推动金融创新
• 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稳定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CREATE TOGETHER
DOCS
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
• 金融深化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实证研究显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 金融深化对金融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 金融深化有助于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05
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内涵与类型
金融创新定义
• 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体系中引入新的金融要素或对现有金融要素进行重组
• 金融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 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 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稳定
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与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政策建议
• 政府应鼓励金融创新
• 提供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
金融风险防范
• 加强金融监管
• 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06
金融发展理论与中国金融改革
中国金融改革的历程与成果
12784 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矛盾与平衡

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矛盾与平衡引言近年来,金融行业的创新加速,金融机构利用数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推出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以迎合消费者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但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金融稳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笔者将从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与思路。
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的矛盾金融创新是指基于金融科技和金融工程技术创新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行为。
在金融业发展初期,金融创新的本质是满足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
但当金融创新变成一种自我驱动的状态时,其带来的风险也逐渐显露。
金融创新带来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个矛盾:创新动力和风险控制之间的矛盾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创新动力和风险控制始终是存在着矛盾的关系。
创新动力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动力源泉,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风险。
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单纯追求创新动力往往会导致风险控制不力,从而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第二个矛盾:创新与监管之间的矛盾金融监管的目的是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客户资产的安全。
但是,金融创新的推进需要在合理的监管框架下进行,监管过于严格会阻碍创新的进程,而监管过于松散则会导致风险的爆发。
因此,如何寻求监管和创新之间的平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个矛盾:金融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不同于传统上的金融机构,其盈利能力更强。
但是,追求盈利可能会导致机构牺牲了社会公平,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需要金融创新成果与社会公平进行有机结合。
寻求平衡的方案为了解决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的矛盾,需要找到平衡两者之间的方法。
以下是我认为可行的方案:方案一:完善监管完善监管是解决金融创新和金融稳定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通过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及时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金融创新中存在风险的领域的监管,从而减少风险暴露的可能性。
方案二:激发创新活力只有激发创新活力,才有可能实现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
在低利率时代,中央银行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低利率时代,中央银行如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杰罗姆·鲍威尔王宇译收稿日期:2019-09-01作者简介:作者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 )为美联储主席,此为2019年8月23日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 )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译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王宇博士,根据中文阅读习惯,译者对全文进行了认真整理,此文标题和文中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摘要:回顾二战以来的美国经济发展史可以发现,美联储掌握了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应对通胀,也将持续警惕金融风险。
当前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运用货币政策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
为此美联储保持对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通胀低迷的密切监测,加强预期引导,并对货币政策策略、工具和沟通方式等进行公开评估。
关键词:货币政策;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9)09-0062-05DOI :10.19647/ki.37-1462/f.2019.09.007货币政策及其挑战,是今年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 )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对于美联储来说,货币政策的挑战来自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双重职责。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美国经济金融良好。
同时,为了更好履职,美联储一直在对重大风险进行监测。
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够维持这一良好态势,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一、从历史发展中汲取经验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已经进入了第11个年头,是有记录以来最长的增长周期。
在整个经济复苏过程中,失业率稳步下降,到2018年初,失业率已接近半个世纪低点。
壮年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不断提高,虽然少数族裔的失业率仍然高于整体失业率,但非裔美国人的失业率已经下降到6%,是自1972年政府开始跟踪这一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过去几年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水平大幅增长。
对于那些生活在中低收入社区的人们说,现在的就业情况是他们所能回忆起来的最好时光。
泰勒规则和最优控制政策在FRB/US模型中的稳健性比较——兼论耶伦新常态货币政策的利率路径选择

作者: 葛奇[1]
作者机构: [1]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国际金融研究
页码: 3-1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9期
主题词: 泰勒规则;惯性泰勒规则;最优控制政策;联储/美国模型;联邦基金利率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泰勒规则和最优控制政策一直是美联储运用联邦基金利率平衡其物价和就业双重目标所依赖的主要政策分析工具。
建立在理性预期和价格粘性基础上的FRB/US 宏观经济模型一方面使泰勒规则实现了在特定的损失函数条件下由简单的静态反应规则向动态跨期规则的转变,另一方面为美联储在同一模拟环境下比较由最优泰勒规则和最优控制政策给出的利率变化路径及其目标变量预测结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
泰勒规则曾在金融危机前近20年的稳定时期里作为联邦基金利率的操作规则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制定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最优控制政策则是在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处于长期低增长,低通胀时期而联邦基金利率又面临实际下限约束的情况下逐渐受到美联储的重视。
随着美国经济逐步恢复常态以及最优控制政策的执行对各种假设性条件的依赖及其他自身具有的模型不确定性,优化的泰勒规则在政策指导上的可预测性特别是它与美联储前瞻性政策策略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又开始被决策者所重新认识。
本文通过论述泰勒规则特别是惯性泰勒规则和最优控制政策的不同特点以及它们各自在FRB/US模型中的稳健性表现,提出泰勒规则作为一种简单的工具规则,将和最优控制政策一起成为耶伦新常态货币政策下联邦基金利率路径的决策基准。
三大原因:杰克逊霍尔会上FED政策框架不会显著改变

三大原因:杰克逊霍尔会上FED政策框架不会显著改变
汇通网8月23日讯——高盛表示,杰克逊霍尔年度研讨会可能将就广泛的货币政策框架展开讨论,且与近期美国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的言论相呼应。
但是,高盛并不认为,短期内美联储会做出重大转变。
首先,美联储官员自己似乎并不着急。
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在其福克斯新闻网的采访中表示,当前谈论上调通胀目标似乎为时尚早。
此外,威廉姆斯自己也不希望中途改变计划;事实上,其一段时间当中一直在推动加息,因而,并没有迹象显示,美联储官员已默认将通胀目标设定的更高。
第二,即便是美联储内部就改变货币政策框架达成共识,这种改变也很难落实。
更高的通货膨胀概念较为特殊,在通胀目标比当前2%较高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定义“稳定物价”等相关概念。
第三,经济实际情况将制约这场政策辩论,从而降低改变政策框架的紧迫性。
高盛认为,当前美国的经济增长“不错”,且核心通胀率以及短期利率也在逐渐上升,因而美联储r*利率不太可能进一步大幅下降,很可能最终会反弹;事实上,高盛所预估的美国长期均衡实际基金利率为1.25%-1.5%;而名义利率为
3.25%-3.5%。
对R*利率稳定的预期将会降低美联储改变其政策框架的紧迫性。
白银:/news/keywords/ag.sht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F83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475/ki.1006-1029.2016.06.001
引言
国际清算银行于 2015 年 6 月 28 日公布其 2014-2015 年度报告。 该报告在论及各国央行尤其是 发达国家央行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普遍和持续实行八年之久的宽松货币政策时指出, 由于过于注重 短期宏观经济因素, 货币政策已经导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低于央行的通货膨胀目标, 有时甚至出现 通货紧缩的迹象。 与此同时, 信贷和资产价格却不断增长, 促使许多国家央行担心低利率政策有可 能助长金融不稳定。 危机前的经验已经证明, 金融不稳定因素即使在通货膨胀被遏制的状态下也会 不断积累, 低通货膨胀有可能就整体经济状况的稳定提供错误信号。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固然可以减 缓金融约束对金融中介、 非金融企业和家庭的影响, 但它同时也会使后者承受较高的风险从而导致 金融的不稳定。 国际清算银行因此认为, 为了解决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的这种冲突, 各国央行 有必要在维持价格稳定目标的同时, 考虑如何系统地将金融稳定作为其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
价指数 (或核心消费物价指数) 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 这种将资产价格排除在通货膨胀目标之
外的方法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不会对诸如住房或股市价格的迅速增长做出反应。 而经验证明, 后者在
许多场合往往是金融市场失衡加剧的一种信号。 因此, 一些持上述主张的学者建议将资产价格的变
动包含在央行通货膨胀目标的计量之中。 例如, 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 Piti Disyatat (2010) 试图以
标准的货币政策传递机制模型来描述资产价格上涨等金融风险在央行政策目标函数中的作用。 假设
以 π0 表示这种广义的通货膨涨, 则可以将损失函数方程式 (2) 表述为:
∞
L=∑t βt{ωπ(π0,t-π0*)2+ωy(yt-y*)2}
(3)
公式 (3) 表明, 即使央行并未将金融稳定作为独立于传统货币政策之外的一项目标, 它仍然
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在惯性泰勒规则中, 货币政策主要关注当前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 而
最优泰勒规则中的政策利率决定则考虑到未来通货膨胀和产量的预期变化; (2) 在惯性泰勒规则
中, 根据通货膨胀和产量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所决定的政策利率水平多少带有某种机械式的反应,
而在最优泰勒规则中, 与未来通货膨胀和产量缺口方差的不同组合所对应的政策利率水平以及未来
资者的基础范围迅速扩大。 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这些变化导致信贷和资产 (尤其是住房)
价格对政策利率的变动更为敏感。 这种发展趋势不仅改变了政策利率与信贷和资产价格之间的相
互 关 系 , 甚 至 已 经 在 相 当 程 度 上 影 响 到 央 行 货 币 政 策 与 实 体 经 济 之 间 的 传 递 机 制 。 Hofmann &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 虽然通货膨 胀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但信贷和房 地产价格的增长却异常迅速。 如果将 这类涉及金融周期的信息及时地包括 在对潜在产量水平的估算中, 由此得 出 的 所 谓 “ 金 融 中 性 ” ( Financial - neutral) 的 产 量 缺 口 就 可 以 实 时 地 显 示出美国在上述时期的产量已经超出 了其潜在水平, 而且这种估计与事后 获取的实际数据 (见图 2) 相比差异 很小。
4 国际金融研究 2016·6
Financial Theory & Policy
金融理论与政策
美联储政策目标函数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惯性泰勒规则本身就已经反映出美联储货币政策对金融
稳定的偏好 (如通过渐进式的利率变动来稳定家庭债务)。 同样, 美联储在决定政策利率的最佳路
径时会涉及对通货膨胀和产量目标的最优选择、 通货膨胀和产量缺口的相对权数、 名义利率的长期
注: 纵坐标的百分比表示实际产量水平偏离潜在产量水平的 程度。
图 1 2000-2014 年根据菲力浦斯曲线实时估算的美国产量缺口 与根据事后获得的数据重新测算的产量缺口的比较
2016·6 国际金融研究 5
金融理论与政策 Financial Theory & Policy
准被认为缺乏可信度, 而且以传统的 方法估算潜在的产量水平往往与事后 获得的实际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 例 如, 在金融危 机 发 生 之 前 的2000 年 中 期, 这种以菲力浦斯曲线为依据的计 量经济方法并没有发现美国当时的 GDP 已 经 超 出 了 其 潜 在 的 水 平 , 只 是 在事后当模型根据更多的数据进行重 新测算后才有所发现 (见图 1)。
式, 就是以反应函数表示的惯性泰勒规则和以福利损失函数表示的最优泰勒规则 (葛奇, 2015)。
it=ρit-1+(1-ρ)(r*+πt)+ωπ(πt-π*)+ωγ(yt-y*)
(1)
∞
L=∑t βt{ωπ(πt-π*)2+ωy(yt-y*)2}
(2)
其中, 方程式 (1) 中的 ρ 为利率平滑系数或惯性系数, 代表当期利率 it 设定时受前期利率 it-1 影响 的程度。 不难理解, 在美联储采取渐进式货币政策的前提下, 惯性系数通常接近于 1。 这两个方程
的利率变化路径并不是唯一的, 原则上它们均能使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产量缺口的方差的加权平均
数, 即福利损失达到最小。 美联储可以根据其自身的政策偏好来选择未来利率的最佳路径。
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历史分析表明, 由于联邦基金利率的惯性系数较高, 平滑的利率已经成为
①自 1982 年起, 美国堪萨斯联储每年 8 月在美国怀俄明 州 的 杰 克 逊 霍 尔 主 办 由 多 国 央 行 行 长 及 财 政 部 长 和 金 融 理论界人士参加的年度经济政策研讨会。 此观点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在各国央行中普遍流行, 在 2010 年会议上由 英格兰银行副行长 Charlie Bean 首次将它正式纳入 “杰克逊霍尔共识”。
2016·6 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理论与政策 Financial Theory & Policy
见。 持否定态度的人士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 鉴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以稳定物价和促进 经济增长为目标, 只有当金融稳定的风险影响到对通货膨胀和 GDP 预期时才应该为央行的决策者 所考虑, 此即著名的 “杰克逊霍尔共识” (Jackson Hole Consensus)。 ①第二, 缺乏可以普遍用来追 踪金融周期和金融稳定风险的计量工具或方法。 第三, 根据分离原则,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如贷款 对资产价值比、 反周期资本缓冲等) 应当是应对金融不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经将金融稳定风险的因素考虑在内, 尽管这种考虑无论从理论还是技术分析上都还不具备系统
性。
如前所述, 反对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目标的学者认为, 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是以稳定物价
和产量水平为目标, 只有当金融稳定风险影响到对通货膨胀和 GDP 缺口的预期情况下才应该为央
行的决策者所考虑。 我们知道, 包括美联储在内的许多中央银行在确定通货膨胀目标时均将消费物
-6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实际产量水平与按照菲力浦斯曲线估算的潜在产量水平之间的差额 实际产量水平与按照事后获得的数据测算的潜在产量水平之间的差额
资料来源: BIS 85th Annual Report (April1, 2014-March 31, 2015; Basel, June 28, 2015)
可以采取适当的 “逆风干预策略” (Lean against the Wind), 在维持价格和产量稳定的双重目标不变
的前提下, 对反映金融稳定风险的相关指标如资产价格的上涨做出必要的反应。 当然 Disyatat 也指
出, 作为评估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稳定风险的效果的更为可行的方法, 是将金融稳定风险明确地反
是, 即便不考虑将金融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金融稳定风险做出适当的反
应。 本部分主要讨论第二个问题。
我们知道,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泰勒规则和最优控制政策一直是美联储运用联邦基金利率实
现其稳定物价和产量 (就业) 双重目标所依赖的主要政策分析工具。 这两个工具最具代表性的表述方
和产量水平为目标的货币政策导致信贷和资产价格出现更大的波动, 货币政策的设计本身可以影
响到金融的稳定。
长期以来, 西方主要国家的央行货币政策均是以稳定物价和产量水平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
在此政策框架下, 关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关系的争论始终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 其中分歧较大的
问题是金融稳定是否应该成为独立于稳定物价和产量水平之外的一项货币政策目标; 另一个问题
映在央行的政策目标函数中。
百分比
国际清算银行在 其 2014-2015 年 度
报告中论及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的关系
2
时还指出, 利用信贷和房地产价格这类 0
涉及金融周期的信息可以对潜在的产量
水平做出更为准确的估计。 鉴于潜在的
-2
产量水平是指所有的可用资源 (包括劳
工和资本) 均已被充分利用情况下的产
Financial Theory & P定与央行货币政策目标
—— —对 “杰克逊霍尔共识” 的再认识
葛奇
内容摘要: 金融危机之后, 虽然各国央行开始意识到以维持物价和产量稳定为目标的
货币政策框架忽视了信贷和资产价格对价格稳定的影响, 但大多数央行决策者和金融界人
士主张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应维持不变。 在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的关系上, 他们仍旧坚持
-4
量水平, 传统的方法通常是以通货膨胀 的水平来预测潜在的产量水平。 因为在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只要通货膨胀 不存在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此时的产量 水平就可被视作与劳工的充分就业相一 致。 由于在过去几十年里菲力浦斯曲线 所描绘的通货膨胀与经济萧条 (失业) 之间的替代关系已经明显减弱, 以通货 膨胀水平作为衡量潜在的产量水平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