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检测.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检测命题人:李辉审核:范丙浩 2008-12-15一、选择题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差异,原因是A.它们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B.他们各自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C.它们具有不同的几何外形D.石墨能导电而金刚石不能2.下列过程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A.工业合成氨B.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能被植物吸收的硝酸盐C.用氨气与硝酸制成“硝铵”化肥D.豆科植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3.3molCu和含7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充分反应后,未被还原的H2SO4物质的量为A.3molB.4molC.小于4molD.大于4mol4.稀硝酸与某金属反应时,金属被氧化成+2价,被还原的硝酸占硝酸总量的1/4,则该反应中可能的还原产物是A.N2 B.N2O C.NO D.NO25.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A B C D纸蝴蝶上的喷洒液石蕊酚酞酚酞石蕊小烧坏中的溶液浓盐浓氨氢氧化钠溶浓硫酸水 液 酸6.为了除去CO 2中含有少量的SO 2 气体,可以使气体通过 A .饱和Na 2CO 3溶液 B .H 2SO 4溶液C .饱和NaHCO 3溶液D .Ba (OH )2溶液7.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A 、硫酸 B 、盐酸 C 、硝酸锌 D 、氯化铜8.向NaI 和NaBr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 2 ,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热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A .NaCl 、I 2、Cl 2B . NaCl 、I 2C .NaCl 、NaBrD . NaCl9.向盛有KI 溶液的试管中加适量溴水和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可见到的现象是A 、上层为紫色液体,下层为无色液体B 、上层为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液体C 、上层为橙色液体,下层为紫色液体D 、不分层,均为紫色液体10.关于Na 2CO 3和NaHCO 3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 2CO 3不如NaHCO 3易溶于水。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1鲁科版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B.可以用品红溶液鉴别SO2和CO2C.SO2能使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退色,且退色原理相同D.少量SO2通过浓CaCl2的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解析:选B。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只能生成SO2,A项错误;SO2能使品红退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二者退色原理不同,C项错误;亚硫酸为二元中强酸,酸性比盐酸弱,S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2.“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讨的活动。
下列实验不能在“厨房化学”中完成的是( )A.证明CO2气体不能支持燃烧B.证明碱性物质具有去污能力C.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D.检验鸡蛋壳能否溶于酸解析:选C。
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需要硝酸银试剂,厨房中一般没有这种试剂。
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制容器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CuSO4+H2S===CuS↓+H2SO4能进行,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解析:选C。
A.出现发黑现象是因为生成了单质碳,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颜色变黄是因为生成了NO2;C.金属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D.这是一个复分解反应,若CuS溶于水或溶于稀硫酸,则该反应不能发生。
4.下列反应中,通过调节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可以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B.铁粉与硫粉混合加热C.铜在空气中加热D.铜与硝酸反应解析:选D。
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2和H2O;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NO和H2O。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含答案)

《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一、单选题1.一定量的浓硫酸跟过量的锌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有( )①SO 2 ②SO 3 ③H 2S ④H 2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④D .只有①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 )A .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B .FeCl 3溶液能与Cu 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C .SO 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 .浓硝酸中的HNO 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红棕色3.下列反应中,HNO 3既表现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 .与铜反应C .与Na 2CO 3溶液反应D .与S 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 2SO 4和NO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H 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B .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 2的量C .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D .氮的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5.金属钠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A .BaCl 2溶液B .K 2SO 4溶液C .KCl 溶液D .Ca(HCO 3)2溶液6.100mL2.0 mol/L 碳酸钠溶液和 200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A .0.9 mol/LB .1.5mol/LC .2.0 mol/LD .2.4mol/L7.以下物质间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A .HClO→HClB .SiO 2→H 2SiO 3C .Cu→CuSO 4D .SO 2→SO 42-8.将SO 2气体通入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
若再通入气体X ,有沉淀生成,则气体X 可能是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①NO 2 ②CO 2 ③NH 3 ④Cl 2 ⑤H 2SA .②③④⑤B .①②④C .①③④⑤D .①②③9.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结构式: B.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溴化钠的电子式: D.氮气的电子式:10.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的是( )A.分别加热两种固体,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B.分别取两种固体溶于水,滴加Ba(OH)2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C.分别取两种固体各1 g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D.分别取等质量的固体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再将反应所得溶液分别经加热、蒸干、灼烧后称重11.下列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等质量Na2CO3、NaHCO3分别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体积少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等物质的量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H2SO4反应,NaHCO3产生CO2多12.如图,把气体缓慢通入盛有足量试剂的试剂瓶A和试管B,在试管B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A B.B C.C D.D二、填空题13.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有60%来自海水,其生产流程图如下(1)贝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含答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检测题一、单选题1.常温下,向100mL0.05mol/L氢硫酸中逐渐通入氯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c(H+)先变大后变小B.溶液导电能力逐渐增强C.氢硫酸完全反应生成1.6g硫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Cl2→2Cl-+S↓2.下列关于N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久置的浓硝酸会呈黄色,这是浓硝酸分解之后产生NO2溶于其中的缘故.B.因NH4Cl受热会分解,故可利用加热NH4Cl制备NH3C.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观察到变红D.氨气溶于水后溶液中共有5种粒子3.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溶于水并且都能和水反应,前者的溶解度大于后者B.两者都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疾病,前者的效果好于后者C.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反应,前者产生CO2多D.等体积等浓度的AlCl3溶液分别和足量的Na2CO3和NaHCO3反应,前者产生CO2多4.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mol明矾溶于水,充分水解产生Al(OH)3胶粒数目小于N AB.常温下,71g氯气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N AC.标准状况下,22.4L丙烷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破坏非极性键的数目为2N AD.足量的锌与含1mol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分子数大于0.5N A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B.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酸雨的形成C.淀粉、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D.葡萄糖和蔗糖都含有C、H、O三种元素,但不是同系物6.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少量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只能是O2与NO2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能是NO2一种气体7.向铁铜合金中加入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O2、N2O4、NO混合气体,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2mol/LNaOH溶液,至沉淀恰好完全。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学业水平测试(含解析)鲁科版必修1

第3章学业水平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 Ca—40 Cu—64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属于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是(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②以无机化合物氰[(CN)2]与氨水为原料合成尿素③钟乳石、石笋的形成④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以无机化合物氰[(CN)2]与氨水为原料合成尿素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2.下列关于氨气、液氨、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氨气、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为纯净物B.氨气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大D.氨水的溶质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答案 B解析氨水是混合物,A项错误;NH3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易溶于水,B项正确;氨水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项错误;氨水中水的含量最多,D项错误。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不适合作氨气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 )答案 C解析NH3极易溶于水,若用C项中的装置作NH3的尾气吸收装置,则容易发生倒吸。
4.将过量的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出现浑浊的是( )A.CaCl2溶液B.澄清石灰水C.饱和Na2CO3溶液D.溶有NH3的BaCl2溶液答案 C解析CO2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A错误;过量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最终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B错误;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C正确;CO2可以先与NH3反应生成(NH4)2CO3,(NH4)2CO3可与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H4Cl和BaCO3沉淀,但通入过量CO2时生成Ba(HCO3)2,最终溶液不会出现浑浊,D 错误。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 鲁科版必修1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冷的浓硝酸、浓硫酸可用铁质或铝制容器盛装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易挥发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2.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HCO3-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后减小 D.先逐渐减小后增大3.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Na2CO3溶液(NaHCO3),选用适量NaOH溶液B.NaHCO3溶液(Na2CO3),通入过量的CO2气体C.CO(CO2),将混气体通过在NaOH溶液D.Na2SO4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4.可以用来判定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A.加热时有无色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C.溶于水后,滴加稀的氯化镁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填选项序号)________;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填化学式)________。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52分).现有A、B、C三种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2反应生成C,A和C都能溶于水,前者显碱性,后者显酸性,两者水但却能与O2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的溶液,请写出A、B、C、D的化学式。
高优指导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3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检卷 鲁科版

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 )①氯水②水玻璃③烧碱④漂白粉⑤绿矾⑥亚硫酸钠⑦浓硫酸⑧浓硝酸A.①②③④⑥⑧B.①⑤⑥⑦C.④⑤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答案:D解析:①HClO见光分解;②Na2SiO3、③NaOH、④Ca(ClO)2均与CO2反应;⑤Fe2+、⑥S均与氧气反应;⑦浓硫酸易吸水;⑧浓硝酸易挥发,所以全易变质。
2.(2014福建理综)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X Y Z①NaOH溶液Al(OH)3稀硫酸②KOH溶液SiO2浓盐酸③O2N2H2④FeCl3溶液Cu 浓硝酸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B解析: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和强酸、强碱均能反应。
②中SiO2与浓盐酸不反应。
③中N2与H2常温下不反应,N2与O2需要在放电条件下反应。
④Cu与Fe3+反应生成Cu2+和Fe2+,Cu与浓硝酸生成Cu(NO3)2、NO2和H2O。
只有①④符合。
3.(2015济南模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3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NO和NH3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盛液溴的瓶内加少量水可防止液溴的挥发D.NH3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答案:B解析:NO与O2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4.(2015广东汕头模拟)下列药品和装置合理且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导学号95380311〛答案:D解析:NO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A项错;盛装消石灰和氯化铵的试管的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B项错;为防止加入液体时带入空气,制备Fe(OH)2时,需要将盛有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氯化亚铁溶液中,C项错。
5.在100 mL混合酸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1和0.2 mol·L-1,向该混合液中加1.92 g 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 mol·L-1B.0.225 mol·L-1C.0.30 mol·L-1D.0.45 mol·L-1答案:C解析:混合液中含HNO3 0.04 mol、H2SO4 0.02 mol,该混合溶液中n(H+)=0.08 mol,n(N)=0.04mol,1.92 g Cu的物质的量为0.03 mol,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2N+8H+3Cu2++2NO↑+4H2O可知c(Cu2+)==0.30 mol·L-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检测(附答案)

化学鲁科版必修1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6分,共48分)1.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反应2NO +O 2===2NO 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3种物质:①硫化氢 ②二氧化硫 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全部都是2.现有25 mL 2 mo l·L -1的Na 2CO 3溶液和75 mL 1 mol·L -1的稀盐酸,①将Na 2CO 3溶液缓缓滴加到盐酸中 ②将稀盐酸缓缓滴加到Na 2CO 3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的气体情况是( )。
A .均为0.84 LB .均为0.56 LC .①>② D.①<②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 3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易挥发C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 .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 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4.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 )。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 4萃取溴水改为CCl 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①②③5.物质的量相等的下列气体,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合,完全反应后容器内压强降低最多的是( )。
A .NH 3和O 2B .NO 和O 2C .H 2和Cl 2D .HCl 和NH 36.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
①KCl 晶体 ②H 2S 气体 ③CCl 4 ④Mg⑤NaOH ⑥Na 2CO 3 ⑦Na 2SO 3 ⑧FeBr 2A .⑤⑧ B.⑤⑥⑦⑧ C .① D.均不可7.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 、b 、c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浓氨水 生石灰8.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有60%来自海水。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无答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
1、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3种气体:①硫化氢②二氧化硫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全部都是2、下列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 S8和S12B. 水晶和石英C. 红磷和白磷D. C60和金刚石3、有一种碘和氧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I2O4B.I3O5C.I4O7D.I4O94、氯化铵和氯化钠可用下列哪一种方法分离()A.加入氢氧化钠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法 D.加入一种合适的酸5、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冷却后即为固体镁。
下列气体中,镁蒸气可以在其氛围中冷却的是( )A.H2 B.CO2 C.空气D.O2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B.SO2使品红溶液褪色C.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D.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7、下列海水中的元素中,对其用途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 锂作为热核反应的重要材料B. 碘用于医药制碘酒C. 铀用于制氢弹D. 镁用于制造飞机汽车8、已知亚硫酸盐、金属硫化物等易被空气氧化。
下列试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而变质的是( )A. Na2SO3溶液B. 氢硫酸C. 浓H2SO4D. 固体氢氧化钠9、为检验亚硫酸钠中是否混有硫酸钠应选用的试剂为 ( )A.Ba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Cl2溶液和稀H2SO4 D.BaCl2溶液和稀HCl10、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 AgI、 AgBr 应保存在棕色瓶中B. 氯水应保存在无色广口瓶中C. 液溴应用水封存D. 漂白粉要密封保存11、在相同温度压强下的1 LSO2和1 LCl2充分混合后通入加有品红的Ba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A.溶液褪色B.产生白色沉淀C.无现象D.产生黄色沉淀12、有关硫酸的下列化学反应中,不是表现硫酸氧化性的是()A.浓硫酸与铝的反应 B.浓硫酸与木炭的反应C.稀硫酸与锌的反应 D.稀硫酸与纯碱的反应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OH-=H2OB.氧化钠与盐酸:O2-+2H+ = H2O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HCO3-+H+=H2O+CO2↑D.烧碱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HCO3-+OH-= H2O+CO2↑14、已知Na2SO3易被X2氧化(X为Cl、Br、I)。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 鲁科版必修1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易挥发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解析】食盐中加碘指的是加碘酸钾,A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B错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任何食品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C错误;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空气质量日报中主要涉及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臭氧五种大气污染物。
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项目,D错。
【答案】 A2.下列物质中,能使某些有色溶液退色,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漂白粉B.氯水C.二氧化硫 D.活性炭【答案】 D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C.无定形碳 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解析】金刚石与石墨不是同种物质,冰与水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无定形碳是混合物,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中有锰酸钾、二氧化锰,不是纯净物。
【答案】 B4.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4萃取溴水改为CC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溴水有挥发性,溴蒸气有毒;利用铜丝可控制反应,同时反应速率快一些;酸液对环境有腐蚀性,故应中和后排放。
三组实验都有绿色化学思想。
【答案】 D5.“绿色奥运”是2022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轻污染,北京为汽车加装了“三效催化净化器”,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混合气体,该气体是A.二氧化碳和氮气 B.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和氧气 D.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解析】2CO+2NO错误!o;H2和C2常温下不反应,因此压强不变;HC和NH3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4C固体,无气体剩余,压强减少为零。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 鲁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鲁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鲁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质量检测鲁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B.许多领域中用液氮制得低温环境C.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SO2D.正常雨水因溶有CO2,其pH约为5。
6,而酸雨的pH小于5.6解析: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主要是氮的氧化物,它也是引起酸雨的重要物质.答案: C2.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 )A.SO2和O2B.NO和O2C.H2S和SO2D.NH3和HCl解析: 2NO+O2===2NO2;2H2S+SO2===3S↓+2H2O;NH3+HCl===NH4Cl;SO2和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
答案:A3.含有下列离子的水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被氧化的是()A.OH-B.Fe2+C.SO错误!D.S2-解析: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CO2+2OH-===CO错误!+H2O,不是氧化还原反应,Fe2+错误! Fe3+,SO错误!错误!SO错误!,S2-错误!S。
答案:A4.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S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C.其单质都能跟某些金属单质反应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解析:S单质常温下为固体,分子组成和结构比较复杂。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本章测评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
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解析: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只会加剧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利于“蓝天工程”的建设。
燃煤脱硫能减少向空气中排放的SO2的量,绿化环境能减少扬尘,燃料电池汽车无尾气污染,都能够改善空气质量。
答案:D2.欲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三种元素的化肥,现有: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氨水,最适合的组合是(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解析:元素被农作物吸收必须以可溶性盐离子的形式,由所给物质可知施磷肥,只能选③,但H2P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会生成HP或P,而CaHPO4或Ca3(PO4)2都难溶于水,降低肥效,故不可选①与⑤,最合适组合为②③④。
答案:B3.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解析:浓硫酸吸水增重,B项错误;浓硫酸常温下与铜不反应,C项错误;浓硫酸吸水、浓硝酸挥发都会使酸液的浓度减小,D项错误。
答案:A4.下列有关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浓氨水、浓硝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B.液溴易挥发,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加水封C.在储存铵态化肥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阴凉通风处D.碘易升华,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并置于阴凉处解析:A项,浓氨水和浓硝酸易挥发、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项,液溴易挥发且有毒,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加水封;C项,铵态化肥易分解,应置于阴凉通风处;D项,碘单质为固体,应保存在广口瓶中,方便取出。
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

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测试题 2019.9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以略去)(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使用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设计引发喷泉的方法。
2,某日某市市区各项污染物指数分别为:SO2-49、NO2-21、PM10-23。
请问:(1)当日首要污染物是;(2)空气质量级别;(3)你能想到哪些治理这些大气污染物的方法?据你所知,哪些方法目前已被广泛使用?3,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2O5,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氢的质量分数为8.82%,已知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1。
试推断:(1)该元素的名称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与同周期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比较应为。
4,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A.CO2,Cl2,N2,酸雨B.SO2,CO,NO2,烟尘C.NH3,CO2,NO,雾D.HCl,SO2,N2,粉尘5,“飘尘”是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其颗粒很小(一般直径在100nm以下),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会使部分SO2转化为SO3,从而提高空气酸度,这时飘尘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分散剂D.催化剂6,在标准状况下,将容积为250 mL的烧瓶充满氨气后倒置于水槽中,假设进入烧瓶内的溶液不向外扩散,则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最近于A.1.0mol/LB.0.045mol/LC.0.029mol/LD.0.118mol/L7,在浓度为0.01mol/L Mg(HCO3)2,0.02mol/LCaCl2的水溶液1L中,要同时除去Mg2+,Ca2+应选用的试剂是A.NaHCO3B.Na2CO3C.Ca(OH)2D.NaOH8,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皮球状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含离子键D.C60分子量是720g.9,室温时,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有M和N两种气体(同温同压),取下弹簧夹A,使两烧瓶内的气体接触(如图),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10,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H2O(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氢氧化钡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无明显现象)、灼热的氧化铜(变红)、无水硫酸铜(变蓝)对该混合气体成分的正确判断是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B.一定有CO2,CO和H2O(气)C.可能有CO2,NH3和H2O(气)D.一定有H2,CO2和HCl测试题答案1, (1)2NH4Cl + Ca(OH)2 2NH3↑+ CaCl2 +2H2O(2)向下排空气法碱石灰(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高中化学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过关检测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3种物质:①硫化氢②二氧化硫③汽油,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解析:上述3种物质本身属于大气的污染物,即一次污染物。
硫化氢还原性很强,易燃烧、氧化转化成二次污染物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进一步被氧化成硫酸,增加酸雨的酸度。
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剧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上述3种物质都可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答案:D2.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
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中(可加热),下列试纸的选用、现象、对应结论都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试剂B湿润的试纸A现象结论A 碘水淀粉试纸变蓝碘具有氧化性B 浓氨水、生石灰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氨气为碱性气体C Na2SO3、硫酸品红试纸退色SO2具有漂白性D Cu、浓硝酸淀粉-KI试纸变蓝NO2为酸性气体解析: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性质而非碘的氧化性,A项错误;NH3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项错误;NO2与水反应生成的HNO3具有氧化性,可将I-氧化生成I2,使淀粉变蓝,D项错误。
答案:C3.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
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由白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 )A B C D纸蝴蝶上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的喷洒液小烧杯中的溶液浓盐酸浓氨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解析:浓氨水易挥发,分解产生NH3,NH3溶于水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答案:B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易挥发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解析:食盐中加碘指的是加碘酸钾,A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B 错误;绿色食品是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它是未来农业和食品发展的一种新兴主导食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题.doc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单元测试题相对原子质量: N —14,Cu---64,O —16,一.选择题:(每一题只有一个答案,每一小题3分,18题,共54分) 1、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的是( )A .CaCO 3和MgCO 3 B.CO 和CO 2 C.C 60 和C 70 D 1H 和 2 H 2、向0.1mol ·L -1 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 A.Na +和CO 32+ B.Na +和HCO 3+ C. CO 32+和HCO 3+ D.Na +和OH - 3、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A .CO 2 、Cl 2 、 N 2 、酸雨B .SO 2 、CO 、 NO 2 、烟尘C .NH 3、CO 、 NO 2 、雾D .SO 2 、HCl 、 N 2 、粉尘 4从海水可获得的在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是 ( )A .MgB .KC .Br 2D .I 25、下列各组物质间反应,其中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①Na+H 2O ②NO 2+H 2O ③CO 2+H 2O ④Na 2O+H 2O ⑤Cl 2+H 2OA ①③B ③④C ③⑤D ②⑤6、将盛有NO 2 和N 2 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 ) A 、1:1 B 、1:2 C 、1:3 D 、3:17.近年来,加“碘”食盐中较少使用碘化钾,因其口感苦涩且在贮藏和运输中易变化,目前代之加入的是( )A. I 2B. KIOC. NaIOD. KIO 38、将铁屑溶于过量的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 ) A 、硫酸 B 、磷酸 C 、硝酸锌 D 、氯化铜 9.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A. 海水 Mg(OH)2 MgB. 海水 MgCl 2溶液 →MgCl 2晶体 MgC. 海水 Mg(OH)2 MgO MgD. 海水 Mg(OH)2 MgCl 2溶液 MgCl 2 Mg10、为了除去CO 2中含有少量的SO 2 气体,可以使气体通过 ( )A . Na 2CO 3溶液B .H 2SO 4溶液C .饱和NaHCO 3溶液D .Ba (OH )2溶液 11、下列物质能用相应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取的是( )NaOH电解HCl 电解电解 石灰乳灼烧石灰乳 HCl 电解A.FeS B.FeCl2 C.SO3D.NO212、向NaI和Na Br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热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A.NaCl、I2、Cl2B. NaCl、I2C. NaCl、Na Br D. NaCl13、下列性质中,为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具有的是()A.溴化银在光照下即可分解 B.单质溴在水和汽油中溶解性相同C.碘被人们称之为“海洋元素” D.淀粉遇I- 变蓝色14.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试剂,挂在铁架台上。
【精选】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章末质量检测鲁科版必修1

章末质量检测(三)自然界中的元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含量比深井水中的少D.0 ℃以上,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小解析:选D 因海水蒸馏时水变成水蒸气逸出,然后再冷凝得到淡水,海水中的离子并不会随水蒸气一同蒸出,因此海水可通过蒸馏得到淡水,A正确;由于海水中含有较多离子,因此海水的密度要大于淡水,B正确;因为深井中的水与地下的岩石等接触的时间比较长,从岩石中溶出的矿物质较多,C正确;水的密度在4 ℃时最大,D错误。
2.下列气体不能用浓H2SO4干燥的是( )A.CO2B.NH3D.HClC.SO2解析:选B CO2、SO2、HCl均与浓硫酸不反应;2NH3+H2SO4===(NH4)2SO4,故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3.对如下四个实验装置,下列表述中合理的是( )A.装置1可用于NH4Cl分解制备NH3B.装置2可用于实验室Cu与稀硝酸反应获得NOC.装置3可用于实验室Zn与浓硫酸反应获得H2D.装置4可用于碳酸氢铵的分解实验解析:选B A项,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又重新化合生成固体NH4Cl,不能用于制备NH3,错误;B项,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硝酸,烧瓶中加入Cu,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稀HNO3加入量,Cu与稀HNO3在烧瓶内反应得到NO,正确;C项,Zn与浓H2SO4反应的主要产物是SO2,且Zn与稀H2SO4反应制备H2时不需加热,错误;D项,由于NH4HCO3受热分解会产生H2O,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错误。
4.SO 2、Cl 2和Na 2O 2均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种物质使品红溶液退色的原理相同B .Na 2O 2、Cl 2、SO 2分别属于电解质、单质、非电解质C .标准状况下,1 mol Na 2O 2和22.4 L SO 2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 AD .等物质的量的Cl 2和SO 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退色更快解析:选B SO 2的漂白性源于其与有色物质的化合作用,Cl 2和Na 2O 2的漂白性源于HClO 和Na 2O 2的强氧化性,A 项错误;Na 2O 2+SO 2===Na 2SO 4,则1 mol Na 2O 2和1 mol S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 ,C 项错误;Cl 2+SO 2+2H 2O===H 2SO 4+2HCl ,故等物质的量的Cl 2和SO 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中,失去漂白作用,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雷雨时,可增加土壤中硝酸盐类氮肥的含量B .许多领域中用液氮制得低温环境C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罪魁祸首是SO 2D .正常雨水因溶有CO 2,其pH 约为5.6,而酸雨的pH 小于5.6解析: 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主要是氮的氧化物,它也是引起酸雨的重要物质。
答案: C2.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能共存的是( ) A .SO 2和O 2 B .NO 和O 2 C .H 2S 和SO 2D .NH 3和HCl解析: 2NO +O 2===2NO 2;2H 2S +SO 2===3S↓+2H 2O ;NH 3+HCl===NH 4Cl ;SO 2和O 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
答案: A3.含有下列离子的水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但不是被氧化的是( ) A .OH -B .Fe 2+C .SO 2-3D .S 2-解析: OH -与空气中的CO 2反应,CO 2+2OH -===CO 2-3+H 2O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Fe 2+――→O 2Fe 3+,SO 2-3――→O 2SO 2-4,S 2-――→O 2S 。
答案: A4.关于非金属元素N 、O 、Cl 、S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 B .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 .其单质都能跟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D .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解析: S 单质常温下为固体,分子组成和结构比较复杂。
N 、O 、Cl 、S 四种元素中N 、O 的氢化物不止一种。
它们的单质都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答案: C5.用加热的方法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为(双选 )( ) A .氯化铵和消石灰 B .碳酸氢铵与过氧化钠 C .碘和食盐D .氯化铵和硫酸钠解析: A 发生反应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B 中NH 4HCO 3=====△CO 2↑+H 2O↑+NH 3↑,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2H 2O +2Na 2O 2===4NaOH +O 2↑;C 中I 2受热升华而NaCl 的熔点较高;D 中NH 4Cl=====△NH 3↑+HCl↑,遇冷又会生成NH 4Cl :NH 3+HCl===NH 4Cl 。
答案: CD6.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 .使石蕊试液变红B .与铜反应放出NO 气体,生成Cu(NO 3)2C .与Na 2CO 3反应放出CO 2气体,生成NaNO 3D .与S 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 2SO 4和NO 2解析: 在上述反应A 、C 项中硝酸均只表现出酸性。
在B 、D 项中H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 项中又有Cu(NO 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应中硝酸还表现出酸性。
答案: B7.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溴水中,溴水颜色不变浅的是( )①KCl 晶体 ②H 2S 气体 ③CCl 4 ④Mg ⑤NaOH ⑥Na 2CO 3 ⑦Na 2SO 3 ⑧FeBr 2 A .⑤⑧ B .⑤⑥⑦⑧ C .①D .均不可解析: 溴水中因存在Br 2分子而呈橙色,欲使其退色,有两种可能:①是用有机溶剂(如CCl 4、汽油)将其萃取进入有机层;②是发生化学反应,使Br 2转变为Br -,题给试剂中H 2S 、Mg 、NaOH 、Na 2SO 3、FeBr 2都能与溴水反应,Na 2CO 3能与HBr 反应。
答案: C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HCO -3+Ca 2++OH -===CaCO 3↓+H 2OB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NH +4+OH -=====△H 2O +NH 3↑ C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H ++OH -===H 2O D .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Cu +2H ++2NO -3===Cu 2++2NO↑+H 2O解析: 在书写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时,应该按不足量的物质的组成来写,A 选项中的Ca 2+与OH -离子物质的量比应该为1∶2;B 项考查铵盐的性质,该离子方程式正确;C 项中氢氧化镁为难溶物,不应拆开写;D 项没有配平。
答案: B9.下图是某些实验的部分装置,其中所注明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双选)( )解析:A中出气管和进气管颠倒;B中碘和酒精互溶,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
答案:CD10.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一定含有SO2-4B.将氢气在某气体中点燃,若产生苍白色火焰,则该气体为氯气C.待检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D.待检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中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液中一定含有CO2-3解析: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也可能是Ag+,故A项错误;氢气只有在氯气中燃烧才产生苍白色火焰,B项正确;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一定含NH+4,C项正确;待检液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含SO2-4、Ag+、CO2-3、SO2-3,而加入盐酸沉淀消失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只能是CO2-3,故D项正确。
答案: A11.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解析: A 222与KMnO 4(H +)溶液反应;D 项NH 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用C 装置收集NH 3。
答案: C12.将7 g 某铜银合金与足量的a mol·L -1的HNO 3充分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的氧气0.56 L 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被吸收,此合金铜的质量是( )A .1.6 gB .2.4 gC .3.2 gD .4.8 g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发现:铜银合金被硝酸氧化,所失去的电子被硝酸获得,生成的还原产物(气体)与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完全被吸收,产物必然是硝酸,所以,铜银合金失去的电子相当于被氧气获得。
0.56 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25 mol 。
⎩⎪⎨⎪⎧n Cu ×64 g·mol -1+n Ag ×108 g·mol -1=7 g n Cu ×2+n Ag ×1=0.025 mol×4解得:n (Cu)=0.025 mol即铜的质量为0.025 mol×64 g·mol -1=1.6 g 。
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0分)按下面的实验过程填空: 浅绿色FeBr 2溶液――→通足量Cl 2 1 黄色液体――→加CCl 4分层⎣⎢⎡上层呈 a 色――→加少量KI 淀粉液2c 色下层呈 b 色――→加少量KI 淀粉液 3d 色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发生反应(1)2FeBr 2+3Cl 2===2FeCl 3+2Br 2。
所以,加CCl 4分层后,上层是FeCl 3水溶液呈橙黄色(a);下层是溶有溴的CCl 4油层,呈橙红色(b)。
在上层FeCl 3水溶液中加少量KI 淀粉液,因发生反应(2)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I 2使淀粉变蓝色(c);下层加少量KI 淀粉液,发生反应(3)2KI +Br 2===I 2+2KBr ,虽然此反应也生成了I 2,与上层不同的是碘遇淀粉并不显蓝色,而是碘从淀粉溶液中被萃取到CCl 4里,碘在CCl 4里显紫色(d)。
答案: (a)橙黄 (b)橙红 (c)蓝 (d)紫(1)2FeBr 2+3Cl 2===2FeCl 3+2Br 2 (2)2FeCl 3+2KI===2FeCl 2+2KCl +I 214.(15分)下图的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常温下A 、C 、D 为无色气体,C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X :________;F :________;G :________。
(2)写出下列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里,常用加热________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C ,常采用________法来收集。
解析: C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C 为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 ,不同浓度的G 可以与铜反应,则G 为硝酸,F 为NO 2;B 与NO 2反应生成硝酸,则B 为H 2O ;常温下A 、C 、D 为无色气体,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的气体只有CO 2(A),X 受热分解生成CO 2、H 2O 、NH 3,故X 为碳酸的铵盐,即X 为NH 4HCO 3或(NH 4)2CO 3。
答案: (1)NH 4HCO 3或(NH 4)2CO 3 NO 2 HNO 3 (2)A→D: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G→E: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3)铵盐和碱[或NH 4Cl 和Ca(OH)2] 向下排空气15.(12分)如图所示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其反应式为: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填写下面空白:(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