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英语一课一练 Module8外研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一课一练
Module8
一.英汉互译。

1.in( )
2.bag ( )
3.or ( )
4.new ( )
5.know ( )
6.kite ( )
7.书包( ) 8.哪里( )
9. 怪物( ) 10.知道( )
11.那个( ) 12.不( )
二.单词归类.
that pen where pencil bag what this book pupil teacher how
1.指示代词:
2.学习用品:
3.疑问代词类:
4.职业类:
三.单项选择。

()1.-What’s this?- ( )
A.It’s a bag.
B.Yes,it is
( )2.( )-It's in the blue bag.
A.Where is the book?
B.Is it a cat?
( )3.-What's that?- ( )
A.Help!
B.I don't know.
( )4.-Is it a desk?-. ( )It’s a yellow desk.
A.Yes,it is.
B.No, it isn’t.
( )5.-Is it in the red bag?- ( )
A.No,it isn't
B.It’s a cat
四.翻译下列句子。

1.Is it a monster?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
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
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
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
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
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
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2.I don’t know.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
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
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
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
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
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
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3.It’s a kite.
4.Where’s the bird?
5.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
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它在黄色的包里吗?
6.它在蓝色的包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