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导读 课堂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吴泓一、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提出问题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阅读的版本、读法(具体怎么读?读了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随便翻翻书,或者是从头到尾,只是读过,这样阅读经典或阅读《论语》,虽有印象,但基本是无用、无效的。

有用、有效的阅读,最好是“专业”阅读,而且是“专业”加上“有趣”(好玩)的阅读。

这里,先说说目前流行的《论语》的两种读法:①第一种读法:从头到尾,依序而读。

这种读法会让人感到“杂乱无章”,枯燥乏味,读着读着就没兴趣,没信心了。

当然,《论语》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章可循”的。

如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他说过自己早年读《论语》的感受:当年读《论语》,我的感受是,此书杂乱无章……看到后边,前边就忘了,还有很多地方,没头没尾,不知所云,除了道德教训,还是道德教训,论哲理,论文采,论幽默,论机智,都没什么过人之处。

②第二种读法:以孔子或者《论语》的思想主题或者概念为主线来读。

这个难度很大。

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思想是有源头,有继承,还有自己观察社会、看到社会问题总结获得的。

先秦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繁盛,哪些是孔子学习继承来的,哪些是孔子原创的,不容易梳理,得弄清楚才是。

这种读法也是北大李零教授在《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的“自序”中提到的:以概念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

我把全书,归纳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下分若干细目,按主题摘录,看这本书里,孔子的思想是什么样,与《墨子》、《老子》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种读法比较盛行!放到一般人的手里,容易流入以今逆古、古为今用的味道。

说白了会流入“误读”。

那么,有没有既专业又有趣(好玩)的更好的阅读方法呢?阅读一本经典,最主要或者首先要弄清楚哪些问题呢?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和我学生一起读书的心得。

我认为,阅读一本书一般要读出“这本书”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后一种结构形态。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

论语分主题阅读
5、我眼中的孔子
从本节语录中,我发现孔子是 一个……的人。
论语分主题阅读
让思想之花形与笔端
课后作业: 1、就本节中的一则语录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
800字。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2、阅读《知人是一种智慧》《知人与自知》
他,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也不可取。比较可取
的是全乡子的曰好:人“都众喜恶欢他之,,坏必人察都焉讨;厌他众。好”之,必察
焉。”
(《卫灵公十五28》)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都
喜欢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论语分主题阅读
4、如何“知人”?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卫灵公十五23》)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人家一句话说得好便提拔 他,也不因为他是一个坏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薄各子级、曰自干:律部“意,论识特笃弱别化是是,与激大,伙斗君之儿子际不者,可乎不对?易左色拿师捏伯庄分一者寸怀乎,恨?,”
领有孔道导足子貌说岸干 够:然部 认推的, 识许人一 ,言呢定 高论?要度笃实的更坏人不了,可我(但《还与五先要嵩岳进看山派十他门同一是下门2真1》寻的君)子仇义呢生气,事。还,是 重视。” (杭 ( 岳不群)
论语分主题阅读
——解读《论语·知人辩证法》文化意义
论语分主题阅读
1、我们为什么要“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
知人也。”
(《学而一16》)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
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
(《颜渊十二
22》)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爱
人。”他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善于来自鉴别人。”论语分主题阅读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认识孔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论语》来认识一个丰富而睿智的孔子。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重点】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难点】《论语》节选章节的翻译与解读。

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准备】《论语》、PPT、视频文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现在特别迷恋仙侠剧,除了景色唯美仙袂飘飘,还有什么深深吸引你?——人物。

比如说墨渊、白浅、扶摇、无极、旭凤等等。

他们为什么让你如此着迷?因为他们身上有“仁义礼智信”,有“温良恭俭让”。

这有意无意的印证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呼声。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作为传统文化核心载体的《论语》,解读《论语》就得先认识孔子。

二、简介孔子1、播放《孔子》电影片段。

大家眼中的孔子是神圣的,伟大的。

周润发演绎得了孔子的生平故事,却演绎不出他的神圣、伟大与丰富。

2、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83面的“背景介绍”,梳理孔子的成就及生平经历。

成就:孔子生于(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经历:1、少年孤贫2、年轻时委任下吏(委吏、乘田)3、(前516)鲁国内乱,离鲁至齐,孔子思想未被采纳4、鲁定公时,任大司寇,隳三都失败,被迫离开鲁国5、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其思想仍不被各国诸侯采用6、年近七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孔子为了追求“仁政”理想,一生过得十分坎坷,在周游列国时,更是遭遇匡地之围,陈蔡之围,九死一生。

当真是“天将降大任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介绍《论语》孔子的言行被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是《论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十则》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十则》
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 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 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 吗?”颜渊说:“请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 不要看,不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 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仁的主
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 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 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 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 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 一书的始终。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 爱山;聪明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 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评析】:
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个 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 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 不容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 山乐水”不一定只是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 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生活态度。智者乐 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滋润万物, 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山虽 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 德如山,容载万物。”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 礼的要求。一日:一旦,表假设。归仁:归,归顺。仁, 即仁道。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事:从事,照着 去做。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行义之方”教学课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行义之方”教学课件
澡雪圣贤 涤荡尘心
《论语》中的 “行义之方”
关于“义”的争鸣
【1】《说文解字》 “义”己之 威仪也。从我羊 。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义:善也。从我从羊。威仪岀 於己、故从我。董子曰:仁者 人也。义者我也。谓仁必及人。 从羊者,与善美同意。
关于“义”的争鸣
【3】《墨翟书》中写为“羛”, 义从羊从弗。从弗者,盖取矫 弗合宜之意(段玉裁注)
夫子“义”理念的认识探究
【1】它是评判人们日常行为 和思想认识的社会原则。
【2】它是立足于人伦道德共 识的秩序和家国原则之上的。
【3】—它是“仁”的思想之 行为基础和实践参照。
儒家的“义” 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内藤湖南 说 :“日本从古至今,并无‘忠义’ 一词,‘忠义’字也是从中华汉字借 来的。” 芳贺矢一《国民性十论》,小泉八云 《日本与日本人》都把忠义精神看作 是日本国民特有的国民性而加以颂扬。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如下• 鲁国法律是为了鼓励每一个人只要有 机会,就可以双赢做一件大好事。
• 子贡之误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达到的 道德标准超拔到了大多数人难以企及 的高度。
• 一、社会表面的道德标准提高了,人 人都表态向子贡学习;
• 二、道德水准的实际滑坡了,因为头 顶已经高悬了子贡这样的道德高标, 谁若赎回同胞后再去领取国家的赎金 就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 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 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 之不行,已知之矣。”
• 韩国“身土不二”的精神解读:
自己的土地养育自己的人。宣 扬国货最棒的理念。一般是粮 食蔬菜水果等农作物的外包装 上会写的一句话。表明是本国 出产。带有爱国感和民族色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导读 课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导读  课件

孔子年谱
• 54岁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子路为季氏宰,孔子为了削弱私家以强公室,向鲁定 公建议堕三都。堕费时,费宰公山不狃乘鲁都(曲阜)空虚,率费人攻曲阜, 幸赖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二大夫率部反击,败公山不狃于姑蔑(今山东省驷水 县东)。公山不狃逃奔齐国。遂堕费。
• 55岁 鲁国得治,齐国畏惧。齐欲败鲁政,于是便选美女八十人,衣以文衣,并 文马二十四驷馈鲁君。季桓子受之。鲁君臣荒于女色,怠于政事,多日不听朝 政,也不按礼制送膰肉(当时郊祭用的供肉)给孔子,孔子失望,于是去鲁适 卫,开始了十四年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
• ——《丧家狗:我读〈论语〉》
• 你眼中的孔子是……
二、玩转《论语》
•1、世说《论语》
•治国理念(“仁”“礼”) •教育主张 •为人处世
2、玩转《论语》
• 、别人的“玩”法 • 阅读“《论语》导读资料”,谈谈你最喜欢哪种《论语》读法?
• 钱穆 李零 南怀瑾 杨玉英 谢然……
• 、我的“玩”法 • 就你个人而言,还可以怎样“玩”《论语》?
• 69岁 子伯鱼卒。 • 70岁 春,管山林的人(“虞人”)在曲阜西边的“大野”打猎,捕获
一只怪兽,据说是麟,孔子说:“吾道穷矣!”于是绝笔,停止了修 《春秋》。颜回死,享年四十一岁,孔子哭之恸,曰:“噫!天丧予! 天丧予!”六月,弟子宰予死于齐国政变。
孔子年谱
• 72岁 弟子子路死于卫国政变,孔子恸甚。 • 73岁 寝疾七日而殁,葬于曲阜。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临别而去,
看见孔子 玩转《论语》
——孔子导视与《论语》导读
一、看见孔子
•1、听见孔子(符号)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2、看见孔子(人)
• 林语堂眼中的苏东坡 • 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授课版

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授课版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三:多次。省(xǐng):检查反省自己。谋:办事。传:老师
传授的知识。习: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 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 交往,是否真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 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020/3/16
名著导读《论语》
44
为别❖人曾办子事每与天朋从友哪交三往个方温面习反知省识自 己?
❖1、治国思想
2020/3/16
名著导读《论语》
28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
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 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 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 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 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 只有四年多。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仁”即“爱 人”。他把“仁”作为 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 “仁”和“礼”相互为 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 “道之以德,齐之以 礼”,从而再现“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 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 向往的“大同”理想。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在的女子在尼丘 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 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 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 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 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 生圣人,天降音乐。”
青壮年 时期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 了较高的声誉。
周游列国
时期
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此后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政治上的 辉煌
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 都的市长“中都宰”,政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导读》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导读》导学案

第四单元百善孝为先第一节孝顺与孝敬[自主学习]请阅读以下三个选段,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内容:(一)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二5)①采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泰伯八3)①采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子游问孝。

名著导读论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著导读论语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假如实施德治,群臣百 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 治国标准。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部分,表明儒家治国基本标准是德治,而非 严刑峻法。
意译: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团体或组织,从行为上,自己必须身体
第10页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 意思是:不合符礼教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东西不能听, 不合符礼教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事不能做。这是四个 消极规范,就是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严格管束自己, 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
• 1、学生阅读书本中“名著导读-《论语》” 内容,并圈点批注。
第5页
子日:“巧言令色(1),鲜矣仁。”
•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脸色,这么人 是极少有仁德。” 【读解】 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画像。 假如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 副讨好人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 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斥 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 《公冶长》)。
第18页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 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孔子说:“有益朋友有三种,有害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诚信朋友,恕人大度朋友,知识广博朋 友,是有益。结交谄媚逢迎人,结交表面奉承而 背后诽谤人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人,是有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习题(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论语》习题(4)

《论语》选读复习题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4)(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2分)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

(3分)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16.4)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分)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3分)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2)后两章表现了孔子学说的基本观念中的哪一个侧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3分)5、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 -必修1名著导读 — 《论语》课后练习《2012年江西省语文高考文学名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1高中语文人教课标版 -必修1名著导读 — 《论语》课后练习《2012年江西省语文高考文学名

2012年江西省语文高考文学名著强化训练名著阅读检测题(选择题部分)1、有错的两项是( )A.“我只能爱一个能保护我的男子汉”甘果瓦脸红了一会,知道那是在责怪他,显然那姑娘指的是两个钟头以前在那危急情况下他没有给她什么帮助。

上面提到的“危急情况”是指两个钟头以前爱斯梅拉达在达格雷沃广场表演的时候,罗兰塔里的那个隐修女对她的威胁。

B.爱斯梅拉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而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

当来到广场的一条小巷时,爱斯梅拉达被克洛德和加西莫多抢走。

爱斯梅拉达奋力反抗,刚巧皇家卫队经过此地,侍卫长弗比斯救下了她。

克洛德逃走,而加西莫多被擒获。

C.愚人节后的第二天,受克洛德的指使,卡西莫多绑架爱斯梅拉达未遂,被巡逻队捕抓。

他在受鞭刑后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几番要水喝,却遭到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然而却是爱斯梅拉达把水送到他的嘴边。

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D.在愚人节的狂欢中,巴黎市法院大厅进行“愚人王”的选举,谁长得最丑、谁笑得最怪最难看谁就有望当选。

最后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外貌奇丑而当选。

人们给他戴上王冠,披上袍子,还给了他一支口哨,让他坐在高高的轿子上沿街游行。

E.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在被草草审理后,被带到广场上当众鞭笞。

跪在烈日下代人受过的钟楼怪人口渴难熬,他向士兵和围观的人群高喊要水,回答他的却是一片戏弄和辱骂。

这时,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拨开众人,把水送到加西莫多的嘴边。

心中充满感激之情的卡西莫多饱含热泪,不住地说:“美……美……美”2、有错的两项是( )A.弗比斯来到旅店的小楼上,爱斯梅拉达正坐在床边等着他。

当他们热烈地吻抱时,弗比斯把系在身上的匕首交给姑娘,姑娘顺手把它抛出窗外。

恰巧这把匕首落在正在窗外窃听的克洛德的眼前。

当这对情人再次热烈拥抱时,克洛德拾起匕首,从窗外把它刺进了弗比斯的后背。

B.1482年1月6日,巴黎城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

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

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

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第五、史学上的贡献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

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

《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

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第六、教育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

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

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

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

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第七、德育上的贡献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

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

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

第八、体育上的贡献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

“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高中语文名著导读——《论语》导获奖学案新人教必修1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

重点难点: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一、自主学习〔1〕百代馨香,德配天地万世师表,道贯古今〔2〕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 桃李三千〔3〕“如果人类要在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近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4〕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一〕相关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1、孔子的历史贡献〔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2〕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2、孔子思想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导读课堂练习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二、印象
仿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以“孔子是一位”为开头,写一段话。

林语堂看见苏东坡
例: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我看见孔子
孔子是一位
三、评析
仿照下面示例,联系现实生活,为所供句子也写一段评析,100字左右。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评析】古往今来,人们往往能够一眼看到别人的错误与缺点,却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错,也因顾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绝承认错误,更谈不上从内心去责备自己了。

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错误,非但不去认真检查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这是一种十足的伪君子。

孔子说他没有见过有自知之明、有错即改的人。

其实,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伪君子这种人还少吗?
【原文】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评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