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肝细胞癌
X蛋白的研究进展

和 肝 癌 的 高 发 人 群 。 由 于 x蛋 白可 通 过 直 接 和 间 接 的 方 式 作 用 于 病 毒 和 宿 主细 胞 , 乙 型 肝 炎 和 肝 癌 的 发 生 、 展 有 着 密 与 发 切 的 关 系 , 而成 为 近 年 来 的 研 究 热 点 。本 文 就 近 年 来 国 内外 从 对 于 x 蛋 白结 构 及 生 物 学 功 能 等 的相 关 研 究 做 一 综 述 。
者 认 为 x 蛋 白通 过 增 强 细 胞 对 促 凋 亡 刺 激 物 的 敏 感 度 而 介 导 细 胞 凋 亡 ; 可 以 通 过 上 调 TN — 还 F a的表 达 , 促 凋 亡 中起 协 同 在 作 用 ; 有 实 验 表 明 , 蛋 白通 过 诱 导 线 粒 体 聚 集 , 乱 线 粒 体 还 x 扰
蛋 白质 。
氨 酸 激 酶 从 而 刺 激 病 毒 聚 合 酶 的 活 性 ; 白 激 酶 c水 平 的 蛋
升 高 进 一 步 实 现 信 息 的 传 递 和 转 录 因 子 的 激 活 ; 蛋 白还 X 可以促进 J AK 的 磷 酸 化 而 激 活 J K/ T A s AT途 径 , 调 转 录 活 上 化 S AT3 S AT T 、 T S在 细 胞 内 的 表 达 ; 外 , 蛋 白 还 参 与 另 x E K1 2 径 、 F x R /途 N -B途 径 、NK/ AP 途 径 、 I 一 途 径 等 J S K P一 K 3 的 激 活 , 些 途 径 在 调 节 肝 细 胞 凋 亡 、 殖 、 生 中起 关 键 作 这 增 再
克 隆 复制 的几 率 , 而 给 细 胞 突 变 提 高 机 会 , 已 发 现 x 蛋 白 从 现
肝细胞癌中HBx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s u r v i v a l o f HCC p a t i e n t s H o n g Q i n g q i , He C h u a n c h a o , X u J u n y a o , Hu B i n ,Wa n g J i e b .a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n c o l o g y S u r g e r y , D e p a r t m e n t f o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 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te a d Ho s p i t l a f o X i a m e n
d o i : 1 0 . 3 9 6 9 /i . i s s n . 1 0 0 9 — 9 7 6 X. 2 0 1 4 . 0 1 . 0 0 8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HBx i n h e p a t o c e l l la u r c a r c i n o ma a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i t h d i s e a s e — f r e e
w i t h d i s e a s e - f r e e s u r v i v a l( D F S )i n H B V— r e l a t e d HC C . T o e v l a u a t e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H B x
2 6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 0 1 4 年2 月第 1 4 卷第 1 期L i n g n a nM o d e m C l i n i c s i n S u r g e r y , F e b . 2 0 1 4 , V o L 1 4 N o . 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

[文章编号] 1671-587Ⅹ(2012)04-0779-05[收稿日期] 2012-02-27[基金项目] 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007C220);陕西省卫生厅科研项目资助课题(2010E10)[作者简介] 马 莉(1979-)女,陕西省西安市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肝癌的病理基础研究。
[通信作者] 刘凯歌(Tel:029-84277552,E-mail:kaigeliu007@163.com)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及其意义马 莉1,张 蔚2,许刚柱2,姚 杨2,徐 利2,刘凯歌2(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陕西西安710004;2.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陕西西安710077)[摘 要]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
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联(P<0.05,P<0.01)。
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5);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比较显著降低。
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联,HBx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变异

c rio a ( C ) p t ns Meh d H V X g n sw r ee t 2 H s gp s i ai t w t HH n ac m n H C a e t. i to s B e e e d tc d i 2 B A — oiv p t ns i C a d 5 e e n te e h
h p tc l lrc r i o e e i b e e t g HB g n n t e u n t t n s e n t e l e i u s o e ao el l r e ao e l a a cn g n ss y d t ci V X e e a d i u n s ̄ q e t mu ai i si h i rt s e fh p tc l a o t v s u
7 % i eajcn t se P<00 25fr ohcm a sn ) b th oiv a f e e i nt ie gicn y 7 nt daeti u s( h s .1 t o p r os , u eps i rt o gn d o df r in at ob i t te e X d f s f i l
Be gbu23 00,Chia n 30 n
【 bt c】 O j t e T p r t s c tno hptiBvu ( B ) Xgn n s u tnwt A s at r b c v oe le h as ii f eat is H V ei x o e o ao i s r eeadi ti i t m ao h
s q e c d Re u t T e d t ci n r t fHBV X e ewa ih i a in swi eun e . sl s h ee t a eo o g n sh g n p t t t HHC, 6 % i h a c rt s e n e h 8 n t e c n e i u sa d s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摘要] 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
在我国,由于乙肝病毒感染人数较多,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宿主基因,最终导致细胞癌变及肿瘤的发生。
通常对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预防是接种乙肝疫苗和抗HBV治疗,但在治疗方面方法有限。
目前乙肝病毒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因此,若能从分子机制入手阐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致病机理,可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肝细胞癌;HBX蛋白;分子机制肝细胞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全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60%左右[1]。
中国是肝癌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癌类型[2]。
HBV是一类DNA病毒,其主要攻击肝细胞产生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最终可导致肝癌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数据表明HBV感染与肝癌相密切相关度达80%,而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患肝癌的风险比HBsAg阴性者高25~50倍[3]。
目前研究已经证实HBV感染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HBV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分子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
本研究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做出综述。
1乙肝病毒DNA整合乙肝病毒是一种嗜肝细胞病毒,其特点是将自身病毒DNA整合入被感染的肝细胞基因组中,导致突变产生[4]。
研究发现,80%~90%的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基因组中发现有乙肝病毒DNA。
整合后的宿主基因由于缺少基因片段为导致无法正常调节细胞周期,影响增殖、凋亡等[5]。
研究发现,重排的乙肝病毒DNA序列中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S、C、P、X基因,这些启动子和增强子整合进入宿主基因后,主要两个方面作用:一是导致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失控,如S基因主要编码HBsAg,可使体内视黄酸受体β基因的表达失调;二是直接激活了原癌基因,如X基因编码HBX蛋白,可整合到C-myc、N-ras基因序列引起激活表达[6]。
乙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原发性肝癌为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病因有黄曲霉菌,酒精性、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最常见为病毒性肝炎,尤为乙型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关系密切,HBV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要病因。
国外资料表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及整合后染色体的重排有关[1]。
HBV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是随机的,整合于染色体上的HBV - DNA是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
HBV - DNA 整合后引起肝癌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
HBV - DNA整合后通过激活癌基因或导致抑癌基因失活而引起细胞癌变,通过整合基因片段研究封闭HBV X或Pre - s基因对阻断HBV后肝癌发生尤为重要[4]。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大约有60%左右的人群感染过HBV.其中10%的人群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达1.2亿),l 200万为慢性肝炎患者。
每年有80~100万人患急性肝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与乙肝有关的肝癌及肝硬化[5]。
我国肝细胞癌患者的HBV感染指标阳性率很高.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有70%~90%的PHC病人HBsAg(+),其中约1/3可以PCR白血清中检出HBV—DNA,提示仍有低水平病毒复制。
乙型肝炎病毒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可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原发性肝癌与HBsAg携带者的发生率相平衡;②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液中常有HBV感染抗原抗体之一种和数种,其中以HBsAg与抗一HBc双阳性最为常见.近年发现抗一Hbe阳性亦多见;③原发性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亦见于HBV感染聚集的家庭;④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其癌旁组织的细胞内亦可检出HBsAg;⑤组织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可分泌HBsAg和AFP;⑥肝癌患者的癌细胞内有HBV —DNA整合。
目前,诊断乙型肝炎最常用的指标是HBV血清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其组合模式多种多样,各项指标不同阳性与HBV复制及疾病不同阶段有关[6]。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存在剂量依赖性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育部/ 卫生部 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 上海 2 0 3 002 摘 要 : 乙型肝炎病毒 ( V) 蛋白( x 与 H HB x HB ) BV相关肝细胞肝癌( C) HC 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深 入研 究 HB x在 HC C形成中的作用将为探索 HB V致癌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HB 是多功能蛋 白, x 其对 细胞 凋亡 的 影 响至今仍存在分歧 。许多研究表 明, x既有促进细胞凋亡又有抑制细胞凋 亡的功能 , HB 但原 因不 清楚 。本
p o ie a i n.Ho v r rl rt f o we e ,wh t e e h r HBx i a t a o t tc o r — p p o i s s i e a a l s n i p p o i r p o a o t tc i t ld b t b e.I h s su y — l n t i td ,
Hu 7 a d 2 3 c l r r n i n l r n f c e t B — x r si g p a mi td f e e tc n e t a i n . h n 9 T e l we e t a se t t a se t d wih H x e p e sn l s d a if r n o c n r t s s y o Th e u t h we h t H B o l x i i n i r p o・p p o i c i iy d p n i g o h r n f c i n er s l s o d t a s x c ud e h bt a t・o r - o t tc a tv t e e d n n t e t a se t ・ a o c n e ta i n.Ata l w r n f c i n c n e ta i n,HBx a p a e o i h b ta o t ss wh l t p o o cnrt o o ta s e to o c n r to p e r d t n ii p p o i i i r mo e e td
生物钟基因 Timeless 在 HBV 相关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 X 蛋白的关系

生物钟基因 Timeless 在 HBV 相关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 X 蛋白的关系彭桦;何前进;金涛;李常海【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ircadian clock gene Timeless in hepatitis B virus ( HBV)-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 (HBx).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in 60 cases of HCC tissues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Then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and clin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in HCC patients.Meanwhile, both pcDNA3.1-HBx and pcDNA3.1 were transfected into LO2 and HepG2 cell lines, respectively.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mRNA and protein.Result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Timeless in HCC tissues and adjacent normal tissues were60.0%(36/60) and 38.3%(23/60), respectively;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P<0.05).The expression of Timeless in HCC tissues was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 invasion (P<0.05), was not related with sex, age, level of serum AFP (all P>0.05).HepG2 and LO2 cell lines transfected with pcD-NA3.1-HBx plasmids demonstrated higher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Timeles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transfected with pcDNA3.1 plasmids (all P<0.05).Conclusion High expression of Timeless may b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HBV-related HCC, and HBx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causes the high expression ofTimeless.%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Timeless在HBV相关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X蛋白( HBx)的关系。
HBx对肝细胞中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n
g ta
0
9
@
n
ya ho
c o m
D e p a rt m
e n
f B io
:N a
e :To
h
e m is t r y
C he
ra
n
g d u U n iv
Fo
e r s it y
u n
,
Che
n
g d u 6 10 0 0 0
a
,
C h in
a
G
ra n
t
s u
t p po r
t io n a l N a t u
S
。
Ad
GFP
—
x
腺病 毒感 染细 胞 后 能使
te
n
HB
.
在
L02 细
—
胞 中有 效 表 达 且 感 染
te
n
—
—
后 H B x 的 表 达 显 著 增 加 L 0 2 细 胞 中p
Bx 可 以 上调人 正
,
c a
in
-
m
R NA 的 表达
te
n
量 ( 19 < 0 0 5 ) 和 p
,
c a
in
。
c a
te
n
in
密切 相 关
关键词
乙肝
病毒 x 蛋 白
p
—
c a
te
n
in
肝癌
W
n
t
信 号通路
o n
Th
e
Ef
e c
t
o
f H e p a t it is B V ir
HBx、Survivin及P5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中图 分类 号】 7 . R5 52
【 文献 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6 3 7 1 ( 0 2)3( 一 0 0 0 1 7 — 2 0 2 1 0 a) 0 3 — 3
Ex e so a sg i c nc 0 Bx. S v v n nd pr s i n nd i n f a e f H i ur i i a P5 pr t i i 3 o en n h um a n
义。 方法 采用 S P免疫 组化 方法 检测 5 8例 HC C患者 中 H x S rii B 、uvvn及 P 3蛋 白的表达 ,并 分析 其 与临 床病 理 特 5 征 的关 系 。 结 果 HC C组织 中 HB x的表 达率 为 4 .%(75 ) 66 2 /8 。HB x蛋 白 阳性 的 HC C组 织和 HB x蛋 白阴性 的 H C C 组织 中 S rii 、5 uvvn P 3蛋 白的 阳性 表 达率 分 别 为 7 .%(92 )7 .%(02 ) 3 . 1/1 、87 1/ 1 , 间 比 04 1/7 、41 2 /7 和 55 %( 13 )3 . %( 23 ) 组 较差 异 均有 统计 学 意义 ( P<00 ) 均 .5 。HB x与 S ri n P 3表达 呈正 相关 ( uv i 、 5 v r=04 36 04 22 P<00 ) .1 、 .3 , .5 。HB x染 色 的 阳性 率 与 A P水 平 和分化 程度 相关 ;uvvn染 色 的阳性率 与 T M 分 期 和淋 巴结 转移 相关 : 5 F S rii N P 3染 色 的 阳性 率 与 门静脉 癌栓 和 肿瘤 直径 相 关 。 结 论 在 HC C的发 生过 程 中 HB x蛋 白可上 调 S rii uvvn及 P 3蛋 白的表 达 。 进 HC 5 促 C 的 发生 发展 。 f 关键 词1乙型肝 炎病 毒 x 蛋 白; 生存 素 ;5 ; 细胞 癌 P 3肝
HBx蛋白表达和ROS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及其意义

23 ・ 00
广 东 医学
20 0 8年 l 2月 第 2 9卷第 1 2期
Gun d n dcl o ra D c 0 8, o. 9, o 2 a go gMe i u nl e.20 V 1 2 N .1 aJ
H x蛋 白表 达 和 R S水 平 与 肝 细 胞 癌 的 B O 关 系及 其 意义
13 实 验 结 果 的 判 定 标 准 免 疫 组 化 阳性 反 应 物 为 .
和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乙型肝炎病毒 x蛋
白( B ) H x 与肝 细 胞 癌 ( C ) H C 的形 成 密 切 相 关 。 活性 氧
(ecv xgnsei , O ) r teoye pc s R S 是生 物体 内产 生的超氧 ai e
潘 爱萍 李铿
广 西 中 医学 院 第一 附 属 医 院 检验 科 , 瘤 科 ( 宁 50 2 ) 肿 南 30 3
【 摘要】 目的 探讨 乙型肝 炎病毒 X ( x 蛋 白表 达和活性氧 ( O ) HB ) R S 水平与肝 细胞癌的 关 系及其 意义。
方法 结果 选取 肝 细 胞 性肝 癌 ( 癌 ) 本 4 肝 标 2例 为 实验 对 象 , 例 标 本 均 选 取 癌 和 癌 旁 组 织 ; 时选 取 肝 外 伤 或 肝 血 每 同 H x 白在 正 常肝 组 织 中 阴性 ; 癌及 癌 旁 组 织 中 的 阳性 例数 分别 为 3 例 (38 ) 3 B蛋 在 1 7. % 和 5例 (33 ) 差 异 8.% , 管瘤 正 常 肝 组 织标 本 2 0例 为正 常 对 照组 。采 用 S B A C法 检 测 组 织 中的 H x蛋 白 , 流 式 细 胞 仪 检 测 R S水 平 。 B 用 O 无 显 著性 ( 00 )肝 癌 组 织细 胞 内 R S荧 光 强 度 明 显 高 于 癌 旁组 织和 正 常 组 织 ( P> .5 ; O P<00 ) 癌 旁 组 织 细胞 内 .5 , R S荧光 强度 明显 高于正 常组 织 ( 0 0 ) 癌组 织和癌 旁组 织 中 H x 白( 者 的 R S水 平 均 明显 高 于 H x蛋 O P< .5 ; B蛋 +) O B 白(一) ( 00 ) 者 P< .5 。结 论 H x 白的表达 与 R S水 平 明显相 关 , B 可 能通 过 R S的积 累导致 肝癌 的发 生。 B蛋 O Hx O
雄激素受体(AR)、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t se a 38 (75 )n 86 3 /8 . a 09 (25 )a d 2 .% (65 )i o — a cru dae tl e i u sw s6 .% 3 /8 a d 5 .%( 45 )tw s2 .% 1/8 n 76 1/8 n n n cn eo sa jcn i r s I v
分析 其 与 临床 病 理特 征 的 关 系 。 结 果 H C和癌 旁 组 织 中 H x A C B 及 R的表 达 率 为 6 . 3/8 、8 %(45 ) 3 %(7 )5 . 3/8 和 8 5 6
2 .%( 25 )2 .%(65 )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09 1/8 、76 1 /8 , P<00 ) HB .5 。 x阳性和 HB x阴性 的 HC C组织 中 A R的表 达率 分别
【 文章编号】1 7 - 7 12 1 )5 0 3 - 2 6 3 9 0 (0 2 0 - 0 2 0
Ex r si n a d is sg i c n e o p e so n t i n f a c f HBx n n r g n r c p o n h ma i a d a d o e e e t r i u n
a di inf a c. eh d h xrsin f tepoen ni e b v 8h p ti BvrsHB rl e C n ss ic n e M t o sT ee pes so h rtis t gi o me t n da oei 5 e ais i ( V) e tdHC o n t u a
h pa 0 e l r c r i o a e t c Uu a a c n m
C N jo g Y HE i ANG L u n HA0 Y no g C IB n a i mi Z g o ln U i WAN io g G Lh n
肝脏CYP450_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和抗肝癌药物疗效关联的研究进展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Jul,2023,39(4)收稿日期:2023-05-06基金项目:佛山市自筹经费类科技计划项目(2020001005703)作者简介:朱江华(1979-),男,副主任药师,Email :***************通信作者:汤卓红(1991-),女,博士,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物抗代谢类疾病作用及机制的研究,Email :*****************。
肝脏CYP450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和抗肝癌药物疗效关联的研究进展朱江华,李玲,罗密,郑丽云,罗慧敏,汤卓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000)摘要:原发性肝癌新诊断病例数在全球癌症中排名第6位,其中,75%~85%病例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个庞大的主要在肝脏表达的负责大多数内、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蛋白家族。
近年来,肝脏CYP450表达差异与HCC 发生之间的关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本文综述肝脏CYP450表达与HCC 发生以及抗肝癌药物疗效关联的研究进展,为寻找HCC 防治潜在靶点、提高抗肝癌药物临床疗效和促进个体化精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细胞癌;细胞色素P450;抗肝癌药物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653(2023)04-0128-07DOI :10.16809/ki.2096-3653.2023050601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iver CYP450express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he efficacy of anti-liver cancer drugsZHU Jianghua,LI Ling,LUO Mi,ZHENG Liyun,LUO Huimin,TANG Zhuohong *(Fosh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Foshan 528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The number of newly diagnosed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ranks sixth among global cancers,with 75%to 85%of cases be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Cytochrome P450(CYP450)is a large protein family that is mainly expressed in the liver and responsible for most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compound metabolism.In recent years,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YP450in the liver and the occurrence of HCC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CYP450in the liver and the occurrence of HCC,as well as the efficacy of anti-liver cancer drugs.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searching for potential target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CC,improving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liver cancer drugs,and promoting personalized and precise medication.Key word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ytochrome P450;anti-liver cancer drugs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占比75%~85%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和占比10%~15%胆管细胞癌,目前该疾病新诊断和死亡例数在全球癌症中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3位。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论文

乙肝病毒(HBV)与肝细胞癌相关性的探讨【摘要】目的:肝癌与乙肝病毒,afp的相互关系,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
【关键词】肝癌;afp;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50-01目前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诊断与治疗存在诸多难点与瓶颈:1早期诊断难;2复发转移率高,5年复发转移率约60%;3个性化治疗与临床实践的大环境不匹配;4有效药物和干预手段少。
肝癌是位列世界第五,我国第三的恶性肿瘤,且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
实验室肝癌检查主要针对甲胎蛋白( afp)及其异质体`各种血清酶`其它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铁蛋白)等,大量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硬化及肝癌存在着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肝癌关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患者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31例均系湖南省肿瘤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1131例住院患者,年龄17-79岁,其中女性361例,男性770例,全部符合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肝癌诊断标准,根据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肝癌,ct或b超显示肝脏占位性病灶。
1082例为病理或细胞学确诊,49例为临床确诊。
1.2 方法1.2.1 观察内容:对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查及afp检查,并进行对比。
1.2.2 检查方法:乙肝病毒标志物方法中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方法中,仪器时间分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efficuta-387,试剂为上海新波生物技术公司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试剂盒。
乙肝病毒-dna:方法,pcr实时荧光定量。
仪器abi7300,试剂为圣湘公司乙型肝炎病毒pcr试剂盒。
乙型肝炎病毒(HBV)研究重大进展一览

乙型肝炎病毒(HBV)研究重大进展一览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病原体,也是引发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元凶。
根据国际卫生组织2015年最新估计,在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影响将近2.4亿人,大多分布在低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比HIV高100倍。
HBV主要是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
它感染肝细胞。
慢性HBV感染能够导致诸如肝硬化和肝癌之类的严重健康问题。
已有药物用来治疗HBV,但是它们很少能够治愈这种感染,因此,在治疗结束后,这种病毒通常卷土重来。
目前中国约有1.2亿名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预防和治疗慢性乙肝涉及国计民生。
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中,由乙肝病毒引发的比例分别高达60%和80%。
随着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的推行,我国婴幼儿的乙肝阳性率有了大幅度的降低。
然而,对于其他已经感染病毒者,仍缺乏彻底治愈的疗法,从而给大量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健康威胁。
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慢乙肝长期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在于乙肝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 (cccDNA)在肝内的长期存在以及随之造成的病毒表面抗原血症。
由于cccDNA在慢乙肝患者肝脏中的水平极低,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如Southern 印记、cccDNA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不仅检测困难,而且无法显示其组织内分布特点。
考虑到我国是HBV携带者大国,更多地了解HBV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为此,小编盘点了一下,过去一段时间HBV方面的重大研究,供广大读者阅读。
1. Nature:重大突破!乙肝病毒利用蛋白X反击宿主自我防御!doi:10.1038/nature17170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日内瓦大学、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吉利德科技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我们的细胞如何自我抵御HBV感染,以及这种病毒如何反击。
这项研究代表着我们对HBV的理解取得重要进展,并且提示着新的开发创新性治疗试剂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的研究现状

原 发 性 肝 细 胞 癌 ( C 是 世 界 嗣 内 肿瘤 导 致 死 r 的 H C) _ 最 主 要 原 因 之 一 . 我 国 H C发 生 与 慢 性 乙 珏 肝 炎 病 毒 C ! ! ( B 感染 密切相关 , B H V) H V基 因 编 码 的 H V X蛋 白 ( B ) B H x 为 H V感 染 和 复制 所 必 需 . 广 泛 涉及 宿 主细 胞 的增 殖 、 B 并 转
的结果证实了一种地域问的差异 , 时更说 明了 H V 相关 同 B H C发生 的复 杂性 。 C 、
于高复制 .特别是 f于基 因组 复制,需先转 录为 R A巾问 I I N
体 , 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所致 。 x 【位于 H V基 组 但 HB 基 大 I B 中 c基 因的上游,病毒基 闪组 的粘性 未端 附近 1 7 ~ 3 61 7 3 8 位, 长约 4 5 6 个核苷酸, 与多聚酶 、 c和 O 、 R 序列重 前 R O 叠, 编码 14个氨基酸的基因产物 H x g 5 B A 。X 蛋 白质 自身尤 D A结合 活性 , N 必须通过活化一些蛋 白质 子, 使这些蛋 白 质因子结合于 自身的或异源 的启动子或增强子上 . 发挥其转 录水平上的反式调控作用1 4 1 。
2 H x基 因 突变 与 H C B C
2 HB , 2 x突变与反式激活
反式 激活作用 是 H x B 研究领域
巾最广泛被涉及到的。研究 发现 H x B 含有 功能性的反式激 活区域( 1 18个氨基酸 ) 5~4 及调整 区域 ( ~ 0个氨 基酸 )其 15 ,
调 整 区域 主 要 抑 制 HB x的 反 式 激 活 功 能 。K ma 等 …构 建 u r I
患 者 的检 测 示 ,共 鉴 定 出 5 4种 不 同 的 H x基 L 突 变 形 B 大 l
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HB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0550155㊂ 作者简介:金宏凯(1991),男,内蒙古通辽人,助理实验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学㊂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 ㊁HBx 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金宏凯1,刘星2,高峰3,蔺广荣3(1.锦州医科大学;2.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锦州121000;3.滨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滨州256610) 摘要: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㊁乙肝病毒基因X 开放读框编码的乙肝病毒X 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atein ,HBx )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㊂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 avidin-biotion complex ,SABC )法检测69例乙肝相关性肝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mTOR ㊁HBx 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㊂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TOR ㊁HBx 蛋白在癌组织(57.97%,66.67%)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11.59%,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2.711㊁34.381,P <0.001)㊂两者表达与分化程度㊁TNM 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年龄㊁性别㊁肿瘤大小㊁数目及AFP 水平无关(P >0.05)㊂经Spearman 分析,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 =0.644,P =0.000)㊂随访结果显示:mTOR ㊁HBx 蛋白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置信区间为10.754~15.246,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95%置信区间为22.671~31.329,经Log-rank 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㊂结论 mTOR ㊁HBx 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㊂关键词:mTOR ;HBx ;乙肝相关性肝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05X (2021)02-0035-05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TOR and HBx Protein in Hepatitis B-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issues Jin Hongkai 1,Liu Xing 2,Gao Feng 3,Lin Guangrong 3(1.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Jinzhou 121000China;3.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Binzhou People’s Hospital,Binzhou 25661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 (mTOR)and HepatitisB virus X protein (HBx)encoded by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f hepatitis B virus gene X in Hepatitis B-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SABC)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mTOR and HBx protein in 69cases of Hepatitis B-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paracancerous tissue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TOR and HBx protei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hepatitis B-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explored.Results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TOR and HBx protein in tumor tissues (57.97%,66.6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paracancerous tissues (11.59%,17.39%),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χ2values being 32.711and 34.381,P <0.001).The expression of mTOR and HBx was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TNM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0.05),but not to age,gender,tumor size,number and AFP level (P >0.05).Spearman analysi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expression (r =0.644,P =0.000).The results of follow-up showed that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mTOR and HBx protein of the high expression group was 13months (95%CI being 10.754~15.246),while that of thelow expression group was 27months (95%CI being 22.671~31.329).According to Log-rank test analysi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31).Conclusion The interaction of mTOR and HBx protein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epatitis B-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nd it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Key words :mTOR;HBx;Hepatitis B 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mmunohistochemistry;prognosis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率呈每53锦州医科大学学报J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2021Apr.42(2)年递增的趋势,成为最致命的癌症之一[1]㊂90%以上为肝细胞癌,其主要病因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有关[2]㊂据统计,HBV 携带者发生HCC的相对危险性是非携带者的10倍㊂由于其恶性程度高,起病隐匿,发觉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时机[3]㊂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大意义㊂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高度进化的保守的苏氨酸/丝氨酸激酶,在细胞内外生长信号和细胞代谢整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581-585㊂HBx 基因是HBV基因组中最小的开放性读码框,包含四段重叠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病毒折叠㊁核心蛋白㊁病毒聚合酶和调节性x蛋白(HBx),其中HBx蛋白在调节肝癌细胞增殖㊁发展及凋亡发挥重要作用㊂目前国内外文献较少报道mTOR㊁HBx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联合表达研究㊂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mTOR 和HBx两项指标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与其表达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关于乙肝相关性肝癌治疗靶点的新思路,也希望为临床上乙肝相关性肝癌的预后随访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持㊂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学家双盲法观察㊁确诊无误的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离癌灶>3cm)标本共69例㊂所有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术前均未行放化疗及其它抗肿瘤治疗㊂所有患者均具有明确的HBV病毒感染病史或HBV-DNA检测阳性㊂69例肝癌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9例;年龄41~76岁,平均(54.8±12.3)岁;肿瘤直径≤5cm30例,>5cm 39例;肿瘤数目单发26例,多发43例;TNM分期Ⅰ~Ⅱ期27例,Ⅲ~Ⅳ期42例;有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47例;低分化38例,高中分化31例;甲胎蛋白(AFP)水平≤200ng/mL 35例,>200ng/mL34例;获得术后3~50个月随访者61例,失访8例㊂参照2010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方法进行临床分期㊂本研究通过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批,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 主要实验试剂一抗mTOR购自沈阳万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抗HBx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DAB显色剂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㊂1.3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采用SABC法,一抗均按1∶200稀释,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㊂组织标本经4%甲醛固定,进行常规脱水㊁透明㊁浸蜡㊁石蜡包埋等实验步骤处理,以4μm厚度进行连续切片,微波修复,3%双氧水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之后进行血清封闭㊂依次加入一抗㊁二抗及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随后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常规脱水,透明,最后采用中性树胶封片㊂阴性对照为取代一抗的PBS㊂结果判定:以细胞膜或细胞质内出现棕黄色㊁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表达㊂本次实验染色结果由两位经验病理科医生双盲法独立阅片㊂使用了半定量计分法,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随机选取5个200×的高倍镜视野,根据每张切片的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进行计数,小于5%记为0分,5%~25% (包括5%)记为1分,25%~50%(包括25%)记为2分,大于50%(包括50%)记为3分㊂着色强度分类按照:褐或棕褐色记为3分,黄或棕黄色记为2分,淡黄色记为1分,无着色记为0分㊂两者记分相乘大于等于4分记为免疫组化阳性(+),小于4分记为免疫组化阴性(-)㊂1.4 随访术后对患者每3个月进行1次定期随访,主要以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形式进行㊂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9月30日㊂随访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存状态㊂1.5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22.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作为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运用Spearman进行分析,选择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用Log-rank 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mTOR㊁HBx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mTOR㊁HBx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内,镜下看到黄色或者棕褐色颗粒,癌旁组织不表达或局灶呈弱表达,见图1㊁图2㊂mTOR㊁HBx在癌组织(57.97%,66.67%)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11.59%,17.39%),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63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月,42(2)意义(χ2分别为32.711㊁34.381,均P <0.001)㊂图1 mTOR ㊁HBx 在癌组织中的表达(SABC ,200×)图2 mTOR ㊁HBx 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ABC ,200×)2.2 mTOR㊁HBx 蛋白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癌组织中mTOR㊁HBx 蛋白的表达均与TNM分期㊁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与患者年龄㊁性别㊁肿瘤大小㊁数目及AFP 水平无关(P >0.05),见表1㊂2.3 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㊁HBx 蛋白表达相关性Spearman 分析显示癌组织中mTOR㊁HBx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 =0.644,P =0.000),见表2㊂2.4 mTOR㊁HBx 蛋白的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在已获得随访资料的61例患者中,mTOR 和HBx 共高表达37例,低表达20例㊂通过用Kaplan -Meier 绘制生存分析曲线,发现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95%置信区间为10.754~15.246;低表达组为27个月,95%置信区间为22.671~31.329,经Log -rank 检验分析比较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31),见图3㊂图3 mTOR ㊁HBx 在癌组织中总生存率分析73金宏凯,等: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㊁HBx 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表1 mTOR㊁HBx蛋白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临床病理特征nmTOR HBx阳性(%)χ2值P值阳性(%)χ2值P年龄0.7340.3910.5630.453≥504930(61.22)34(69.39)<502010(50.00)12(60.00)性别0.2760.5990.7440.389男4028(70.00)25(62.50)女2912(41.38)21(72.41)肿瘤大小(cm)2.7840.0954.2460.039≤53014(46.67)16(53.33)>53926(66.67)30(76.92)临床分期5.4050.0206.8450.009Ⅰ~Ⅱ2711(40.74)13(48.15)Ⅲ~Ⅳ4229(69.05)33(78.57)分化程度6.8920.00924.630<0.001高-中分化3110(32.26)11(35.48)低分化3830(78.95)35(92.11)肿瘤数目2.1710.1410.7710.380单发2618(69.23)19(73.08)多发4322(51.16)27(62.79)淋巴结转移7.5390.0066.6860.009有2218(81.82)20(90.91)无4722(46.81)26(55.32)AFP水平(ng/mL)4.3800.0362.8990.089≤2003516(45.71)20(57.14)>2003424(70.59)26(76.47)表2 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㊁HBx蛋白表达相关性mTOR HBx阳性阴性r P阳性3730.644<0.001阴性9203 讨 论自噬是溶酶体介导的细胞内代谢分解的过程,其调节受多因素影响[4]㊂目前已发现40多种自噬相关蛋白参与肿瘤细胞的自噬通路㊂其中mTOR 发挥重要的调节功能㊂mTOR基因定位1p36.2,由2549个氨基酸编码而成蛋白,分子量为280KDa,是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转导分子㊂在生物体内以mTORC1和mTORC2两种形式存在,通过逐级磷酸化下游蛋白来加速细胞周期㊁抑制细胞凋亡及提高肿瘤的活性[5]㊂mTORC1上游调控因子主要为胰岛素㊁氧气㊁生长因子㊁营养状况及GMP/GTP等[6]㊂本质是整合信号通路的中央细胞激酶,调节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㊂mTORC2能磷酸化血清/糖皮质激素激酶(SGK)家族成员,而SGK3的激活与肿瘤有关,能够通过INPP4B增强PI3K信号[7]㊂目前已证实mTOR在胃癌[8]㊁乳腺癌[9]及肺癌[10]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㊂林凯煌等学者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mTOR抑制剂AZD2014(10㊁100㊁500㊁1000nmol/L)对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显示10㊁100㊁500㊁1000 nmol/L的AZD2014均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抑制程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P<0.05)[11]㊂本研究发现,mTOR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可见mTOR参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㊂本研究通过分析mTOR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发现mTOR表达与分化程度㊁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见mTOR参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展㊂HBx蛋白是一种能够调节转录㊁影响多种信号转导通路㊁促进细胞增殖及干扰DNA修复等多功能的调节蛋白[12],该蛋白是一个能够引发肝癌的潜在机制,涉及到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㊂病理组83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月,42(2)织学检测结果表明,HBx蛋白在机体受到HBV感染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分布特征㊂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例中能够检测到强烈弥散的核内反应,在急性或慢性的乙型肝炎病例中,则会出现局灶的胞浆和核内分布[13]㊂通过体外实验的结果,证实在培养细胞的胞质和核内都能检测到HBX蛋白的相关表达,在核内的表达强度较弱,并发现HBX在胞质内能够激活信号传导通路,在核内能够反式激活转录成分[14]㊂而本研究发现,HBx主要定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内㊂范丽等[15]研究发现,HBx能够促进肝癌细胞HepG2株中增殖㊁侵袭及血管新生分子的表达㊂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HBx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本研究还发现HBx蛋白与分化程度㊁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㊂可见HBx蛋白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这一点与既往研究一致[16]㊂而对于HBx蛋白在肝癌中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HBx可通过反式激活作用促进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以Fas/FasL通路诱导细胞凋亡[17]㊂体外实验表明,HBx还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㊁NF-κB㊁TGF-β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参与肝癌细胞侵袭转移[18]㊂本研究发现,mTOR和HBx经Spearman 分析,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44,P=0.000)㊂现推测HBx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了肝癌的侵袭转移㊂既往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可以介导PTEN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肝癌细胞增殖和成瘤[19]㊂而王庆亮研究发现下调mTOR表达能提高人肝癌细胞SMMC -7721的热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S期生长阻滞有关[20]㊂可见mTOR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参与了肝癌的侵袭与发展㊂随访结果显示,mTOR㊁HBx蛋白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7个月,经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1)㊂可见mTOR和HBx还与预后密切相关㊂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mTOR㊁HBx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且与患者预后有关,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㊂但其具体机制尚待今后细胞学及动物模型实验进一步研究证实㊂参考文献:[1]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Cancer statistics,2016[J].CA Cancer J Clin,2016,66(1):7-30.[2] 李富.乙型肝炎性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DNA载量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20,296(14):115-118.[3] 陈大欣,吴瑶强,姜峰,等.HOXA末端转录本反义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㊁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9,31(9):581-585. [4] Saxton RA,Sabatini DM.mTOR signaling in growth,Metabo⁃lism,and Disease[J].Cell,2017,168(6):960-976.[5] 蔺广荣,刘克毅,李纪男,等.HSPA9,Beclin-1在甲状腺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6):28-31.[6] Fabiana C,Ludovica C,Chiara B,et al.mTOR cross-talk incancer and potential for combination therapy[J].Cancers,2018,10(1):23.[7] Saxton,Robert A.mTOR signaling in growth,Metabolism,and Disease[J].Cell,2017,168(6):960-976. [8] Jin H,Yang L,Wang L,et al.INPP4B promotes cell survivalvia SGK3activation in NPM1-mutated leukemia[J].Journal ofExperimental&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18,37(1):8.[9] 付汉东,寇继光,刘汉中,等.DK-β,Lgr5和mTOR/P70s6k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河北医药,2020,42(10):1445-1448,1455.[10] Ortega MA,Oscar Fraile-Martínez,ngel Asúnsolo,et al.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 Breast Cancer:The ImportantRole of PI3K/Akt/mTOR[J].Journal of Oncology,2020,2020:1-11.[11] Boyarskikh U,Pintus S,Mandrik N,et putationalmaster-regulator search reveals mTOR and PI3K pathways re⁃sponsible for low sensitivity of NCI-H292and A427lung canc⁃er cell lines to cytotoxic action of p53activator Nutlin-3[J].BMC Medical Genomics,2018,11(S1):12. [12] 林凯煌,蔡高阳,刘新城.mTOR抑制剂AZD201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癌变㊃畸变㊃突变,2020,174(6):42-45.[13] Sukowati CH,El-Khobar KE,Ie SI,et al.Significance of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in the oncogenic initia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6,22(4):1497-1512.[14] 张欣,张玺,张娟娟,等.HBx蛋白通过C/EBPα/SREBP-1通路调节脂代谢促进肝癌细胞增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28(12):1036-1041.[15] 范丽,陈建婷.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促进肝癌细胞株生长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13):1737-1739.[16] 张超,周伟燕,汪静,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促进甲胎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0,34(6):588-593.[17] 雷阳,李跃文.AQP1,HBx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5):685-688.[18] 郑丹华,王小众.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志,2018,13(10):1158-1161. [19] 徐瑞,李丽娜,王文娟.Hippo信号通路介导PTEN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增殖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51(12):1277-1283. [20] 王庆亮,郭宇,刘波等.下调mTOR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热疗增敏效应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9):682-686.收稿日期:2021-01-0293金宏凯,等: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OR㊁HB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表达对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及其机制

d' :10. 3969/j. 9亂 1005 -0264. 2018.04. 001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表达对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 影响及其机制!侯建平徐珂佳王文义张琪丁文金河南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肿瘤内科(平顶山,467000)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H B X I P)表达对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免疫印迹法检 测人正常肝细胞H L-7702、肝癌细胞H e p G2中H B X I P J D46和C D59蛋白的表达;将H e p G2细胞分为p S ile n c e r组(转染p S ile n c er 质粒)、p S ile n c e r-H B X I P组(转染 p S ile n c e r-H B X I P质粒)、p c D N A3.1组(转染 p c D N A3.1质粒)和 p c D N A3.1-H B X I P组(转染 p c D N A3.1-H B X I P质粒)!台盼蓝法检测H B X I P对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中C D46、C D59、p-I k B表达,检测N F- k B信号通路抑制剂P D T C作用p S ile n c er - H B X I P组和p c D N A3. 1 - H B X I P组细胞后C D46、C D59的表达情况。
结 果:H B X I P、C D46和C D59蛋白在H e p G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 L-7702细胞(!<0.05);p c D N A3.1-H B X I P组细胞的补体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显著低于p c D N A3. 1组(!<0. 05),而p S ile n c er - H B X I P组细胞的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p S ile n c e r组 细胞(!<0.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