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定义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的定义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公共基础教学部丁勇

【授课班级】:10级会计17班

【学生人数】:55人

【授课使用的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教学内容】:等比数列的定义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及运用方程思想计算的能力。

3.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进一步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认识与应用。等比数列是一类特殊的数列,可以类比等差数列的学习方法来探究等比数列的特性。

教学难点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形式及应用。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媒体选择】: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教具】:计算器、报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问题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问题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知识,为本课等比数列的讲授做铺垫。便于学生将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类比,利用熟悉的知识分散难点。

二、导入新课

问题一、细胞分裂:一个细胞,每隔一分钟后一分为二,第五分钟后有几个细胞?

问题二、阅读课本趣味小故事。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教师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草履虫细胞分裂短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由此引导学生探寻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引出定义,学生易于接受。形象生动的视频资料便于学生对于问题一的理解分析。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强烈愿望。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差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学习过程,尝试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寻找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三、应用理解

例1.下列四个选项中,是等比数列的一项是( )。

A. Λ,62,31,16,8,4,2

B. Λ32

1,161,81,41,21,1 C. Λ,243,81,27,9,3,0,1 D. Λ,15,13,11,9,7,5,3,1

答案:B

在给出解答的同时,可以提问学生A ,C ,D 选项不是等比数列的原因,学生会主动反思在等比数列的定义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充分发挥单选题题型特点。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时检验学生对于等比数列定义的理解程度,加深对于等比数列定义中关键词语的印象。

例2.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81=a ,21=q ,8

1=n a ,求4a ,n .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筛选出解决相关问题时所需要的信息。师生共同合作解答该题,教师展示完整、详细的解答过程。

解: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n q a a ⋅=1知

①314q a a ⋅=,将81=a ,21=q 代入得到12183

4=⎪⎭⎫ ⎝⎛⨯=a . ②811=⋅=n n q a a ,将81=a ,21=q 代入得到81218=⎪⎭⎫ ⎝⎛⨯=n

n a , 所以6

2164121⎪⎭⎫ ⎝⎛==⎪⎭

⎫ ⎝⎛n ,即6=n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及严谨的数学思维。

例3.(小组合作讨论题)一个等比数列{}n a ,93=a ,427a =,求公比q ,1a .

各小组内部根据所学知识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的参与到讨论中,便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启发诱导学生的知识运用行动。请一个小组的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结果,教师逐一检查其他小组的讨论结果,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

解:

①由等比数列公比的定义可以得到39

2734===a a q . ②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 n q a a ⋅=1知, 9213=⋅=q a a .

由已知93=a 和①3=q 得到1392

231===q a a 设计意图:总结以上两个例题的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中1a ,q ,n ,n a 四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将书本知识灵活化,培养学生灵活思考的能力。

四、拓展提高(小组活动)

将一张厚度为0.01毫米的纸对折30次(如果可能的话)有多厚?并将其与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比较,会有何发现?

学生首先会利用报纸去折叠,按照定势思维认为张很薄,难于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小组内的意见出现分歧,讨论激烈。在经历失败之后,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类比之前细胞分裂数目变化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知识应用的背景。

设计意图:利用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小组内的不同成员相互讨论,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实物为数学模型的寻找奠定了基础,教师可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小组间的竞争使学生参与程度得到了极大提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五、概括升华

问题一:学完本节课后,你收获了哪些新知识?

问题二:在数学思想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提高并出示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促进作用,从三个方面全面回扣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1)课后作业:课本P 19第3题,第4题

(2)研究性阅读材料(银行存款的利息计算方法,《孙子算经》 ‘出门望九堤’的故事)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体验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阅读材料—银行存款的利息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