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序数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它是后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也直接关系到后面对函数图象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几何图形与代数之间相互转化的初步内容。有序数对的学习还让学生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2)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位置确定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成数形结合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发现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

(2)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认同他人。

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而数对的有序性是确定物体位置的关键,因此难点是)

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分析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来掌握新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情境导入

2.目标展示

3.自主学习

4.检查应用

5.达标测试

6.回顾反思

7.数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我先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开始,设计出两个问题情境。情境一:分别请第3列和第4排的同学起立,后分别请2列5排、4列3排的同学起立,并提出: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在前后各两次的互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在位置确定中的重要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思考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情境二:借助课本中的情景,“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3)。”引发学生思考:你能确定是哪些座位上的同学吗?并组织学生对照这些数对,请本班对应的同学起立。让学生体会数对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在不规定数对顺序的情境下,让学生有意出错,进而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得出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确定是有影响的,之后共同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对应的同学再次起立,并从这一情境中感知(2,4)与(4,2)的不同,使学生感受有序的必要性,加深对有序的理解,突出本节重点,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有序数对。设计意图:两次情境都是结合学生的座位,让学生亲自体会确定某一位置需要数据的个数及对数对的有序性的理解的过程,符合教学论中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学生从熟悉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问题的设计也体现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认识上的过渡。

(二)目标展示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自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布卢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为达成目标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64至65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有序数对?有序数对有什么用处?

2、根据对有序数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试做以下练习。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里,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那么3排6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__;(5,9) 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

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看书、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适时交流达成共识,老师在巡视中发现现存问题,通过自学后的检测和师生间的互动达成认知的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进而发现并进一步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的基础上尝试做出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在感知有序数对的基础上,初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得到培养。

(四)检查应用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基础知识的渗透理解,从而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首先请同学们用有序数对来表示我们学校各个地点的位置,通过此题使学生巩固了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本题的设计在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情趣,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我将其余两道题以“智慧闯关”形式展现出来。

(1)如果(1,3)表示第一列第三排,描出各点,并观察所画图形的形状:

(5,6)(6,3)(2,5)(8,5)(8,6)(7,7)(4,3)(4,7)(7,4)(3,7)(6,7)(2,6)(3,4)(5,2)

(第1题) (第2题)

本题旨在创设一个相对轻松,有趣的情境,分别抽取两排同学上台指示出有序数对的对应位置。学生的答案一一被肯定后,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观察所构成的心形图案。在生活中,学生知道有序数对可以用一个格点表示,逐步渗透有序数对与平面中的点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为课后自主设计埋下伏笔。(2)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1,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学生上台书写出用有序数对表示的各点位置,通过雷达检测图,提高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广度,有序数对不但应用在横纵线上,还可以用在环形图像中。

以上三道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概念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不是枯燥的、无味的,而是建立在现实生活情境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