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 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有序数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方法,并能在坐标系中表示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有序数对,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有序数对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对坐标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方法。

2.能在坐标系中表示点,并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方法。

2.难点:理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中点的位置关系的实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练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练习,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2.坐标纸:准备坐标纸,供学生练习使用。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体育比赛中的得分,棋盘上的棋子位置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这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序数对。

2.呈现(15分钟)讲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数对的两个数分别表示点在坐标系中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通过讲解和实例,使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用有序数对表示给定的点,并让学生互相交换检查。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有序数对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有序数对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设计

有序数对一、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2、能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能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难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二、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找朋友问题⑴:在班里我想找一个同学,你知道是谁吗?提示一: 只给一个数据“第2列”,你能确定老师的好朋友是谁吗?提示二: 给出两个数据“第2列,第3排”,你能确定是谁了吗?问题(2):你认为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数据?这种由两个数如(2,3)组成的表示某一具体位置的,我们就称之为数对.(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3)如果将“5排4号”简记作(5,4),那么“4排5号”如何表示 ?有序数对的定义:把有顺序的两个数 a与 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记做:( a,b )读着:a和b练习1这是我班几个同学写出来的几个有序数对,谁写对了?A(5、9) B(x,y) C 4,6D(a b) E(b,9)(二)寻人游戏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我说有序数对:请同学们站出来(三)大家访游戏规则: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表示老师想去他去他家家访,为了表示欢迎,这位同学要马上站起来并大声说出代表他的座位的有序数对。

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

如XXX:“我家是(2,3)”(四)寻字游戏如右图,方块中有25个汉字,用(C,3)表示“天”那么按下列要求排列会组成一句什么5 可明个万女4 中我的一学3 爱英天帅活2 球里是生大1 小孩打习哥A B C D E(1)(2)(B,4) (C,2) (D,4) (C,5) (A,1) (D,3) (E,1) 练习2(1)图中五枚黑棋子的位置如何表示?(2)图中(6,1),(10,8)位置上分别是什么物体?练习3:写出学校里各个地点表示的有序数对练习4:如图所示,请说出图中物体的位置.ABCDE FG141312111098765432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三、归纳小结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1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有序数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能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结合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内容,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导入部分的视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是重点教学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是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讲授法,练习法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铅笔。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自主学习1、有序数对是如何定义的?(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定义和表示方法)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有序和数对)2、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二、深入学习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感受一下“关键字”的重要性。

[情景1]出示课表,展示星期二第五节书法课提问:如果只说星期二你能确定是什么课吗?如果只说第五节你能确定是什么课吗?思考:如何确定一节课的具体时间需要几个数据?(两个)归纳: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必须有两个数,也就是必须用数对来表示。

追问:是否只要有两个数就一定能表示出物体的准确位置?[情景2]如图是一个教室平面图,你能根据以下座位找到对应的同学参加数学问题讨论吗?(1,5),(2,4),(4,2),(3,3),(5,6).学生思索并作出推论:无法精确则表示出来出席数学问题探讨的同学。

质问:签订合同“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能够在图中标示出出席数学问题探讨的同学的座位吗?(有序的关键)可以辨认出,存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共同组成的数对,如果签订合同了前面的数则表示“列数”,后面的数则表示“排数”,那么a与b共同组成的数对就则表示一个确认的边线。

通过实例的体会,我们进一步的介绍的存有序数对的定义。

下面我们搞个游戏。

【探究1】,游戏规则:以有序数对讲出你的好朋友的座位,其他同学大声高喊他的名字。

(签订合同纵排在前,列排在后)学生举例,并具体内容表明存有序数对就是如何则表示边线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7.1.1 有序数对教学目标:1.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并能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2.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重点:理解有序数对是怎样确定物体位置的.难点:感受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关系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问题1:近期影院将播出科幻片《疯狂的囧鱼》,小明买了张票去观看,座位号是7排9号.怎样才能既快又准地找到座位?答案:先找排数,再找号数强调:根据入场卷上的“排数”和“号数”便可以准确地“对号入座”.说明该页上“第几行”和“第几个字”问题2:你若发现一本书某页有一处印刷错误,怎样告诉其他同学这一处的位置?答案:说明该页上“第几行”和“第几个字”二、探究问题1:小明的座位如果在第五列,你能找到他的座位吗?问题2:小明的座位在第一排,你能找到他的座位吗?问题3:如何才能确定小明的座位?答案:需要排数和列数两个数据问题4:通知:请以下座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追问1:你能通知他们吗?强调:(1,5)可能表示第1排第5列;也可能表示第1列第5排.追问2:排数和列数的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强调: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追问3:你现在能通知他们吗?想一想:(2,4)和(4,2),他们在同一位置吗?答案:(2,4)表示第2列,第4排;(4,2)表示第4列,第2排三、归纳像“第1列第5排、第2列第4排”这样含有两个数的表达方式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前边的表示列,后边的表示排.有序数对: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所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注意:(1)数对中的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是有顺序的,数对中的两个数字是有序的.(2)若将(a,b)两数颠倒位置(b,a),则点也会改变位置.练习1:1.下列是几个同学写的有序数对,其中正确的是()A.(5、9)B.(5 9)C.5,9 D.(5,9)答案:D2.在电影票上,将“7排9座”简记为﹙7,9﹚,则“2排6座”可表示为__________.﹙10,12﹚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2,6﹚;10排12座3.如果用(9,2)表示九年二班,则七年一班可表示成__________答案:(7,1)练习2:4. 如图所示,如果用(C,3)表示“天”.那么下面的一组有序数对表示什么意思?(1)(A,4)答案:可爱的女孩是我(2)(B,4) (C,2) (D,4) (C,5) (A,1) (D,3) (E,1)答案:我是一个小帅哥四、应用提高1.中国象棋一次对局时的部分示意图,若”帅”所在的位置用有序数对(5,1)表示,(1)请你用有序数对表示其它棋子的位置.(2)我们知道马行“日”字,图中的“马”下一步可以走到的位置有几个?分别如何表示?答案:(1)马(2,2);卒(2,4);车(6,5);炮(8,3)(2)(4,3) 、(4,1)、(3,4) (1,4)2.经纬度表示位置在地球上有横线和竖线,连接两极点的竖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为纬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于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有序数对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刚开始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坐标系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坐标系的含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能用有序数对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体验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序数对的含义,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坐标纸等,直观展示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问题中的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有序数对的含义和表示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和点拨。

3.深化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4.巩固练习: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6.拓展提高:引导学生思考有序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
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序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对于坐标表示法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直观的练习题,如让学生在坐标系中画出特定的点,以加深对坐标的理解。
-在讲解性质的推理时,教师应使用具体的数对示例,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这些性质,减少抽象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提供多个不同情境的例子,指导学生如何将问题抽象为有序数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7章第1节,主题为“7.1.1有序数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有序数对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即数对中两个数的先后顺序具有重要意义。
2.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教授如何用括号和逗号表示有序数对,例如(3,4)和(4,3)表示不同的有序数对。
-坐标表示法的应用:学生可能会混淆横纵坐标的顺序,或者在平面内表示数对时出现错误。
-有序数对性质的推理:对于交换律、反对称性等性质的推导,学生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对的运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有序数对来解决。
举例解释:
-针对概念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来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和坐标表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理解有序数对的顺序性,我会通过比较不同数对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1.1 有序数对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7.1.1 有序数对教案(表格式)

7.1.1有序数对【情境导入】下图是一个小组进行表演训练的模拟情形,有一个人的动作不太到位,你能告诉大家他在哪里吗?你是利用哪些数据找到他的位置的?你还能举出其他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探究点有序数对问题1影剧院对观众席的所有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一个座位在影剧院中的位置.这样,观众就能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地“对号入座”.(1)在入场券上“9排7号”与“7排9号”中的“9”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答:“9排7号”中的“9”表示第9排,“7排9号”中的“9”表示第9号.(2)如果将“3排4号”简记作(3,4),那么“4排3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答:“4排3号”用(4,3)表示,(5,6)表示“5排6号”.问题2假设根据教室的平面图写出如下通知,你知道哪些同学可以参加讨论吗?“请以下座位的同学今天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1)(2,4)与(4,2)在同一位置吗?一般地,当a≠b时,(a,b)与(b,a)表示的位置相同吗?答:(2,4)与(4,2)不在同一位置,可参见图中标识.当a≠b 时,(a,b)与(b,a)表示的位置不相同.(2)怎样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你在上图中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答:用第几排第几列确定教室里座位的位置.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如图所示.概念引入:我们把上面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生活中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人们常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地点等.小知识: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赤道是0°纬线.赤道至北极为北纬0°~90°纬线;赤道至南极为南纬0°~90°纬线.问题3如图是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的一部分.已知城市A在地图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思考:北纬30°能确定一个位置吗?东经120°呢?如何确定图中城市A的位置呢?答:北纬30°不能确定一个位置,东经120°也不能.用两个数据——经度和纬度表示城市A的位置为北纬30°,东经120°.师生活动2.教材P65练习.例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它的走法可概述为一步:从“日”字形长方形的对角线的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8,3).(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解:(1)(5,3).(2)(7,5)或(9,5)或(7,1)或(9,1)或(6,4)或(6,2).【对应训练】如图,若点A(2,1) 表示放置2个胡萝卜,1棵青菜;点B(4,2) 表示放置4个胡萝卜,2棵青菜.(1)请写出其他各点C,D,E,F所表示的意义;(2)若一只小兔子从A到达B(顺着方格线走)有以下几种路径可选择:①A→C→D→B;②A→E→D→B;③A→E→F→B.走哪条路径吃到的胡萝卜最多?走哪条路径吃到的青菜最多?解:(1)点C(2,2) 表示放置2个胡萝卜,2棵青菜;点D(3,2) 表示放置3个胡萝卜,2棵青菜;点E(3,1)表示放置3个胡萝卜,1棵青菜;点F(4,1) 表示放置4个胡萝卜,1棵青菜.(2)走第①条路径吃到2+2+3+4=11(个)胡萝卜,1+2+2+2=7(棵)青菜;走第②条路径吃到2+3+3+4=12(个)胡萝卜,1+1+2+2=6(棵)对有序数对概念的理解 有序数对中的“有序”,指两个数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a ,b )与(b ,a )顺序不同,含义就不同,如电影院的座位是6排7号,可以写成(6,7)的形式,而(7,6)则表示7排6号.拓展:有序数对中除了注意“有序”,还要注意“数对”,它的含义是有且只有两个数,并在表示有序数对时,要用括号和逗号进行连接,如(4,9)是有序数对,而(4.9)与4,9及(4,9,9)就不是有序数对(初中范围内).例如果将一张“13排10号”的电影票简记为(13,10),那么(10,13)表示的电影票是10排13号.解析:在平面上,一个数据不能确定平面上点的位置.须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由条件可知:前面的数表示排数,后面的数表示号数.因此(10,13)表示的电影票是10排13号.例1某地9:00时气温是6℃,表示为(9,6),那么(4,-7)表示该地4:00时气温是-7℃. 例2如图是小唯关于诗歌《望洞庭》的书法展示,如果“湖”的位置用有序数对(2,3)表示,那么“螺”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9).青菜;走第③条路径吃到2+3+4+4=13(个)胡萝卜,1+1+1+2=5(棵)青菜.综上,走第③条路径吃到的胡萝卜最多,走第①条路径吃到的青菜最多.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具备几个要素?什么是有序数对?如何正确书写?举例说明怎样用有序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有序数对中的“有序”能省略吗? 【作业布置】1.教材P68习题7.1第1题.2.相应课时训练.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板书设计7.1.1有序数对1.概念:把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 ,b ).2.应用: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具体的位置.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出发,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让学生体验用一对有序的数可以简明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并由此引申到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点的位置的问题.教学时注意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及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体会“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解析:根据题意可得,诗中每个字的位置先看行数,再看列数.故“螺”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9).例3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汽车站可用(7,2)表示.(1)某星期日早晨,小明同学从家出发,沿(3,5)→(4,4)→(2,2)→(3,1)→(4,2)→(5,3)→(6,2)→(6,5)→(4,5)→(3,5)的路线转了一圈,又回到家里,写出他路上经过的地点;(2)连接他在(1)中经过的地点,你得到了什么图形?解:(1)学校、奶奶家、宠物店、医院、公园、邮局、游乐场、消防站.(2)如图,得到“箭头”状的图形.例4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若有序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2)表示9,则表示200的有序数对是(A )A.(20,11)B.(19,11)C.(19,10)D.(20,10)解析:根据题目对有序数对的描述,结合数的排列规律,可确定200所对应的有序数对.观察数的排列方式发现:第一排一个数,每增加一排,数的个数逐次多1,且奇数排从左到右,数的大小是依次增大(+1),偶数排从左到右,数的大小是依次减小(-1)..根据此规律,令前n排数的个数之和为S n,则S n= n(n+1)2又题目需确定200的位置,也就是第200个数的位置.令n=20,得S n=210.所以第二十排,最大的数为210.又20是偶数,所以在这一排的数从左向右依次减小,210-200+1=11,所以表示200的有序数对是(20,11).故选A.。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新新人教

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新新人教

有序数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若是学习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它是后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也直接关系到后面对函数图象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几何图形与代数之间彼此转化的初步内容。

有序数对的学习还让学生实现了熟悉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进展,组成更广漠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相互转化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因此,我依照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信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目标分析知识与技术(1)通过丰硕的生活实例熟悉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信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2)明白得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进程与方式(1)通过学习位置确信的方式,培育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成数形结合意识,培育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经历实验、探讨、发觉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讨性与制造性。

(2)通过学生的合作探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取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在独立试探的同时认同他人。

重难点重点:明白得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而数对的有序性是确信物体位置的关键,因此难点是)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明白得。

二、教法学法分析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如此一句话: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咱们明白什么,而是咱们怎么明白什么.为此在教学进程中我尽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课采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从生活实际动身,精心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自主探讨、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来把握新知.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踊跃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三、教学程序依照以上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形,我将本节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情境导入2.目标展现3.自主学习4.检查应用5.达标测试6.回忆反思7.数学活动(一)情境导入我先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开始,设计出两个问题情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了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入有序数对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有序数对可能会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坐标系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序数对的概念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了解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序数对与坐标系之间的关系。

2.难点:有序数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有序数对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有序数对的实例和相关的图片。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有序数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坐标纸:准备一些坐标纸,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公交车站的站牌、电影院的电影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数学知识?”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4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有序数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方法,并能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序数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坐标系和点的表示方法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2.掌握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点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表示点的方法。

2.难点: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序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数形结合法,通过图形直观展示有序数对与点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实例、图形、练习题等。

2.坐标纸:用于学生练习找出对应点。

3.练习题: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商场购物时的位置描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位置。

进而引入有序数对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幅坐标系图,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有序数对表示图中的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数对与点的位置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点。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点,以及用有序数对表示给定的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总结错误原因,巩固知识点。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7.1.1《有序数对》说课稿说明:该节内容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节。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起始内容,为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奠定知识基础.虽是初始内容,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对”表示点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识以很浓,只是谈到“有序”感到陌生.这些知识积淀,为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生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工具,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分析.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说出一对有序数对的实际含义.2.根据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能确定一个点,根据一个点能写出一对有序数对与它对应,渗透一一对应关系.二、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研究实际生活中座位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活动,让学生树立“数“与”“形”统一的数学思想.2.通过研究有序数对的含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三、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参于活动,同学间协商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知识的精神.2.通过对有序数对的研究学习,进一步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树立刻苦学习品质.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品质.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熟练、科学的达到“数”与“形”的统一.2.教学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为了更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座位、找路线等活动,探究有序数对的含义.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合理设疑、启发引导、解疑点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我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元素.教师的教是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教之下进行的.数学研究性活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教法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目标,针对我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教材插图合理设疑、巧妙点拨.适情设计梯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将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发现法:在活动中让学生观察所给图片,带着问题思考、探究知识,体悟有序数对的作用,感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适当梯度,合理设疑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我结合目标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合理设疑、提问,引导学生完成学习.3.合作交流,协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我的引导下,采用学生个体探究、小组内交流的学习形式交叉进行,以逐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合作意识,树立学习信心.4.练习巩固法:合理选配习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检测是否达标.以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法学生是否学会、会学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在本节课中我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学习.因此我注重以下学法的指导:1.观察分析法: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个体研究和小组交流协作进行探究归纳,真正体会有序数对的含义,从中领悟知识的产生,归纳规律.3.练习巩固法:让学生树立数学重在应用的意识,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找出差距,对症下药.三、教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明确目标,导入新课首先我用ppt显示两张电影票,就问学生是否有去看电影的经历,再问学生是根据什么信息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的。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1.1有序数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以及能够运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和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对于坐标系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序数对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掌握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有序数对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序数对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序数对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棋盘上的棋子位置问题等。

2.准备一些坐标纸,供学生在课堂上绘制有序数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问题中的点的位置。

例如,地图上A城市到B城市的距离问题,可以用点A(x1, y1)和点B(x2, y2)来表示,其中x1和y1分别表示A城市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x2和y2分别表示B城市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

2.呈现(10分钟)介绍有序数对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有序数对可以用(x, y)的形式表示,其中x和y分别表示点在x轴和y轴上的坐标。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绘制一些有序数对,并尝试用(x, y)的形式表示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1有序数对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有序数对的定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有序数对的知识。
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师评等,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交通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各个站点的位置。
2.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地图上两个站点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引出有序数对的概念。
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场景,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有序数对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掌握有序数对的定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有序数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对有序数对的深入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1.有序数对的定义:
-解释有序数对是由两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的,强调顺序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有序数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直角坐标系:
-展示直角坐标系的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概念。
-解释坐标与平面内位置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在坐标系中寻找点的位置。
3.坐标变换:
-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平移、对称等坐标变换过程。
-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课后拓展:
-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有序数对的应用。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数学素养。
7.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效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考等过程,培养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有序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有序数对的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在坐标系中寻找点的位置,使学生掌握坐标的基本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有序数对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是由两个数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可以精确地表示位置。”
2.互动游戏导入:
-组织学生玩“找朋友”游戏,每位学生手持一个写有有序数对的卡片,根据教师给出的坐标找到相应的位置。
-在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有序数对在表示位置方面的作用。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通过直观的教具和动画演示,向学生讲解有序数对及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

七年级下 《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七年级下 《7.1.1有序数对》说课稿

7.1.1《有序数对》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坐标系时,都要用到这些知识,所以它是学好全章的关键.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抽象思维水平以及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所以我选择的教学素材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和小学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并借助多媒体这个教学工具来实行素材的表现.三、教学任务分析1.理解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让学生感受二维空间观,发展符号感及抽象思维水平;3.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及应用于实践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难点:用有序数对表示点的位置.二、说教法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中心,采用并发展了洋思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本人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说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行探究性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逐步能解决问题四、说课堂设计第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相关国庆庆典活动中,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游行队伍中出现图案,在天安门参加庆典的队伍中,每一个人都有确定的编号,无论队伍怎样移动,它在整个队伍中的位置是固定的.第二、教授新课通过三个问题(问题1、2、3)引起学生思考,活动1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有序的含义,从而自然导入有序数对的概念,新授课(板书:有序数对)(活动2)“找朋友”、游戏,探究如何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具体的位置,通过游戏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体会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使用新知练习题1,学生能够根据有序数对找到对应的位置进而找到参加讨论的学生。

练习2用有序数对来表示小猪等动物的位置,加深学生对有序的理解。

练习3象棋稍难,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这些新颖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活动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见解,并拓宽知识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序数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序数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学习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它是后一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也直接关系到后面对函数图象的学习,同时这也是几何图形与代数之间相互转化的初步内容。

有序数对的学习还让学生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有序数对,感受它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

(2)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位置确定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形成数形结合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发现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中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

(2)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认同他人。

重难点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和作用,会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而数对的有序性是确定物体位置的关键,因此难点是)
难点:对有序数对中的有序的理解。

二、教法学法分析
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适宜的问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来掌握新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教学环节设计如下:1.情境导入
2.目标展示
3.自主学习
4.检查应用
5.达标测试
6.回顾反思
7.数学活动
(一)情境导入
我先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开始,设计出两个问题情境。

情境一:分别请第3列和第4排的同学起立,后分别请2列5排、4列3排的同学起立,并提出: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在前后各两次的互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在位置确定中的重要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思考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情境二:借助课本中的情景,“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3)。

”引发学生思考:你能确定是哪些座位上的同学吗?并组织学生对照这些数对,请本班对应的同学起立。

让学生体会数对在确定物体位置中的作用,在不规定数对顺序的情境下,让学生有意出错,进而组织学生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得出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的确定是有影响的,之后共同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请对应的同学再次起立,并从这一情境中感知(2,4)与(4,2)的不同,使学生感受有序的必要性,加深对有序的理解,突出本节重点,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有序数对。

设计意图:两次情境都是结合学生的座位,让学生亲自体会确定某一位置需要数据的个数及对数对的有序性的理解的过程,符合教学论中最近发展区原则。

让学生从熟悉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问题的设计也体现了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认识上的过渡。

(二)目标展示
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自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布卢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才能使学生为达成目标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教材64至65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有序数对?有序数对有什么用处?
2、根据对有序数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试做以下练习。

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里,如果将6排3号记作(6,3),那么3排6号可以表示为_________;(5,9) 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
学生在规定时间里看书、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适时交流达成共识,老师在巡视中发现现存问题,通过自学后的检测和师生间的互动达成认知的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进而发现并进一步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的基础上尝试做出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在感知有序数对的基础上,初步解决问题,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表达能力
在这一环节得到培养。

(四)检查应用
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基础知识的渗透理解,从而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提高数学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首先请同学们用有序数对来表示我们学校各个地点的位置,通过此题使学生巩固了有序数对的表示方法,调动学生进一步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本题的设计在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从中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情趣,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为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我将其余两道题以“智慧闯关”形式展现出来。

(1)如果(1,3)表示第一列第三排,描出各点,并观察所画图形的形状:
(5,6)(6,3)(2,5)(8,5)(8,6)(7,7)(4,3)(4,7)(7,4)(3,7)(6,7)(2,6)(3,4)(5,2)
(第1题) (第2题)
本题旨在创设一个相对轻松,有趣的情境,分别抽取两排同学上台指示出有序数对的对应位置。

学生的答案一一被肯定后,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观察所构成的心形图案。

在生活中,学生知道有序数对可以用一个格点表示,逐步渗透有序数对与平面中的点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为课后自主设计埋下伏笔。

(2)如图是一台雷达探测相关目标得到的结果,若记图中目标A的位置为(1,90°),则其余各目标的位置分别是多少?
学生上台书写出用有序数对表示的各点位置,通过雷达检测图,提高学生理解有序数对的广度,有序数对不但应用在横纵线上,还可以用在环形图像中。

以上三道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概念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概念不是枯燥的、无味的,而是建立在现实生活情境之中。

之后我提出:“你能举出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吗?”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提取生活信息,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并对学生提供的生活素材给予肯定和鼓励。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达标测试
为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设计了达标测试的六道题,通过相关习题的当堂测试,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对各小组出现的问题以组为单位,小组长分包讲解,做到人人都能当堂达标。

(六)回顾反思
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构建新知框架体系,对本节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促进活学活用,巩固新知,由学生自己回顾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

(七)数学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下设计一个容易用有序数对描述的图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图形所赋予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新知,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分展现创造力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机会。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概念的整理及有序数对书写方法的明确,便于帮助学生构建新知框架体系,使学生一目了然。

五、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就要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情境作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就无从谈起,本节我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尽可能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例子,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从中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力求体现新课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