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电子教案第七章农业小气候

合集下载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教案课程: 农业气象学学时:40学时班级:植物保护2001 园艺2001教师:刘丽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进度计划课程名称:农业气象学专业年级:农学、植保、园艺授课教师:刘丽华说明:此教案以2学时为单位(即一讲)编写。

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绪论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区别,了解农业气象学的任务。

二、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

三、重点: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气象要素与农业气象要素、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和农业气象学研究对象、方法的区别。

四、教学时数:2学时五、教学内容:第一讲第一节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一、气象学(一)气象简单地说,大气物理现象称气象。

如风云雨雪、虹晕雷电、冷暖干湿。

(二)气象学研究大气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一门科学称气象学。

二、气象学的分支(解释以下定义)。

(一)天气学(二)气候学(三)大气污染学注:近年来环保专业开设了这门课。

农业气象学中不作为重点介绍。

(四)大气物理学注:属气象专业学习范畴。

农业气象学所牵涉到的内容不需讲得太深。

三、气象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说,研究对象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

四、气象学的研究任务(一)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的特征。

(二)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

(三)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进而解释大气现象,寻求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四)应用上述规律,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造福人类。

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对比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最大部门,研究对象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

六、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对比气象学)(一)对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利用和区划。

(二)确定农业气象指标,根据指标鉴定气象条件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三)研究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四)开展农业气象测报、预报和情报的服务工作。

(五)农业与气候的调节、利用和改造研究。

七、农业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一)平行观测法(二)地理播种法(三)分期播种法四)地理分期播种法(五)人工气候法(六)气候分析法(七)统计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八)气象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第二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结构一、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一)大气的组成(学习各组成成分的作用)1、干洁空气2、水汽3、固体杂质(二)大气污染(从概念、种类、形成环节上分析)二、大气的垂直结构(一)根据不同高度气层的特点,可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将大气层分为五层(图示法讲解)外层800 KM85 KM中间层55 KM平流层12KM0 KM(二)根据空气质点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两层1、摩擦层:在1-2km高度以下的气层2、自由大气:在1-2km高度以上的气层思考题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参考书1.李来胜主编,《农业气象学》,成都科技出版社出版,1994年2.中国农科院农业气象研究室主编,《中国农业气象学》气象出版社出版,2000年3.陈家豪主编,《农业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1999年第一章辐射一、教学目的要求本章是气象要素的重点章,通过2个学时的课堂讲授和2个学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以及净辐射的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对植物(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授课教案

农业气象学授课教案

农业气象学授课教案开课专业: 应用气象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开课学时 :48(其中:讲课学时 38 ,实验实习学时 10)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农业气象学是应用气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应用气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门课程从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农业气象要素(光、热、 水、气)对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影响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 气象条件 调控技术以及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基本方法,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 基础。

根据本课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并适当配以实习, 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讲第一章 绪论一、教学目的:介绍农业与气象的关系、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总体安排。

二、讲授的内容提纲:1 、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1.1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1.2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 1.3 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2、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2.1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r . r r /~-宀.j ■、乙 i~r上乙 、..■ ■ ? 【2.2 农业气象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基本3、 农业气象学的诞生与发展3.1我国农业气象工作的建立与发展 3.2国外农业气象学的主要进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实施的步骤:首先介绍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讲述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研究对象,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大体的认识;然后,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安排,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第2讲第二章第 1 节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一、教学目的:介绍了光的生物学意义、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能量平衡与转换。

二、讲授的内容提纲:1 、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1.1光在生物体生命中的作用1.2植物单叶的光学特性1.3植物群叶的光学特性1.4植物叶片的能量平衡1.5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四、教学方法和实施的步骤:本讲首先介绍光在生物体生命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植物叶片的光学特性;最后讨论了植物在光合作用下能量平衡与能量转换等问题。

农业气象教案

农业气象教案

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气象与气象要素的区别和关系, 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农业气象学的意义, 低层大气的各个组成成分及特点, 大气垂直方向上的几个层次及特征。

教学重点:气象、气象要素的意义.天气、气候的意义。

农业气象学的意义。

低层大气的成分, 大气垂直方向的分布。

教学难点:第一节气象、气象要素的意义.天气、气候的意义。

农业气象学的意义。

低层大气的成分, 大气垂直方向的分布及特征。

第二节教学内容:第三节气象与农业(面授)一、气象与农业1.大气—地球表面被一层厚厚的气体包围着, 这层气体通常称为地球大气2.气象—大气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就称为气象如: 冷、热、干、湿、风、霜、雨、雪、雷、电等3.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形成原因、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 气象学的研究已经扩展到地球以外的行星和卫星大气。

如“神州六号”的诞生4.气象要素—用来表示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及其大气状态的各种物理量就称为气象要素。

主要气象要素有: 气压、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云、能见度、日照、辐射以及各种天气现象各种气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在不同的地方和时间内错综复杂地结合在一起, 就表现为不同的天气和气候5.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它是短时间的、不稳定的、瞬间多变的6.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统计状态。

它既包括多年来正常的天气情况, 也包括极端的天气特征研究气象学的目的就是利用有用的气象条件和防御有害气象条件, 最终为人类服务、造福人民(二)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支—了解二、农业气象学(一)农业气象学的概念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它是广义农学和气象学之间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2.农业气象要素—就是气象要素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要素如: 辐射、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这些要素不仅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也是构成生物生育和产量形成的外界条件3、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①研究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条件的发生、变化和分布规律②研究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有关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二)农业气象学的任务农业气象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 它一方面研究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反应, 研究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 也研究农业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从而不断地揭示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存在的气象问题, 以保证农业丰产、稳产、低耗、优质, 谋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刘江、许秀娟主编,《气象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主要参考书:钱允祺主编,《农业气象学》,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马秀玲等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陈端生、龚绍先主编,《农业气象灾害》,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气象学》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农业气象时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目的是为植物生产类专业的学习专业课和参加毕业实习时提供必要的农业气象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包括理论课与实习课两部分内容,其目的是便于学生掌握植物生产和环境等类所必须的气象学及农业气象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气象观测及农田小气候观测的基本方法,以及对观测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技能。

使学生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实行科学种田,逐步实现农业高产稳产。

三、学时分配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绪论 21 辐射 52 温度 33 水分 34 风和气压 25 天气及天气预报 26 气象灾害 47 气候 38 农田小气候 2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教学中,应按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进行。

2.绪论及第一、二、三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基础理论部分,应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切实掌握为以后各章奠定基础。

3.重点要深入介绍反复使用,难点要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接受。

4.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注意与实际相联系,其中重点内容必须到达大学基础课的要求,由于学时数少,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应作适度的联系和启发。

2008农业气象教学大纲

2008农业气象教学大纲

《农业气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10014课程名称:农业气象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二、课程简介《农业气象》是一门农业与气象相结合的边缘课程,主要介绍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规律以及灾害性天气和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源状况等,从而为农业气候区划、农作物生产栽培等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充分发挥我国的气候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趋利避害,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重要的农业基础科学之一。

本课程使选择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农业自然条件,农业天气,农业气候,农业小气候和基本气象观测为其主要内容,介绍它们形成的物理过程,变化规律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象学定义及研究对象2.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各含量变化规律3.大气的垂直分层4.对流层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2.大气概论(三)实践环节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2.对流层的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一章太阳辐射(一)目的与要求1.辐射地一般知识,辐射地基本定律,变化规律2.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意义(二)教学内容1.昼夜、季节和二十四节气2.太阳辐射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4.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太阳及地面辐射的观测实验一、辐射度、光照度和日照度时数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作用3.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二章温度(一)目的与要求1.地表面热量平衡方程及其各项的意义2.土壤、大气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的变化特点3.积温的用途和计算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二)教学内容1.土壤温度2.空气温度3.温度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空气及土壤温度的观测实验二、地温与气温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空气、土壤温度的变化特点3.积温的意义及计算方法4.温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三章水分(一)目的与要求1.空气的表示方法2.水面蒸发、土壤蒸发的特点3.降水的条件4.水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二)教学内容1.空气湿度2.蒸发与蒸散3.水汽凝结4.降水5.水分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空气湿度的测量实验三、空气湿度的观测(详见实验指导书)2.空气湿度的描述方法有哪些?3.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4.降水的条件是什么?5.空气湿度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是什么?6.如何提高水分利用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四章气压和风(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气压的变化规律2.掌握风的成因及摩擦风的变化3.掌握风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气压2.风及其变化3.大气环流和地方性风4.风与农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风速、风向的测定2.风是如何形成的?3.风对植物的影响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五章天气系统(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团、锋的概念2.掌握气团、锋面天气的特点3.掌握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团和锋2.气旋和反气旋3.天气预报(三)实践环节1.我国冬、夏主要受哪些气团影响,天气特点如何?2.什么叫副高?它的天气特点如何?3.花副高的变化对我国天气有何影响?(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六章灾害性天气(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2.掌握灾害性天气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二)教学内容1.寒潮和霜冻2.低温冷害3.干旱和水涝4.梅雨5.干热风6.冰雹7.风害(三)实践环节1.什么是灾害性天气?影响你所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些?2.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天气特点?3.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天气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六章灾害性天气(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2.掌握灾害性天气危害机制及预测和预防方法(二)教学内容1.寒潮和霜冻2.低温冷害3.干旱和水涝4.梅雨5.干热风6.冰雹7.风害(三)实践环节1.什么是灾害性天气?影响你所在地区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哪些?2.梅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天气特点?3.简述台风的结构及天气特点?(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七章气候概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气候的形成因素2.掌握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划分及特点(二)教学内容1.气候的形成2.气候带和气候型(三)实践环节1.形成气候的主要因子有哪些?2.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性气候有何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八章中国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气候形成的原因2.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3.了解中国气候的生产潜力(二)教学内容1.中国气候形成原因2.中国气候特征3.中国气候与哦年工业生产(三)实践环节1.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有哪些?2.简述中国气候的特征?(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九章农业气候资源(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2.了解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二)教学内容1.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2.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利用3.农业气候区划(三)实践环节1.气候资源有何特点?2.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生产潜力如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十章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小气候形成的原因及特点2.掌握农业小气候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小气候的基本概念2.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3.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4.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5.地形、水域小气候6.果园小气候7.防护林带的小气候效应(三)实践环节1.小气候的概念及特点?2.农田小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一)目的与要求1. 掌握保护地小气候的特征2.掌握保护地小气候的调节方法(五)教学内容1.地膜覆盖小气候2.改良阳畦3.塑料大棚4.温室小气候(六)实践环节1.地膜覆盖、塑料大棚、温室小气候的特征分别是什么?2.如何调节保护地小气候?(七)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板书六、考核(一)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占70%(二)平时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测验、学习态度、考勤、试验。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学\植保\园艺《农业气象学》教案教案名称:农业气象学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熟悉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掌握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土壤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内容:1.农业气象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3.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

5.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6.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案例介绍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

2.概念讲解:介绍农业气象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农业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讲解常用的气象仪器和测量方法,如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等的测量。

4.气象要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介绍气象要素对农作物发育的影响,如温度对种子萌发、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气象决策:介绍如何利用气象信息进行农业生产的决策,如选择适合的播种期、施肥期等。

3.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病虫害的影响,如温湿度对病菌和虫害的传播、云量对病虫害的发生等。

4.农业气象学在土壤管理中的应用:介绍气象要素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如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温度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等。

5.小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1.复习: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复习。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农业气象学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3.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讨论农业气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水稻种植、果树栽培等。

4.总结:总结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的知识。

5.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农业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论文。

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作业表现:检查和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和内容。

农业气象课程设计方案

农业气象课程设计方案

农业气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农业气象的基本概念,了解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了解应对措施;3. 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潜在影响,提高对未来农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气象数据分析和预测农作物生长状况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合理的农业气象观测方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农业气象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业气象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3.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心农村,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具体的学习成果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气象基本概念:天气、气候、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农作物生长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干旱、洪涝、台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3. 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农作物生长、病虫害发生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气象数据整理与分析,预测农作物生长状况。

教材章节:第四章5. 农业气象实践操作:设计气象观测方案,进行实际观测,分析数据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农业气象基本概念,天气、气候、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学习;第二周: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防治措施;第三周: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第四周:农业气象观测与数据分析,学习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第五周:农业气象实践操作,设计观测方案,进行实际观测和分析。

任务7.2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教案

任务7.2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教案

项目7 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教案(首页)授课题目任务7.2 气候与农业小气候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了解天气系统和气候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气候特点。

2.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农业小气候特点及效应。

能力目标:1.能根据当地气候特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2.能利用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

教学重点、难点1.气候的形成与中国气候特点(重点)。

2.主要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重点)。

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例题及习题。

2.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13课时1.课堂互动(10学时)2.实践活动(3学时)项目7 植物生产与农业气象教案教学过程设计(13课时)引言: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有晴、阴、冷、暖、雨、雪、风、霜、雾和雷等以及气团、锋、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术语,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含义吗?[一]导入新课学习了气压和风这两个气象要素,了解了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类型及防御,总结一下我们当地有哪些气象灾害及防御经验。

我们常听到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你熟悉吗?[二] 新课讲解1.天气系统天气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段的大气状况,如晴、阴、冷、暖、雨、雪、风、霜、雾和雷等。

天气系统是表示天气变化及其分布的独立系统。

活动在大气里的天气系统种类很多。

如气团、锋、气旋、反气旋、高压脊、低压槽等等。

2.气候与小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或特有的天气状况,包括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用温度、湿度、风、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各种统计量来表达。

(1)气候的形成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性质。

不同地区间的气候差异和各地气候的季节交替,主要是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季风环流常使太阳辐射的主导作用减弱,在气候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任务7.2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任务7.2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二十四节气
285° 天气寒冷 风雪交加 种子保管 果树涂白 防止冻害
小寒:1月5日-- 1月7日
• 大寒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300° 狂风暴雪 天气最冷 种子贮藏 果树涂白 防止冻害
二十四节气
165° 水气凝结 作物成熟 秋收大忙 收获贮藏 送粪翻耕 整地种麦
白露:9月7日-- 9月9日
• 秋分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180° 叶黄脱落 气温降低 小麦播种
小雪:11月22日-- 11月23日
• 大雪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255° 气温骤降 大雪飞扬 粮果贮藏 防寒保温
大雪:12月6日-- 12月8日
• 冬至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二十四节气
225° 水热不良 万物枯老 土壤未冻 土地秋耕 越冬管理 粮果贮藏
立冬:11月7日-- 11月8日
• 小雪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240° 天气转冷 降雪开始 秋菜收获 果树冬灌
• 立春

农业小气候学

农业小气候学

农业小气候学
《农业小气候学》是为应用气象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而编写的教材,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共15章。

第一部分农业小气候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6章:第1章绪论;第2、第3、第4和第5章从各农业小气候要素(辐射、流体的流动、温度、气体成分和状态)的角度,阐述农业小气候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进行能量、物质交换传输过程,从而形成各要素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的机制;第6章农业小气候要素的人工调控,也是从各要素角度阐述了人工调控农业小气候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二部分类型农业小气候及其利用调控包括九章,分别介绍类型农业小气候(包括农业地形水域岸边小气候、农田小气候、灌溉地小气候、覆盖地小气候、温室小气候、食用菌栽培室小气候、畜舍小气候、蜂箱小气候、养殖池小气候)的形成、特征和利用调控。

《农业小气候学》可供高等院校应用气象类、资源与环境类、生态类、农学类、林学类等专业师生学习阅读,也可供从事气象、气候、应用气象、资源与环境、生态、农业、林业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

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论文气象学农业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意义1.2.3.4.5.通过实习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各类仪器的安装与使用;掌握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方法;学会分析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湿度及风速垂直分布情况,绘制分布曲线图并说明差异原因。

通过实验了解温室小气候的各气象要素的特点和规律农业小气候实地观察,一方面可以加深我们对已学过的气象学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为对已学习的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我们的实际观测动手能力,以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观测实习的程序和所用仪器的说明我们此次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本次实验由园艺专业两个半共同完成,在27日(星期六)和28日(星期日)两天进行农业小气候的观测,每天测量时间是8:00、12:00、16:00。

其中每个时间点我们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风向、风速、空气相对湿度、光照辐射强度,地表温度、地中5cm温度、地中10cm温度、地中15cm温度、地中20cm温度、水温等,观测项目按各个组的实际条件进行。

我们主要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测温仪器: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地面温度表、曲管温度表、温度计测湿仪器:通风干湿表(干湿球温度表,即阿斯曼)测风仪器:热球式微风仪测光照仪器:照度计仪器安装:(1)地温表的安装:地面三支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地面最低和地面最高,相互间隔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漏出地面。

(2)曲管地温表的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cm处,按5、10、15、20cm深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间相隔10cm,表身与地面成45度的夹角。

(3)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测量仪器放置大棚内的除了要测地面温度、浅层土壤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外,还有三种植物的2/3高处和顶层的各项数据,选择三种植物(考虑要有代表性和比较性),在2/3高处和顶层上都挂上毛发湿度表,还有用各种仪器测量其光照、风速、温度和湿度。

2007年农业气象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2007年农业气象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精选全文完整版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一教学周/第三、四节(第 1 次课)
农业气象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
第五教学周/第一、二节(第8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
第六教学周/第三、四节(第9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七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1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八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2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九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3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九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4 次课)
第九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4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5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一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6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一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7 次课)
第十一教学周/第一、二节(第17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第十二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8 次课)
第十二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8 次课)
农业气象学教案
第十三教学周/第三、四节(第19 次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坡 北坡
西南坡 > 西北坡
> 西坡
坡向对温度的影响:
土壤最低温度出现于北坡 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位置
冬季是西南坡,夏季则位于东南坡 坡向对湿度的影响:
偏北坡地比偏南坡地的空气湿度大
二、谷地小气候
辐射
谷地光照时间和太阳总辐射都比平地少
温度 白天谷地温度比山顶高,夜间谷地温度比山顶低。 温度日较差也大,而山顶日较差小。 “风打山梁、霜打洼”,而在山坡中部地带是比 较暖和的。
作用面的水分平衡: P+S=E+F+G
P—大气降水 S--来自土壤下层毛管上升水 E--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 F--地面径流 G--向土壤深层渗漏的水分
第二节 农田小气候
✓ 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 耕作与栽培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一、农田小气候的特征
农田中光的分布:
农田中的光分布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种类、发 育期、栽培方式、太阳高度角等。 符合比尔-朗伯特指数定律:
第七章 农业小气候
小气候形成的基础 农田小气候 地形和水域小气候
小气候:
所谓小气候就是指在小范围的地表状况和性质不同的条 件下,由于下垫面的辐射特征与空气的交换过程的差异而 形成的局部气候特点。
小气候的特点:
“范围小、差异大、很稳定”。 作用面:
吸收与放射辐射能量最显著的物体表面称为作用面, 也称为活动面、下垫面。
农田中风的分布: 水平分布: 自边行向里不断递减 垂直分布:
农田中CO2的分布:
在作物生长旺期,枝叶茂密的冠层中部,CO2的浓度显著 降低
二、耕作与栽培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耕翻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 增大土温变幅,表层温度偏低,下层则较高。 耕翻切断了土壤毛细管,水分向上输送减小, 表层有增温降湿,下层有降温增湿的效应。
湿度 谷地、低地和平地相比,土壤湿度通常比较大。
作用层:
吸收和放射辐射能、交换热量和水分的作物层,称为作用 层,也称活动层。
第一节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 作用面的辐射差额 ✓ 作用面的热量平衡 ✓ 作用面的乱流交换 ✓ 作用面的水分平衡
作用面的辐射差额: R=(I+I′)*(1-a)- r
R--作用面辐射差额 I--太阳直接辐射,I′--天空散射辐射 I+ I′为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 a--地面反射率,1-a为地面吸收率 r --地面有效辐射
镇压的小气候效应: 增大土壤表层热容量、导热率、导温率 减小土温变幅
垄作的小气候效应:
保持下层土壤水分 温度效应 有利于雨水多的排泄
间作套种的小气候效应:
间作增大了全田的密度和叶面积, 套作延长光合作用,增加光合面积、改善通风透光的作用。 合理的间套种,增加了边行,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
灌溉的小气候效应:
作用面的热量平衡: R=P+LE+B
R--作用面辐射差额 P--土壤表面与大气之间乱流热交换 LE--水分蒸发(或凝结)消耗(获得)的热量: B--土壤表面与下层土壤传导热交换
R
B
B
作用面的乱流交换:
乱流运动是一种不规则的流体运动 乱流是由热力和动力两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乱流是农业小气候的动力基础。 乱流白天发展较强,夜间发展较弱
灌溉地导热率、热容量都增加,白天增温和夜间降温 都比未灌溉地慢,日较差减小。 冬灌保温,夏灌降温。
第三节 地形小气候
✓ 坡地小气候 ✓ 谷地小气候
一、坡地小气候
坡向对辐射度的影响:
最大辐射度:
南坡>
东南坡 西南坡

东坡 西坡
东北坡 > 西北坡
> 北坡
最大辐射度的出现时间:
午前
正午
午后
东坡>
东北坡 东南坡z处的光照度 I0为株顶上的自然光照度 e为自然对数的底 F为株顶向下至z高度的累积叶面积指数 K为叶层的消光系数
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当作物封垄以后的生长盛期,最高温度出现在外作用面
农田中的湿度分布:
初期白天属湿型分布,夜间属干型分布。 盛期白天外活动面附近水汽压最大,夜间外活动面 附近水汽压最小,但高于裸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