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农业小气候解析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调控—农田小气候

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调控—农田小气候
征 2.坡地小气候 温度 坡地地面上日平均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坡地吸收辐射 能的多少,所以它的分布规律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似。 风 地形对风速影响的规律一般是,凸出地形顶部风速最大,侧 风坡中部次之,迎风坡较小,背风坡和低洼处最小。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二)地形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3.水域小气候 水面的辐射平衡比陆地大。由于水 体吸收的辐射能主要用于蒸发耗热和水 体储存热量的能力很强,所以水体温度 升高不大。
小气候概述
(二)小气候的特点 相对于大气侯,小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和个别天气现 家 (光、温、风、湿等)的不同,不影响整个天气过程,小气候具有范围 小、差别大、很稳定三大特点。 1.范围小 是从空间尺度上来说的。从空间尺度来说,小气候现象的垂直和水 平尺度都很小。
小气候概述
(二)小气候的特点 2.差别大 差别大是由于小气候范围很小引起的。由于小气候考虑的尺度很小, 局地差异不易被大规模空气运动所混合,所以无论垂直或水平方向上的 气象要素相差都很大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一)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5.农田中风的分布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 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 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 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 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 的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不同小气候的特点
(三)果园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2.温度 冬季,果园内的日平均气温较果园外稍高。 春季,对落叶果园来说,白天气温比果园外高,夜间气温却较果 园外低。 夏季,白天气温比果园外低;夜间气温反比果园外高。 秋季,对落叶果园来说,又恢复到春季的情况。

第11章农业小气候与精准农业

第11章农业小气候与精准农业

Δ独立小气候
由小范围下垫面性质和构造不同而产生辐射收
支差异形成的小气候,称独立小气候。
Δ非独立小气候
由于性质不同的临近地段移来的空气影响而形
成的小气候,称为非独立小气候。

4)活动面与活动层
活动面:由于辐射作用直接吸热和放热,从而影
响其上下物质层热状况的表面,称为活动面。
活动层:实际上,辐射能的吸收和放射、水分的
起一些病害的发生>
(4)温室内的二氧化碳 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来源: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作物呼吸作 用过程 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消耗:作物的光合作用
夜间:二氧化碳的积累过程 <500~1000ppm>
日出后,随着光合作用的加强,浓度迅速下降 <100ppm左 右>
• 美国的精准农业 • 精准农业也称精确(细)农业,追求以最少的投入获 得优质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指导思想是按田间每一操作 单元的具体条件,精准地管理土壤和各项作物,最大限 度地优化使用农业投入(如化肥、农药、水、种子等)以 获取最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减少使用化学物质,保护农 业生态环境,精准农业是“减量化”的循环农业。美国 是世界上实施精准农业最早的国家之一,l990年后,美 国将GPS系统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明尼苏达州农 场进行了精确农业技术试验,用GPS指导施肥的作物产 量比传统平衡施肥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试验成功后, 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产管理都开始应用精确农 业技术。20世纪90年代中期,精准农业在美国的发展速 度相当迅速,到1996年,安装有产量监测器的收获机的 数量增长到9000台。
(2)农田中温度的分布特征
农田中的温度状况,主要决定于农田的辐射、湍流交换及蒸 散耗热状况等。
(3)农田中湿度的分布特征

农田气象小气候

农田气象小气候

农田气象小气候一般特征的简述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

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

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都有哪些?1、光和辐射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yi层叶片,进入第2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

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

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2、温度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

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

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

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3、湿度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

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

4、风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

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

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

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的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农业气候和农业小气候-文档资料

农业气候和农业小气候-文档资料

(二)日照时数 这里指实照时数。它部分地 反映了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太阳辐射能条件。
我国各地区全年总日照时数,如图9—8所 示。图中有两条年日照3000小时日照等值线。 介于这两条线之间的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 时以上,其中在哈密和敦煌之间,有一个多日 照中心在3400小时以上。拉萨以西,雅鲁藏布 江上游两岸有另一个多日照中心,在3200小时 以上。
第三节 小气候与农田小气候
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 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 小气候的概念 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 小气候的特点 候不同特点的气候,通称小 1.范围较小 它的垂直尺度大致包括整个贴地气 气候。 层 (2m以下), 水平尺度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或稍 大一些。 2.差别大 因尺度很小 , 局地差异不易被大规 模空气运动所混和, 故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上的 气象要素差异很大。 3.稳定性强 几乎天天具有相同的规律性。但不 同季节和天气类型略有差异。
2.无霜期分布 东南沿海无霜期超过10个月。长
江流域约7个半月。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约6个月。东 北约4个月。 总括起来,北部无霜期短于南部,内陆 短于沿海,地势高的短于低地。 3.日均温 ≥ 10℃的活动积温 大体以青藏高原和东 北大兴安岭及内蒙古东部为最小,均在2000℃以下, 但大部分河谷低地仍可种春小麦。 雷州半路和海南、台湾两岛是全国最多的地区, 均在8000℃以上.是我国栽培热带作物的地区。 南岭以北,杭州湾、皖南和长江中游以南,在 5000—6000℃之间,副热带植物得到普遍种植.
3、农业气候区划的内容 ①概述。阐明区划的目的、自然地理特点、气 候成因和概况、农业生产结构 , 解释农业生产中 出现的农业气候问题。 ②根据区划的任务 , 进行必要的农业气候分析。 ③综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划指标 , 阐述指标的农业意义和依据。 ④进行区划及分区评述。由于区划的类型多种 多样 , 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 因此没有统一 的格式来表达 。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概述共47页文档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概述共47页文档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小气候与农业小Biblioteka 候概述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大学农业气象学知识点汇总

农业气象学第一章地球大气1、大气圈: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整个空气圈层称为大气圈。

2、大气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粒子。

3、水汽的作用:(1)在天气、气候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保温效应4、气溶胶粒子的作用:(1)保温;(2)削弱太阳辐射;(3)降低大气透明度5、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射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6、气象要素:表征大气状态(温度、体积和压强等)和大气性质(风、云、雾、降水等)的物理量成为气象要素。

7、大气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1)对流层特点: ①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②空气具有强烈对流运动。

③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

(天气层)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2)平流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3)中间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4)热成层: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5)散逸层:温度随高度升高变化缓慢或基本不变。

第二章辐射1、辐射:通过辐射传输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常简称为辐射。

辐射的波粒二相性:波动性,粒子性。

2、辐射的基本度量单位(1)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J/s 或W。

(2)辐射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J/(s•㎡)或W/㎡。

(辐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3)光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光能,单位为流明(lm)。

(4)光通量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单位为(lm/㎡)。

亦称为照度,单位勒克斯(lx)。

3、辐射的基本定律:(1)基尔荷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物体对某波长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在同温度下对该波长的发射率。

(2)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黑体的总放射能力与它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说明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3)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表明物体的温度愈高,放射能量最大值的波长愈短。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候与农业气候

3
极端天气事件
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和暴风雨对农作物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发展与前景
科学研究
农业气象学研究能够为农业生产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技术创新
利用新技术和数据分析提高农业 气象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可持续发展
农业气象学将促进农业向更加可 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农业气象学经典课件-气 候与农业气候
欢迎来到农业气象学的精彩世界!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气候与 农业气候之间的密切联系,并探讨它们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与农业气候的定义
1 气候
气候指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和降水等因素。
2 农业气候
农业气候是指对农业生产有明显影响的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
准确的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 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高 产量和经济效益。
农业资源管理
气候预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 地管理农业资源,确保可持 续农业发展。
农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1
气候变暖
温度升高导致旱灾和病虫害增加,但一和分布的变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寒冷气候
寒冷气候下,农作物的选择和耐 寒性至关重要。
农业气候的遗传与可变性
农作物遗传 气候变化
不同农作物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和生长 特点。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和农业气候模式产生重要 影响。
气候预测在农业中的应用
减少农作物损失
通过气候预测,农民可以采 取相应措施,减少农作物受 灾的可能性。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温度
农业气候中的温度直接影响作 物生长的速度和品质。
湿度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农作物的生 长和水分的吸收。

农业小气候

农业小气候

目录第一章总则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内容和特点1.2农业小气候观测的任务1.3农业小气候观测的分类1.4农业小气候观测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农业小气候观测仪器2.1辐(射)照度和光照度仪器2.2温度观测仪器2.3空气湿度、CO2浓度和氧浓度观测仪器2.4风速观测仪器2.5农业小气候自动综合观测仪器2.6农业小气候观测架2.7其它仪器2.8农业小气候仪器的自然对比检定第三章农业小气候观测设计与方法3.1裸地小气候观测3.2密植作物地小气候观测3.3稀植作物地小气候观测3.4间作地小气候观测3.5覆盖地小气候观测3.6果园小气候观测3.7温室小气候观测3.8畜舍小气候观测3.9菇房小气候观测3.10农田防护林(网)小气候观测3.11农业地形小气候观测3.12山地小气候观测3.13水域小气候观测第四章农业小气候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4.1观测的记录4.2观测资料的初步整理4.3小气候观测总结报告第一章总则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内容和特点1.1.1农业小气候观测的范围农业小气候是指农业生物生活环境(如农田、果园、温室、畜舍等)和农业生产活动环境内(如晒场、喷药、农产品贮运环境等)的气候。

这些小环境内的气候与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们之间直接地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

农业小气候范围(尺度),是以农业生物或农业生产活动所处的地点为起点,垂直方向大约在几米范围之内,一般不超过10米;水平方向上没有明确规定,小到数米,大到数百米以上。

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种类很多,它们分别处在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中。

农业小气候系统是由众多客观存在的、并通过某些物理过程将其相互联系且相互发生作用的客观实体所组成。

由于构成农业小气候系统的实体不同,以及联系这些实体之间的主要物理过程不同,从而区分出不同类别的农业小气候系统。

例如,农田小气候系统、园林小气候系统、保护地小气候系统、温室小气候系统、畜舍小气候系统、贮藏库小气候系统以及地形小气候系统、水域和岸边小气候系统等。

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0° 昼夜平分 风大雨少 土温速升 准备播种 抗旱保夏
春分:3月20日或21日
• 清明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105° 天气转热 尚未达到 最热程度
小暑:7月7日或8日
• 大暑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120° 一年中最 热时节
大暑:7月22日或23日
• 立秋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四季划分:
1、天文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气象划分(阳历划分):春(3--5月)夏(6--8月) 秋(9--11月)冬(12--2月)
3、古代划分:春(立春--立夏)夏(立夏--立秋)
秋(立秋--立冬)冬(立冬--立春)
4、农历划分:春(1--3月)夏(4--6月)秋(7--19月) 冬(10--12月)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立冬:11月7日或8日
225°
冬季开始
土地秋耕 越冬管理 粮果贮藏
• 小雪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整理

绪论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

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

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5、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

其成分主要是N、O、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99.97%。

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

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

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高度上的气温显著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农业小气候名词解释

农业小气候名词解释

农业小气候名词解释
农业小气候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地理环境、大气环境、土地利用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与周围环境相比具有一定特点的小范围气候条件。

这种气候特征对农作物种植、养殖、灌溉等农业活动产生影响。

农业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雨量、日照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了解和利用农业小气候信息,可以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事活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任务7.2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任务7.2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二十四节气
285° 天气寒冷 风雪交加 种子保管 果树涂白 防止冻害
小寒:1月5日-- 1月7日
• 大寒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300° 狂风暴雪 天气最冷 种子贮藏 果树涂白 防止冻害
二十四节气
165° 水气凝结 作物成熟 秋收大忙 收获贮藏 送粪翻耕 整地种麦
白露:9月7日-- 9月9日
• 秋分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180° 叶黄脱落 气温降低 小麦播种
小雪:11月22日-- 11月23日
• 大雪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255° 气温骤降 大雪飞扬 粮果贮藏 防寒保温
大雪:12月6日-- 12月8日
• 冬至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二十四节气
225° 水热不良 万物枯老 土壤未冻 土地秋耕 越冬管理 粮果贮藏
立冬:11月7日-- 11月8日
• 小雪
立春 惊蛰 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 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
雨水 春分 谷雨 小满 夏至 大暑 处暑 秋分 霜降 小雪 冬至 大寒
二十四节气
240° 天气转冷 降雪开始 秋菜收获 果树冬灌
• 立春

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解析

第十一章保护地小气候解析
在透明或黑色地膜上,纵向 均匀地印上6~8条2厘米宽的银灰 色条带。除具有一般地膜性能外, 尚有避蚜、防病毒病的作用。这 种膜比全部银灰色避蚜膜的成本 明显降低,且避蚜效果也略有提 高。
25
26
黑 色 膜
在聚乙烯树脂中加入2~3%的碳黑制成。
27
优点 膜透光率很低,阳光大部
分被膜吸收,膜下杂草因缺光黄 化而死,具有较好的灭草作用。
降增 低强 空作 气物 相的 对光 湿能 度利
用 率
15
(二)对园艺作物生育的影响 1. 促进种子发芽出土及加速
营养生长。 2. 促进作物早熟。 3. 促进植株发育和提高产量。 4. 提高产品质量。 5. 增强作物抗逆性。
16
(三)其他效应
节节防 水省除 抗劳杂 旱力草
17
四、地膜的种类及特点
10
盖明显。
技术要求
要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磷二铵和K肥要施足,以保证 后期苗子不脱肥。
整地:畦子一定要平,土块儿要细。畦子不平浇水时容易积 水。
覆膜要紧:地膜铺在地面上要紧贴地面,不要留有空隙,不 能太长才压土,大约在6米左右就压土。
土壤湿度:土不能太干,视墒情浇地,湿土起垄覆膜,以防 止水分蒸发。土壤有一定湿度覆膜可以保证土壤的含水量。
3
2、栽培作物种类和效益:约40多种作物上大面积 推广。据统计,从1982到1995年, 累计增产:粮食2642万吨,花生355万吨,糖 料655万吨,蔬菜2090万吨,瓜果4488多万吨, 及其他农产品, 累计增值:950亿元 现在, 大多数地膜一般是厚为0.005~ 0.015mm的聚乙烯透明塑料薄膜。
缺点 对土壤的增温效果不如透明
膜,一般可使土温升高1~3℃。而 且自身较易因高温而老化。

农田小气候站改善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站改善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站改善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田间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

田间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

田间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

研究田间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稳定的农田小气候站的精确度和功能也随之提高,监测的数据具有很大的可比性。

它能在多种自然环境下正常运转,依靠精确的系统配置采集各类数据,超大的储存容量让它能够连续存储长时间的气象数据,便于统计和分析天气对各种产业的影响。

农田小气候站可对常规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严重威胁这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和生态环境,因此在当前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完善农业环境气象监测旧版的尤为重要了。

利用农田小气候站开展干旱、洪涝、冷害等灾害的动态监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全面监测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助于建立高效、及时、准确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农田小气候除受自然地理条件和作物本身生育状况的影响外,农业技术措施对农田小气候环境的改造也是非常明显的。

它们有各方面的效应,在这里主要是分析和研究气象效应。

一、耕作措施(一)耕翻耕翻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大,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减小。

同时也使土壤表面粗糙,反射率降低,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土表有效辐射增大,地温升高。

高温时间(白天),表层热量积集,温度升高,表现增温效应;下层温度较低,表现降温效应。

低温时间(晚上),表层接收深层输送的热量少,温度降低,表现降温效应;下层温度较高,表现增温效应。

耕翻还能切断土壤毛管联系,使土层水分上下交换大为减弱,降低下层水分蒸发,起到保墒的作用。

但是降水后耕翻的气象效应就完全不同。

由于耕翻地的透水性强,持水能力高,土壤水分多,蒸发耗热也多,于是表层温度低于未耕地,而土壤湿度较大,越到下层差异越小。

(二)镇压土壤镇压和耕翻的气象效应恰恰相反。

镇压使土壤紧密,孔隙度减小,土壤容重和毛管持水量增加,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增大。

白天,地表接收太阳辐射向深层传导;夜间,地中热量向地表输送,镇压促进土壤的热交换,镇压地夜间表现增温效应,白天表现降温效应,可以减小土壤温度变化的幅度。

但镇压时要考虑天气条件和土壤本身的状况。

一般疏松的土壤宜于回暖天气下进行镇压,而偏黏的土壤宜于寒潮侵袭时进行镇压,甚至黏土就不镇压,否则就达不到镇压的增温效应。

(三)垄作垄作具有隆起的疏松土层,通气良好,排水力强。

所以表层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都比平作小。

对提高表层土壤温度,保持下层土壤水地分有良好作用。

垄作的温度效应,在北方的暖季更为显著。

垄作有较大的暴露面,除其辐射增热和冷却比较急剧外,土壤蒸发耗水的现象比较严重。

但是,它类似耕翻的效应,对表层土壤有增温效应,对下层土壤有保墒效应。

垄作的温度和水分效应随地区而不同。

在温带较高纬度降水较少的地区,采用垄作对改善和调节土壤热状况,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小气候的概念
任何一个地区内, 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 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 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 点的气候,通称小气候。
• 小气候是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 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贴地气层和土 壤上层的气候。

小气候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
个别天气现象的差异上,如温度、空气
湿度、风、降水以及某些天气现象(如
3、水田中湿度垂直分布
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相对湿度 在白天和绝对湿度的分布一致,夜间则相反。
(四)农田中风的分布
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 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 再变化。从垂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叶稠密部位受 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 较远的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返回第十一章
▪ 差别大 从产生小气候现象来看,由于小 气候考虑尺度很小,局地差异不易被大 规模空气运动所混和,所以在垂直方向 或水平方向上的气象要素差异很大。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农业小气候的基本特征
农业小气候是指广义的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各种 小气候。包括农田、果园、茶园、森林、草地、设 施农业、畜牧、水产养殖、地形等各种类型的小气 候。
(五)农田中二氧化碳的分布
作物层内二氧化碳浓度在茎叶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 从清晨到中午 ,作物茎叶密集的高度上二氧化碳浓度最低 ,午后可降至最接近地面的地方。夜间,从傍晚到清晨, 由于作物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农田中二氧化碳的 浓度由下向上不断递减。
(二)农田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1.物理基础 农田辐射输送和湍流交换两者因地、 因时、因天气条件和大气物理状况而发生变化, 是导致农田热量平衡各分量相应改变,从而引起 农田小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因。
2.生物基础 主要指作物叶片空间分布的形式,它 的变化对作物群体结构中太阳光和辐射的透入量、 空气温度和湿度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有很 大影响。
累干物质。
▪ 太阳光能在植被中的分布 农田中总辐射强度、直接辐射强度和散
射强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是相似的,都从植 株顶部向下递减,并都是在开始时递减较慢, 在中间层迅速削弱,再往下递减速度又缓慢 下来。因此,过分密植的农田不利于下层透 光,培植适当的株型,对有效利用太阳能很 重要。
(二)农田中温度的分布
作物生育盛期,茎叶密集的区域是主要的 蒸腾面。午间靠近茎叶密集的区域绝对 湿度较大,清晨、傍晚或夜间,茎叶密 集的区域有大量露或霜形成,绝对湿度 比较小。
• 作物生长后期,农田的绝对湿度分布又 和裸地几乎一样,即白昼随高度降低, 夜间相反。
2.农田中相对湿度的分布 决定于温度和绝对湿度的分布。
一、农田小气候形成的基础
(一)活动面和活动层
1、活动面 活动面是热量和水分交换最显著的物体表 面。农田土壤、植物和大气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物质输送 和能量转换,在小气候形成上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2、活动层 实际上,对小气候形成起物理基础作用的不 局限于活动面,而是以发生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层次中, 这一发挥物理基础作用的层次称为活动层或作用层。
第十一章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要求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 • 小气候的基本知识 • 农业小气候的基本特征 • 农业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 保护地小气候
• 地形和水域小气候
• 森林和园林小气候 难点: • 农业小气候的基本特征
返回第十一章
第一节 小气候的基本知识
作物生长末期,白天相对湿度和生育 中期相近,夜间地表温度较低,最大 相对湿度又出现在地表附近。
• 作物生长初期,相对湿度的分布与裸地 相同,不论昼夜相对湿度都是随高度而 降低。
作物生长盛期,白天相对湿度在茎叶密集 区域附近最高,地表附近次之;夜间气 温都较低,株间相对湿度在所有高度上 都比较接近。
霜、雾)的分布,但不影响整个天气过
程。
二、小气候的类型
小气候主要有独立小气候和非独立小气候两种类 型。独立小气候是指某种下垫面上形成的,相对 而言不受周围条件的影响形成的小气候;非独立 小气候是指既受本下垫面的影响,同时还受到相 邻地段其它下垫面的影响而形成的小气候。
三、小气候的特点
▪很稳定 小气候规律具有相对稳定性。由于 小气候尺度小,所产生的小气候差异不易被 混和。因此,各处小气候现象比较稳定,几 乎天天具有相同的规律性。但不同季节和天 气类型略有差异。
最低温度出现在作物层中的茎叶最密集期的,部位茎(叶外枯活黄
动面)。
脱落,太阳投
入株间的光和
辐射增多。农
田的温度分布,
与生育初期相
近,最高和最
低温度,出现
在地面附近。
•温度在水田上的分布情况和旱地有异
水田的温度分布,紧贴水面的一薄层,白天蒸发耗热多,夜 间冷却慢,所以与旱地情况相反,白昼为辐射型,夜间为日射 型的温度分布。
(三)农田中的湿度分布 1.绝对湿度分布
• 农田中的湿度分布和变化,决定于温度、 农田蒸发、乱流水汽交换强度的变化。白昼 空气乱流使水汽蒸发向上输送,夜间使水汽 流向作物层,并凝结为露或霜。
• 作物生长初期,作物蒸腾面不大,作物 的蒸腾量不是农田蒸散量的重要部分,
农田绝对湿度分布和裸地一样,白昼随 高度降低,夜间相反。
二、农田小气候的基本特征 (一)农田中辐射和光的分布
▪ 植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透射和吸收
植太物阳对辐太射阳到光达的透农射田能植力被与上反表射面能时力相,当一,部即分植 被物植反射物强叶的面太反阳射光,谱部一分部,分其被透叶射面能力吸也收强,。一部分 穿过绿植色株叶空片隙对或太透阳过光谱叶有面两深个入明到显下的面吸各收带层,直一至个 地在面生理。辐对射于部不分同,作可物吸,收8或5%者的同入一射作辐物射;不另同一的个生在 育长期波辐,射其部对分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能力 不同植。物通过叶片吸收生理辐射,进行光合作用,积
• 农田中温度的分布,决定于农田辐射差额 和农田乱流情况。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和 栽培措施下,温度分布是不同的。
•生长发育初期 谷类作物在分蘖以前,因茎叶 幼小,与裸地情况基本相同,即白昼盛行日 射型,夜间盛行辐射型的温度分布。
• 作物的生长盛期,茎高叶茂,株间和株顶以上的空气 交换大为降低。温度垂直分布:午间最•高作温物度和发夜育间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