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1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1光和辐射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一层叶片,进入第二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2温度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1.2.1生长发育初期和后期
初期作物茎矮叶小,植株覆盖面积少且分布稀疏,白天和夜间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几乎与裸地一样,即白天温度呈由地面向上递减的日射型分布,夜间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相应上升的辐射型分布。到作物成熟的生长发育后期,禾谷类作物茎叶枯黄,阳光透达地面,植株蒸腾减弱,农田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几乎回复到生长发育初期的状况。水平阔叶作物(如棉花地)的情况有所不同,白天空气温度铅直分布廓线的最高点并不出现在地面,而是在植株顶部的叶面附近。夜间温度廓线的最低点却仍在地面。
1.2.2生长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作物封行,枝繁叶茂,形成小气候的因子变化频繁,温度铅直分布情况也较为复杂,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分布正好相反。
1.3湿度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湿度铅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4风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1.5co2
农田co2的状况,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大气中co2含量和土壤释放co2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物层内co2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在白天,农田co2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
2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
2.1通过合理灌溉改善农田小气候
灌溉首先是增加了农田的水分。水分增大,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同时,白昼灌溉后地表温度较低,空气湿度增大,有效减少辐射,因而灌溉地辐射差额比未灌溉地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能提高15%~20%。
在灌溉田上,由于土壤与空气热交换的变化和蒸散耗热的增加,大大削弱了空气的增热与冷却过程,气温的日振幅大为减小,愈靠近地面这种特点愈显著,到150cm处,才与未灌溉地基本一致。
灌溉大大增加土壤湿度,而且对近地层的湿润状况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100cm以下范围,正午前后差异最大,其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都明显高于未灌溉地。因而合理灌溉所造成的小气候环境,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2.2合理安排种植方式与行向
2.2.1种植行的气象效应
作物种植行向不同,植株间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和光照强度就会有所差异。就透光情况来看,在一天当中,植株间的透光率,除中午前后系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稍低以外,其他时间均是东西行向比南北行向高。气温和地温的情况也类似。所以,在统一通风状况下,东西行向栽植比南北行向更有利。
2.2.2种植密度的气象效应
农田的通风透光性随密度的加大而减弱,空气湿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在同一密度下,种植方式不同其气象效应也不同,采取宽行、窄行种植方式能增加株间光照,改善农田通风条件、温度和湿度状况。
2.2.3间作套种的气象效应
间作和套种改平面受光为立体受光,增加了光合面积和作物层内的透光性,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同时改善了农田的通风条件,保证了co2供应,提高了光合效率。
2.3通过覆盖改变农田小气候
覆盖能改善农田的温度状况,同时能调节土壤水分。用塑料薄膜保温育苗就是一种典型的用覆盖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实例。塑料薄膜传热性差,透光性大,用它覆盖,温度就高,据试验一般可提高7~8℃。
2.4改善农田小气候的化学方法
喷洒成膜化学物质,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温度和湿度。如土壤增温剂、保墒增温剂等。
喷洒降温剂,降低作物叶面和土壤温度。晴天正午可降温10~14℃,5cm地温可降低7~9℃,早晚降温作用不明显,有效期可维持2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