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景观规划(2001-2020)

合集下载

三亚天涯海角旅游景点介绍

三亚天涯海角旅游景点介绍

三亚天涯海角旅游景点介绍景点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三亚海角天涯景点介绍拜南海不雅世音,走海角天涯海角天涯风景区(必游)出三亚市沿海滨西行26公里,到达了马岭山下,便是“海角天涯”奇景。

游客至此,似乎到了天地之尽头。

古时候交通闭塞,“鸟飞尚需半年程”的琼岛,人烟稀少,荒芜凄凉,是封建王朝流放”逆臣”之地。

来到这里的人,来去无路,望海兴叹,故谓之“海角天涯”。

宋朝名臣胡铨哀叹“区区万里天涯路,野草若烟正断魂”。

唐代宰相要德裕用“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诗句倾吐了谪的际遇。

这里记载着历史上贬官逆臣的悲剧人生,经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描绘,成为我国富有神奇色彩的著名游览胜地。

这里碧水蓝天一色,烟波浩翰,帆影点点,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滨,使整个景区如诗如画,美有胜收。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本地渔家指航打渔。

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电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据记载,“天涯”题刻,是清代雍正年间崖州知府程哲所书。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现在景区内还建有海水浴场、钓鱼台及海上游艇等设施,一座由现代建筑和仿古典传统园林式建筑风格相结拿来“天涯购物寨”、“天涯漫游区”、“天涯画廊”、“天涯民族风情园”、“天涯历史名人雕像”等屹立在海角景区,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附近有“点火台”、“望海阁”、“怀苏亭”和曲径通幽组成的登山多层次游览胜地。

为什么古人把这里定为海角天涯呢?长期以来,一直是难解的历史之谜。

近年经过多方考察,这一历史之谜已经揭开。

清代康熙盛世时期,曾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邦畿《皇舆全览图》的测绘活动,位于海南岛南端的海角天涯景区所在地,成为这次测绘中国陆地邦畿南极点的标记。

海南三亚山风景区功能规划与布局解析.

海南三亚山风景区功能规划与布局解析.

海南三亚山风景区功能规划与布局解析摘要:在我国,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数不胜数,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依托其独特的三海名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成了以佛教文化为主的主题公园,并且成为我国著名的五星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本文将从其开发规划方面对南山佛教文化园苑进行解析,了解其开发的先进经验及成功模式,同时发现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三亚南山佛教文化区旅游服务功能一、规划背景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市西南20公里处,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优先项目”。

它位于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市的西部,是全国罕见的超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

园区规划面积五十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十多平方公里,由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公司统筹规划,美国经济咨询联合公司提供可行性报告。

项目内容策划分别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完成。

该项目是海南省的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被海南省授予“海南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海南省生态旅游示范景区”,并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佛教界、文化界的高度重视。

它的建成填补了海南历史文化旅游的空白,进一步突出海南大生态旅游优势,为中国旅游添光增彩。

在它北面有255国道和海南环岛西线高速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依托南山独特的山海名胜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开发建成了全国罕见的超大型以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

南山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

建设期为十年,分三期开发实施,一期建设于1995年的11月开工,1998年的4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二期于2005年4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剩余部分为第三期。

游区生态恢复与保护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0平方公里,如图1、图2所示:图1 南山文化旅游区区位图图2 南山文化旅游区鸟瞰图二、资源与文化开发南山旅游文化风景区的开发依据地场地内现有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及现有价值,结合保留当地旅游文化资源条件下,提炼出以下几个主题(一)佛教文化主题地处佛教文化圣地——南山,具有深厚的佛教历史背景,在加强该旅游区的娱乐参与性的同时,通过保护和挖掘这些历史的佛教传奇故事和佛教文化设计主题公园,为参观者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体验,从而也满足了社会对了解佛教文化的渴望与市场需求,同时也执行了弘扬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地方政策。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海南]海湾概念性总体规划景观设计
制约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特定时间、特定区域的主观判断、盲目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区域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国民收入的不平均导致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呈广泛多样性,高、中、低端旅游产品常常 复合存在与同一区域,相互制约,限制区域发展
当前资金缺乏的局面制约了旅游业发展 博敖国际会议中心及周边区域的分流作用
50% 40% 30% 20% 10%
0%
法国 西班牙 美国
-10%
中国 意大利 英国 中国香港
背景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近年来进 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旅游业在全球旅游 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未来十年旅游行业 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旅游产业研究——海南省旅游发展背景
背景研究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海南省建成中国旅游名省、强省, 世界著名、亚洲一流的国际性热带海岛度假休 闲旅游胜地。
位于东亚和太平洋旅游板块的中心位置,有自全区 各旅游客源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 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辐射到这里的 旅游客流;
开辟了极多的国际航空线路,交通可进入性十分便 捷;
当地特色:打开心灵之门的草裙舞; 世界一流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
背景研究
旅游产业研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例
城市综合背景研究——三亚市城市发展方向分析
背景研究
向东发展方向 向西发展方向 向北发展方向
受地形和机场的限制, 城市可拓展和发展方向 (向西和向北)与城市 主导产业的扩散方向 (向东)不一致,由于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城 市产生了向东部跨越发 展的需求。
城市产业经济的升级, 对三亚市城市空间发展 提出了新的要求
背景研究
海棠湾旅游资源以热带滨海自然旅 游资源最为突出,海湾、沙滩、蜈 支州岛、椰子州岛、南田温泉等都 是品质较高的景观资源,且大部分 都还处于未开发状态,这些资源是 海棠湾旅游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基 础和前提。

三亚天涯黎家-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策划案

三亚天涯黎家-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策划案
PART 01
三亚市地理位置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处于西太平洋环带上,海南省的省会,全市面积约1919.6平方公里。南临南海,有10多个岛屿,19个港湾,是海南南部经济中心和我国南疆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交往最捷的大门,也是中国与西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交通要道。
五个镇:海棠湾镇、田独镇、凤凰镇、天涯镇、崖城镇。
PART 02
天涯湖
黎族歌舞 演艺中心
篝火表演广场 沙滩烧烤区
民间体育竞技场
天涯结缘活动区
天涯湖景观区
利用现有的泻洪通道,建造泵房,海水回流,引入对面一路之隔的天涯海角的海水区域,开挖人工“天涯湖”,无论枯水期还是雨季,形成一年四季3到4米落差的阶梯状人造瀑布景观
复制人造海滩,运入优质海沙,配以热带植被,创造度假园区内椰风海韵的热带风情
A
船形屋:早期的黎家用茅草、泥巴、竹木仿船形建造居室。
B
特色饮食:竹筒饭、山兰糯米酒、甜糕等
C
传统舞蹈:打柴舞、舂米舞等
D
传统节日:三月三
E
黎族妇女纹身
F
服饰:手工编成的黎锦,在春秋时期就有盛名,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资源分析
丰富的黎族民俗文化
资源分析
热带水果: 椰子、芒果、菠萝蜜、番荔枝、番石榴、红毛丹、火龙果、荔枝、榴莲、龙眼、菠萝、山竹、芭蕉、香蕉、槟榔等 自然资源丰富
02
购物街的商业业态以民俗纪念品、海洋文化纪念品、黎族服饰、黎族特产(山栏米酒、槟榔等)、黎族餐饮(如竹筒饭、腌酸菜、腌酸鱼、腌酸肉、黎族粽子、鱼茶)为主,充分注重商品的特色性和本土性。
03
黎、苗族风情餐 “山栏”香米是黎族地区的特产,历史上早已成名,煮成的饭味香可口;腌酸菜、腌酸鱼、腌酸肉是黎族特有的风味食品;野菜的品种也多达几十种;南瓜、葫芦瓜、椰子、菠萝蜜、龙眼、荔枝、木瓜等蔬菜水果丰富盛产……在琼崖黎家乐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黎家餐饮和小吃,尽享吃之乐。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

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公示稿)三亚市人民政府2011年01月目录1.总则 (2)2.发展目标与策略 (3)3.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3)4.滨海地区规划 (8)5. 中心城区规划 (11)6.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7)1.总则1.1编制背景国际旅游岛建设: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三亚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必须承担先锋的角色与义务。

海南省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相关省域规划要求,在海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中,三亚要发挥带头作用,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区,并进一步强化南部中心城市的职能。

农垦体制改革:2008年6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农垦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原则,三亚垦区将纳入三亚市统一规划和管理。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即将到期。

1.2指导思想深刻认识三亚区位及资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认识生态环境是发展的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

贯彻国际旅游岛建设思路和精神,按照国际旅游城市建设要求,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旅游及相关产业,明确城乡整体空间结构,合理有序发展。

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游客等外来人口和本地常住人口需求,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公共设施,保障城市发展惠及广大民众。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强调政府在战略性资源管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1.3规划期限2008年-- 2020年。

近期为2008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

1.4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为市域、滨海地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总体规划(2012-2020)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总体规划(2012-2020)
3.空间发展策略
镇区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积极对接周边景区和红塘湾旅游度假区,完 善和强化作为镇域中心和三亚西部旅游服务基地的职能,并挖掘天涯文化特 质,塑造风情小镇特色。
镇域整合自然、人文资源,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提升旅游 价值。
第10条 发展目标体系
天涯镇发展目标体系详见附表一。
4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总体规划(2012-2020)
第13条 重点产业发展策略
1.热带农业与休闲旅游业 滨海休闲旅游业:依托天涯海角和南山景区、红塘湾和三美湾等旅游度假 区,开发“天涯文化”主题观光、休闲、体验性项目。 山地生态旅游业:依托天涯湖、布山水库、云梦山等山地、湖泊资源,打 造以山林旅游、休闲运动、健康养生为主的休闲度假地。 缓丘海景休闲旅游业:依托镇域西、北缓丘地带的南天门生态园、兰花世 界、文门村等休闲农业基地,发展以热带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文化体验、 有机农产品生产研发、农业科技展示等为主的旅游业,打造热带田园休闲旅游 地。
6
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总体规划(2012-2020)
文本
第二节 镇域城乡统筹规划
第15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 2015 年天涯镇域常住人口为 5.0 万人,城镇化率为 46%;
远期 2020 年天涯镇域常住人口为 5.2 万人,城镇化率为 50%。
第16条 城乡居民点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建立“镇区(市级旅游度假区)——中心村——一般村”的三级城乡 居民等级结构。
文本
第三章 镇域城乡统筹规划
第11条 镇域城乡规划原则
1.推进城乡统筹策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走以旅促 农、城乡共融、协调发展的发展道路。
2.强调集聚,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镇区和中心村集中,形成等级规模有 序、空间布局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的村镇体系。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总体规划

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总体规划

1 规划分析——现状
马岭地区
马岭地区是天涯海角重要的景观背景。 现状景观资源丰富,山体植被保护较好, 仅在部分潜山地区有轻微破损。
马岭山顶为军事用地,近期无法纳入 整体游赏系统,在远期可做系统考虑。
1 点主要是凤凰镇管辖 的大兵村(人口约902人,230户)和属天 涯镇管辖的少量散居居民点(人口约30户 ,106人) 。村落人口规模较小,居民中大 部分为黎族,传统手工艺不发达,受教育 水平较低,年轻人一般最高学历高中毕业, 基本上以农业生产和服务业为主。
1.3 规划应对
• 构筑大天涯旅游综合体
拓展大天涯腹地,构筑国 际旅游综合体,容纳观光、度 假、休闲、娱乐、体验、文化 产业等综合功能。
大天涯旅游综合体、南山 景区、三亚市区、亚龙湾、海 棠湾、崖城共同构成承载三亚 旅游发展五大旅游板块,平衡 三亚旅游空间布局,提高国际 旅游竞争力。
1.4 规划定位
天涯海角景区 大天涯旅游综合体
集聚历史、文化精华的国家文化品牌 海南特色自然人文景观的代表 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的重点景区
具有热带滨海田园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旅游综合体
天涯海角景区详规
1 规划分析——规划范围
景区 天涯海角景区 天涯海角重点景区 天涯海角核心景区
面积 16.4平方公里 3.5平方公里 1.19平方公里
大天涯 天涯海角景区
1.3 规划应对
• 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扩容天涯海角景区规模
按照上位规划要求,将目前类似于公园的景区范围扩 展至16.4km²,与南山景区及亚龙湾景区规模在一个数量级上, 从而为天涯海角景区的发展创造先期条件。
1.3 规划应对
• 升华天涯海角自然价值 • 挖掘天涯海角文化内涵
“今天的海南岛不管多么繁荣 多么现代,它对于整个中国版 图而言仍然应该是一个人文气 息浓重的休闲所在,温暖而祥 和,寻常而自然。堵住非人文 的功业噪音,删削急功近利的 短视作为,使急急赶路的中国 人哪怕是在地图上看到它也能 获得一种全身心的抚慰。”

天涯海角景区的唯美介绍

天涯海角景区的唯美介绍

天涯海角景区的唯美介绍概述天涯海角景区位于中国海南省三亚市,是海南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这个神奇的地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迷人的海滩,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以及浓厚的民俗文化而闻名于世。

天涯海角景区是游客们感受海南岛的独特魅力和探索不尽的奇迹之地。

自然风光天涯海角景区位于海南岛西南端,被濒临蔚蓝海水的悬崖环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这里有着壮丽的奇峰异石、浩渺的海洋和蓝天,令人陶醉。

景区内有许多优美的海湾和绵延绵亘的海滩,如金鸡岭、雷鸣灯塔、天堂森林公园和石景等,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海滩天涯海角景区以其美丽的海滩而闻名。

白色的沙滩绵延数公里,细腻而洁白。

沙滩上鳞次栉比的椰树为游客提供了遮阳的天然伞。

站在沙滩上,远处的海水清澈见底,蔚蓝的海面和翻滚的波涛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

不仅如此,沿着海滩漫步,沉浸在微风拂面、海浪拍打脚边的美妙感觉中。

这里的浪花白四溅,阳光下反射出的水珠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游客们可以享受到追逐海浪、沐浴清波的快乐,还可以体验冲浪、滑水等水上运动项目。

海洋生态资源天涯海角景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片处女地”,这里的海洋生态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护。

这里有着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如五彩斑斓的珊瑚,鲜艳夺目的热带鱼,以及稀有的植物和动物。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参观海洋博物馆,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生态环境。

此外,游客还可以搭乘观光船,深入大海,近距离观赏珊瑚礁,体验海底世界的神秘与美丽。

民俗文化天涯海角景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其浓厚的民俗文化。

这里是海南岛最重要的渔村之一,渔民们世代以渔为业,形成了独特的渔村文化。

在景区内,游客可以参观渔村,体验渔民的生活和文化。

这里的当地居民热情好客,他们会向游客们展示渔民的日常工作和捕鱼技巧。

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美食,如海胆、海螺、龙虾等,让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

此外,在景区内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和文化活动,如渔民歌舞表演、海南特色手工艺品展览等。

三亚天涯区南边海渔村精品街区改造现状改造示范段

三亚天涯区南边海渔村精品街区改造现状改造示范段

三亚市天涯区南边海渔村精品街区改造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为加快做好三亚市天涯区南边海渔村精品街区改造项目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维护征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国务院令第590号)、《三亚市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规定(2013年修订)的通知》(三府〔2013〕43号)、《三亚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暂行办法》(三府〔2015〕112号)和《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南边海环河口棚户区改造征收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天府〔2017〕119号)等法律法规以及参照三亚市政府其他有关规定,结合三亚市天涯区南海渔村区域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征收(拆迁)改造范围及基本情况三亚市天涯区南海渔村现状改造项目涉及土地面积约为21.7万平方米(约325.5亩)。

范围四至:东至榆亚路,西至小洲岛,南至鹿回头,北至南边海景观大道。

现状改造面积125428.71平方米,需削层面积108559.80平方米,需整栋拆除面积11796.34平方米(上述数据最终以实际测量面积为准),范围内涉及拆除的各栋居民楼,以及因道路拓宽和景观提升改造涉及需拆除的其它房屋等,涉及拆除的房屋被依法征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收回。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价值和形象,打造疍家文化风情小镇,盘整现状民居建筑,保留已有权属建筑,全面提升步行街景观环境,维护被征收单位、被征收(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结合南海渔村现状改造与鹿回头景区共生联动发展,在依法征收的基础上,做到和谐征收。

三、征收(拆迁)主体和法律依据(一)征收(拆迁)主体1.征收(拆迁)人:三亚市天涯区人民政府。

三亚天涯海角浪漫之地观赏壮丽的海景和日出日落

三亚天涯海角浪漫之地观赏壮丽的海景和日出日落

三亚天涯海角浪漫之地观赏壮丽的海景和日出日落三亚,坐落在中国南海的海南岛上,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

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以其迷人的海景和令人心醉的日出日落而闻名。

其中,天涯海角更是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欣赏壮丽的海景和浪漫的日出日落。

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区西南角,是中国最南端的大陆地点之一。

这里被誉为“天涯”,象征着地球的尽头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天涯海角的地势较高,周边的海域错落有致地延伸到远方,如同一幅壮丽的海洋画卷。

当太阳升起时,天涯海角的日出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在清晨的曙光中,海面上漂浮着一层轻纱般的雾气,太阳从海平面上缓缓升起,逐渐染红了整片天空。

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犹如无数颗宝石在海洋中闪烁。

站在天涯海角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海湾,远处的海蓝与天蓝交相辉映,景色美不胜收。

而在夜幕降临时,天涯海角的日落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远离喧嚣的城市,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仿佛与世隔绝。

夕阳渐渐西沉,天空中绚丽多彩的霞光从云层中透射出来,将海面染成一片金黄。

温柔的海风伴随着海浪的声音,轻拂着脸颊,让人感到宁静与安宁。

夕阳西下,画面如诗如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与美好。

除了日出日落,天涯海角的海景也是令人陶醉的。

蔚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沙滩、婀娜多姿的海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站在海角的高处,远眺海面,看到无垠的碧海和一望无际的天空相融于一体,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无限。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放松身心,感受海风拂面、海浪涌起,远离都市的喧嚣,重新与大自然相融。

此外,天涯海角还有一些特色的景点值得一提。

如“天涯石”,上面刻有诗句和名人名言,让人沉醉其中;“海角十八洞天”,隐藏着形态各异的海蚕石洞穴,宛如进入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天涯海角纪念塔”,是纪念天涯海角成为“天涯”和“海角”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了新人的结婚胜地。

总之,三亚天涯海角是一个浪漫之地,拥有壮丽的海景和迷人的日出日落。

来到这里,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会到了宁静和安宁。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案例分析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案例分析
景区特色
• 石刻传说:“天涯石”、“海角石”、“日月石” 和“南天一柱”等名石,昂首天外,峥嵘壮观。
• 滨海生态:碧海、青山、白沙、礁盘、椰林、波 涛、渔帆、鸥燕、云层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 椰风海韵。
• 天涯情结,爱情寓意
9:00
进入园区
【购票】 【检票】 平均用时0.5h
游览观光
【五大名石】 【拍照】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
三亚天涯海角 国家AAAA级风景区 “天涯”“ 海角”石的传说 情侣爱情打卡目的地
1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
三亚地标,名气大,备受情侣游客欢迎;文化内涵发掘不足
景区概况
游客行为特征及点评
位于三亚市区西南23公里处,国家4A级景区,是海南 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胜,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南第一 品牌。
31.3%
其他
充水分,石头桌椅让我们得到休息,老人挺开心的,说 来了天的尽头,可以活到99了。
游客4:到了三亚不去天涯海角总觉得没有来过,所以 去了,地方一般,坐车有点不方便。
游客5:现在的景区修的非常漂亮,林荫道走起来非常 • 到天涯海角旅游的情侣游客和家庭游客最多,占比 有画面感。
接近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游客5:这地方到此一游的节奏,环境还可以,主要名 气大,娱乐方面相较于三亚的景点就缺乏特色了。
平均用时1.5h
好评:景色美、三亚地标、设计人性
11:30 离园
南山文化 旅游区
大小洞天
返回酒店
差评:项目不够丰富、趣味性不足、配套未跟进
游客类型
游客1:蓝天,大海,椰树!真的好像到了天的尽头, 游客1:天涯海角名声在外,其实就是沿着海岸线寻找
10.8%
值得去看看,寓意深长! 游客2:不愧为三亚的标志性景区!值得一来!

天涯之情:自然、历史、情感的契合——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局部整改规划设计

天涯之情:自然、历史、情感的契合——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局部整改规划设计

行业 , 从而旅游景 区的规划设计也 备受重视 。我国的旅游景区景观 设计研究从 8 O年代初开始至今 已有 2 年的发展历程 , O 从之前 照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市 园林 的规划模式到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到 目 已可持 前 续发展 的理论为指导 , 强调从方法创新 , 观念创新 , 立意创新 , 管理 创新等角度提供各种新 的探讨 , 防止旅游规划形成规模化套路 。
在展示天涯海角作为国家5a级自然景区的同时强化情的含义即运用园林设计的手法和空间形态来塑造出强烈的场所精神打造其作为祖国最南端寄托情感的境界让自然作为天涯海角景区的载体景观小品所形成的节点作为自然景色的点缀和补充本着一种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情感的态度进行规划设计希望能为天涯海角景区锦上添花
维普资讯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0 — 0 — 2 1 7 — 8 4( 0 7) 5 2 4 0 在天涯海角景区的入 E处开辟了一定 门户广场区 , l 其间借天涯
中图分类号 : u 8 T 9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 旅游业也成了 目前炙手可热的
1主题景 区的提出 .
海角最为著名的海景礁石为设计母 体 ,利用 园林造景 手法 , 以小 “ 见 大、 以虚化实” 隐射 出天涯海角的 自然景观 。 将广场的 1 面积用 / 3 海边 的细沙作 为铺 装材料 , 上布置 了四组礁 石 , 其 上方 石刻 “ 天”
“ 涯… ‘ 海… ‘ ”四字 , 角 并配有历史遗 留下来 与四字相关 的弘扬人
3地域文脉 中的情感路线 .
三亚天涯海 角景区采用以 自然风 景为基础 , 传统历史要素为依 托, 创造 出以天涯之情为主题的 , 具有特殊独创性的旅游景 区。

三亚大东海旅游景区规划

三亚大东海旅游景区规划

三亚大东海旅游景区规划景区是由众多景观资源和服务设施组成的综合体,包含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要素。

如何将这些复杂的要素进行空间上的整合,是景区功能布局的首要任务。

三亚大东海是海南著名的海滩之一。

大东海位于距三亚市区3公里的兔子尾和鹿回头两山之间。

月牙形的海湾,辽阔的海面晶莹如镜,只见金沙融融,阳光、碧水、沙滩、绿树构成了美丽如春,水暖沙平,冬季水温在18°C-22°C,是冬泳避寒胜地和渡假休闲者进行潜海观光、海水浴、阳光浴的理想之地,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四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区内海滨度假旅游设施集中而配套,有嬉水乐园、旅游潜艇码头、潜水和跳水基地等,可常年进行多种水上活动和沙滩海潮,是三亚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也是目前海南颇具规模的热带海滨旅游度假区。

景区内各种功能区的布局,总的来说应与景区的主题相符合,适应景区的景观特色,当然也受当地的地形和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限制。

就大东海来说,在组成部分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旅游区、旅游接待区、休疗养区、商业服务中心、居民区等,这些分区在设置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旅游区这是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风景点比较集中,具有较高的风景价值和特点的地段,游人的主要场所。

大东海主要景观主题应该突出阳光、碧水、沙滩、绿树、礁石等二、旅游接待区此区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有较好的住宿条件,有完善的商业服务、邮电设施等。

大东海的住宿条件优越,有南中国大酒店、珠海花园酒店、东方花园酒店、山海天大酒店、金陵度假村、明珠海景大酒店、夏威夷大酒店、城市大酒店、大东海酒店等。

另外购物比较方便,邮电设施比较完备。

三、休疗养区大东海四季如春,水暖沙平,冬季水温18度,是冬泳避寒胜地和度假休闲者进行潜海观光、海水浴、阳光浴的理想之地。

区内海滨度假旅游设施集中而配套,有嬉水乐园、旅游潜艇码头、潜水和跳水基地等,可常年进行多种水上活动和沙滩海潮,是目前海南三亚颇具规模的热带海滨旅游度假区,也是休疗养老的好地方。

天涯海角景区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天涯海角景区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天涯海角景区旅游资源评价报告1景区概况1.1 景区位置天涯海角位于三亚市西郊23公里处,景区总体规划陆地面积10.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平方公里,背负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

位于东经109 °20 ˊ52 ″,北纬18 °17ˊ31 ″。

1.2景区气候特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

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

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

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1.3 性质与特征主要介绍景区的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以及生成过程、演化历史、人事影响等主要环境因素。

“天涯海角”并非地理位置上的尽头,而是意境意义上的天涯海角。

“天涯”两字为清雍正年间崖州知州程哲所题,铭刻在一块高约10米的巨石上。

岩石下方有郭沫若咏“天涯海角”的三首诗题刻。

“海角”两字刻在“天涯”右侧一块尖石的顶中端,据说是清末文人题写。

这两块巨石通称“天涯海角”。

传说一对热恋的青年男女分别来自两个世仇的家族,双双发誓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永远在一起。

在其族人的追赶下,被迫双双逃到此地。

而此时两人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视相对。

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故事,在此石头上刻下“天涯”“海角”。

现在恋爱中的男女也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达自己的心迹。

离“天涯”摩刻左侧几百米,有一尊高大独立的圆锥形巨石,这就是“南天一柱”奇景。

它擎天拔地,有独立南天之势。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南天一柱”来历还有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

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

王母娘娘恼怒,派雷公电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肯,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景观规划(2001-2020)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景观规划(2001-2020)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景观规划(2001-2020)
天涯海角风景区地处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西部沿海,距离三亚市区约26公里,是海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风景名胜之一,西面距南山佛文化旅游区20公里,东面距亚龙湾旅游度假区40公里处的,同属三亚市的热带滨海旅游地带三大主体的景区景点。

区内地貌自滨海向上依次为海滩、台地、低山丘陵,地形多样,起伏变化多端,依山傍海,山海一体,相映成趣。

2001年7月获入围奖。

一、设计构思
基于对天涯海角风景区的现状、地形、景观、文化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将已有的景点设施与规划需要安排的功能与项目置于空间景观中统一研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景观创意,即(1)大小天涯概念(2)文化内涵(3)线性游览序列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它们构架了天涯海角风景区的整个景观躯体,并将创意的理念贯通于整个景观规划中。

二、空间布局
根据天涯海角风景区的景观特征、主题策划、以及自然空间和用地条件,规划将景区分为六大功能区和十大景观点。

六大功能区是:民俗天涯、文化天涯、名胜天涯、风情天涯、市井天涯和绿境天涯(山地游览区和热带雨林样地)。

十大景观点是:槟榔黎寨、角岭晨曦、天涯地缘、天涯文缘、天涯情缘(情人谷)、巴厘凝霞、南天一柱、天涯海角、感悟庭廊、热带雨林。

三、创新与特色
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把握,即:
1.大、小天涯地域的质核关系,确保风景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机协调与统一。

2.空间外延与文化内涵双重措施,满足功能多样性与主题特色化的需要。

3.景点知识与环境感悟融于一体,营造具有通感与激发想象的景观空间。

4.现实利用与未来拓展统筹研究,实现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的目标。

新时代天涯海角景区发展策略探析

新时代天涯海角景区发展策略探析

新时代天涯海角景区发展策略探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

海角天涯作为我国的著名风景名胜景区,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但是天涯海角景区存在诸如景区项目少、人文文化有待进一步开发等问题,这表明天涯海角现有的发展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旅游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对天涯海角景区的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天涯海角的发展带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天涯海角;景区;发展策略;探析1引言在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带动下,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少居民都有外出旅游、休闲娱乐的需求,旅游市场日渐紧俏,而在人民币汇率不断走强的大背景下,海外旅游市场竞争力也逐步加强,我国旅游景区普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天涯海角景区位于海南省南部,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中国第一批获准的AAAA级风景区,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风景宜人,历史悠久,已发展成为游客到海南旅游必去的景观之一,名气响亮,游客络绎不绝。

但是,在对天涯海角景区游客进行随机调查时却发现,不少游客坦言天涯海角的景区让其有所失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认为该景区较小,游玩项目少,可停留游玩时间短,景区风格和海南岛其他景区风格无异,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对景区的期望值过高,天涯海角名气很大,但是景观也不过如此。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天涯海角景区已无法满足当今情形下游客的游玩需求,需要重新探析景区发展策略。

2天涯海角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2.1地理因素使得景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天涯海角景区地理方面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其陆地面积仅有10平方公里左右,海域面积仅有6平方公里,在海南省旅游旺季时,天涯海角景区接待能力捉襟见肘,游客游玩体验也受到影响,和天涯海角两块巨石合影排队时间过长,插队、合影时间长等现象被游客诟病,不少游客坦言天涯海角景区来一次就足够了,到处都是卖石头的,让景区形象也大打折扣,可见,景区地理大小方面的局限性较为突出,亟待天涯海角景观的有关领导引起足够重视,而景区秩序的混乱,也值得有关领导引起警惕,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做出改善。

海南三亚之行之四-天涯海角(中国摄像师潘长宏创作)

海南三亚之行之四-天涯海角(中国摄像师潘长宏创作)

海南三亚之行之四-天涯海角(中国摄像师潘长宏创作)
天涯海角游览区为国家4A级景点,背对马岭山,面向茫茫大海,是海南建省20年第一旅游名胜,沙滩之上奇石耸立,以美丽迷人的热带自然海滨风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浓郁多彩的民族风情驰名海内外,清雍正年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湾的一块海滨巨石上题刻了"天涯"二字。

民国抗战时期,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又在相邻的巨石上题写了"海角"二字。

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侧题写了"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

至此,天涯湾畔的这片滨海地带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涯海角"。

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宛若七彩交融的丹青画屏;椰林、波涛、渔帆、鸥燕、云层辉映点衬,形成南国特有的椰风海韵。

‘"天涯"和"海角"这两块大石头也是有来历的,传说一对热恋的男女分别来自两个有世仇的家族,他们的爱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对,于是被迫逃到此地双双跳进大海,化成两块巨石,永远相对。

后人为纪念他们的坚贞爱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样,虔诚的男女恋爱常以"天涯海角永远相随"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带恶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

王母娘娘手下的两位仙女知道后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

王母娘娘恼怒了,派遣雷公雷母抓她们回去,二人不从,化为双峰石,被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天涯之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旅居海南浪迹天涯海角体验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上)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三亚市西南23公里处,因景区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而得名。

天涯海角游览区,以其美丽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悠久惟一的历史文化──天涯文化驰名海内外,是海南的标志性景区、第一旅游品牌。

游览区背依马岭山,面向南海,碧海、青山、白沙、巨磊、礁盘,浑然一体,椰林、波涛、渔舟、鸥燕、云霞,辉映点衬,形成了南国独特的椰风海韵。

“天涯海角”一词,最初被古时的人们用以表达一种思念异乡的情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流传千载的著名诗句,承载了丰富深刻的天涯文化内涵。

天涯海角,那是多么形同虚设、或者遥远而难于临至、或者需经千辛万苦才能到达的地方啊。

今天,我们来了。

进大门是一条往南走向海边的景观大道。

这条大道准确地应该叫“天涯海角广场”。

天涯海角广场。

我们来时是早晨,高大的椰树、绚丽的花草都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

走过天涯海角广场,是爱情广场。

换个角度看天涯海角星雕塑。

爱情广场南侧有两座雕像,一座是路博德像,一座是马援像。

此二人均是汉朝名将,为海南的开拓立下了千古之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在海南民间一直被当做圣灵顶礼膜拜。

图为路博德雕像。

过爱情广场,到海边向正南望去,有两块巨石若即若离,交叉叠立,分别刻着“日”、“月”两个字,这就是著名的日月石,寓意天涯海角,日月同辉。

两石构成“心”型,相依相偎。

围绕着这两块石头有很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所以它也叫“爱情石”。

远望日月石。

我当时有些懒惰,嫌换长焦头麻烦,所以只能拍成这样了。

步行至此,要想去看著名的天涯石和海角石,需转弯向西,有步道、电瓶车道,也可沿着沙滩一路走去。

天涯海角游览区除了包含着深厚的天涯文化外,也充溢着丰富的爱情文化。

这海誓山盟的地方,不仅在空间上圆了无数人浪迹天涯海角的梦,也在时间上圆了无数人相伴一生一世的梦。

年轻情侣也好,老夫老妻也好,茫茫人海中从相识、相知到相伴,是难得的缘分,能够并肩同游天涯海角更是缘分中的缘分,陪你到天涯海角,爱你到海枯石烂,这里可以说是宣泄这种情绪的最佳之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景观规划(2001-2020)
天涯海角风景区地处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西部沿海,距离三亚市区约26公里,是海南历史上开发较早的风景名胜之一,西面距南山佛文化旅游区20公里,东面距亚龙湾旅游度假区40公里处的,同属三亚市的热带滨海旅游地带三大主体的景区景点。

区内地貌自滨海向上依次为海滩、台地、低山丘陵,地形多样,起伏变化多端,依山傍海,山海一体,相映成趣。

2001年7月获入围奖。

一、设计构思
基于对天涯海角风景区的现状、地形、景观、文化和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将已有的景点设施与规划需要安排的功能与项目置于空间景观中统一研究,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景观创意,即(1)大小天涯概念(2)文化内涵(3)线性游览序列等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它们构架了天涯海角风景区的整个景观躯体,并将创意的理念贯通于整个景观规划中。

二、空间布局
根据天涯海角风景区的景观特征、主题策划、以及自然空间和用地条件,规划将景区分为六大功能区和十大景观点。

六大功能区是:民俗天涯、文化天涯、名胜天涯、风情天涯、市井天涯和绿境天涯(山地游览区和热带雨林样地)。

十大景观点是:槟榔黎寨、角岭晨曦、天涯地缘、天涯文缘、天涯情缘(情人谷)、巴厘凝霞、南天一柱、天涯海角、感悟庭廊、热带雨林。

三、创新与特色
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把握,即:
1.大、小天涯地域的质核关系,确保风景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机协调与统一。

2.空间外延与文化内涵双重措施,满足功能多样性与主题特色化的需要。

3.景点知识与环境感悟融于一体,营造具有通感与激发想象的景观空间。

4.现实利用与未来拓展统筹研究,实现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