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小石潭记的对比阅读及答案一.( 08年山东)【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以其境过清()②不可名状()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10.答案:①因为②说出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乙文:正面(直接)描写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二.( 08年内蒙古)(一)阅读下文,回答5 - 8 题。
( 8 分)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
《小石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全解析1. 南京市(09江苏省)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袁宏道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
②罅(xià):裂缝。
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D.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皆以美于徐公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
(3分)(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2分)诗文语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7.(2分)D8.(2分)B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l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衢州市(09浙江省)(二)(12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小石城山记》【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
《小石谭记》阅读训练题(答案)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5)以其境过清() (6)不可名状()(7)伐竹取道()(8)佁然不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个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B.下见小潭,水尤清洌:下去见到一个小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C.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小石潭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水尤清冽( )
(2)为嵁,为岩( )
(3)佁然不动( )
(4)悄怆幽邃( )
10.文章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详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心乐之(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明•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撼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栏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有。今浙江境内。
25.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闻水声( )
(2)不可久居Biblioteka )(3)瀑见( )(4)山行之极观也( )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小石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4)文章来自:《小石潭记》阅读题(一)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1分)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8.作者通过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容为该景点一则简介。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答案】5.(1分)柳宗元6.(2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7.(4分)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
《小石潭记》、《小石城山记》对比练习附答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①梁俪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①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②梁俪:俪,lì,栋梁。
③箭竹,竹子的一种。
④数:cù,密,与“疏”相对。
⑤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⑥更:经过。
⑦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③良久乃已________________ ④益奇而坚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
(3分)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
(4分)答案①大约②使。
凄凉③停止④更加(答对1个给1分)①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 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柳河东集》)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
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B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C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D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A土断而川分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C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D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4.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A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B益奇而坚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D是故劳而无用5. 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6.翻译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敏)参考答案1.作者是柳宗元 2.( B ) 3.( A ) 4.( C ) 5.位臵,形状,奇丽景色,被埋没于南荒的愤懑不平。
6.翻译:我之才明白这座有人说:‚这个地方的灵秀之气,不创造伟大人物,而只创造这些景物,所以楚地的南部人才少而石头多。
二、(一)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训练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2018-2019学年度(下)八年级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语文学科导学案第 1 页(共21 页)B.便舍.船屋舍.俨然C.停数日,辞去.黄鹤一去.不复返D.欲.问地所历名实是欲.界之仙都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小石潭记》比较阅读整理(内容全面,答案准确)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 (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 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 的两句诗。(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凄神寒骨( ) ②以其境过清( ) ③能媒能治背驼 ( ) ④延吾治( ) ⑤可朝治而夕如矢( )⑥其子欲鸣诸 官( ) ⑦我业治驼( ) ⑧但管人直(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2)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译文: 3、甲文重在写景,请说出景后之情。 答: 4、乙文重在记事,请写出事中之理。 答:
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 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
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
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
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
• 三、1、①使……寒冷 ②因为 ③ 介绍 ④请 ⑤ 箭 ⑥ 之于 ⑦ 职 业 ⑧只 • 2、每小句占0 . 5 分,共4分。 • ①(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溪水两岸的形势犬牙交错,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 ②(医人)将一片板放在地上,让驼者卧在上面;又将另一片板压 在驼者身上,接着就在上面跳踏。 • 3.忧伤凄苦孤寂之情 • 4. 一、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 糟。二、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 三、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 。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 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不知马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表承接/表转折。
故A不合题意。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故B符合题意。
C助词,的/代词,它。
故C不合题意。
D代词,它的/表推测,相当于“恐怕”。
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甲]小石潭记(节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10课《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第10课《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③之势,状同洪河④。
北流入阳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
①澎赑(pénɡ bì):瀑布形成的轰鸣声。
①洪河:古多指黄河。
①郭金、紫惠:人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水尤.清冽( )(2)日光下澈.( )(3)复.出海岱( )(4)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心乐之.B.石井水注之.C.漰渀之.势D.乃记之.而去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4.【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表面上是写鱼,实则是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瀑布”这一景物的用意是?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
④嵌: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甲文:乙文: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分)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
(l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
《小石潭记》《上方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上方山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1— 15题。
(12 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
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
屡跋①屡歇,抵欢喜台。
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② ,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
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③ 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 节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跋:行步。
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
③睥睨:城上短墙。
栏楯:栏杆。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D )A.潭西南而望B.隶而从者C.跳而东西D.而他峰又复跃出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B )A.潭中鱼可百许头 ( 大约 ) B .斗折蛇行 ( 北斗星 )C.方叹峰之奇 ( 正当 )D.余不能悉记也 ( 全部 )1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D)A.佁然 / 不动B.乃 / 记之而去C.仰视 / 白日D.其 / 峰峦变幻1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D )A.【甲】文描写小石潭的周围事物,表达了被贬后的无法排遣的孤凄悲凉之情。
B.【乙】文描写上方山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喜爱和游历山水的闲适恬淡之情。
C.【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美景。
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比较阅读答案2022
小石潭记和小石城山记比较阅读答案202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假设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那么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者,余未信之。
【说明】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终点。
③睥睨(pn):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 (l):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保卫。
⑤箭:小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污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11. 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分)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12. 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高考语文《小石城山记》阅读题以及答案
高考语文《小石城山记》阅读题以及答案高考语文《小石城山记》阅读题以及答案⑥数:cù,密,与“疏”相对。
⑦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⑧更:经过。
⑨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固:通“故”。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结合语境,“及是,愈以为诚有”中的“诚”,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chéng⑴真心,不虚伪。
《列子·汤问》:“帝感其~。
”(上帝被愚公的真诚精神感动了。
)⑵确实,的确。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与倍项羽邪?”⑶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逾黄茅岭而下(逾:________)⑵其一少北而东(少:________)⑶窥之正黑(窥:________)⑷良久乃已(已:________)⑸益奇而坚(益:________)⑹愈以为诚有(愈:________)⑺则其果无乎(果:________)⑻而独为是物(是: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⑵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⑶是二者,予未信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
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确实2、⑴越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梁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
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
于中州⑥,而列是夷狄⑦,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
”是二
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②垠:边界,尽头。
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
梁(lì):屋的正梁。
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⑤箭:小
竹子。
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⑦夷狄:古代汉族
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
楚国的南部。
67.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D.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6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A.岸势犬牙
..差互(狗牙)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
C.益.奇而坚(增加)
D.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羞辱)
6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
C.为睥睨梁之.形能以径寸之.木
D.是.二者,余未信之问今是.何世
7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71.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的不平之气。
【答案】
67.A
68.B
69.C
70.(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
71.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