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重点环节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模板(九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模板为提高我院院感管理质量,进一步搞好院感管理、传染病管理工作,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特制定____年工作计划:一、医院感染控制1、每月下到各个科室监测住院病人院感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院感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月对手术室、产房、血透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发现不合格处,严加整改,直至监测结果合格为止。
3、每季度对临床科室、重点部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措施。
4、根据本年度院感监控管理要求,配合全国院感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一次。
二、抗菌药物应用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定期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协助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三、传染病管理1、每天收集全院各科室的传染病报告卡、死亡医学诊断证明书、居民恶性肿瘤报告卡,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肿瘤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对收集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保证其内容完整、真实。
3、收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照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每月与医务科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6、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医疗废物监督管理1、每月到医院临床支持中心检查一次,督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避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
2、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一次、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五、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1、将手卫生消毒列入科室质量检查项目,每季度抽查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技术考核一次。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重点部门的管理与监测计划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险因素和重点部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概念。
重点环节包括各种手术、注射、插管、内镜诊疗等操作,需要无菌技术和医疗用品的清洗消毒与灭菌,以及传染病与多重耐药的隔离等。
重点人群包括外科手术、导尿管、血管导管、血液透析、呼吸机使用等患者,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严重营养不良、长期卧床、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患者。
高危险因素包括手术、侵入性操作、入住重症监护室、频繁使用抗菌药物和免疫力低下。
重点部门包括手术室、麻醉科、隔离病房、发热门诊、腹泻门诊、内镜室、血透室、重症监护室、消毒供应中心、检验科、设备科、药剂科和总务科等。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病人自身因素、手术和侵入性操作、环境因素、缺乏必要的设备、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合格、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不规范、临床操作不规范、血液来源不安全、医疗用水不安全、废弃物处理不规范、不重视手部卫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生物媒介引起虫媒性传染病发生、对消毒隔离重视不够、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医院的建筑不合理和科室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力差等。
针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需要做好以下监测管理工作:提高病人的免疫力,缩短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时做好无菌操作;完善卫生设施,做好清洁卫生的管理,做好虫媒的消杀工作;做好通风换气与通风设备的清洁,保证空气质量;增设必要的消毒设备;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灭菌;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医疗用品来源规范;医务人员认真执行临床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证血液来源安全;保证医疗用水安全;保证废弃物处理规范;认真执行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14、加强传染病和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严格消毒并做好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15、加强消毒灭菌监测和感控人员的自查监测质量,认真做好终末消毒,改善或合理布局工作空间,定期培训研究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将控制医院感染风险的执行情况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院感科 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评估及感
院感科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评估及感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及预防不同科室存在不同的感染风险因素,包括机械辅助呼吸、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导尿管、基础疾病、病情危重和长期卧床等。
免疫机能不健全、有创操作多、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机械辅助呼吸也是感染风险因素。
不同的风险因素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感染,如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感染,医院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在XXX和新生儿室,需要实施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流程,加强对基础疾病和有创操作的管理,防止血流感染;在产房和口腔科,需要注意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加强隔离措施和消毒管理。
除此之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空气净化管理、皮肤护理、温箱、奶瓶、奶嘴、婴儿食品的管理等也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
同时,还需要落实相关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行干预。
针对不同科室和环节的感染风险,医院需要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制度,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流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监测流程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监测流程等。
此外,还需要制定血源性传染病血液透析隔离制度、血液透析设备消毒管理制度、产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等。
总之,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和制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落实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确保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得到有效清洗、消毒和灭菌。
2、落实“四手操作”制度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范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和手术切口感染防护。
3、认真做好物表和环表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4、消毒供应室布局流程合理,清洁流程和污染灭菌过程符合要求。
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监测”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监测,严格禁止无菌物品过期。
院感重点环节管理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部门,各部门应对职工进行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二、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三、各部门应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
四、医院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消毒供应室、实验室等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五、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
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储液器中,必须在清洁、消毒取液器后添加洗手液,防止二次污染。
六、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消毒毛巾)或设施(烘手机)或合格的卫生纸巾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七、医院应该不定期对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八、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细菌数≤5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二)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达到细菌数≤10 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三)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达到细菌数≤15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感染病科病房及发热门诊。
九、手卫生指征及方法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5年01月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医院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医院重点环节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院管理中,重点环节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重点环节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安全和效率,对于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和完善医院重点环节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院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保障医院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范围医院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1.患者就诊流程管理2.手术流程管理3.急救流程管理4.药品管理5.医疗器械管理6.护理流程管理7.院感管理8.医疗事故管理9.医患关系管理10.医疗质量管理以上各环节的管理都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对于医院的服务质量、安全性和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和完善这些重点环节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管理原则1.规范化原则对于各重点环节,医院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化管理制度,规定具体的工作程序和标准,从而保证各管理环节的规范运行。
2.科学化原则各重点环节的管理制度要科学合理,注重技术和实践的结合,既要有理论指导,又要有实践经验。
3.信息化原则各重点环节的管理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民主化原则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注重参与,充分听取相关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5.创新化原则医院管理制度要不断创新,适应医疗市场的变化和医院管理的发展需求。
四、具体管理内容1.患者就诊流程管理(1)分诊制度:明确患者分诊标准,建立健全的分诊制度,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优先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门诊挂号管理:明确挂号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就诊效率。
(3)医技检查预约:建立医技检查预约制度,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等待。
(4)排队叫号:建立科学合理的排队叫号制度,提高就诊效率。
(5)医患沟通管理:规范医患沟通程序,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手术流程管理(1)手术安排制度:明确手术安排程序,合理安排手术时间,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间卫生管理:建立手术间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术间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无菌状态。
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管理的全面工作,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和措施。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包括监控、预防、处理和宣传教育等。
3. 各科室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三、重点环节管理1. 住院患者管理(1)严格执行入院、出院、转科等手续,做好患者基本信息登记。
(2)加强患者病情监测,发现疑似医院感染病例,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3)加强患者个人卫生教育,提高患者自我防护意识。
2. 医务人员管理(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3)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如佩戴防护口罩、手套、隔离衣等。
3. 环境与设施管理(1)定期对医院环境、设施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2)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区域的消毒工作,如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
(3)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安全、有效。
4. 医疗废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和处理制度。
(2)加强医疗废物容器、包装物的管理,确保其密闭、完好。
(3)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理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5. 抗菌药物管理(1)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予以纠正。
(3)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四、监督管理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 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及重点控制岗位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及重点控制岗位管理制度为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保障重要医疗指标维持在正常范围,认真查找医疗隐患,防止医疗纠纷,有针对性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进行质量控制,特制定我院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及控制办法。
一、重点控制部门1、医院感染重点控制控制部门:ICU、感染科、手术室、新生儿科、手术科室、产科、内镜检查室(中心)、血液透析室、介入导管室、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呼吸内科。
控制方法:各部门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对新进入上述科室的人员由护士长进行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到相关科室培训医护人员,并监督操作过程,及时发现隐患。
目标管理:每月由院感科进行目标监测,结果及时报医务科和目标科室,早期发现、处理隐患,遏制医院感染。
2、抗菌药物重点控制:控制部门:呼吸内科、感染科、心内科、手术科室。
控制方法:由药剂科进行监测,医务科、质控科不定期组织医院抗菌药物专家进行抽查,将结果及时反馈。
重点检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适应症、联合用药、针对药敏选择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
针对阶段性问题由医务科组织培训,讲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目标管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I类无菌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3、医疗纠纷重点控制:控制部门:高风险科室如神经外科、骨科、肝胆外科、产科等,根据纠纷发生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控制方法:医务科不定期到高风险科室参加早交班,共同学习法律法规,对有危急重病人的科室及时提醒,加强危重病人报告,及早干预风险苗头。
根据现有资料,对纠纷发生率的时段、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经验警示教育,纠纷回顾分析,查找原因,从根源上防范纠纷发生。
对重点人群采取诫勉谈话、警告等;同时修改医疗纠纷赔偿比例,加强重点人群管理。
目标管理:力争每年1000万收入的实际有错赔偿比例下降。
4、临床合理用血重点控制:控制部门:血液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手术科室控制方法:由输血科进行目标监测,专家检查病历时对输血指征、用血量和输血观察记录进行检查,结果及时报医务科和目标科室,早期干预不合理用血。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院感管理
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院感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院感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院感,即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上病原微生物所致,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
有效的院感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加强院感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院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院感意识和防范意识。
可以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组织讲座等形式,让大家了解院感的危害性和预防方法。
二、建立完善的院感管理制度制定院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的监督考核机制。
加强对院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整洁是预防院感的基本工作。
要加强对医疗器械、床单被套等物品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院内空气清新、环境卫生。
四、加强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医护人员是医院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是预防院感的重要一环。
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培训,提高其防范院感的能力。
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院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院管理工作中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减少细菌的耐药性,降低院感的发生率。
六、加强手卫生管理手是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是预防院感的重点。
医院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七、建立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院感监测和报告制度,定期开展院感监测工作,及时掌握院内感染的情况和趋势。
对发现的院感疫情要及时报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的扩散。
八、加强患者的入院体检患者是医院的重要群体,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院感的传播。
加强对患者的入院体检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的传染病病例,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院感的扩散。
九、强化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医疗废物是院感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医院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医疗废物的收集、处理和处置工作,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存放,确保医疗废物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院感管理工作计划及重点
一、前言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病人安全,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院感管理意识,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院感管理的重要性。
2. 建立健全院感管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降低院感发病率,保障医疗护理安全。
三、工作重点1. 院感管理制度建设(1)制定和完善院感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2)加强对院感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提高全院人员对院感管理的认识。
2. 院感知识培训(1)定期组织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人员院感防控能力。
(2)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进行专项培训,确保相关人员掌握相关技能。
3. 院感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院感监测体系,定期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进行监测。
(2)对院感病例进行及时报告、调查和处理,防止院感暴发或流行。
4. 消毒灭菌与隔离(1)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确保医疗用品、环境、器械等达到消毒灭菌要求。
(2)加强隔离措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1)按照相关规定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规范临床用药。
(2)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效果,促进合理用药。
6. 医疗废物管理(1)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规定,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2)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培训,提高全院人员医疗废物管理意识。
四、工作措施1. 成立院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全院院感管理工作。
2. 定期召开院感管理工作会议,研究解决院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3. 对院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科室、个人绩效挂钩。
4.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及时掌握院感管理动态。
5. 积极开展院感管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院人员院感防控意识。
五、总结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确保我院院感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院感管理制度,提高院感管理质量。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环境中患者接受医疗、护理等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新发或加重原有感染。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必要措施之一。
2.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医院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确保医院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卫生,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3. 责任与权限•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并监督实施情况。
•各科室负责执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配合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
4. 工作内容4.1 重点部位清洁卫生管理 - 加强重点部位(如手术室、产房等)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操作室、器械和设备的洁净度符合标准。
- 定期检查和评估各科室的清洁卫生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 各科室负责人必须确保员工清洁卫生知识的培训和掌握,提高工作人员的清洁操作水平。
4.2 患者感染风险评估与控制 - 对每位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策略。
- 各科室医务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手卫生教育和侵入性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加强对高风险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后等)的监测和隔离,防止院内感染的扩散。
4.3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 -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培训,掌握正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 负责管理的领导应制定并强制执行医护人员的岗前体检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 建立健全医护人员感染事件的报告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感染扩散,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改。
5. 监督与评估•医院管理部门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警示指标和评估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医院的感染控制水平,并提供改进意见。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4篇)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4篇)医院感染治理工作总结1XX年,院感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院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协作下,加强医院感染治理,确保院感科各项工作的顺当开展,但仍存在着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良。
现将XX年的医院感染治理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院感质控工作,特殊是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治理和监视1、每月依据院感检查标准对全院各科室,尤其是供给室、手术室、产房、人流室、化验室等重点科室进展不定期检查、督导,发觉问题和院感隐患,准时进展书面反应,科室找出缘由,制定整改措施,院感科依据整改措施,跟踪检查改良效果。
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监视、检查,重点抓了手卫生标准、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以及医疗废物治理标准的落实,发觉不落实的,准时反应、制止。
削减穿插感染和院感发生的机率。
3、每月对全部病房、门诊、物业保洁进展1次全面督导、检查,检查各科室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疗废物治理、手卫生执行状况以及科室院感掌握治理工作、发觉问题和隐患准时反应,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检查整改效果。
二、加强医院感染监测1、进展环境卫生学监测,每月对全院科室进展空气、物体外表、消毒液、工作人员手等采样监测细菌生长状况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进展总结。
2、紫完线灯管的检测除科室测外。
院感科对紫外线灯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3、对压力蒸汽灭菌每周进展生物监测,每日进展预真空试验,每锅进展化学、物理检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4、全年灭菌效果的监测合格率为100%,生物监测合格率为100%,空气细菌培育合格率90%(整改后为100%),物体外表细菌培育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医务人员手细菌培育合格率99%,(整改后为100%)消毒液染菌量检测合格率100%,合格率均高于去年。
三、加强医疗废物治理重点加强了日常对医院医疗废物、污物处置的督导工作,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严格分开,医疗废物在产生科室即分类收集,标识清晰,密闭运输,医疗废物在暂存地存放不超过48小时,发觉问题,准时反应、整改,确保了医疗废物治理的准时性和有效性。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
科室:
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环节、重点人群、高危因素清单
参考内容:
一、重点部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科、手术室、内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口腔科、产房、消毒供应室、检验科、器官移植病房、骨髓移植病房、烧伤病房、血液科、急诊科等.
二、重点环节:各种插管、注射、手术、血液净化、呼吸机治疗、内镜诊疗操作等。
三、重点人群:接受侵入性操作患者、老年人、婴幼儿、免疫力低下患者、
手术后患者、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接受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
四、高危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篇】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8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篇一(一)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制度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每月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并做好记录。
3、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每月向区县院感质控中心上报医院感染监控指标4、开展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管理,每月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对整改后效果进行评价。
5、拟定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立文件,指定专人负责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监控平台的信息6、逐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
(二)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制度1、医院每月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做好签到记录。
2、医院职工每次参加培训记学分1分,医院对每位职工建立学分登记表,每年每人不少于10分。
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每年参加质控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学习班,每年学分不少于3分。
4、每年组织一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80分合格,不合格进行再培训,补考合格。
5、建立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软件卷宗。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与报告制度1、开展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临床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专(兼)职人员,由专(兼)职人员每月统计后上报区县院感质控中心。
2、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抽查出院病历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补报,并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3、监测资料归在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执行软件卷宗。
(四)医院清洁卫生管理制度1、医院指定地点建立拖布清洗池,在拖布清洗池旁边设置拖布架或挂钓。
禁止各科室将拖布放置室内,禁止将拖把倒立。
2、医院卫生洁具质量便于清洗、消毒,禁止用鸡毛、桔杆等材质的卫生洁具。
3、建议与有资执的保洁公司签定保洁合同,保证清洁卫生质量。
4、地面清洁:过道每日拖3次(8:00;11:00;15:00),室内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
每日1__2次更换垃圾袋。
院感重点环节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医院感染(简称院感)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感染。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和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2. 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报告、控制和预防水平。
3. 保障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工作内容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2)定期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使之适应医院发展和医疗需求。
2.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进行实时监测。
(2)加强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工作,确保报告及时、准确、完整。
(3)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3. 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2)加强环境、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灭菌工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3)加强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确保其安全性。
(4)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感染防控措施,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等。
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2)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增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3)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相关学术活动,提高其专业水平。
5. 加强医院感染信息化建设(1)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院感染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报告。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
四、工作措施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
2. 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作,形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合力。
3. 加大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5. 加强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政策动态,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国家法律法规保持一致。
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文档编号:ZWK-20XX-001XXX医院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手术室、供应室、ICU、口腔科、配夜中心、产房、新生儿室、血透室、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输血科、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胃镜室、治疗室、换药室为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部门),要求内部布局合理,符合环境卫生学和医院感染控制标准。
2、严格限制手术间、血液透析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室内人员数量。
陪客、参观者只能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
3、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两次,室内按空气消毒标准进行,每周彻底大清扫一次。
4、工作人员进入特殊区域必须更换工作服、鞋、戴帽子、口罩。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项操作前、后无论戴手套与否均须洗手,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脱手套后仍须洗手。
6、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检查、治疗坚持先清后污的原则。
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和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7、重点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每月随机抽查其消毒灭菌情况,监测不合格提出整改措施,追踪直至达标。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9、灭菌物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无菌包打开超过4 小时视为污染,不得继续使用。
常用无菌敷料缸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0、裸露灭菌的器械灭菌后存放于无菌容器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得超过4小时。
11、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4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2、植入性医疗器械及相关物品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且生物监测合格,有记录方可使用。
医院重点部门院感管理
进行重点监管,确保感染防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建立反馈机制
03
将监测和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督促其整改和
改进。
04
CHAPTER
重点部门院感管理实践
手术室院感管理
人员管理
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进出,执行更衣、换 鞋、戴口罩、洗手等卫生制度,定期开展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A 手术室布局与设施
员工培训效果评价
培训计划制定
根据医院重点部门的特点 和需求,制定员工培训计 划,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 操作等内容。
培训实施情况
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 ,确保员工接受全面、系 统的培训。
培训效果评价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 式对员工培训效果进行评 价,了解培训的不足之处 ,为改进培训提供依据。
THANKS
医护人员对院感防控知识掌握不够,缺乏 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院感监测体系不完善
医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不规范
医院对重点部门的院感监测体系不够完善 ,未能及时发现和预防院内感染。
医疗设备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未得到足 够重视,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03
CHAPTER
重点部门院感管理策略
完善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清洁消毒制度
院感管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保障患者安全
有效的院感管理可以降低患者 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
患者满意度。
维护医护人员健康
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和交叉 感染的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
健康和安全。
提升医院声誉
良好的院感管理有助于提升医 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吸引更
多的患者前来就诊。
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院感科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检查存在的问题与整改
院感科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检查存在的问题与整改院感科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安全。
为了确保院感工作的有效开展,医院需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
以下是我院院感科在近期对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手卫生设施不足在检查中发现,部分重点科室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手卫生设施不足,如洗手池数量不足、洗手液和消毒液配备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医务人员在执行手卫生规范时受到限制,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2. 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检查中发现,部分科室在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时存在不严格的现象。
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未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未进行及时消毒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
3. 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检查中发现,部分科室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如医疗废物分类不明确、医疗废物暂存间设置不合理、医疗废物未进行及时处理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4. 院感监测和报告不及时检查中发现,部分科室在院感监测和报告方面存在不及时的现象。
如未能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未能及时进行环境监测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误报,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有效性。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手卫生设施建设针对手卫生设施不足的问题,医院应加大对重点科室手卫生设施的投入,确保洗手池数量充足、洗手液和消毒液配备充足。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培训和督导,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针对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消毒隔离制度的培训和督导,确保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及时消毒。
同时,加强对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区域的环境消毒工作,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3. 规范医疗废物管理针对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废物分类、暂存间设置、处理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规范的处理。
院感科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检查存在的问题与整改
院感科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检查存在的问题与整改一、引言在医疗机构的运行中,院感科(院内感染科)承担着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任务。
重点科室和重点环节的检查是院感科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关键科室和环节的检查,可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促进医疗机构的持续改进。
然而,目前我院院感科在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检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存在的问题未能全面发现、整改措施不够有效等。
因此,本文将对我院院感科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
二、重点科室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1. 缺乏全面性目前,我院院感科对重点科室的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重点关注某些科室的某些环节,未能全面覆盖,导致其他环节的问题可能被忽视。
应该在检查指标的选择上更加全面,结合院感科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科室的重点检查环节,确保检查覆盖全面。
2. 缺乏专业性目前我院重点科室的检查由院感科的工作人员负责,但可能由于对该科室的特殊性不了解,导致检查不够专业。
建议在进行科室检查时,院感科应与该科室的医务人员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确保检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检查结论不明确在重点科室的检查中,我院院感科普遍存在着检查结论不明确的问题。
检查报告中未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定性的判断,缺乏具体的整改建议,这给重点科室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建议在检查中,对问题进行明确的描述,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以便重点科室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三、重点环节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建议1. 缺乏监督目前我院对一些重点环节的检查存在着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导致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隐患。
建议我院应加强对各个重点环节的监督力度,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风险。
2. 人员培训不足重点环节的检查需要依赖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但目前我院存在人员培训不足的问题,导致操作人员在关键环节上存在一定的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5年01月五、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部门,各部门应对职工进行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二、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三、各部门应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必须用流动水和皂液洗手。
四、医院重点部门如: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消毒供应室、实验室等应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五、洗手液的容器定期清洁和消毒。
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储液器中,必须在清洁、消毒取液器后添加洗手液,防止二次污染。
六、手消毒剂的包装和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消毒毛巾)或设施(烘手机)或合格的卫生纸巾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七、医院应该不定期对重点部门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监测,当怀疑流行暴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八、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的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一)I类和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细菌数≤5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重症监护病房等。
(二)III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达到细菌数≤10 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等。
(三)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达到细菌数≤15cfu/cm2,无致病菌生长;包括感染病科病房及发热门诊。
九、手卫生指征及方法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5年01月产科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等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科主任作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组织院感监控小组按照医院要求开展院内感染监控工作,认真执行《医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职责。
一、产房: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还应达到以下要求:1、产房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同室、新生儿室相邻近,便于管理。
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标志明确,人流、物流各行其道,避免交叉。
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诊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3、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
配备流动水等卫生设施,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消毒,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
4、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
室内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
5、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2次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地面湿式清扫;产妇分娩后及时清洁地面、台面和仪器表面等,遇有血、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消毒。
6、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换鞋。
对患有或疑似侍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要求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7、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一消毒,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8、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换、登记等工作。
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急诊产妇的胎盘应按医疗废物处置。
二、母婴同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1、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平方米,每张婴儿床位使用面积0.5~1平方米;2、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
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3、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4、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5、婴儿沐浴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左右,婴儿所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6、感染婴儿使用一次性尿布,用后焚烧,其他物品如衣服等应及时清洗、消毒处理。
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7、严格探视陪住制度,控制探视人数,探视者、陪客应穿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三、新生儿室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1、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
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划分明确,严格管理;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床间距不少于9 0公分,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3、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
患呼吸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4、新生儿每日流动水洗澡一次,所用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人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换勤洗,保持臀部干燥;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或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配奶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乳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6、新生儿病房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7、传染病或疑似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5年01月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
(4)、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ml 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进行消毒。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2015年01月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1、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也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2h 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的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对于需要引流的伤口,术中应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