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义的双重作用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摘要:马克思在1953年撰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这两篇文章中,分析了不列颠殖民主义对于印度殖民地的影响和作用。
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作了总结性的概括:“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综多学者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马克思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双重使命”?到底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给印度带来了福音还是带来了灾难呢?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为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一、马克思的殖民思想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同时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说起殖民主义,一般认为,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掠夺和统治的政策。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在客观上为殖民地创造了物质基础,打破了殖民地的封闭状态,促成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殖民地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在现代,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福音,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帮助,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民主制度都不可能产生出来,发展中国家可能还处于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殖民主义将其带入现代的文明社会。
然而,第三世界许多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落后国家带来的只是贫困与灾难,它破坏了殖民地的生活结构,阻碍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至今还有殖民主义的残余。
二、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1、破坏性使命。
英国对印度统治的第一个使命是:破坏性使命。
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
家
作
、
传 教士
②
殖 民 官 员 以 及 某些 学 者 的 著
、
分 别于 1853年
,
包括 游 记
传记
。
、
阿 拉伯 人对 东 方 研
月 10 日 和1
853年 7
。
月 22 日 发 表 在 美 国 《纽
究 的 译 著 和 东 印 度 公 司 每年 给英 国 政府 的报 告
,
约每 日论 坛 报 > 上
。
不相 同
土耳 其
立场 上 去批判 资本 主 义 制度 的小 生产经 济 权威
义
。
主 张 落后 分 散
相 继征 服过 印度 的阿 拉伯 人
,
。
、
人
,
、
糙 粗 人 和 莫卧 儿人
不 久 就 被 当 地居 民
在这 种情 况 下
,
必 须 在 理论 上树 立 一 个
。
同化 了
野蛮 的征 服者 总是被 那 些他 们 所 征
,
五 十 年 代 左 右 看 到 了 这 部游 记 叹
!
他 大 为 赞
《大 莫卧 儿等
对 于英 国来 说
1 8 5 3 年是东
印度 公 司 更
,
在 致恩 格 斯 信 中 写 道
“
换特 许 状 的 时 间
(东
印度 公 司 的 英女 皇特 许
。
国 游 记 》中描 述 得 更 出 色
一
、
更 明确 和更 令人
,
”
⑥
格 斯 更 多 的 是对 欧 洲 的 研 完
本 主 义社 会 经 济
,
也 正在 研 究资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不过任何事都有个度,矫枉过正,偏废任何一个都只有失败的下场。我们承认自己在诸多方面的落后,但不等于要全盘西化,就像近代文学巨人鲁迅所说,应“取其糟粕,取其精华”。近代两大思潮之一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潮从兴起到投入实践,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的维新再到孙中山的共和国,不管在历史舞台上有怎样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匆匆退场。
二. 革命任务上,由单纯的反封建到反帝反封建
中国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比较单纯,就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到了中国近代,不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依然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存在,而且又加上了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这对主要矛盾,中国人民肩负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而中国封建统治者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微妙的,即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勾结联合的一面,具体情况又因时因事而异,所以,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格局就十分复杂。
应该说,鸦片战争是唤醒了一只沉睡的巨龙,国人在思想上越发意识到,自己在世界上并没有自诩的荣耀。从称外国人为“蛮夷”到“洋人”;从设理藩院管理外交活动到设立总理衙门再到设立驻外使领馆;从领先于世界自居到派遣留学生,我们都不得不意识到,自己只是世界一员,而且跟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多要学习与借鉴。这是一种理性的心理归位,因为一切都得拿实力说话。这个跟美洲土著民适应白人欧洲文明模式是一样的道理。
95%,1936年掌握石油工业的 99%,发电量的
77%。在交通运输方面,外国资本1936年掌握铁路总长度的88%:1930年即己掌握外洋航运和国内航运吨位的8l.2%。在轻工业方面,外国资本1936年也已掌握纱锭的48.2%,织布机的56.3%(北日本纱厂尚未计入);在这前后还掌握了毛纺62%,毛纺机的
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文旅学院09综合文科教育王权乐摘要:殖民主义在历史上是束缚亚非拉人民的枷锁,曾经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把亚非拉人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把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
这既促进了亚非拉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亚非拉区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及更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解体;也给广大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亚非拉经济结构单一,压榨剥削严重,更是使近现代以来亚非拉地区长期落后和动荡不安的根源。
鉴于此,本文我将以土耳其为例,从殖民主义的双重性——建设性和破坏性,来论述殖民主义的影响,以期能够广大的学者及读者有所启示,更好地理解殖民主义。
关键词:殖民主义、奥斯曼帝国、破坏性,建设性殖民主义的含义殖民主义在英文里为colonialism,在《殖民主义史》一书里,阐述为,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采取军事、政治和经济手段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
西方强国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其表现形式随着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殖民主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如武装占领、海外移民、海盗式的掠夺、期诈性的贸易、血腥的奴隶买卖等。
而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主要通过“自由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各地区变成自己的高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
殖民主义的破坏性以土耳其为例,论述殖民主义的破坏性。
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其领土横跨亚欧非,领土辽阔,曾经是基督教的最大问题。
但自己17世纪末,双方的军事格局发生根本逆转。
此后两个多世纪里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列强蚕食瓜分的对象,帝国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也非常尖锐,这更使奥斯曼帝国成为西方列强殖民主义的对象。
殖民主义的破坏性体现在:一、大片领土丧失,国家主权失去独立性,领土支离破碎失去完整性在1699年,奥斯曼帝国不敌奥地利,与奥地利签订条约,奥斯曼帝国割让匈牙利,斯拉沃尼来、亚,特兰瓦尼亚和克罗地区大片领土。
西方殖民列强对亚非国家的侵略加强和殖民双重使命
工业资本出现和占统治地位后,要求有适应自 己需要的殖民剥削政策。和前后一个时期的商业 资本不同,工业资本是从生产领域榨取剩余价值 获取利润。增加相对剩余价值要求不断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力,不断扩大再生产。而扩大再 生产必须有充足的市场和原料供应作为条件。仅 有国内市场是不够的,需要向海外扩张。市场越 广阔,原料越充足和多样化,生产就能越扩大, 榨取的利润也就越多。所以,这一时期的殖民政 策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海外开拓、控制、占有更广 阔的市场和原料。
由英国带头,殖民强国以国家直接出面,使用武力, 强迫被侵略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门户。这就是炮舰 政策,是这一时期殖民侵略的典型形式。 不平等条约不是这一时期发明的,但是在这一时期被 广泛使用。如1842年英国与中国签订的南京条约,1854年 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强迫签订神奈川条约,等等。
马克思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最大的社会变革,对 东方社会加快发展速度、转变经济是有积极作用的。破坏 东方国家的经济和经济结构,在马克思看来都属于统治者 的破坏性使命,至于殖民统治的建设性使命,也即为西方 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的使命。
【亚洲国家接受西方文明】
经典作家评论
英国在印度发行的货币
第三节 英国殖民大帝国的建立 在18世纪以前,英国落后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 到1860年时,这个只占世界人口2%的岛国生产的工业品占 世界工业品总产量的45%,并占世界商船队数量的1/3,拥 有世界出口总额的1/4和世界进口总额的1/3。它所建立的 世界五大洲的殖民大帝国是历史上所有的帝国都为之相形 失色。世界古典文明的边缘奇迹般地变成了世界现代文明 的中心,在当时这是唯一的工业化中心。(《现代化新论 》第133页)英国的力量达到顶峰。
殖民主义的影响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摘要: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
列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消亡,加速了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但是,国外的侵略者的本意是要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态,掠夺殖民地,对外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为了改善贸易环境而攫取暴利。
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向中国举行多次的侵略战争”,通过这些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就“残酷的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1.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多次发动入侵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通过割地、赔款、享有特权等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1840年英国侵略者首先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接着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又发动了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到了1900年,英、美、法、德、、日、俄、意、奥等八国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
他们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我们伟大祖国捆上了一条条锁链。
他们在中国开商埠,割土地、抢财富、劫资源,……而且夺得了“协定关税”、“内河航行”、“沿海贸易”、“领事裁判”、“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
马克思论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亚洲式社会 的经济基础 。 工商巨头们之所 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 是为 了要 降低他们 的工厂所需要 的棉花和其它原料 的价格 。这样 . 双 重使命就 自然的产生 了, 根据马克思的说法 ,英 国资产 阶级看来 将被 “ 迫在 印度 实行的一切 . 既不 会给人 民群众 带来 自由, 不会根本 改善 也 他们 的社会 状况 , 因为这两 者都不仅仅决 定于生产力 的发展 . 且还 而 决 定 于 生 产 力 是 否 归 人 民所 有 。”] “ 大 不列 颠 本 国 现在 的 统 治 阶 [7 在 13 p 级还没有被工业无产阶级推翻以前 , 或者在印度人 民自己没有强 大到 能 够 完 全 摆 脱 英 国的 枷 锁 以 前 , 度 人 民 是 不 会 收 到 不 列 颠 资 产 阶 级 印 在 他 们 中 间 播 下 的新 的 社 会 因 素所 结 的 果 实 的 ”[7所 以 , 度 只 有 13  ̄ 印 在 完 全 摆 脱 英 国 的 殖 民统 治 . 者 生 产 力 归 印 度 人 民 所 有 后 . 能 发 或 才 展为近代工业社会。 马克思关于殖 民主义“ 双重使 命” 作用 的论述 , 在不 同历史时期 , 不 同国家与地区应作具体的历史分析。 例如 , 在原始 积累时期 . 国殖 英 2建 设 性 使 命 . 这种掠夺 的必然 关于建设性使命 。 马克思认为在当时还很难看出 , 但这项工作 “ 总 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赤裸裸的暴力掠夺和直接搜刮。 结 果 是 对 殖 民地 国 家 生 产 力 的 巨 大 破 坏 , 成 大 片 土 地 荒 芜 。 市衰 造 城 算已经开始做了” :用宝剑建 立了比莫卧儿 王朝统治下更加牢 固和占 在这一时期 , 英国殖民者不仅无 “ 建设 ” 言, 破 坏” 可 就“ 作用来说也 地更广的统治统一 . 建立了一只由英国教练组织、 训练的土著军 队, 采 败。 只是在工业革命 后 , 殖民主义才起 到了双重使命 的作用 。 用 新 闻出 版 自 由政 策 . 立 封 建 土 地 私 有 制 度 . 行 西 方 教 育 制 度 , 建 实 通 无积极意义 。 殖 例 过蒸汽动力 的运输工具与欧洲交往 。 以及修建铁路等。马克思对铁路 就 地 区而 言 , 民主 义 的 双 重 使命 在 各地 完 成 的情 况也 不 相 同 。 如 : 并 的建设作用予以高度重视。他认 为“ 铁路在印度将 真正成为现代工业 殖 民 主 义 对 热 带 非 洲许 多 地 区 的 自然 经 济结 构 的作 用 。 没 有 像 它 在 因为殖 民主义对此类经济结构 的 先 驱 ” 必 将 瓦 解 印 度 进 步 和 强 盛 道 路 上 的 基 本 障 碍 — — 种 姓 制 度 。 印度发挥出如此巨大的神奇的破 坏力 。 . 关 此 外 , 于英 国 资本 主 义 的刺 激 和 印 度 村 社 制 度 的 解 体 , 一 部 分 地 的 破 坏 力 和 破 坏 程 度 取 决 于 多 种 因 素 。 键 在 于殖 民地 区 每年 输 出输 由 使 宗 主、 大商人和高利贷投资于新式工商业 , 成了最早的印度资本家 , 出现 入 商 品 的 数 量 。 一 般 的 来 讲 , 主 国 商 品 向 殖 民 地 的 销 售 量 同 殖 民地 社 会 自然经济结构 的破坏 程度 成正 比。1 5 8 4年英 国向 西非地 区出 口 了第 一批印度本 国的资本 主义工业 。 总 额 为 13万 英 镑 , 口为 12万 镑 , 不 及 同 年 向 印 度 出 口 1 9 2 进 9 均 5 9万 3对 殖 民主 义 双 重 使 命 的 评 价 . 英 镑 的 11 进 口 2 7 /0, 0 7万 英镑 的 1 。对 非 洲 贸 易 量很 低 的 状 况 几 十 , 9 关于对殖民主义双 重使命 的评价 , 从道德标 准来说 , 它使无数勤 英 廉 的威 力 在 热 带 非 洲 大 大 劳的宗法制的和平 的社会 组织崩 溃、 瓦解、 被投入 苦海 , 使大批农 民和 年 没 有 多 大 变化 。 所 以 . 国 “ 价 商 品重 炮 ” 其 法 而 建 手工业者丧失 自己的古 老形式 的文 明、 祖传 的谋 生手段 , 在许 多地区 减 弱 , 破 坏 性 作 用 较 弱 。 属 非 洲 的 情 况 于 此 相似 。 “ 设 性 使 命 ” 在 各 殖 民 地 完 成 的情 况 也 悬 殊 极 大 。 热 带 非 洲 在 世 界 各 大 洲 殖 民 地 则 破 坏 了 人 民 的 和 平 生 活 , 至 导 致 种 族 灭 绝 , 毁 了本 地 的 民 族 工 甚 摧 是 建设 性使命” 最差 的地 区。 民主义在非 洲发展 殖 业, 夷平殖民地社会 中伟 大和突 出的一切 , 消灭 了当地 的传 统文明等 中 , 殖民主义完成 “ 的是 单 一 制 经济 。 由此 可 见 , 民主 义 时 期 不 同 , 民 地 区 不 同 , 重 殖 殖 双 令人 发指的殖 民暴行 。他认 为:不列颠给 印度带来 的灾难 , “ 与印度过 使命 的表现也有所不 同。 餐 去 的 一 切 灾 难 比 较 起 来 . 本 质 上 属 于 另 一 种 。 程 度 上 却 不 知 要 深 在 在 多少倍 ”' 这 的确令人感到悲伤 , [a 23 r 应该受到谴责 。 但是 , 从历史进步的
殖民主义——精选推荐
二选一一.主殖民义的双重使命。
一方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西方的生活方式、科技、生产力传入中国,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其次,此时中国与西方的关系…“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维系方式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说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沦为办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向东方的知民扩张,使中国遇到了空前严重的挑战,使其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这是"一种断言的真理对另一种断言的真理的冲击"它所带来的影响因为东西方文化历史经济经等的种种不同,因而会更加强大而深刻.破坏性的使命,让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关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下面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个方面简要地概括其侵华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直接和赤裸裸的方式是军事侵略。
它们倚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特别是军舰和大炮,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至出兵镇压中国革命。
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的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华战争,从1840年至1919年的近80年间,较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就有10多次。
在历次侵华战争中,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迫使中国签订了大量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掠夺中国的大片领土,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这些自称为“西方文明传播者”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资本—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本性。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侵略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解读的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
培养 自己多种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的提升。 ( 加强科研活动 , 三) 开展研 究性学 习和反思学习 。
和投资场所。 而在 l 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进入帝 国主义阶 段 以后 , 资本输 出成为殖 民剥削的重要形式 , 瓜分世界的狂潮 出
现 ,殖 民主 义 进 一 步 发 展 成 为 一个 由 少 数 帝 国主 义 强 国主 宰 世
那 么 如 何 用 理 论 与 历 史 统 一 的 方 法 去 看 待 这 个 历 史 问题 ? 界 的 更 完 整 的 体 系 。 见 , 民 主 义 的历 史就 是 一 部资 本 一 帝 国 可 殖
怎样正确理解 马克 思关于殖 民主义具有“ 双重使命 ” 的论 断呢 的历 史 。 l 纪 , 方 冒 险 5世 西
主 义 侵 略 和 掠 夺 压 迫 包 括 印度 和 中 国在 内的 广 大 殖 民地 、 半 殖 民地 国 家 的“ 与火 的历 史 ” 血 。
区攫取 巨额财富。 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 以后 , 由于资产阶级要
求 更 广 阔 的 国外 市 场 和 原 料 供 应 地 ,推 动 了 西 方 列 强 向世 界 急
剧扩张,殖 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在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
后 , 民主 义 者 运 用 各种 手 段 对 一 些 国家 和 地 区进 行 了军 事 、 殖 政
教 师 专业 人 才 。 地 开 展 心理 咨询 和 辅 导 , 班 级 发 生 的 问 题 及 时 给 予 妥 善 处 理 , 对
(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 实践 。 一) 加大课程实践环节 , 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稳定的 、 长期 的联 系, 课堂搬入 小学实践活动、 将 毕业实 习、 课堂实践活动 中,
具有较强的教育科 研能力, 通过科研 的过程 、 了解 国内外教 育发 作能力 、 现代化信 息技术使用水平和传统课堂授课艺术。 大学生 用科研结果, 究符合 自身发展 的教师 教学 思路 与教学方法, 探 有 观 摩 、 习和 模 仿 小 学 教 师 教 育教 学 行 为 , 后 内化 为 自身 的 教 学 而
关于殖民主义_双重使命_的研究
研究综述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郑家馨 20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关于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问题在各国历史学家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我国学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等问题上。
一、马克思提出“双重使命”理论的历史背景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
马克思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中提出这个理论问题,今天已经不太受到人们的重视了。
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和英法海底电缆的启用,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国历史愈益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当时经济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反对工业化(实际是反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资本集中、主张维持小生产的反历史倾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给《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系列论文中,批评了这种反历史的倾向。
19世纪50年代初期,马恩正在深入研究印度历史。
马克思注意到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到1850年英国向印度输出总值已达802万英镑,其中仅棉纺织品一项输出就达522万英镑,占英国出口总值的1 8强,占棉纺织品出口总值1 4强,“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残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
①马克思还注意到50年代初英国已在印度试建铁路445公里。
②而印度总督戴贺胥于1853年提出备忘录,规划在印度修建六条大铁路,由英国私人投资,殖民地政府免费给地并保证5%利息。
③1853年7月22日马克思撰写《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总结对印度①②③杜德:《维多利亚时代印度经济史》,第174—178页。
杜德:《维多利亚时代印度经济史》(R .D utl ,T he Econom ic H isto ry of India in the V icto rian A ge ),伦敦1956年版,第174—17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4—175页。
史研究的观点,把英国消灭印度当地手工业当作革命行为来描述①,认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②这一物质基础一个是世界交往的工具(铁路、轮船等),一个是人类的生产力。
王晓秋如何看待西方殖民者的双重使命
文本预览: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王晓秋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
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
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
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
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
近代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及其初步体现
近代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及其初步体现近代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及其初步体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西方国家在确立资本主义统治过程中,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要求它不断向外扩张,把世界上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卷到资本主义潮流中来。
因此,资本主义建立其统治和形成为世界体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西方殖民者不断向世界各地侵略、扩张并把一切落后民族和国家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
这个历史过程不仅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引起了东方各国社会经济极为深刻的变化。
马克思在谈到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时写道:“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的这个精辟而科学的结论,既适用于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适用于整个近代资产阶级殖民制度。
这里所说的破坏性使命,当然是指对亚洲式也就是前资本主义的旧社会结构的破坏。
西方殖民者在进行这种破坏性活动时,给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这种灾难和破坏性是多方面的,是最残酷的一幕。
例如贩运黑奴的行为,美国黑人学者杜波依斯估计,从16世纪到19世纪,使非洲损失了1亿以上的人口。
此外,西方殖民者在征服和统治美洲期间,屠杀了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
殖民者还通过在征服地公开洗劫国库珍宝,抡劫黄金、白银,勒索战争赔款,进行不等价交换,实行垄断贸易,商品专利,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等各种残暴的手段,掠夺了难以数计的财富。
1757—1815年东印度公司从印度共榨取10亿英镑的财富。
西方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夺,基本上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掠夺,它采用的方式既带有封建专制的野蛮性,又带有商业资本贪婪的特点。
西方殖民者从东方掠夺来的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回本国,在那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着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工业革命后,西方殖民者除保留原有的剥削方式外,开始倾销商品,把东方国家变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关于殖民主义_双重使命_的研究
研究综述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郑家馨 20世纪后半叶,随着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关于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问题在各国历史学家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近年来,我国学者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等问题上。
一、马克思提出“双重使命”理论的历史背景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理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
马克思是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中提出这个理论问题,今天已经不太受到人们的重视了。
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和英法海底电缆的启用,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国历史愈益整体化发展的趋势。
当时经济理论界出现了一股反对工业化(实际是反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和资本集中、主张维持小生产的反历史倾向。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给《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系列论文中,批评了这种反历史的倾向。
19世纪50年代初期,马恩正在深入研究印度历史。
马克思注意到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到1850年英国向印度输出总值已达802万英镑,其中仅棉纺织品一项输出就达522万英镑,占英国出口总值的1 8强,占棉纺织品出口总值1 4强,“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残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
①马克思还注意到50年代初英国已在印度试建铁路445公里。
②而印度总督戴贺胥于1853年提出备忘录,规划在印度修建六条大铁路,由英国私人投资,殖民地政府免费给地并保证5%利息。
③1853年7月22日马克思撰写《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总结对印度①②③杜德:《维多利亚时代印度经济史》,第174—178页。
杜德:《维多利亚时代印度经济史》(R .D utl ,T he Econom ic H isto ry of India in the V icto rian A ge ),伦敦1956年版,第174—17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174—175页。
史研究的观点,把英国消灭印度当地手工业当作革命行为来描述①,认为“历史中的资产阶级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②这一物质基础一个是世界交往的工具(铁路、轮船等),一个是人类的生产力。
浅析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浅析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薛晓光1,姜良杰2Ξ(1.大连教育学院科研处,辽宁大连116021;2.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办公室,北京102206)摘 要:马克思认为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使命;一个是建设性使命。
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说是我们分析评价殖民主义的理论基础,起着指导我们全面、辩证地认识殖民主义客观历史的作用。
关键词: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破坏性使命;建设性使命中图分类号:D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8X(2002)04-0038-03 提起殖民主义,一般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政策,主要表现为海外移民、海盗式抢劫、奴隶贩卖、原料掠夺、资本输出、商品倾销等。
在我国学术界,出于政治上、历史上对殖民主义的痛恨,很长时间以来,对它均片面持否定态度,缺乏科学的分析。
在这方面,马克思却早就有一系列论述,这就是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说。
马克思对殖民主义的认识,最集中的论述见于1853年他所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这两篇文章里。
在此,马克思为我们揭示出了殖民主义的客观历史作用:“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1]马克思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说,对我们辩证地分析殖民主义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评价殖民主义历史地位的理论基础。
今天重温马克思的这两篇文章仍深受启发。
殖民主义者从事殖民活动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
无论什么时期,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这个宗旨始终不变。
原始积累时期,殖民者采取的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赤裸裸的搜刮和劫掠手段。
例如,英国殖民者“仅侵吞孟加拉国库一项,就给东印度公司带来3700万英镑的收入,其中2100万英镑被高级官吏们中饱私囊”。
[2]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者通过不等价交换实现掠夺。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摘要: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
列强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的消亡,加速了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但是,国外的侵略者的本意是要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态,掠夺殖民地,对外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为了改善贸易环境而攫取暴利。
关键词:殖民主义双重影响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军事威胁、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一系列的侵略活动,毛主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向中国举行多次的侵略战争”,通过这些侵略战争,帝国主义就“残酷的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1.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政治控制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多次发动入侵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签订大量不平等条约,通过割地、赔款、享有特权等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享有领事裁判权,把持中国海关行政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爱国运动。
1840年英国侵略者首先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接着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又发动了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又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到了1900年,英、美、法、德、、日、俄、意、奥等八国又联合发动了侵华战争。
他们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我们伟大祖国捆上了一条条锁链。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班级:2014级市场营销班姓名:***学号:**********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摘要:中国百年近代史,是一部殖民主义的历史。
殖民主义既有破坏性,又有建设性,但列强侵略的本质是掠夺殖民地,对外扩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改善贸易环境,攫取暴利,即破坏性。
关键词:殖民主义、双重影响、破坏性、建设性、武力征服、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思想文化、资本主义、先进制度正文: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写道:英国在印度完成的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殖民统治。
自鸦片战争始,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征服、经济掠夺、政治控制、文化渗透等方式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备受压迫凌辱。
西方列强的侵略活动也有积极的一面: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了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出现发展;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传入,也加速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外的侵略者的本意是要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这让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处于一个极度的不平衡的状态中,使中国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关于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影响,我们要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既看到积极影响又看到消极影响;同时要学会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评价殖民主义的功过。
一、殖民主义的建设性(一)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人民思想解放,开眼看世界。
伴随着殖民主义入侵,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与西方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差距使中国人民不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一部分知识分子注目看世界,寻求强敌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传统封建思想。
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从洋务派的自强求富到维新派的变法图存,从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到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中国掀起了一场场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浅析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摘要:马克思在1953年撰写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这两篇文章中,分析了不列颠殖民主义对于印度殖民地的影响和作用。
他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作了总结性的概括:“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综多学者对马克思“双重使命论”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何理解马克思殖民主义对殖民地的“双重使命”?到底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给印度带来了福音还是带来了灾难呢?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殖民侵略破坏了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西方国家在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也为落后的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为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一、马克思的殖民思想十五、十六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同时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
说起殖民主义,一般认为,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掠夺和统治的政策。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在客观上为殖民地创造了物质基础,打破了殖民地的封闭状态,促成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在殖民地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在现代,西方有些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福音,如果没有外来力量的帮助,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民主制度都不可能产生出来,发展中国家可能还处于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殖民主义将其带入现代的文明社会。
然而,第三世界许多学者认为,殖民主义给落后国家带来的只是贫困与灾难,它破坏了殖民地的生活结构,阻碍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给殖民地的人民带来了消极的后果,至今还有殖民主义的残余。
二、马克思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1、破坏性使命。
如何理解近代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作者: 王振宁
作者机构: 铁岭师专讲师
出版物刊名: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2-33页
主题词: 近代殖民主义;建设性;破坏性
摘要:近代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对东方落后国家的统治和掠夺带来了破坏性的一面,给东方各国带来了空前未有的灾难,消灭了东方国家原有的前资本主义形态和这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村公社.但客观上殖民主义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奠定了前提.破坏性是为建设性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后者是前者的延续的必然结果,是殖民者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殖民掠夺基础上的,充满着血腥、残暴。
18、(2):殖民主义的双重作用:殖民主义的扩张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资本主义的贪婪和扩张本质所决定的。
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作用:1、破坏性:殖民主义活动给亚非拉国家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长期的贫穷、落后。
2、建设性:殖民主义活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同时,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思想,加速了殖民地地区旧制度的崩溃,推动了殖民地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