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历史文化
介绍家乡的四个维度
![介绍家乡的四个维度](https://img.taocdn.com/s3/m/8e492be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d6.png)
介绍家乡的四个维度我所在的家乡是中国江西省的赣州市,它位于江西的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广阔的自然资源。
以下是我对家乡的四个维度的介绍。
一、历史文化赣州市历史悠久,汉代以来一直是文化重镇,尤以南昌、吉安、抚州三市合称“赣南文化三角洲”。
赣州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始建于东汉年间的龙虎山是古代道教圣地,千年古刹南宫禅寺凭借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成为佛教中心,景德镇市则是“中国陶瓷之都”,深受国际社会的青睐。
另外,赣州市还有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桥梁等,如元朝大诗人辛弃疾、明朝军事将领陆炜、发源于唐代的庐山等等,都是赣州市历史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自然风光赣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是江西省的南方重点开发区域。
在家乡,你能看到峰峦叠嶂的龙虎山、景色壮美的庐山、独具特色的竹筏漂流等。
尤其是龙虎山,是奇峰秀水、山水林田、文物荟萃、气象万千的山岳风景区,不仅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还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同时,赣州市还以山明水秀、气候优越的特点,吸引了很多游客及居民来此旅游、居住。
三、经济发展赣州市已成为江西省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以加入东盟自贸区后全国首批实现工业化的少数地区之一。
赣州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这使得家乡从经济的角度看,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它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区域经济体系,以电子信息、煤炭、陶瓷、林业等行业为主的产业布局,发展较快,成果较好,为全国各大城市所瞩目。
四、民情民俗赣州市民风淳朴,地域文化多样,且风格独特。
在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风情,如耍龙号、龙舟赛、赣南音乐等等。
此外,家乡的饮食文化特色鲜明,赣州市的小吃更是多种多样、令人垂涎。
比如“老佛爷蹄花”、“南庄推车鱼”、“烤腥春丝”等等,都是地方美食中的翘楚,深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赣州市是一个阔别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野趣的好去处,不论是文化、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民情民俗等方面,家乡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它是一个富有独特性的城市,值得全国各地的人民前来探索、畅游。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现存的古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现存的古迹](https://img.taocdn.com/s3/m/bd11907a27d3240c8447ef81.png)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现存的古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现存的古迹赣州新鲜事2015-07-04 09:41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着丰富的历史古迹,下面就来简单的说一说:(1)文庙赣州文庙位于江西省赣州老城区的东南,厚德路东段的北侧,是江西省保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立校址,属省级文保护单位。
文庙在唐代时曾为紫极观,到宋代又改为大中祥符宫,于皇佑年间创立县学。
文庙原占地约10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分三组,采用平行轴线方式布局。
保存下来的绝大部分建筑为清乾隆年间建造,均保存完好,主要有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魁星阁、节孝祠等等,其中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高达15米,气势宏伟,带有显著的赣南特色。
(2)武庙位于文庙的西侧。
(3)慈云塔赣州慈云塔位于赣州市旧城区东南、厚德路东段文庙之左,是古代慈云寺之附属建筑物。
建于1023~1032年(北宋天圣年间),塔身仍可见到铭文砖3种:“天圣元年”(1023年)、“舍利塔砖”、“天圣二年(1024 年)女弟子陶氏一娘舍钱二十吊”,是为造塔年代的确切记载。
舍利塔一作浮图,本是佛家存放佛骨舍利子的墓塔。
随着佛教传入我国,经过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结合我国的民族建筑样式,混合发展成高层楼阁式砖塔。
(4)赣州一中内的夜话亭/廉泉廉泉和夜话亭为赣州市著名的古迹廉泉和夜话亭为赣州市著名的古迹,现位于赣州第一中学校园内。
廉泉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北宋绍圣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到惠州。
路过赣州时,苏东坡拜访了当时著名的隐士阳孝本,两人很是投机,一同遍访当地名胜,在廉泉水边通宵长谈。
苏东坡还赋诗道:“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
后来人们在泉边建了夜话亭,在亭中竖了一块高2米多的石碑,上刻“苏阳二公夜话图”。
这块石碑为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阳明书院阳明书院,位于江西赣州郁孤台下。
原名濂溪书院。
明正德间南赣巡抚、佥都御史王守仁巡抚赣南,镇压农民起义(即他自称“破中山贼”)后,在此聚众宣讲其“致良知”学说,以期“破心中贼”。
赣州特色文化传统
![赣州特色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5e3a13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f.png)
赣州特色文化传统
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这里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传承。
赣州的特色文化传统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现。
首先,赣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建筑、古老的街巷,这些都是赣州特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赣州的古城墙、古街巷、古建筑等,都展现了赣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次,赣州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在赣州,可以看到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传统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
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不仅是赣州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此外,赣州还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赣州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而闻名。
例如,赣州的米粉、豆腐、腊肉等,都是当地人民钟爱的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也是赣州特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赣州的特色文化传统是一个丰富多彩、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它包括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赣州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希望赣州的特色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为后人留下更丰富的文化遗产。
赣州的红色故事
![赣州的红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4dd2b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1.png)
赣州的红色故事摘要:一、赣州的历史背景二、赣州的红色故事1.红军长征2.中央苏区时期3.抗日战争时期三、赣州的红色景点1.赣州革命烈士纪念塔2.赣州苏维埃政权纪念馆3.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四、赣州的红色精神传承1.革命传统教育2.红色文化传承3.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正文: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传承着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一、赣州的历史背景赣州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素有“五岭之要会,闽粤之襟带”之称。
这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赣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赣州的红色故事1.红军长征赣州是红军长征的重要途经地。
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主力从赣州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赣州人民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物资和人力支持,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中央苏区时期赣州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
1931 年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在赣州成立,赣州成为中央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中央苏区时期,赣州人民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为保卫苏维埃政权付出了巨大努力。
3.抗日战争时期赣州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重要活动区域。
赣州人民在新四军的带领下,积极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赣州的红色景点1.赣州革命烈士纪念塔赣州革命烈士纪念塔是为了纪念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
这座塔见证了赣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赣州苏维埃政权纪念馆赣州苏维埃政权纪念馆详细展示了中央苏区时期赣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
这里成为了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传统的重要场所。
3.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关于中央苏区时期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全面展现了中央苏区时期赣州的风貌。
参观博物馆,可以深刻感受到赣州人民为革命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赣州历史文化
![赣州历史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fef81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46.png)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芒的一页,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陈毅的梅岭三章即是描绘抗战时的大余梅岭。
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提起客家,不能不提及赣南。
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东可比。
赣南现辖2区2市15县,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9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80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
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
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
赣州市历史背景
![赣州市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5f438e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e.png)
赣州市历史背景
赣州市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下面将介绍赣州市的历史背景。
古代历史
赣州地区在古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个地区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有人类居住。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赣州是多个古代邦国的中心地区,受到了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影响。
历史变迁
赣州在历史上曾属于多个朝代的疆域。
在秦朝时,赣州地区隶属于九江郡。
后来,在南朝时期,赣州又成为了吴、东晋、刘宋和南朝梁的统治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赣州不断经历了政治和军事的变革。
在唐朝时,赣州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多次成为战争的前线。
在明清时期,赣州经历了一系列的扩张和缩小。
在明朝初期,
赣州被划归为藩镇,后来成为了地方政权的重要基地。
清朝时,赣
州被划分为赣县、兴国、寻乌等多个行政单位。
现代赣州
20世纪以后,赣州逐渐发展为江西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经济腾飞和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赣州市成为了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之一。
如今,赣州市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和研究者前来探索。
赣州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结论
赣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曾经是多个朝代的地方政权中心。
现代赣州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江西省的重要城市和文化遗产的宝库。
赣州的历史典故
![赣州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fa7e8f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b.png)
赣州的历史典故
赣州是江西省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典故和历史事件。
以下是一些赣州的历史典故:
赣州古称“横江”,相传是因为古时赣州城位于赣江两岸,宛如一条横跨江面的船只,因此得名。
赣州是古代名将岳飞的故乡。
岳飞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赣州出生并成长。
岳飞以忠诚、勇敢和智慧而闻名,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
《水浒传》中有一个故事与赣州有关。
故事中的英雄李逵在赣州被捕后,被关押在赣州牢城,后来被宋江等人救出。
这个故事使得赣州的牢城名声大噪。
赣州还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地名。
小说中的赣州府是贾府的分府之一,是贾府在外地的重要经营地点。
赣州还有一个与文学有关的典故,相传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著《世说新语》的故事《赣宁郡主》就发生在赣州。
故事中的赣宁郡主因为聪明机智而闻名于世。
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丰富了赣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特殊的魅力。
赣州特色简介
![赣州特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9ca25273169a4517723a3a4.png)
赣州特色简介赣州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宋代,赣州“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
赣州保存有全国最为完整的宋城文化景观和建筑,被专家学者称为“宋城博物馆”。
“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州城,与闽、粤、湘三省相邻,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水环绕,气候宜人。
赣州是客家先民最早的集散地和客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全球最大的客家聚居地,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摇篮”。
赣州市890多万人口中95%以上是客家人,现今仍存有600余栋神奇的客家围屋,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
不仅如此,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人民共和国摇篮,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工作、生活过,共和国9位元帅、7位大将、37位上将从这里走出,给后人留下一批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央苏区所在地,是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和三年游击战争的发源地[2]。
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所以在赣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独一无二的资源条件。
赣州特色景点介绍--参考与赣州旅游网赣南十八个县市包括赣县、上犹、崇义、大余、信丰、龙南、全南、定南、安远、寻乌、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宁都等15个县,南康、瑞金等二个市,当然包括章贡区。
章贡区著名景点:古城墙、八镜台、郁孤台、通天岩、浮桥、文庙、慈云塔、赣州公园、龟角尾、夜话亭、宝葫芦农庄等通天岩景区通天岩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区,江西省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市城区西北郊6.8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具有“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文物古迹众多,生态景致宜人”四大特色。
古时赣州客家人的故事
![古时赣州客家人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44f7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8.png)
赣州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
在古代,赣州客家人有着许多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以下是一些关于赣州客家人的故事。
1. 南迁的历史:赣州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许多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开始南迁,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赣州地区。
这些南迁的汉人与当地的土著居民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2. 客家围屋:客家围屋是赣州客家人的传统建筑,它是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民居建筑,通常由围墙、房屋和祠堂等组成。
客家围屋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客家美食:赣州客家人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是一道将豆腐和肉馅等食材制作而成的传统美食,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4. 客家传统文化:赣州客家人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客家山歌、客家舞蹈、客家戏曲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赣州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5. 客家精神:赣州客家人有着独特的精神文化,如团结、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等。
这些精神文化不仅是赣州客家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赣州的红色故事
![赣州的红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fe8ae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b.png)
赣州的红色故事(最新版3篇)目录(篇1)1.赣州简介2.赣州的红色历史3.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4.赣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正文(篇1)【赣州简介】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赣州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汇地,素有“江南古郡”之称。
【赣州的红色历史】赣州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
早在土地革命时期,赣州就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州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赣州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赣州的红色旅游资源】赣州拥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于都长征村、兴国烈士陵园等。
这些红色旅游景点不仅见证了赣州人民在革命时期的英勇事迹,同时也成为了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赣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新时代,赣州人民继续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等形式,广大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赣州的红色历史,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和为国为民的大爱精神。
这种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了赣州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推动着赣州各项事业的繁荣发展。
总之,赣州的红色故事不仅是一部革命史,更是一部英雄史。
目录(篇2)1.赣州的红色历史背景2.赣州的红色故事:瑞金、于都、兴国3.赣州红色故事的意义正文(篇2)赣州,位于江西省南部,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
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这里就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被誉为“红色摇篮”。
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其中瑞金、于都、兴国是赣州红色故事的重要代表。
首先,瑞金,是赣州红色故事的发源地。
这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红军长征的起点。
瑞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培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
瑞金红色故事,是赣州红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记忆。
赣州宋城文化
![赣州宋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a6dae6725c52cc58bd6be1b.png)
赣州宋城文化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
它四周依山,三面临水,洋溢着浓郁的南国风情,古有“富丽江城”之称。
赣州市总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 40多万,居住有汉、回、壮、舍等 16个民族。
它扼守赣、湘、闽、粤四省要冲,秦汉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现为赣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赣州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县至今,已经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古时曾名虔州,又称虎人城。
历史上赣州曾是沟通赣、湘、粤、闽的南方重镇,素称“闽粤咽喉”,历来与广东及东南亚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
当年借着赣江黄金水道和岭南古驿道之便,这里“商贾云集,货物如雨”,留下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美名。
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仿佛看到一队队马帮驮着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产,过赣州、越梅岭、源源不断运往广州以至南洋。
赣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东门到西门的宋代古城墙,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历尽宋、元、明、清、民国多代,垛墙、炮城、马面、城门保存依旧,宋城的雄姿依旧,古韵犹存,被专家们誉为宋城博物馆。
据专家介绍,赣州城东西环绕的宋代砖城墙长3664米,比西安的明代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早了几百年。
古城墙的护城河、墙垛、城楼、马面和炮城等古代设施齐全,保存了宋代以来数以万计、共521种的纪事或纪名铭文城砖,是国家文物古迹的孤品。
宋朝(960—1279年)时期的赣州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鼎盛时期,它因水陆便利、资源丰富、经济繁荣,而一举成为全国闻名的30座名城之一。
城市建设也迎来了又一次巨大的发展,一街巷迅速发展为六街、即增加了斜街、阴街,剑街、长街。
这时的赣州城,因为自卢光稠以来长期处于地方割据状态,向为朝廷所忧,官吏们认为这虔卅1名带虎头,有凶险之势,便于公元1153年将虔州改称为赣州,取章贡双江合流之意。
20世纪80年代末,因宋朝虔州的这段辉煌历史,赣州有了“江南宋城”美誉。
宋代文明为今天的“宋城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赣州简介
![赣州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a7da12ca32d7375a4178072.png)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赣州城位于江西南部,赣江上游,章、贡两江在城下汇合成赣江,是赣江源头第一城。
因为这里保留有众多的宋代文物古迹,所以有“宋代历史博物馆”之誉,因此又称为宋城赣州。
1 993年11月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面积约3.05平方公里,加上后来拓展的城区及新城区约24平方公里,人口共约40万。
赣州历史悠久,先秦时期为越民族。
秦始皇为南定百越,开辟了一条从长江——鄱阳湖——赣江——章江——大余——浈江——北江——珠江的通道,从秦到唐的1000多年,这条通道在军事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派大将灌婴平定赣南,在赣江上游设立赣县(又名赣州,在今蟠龙镇一带),属九江郡,后又属豫章郡,距今2200年历史。
晋永和五年,设南康郡,在章、贡两江间修筑了赣州郡城。
从此赣州城为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开皇九年(1589年)改为虔州。
南宗绍兴23年(1153年),朝廷认为虔州农民起义不断,是因为虔州的“虔”字带“虎”字头,有虔杀之义,所以取章贡合流之义改名赣州。
明清时期,赣州为府治,民国废州府,赣州属江西省,为民国江西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驻地。
解放后设赣州市,1999年7月1日随撤地设市改为章贡区。
宋代赣州,是古代赣州最繁荣时期。
这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超过了黄河流域。
由于西域丝绸之路受阻,中国对外贸易的通商渠道改走水上丝绸之路,即经赣州——大余越梅关古驿道过广东出海。
这时,赣州城就成为长江、珠江、闽江三大流域的交通枢纽,是全国兴盛繁荣的三十名城之一,赣州城的规模和格局,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基本形成,城市功能也基本完善。
八境台、古城墙、城内主要街道走向以及至今仍为赣州市民服务的地下水道(宋称福寿沟)等等也都是宋代的标志性建筑。
赣州城是江西省保存名胜古迹最多的一个城市,以宋代文物古迹居多,其中有一部分宋代文物是全国宋文化的孤品或精品。
孤品有宋城墙、福寿沟;精品有通天岩石窟。
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设施,现在保存较好的有西安、南京、平遥、荆州、赣州,但大多是明以后的。
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66
![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66](https://img.taocdn.com/s3/m/bd087d2ca58da0116d17491b.png)
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66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是赣南著名的旅游城市。
赣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到隋代时又更名为虔州,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正式改为赣州府。
章贡区是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存留着许多宋代文化景点,有被誉为“宋城博物馆〞的宋代古城墙、巍峨的八境台、郁孤台、文庙以及石雕宝库通天岩等。
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通天岩——“江南第一石窟〞摩沙岩石山组成,山中有很多天然岩洞,其中一个岩洞顶上有窟窿可通天岩位于赣州市西北郊,距市区约10公里,是石窟风景区的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天岩由以看到天,故名。
通天岩是我国南方古代石窟艺术宝库,这里有江西最大的石龛造像群,共有石龛279座,石刻造像359尊。
石刻造像均为佛像神祗,多属唐宋时期作品。
这些造像神态各异,精致俊美,是古石雕艺术的瑰宝。
通天岩附近岩深谷秀,泉水涓涓,古木参天,冬暖夏凉,是游览和避暑的好地方。
八境台八境台坐落在赣州市北八境公园内,章江和贡江在这里集合,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八境台建于北宋嘉毡年间〔1056-1063年〕,因郡守孔宗瀚筑台后绘制《虔州八境图》,并以图求诗于苏轼而得名。
历代文人在这里的题咏甚多。
八境台依城墙建造,台高28.5米,总面积574平方米,朱楼碧瓦、雄丽壮观,屹立在章贡两江集合处的古城墙上。
登台远眺,但见碧波白帆、绿树红楼,江风迎面扑来,使人心旷神怡。
郁孤台: 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以山势高埠、郁然孤峙而得名,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郁孤台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了,唐代时虔州刺史李勉曾登台北望,将台更名为“望阙〞。
后几经兴废,仍名郁孤台。
1983年按清代同治年式样重建。
台有3层,高17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游人登上郁孤台,可远眺市区全景。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https://img.taocdn.com/s3/m/6ddc1e105727a5e9856a61ba.png)
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赣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七十多年前,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留下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赞语。
她是“客家摇篮”、“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两江源头”、“生态王国”、“绿色宝库”、“脐橙之乡”她的美,不仅在于其古,在于其绿,更在于其红。
她是全国着名的老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赣水那边红一角”的赣州,曾经是一片红艳艳的天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开始了治党治国治军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从这里起步,艰苦卓越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时代的浴血坚持。
叶坪、沙洲坝、红井、云石山、长征第一渡……这里的每一段名字都市一段历史。
它们感受过革命的激情与理想,承载过先烈的鲜血与汗水,演绎过时代的风流与沧桑。
这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全省全市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财富!翻开历史的篇章,史上着名的文人墨客都来过赣州。
如文天祥、岳飞、苏轼、王阳明……并留下了不少名作。
其中,以此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着名爱国诗人辛弃疾了。
他在赣州做官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赣州的梅关驿道,是中原通往岭南及海外诸国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
道边种满了梅树,有梅花国之称。
曾有南枝开落,北枝始开之奇特景观。
每年冬天,漫山的梅花竞相开放,娇艳美丽,吸引众多的文人墨客前来赏梅,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
三国名将陆凯率兵登上梅岭时,正值梅岭怒放,立马梅花丛中,回头北望,想起了好友范哗,写下了《赠范哗》的诗文。
一九三四年,毛泽东等工农红军在瑞金建立了稳固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但由于中央领导人的错误决定,将德国军事顾问—李德派来瑞金,由于他的瞎指挥,将原来的九万红军,打得只剩三万多残兵,这是大家只好又请毛泽东出山,他决定战略大转移,带领着大家去湘西,避开敌人的重兵堵截,转向敌人力量薄落的贵州进军。
江西赣州城市文化介绍
![江西赣州城市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01d583958f5f61fb63666f3.png)
02
宋城文化
赣州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尤其是宋代文物最多的 一座滨水城市,走进赣州古城如置身“宋城博物馆”,故有 “江南宋城”之誉。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有 全国唯一的宋代铭文砖城墙,有沿用了近900年历史、由100条 木舟用铁索连环而成的古代水上交通要道——古浮桥,有中国 唯一仍在使用的古代下水道系统——古福寿沟,有中国八景文 化的发祥地八境台、南宋词人辛弃疾留下千古绝唱《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的郁孤台等。
02
赣州市图书馆
赣州市图书馆创立于1926年,始名为赣县公立中山图书馆,先 后曾名赣南公立中山图书馆、新赣南图书馆,1952年改名为赣 州市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54万余册,其中珍贵古籍图书31020 册,古籍善本3012册,另珍藏有蒋经国先生在赣南活动时期创 办的《正气日报》、《新赣南报》、《民国日报》及丰富的赣 南地方特色文献。 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 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赣州市图书馆被为一级图书馆。
02
雅溪古村
雅溪古村位于江西省全南县龙源坝镇,距县城22千米,村落始 建于明朝时期,村民皆为陈姓。 雅溪古村有两座建于清朝的客家围屋,由福星围和雅凤围组成, 总占地面积约1010平方米。 2016年12月,雅溪古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8 年10月,雅溪古村被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01
水文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 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多发季节,春汛 和秋汛也时有发生。赣州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 (4~9月)实测径流量为275.94亿立方米,各河川径流量
补给主要是降水,属雨水补给型。
地形地貌
赣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 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3-5月,冷暖气流
我的家乡江西赣州
![我的家乡江西赣州](https://img.taocdn.com/s3/m/a33feaea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c.png)
赣南官话园子戏是赣 州传统的戏曲表演艺 术,起源于清代,有 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它是中 国地方戏曲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江西省 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
赣州的文化遗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赣州的传 统音乐形式之一,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 民族风味。它以山野 田间为舞台,以自由 、即兴的方式演唱, 被誉为"天下第一歌" 。兴国山歌以其独特 的韵律和真挚的情感 深受人们喜爱
观光旅游
第8章 结语
结语
家乡江西赣州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城市,它拥有丰富 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风景名胜
无论你是在寻找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是美食特产, 家乡江西赣州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回忆和体验
同时,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美食特产也独具特色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第7章
赣州的现代 发展
20224/5/1
赣州的现代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 家乡江西赣州也在 不断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赣州市政 府致力于推动城市 现代化建设,加强 了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赣州的经济 也在不断发展,尤 其是旅游业和现代
农业
许多历史古迹和风 景名胜得到了保护 和开发,吸引了越 来越多的游客前来
第4章 美食特产
美食特产
赣州脐橙
赣州脐橙是江西的著名水果之一 ,以其皮薄肉嫩、口感鲜美、甜 度适中而广受喜爱
美食特产
赣州米粉
赣州米粉是当地人的传统美食,以细嫩爽滑 、色香味俱佳而著名
美食特产
糯米鸡
糯米鸡是赣州的特色小吃之一,以糯米和鸡肉为主要原 料,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这道小吃外酥里嫩,香味 扑鼻,是不可错过的美味
赣州的历史豫章与九江
![赣州的历史豫章与九江](https://img.taocdn.com/s3/m/8684cf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2.png)
赣州的历史豫章与九江赣州的历史豫章与九江1、秦朝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秦发大军分五军戍五岭,其中一军守庾岭之界,置南壄县,九江郡,赣南有行政建制县始于此。
2、两汉高祖元年(前206),南壄属楚;四年(前203),改九江郡为淮南国,南壄隶之;五年(前202),汉灭楚,南壄始隶汉;六年(前201),置豫章郡,南壄隶之;同时增设赣县、雩都二县,赣县筑城于益浆溪(今章贡区蟠龙镇一带)。
西汉末年,王莽称帝,史称新莽(9—23),改豫章郡为九江郡,赣南三县隶之。
东汉·建武元年(25),九江郡复名豫章郡,南壄县改为南野县,赣县、雩都、南野三县仍属豫章郡。
兴平元年(194),孙策据江南,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赣县、雩都、南野三县隶之。
3、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分庐陵郡置南部都尉,治雩都,赣南设立市一级行政机构始于此;析赣县置平阳,析南野置南安,析雩都东北白鹿营地置阳都;后析阳都的陂阳地置陂阳,不久又改名为揭阳。
庐陵南部都尉领七县:赣县、雩都、南野、南安、平阳、阳都、揭阳。
4、两晋隋唐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南安为南康,改阳都为宁都,改平阳为平固。
晋太康三年(282年),撤销庐陵南部都尉,置南康郡,郡治雩都,将南野并入南康领6县。
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为陂阳。
晋太康十年(289年),赣县移县治于葛姥城(今章贡区虎岗一带)。
元康元年(291年),南康郡改属江州都督府。
永和五年(349年),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南康郡地大余改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
南朝陈太建十三年(581年),大余改隶广东东衡州安远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隶属于洪州总管府。
平固并入赣县、南野并入南康、虔化并入宁都。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陂阳县设石城场,并入宁都。
虔州辖赣县、雩都、南康、宁都4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虔州隶江南道,辖县沿袭隋制。
赣州文化 PDF
![赣州文化 PDF](https://img.taocdn.com/s3/m/ec820b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a.png)
赣州文化 PDF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第三大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创城文明城市和中国美丽宜居城市。
赣州市的文化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塑造出了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
赣州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自古以来,赣州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汇的地方,这也使得这个城市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资源。
赣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商代,赣州便是南方及江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五代时期起,赣州成为了那个时期的重要齐州之一,并再次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赣州经历了数度历史性变革,也在历史的烙印下,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
赣州的文化遗产连绵不断,历数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赣南古建筑。
赣南古建筑是指南昌、赣州、宜春等地建造的各种民居、庙宇、官衙、关稻等古建筑,其特点是造型精美、工艺高超、形式多样、艺术风格独具。
这些古建筑传承了中华文明中的精华,凝聚了赣州市民的辛勤汗水和智慧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赣州还有优美的民间艺术文化。
赣州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豫剧、江西锣鼓、吹打乐、歌舞等。
豫剧是一种流传于南方地区的汉族戏曲,是赣州地区最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代表了赣州的艺术风貌和表演特色。
赣州的江西锣鼓、吹打乐和歌舞也各具特色,体现了赣州市民的朴实与热情,展现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魅力。
在日常生活中,赣州市民也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对于赣州市民来说,节日和庆典是向家乡文化和习俗致敬的重要时刻。
京西花灯会、石城牛头葫芦会、开阳汉冲节、寻堡丫环朝山会等长度假和庆典活动都受到了赣州市民的热烈欢迎,这些活动无论在视觉、声音、风味上都给人以美好的体验和印象。
赣州市的文化多元,旨在保护、传承和发扬赣州独特的文化遗产,使它们活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内的章贡区为赣州市政府所在地,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了许多宋代和民国时期文化景点,主要有保存完整的赣州宋代古城墙、巍然壮观的八境台、郁然孤峙的郁孤台、完整壮观的文庙、艺术宝库通天岩、蒋经国先生故居等.全市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保存着一大批历史古迹。
赣州也曾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赣南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因此,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
陈毅的梅岭三章即是描绘抗战时的大余梅岭。
赣南——客家人的大本营
提起客家,不能不提及赣南。
赣南是与闽西、粤东相提并论的全国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而其“客家人”占总人口比例之大,绝对的人数之多,历史之悠久和活动之频繁,自非闽西和粤东可比。
赣南现辖2区2市15县,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90多万,而客家人就有800余万,占总人口的95%以上。
据统计,原籍赣南客家的港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有20多万,其中华侨分布在东南亚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赣南,古称“虔州”。
在客籍人迁入之前,赣南除有少量当地土著——“赣虞人”居住外,几乎是一片未经开发的原始的蛮荒之地。
宋代名臣、文学家王安石描写得最为形象:“大山长谷,荒翳险阻”,“地旷人稀”,荒凉闭塞,人迹罕至。
赣南的开发,得益于秦始皇。
据学者考证,秦代兴国上洛山居有“木客”,他们是秦始皇为建阿房宫,派来伐木的降卒。
这便是最早进入赣南,开发赣南的客家人。
赣南客家人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的七次人口迁徙潮流。
第一次,是秦汉时期,大多是秦始皇派遣来的“谲徒”、“遣民”,如兴国上洛山的伐木客之类;
第二次,是在魏晋“五胡十六国”的“动乱时期”;
第三次,是在唐中叶及五代十国动荡时期;
第四次在宋末,现赣南北部的宁都、石城、兴国及于都、瑞金诸县北部之居民大都源于这四次南迁或闽西的回迁;
第五次是在元明时期,南康、赣县、于都北部、上犹东部、信丰、安远北部,属这时期从赣中客家先民而迁来的;
第六次,是清代江、浙、闽、粤居民的内迁,赣南南部和“三南”、寻乌诸县属此时期从闽粤回迁的;
第七次,是在民国至抗日战争时期粤东、北的难民涌向赣南谋生,也属“回迁”性质。
这多次的迁徙,大多是迁出地发生战
乱、灾难,“人满为患”,而赣南凭它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条件,恰好为熙熙攘攘寻家觅舍的“徒人”提供了一个去处,一块生活的土壤,一个可以繁衍生息的空间,如同物理学上的“总量平衡”定律。
“客家”作为一个民系,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理素质的规范。
赣南客家最为突出的特点,除地域等外,就是它的语言——客家方言。
赣南的客家方言与其主体的来源及长久繁衍生存有着原本关系。
总体上说,它来自北方,有着明显的唐宋古音特点,过程上它又有许多迁自长江流域的客家先民,又带有江西等地方言的熏染,南部由于近邻闽粤,受闽粤客家话影响;因此,赣南客家土话基调、基音、基本词汇大体相同,但由于个体各别,各县、市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常常是相互之间能“听得懂”,能“对话”,但“不和谐”。
赣南客家人的另一个共有的突出特点是心理上的进取精神、乡土意识和淳朴务实精神。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曾多有称道。
苏轼曾以“亢志厉节”概括,李太初用“劲健尚义”赞叹;而文天祥则形容得更为深刻具体:“山川之稠缪,人物之亢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诲,不可以形威慑,而可以礼义动。
”赣南的客家文化孕育了不少英才,他们是赣南客家人的代表,赣南客家人的骄傲。
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医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散文家魏禧、书画家徐思庄和罗牧、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勰以及近代经济学家郭大力等。
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赣南客家人民为争取翻身解放,献出了几十万人的生命,也产生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将军,如古柏、肖华等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产生了54名将军的兴国县,素有“将军之乡”的称谓。
红色故都
共和国摇篮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州的瑞金以及周边几个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因此,赣州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赣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的。
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赣州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市内保存的革命史迹众多,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达203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州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其中在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被誉为“将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