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经用药大全

合集下载

中成药大全(附分类目录)

中成药大全(附分类目录)

中成药大全(附分类目录)用药:朝阳丸、护肝片、利肝隆片、复乐金胆片、肝康宁、肝必复、复肝能、云芝肝泰复方胆通、益肝灵片、鸡骨草丸(天宇)、参柴颗粒、垂盆草冲剂、肝勃宁胶囊、金胆注射液、肌醇舒肝片、乙肝宁冲剂、消炎利胆片、利胆排石片、健肝乐冲剂茵陈五苓丸、乙肝宝胶囊、澳泰乐冲剂(肿炎春)、茵栀黄口服液、利肝乐口服液复方木鸡冲剂、乙肝扶正胶囊、慢肝解郁胶囊、乙肝解毒胶囊、香菇多糖注射液斯巴特康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19脾胃疾病用药:胃样宁、胃宁冲剂、养胃冲剂、胃灵冲剂、胃气痛片、胃苏冲剂、砂养胃丸(冲剂)、补脾益肠丸、香砂六君丸、健胃愈疡片、陈香路白路、溃疡宁胶囊、溃平宁冲剂、肠泰口服液、奇星四方胃片、三九胃泰胶囊、两面针镇痛片、军铃胃病冲剂20肛肠疾病用药:化痔丸、内痔散、痔疮片、痔疮丸、消痔栓、枯痔丁、槐榆丸、痔宁片、护肝宁片、消痔灵片、齐墩果酸片、槐角地榆丸、明矾注射液、结肠宁灌肠剂、马应龙麝香疮膏21肿瘤用药:平消片22眼科用药:障眼明增光片(丸)、风火眼药、光明眼药、拨云眼药、拨云退职丸、珍珠明目液族金锭眼膏、石斜夜光丸、马应龙八宝眼膏23耳鼻喉及口腔科用药:耳聋丸、配胆丸、滴耳油、红棉散、真炎片、鼻通丸、牙痛安、齿痛宁、牙痛乐牙痛散、鼻渊丸、清音丸、侯症丸、六神丸、喉康散、锡类散、冰硼散、辛芩颗粒、喉痛灵片、廖炎康片、耳聋左慈丸、喉痛消炎丸口、炎清冲剂、补肾固齿丸鼻咽病毒剂、牙痛一粒丸、清热解毒片、双料喉风散、黄氏响声丸、喉疾灵胶囊草珊瑚含片、健民咽喉片、桂林西瓜霜(喷剂)、口腔溃疡药膜、鼻渊舒口服液、口腔炎喷雾剂、万通咽康含片、抗腮腺炎注射液24妇科用药:产泰、铁笛丸、宁坤丸、妇宁丸、当归膏、调经丸、白带片、逍遥丸、健妇丸、治带片、安胎丸、涌泉散、妇炎康、乳癖消、妇宁康、舒尔阴、曰舒安、愈带丸生化汤(丸)、定坤丹(定坤丸) 、益母草膏、妇乐冲剂、抗宫炎片、金鸡冲剂、利夫康乐、温经合剂(十二温经丸) 、妇科干金片、妇科十味片、九制香附丸、妇科调经片、调经活血片、妇科止带片、四物益母丸、乌鸡白风丸、调经益母丸艾附暖宫丸、干金止带丸、妇科白带丸、调经白带丸、威蠢孕康液、新生化冲剂下乳涌泉散、妇炎平胶囊、妇科万应膏、康妇消炎拴、乳核内消液、更年女宝片洁尔阴洗液、痛经灵冲剂、田七痈经散、桂枝茯苓丸、金刚藤糖浆、妇科白带膏(片)、保胎无忧片(散)、八珍益母丸(膏、片) 、丹栀逍遥丸(加味道遥丸) 25儿科用药:保赤散、健脾糖。

中草药分类

中草药分类

中草药分类按分类查药一、解表药解表药(drug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Disorder),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又称发表药。

1、功用:此类药物质轻升浮,辛散轻扬,能促进人体发汗或微发汗,使表邪透散于外,达到治疗表证,防止表邪内传,控制疾病传变的目的。

部分解表药还有宣毒透疹、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利尿消肿、祛风除湿、通痹止痛、透散毒邪、解表消疮、清利头目、利咽消肿等作用。

2、分类和适应证根据药性及适应证的不同,解表药可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两类。

①辛温解表药。

辛以散风,温可祛寒,故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又称发散风寒药。

主要用于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涕清、喉痒咳嗽、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的风寒表证。

常用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紫苏叶、荆芥、防风、羌活、藁本、白芷、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生姜、葱白、香薷、胡荽、柽柳等。

②辛凉解表药。

辛以散风,凉可祛热,故有发散风热的作用。

又称发散风热药。

主要用于发热恶寒、头痛目赤、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

常用药有薄荷、牛蒡子、蝉蜕、菊花、桑叶、蔓荆子、淡豆豉、葛根、升麻、柴胡、浮萍、木贼等。

此外,某些解表药还可用治表邪外束,麻疹不透;肌肤有湿,复感表邪,风疹瘙痒;肺失宣降,咳嗽气喘;风邪袭表,肺失宣降,风水水肿;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痈疽初起,兼有表证;风热上攻,眩晕目赤,咽喉肿痛等证。

3、配伍使用解表药时,由于四时气候的差异,冬季多风寒,春季多风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兼燥邪,故除针对风寒、风热,选择相应的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外,还须根据兼邪的不同,分别与祛暑药、化湿药、润燥药等配伍应用。

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者,又应根据体质不同,分别与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等补虚药同用。

小儿外感,因年龄体质与成年人不同,又有夹痰、滞、惊的不同兼证,亦当兼顾,如感冒夹痰、咳嗽气喘者,须配化痰止咳药;感冒夹食、腹胀纳差者,当配消导药;感冒夹惊、惊痫夜啼者,当配熄风止痉药。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

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分析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加,月经不调问题在女性中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传统中药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对中药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

一、艾灸调经方:原料:艾叶、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

该方使用艾叶为主要草药,具有温经散寒、补气活血的作用。

炒苍术、炒白术、炒姜黄在配伍中起到了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艾灸调经方适用于经期延长、经量过少或过多、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二、桃仁红花调经汤:原料: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鸡内金。

该方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桃仁和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草药,能够消除经血凝滞,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白芍、川芎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缓解月经痛。

熟地和鸡内金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能够调整女性身体的机能。

桃仁红花调经汤适用于血瘀、经色紫暗、经量过多、经期不规律等症状的女性。

三、归芍调经丹:原料: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龙眼肉、桂枝。

该方以当归、白芍、川芎为主要草药,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改善月经不调症状。

当归具有养血调经的作用,能够行气活血,调理子宫功能。

白芍和川芎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经痛。

龙眼肉和桂枝有补血养心的作用,能够改善女性身体的疲劳状态。

归芍调经丹适用于气血不调、经期提前或推后、经痛、经病等症状的女性。

四、三七调经丸:原料:三七、当归、广藿香。

该方主要使用三七和当归,可以补血调经、活血化瘀。

三七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镇痛的特点,能够改善血液循环。

当归补血调经,能够改善经期不规律、经血凝滞等问题。

广藿香有理气、调经的功效,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功能。

三七调经丸适用于经血凝滞、经期不规律、经痛等症状的女性。

以上四方是中药治疗月经不调常用的处方,通过采用草药的活血化瘀、补益调理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改善女性月经不调的症状。

皮下埋植避孕剂致月经紊乱患者经中药分期治疗的处方用药探讨

皮下埋植避孕剂致月经紊乱患者经中药分期治疗的处方用药探讨
1 2 l 5 3 9 ~ l 2

。—

23 4 ‘ 。 — —
学术探讨
i 菱 妻 2 0
误 诊为精神分裂症 的心力衰竭 1 例 报告
王霞 杨立刚 邢 玉芹
( 文登 市立 医院 山东 威海 2 6 4 4 0 0 )
【 中图分类号 】 R 7 4 9 .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o 1 5 ) 9
使用次数
1 0 1 1 0 0 9 8 9 1 9 O
使用频 率 ( %)
9 4 . 3 9 9 3 . 4 6 9 1 . 5 9 8 5 . 0 5 8 4 . 1 1
药物剂量 ( g )
1 5 1 5 1 2 9 1 2 1 5
党 参 炙 黄 芪 三 七 粉 炒 白术
处方张数
8 9 8 9 8 9 8 9
使用次数
8 7 8 6 8 4 8 3
使用频率 ( )
9 7 . 7 5 9 6 . 6 3 9 4 . 3 8 9 3 . 1 6
药物剂量 ( g )
2 0 1 5 甍 墨 墨
中西 医
皮下埋植避孕剂致月经紊乱患者经 中药分期治疗 的 处 方用药探讨
龚 东华 顾二金
2 3 1 6 0 0)
( 安徽省合肥 市肥 东县计划生育服 务站
【 中图分类号 】 t k 7 1 5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5 ) 9
1 . 病例资 料 患者,女,3 4岁,农 民,既往 患 慢性支气 管炎 ” 于 2 0 1 3年 2 月育一健康女婴,近 1月出现顽 固被 害妄想 ,认 为 自己及家人被人算 计 ,周 围环境不安全 ,多次拨 打 “ l l O ”要求 被保护,家人劝说无效, 来诊 。患者精神疲乏,意识清 ,定向力佳 ,问话回答切题;查体心率 1 1 0次/ 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 ,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

脏腑分经用药集锦脏腑用药一、心、小肠补心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炙甘草五味子温心阳:肉桂桂枝附子干姜薤白补心血:当归熟地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紫河车阿胶丹参夜交藤桑椹子淮小麦养心阴:生地麦冬百合丹参阿胶龟板安心神:茯神远志朱砂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琥珀龙齿珍珠母淮小麦清心热:黄连栀子连翘心竹叶木通莲子心水牛角玳瑁牛黄竹叶卷心鲜地黄丹皮紫草大青叶开心窍:石菖蒲郁金远志麝香苏合香冰片安息香牛黄养心敛汗:莲须浮小麦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祛心经瘀血:丹参红花桃仁归尾赤芍川芎三七降香蒲黄郁金玄胡温小肠:肉豆蔻乌药肉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清小肠热:木通栀子竹叶灯芯草泽泻车前子赤小豆瞿麦海金沙冬葵子滑石生地赤茯苓白茅根半边莲二、肝、胆补肝血: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紫河车桑椹子酸枣仁鸡血藤黑芝麻滋肝阴:女贞子枸杞子桑椹子何首乌白芍生地山茱萸沙苑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疏肝气:香附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橘叶佛手香橼绿萼梅玫瑰花婆罗子玄胡八月札枸橼小茴香刺蒺藜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艾叶乌药胡芦巴散肝经风热:桑叶黄菊花刺蒺藜蔓荆子谷精草木贼草清肝明目: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秦皮夏枯草清肝泻火: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芩苦丁茶青黛大黄芦荟平肝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赫石生石骨生牡蛎刺蒺藜白菊花珍珠母磁石礞石铁落山羊角羚羊角玳瑁罗布麻熄风镇惊:全蝎蜈蚣白僵蚕羚羊角山羊角牛黄胆南星猴枣礞石熊胆地龙玳瑁天麻钩藤紫贝母珍珠白花蛇乌梢蛇清肝熄风:水牛角牛黄玳瑁羚羊角山羊角熊胆钩藤清热利胆退黄:茵陈栀子虎杖金钱草郁金蒲公英垂盆草地锦草大黄退虚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鳖甲秦芄活血化瘀:川芎郁金玄胡姜黄三棱莪术丹参乳香没药鳖甲益母草茜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桃仁月季花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三七花蕊石虎杖牛膝土鳖虫水蛭虻虫降香苏木自然铜凌霄花三、脾、胃补脾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大枣甘草饴糖蜂蜜健脾利湿:薏苡仁茯苓健脾止泻:莲子芡实温脾阳:干姜附子肉桂益智仁高良姜肉豆蔻吴茱萸胡椒花椒荜澄茄丁香砂仁白蔻仁理中气:木香枳实枳壳陈皮厚朴沉香甘松升中气:黄芪升麻柴胡葛根祛脾湿:苍术白术半夏厚朴茯苓薏苡仁砂仁白蔻仁藿香佩兰草果草豆蔻扁豆陈皮养胃阴:石斛北沙参玉竹西洋参麦冬生地天花粉鲜芦根乌梅清胃火: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连黄芩竹叶芦根天花粉竹茹大黄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吴茱萸丁香肉桂胡椒花椒丁香荜拨荜澄茄小茴香降胃逆:旋覆花代赫石苏梗生姜半夏陈皮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消食滞:神曲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四.肺、大肠补肺气: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甘草山药紫河车蛤蚧养肺阴:天冬麦冬玉竹黄精南沙参阿胶百合西洋参山药天花粉冬虫夏草清肺热:石膏黄芩栀子知母芦根鱼腥草蒲公英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山豆根射干马勃金银花冬瓜仁橄榄金银花连翘穿心莲金荞麦野菊花温肺寒: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通鼻窍: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敛肺止咳:五味子五倍子乌梅罂粟壳诃子宣肺气:麻黄杏仁桔梗温化寒痰:半夏款冬花紫菀白前百部橘红白芥子旋覆花远志苏子天南星清化热痰:浙贝母瓜蒌皮桑白皮马兜铃前胡桔梗枇杷叶葶苈子竹茹冬瓜仁竹沥海蛤壳浮海石青黛猪胆汁润肺止咳:川贝母黄精百合蜂蜜饴糖阿胶桑叶南沙参天冬降气平喘:麻黄杏仁白芥子苏子白果莱菔子洋金花砒石地龙旋覆花桔梗马兜铃葶苈子桑白皮前胡白前百部涩肠止泻:伏龙肝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肉豆蔻金樱子罂粟壳诃子五味子五倍子乌梅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瓜蒌仁杏仁蜂蜜黑芝麻生首乌肉苁蓉胡桃肉泻下逐水: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清利大肠湿热: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大黄马齿苋地榆槐花穿心莲五、肾、膀胱滋补肾阴: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龟板鳖甲龟胶阿胶石斛黄精何首乌黑芝麻天冬温补肾阳:附子肉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锁阳补骨脂杜仲沙苑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狗肾黄狗肾韭子阳起石益智仁蛤蚧平补阴阳: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温阳止泻:补骨脂肉豆蔻益智仁强筋壮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虎骨豹骨涩精缩尿: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山药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补肾纳气:蛤蚧五味子紫河车胡桃肉紫石英补骨脂利水通淋: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冬瓜皮赤小豆葫芦木通滑石通草石苇萆解冬葵子扁蓄矍麦海金沙金钱草中药归经脾与胃补脾气: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扁豆、大枣、甘草、饴糖、蜂蜜健脾利湿:薏苡仁、茯苓健脾止泻:莲子、芡实温脾阳:干姜、驸子、肉桂、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吴茱萸、胡椒、花椒、荜澄茄、丁香、砂仁、白蔻仁理中气:木香、枳实、枳壳、陈皮、厚朴、厚朴花、沉香、甘松升中气:黄芪、升麻、柴胡、葛根祛脾湿:苍术、白术、半夏、厚朴、茯苓、薏苡仁、砂仁、白蔻仁、藿香、佩兰、草果、草豆蔻、扁豆、陈皮养胃阴:石斛、北沙参、玉竹、西洋参、麦冬、生地黄、天花粉、鲜芦根、乌梅清胃火:石膏、寒水石、知母、黄连、黄芩、竹叶、芦根、天花粉、竹茹、大黄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吴茱萸、丁香、肉桂、胡椒、花椒、荜拔、荜澄茄、小茴香降胃逆:旋复花、代赭石、苏梗、生姜、半夏、陈皮、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消食滞:神曲、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莱菔子制酸止痛:乌贼骨、瓦楞子.肝与胆补肝血:当归、白芍、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枸杞子、紫河车、桑椹、酸枣仁、鸡血藤、黑芝麻滋肝阴:女贞子、枸杞子、桑椹、何首乌、白芍、生地黄、山茱萸、沙苑子、旱莲草、龟板、鳖甲疏肝气:香附、郁金、柴胡、川楝子、青皮、橘叶、佛手、香橼、绿萼梅、玫瑰花、娑罗子、玄胡、八月札、枸橘、小茴香、刺蒺藜、吴茱萸温肝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橘核、荔枝核、艾叶、乌药、胡芦巴散肝经风热:桑叶、黄菊花、刺蒺藜、蔓荆子、谷精草、木贼草清肝明目:青葙子、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秦皮、夏枯草清肝泻火:龙胆草、夏枯草、栀子、黄连、黄芩、苦丁茶、青黛、决明子、青葙子、大黄、芦荟、丹皮、密蒙花平肝潜阳:天麻、钩藤、石决明、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刺蒺藜、白菊花、珍珠母、磁石、礞石、铁落、羚羊角、山羊角、牛黄、胆南星、猴枣、礞石、熊胆、地龙、玳瑁、天麻、钩藤、紫贝齿、珍珠、白花蛇、乌梢蛇清肝熄风:水牛角、牛黄、羚羊角、山羊角、玳瑁、熊胆、钩藤清热利胆退黄:茵陈、栀子、虎杖、金钱草、郁金、蒲公英、垂盆草、大黄、龙胆草、鸡骨草、地锦草、柴胡退虚热:银柴胡、青蒿、地骨皮、白薇、胡黄连、鳖甲、秦艽活血化瘀:川芎、郁金、玄胡、姜黄、三棱、莪术、丹参、乳香、没药、鳖甲、益母草、茜草、鸡血藤、泽兰、红花、桃仁、月季花、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蒲黄、三七、花蕊石、虎杖、牛膝、土鳖虫、水蛭、虻虫、降香、苏木、自然铜、凌霄花软坚散结:昆布、海藻、海带、黄药子、山慈姑、土贝母、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白僵蚕.肾与膀胱滋补肾阴: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龟板、鳖甲、龟胶、阿胶、石斛、黄精、何首乌、黑芝麻、天冬温补肾阳:附子、肉桂、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仙茅、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胡芦巴、锁阳、补骨脂、杜仲、沙苑子、菟丝子、冬虫夏草、海狗肾、黄狗肾、韭子、阳起石、益智仁、蛤蚧补阳兼滋阴:鹿角胶、冬虫夏草、菟丝子、沙苑子平补阴阳: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山茱萸温阳止泻:补骨脂、肉豆蔻、益智仁强筋壮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桑寄生、补骨脂、五加皮、千年健、石楠叶、虎骨、豹骨涩尿缩精:金樱子、覆盆子、沙苑子、山药、桑螵蛸、益智仁、五味子、山茱萸补肾纳气:蛤蚧、五味子、紫河车、胡桃肉、紫石英、补骨脂利水通淋: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车前草、冬瓜皮、赤小豆、葫芦、木通、通草、石韦、滑石、萆薢、冬葵子、篇蓄、瞿麦、海金沙、金钱草、鸭跖草.肺与大肠补肺气:黄芪、党参、人参、太子参、甘草、山药、紫河车、蛤蚧养肺阴:天冬、麦冬、玉竹、黄精、南沙参、阿胶、百合、西洋参、山药、冬虫夏草、天花粉温肺寒:干姜、细辛、麻黄、五味子清肺热:石膏、黄芩、栀子、知母、芦根、鱼腥草、蒲公英、桑白皮、瓜蒌皮、地骨皮、山豆根、射干、马勃、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冬瓜仁、金荞麦、野菊花、橄榄通鼻窍:辛夷、白芷、细辛、苍耳子清利咽喉:薄荷、牛蒡子、桔梗、马勃、桑叶、升麻、白僵蚕、金银花、连翘、山豆根、蝉蜕、板蓝根、青果、藏青果、胖大海、穿心莲、金果榄、锦灯笼宣肺气:庥黄、杏仁、桔梗、胖大海敛肺止咳:五味子、乌梅、罂粟壳、诃子、五倍子温化寒痰:半夏、款冬花、紫菀、白前、百部、橘红、白芥子、苏子、旋复花、远志、天南星、华山参清化热痰:浙贝母、瓜蒌皮、桑白皮、马兜铃、前胡、桔梗、枇杷叶、葶苈子、竹茹、冬瓜仁、竹沥、海蛤壳、浮海石、青黛、猪胆汁、矮地茶、罗汉果、满山红润肺止咳:川贝母、黄精、百合、蜂蜜、饴糖、阿胶、桑叶、天冬、南沙参降气平喘:麻黄、杏仁、苏子、白芥子、白果、莱菔子、洋金花、砒石、地龙、旋复花、桔梗、马兜铃、葶苈子、桑白皮、前胡、白前、百部、胡颓子叶、华山参涩肠止泻:赤石脂、禹余粮、伏龙肝、石榴皮、肉豆蔻、罂粟壳、诃子、五味于、五倍子、乌梅、金樱子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桃仁、瓜蒌仁、杏仁、蜂蜜、黑芝麻、生首乌、肉苁蓉、胡桃肉泻下逐水: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商陆、千金子清利大肠湿热: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秦皮、马齿苋、大黄、马尾连、三棵针、穿心莲、地榆、槐花。

中医引经药汇辑大全

中医引经药汇辑大全

中医引经药汇辑大全中医用药,犹如行军打仗,讲究策略与布局。

而引经药,便是这战局中的向导,引领诸药直达病所,以奏奇效。

引经药,是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起“向导”的作用。

它们就像是一队士兵中的先锋,为后续的大部队指明前进的方向,使其能够更精准地攻击敌人。

先来说说上肢常用的引经药。

桂枝,性温味辛甘,善通上肢经络,常用于上肢痹痛、风寒表证等病症。

桑枝,祛风湿、利关节,对于上肢风湿痹痛尤为适宜。

姜黄,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是治疗上肢气滞血瘀疼痛的良药。

再看下肢的引经药。

牛膝,可分为怀牛膝和川牛膝。

怀牛膝偏于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下肢痿软无力;川牛膝则活血通经之力较强,多用于下肢瘀血阻滞之证。

独活,善祛下肢风寒湿邪,为治下肢痹痛之常用药。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对于湿痹拘挛、脚气肿痛等下肢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头部的引经药也各有千秋。

川芎,被称为“头痛之要药”,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无论风寒、风热、风湿头痛,均可配伍使用。

藁本,善于治疗巅顶头痛,尤其是外感风寒所致者。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多用于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等。

眼部的引经药中,菊花清肝明目,常用于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

决明子,能清肝明目、润肠通便,对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有良效。

枸杞,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视物昏花。

耳部的引经药,磁石能聪耳明目,常用于肾虚耳鸣、耳聋。

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可用于痰湿蒙蔽清窍之耳鸣、耳聋。

鼻部的引经药,苍耳子散风通窍,祛风湿,常用于鼻渊头痛、鼻塞流涕。

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为治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之要药。

咽喉部的引经药,桔梗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常用于咽喉肿痛、失音等。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对于风热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疗效显著。

在脏腑的引经药中,心经常用的有丹参,能活血祛瘀,清心除烦。

小肠经的引经药如木通,清热利水通淋,用于心经火热下移小肠所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尿赤。

中药分经用药

中药分经用药

中药分经用药中药分经用药参考—脾经用药!脾为中土,输运沣液于五脏。

脾居中州,是为升清降浊之枢纽。

脾贵健运而恶停滞。

脾之气以升为健,胃之气以降为和。

经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故脾之不升,以虚证寒(湿)证者为多;胃之不降,以实证热证者为多。

脾喜燥而恶湿,脾病则生湿,湿重反过来又困脾。

所以治疗时应健脾以益中气,必须参以燥湿、化湿,利湿之品,湿重液停成水者还要遂水。

祛湿逐水之后,应健脾补脾以善其后,防止复发。

脾属土而性平,用药宜温,大寒大热有伤脾土,大苦厚腻也为脾家所不喜。

脾为后天之本,脾病往往影响他脏,其他脏腑之病也常常涉及于脾,因为护理脾土,保护后天之本为医生之主义。

补脾建中气人参——最佳但价贵,多则通,少则壅。

太子参——也佳,但力弱。

党参——补中益气,有燥性。

白术——补脾燥湿,又止泻,且能发汗。

大枣——补脾和胃,安内攘外。

甘草——补中调合诸药,炙则补,生则泻火。

饴糖——益气缓脾,为止中虚作痛之要药。

益智仁——燥脾涩精,摄涎缩小便。

滋益脾阴山药——补脾肺之阴,清虚热,强阴固肠。

芡实——补脾肾之阴,涩精。

莲子肉——补脾阴。

龙眼肉——润心脾,主血归脾,治思虑所伤。

白扁豆——和中化湿,为大病后初进补剂之良品。

醒脾健运砂仁——行气而不克,醒脾以开胃,引诸药归宿于丹田、入肾。

茯苓——渗湿,行水,走气分。

苍术——燥湿,升发,理气宽中,解六郁。

橘皮——燥湿化痰,理气健脾。

藿香——快气和中,解表辟恶。

佩兰——去湿热;除口中粘腻。

荷叶——助脾胃,升阳气,散淤血,留好血。

薏苡仁——健脾燥湿,行水排脓。

白豆蔻——散气滞,暖胃消闷,使清爽之气隐然入于心脾。

宽中理气升麻——升散火郁,升阳气于至阴之下。

防风——脾胃引经药,去风性湿之妙品。

草果——破气除痰,消食化积。

大腹皮——下气行水,宽胸通肠。

麦芽——健脾宽肠,下气消食。

又祛痰通乳。

麻仁——缓脾滑肠。

姜黄——破血散结。

通经脉。

温脾草豆蔻——辛热理脾胃,性燥急,止胃弱之呕吐。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中药学

第二十八章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难以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梅毒;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等。

本类药物的外用方法,可根据病情和用途而定,如研末外撒,加油调敷,或制成药捻,或外用膏药敷贴,或点眼、吹喉、鼻、滴耳等。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重金属类,或经加工炼制而成。

多具剧烈毒性或强大刺激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不可过量或过久应用,有些药还不宜在头面及粘膜上使用,以防发生毒副反应而确保用药安全。

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副作用甚强,更应严加注意。

现代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能抑杀病原微生物,有些则具防腐、收敛、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升药Shengyao《外科大成》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

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

各地均产,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

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

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性能】辛,热。

有大毒。

归肺、脾经。

【功效】拔毒,去腐。

【应用】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

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去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

常与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同用,可随病情不同,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如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为1∶9 者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收湿生肌力较强,2∶8 者称八二丹,3∶7 者称七三丹,1∶1 者称五五丹,9∶1 者称九转丹,则拔毒提脓之力逐步增强。

此外,升药也可用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

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

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

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

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1.《外科大成》:“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3)74-100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3)74-100

74.赤芍:为芍药的一种。

现今药材赤芍都为芍药组多种野生植物的根,经直接晒干而得。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芍药科。

别名: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性味:苦;微寒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

75.白芍:是芍药的一种,属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无毛。

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

别名:金芍药、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归经:肝经;脾经。

功能: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

主治: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

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芍药科植物芍药(栽培品)及毛果芍药的根。

用药禁忌:虚寒之证不宜单独应用。

反藜芦。

76.蒲黄: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花粉。

功效分类:凉血止血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香蒲科。

别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黄。

性味:味甘、微辛;性平。

归经:肝经;心经;脾经。

功能:止血;祛瘀;利尿。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聤耳;阴下湿痒。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

77.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健脾药科属分类:睡莲科。

别名:卵菱、鸡头实、雁喙实、鸡头、雁头、乌头、水流黄、水鸡头、肇实、刺莲藕、刀芡实、鸡头果、鸡头苞、刺莲蓬实。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经;肾经;心经;胃经;肝经。

功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

主治:遗精;白浊;淋浊;带下;小便不禁;大便泄泻。

用药禁忌:大小便不利者禁服;食滞不化者慎服。

78. 环留行: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种子。

性味: 苦,平。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

功效分类:补益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姜科。

别名:益智子、益智。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脾经;肾经。

功能: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

主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

36.石苇: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

别名石樜、石皮等,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或西南石韦的叶。

性味:苦甘,凉。

归经:入肺、膀胱经。

功能: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主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用药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资源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7.浙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

功效分类:清化热痰药。

科属分类:百合科。

别名:土贝母、浙贝、象贝、象贝母、大贝母。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经;心经。

功能: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

主治: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较低的山丘阴蔽处或竹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浙江宁波地区有大量栽培。

用药禁忌:寒痰、湿痰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38.紫苑:为多年生宿根花卉。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安徽等地。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山白菜科属:菊科、紫苑属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

性味性温,味苦、辛。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主咳嗽;肺虚劳嗽;肺痿肺痈;咳吐脓血;小便不利。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功能主治: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禁忌:有实热者忌服。

39.龟板: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龟甲亚科。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胆为中正之官,为府而内所藏为精汁,与其它府所藏之水谷不同。

中正,意思是不偏不倚,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影响,维持和控制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胆气虚怯,可因惊恐而致病,诸如虚烦不眠,心慌心跳,多疑虑,好叹息等。

胆气壮,则不受影响。

倘若由致病因素而致胆实者,会出现胆气不畅,诸如胸脘满闷,胁下胀痛,口苦而干,头额两侧痛疼,口外眼角痛等症状发生。

胆与睡眠关系密叨,胆虚寒则不眠,胆实热则多眠,烦扰之则不能眠。

胆与肝相表里,胆之实证热证常与肝有联系,因此,泻胆火的药物可以平肝,同样,平肝的药料也可泻胆火。

补胆生枣仁——甘润而酸平,专滋补肝胆。

醒脾疗胆实多眠。

炒枣仁——酸温而香,则补胆气,宁心疗胆虚不眠。

和胆川芎——血中气药,升阳开郁,胆之引经药。

柴胡——升阳气,和表里,解郁调经。

郁李仁——补血润燥,得酒则入胆,下气行水。

半夏——发表开郁,下气止呕。

酒——大热有毒,用为向导,首先入胆,通行一身之表。

引药至极高之分。

猪胆汁——胆汁苦寒,泻火润燥。

连翘——性升入胆,散诸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

凉胆青蒿——入肝胆血分,除骨蒸劳热。

前胡——下气降火,专治肝胆之风痰。

银柴胡——治骨燕劳热,治小儿疳积。

竹茹——清肝胆之热,凉血除烦。

桑叶——清泄少阳之气热。

泻胆胆星——除湿热,祛风痰。

青皮——气烈泻肝胆,破积消痰。

黄芩——清湿热,疏解往来之湿热。

苦参——除湿热,利九窍。

龙胆草——泻肝胆之火,酒浸则上升行外。

茵陈——除湿热而祛黄。

温胆生姜——发表解郁,调中开痰,为呕家圣药。

橘红——去白之橘皮名橘红,调中消痰,除寒发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

101.防风: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

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

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

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103.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秋、冬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

属十字花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荠属,一种常见杂草、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性味:甘,寒,无毒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105.百部: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根,以块根入药。

多半野生于山坡丛林,现在好多地方进行家种。

主产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功效分类:止咳药;润燥药;解毒药。

科属分类:百部科。

别名: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药虱药。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

131.牛膝:为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牛膝(怀牛膝)的根。

功效分类:祛风药;活血祛瘀药。

科属分类:苋科。

别名:百倍、牛茎、脚斯蹬、铁牛膝、杜牛膝、怀牛膝、怀夕、真夕、怀膝、土牛膝、淮牛膝、红牛膝、牛磕膝、牛克膝、牛盖膝、粘草子根、牛胳膝盖、野牛充膝、接骨丹、牛盖膝头。

性味:味甘、苦、酸,性平。

归经:入肝经,肾经。

功能:散瘀血,消痈肿。

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用药禁忌:凡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下元不固,梦遗失精,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忌服。

132.山药:为薯蓣科植物山药的块茎。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薯蓣科。

别名:藷藇、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藷、山藷、王藷、薯药、怀山药、蛇芋、白苕、九黄、野白薯、山板薯、扇子薯、佛掌薯。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功能: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遗精;带下;肾虚尿频;外用治痈肿;瘰疬。

用药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山药与甘遂不要一同食用;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33.牡蛎:一种软体动物,身体呈卵圆型有两面壳,生活在浅海泥沙,肉味鲜美。

壳烧成灰可入药。

也叫“蚝”。

性味:咸,微寒。

归经: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功能: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

用药禁忌:牡蛎恶麻黄、吴茱萸、辛夷。

本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134.菟丝子:兔丝子是荒地上常见的寄生植物,通常会缠绕在矮小的植物上,由于体於不含叶绿素,植株呈现淡淡的黄色,只要稍微留意不难发现。

种子入药。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菟丝实、吐丝子。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肾经用药!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肾经用药!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肾经用药!肾属阴脏主纳气而藏精,一般肾无表证与实证。

肾之热,属阴虚之变。

阴虚生内热;肾之寒,属阳虚之变,阳虚生外寒.凡阴虚之证,宜甘润壮水之剂,忌辛燥之品,也忌苦寒;阳虚之证,宜甘温益气之品,忌辛散之药。

肾者,精之处也,受五脏之精而藏之。

精为人之本,含真阴与元阳,统称元气。

凡久病者必及肾,故医生维持真阴与元阳,成为司患者之康否、操病员生命之主宰。

因此,真阳不足者,必将在滋阴的基础上,佐以甘温扶阳之品,才能持久。

命门火衰者,在扶阳药物中必有滋阴之品,佐以填精补髓之血肉有情之属,资化其源。

益肾气,固摄菟丝子——平补滋润而不燥。

五味子——敛肺以滋肾气。

胡桃肉——收敛肾气。

补骨脂——温下焦局部之阳气。

覆盆子——收敛而坚肾,固精而起阳。

金樱子——固精。

桑螵蛸——益精固气。

沙苑蒺藜一固精又明目。

益智仁——温散脾胃寒邪,缩小便以涩精。

芡实——平补脾肾。

龙骨——煅用固涩,生用潜阳。

温肾破故纸——温纳肾气,平上逆之喘。

肉苁蓉——温润肾命而不燥。

胡芦巴——温散内寒,止内生小腹之冷痛。

巴戟天——温肾散风,去外寒引起内寒之痛。

独活——善搜伏风,兼去湿。

细辛一润肾燥,散风寒,发汗行水气。

肾经本经药,又为心经引经药。

壮肾阳锁阳——滋阴扶阳,兴阳润燥。

仙茅——益阳道.明耳目,可用于性欲不起者,治下焦衰冷。

淫羊藿——补命火,益精气,治绝阳不兴。

绝阴不产,且疗寒湿之痹。

韭菜子——温肾助命门。

鹿茸——峻补之剂,而药性较慢。

海狗肾——壮阳治精寒。

阳起石——专治阳痿精乏。

滋肾阴熟地——独入肾家,培补下元之首药,然性腻。

何首乌——长于补益精阴,能调和阴阳刚生地——养阴凉血,也为肾家所喜。

桑葚——补水生津,又能乌发。

磁石——引肺气入肾,通耳明目。

早莲草——凉血补肾,性寒。

龟板——补益肾阴而清虚热。

秋石——滋阴降火。

莲须——清心,坚肾且能固精。

桑寄生——坚肾和血,舒筋散风热。

猴姜——一行血以坚肾。

健筋骨骨碎补——行血解淤,专治骨折。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大肠经用药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大肠经用药

【中医】中药分经用药参考—大肠经用药!大肠承小肠的化物,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将糟粕变化为粪便,然后从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的病变为传导的功能失常,主要表现在大便上,泄泻或便秘,有的还便血。

大肠虚则脱肛,久泻,完谷不化,应从脾虚论治,若兼寒象,如下利稀薄,怕冷,则为大肠虚寒,应从脾虚阳虚论治。

便秘分寒结与热结,用药一寒一热,大不相同;而大肠液亏所至习惯性便秘,应润燥滑肠。

泄泻也分寒与热,湿热壅于大肠者为痢疾。

大肠与肺为表里,肺之痰壅气喘,参以泻大肠之法,肺气才能通利。

大肠之便秘,参以开肺之治,肺气上升,大肠气则下行。

补大肠栗——厚肠补肾。

阿胶——清肺滋肝肾,润燥到大小肠。

固肠止泻赤石脂——固下收湿,为久痢泄泻之要药。

罂粟壳——敛肺涩肠固肾,收敛大紧,易兜积滞。

诃子——敛肺固肠,泻肝行气。

五倍子——专涩大肠,收敛甚捷。

芜荑——大肠冷滑者,此为要剂。

滑肠行滞麻仁——滑利润燥滑肠。

郁李仁——下气润燥。

半夏——性燥体滑,下气开郁,习惯性便秘者宜。

蜂蜜——生用性凉而清热,熟用性温而润燥,滑肠,和百药。

槟榔——下行攻坚,消食下痰。

杀虫降气。

攻下大黄——大苦大寒,性沉而推陈致新,性走不守而豁经络之淤血芒硝——润燥软坚,下泄除热。

元明粉——润燥破结,除热去垢,性较和缓。

巴豆——大辛大热,专荡沉寒积滞。

大戟——专泻脏腑之水。

甘遂——善泻经隧之水湿,直达水气之所。

芫花——性温泻五脏之水饮。

商陆——苦寒下行,治水肿蛊胀。

温大肠肉豆蔻——气暖而涩大肠,止虚泻。

吴茱萸——温中下气,除湿而利大肠。

荜拨——除冷散气,治大肠泻痢。

石硫黄——暖精壮阳,疏利大肠。

升提发散升麻——升提阳明之气,阳气升而久泻止。

葛根——升阳明清气,散热解肌。

荆芥穗——升发,炒黑则治便血。

白芷——发散阳明风热。

秦艽——发散而去肠中之湿热。

清大肠之热黄芩——泻大肠之火热。

白头翁——凉血泻热。

槐实——泻大肠风热。

榆白皮——利窍渗湿热。

话说神奇的中药引经药柴胡桑枝黄连白芷黄柏

话说神奇的中药引经药柴胡桑枝黄连白芷黄柏

话说神奇的中药引经药柴胡桑枝黄连白芷黄柏有诗云:一包草药一包粪,不讲引经不讲熨。

若使元朝东垣在,一顿拳头一顿棍。

话说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中药讲究四气五味、性味归经,作为临床医生自然当熟记于方药方可灵活运用。

自古以来经过多少人经验积累验证,不讲求归经及引经药的运用中药是不会取得太好效果的。

清·尤在泾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做为一个中医大夫一定要正确认识引经药一、要认识引经药,必须明白归经与归经的不同:中医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疾病状态下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可产生选择影响,因此提出了归经的概念。

归经是指中药对人体某个部分的选择作用。

如同为泻火药,泻心火选黄连;泻肺火选黄芩;泻肝火选龙胆草;泻肾火选知母;泻小肠火选木通;泻胃火选石膏. 引经:引经是某药将其他药引人特定经脉、部位。

中药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引经药一般情况下是指方剂中的使药。

在中药复方中能将本来不归或不主归疾病所在某脏经络的药物引人该脏该经,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

引经药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西药所说的药物载体。

临床上正确使用引经药,常疗效显著。

我们对归经及引经的认识是不能质疑的,所谓引经药就是它能引导其他药物到达此经、此部位的作用。

世界事物是很奇异的,比如同样是辣的食物,辣椒、蒜、葱、胡椒、芥末辣的位置和感觉会不同呢?难道不是同样刺激味蕾吗?”明白了这个道理大概你就不质疑了。

二、引经药主要作用:1、引药上行:具有代表性的药物:桔梗。

如参苓白术散:借桔梗载诸药上浮,引归于肺,益肺利气,借肺之布精而养全身。

人参、白术、益气健脾;养胃和中,茯苓、甘草、砂仁、山药、扁豆补脾胃培土生金。

苡仁、莲子肉健脾祛湿(健脾补肺),桔梗载药上行,宣肺利气诸药入于肺补肺。

再如血府逐瘀汤以桔梗载众祛瘀之品上行 ,以除胸中之瘀2、引药下行: 牛膝可作为身体下部疾病的引经药使用,临床上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下肢肌痿无力等症,常随方加用,疗效很好。

中医引经药汇辑大全

中医引经药汇辑大全

中医引经药汇辑大全清·尤在泾所云“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将引经药分为四大类:脏腑引经药、十二经引经药、三焦引药药、局部引经药。

擅长在杂乱的症候中捕捉疾病的病位,并在辨清病位的前提下,加入引经药,药物直达病所,可事半功倍。

以下列举部分临床常用的引经药:1、脏腑引经药肝:柴胡、郁金;胆:青皮;心:菖蒲、灯心草;小肠:黄柏;脾:茯苓;胃:石膏;肺:桔梗、杏仁;大肠:白芷;肾:蒺藜、鬼见羽;膀胱:滑石;心包:钩藤。

2、经络引经药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葛根;少阳经:柴胡;太阴经:苍术;少阴经:独活;厥阴经:吴茱萸、蒿本;督脉:鹿角胶;任脉:龟板、王不留行;冲脉:木香;带脉:川断。

3、三焦引经药上焦:连翘、白芷、地骨皮;中焦:苍术、栀子;下焦:牛膝、滑石。

4、局部引经药头:川芎;目:菊花;鼻:苍耳子、辛夷花;腰:桑寄生;命门:补骨脂;丹田:砂仁;上肢:干桑枝;下肢:牛膝;胞宫:童便;尿道:甘草梢;胸前:瓜蒌皮;胸后:薤白头;下肢外侧:细辛、川木通;下肢内侧:怀牛膝、川芎。

强调,应尽可能结合病机选用引经药,以发挥引经药的协同治疗作用,例如上焦病变若为肺火,引经药可选地骨皮清肺降火,若为上焦寒湿,则宜选白芷温化寒湿。

再如肝脏病变若为肝郁,引经药宜用柴胡疏肝解郁,若为肝瘀,宜用郁金活血化瘀。

中医的“引经报使”是什么?8种“直达病所”的引经药,了解一下。

中药,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开始,就对中药的运用、有了非常详尽的论述。

关于中药的使用特点,大致分为“性味”和“归经”两个大的部分。

所谓“性味”,指的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或者说,这是中药的“本质特性”;而“归经”,指的就是中药的“外部倾向”,和哪个脏腑、哪条经络更容易沟通。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宋金两朝时,张元素根据中药四气五味的厚薄、升降浮沉的缓急,创造性地提出“引经报使”之说。

所谓引经报使,听起来似乎很神秘,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向导”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经用药大全分经用药大全一、肺经用药肺体清虚而主气,居于上位而治节,性喜凉润而恶燥火,肺气以下行为顺。

大凡用药,用辛味开通肺气,称为宣肺;用凉药清肺热而降肺气,称之为清肃肺气。

非轻清之品不能上至清虚之境,故肺药用量又不易过重,所谓治上焦如羽。

肺属金而脾土为之母,故肺虚应补其母,脾土健则肺有生化之源。

肾主液而肺为水之上源,二者又均司呼吸(呼为肺,吸为肾),故治肺应顾及肾水。

肺与大肠相表里,治肺不愈者,治大肠而肺病可愈。

补肺气人参——大补肺中元气,守而不走,且能生津。

(服参不投者,山楂可解)黄芪——气足而短暂,走而不守,且能固表。

西洋参——补肺而降火。

党参——补中益气,性偏燥,为培土生金法。

滋肺阴麦冬——滋肺阴兼养胃阴,生津力大。

天冬——滋肺阴而性寒,清热力多。

玉竹——平补气血而润心肺,代参地不寒不燥.沙参——专补肺阴而清肺火。

冬虫夏草——平补肺肾而止劳嗽。

蛤蚧——补肺润肾,益精助阳。

白芨——去淤生新,止吐血,复肺损。

白木耳——滋肺阴而性平。

润肺燥川贝——润肺泻火,解无形之郁。

浙贝——清肺燥,化有形之痰。

瓜篓——润肺清火,下降痰燥,荡胸中郁热。

清肺热黄芩——泻肺中之实火。

玄参——息上焦浮游之火。

桑白皮——泻火散淤血而通水道。

地骨皮——降伏火而退骨蒸。

敛肺气五味子——收肺气,生津以滋肾。

又能涩精明目。

五倍子——敛肺降火,生津化痰。

敛墙之功敏于龙骨牡蛎。

白果——敛肺益气,定哮喘,缩小便。

百合——敛肺气,润肺体。

清热止嗽,清心宁神。

乌梅——敛肺涩肠,生津止渴。

宣肺开郁薄荷——散风热,通关窍。

辛夷——通九窍之风热。

苏叶——利肺发表,且能下气宽中。

浮萍——发汗散肿,其力甚猛。

淡豆豉——发汗泄肺,且除热下气。

杏仁——泻肺解郁,降气行痰。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郁金——开郁下气,破血能除气血诸痛。

桔梗——开宣上行,化痰止咳,且能表散寒邪。

马勃——辛平而散,治喉痹咽痛。

射干——泻实火,散血肿,专疗实火咽痛。

前胡——清热化痰止咳,清热大于散风。

牛蒡子——滑利咽喉,发散大于清热。

肃降止咳紫苑——润肺下气,散寒热之结滞,通治一咳嗽。

马兜铃——清肺热,降肺气,疗热嗽之逆。

百部——利肺气而去寒嗽,润肺杀虫治一切咳嗽。

款冬花——润肺且开豁,温肺散风寒。

白前——降气下痰,善治寒痰,治肺气之壅实。

苏子——下气以消痰。

枇杷叶——清肺和胃,下气消痰。

清肺实邪牵牛子——逐水消痰,泻肺分湿热。

苇根——清热生津,去痰排脓。

葶苈——下气破结,除肺中水气。

皂角——性极尖利,通窍搜风,除湿消肿。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辛温走窜,善搜剔经络之风痰。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善祛头面风痰。

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善祛皮里膜外之痰。

二、心经用药心为君主而主精明,心通血脉而心包络运营之,故厥阴心包络经用药并于心经一起讨论。

心为火脏最易阴虚火旺,用药宜甘寒养阴,慎甩苦寒:补心血必佐补气药,气为血帅,气行血则充;心气虚宜辛甘化阳,禁忌重坠潜镇之品;心阳虚多与脾肾阳衰有关,故补心阳应温补脾肾。

神志贵清贵静,若邪扰神明,或清心开窍,或安神定志,火邪最扰神明,用药应苦寒泻火,少佐甘寒,心与小肠为表里,利尿泻小肠也可清心。

另外,神居深宫,若外邪尚浅,不可过早用心经药,避免开门揖盗之嫌。

补心气龙眼肉——润补心脾,血归脾而心气足。

益智仁——补心气,摄唾涎,缩小便。

茯神——得松根余气,使脏守心而神宁。

远志——散脾行气,使肾上交于心而心宁。

莲须——清心通肾,心气足而固精。

滋心阴黄精——安五脏而润心肺,填精助髓。

莲子——交通心肾,治女人一切血病。

柏子仁——气香性润,透心养阴。

鸡子黄——治血虚,心烦少寐。

玉竹——滋润心肺。

当归——润血补血,使气血各有所归。

生地——养阴退阳,凉血生血。

麦冬——连心麦冬滋阴专清心火。

丹参——去淤生新,调佐补血。

小麦——养心除烦。

壮心阳桂枝——壮心阳而舒心下水气。

桂心——大热大燥,补阳入心,又为托疮之药。

薤白——温胸中之阳,散上逆之浊气。

炮姜——补心气而祛脏腑沉寒。

和心血乳香——辛香善窜,托里护心,通行诸经。

没药——散结通气,消肿止痛。

血竭——散淤生新和血。

安息香——行血下气,安神去崇。

赤小豆——入心而通小肠,行水散血,清热。

连翘——散诸经血凝气聚,为疮家要药。

龙骨——敛浮越之正气,止汗而又固精。

清热除烦淡竹叶——清心胸之烦热。

栀子——清心肺之邪热,解三焦之郁火。

莲心——清心火,解烦躁。

泻心火黄连——泻心火亢盛,消心窍恶血。

凉血燥湿。

胡连——清热定惊,又治小儿潮热。

山豆根——泻心火,保肺金,治喉齿疮痔诸疾。

灯芯——降心火利小肠。

木通——泻心火而利小便。

透心开窍牛黄——清心透心,豁痰定惊。

犀角——开窍于心,性走而兼清肝热。

水牛角可代。

象牙——清心肾之火。

冰片——透骨通窍,散郁火。

石菖蒲——开窍宜心气,逐痰。

苏合香——性温通窍,开郁而逐寒痰。

安神定志琥珀——安神而逐淤。

真珠——清心火而定志,镇心坠痰,拔毒出肌。

朱砂——重镇解毒,邪入营分方可使用。

黄丹——镇心安魂,坠痰消积。

附:补心气药如远志,龙眼肉,茯神均安神。

三,肝经用药肝体为阴,肝用为阳,所谓“肝体阴而用阳”也。

肝虚大多为肝体之虚,味酸之药补肝体,辛味药以益肝用,使肝体柔润而肝用舒达。

肝用为阳,为肝气、肝火、肝风,此气、火、风三者为阳。

故说肝用为阳。

肝为将军,性喜畅达而恶郁结,郁则病,然而过亢也病。

肝气郁结应疏肝,疏之而肝郁仍不解者,当滋阴以柔肝,肝柔则郁解。

肝火在上者宜清,肝火在下者宜泻。

肝风为患最为激烈,如将军之盛怒,操生死于顷刻间,必熄风,或镇肝,风仍不熄则应潜阳以定风。

肝邪为患,常常祸及邻脏,单治肝不愈者尚可暖土御风,或可清金制木,或可泻木子(心与小肠)之火,以夺其势。

正肝气柴胡——升清阳,疏肝胆之气,解半里半表。

香附——香而能窜,性平调气,解郁调经。

白芍——柔肝正气,除热敛阴。

川芎——血中气药,走而不守,一往直前。

金毛狗脊——益血养气,能除风寒湿。

滋肝阴枸杞子——滋阴涵木,又生精。

山茱萸——滋阴涩精,防脱之要药。

生地黄——滋阴清血,不寒不腻,平补之品、鳖甲——补阴除热,散结软坚。

白蒺藜——凉血益阴,散肝风。

杜仲——滋肝肾,使筋骨相亲。

阿胶——滋阴养血,润肺止血。

羊肝——补肝明目。

补肝血当归——补血活血,血分偏寒者宜。

丹参——补血祛淤,血分偏热者宜。

鸡血藤——活血通络,补络中之血不足。

牛膝——甘酸益肝,引血下行。

疏肝气青皮——疏肝泻肺,破积消痰。

桔叶——疏肝而力薄。

苏梗——顺气而安胎。

绛纬——蚕丝由红花染成。

得红花之力可以养血,借蚕丝以行经络。

虚而血滞者宜。

莪术——破血行气,攻积通经。

三梭——破血行气,消积解淤。

前胡——下气降火,消痰。

礞石——平肝下气,治顽痰。

瓦楞子——散绪化瘀而消痰。

疏肝消痰破血。

红花——活血破淤,润操消肿。

延胡索——活血利气,止诸痛。

木瓜——疏肝柔筋,足腓转筋之要药。

暖肝苁蓉——补而不燥,滋而不腻。

吴茱萸——降逆定痛,治肝虚之呕,厥阴头痛,小茴香——暖肝。

凉肝丹皮——凉血活血,退有汗之骨燕。

青蒿——除骨蒸,清阴分之伏热。

菊花——祛游风,清上焦之风热。

地骨皮——除内热而退外潮。

女贞子——至静之品,治阴虚有火。

夏枯草——宣泄肝胆郁火,而通气机。

泻肝火龙胆草——大苦大寒,泻湿热。

紫草——凉血活血。

芦荟——清热杀虫,入丸散用不作汤剂用。

牛黄——解热,通窍,利痰。

羚羊角——清肝去风。

散血、镇痉。

川楝子——泻肝火,导湿热,利小便。

熄肝风天麻——通血脉,疏痰气,去上部之风。

白僵蚕——去风散结,化痰行经。

钩藤——主治肝风。

五加皮——养肝祛风,治筋骨拘挛。

蜈蚣——入肝善走,能散又去风。

全蝎——去一切风。

潜阳镇肝石决明——清肝风热而治肝阳上扰。

龙齿——镇肝治惊。

牡蛎——软坚化痰,清敛热汗。

蛤粉——同上真珠——镇肝安心。

又拔毒生肌。

另:凡治目疾诸药,如夜明砂,密蒙花,决明子,青霜子,夏枯草,白蒺藜等均入肝经,大多凉肝而去风。

四、肾经用药肾属阴脏主纳气而藏精,一般肾无表证与实证。

肾之热,属阴虚之变。

阴虚生内热;肾之寒,属阳虚之变,阳虚生外寒.凡阴虚之证,宜甘润壮水之剂,忌辛燥之品,也忌苦寒;阳虚之证,宜甘温益气之品,忌辛散之药。

肾者,精之处也,受五脏之精而藏之。

精为人之本,含真阴与元阳,统称元气。

凡久病者必及肾,故医生维持真阴与元阳,成为司患者之康否、操病员生命之主宰。

因此,真阳不足者,必将在滋阴的基础上,佐以甘温扶阳之品,才能持久。

命门火衰者,在扶阳药物中必有滋阴之品,佐以填精补髓之血肉有情之属,资化其源。

益肾气,固摄菟丝子——平补滋润而不燥。

五味子——敛肺以滋肾气。

胡桃肉——收敛肾气。

补骨脂——温下焦局部之阳气。

复盆子——收敛而坚肾,固精而起阳。

金樱子——固精。

桑螵蛸——益精固气。

沙苑蒺藜一固精又明目。

益智仁——温散脾胃寒邪,缩小便以涩精。

芡实——平补脾肾。

脐带——收敛肾气。

龙骨——煅用固涩,生用潜阳。

铅——重镇纳气,坠气下行。

温肾破故纸——温纳肾气,平上逆之喘。

肉苁蓉——温润肾命而不燥。

胡芦巴——温散内寒,止内生小腹之冷痛。

巴戟天——温肾散风,去外寒引起内寒之痛。

独活——善搜伏风,兼去湿。

细辛一润肾燥,散风寒,发汗行水气。

肾经本经药,又为心经引经药。

壮肾阳锁阳——滋阴扶阳,兴阳润燥。

仙茅——益阳道.明耳目,可用于性欲不起者,治下焦衰冷。

淫羊藿——补命火,益精气,治绝阳不兴。

绝阴不产,且疗寒湿之痹。

韭菜子——温肾助命门。

鹿茸——峻补之剂,而药性较慢。

海狗肾——壮阳治精寒。

阳起石——专治阳痿精乏。

滋肾阴熟地——独入肾家,培补下元之首药,然性腻。

何首乌——长于补益精阴,能调和阴阳刚生地——养阴凉血,也为肾家所喜。

桑葚——补水生津,又能乌发。

磁石——引肺气入肾,通耳明目。

早莲草——凉血补肾,性寒。

龟板——补益肾阴而清虚热。

秋石——滋阴降火。

莲须——清心,坚肾且能固精。

桑寄生——坚肾和血,舒筋散风热。

猴姜——一行血以坚肾。

健筋骨骨碎补——行血解淤,专治骨折。

续断——调补筋骨,在于曲节气血之间。

杜仲——培补肝肾,直达筋骨气血下边,止两傍之腰疼。

狗脊——通百脉,治中央之腰痛。

鹿角——通督而大补精血。

清肾家之热青盐——助水而散热。

元参——泻无根浮游之火。

知母——泻下焦有余之火。

苦参——大苦大寒,沉阴入肾。

鲜生地——性大寒,入心肾治诸大热症。

泽泻——利水以清肾火。

黄柏——清湿热而坚肾。

五、脾经用药脾为中土,输运沣液于五脏。

脾居中州,是为升清降浊之枢纽。

脾贵健运而恶停滞。

脾之气以升为健,胃之气以降为和。

经云:“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故脾之不升,以虚证寒(湿)证者为多;胃之不降,以实证热证者为多。

脾喜燥而恶湿,脾病则生湿,湿重反过来又困脾。

所以治疗时应健脾以益中气,必须参以燥湿、化湿,利湿之品,湿重液停成水者还要遂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