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生物的特征”说课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初二年级的尹晶晶。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本次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新教材依据新课标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以往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学科的编排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教材P3-P5的彩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还带着稚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初一新生,他们还不懂什么是生物学,虽然具有一些小学自然课基础,但对生物的特征只具朦胧的认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不强。
三、说教法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是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东西拿来做教具,充分设疑,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物,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生物的特征,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的说课稿
初中生物的特征的说课稿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初中生物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能够关注并保护生物环境,增强生态意识。
本次课程将着重介绍初中生物的特征,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物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的归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 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多样性的生物图片,引起学生对生物世界的兴趣。
2. 概念解释和讲解 (15分钟)•讲解生物的定义:生物是指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介绍生物的共同特征:生长、繁殖、代谢、应激和适应能力。
•解释生物的分类方法:根据生物的共同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分类单位,如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3. 示范分类 (20分钟)•准备几个不同种类的生物模型或图片。
•请学生观察每个模型或图片,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依据生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写下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指导学生根据分类的原则将生物模型或图片放置到相应的类别中。
4. 小组合作活动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生物样本,并提出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选择的生物样本及分类理由,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教师适时给出指导意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分类方法。
5. 总结归纳 (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生物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正确理解和应用生物的分类方法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多样性的生物图片•生物模型或图片五、教学评价•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评估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了解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生物的认知和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物观察和研究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生物的奇妙之处。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最新4篇)
七年级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最新4篇)七年级生物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隶属于课程标准确立的“人与生物圈”课程主线中最大的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二级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在编排上将其安排在两者之前,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的认知规律,也科学考量了三者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前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适应不同的环境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可以为后面光合作用以及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章占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举例说出气孔的数目和分布与蒸腾作用的关系。
(2)、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进一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临时徒手切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标本,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对蒸腾作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
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培养敢于实践、乐于探究的生物科学素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说重点与难点重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
难点:练习制作徒手临时切片,观察叶片的结构。
4、说学情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充满好奇,乐于动手,对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5、说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材料及医用消毒棉,酒精和纱布,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准备关于观察植物的蒸腾现象的实验资料。
二、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生物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物,能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排出废物。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二、生物能进行呼吸
三、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四、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六、生物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七、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4篇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物的特征》说课稿1教材分析对教材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
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①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
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学策略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单元 第1章 第1节 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生物的特征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生物的特征》。
生物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生命体,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特性。
通过学习生物的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生物的奇妙世界。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无论是高山上巨大的熊猫,还是深海中的神秘鱼类,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就拿我们人类来说,我们都有头部、四肢和躯干。
这些都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1.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细胞可以进行生长、分裂、移动和代谢等生命活动。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形态和特性的多样性。
2.遗传物质DNA除了细胞,生物还具有另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那就是遗传物质DNA。
DNA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特征。
DNA是由四种不同的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的,通过编码的方式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三、生物的多样性特征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各异。
在这些不同的特征背后,反映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生物的多样性特征。
1.嗅觉和视觉的差异在动物中,嗅觉和视觉是两个重要的感官特征。
嗅觉能力强的动物,如狗、猫等,可以通过嗅闻的方式感知周围环境中的信息。
而视觉能力强的动物,如鹰、豹等,可以通过视觉的方式捕捉猎物。
2.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不同生物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有些生物喜欢单独生活,如独居动物熊猫;而有些生物则喜欢群居生活,如蚁群、鸟群等。
生物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它们的社会行为和生态系统的构建。
3.适应环境的特征生物的特征是为了最好地适应其生存环境。
比如,极地的企鹅具有良好的保暖特性和游泳能力,能够在寒冷的极地环境中生存。
植物也有针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特征,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很厚的刺来减少水分蒸发。
四、生物的进化特征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改变和适应了各种环境条件,产生了大量的物种,并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生物《生物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特征》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学的开篇之作,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通过对生物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对生物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很多生物,但对于生物的概念和特征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观察和探索,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知道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
(2)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的共同特征。
(2)能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能进行呼吸、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特征。
(2)对生物特征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物的特征及相关概念,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4、归纳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生物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1.1.1 生物的特征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生物的特征》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物的特征》本节课我试图运用“启发、引导、评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了解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学习本节课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分析了教材之后,下面我说一说学生的情况。
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他们开始逐渐独立思考问题,并展现出了更高的学习自主性。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更明确的认识,并且愿意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以上的学情分析,我试图引导学生达成以下三维目标。
1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其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而然成为了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尝试采用组织引导和设疑解疑的教法,辅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学法。
针对上面的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导入新课上课刚开始,播放视频资料──地球脉动,顺势导入了本节的新课这样的导入,拉近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环节二自学反馈这一环节,我会提前一天将录制好的微视频和本节课的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以便完成导学案中规定的任务。
在课上,组织同桌二人进行互查,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为了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并切实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这样通过这一环节组织,不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课上及时的检查反馈,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的特征说课稿七年级生物上册说课稿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本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四个方面论述。
一、说教材1.本节课所学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生物课本的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3.教学重点与难点作为刚踏入中学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总结的能力。
但是这些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共同特征。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以讨论为主,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也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以及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说学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即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引入课题。
通过播放一些与生物及生物圈相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出生物和生物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和非生物,我们怎样来区别它们呢?生物有什么特征呢?要想认识生物,就必须进行观察,所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1《生物的特征》说课稿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知识问答:设计关于生物特征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观察或实验,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竞赛:开展生物特征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生物会有这些现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引发学生思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生物的丰富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的特征》。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环节,如通过讲述生物趣事、展示生物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4.鼓励学生提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生物的特征”为中心,向外延伸出七个分支,分别代表生物的七个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将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由细胞构成等。板书风格简洁明了,关键词突出,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和次要点。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展示生物特征,降低学习难度;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023年《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精选3篇)
2023年《生物的特征》说课稿(精选3篇)《生物的特征》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相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白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爱好。
2.教学目标。
依据素养教化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学问目标:了解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分,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发散思维的实力。
(3)情感目标:增加学生酷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酷爱生命、爱护生命。
3.教学重点。
生物的共同特征。
4.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实力及视察、分析问题的实力。
5.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可以播放以下多媒体课件:(1)植物的光合作用;(2)猎豹捕获食物;(3)鲸呼气时产生的雾状水柱;(4)人在体育竞赛后大量出汗;(5)秋天植物的叶子落了;(6)狮子追捕斑马;(7)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8)蘑菇的生长;(9)花的开放;(10)种子的萌发;(11)破壳而出的小鸡;通过播放这些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视察、思索,并利用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归纳、总结诞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教学方式的变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变更了过去单纯的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同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因此本节课以探讨为主,在充分打算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状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视察,分析、探讨、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学习方式的变更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视察、资料分析等,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主动性和主动性,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七年级生物上册 1.1.1生物的特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新课导入】导入:有的机器人能用乐器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的机器人能够跳舞、踢足球,甚至和人交流。
机器人为什么不属于生物呢?[引导学生观看机器人动态图(见光盘)]【教学片段】生物的特征片段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生长中的绿豆和吃竹子的大熊猫,思考它们各是如何生活的。
(1)我们看到的绿豆正在生长和大熊猫吃竹子,能体现生物具有什么基本特征?结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片段2:生物能进行呼吸(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鲸鱼雾状水柱喷出的位置,思考鲸鱼在进行什么生命活动时产生的水柱。
(2)我们看到鲸鱼在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生物具有什么基本特征?结论:生物能进行呼吸。
片段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人脸部的汗液,思考汗液的排出对人体的意义。
(3)我们看到人可以通过出汗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是如何排出体内废物的呢?结论:植物可以通过落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片段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斑马和含羞草的表现,思考斑马逃跑的意义。
(4)斑马见到狮子逃跑和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叶片合拢,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结论: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片段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黄豆和小鸡的变化,思考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和鸟类繁殖后代的方式。
(5)我们观察到黄豆破土而出并不断长大和小鸡破壳而出并不断长大。
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征?结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片段6: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见光盘)引导学生重点观察鹦鹉的毛色和狗的毛色,思考鹦鹉和狗个体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6)我们看到鹦鹉和狗的后代分别是鹦鹉、狗;但是其后代毛色又不相同,这说明生物具有什么特性?结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
【生物】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新人教版
【关键字】生物天津市梅江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新人教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根底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根底,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四、说教学过程(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第1章第1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
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白毛”2.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
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反思与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梅江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节生物的特征》说课稿新人
教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从宏观的生态学角度展示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通过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学习,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本节课是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本节课也为初二《生物》“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分析,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思维迁移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环境、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3.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4.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书写。
四、说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的导课环节。
情景引入:
1.初识生态系统: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观察几幅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国家景点图片,说说看到哪些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熟悉的图片不仅亲切,也更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导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3.概念辨析:
(1)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大到生物圈,小到一滴水滴。
(2)类型多种多样: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
(3)概念的核心: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通过以上由表及里、环环相扣的分析,使学生对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二)小至一个水滴、一块草地,大至整个海洋、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这也是高中的一个学习重点,要打好基础。
1.让学生观察P23的“资料分析”,阅读课文,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在完成以上学习后初步了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名字来由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部分呢?为角色扮演作准备。
3.角色扮演与辩论——“谁更重要?“:四个小组分别承担一种角色,每个组先用1—2分钟说出自己重要的理由,在“过把演员瘾”:几个学生扮演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说出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每个组用2-3分钟相互攻击,相互辩论。
通过该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并使学生在辩论中的过程学会倾听他人,而且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想象等智能。
4.师生归纳:通过辩论显而易见归纳出各种生物无法独立生存,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对食物链要领的形成,可以先举一些谚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
这些生物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联系,形成这样的矛盾冲突呢?不言而喻,为了食物,人们就把生物彼此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
我们用箭头把它们连起来,(注意箭头要指向捕食者,代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学生易错。
)接着把25页图连起来,大家在连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环节。
)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一张网为食物网。
让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这个活动目的就达到了。
拓展探究:你有没有想到我们自己在食物网中处于什么位置呢?请学生探究人在食物网中的位置。
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阅读课本26页,分析以上所学食物网,讨论“兔子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的增加呢?”“放养的牲畜太多,草场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2.教师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图片。
3.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归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有一定限度的。
与上一节课内容相呼应: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生物种类、生物数量发生了变化,都会对其他的生物产生影响。
5.“资料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有毒物质的“富集作用”,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而一旦生态系统被破坏,那么最终受到危害的正是
我们人类自己。
通过阅读日本水俣病的资料(一个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而造成人身伤害的事例),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物富集现象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认识,使学生自然产生同情受害者的美好情感和对环境污染现象深恶痛绝的情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课堂小结
本节课采取边学边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而且练习的形式灵活性大、开放性强、趣味浓、注重应用,使学生参与度高。
巩固练习:
4. 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上升后又下降 D保持相对稳定
5.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
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A 浮游植物
B 鱼
C 小虾
D 鸟
课后活动:课后活动的设计注重对课堂的延伸。
通过搜集环境污染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的了解,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