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从卡夫卡《变形记》看现实主义的特点

从卡夫卡《变形记》看现实主义的特点

从卡夫卡《变形记》看现实主义的特点
卡夫卡的《变形记》并不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因为他并没有像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一样,以客观再现现实为创作理念,而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构架进行创作。

这是对现实主义小说的重大突破。

虽然《变形记》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但是它依然具有现实主义的特色。

列举以下两点作为说明。

一,虽然人不会变成虫,这是荒诞的前提。

但是,在变成甲虫之后,作者却进行了各种细节的真实的描写——甲虫的习性,甲虫的思想感情,周围人的情感变化等,都是真实的符合社会之中人的本性的。

这样的真实,是内心的真实而非环境的真实,是绝对的思想情感上的现实主义。

二,格里高尔的变形,虽然不是实际生活的样子,但是却真实表达了现代人自我价值和个性丧失的悲剧。

虽然借用了浪漫主义的叙述,但是在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上,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

《变形记》是在传统现实主义上的突破与创新,从而更深刻的表述现实。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

高中语文小说戏剧课文整理一.外国文学部分㈠《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表现主义)【故事情节】小说描写了受压抑的小职员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受的冷遇直至绝望而死的悲剧。

【主题思想】反映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使人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人物形象】格里高尔: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最终被亲人抛弃。

【艺术特色】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整体荒诞情节中适用了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写法。

㈡《墙上的斑点》(英·伍尔夫·意识流小说)【故事情节】主人公看到墙上斑点以后引发一连串漫无边际的遐想,后来发现,那斑点不过是爬在墙上的一只蜗牛。

【主题思想】作者正是通过描述小说中人物头脑中的这种意识流动的状况,来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状态。

【艺术特色】①心理小说: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强调“内心真实”。

②结构形式;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

㈢《等待戈多》(爱尔兰·贝克特·荒诞派戏剧)【故事情节】两个流浪汉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他们并不清楚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

他们莫名其妙等了一天,被告知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又等了一天,戈多依然没来,他们只好继续等待下去。

本剧表现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

【人物分析】爱斯特拉冈、费拉季米尔:两个流浪汉,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迷离恍惚,浑浑噩噩,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形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礼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丧失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自下而上状态的写照。

【艺术特色】戏剧的荒诞性:①尔缺逻辑的剧情;②凋蔽的舞台形象;③支离破碎的戏剧语音。

㈣《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故事情节】课文为《百年孤独》第一章,主要写了布恩地亚与吉卜赛人交往。

变形记思想内涵

变形记思想内涵

《变形记》艺术上的特色是成功地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了。

卡夫卡主要用了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象征。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是一种象征,象征人的异化,“人”变成了“物”,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

小说通过人的异化来反映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本质。

二是荒诞。

人变成了甲虫,这是荒诞的;甲虫而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更是荒诞的。

这来源于“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

三是独特的讽刺。

格里高尔形变而心未变,他的亲人们未变形却变了心,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四是平淡、拙朴、凝重和冷漠的叙述风格。

《变形记》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叙述格里高尔的不幸时却不动声色、不带感情、不发议论,也不作任何评价,这种含而不露的表现手法,使这篇小说收到了深刻地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

五、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

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平静地死去。

从这一点看,他还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情节和主题《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

小说分成三部分,用一、二、三标明。

课文节选了原小说的一半内容。

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

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格里高尔变了,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却保留了人的意识。

他失业了,仍旧关心怎样还清父亲欠的债务,送妹妹上音乐学院。

可是,一个月后,他成了全家的累赘。

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三部分,为了生存,家人只得打工挣钱,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

妹妹终于提出把哥哥弄走。

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他怀着深情和爱意想他的一家人”,“然后他的头就自己垂倒在地板上,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气息”,死了。

父亲、母亲和妹妹开始过着自己养活自己的新生活。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成为累赘——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逐渐憎恨——“把他弄走”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恋亲人,可是亲人最终抛弃了他,对他的死无动于衷,而且决定去郊游。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一、本文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短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人在异化和荒诞世界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荒诞异化象征的深层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荒诞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荒诞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变形这一荒诞情节,表达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异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通过对《变形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二、《变形记》的荒诞性荒诞,作为《变形记》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上,更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内涵。

弗兰兹·卡夫卡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象征手法,对“人变成甲虫”这一超现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使得作品在荒诞的外衣下,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寓言和人性反思。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为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颠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异化为一种工具或机器,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和尊严。

萨姆沙的变形,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现象的极端化呈现。

他从一个为家庭谋生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无法被社会接受的甲虫,这一转变既是他个人命运的突变,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个体命运的隐喻。

荒诞性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萨姆沙变成甲虫后,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依赖他微薄薪资生活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变得冷酷无情。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这种亲情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氛围。

变形记卡夫卡高中语文课文

变形记卡夫卡高中语文课文

变形记卡夫卡高中语文课文一、作者简介。

二、故事梗概。

1. 开端。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个旅行推销员,他在一天早晨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他的许多只腿无奈地在空中舞动着。

2. 发展。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家人和上司的反应成为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他的家人最初充满震惊、恐惧和厌恶。

他的父亲恶狠狠地用手杖驱赶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虽然一开始同情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照顾他的耐心也逐渐消磨。

他的上司前来催他上班,看到他变成甲虫的样子后落荒而逃。

3. 高潮与结局。

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仍保留着人的意识和情感。

他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听着家人的谈话,感受着家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由于他不能工作,家庭经济陷入困境,家人开始把他当作累赘。

妹妹最后提出要把他弄走,这使格里高尔陷入了绝望。

他在房间里绝食,最终悄然死去。

格里高尔死后,家人如释重负,他们决定去郊外游玩,开始新的生活。

三、主题思想。

1. 现代社会人的异化。

- 在现代社会的重压下,人失去了自我的本质,异化为非人。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变形,更是一种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异化。

他在家庭和社会中,仅仅被视为一个赚钱的工具,一旦失去了赚钱的能力,他的价值就被彻底否定,他的人性也被忽视。

- 例如,他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并没有真正关心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而是更多地考虑他不能工作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

这种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功利性。

2. 家庭关系的脆弱性。

- 小说揭示了家庭关系在现实压力下的脆弱。

原本应该是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在格里高尔失去经济能力后,变得冷漠和残酷。

家人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震惊和同情逐渐转变为厌恶和抛弃。

- 妹妹是格里高尔在家庭中最亲近的人,她开始还照顾格里高尔,但最后也放弃了他。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也就是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这种常见的现象典型化了。

作者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这样说来,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此外,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都随时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这时,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变形记评语

变形记评语

变形记评语《变形记》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和痛苦。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对《变形记》进行评析。

一、人物形象塑造《变形记》中的主人公金银是一个普通的小市民,他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变成了一个大老鼠。

通过对金银的描写,鲁迅展现了一个被封建社会所压迫的人的形象。

金银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处境,他的变形也象征着中国社会的变态和扭曲。

二、主题内容《变形记》主要以金银的变形为线索,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压迫的现实。

通过对金银的遭遇和感受的描写,鲁迅传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呼吁。

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使读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艺术手法《变形记》采用了独特的文学手法,充分展示了鲁迅的文学才华。

作品中运用了夸张、讽刺、比喻等手法,使作品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对话,鲁迅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作品的世界中,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四、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变形记》通过对金银的遭遇和感受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摧残和扭曲。

作品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呼吁人们要奋起反抗,争取自由和尊严。

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五、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变形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它的黑暗和压迫。

作品中对于封建社会的各种习俗和礼仪进行了揭露,呼吁人们要摆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平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鲁迅展示了他对中国社会的忧虑和呼唤。

六、对人性的思考《变形记》通过对金银的描写,深刻地表现了人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扭曲和压抑。

作品中对人性的思考和呼唤,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人性的尊重的渴望。

通过对人性的思考,鲁迅展示了他对社会的关怀和对人性的尊重。

七、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变形记》对女性地位的关注是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

浅谈卡夫卡《变形记》之“异化”设计

浅谈卡夫卡《变形记》之“异化”设计


他 们的家庭只容得下能带带来物质生 活的成员 ,失去 了生产 能力 的便是 他们 的负累 ,于此 他们坚决地抛弃。
( 三 )物 质 与人 性 “ 谁 为 本 位 ” 的 思 考
识 的 回 归
1 . “ 甲虫格 里高”遭 到社 会与家庭 的离弃 。( 1 ) 残 酷社 会 的丢弃 。甲虫格里 高失去 了 “ 社会人 ”基 本 的生存 条件 。 他 无法工 作 ,失去 了社会功 能 ; 不能说 “ 人话” ,失去 了以 人 的身份 向社会传达 自 我信息 的重要渠道 ; 被 困在了狭小的 房间里 ,失去社会互动 的机会等 。甲虫格 里高失去了社会生 存 的必 要条件。资本主义社会 追求 的是 “ 资本”最大化利用 , 不需 要一个失去生产力 ,不能为之创造利益 的甲虫 人。所 以 格 里高从 变成 甲虫 的那一刻 起 ,就注定 了 “ 被脱离 ”社会 。 ( 2 ) 无 情家庭的叛离 。在格里高 家人 的眼里 ,甲虫格里高是 个可恶的包袱 。母亲 的害怕 、父亲 的敌 意 ,还有 妹妹 的背 弃 ,让他慢慢 地步 向死亡 。而他 死后 ,亲人 更是不 闻不 问, 像 是解 脱一样。当格里高有难 ,需要怜悯 与照顾 的时候 , 他 的家人没有顾虑到他 曾经 的好处 ,亦没有想到 亲情 与血缘关 系 ,只考虑 自身利益得失 。从一开始 , 格里高就没有得 到过 家人 的真正理解 ,渐渐地亦失去 了他们哪怕是一 丁点 的照顾 和关怀 。最后 ,他如 垃圾 一样 ,被无情地抛弃 了。 2 . 自我意识 的逐渐 回归 。甲虫格里高受 到社会 与家庭 的 离 弃之后 ,陷入无限的孤独与苦 闷之 中。他搞不懂 自己是什 么样 的生物 ,也摸不透是什么样 的情况 ,这导致 了他作 为人 的自 我 迷失。但 恰是如此 ,他摆脱 了物质层面 的束缚 ,开始 专 注于 自我 ,思考如何让 自我更加地舒坦 。而且 ,甲虫格里 高开始为 自己的所想而大胆行动 。诸如对代表进行 “ 攻 击” 、 对 自己所爱之物的捍卫 、对房客们表达敌 意……如果 是以往 将 家庭 利益高高地置于个人意识之上 的格里高 , 他会这样做 吗?他 肯定 是苦苦地忍受着一切 ,不为 自己表达与争取 。这 是 一个悖论 : 因为迷失 了自我 ,而更加要去寻找 自我 ,关 注 自我 ,拯救 自我 。 二、“ 异化 ”背后 意义 的昭示 : 人性 与物质 的冲突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作者:吴冠典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6期摘要:卡夫卡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怪诞的感觉,分析其作品中的怪诞,不能脱离他所运用的独特的叙事技巧。

在《变形记》中,叙述态度、叙述视角和叙事空间的独特性,使小说的怪诞内涵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从这三个方而把《变形记》的叙事形式与怪诞内涵联系起来,更容易体会卡夫卡作为一个孤独者近乎冷漠的叙事风叙事特点;其文分析了《变形记》中甲虫的象征寓意及对后世的影响也有一定涉及。

关键词:《变形记》;叙述特点;象征寓意笔者将通过研究《变形记》这一小说的艺术特色,了解其创作方法和技巧,进一步理解卡夫卡小说“怪诞”这一特征。

通过研究卡夫卡的《变形记》这一作品,我们可以深入料及这一时期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面貌,尖锐的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许多带本质的问题,了解他的社会意义和批判色彩。

一、叙事特征(一)叙事态度—反常化的叙事态度现代小说叙事的特点是作者的旁白,或通过其他字符(《变形记》是格雷戈尔),素描的基本图像字符呈现在文本中。

作者的观点,或退出文本叙述者限制,一些小说,如法国新小说,叙述者不再对文本中的人物、环境、情节作出详细的解释,但就像一个相机,一个客观的记录人物的言行、独特的观点的“叙事话语”。

这样的叙事角度使文本保持从艺术和图像的完整性,而不是回答“谁是他”的问题。

我们看到的不是他是谁,但他意识到,我们的艺术视觉现实不是一个英雄,但他的真实感,纯粹的函数。

《变形记》中的叙述者不再是小说中的人物的想法,也试图隐藏你的感情,不再轻易布道。

“变形记”,叙述者的角度,就像摄像头,客观记录人物的言行,意识的焦点没有显示一个特定的情感,职位和认知态度,相反,似乎有一种奇怪的和明显的反常现象,遇到更不寻常的人物,故事看起来更自然。

真实体验真正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阅读和旁白(或隐含读者)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

即使文本内容非常惊讶,旁白也保持安静冷静观察。

《变形记》点评

《变形记》点评

《变形记》点评《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备受推崇。

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甲虫的经历,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困境。

首先,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展示了人的异化。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普通的旅行推销员,过着平凡而单调的生活。

然而,他突然变成了一只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使得他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不再是社会的一员,而是被社会所排斥和孤立。

这种异化不仅体现在他身体上的变化,更体现在他心理上的孤独和无助。

其次,作品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从一开始的同情和关心,逐渐变得冷漠和厌恶。

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和冷漠,也展示了人在面对异己存在时的恐惧和排斥。

同时,格里高尔在变形后依然保持着人的思维和情感,这使得他在甲虫的身体里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折磨。

他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接纳,但最终却只能孤独地死去。

这种悲剧性的结局进一步强调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此外,作品还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来探讨现代社会中人的困境。

格里高尔的变形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现代社会的缩影。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物质利益所驱使,忽视了人性的本质和价值。

他们追求着表面的成功和幸福,却忽略了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这种困境不仅体现在个体的身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

总的来说,《变形记》是一部深刻反映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困境的荒诞小说。

作品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寓言式的故事结构来展示人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性和社会问题的重要视角。

六年级上册《变形记》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变形记》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变形记》课堂笔记一、文章背景。

1. 作者简介。

2. 创作背景。

二、内容概括。

1. 开端。

- 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有着甲虫的外形,坚硬的外壳,许多条腿,但仍保留着人类的意识。

他对自己的变形感到惊恐万分,同时又担心自己不能按时去上班,因为他是家中的经济支柱,要偿还家庭的债务。

2. 发展。

- 家人发现他的变形后,先是震惊和恐惧。

他的父亲愤怒地驱赶他,母亲则晕倒。

他的妹妹开始照顾他的饮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对他的态度逐渐变得厌烦。

他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依然关心家人,听到家人的经济困境时,内心充满愧疚。

3. 高潮。

- 格里高尔的存在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他的房间变得脏乱不堪,家人开始将他视为累赘。

妹妹不再像以前那样精心照顾他,有一次,妹妹在房间里打扫时,决定将他的一些家具搬走,这让格里高尔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这些家具是他作为人类生活的最后一点痕迹。

他试图阻止妹妹,却吓到了她,这成为家人彻底厌弃他的导火索。

4. 结局。

- 格里高尔在孤独、饥饿和绝望中死去。

他死后,家人如释重负,开始计划新的生活,他们发现生活变得轻松起来,并且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

三、人物形象。

1. 格里高尔·萨姆沙。

- 善良且有责任感。

- 即使变成了甲虫,他首先想到的还是不能耽误工作,要为家庭赚钱还债。

他一直关心家人的生活,听到家人的谈话中提到经济困难时,内心充满愧疚。

- 孤独无助。

- 在变形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在角落里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家人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震惊到厌烦,他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孤独地面对这一切。

2. 格里高尔的家人。

- 父亲。

- 起初是家庭的权威形象,在格里高尔变形后,他表现出愤怒和暴躁。

他用苹果砸向格里高尔,造成了格里高尔身体上的伤害,这显示出他的残忍和对变形后的儿子缺乏理解。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

《变形记》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经典之作。

这部中篇小说描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一场噩梦开始的奇异经历。

格里高尔是一个长年奔波在外的旅行推销员,用微薄的薪金维持整个家庭的经济。

然而,一次寻常的旅行使得他变成了一只甲虫,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荒诞而令人深思的事件。

首先,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优点在于它以荒诞的手法展现了一种寓言式的叙事,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格里高尔的变形并不是简单的生理变化,而是对社会制度和家庭关系的深刻隐喻。

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引发读者对现代社会和人性问题的思考。

在作者通过《变形记》所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中,我认为最核心的是对现代社会和家庭关系的批判。

在格里高尔的变形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被金钱和利益关系所异化的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亲情和人性被物质利益所淹没。

通过格里高尔的悲剧,卡夫卡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和扭曲。

在当今社会,这种异化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丧失了对人性和情感的关注。

家庭关系变得冷漠,亲情和友情变得功利化。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得人际关系变得单一化和表面化。

《变形记》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启示在于提醒我们要警惕物质利益的侵蚀,保持对人性情感的关注和珍视。

总之,《变形记》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以独特的故事和叙事手法,展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和疏离现象。

卡夫卡的创作才华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经典,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变形记》,我们能够反思现代社会中的问题和弊端,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性和价值观,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征
用象征和寓言的手法表现而真实、真实而荒谬的世界。

1、“真实”在于作品描写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前平常、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真实的心理状态,这就让人感到他始终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中。

2、“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借助一个象征和寓言模式构建起来的。

“人变成虫”的故事框架显然是荒诞的、具有非理性,也是生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

从这个角度看,故事是极富荒诞间歇喷泉的。

但它原本不是对外部现实生活的真实模仿,而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作者无意要读者把人变甲虫作为事实来接受,而是要他们从超现实的意义上去人的存在状态和精神危机。

即作者的目的是要人们去寻求荒诞中的真实和荒诞中的美。

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故事寓荒诞于真实之中。

用表现主义论述变形记

用表现主义论述变形记

用表现主义论述变形记变形记是德国作家卡夫卡的一部重要作品,被广大读者誉为"现代人的寓言"。

这部小说以表现主义的手法展现了人类面对现代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本文将从人类的视角出发,以自然、流畅的方式,探讨《变形记》中表现主义的特征与作用。

《变形记》以主人公格雷格尔的变形为起点展开故事。

作品中的变形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个体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心困惑与失落。

格雷格尔从一个普通的商业旅行员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昆虫,他的变形引发了家庭与社会的不解与排斥。

这种变形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现代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的无力与困惑,也传递了作家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表现主义通过夸张、畸形的形象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冲突。

在《变形记》中,格雷格尔的变形被描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种形象的夸张与畸形正是表现主义的特征之一。

通过这种形象的塑造,作家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格雷格尔的变形成为了他与家人、社会之间沟通的障碍,他被排斥、被孤立,一度陷入了绝望与孤独之中。

这种形象的塑造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现代人在社会中的无助与困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变形记》还采用了夸张的情节与环境描写,进一步加强了表现主义的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紧张、冲突激烈,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争斗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紧张与压抑。

作品的环境描写也充满了荒诞与恐怖的色彩,如家中的布局、格雷格尔的房间等,都给人一种压抑与不安的感觉。

这种夸张的情节与环境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传递的现代人内心的痛苦与困惑,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正是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卡夫卡成功地刻画了现代人在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中的格雷格尔成为了现代人的代表,他的变形与被排斥的遭遇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与束缚。

作品中的各个人物形象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他们的冷漠、无情与自私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写照。

通过表现主义的手法,作家成功地将现代社会中的痛苦与困惑呈现给读者,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反思。

论卡夫卡_变形记_的叙事艺术_丁宜华

论卡夫卡_变形记_的叙事艺术_丁宜华

第13卷第2期2008年4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 O U R N A L O F X I N Y U C O L L E G E V o l .13,N O .2A p r .2008—42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叙事艺术 ○丁宜华 (南昌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 江西 南昌 330031)摘 要: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承受了超负荷的身心压力,终被异化了的现实。

其独特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述视角、叙述风格、叙事结构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8)02-0042-02收稿日期:2007-11-21作者简介:丁宜华(1982-),女,江西新余人,2006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它通过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本文试从叙事艺术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以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为主的叙述方式小说《变形记》主要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但这种第三人称叙述和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传统的第三人称叙述中,叙述者通常采用自己的眼光来叙事,叙述者好比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凌驾于故事之上,对整个事件的发生了如指掌,而在《变形记》中,叙述者虽然采用“他(或格里高尔)”进行叙述,但并非全知全能,所有事实都经过格里高尔的眼光过滤,格里高尔知道的,叙述者和读者才知道;格里高尔不知道的,叙述者和读者也不知道。

这种叙述者放弃自己的眼光而采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眼光来叙事的方法被称为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事,这种叙述方式其实更接近于第一人称叙述。

如果细读作品,我们会发现,即使将所有的“他(或格里高尔)”换成“我”也不会影响小说的叙述过程。

那作者为什么不采用第一人称而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呢?后种叙述方式究竟比前种叙述方式优于何处?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中,叙述声音与叙述眼光不再统一于叙述者,而是分别存在于故事外的叙述者与故事内的聚焦人物这两个不同实体之中,这给作者转换叙事视角打开了方便之门,即使作者突然转换叙事视角,读者也不会感到突兀,有时甚至会浑然不觉。

《变形记》评课稿范文

《变形记》评课稿范文

《变形记》评课稿范文《变形记》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描述人物的变形和社会的荒诞来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这篇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田螺先生在社会中的崩溃和沉沦。

作者通过将田螺先生从一个忠诚的国家公务员变成一个貌合神离、变态的怪物,展现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毁灭力。

作者用生动的形象描绘田螺先生的变形过程,以及他对自己变形的苦闷和无助感,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他身心的痛苦。

作品通过描述田螺先生和他的家庭,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田螺先生和他的家庭描述得荒谬可笑,使读者深刻认识到封建社会中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中还通过描写田螺先生被迫窃取饭粒、布满霉烂的房子等细节,展现了社会封建制度的荒谬和残酷,以及人们在这个制度下的痛苦生活。

这种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批判,使人们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品的艺术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的讽刺和自讽。

作者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以及对日常生活琐事的生动描写,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

作者运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读者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无助;作者运用讽刺和自讽,使作品具有一种幽默和诙谐的气氛,引人发笑的同时,又让人深思。

综上所述,《变形记》是一部深思熟虑的作品,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揭示,使读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荒谬有深刻的认识。

它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

我相信,这部作品将会永远被人们所珍视和传承。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变形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变形记

第13 周《变形记》导纲二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分析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

2.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重难点】认识表现主义文学“荒诞悖谬”的艺术特色及格里高尔变形的象征意义。

【导学流程】【资料链接】《变形记》中荒诞、变形和写实的艺术手法解读①荒诞、变形的象征手法。

“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

故事的框架——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隐喻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

作者不是强使人们去接受“人”变成“虫”这一本不可能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要激发人们去体察和领悟这一超现实情节中真实的精神状态和深层的心理与情感变化,去把握荒诞中的真相。

因此,人变成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到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

②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

“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

比如,小说写甲壳虫的行动,符合甲壳虫的习性;写甲壳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常态常情的。

这就使人感到格里高尔所处的始终是一说写甲壳虫的行动,符合甲壳虫的习性;写甲壳虫的思想感情,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的言行逻辑;写亲人的变化,也是符合社会常态常情的。

这就使人感到格里高尔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间。

个真实的人间。

【重点探究】一、《变形记》中有哪几种变形?二、格里高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形象:性格特点:三、卡夫卡让格里高尔变成了甲壳虫而不是其他,这具有深意,其中隐喻人与甲壳虫之间有许多相似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四、《变形记》这篇小说叙事方式灵活精巧,采用双重视角,即格里高尔和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两个视角来叙述。

采用这种双重视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课堂总结】主题归纳小说描绘了一幅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图画: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失去了工作能力,不仅无法供养父母为他们还清债务,而且成了全家人的累赘,因而受到全家人的冷遇和折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变形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异化"现象。

卡夫卡曾说过:"不断运动的生活纽带把我们拖向某个地方,至于拖向哪里,我们自己是不得而知的。

我们就像物品,物件,而不像活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也就是金钱、机器、生产方式操纵了"人",把"人"变成"物"的奴隶,使人最终也变成了"物",或者说"非人"。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卡夫卡的《变形记》则把这种常见的现象典型化了。

作者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无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样的象征手法,揭示的正是上面提到的那个普遍真理,即人创造的物,作为异化的、统治人的力量同人相对立,它们操纵着人,把人变成奴隶。

人成了不能支配自己的奴隶,也就是"非人"了。

不能支配自己的"非人"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两样?这样说来,变成甲虫不也很自然了?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就构成了真正的"卡夫卡式"的小说。

此外,卡夫卡还通过受压抑的小职员变成甲虫后的思想活动和所遭受的冷遇,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灾难感和人的孤独感。

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都随时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格里高尔的遭遇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广大受害者的缩影。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也被暴露无遗。

以前,他是主要养家之人。

这时,他的亲人为之着急的不是骨肉之情,而是因为他不再能为家里挣钱,甚至成了他们的"家丑"和"家庭负担"了。

因此,到最后,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要把他"弄出去"。

他被遗弃在黑暗中,杂乱的家具堆中,没人清扫的房子里。

他便在孤独中悄然死去。

他的死亡,倒使家里人如释重负,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的金钱关系。

《变形记》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成功地把虚幻和现实结合起来了。

"现实"和"虚幻"是构成"卡夫卡式"小说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格里高尔清早一起来就变成一只甲虫,很难想像还有比这更虚幻的怪事了。

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可能有的。

而并没学什么法术的格里高尔,对自己的变形似乎早有准备,几乎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异和惶恐。

就像他只是患了头痛脑热一样。

整个过程中,他只说了一句:"我出了什么事啦?"尔后,他又像正常人似的想他的差事,想着他五点钟要去赶火车。

以后整个的作品几乎就是沿着他与差事这条线索展开的。

卡夫卡写格里高尔变形,并不是在他如何变形,为什么变形上着笔,而是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周围环境。

格里高尔变形了,而环境却毫无变化;还是那个"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的房间;衣料样品照旧摊放在桌子上;他最近从画报上剪下来的那幅画像仍然挂在墙上。

此外,小说完全没有浪漫主义惯用的那种浮华的语句,语言十分平淡无奇,既没有富于感情色彩的修饰语,也回避了专门的艺术描写手段。

作者只是用平稳的语调,像新闻报道一样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地说明情况和记叙过程,不发表任何评价。

当家里人因叫不开门在外面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当他的声音里"有另一种可怕的叽叽喳喳的尖叫声同时发出来"的时候,他似乎没事儿似的,认为"仅仅是重感冒的征兆",是"旅行推销员的职业病"。

而整篇小说里,作者几乎一直是用这样的笔调,用这样的态度来叙述格里高尔变形后发生的一切,使小说中虚幻的梦境,难以置信的幻象跟日常生活场面,街头即景等具有了相同的意义,其间没有根本的对立,没有明显的过渡,甚至泯灭了界限,完全结合成一个整体了。

在这里,虚幻中有现实,现实里可见到虚幻,幻象变成了"现实的""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与现实难解难分了。

人异化成甲虫,这应该是荒诞的了,但经过卡夫卡高超的处理后,好像是必然的,极普遍的,不足为奇的事情了。

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样妙不可言的效果,除了上述语言上的技巧外,还抓住了社会现象,即从生理上看,人变成甲虫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

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甲虫。

何况,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异化成非人,早已司空见惯呢!因此,作者把普遍的社会现象升华为生活的哲理、数学的原理、语言的句型。

而这"升华"也
是把"卡夫卡式"艺术大厦中的两块"砖"现实和虚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黏合剂。

化奇异为平凡,把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无法解释的事件安置在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环境中、让荒谬悖理与合情入理、虚幻与现实这两类对立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展现出一幅神秘的、魔幻的、梦魇般的非现实的、好像又是现实中处处可以见到的画图,这就是《变形记》的根本的艺术特色,也即是"卡夫卡式"特色的核心。

(摘自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第一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