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培养

合集下载

菌种培养

菌种培养

菌种培养方法
①菌种投加时间及使用量
菌种投加时间以及用量
第一天投加地点为全池均匀泼洒,以后投加于进水端。

②菌种激活
菌种泼洒前用5L污水溶解菌种,搅拌3~5分钟。

③培养方法
第一天,往池中放满水,停止出水,均匀投加菌种于池内,闷曝(系统不进水、不出水,只曝气)2天。

如果水解酸化池中没有曝气设备,可静泡2天。

第三天停止曝气,静沉2小时后开始连续进水。

起始阶段每天处理量为1/5的设计处理量,可采取连续或间断进水。

根据出水状况及微生物生长情况,逐步增加进水量以及进水浓度。

每次负荷提升应建立在水质变好的基础上,水质变好的标准:好氧池池面泡沫少,黏性小,好氧池出水清澈、透明度增加,COD有良好去除率。

每次所提升水量约为设计水量的20-30%。

④调试期间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及对策
白色泡沫过多。

调试期间这种状况为正常情况,随着微生物逐步
成熟泡沫会慢慢消失。

溶解氧过高。

可采取间歇曝气来调节溶解氧。

出水COD升高,水质变浑浊。

应及时检测进水COD、氨氮及总磷含量,以及检查进水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如:硫化物、消毒液、重金属等,如发现氮磷缺乏,应加大尿素及磷酸盐投加量,否则应适当减少进水量,待水质恢复后再逐步增大水量。

培养纯菌种可以用哪些方法?

培养纯菌种可以用哪些方法?

培养纯菌种可以用哪些方法?培养纯菌种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培养母种,培养原种和培养栽培种。

你知道培养纯菌种可以用哪些方法吗?来学习一下吧!一、木棒培养母种这种方法适用于木耳、香菇和银耳等生于段木上的食用菌。

选出菇最多,生长最好的段木,并将其上出菇最多的一节锯下来,长约3厘米,去树皮。

将心木放入75%酒精中消毒2分钟,用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消毒纱布擦干。

再用刀纵劈成3厘米长的木条,形状像火柴棒,棒中长满了菌丝。

用镊子夹取1条,斜插在试管中马铃薯洋菜培养基的斜面上。

将试管放在25℃的环境中培养,约30天,菌丝长满培养基,就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母种了。

这个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个,容易感染杂菌。

因此,段木用75%酒精消毒后,仍应在培养基中加些链霉素、青霉素或金霉素等,其用量是每毫升中加30单位(或1000毫升中加40微克),以抑制杂菌。

第二个,无性繁殖,菌丝为双核菌丝。

第三个,对银耳来说,木条中已有两种菌丝。

接种后,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同时生长,香灰菌丝由白色变成浅灰色,培养基由黄变黑,这表明香灰菌丝成熟,而不是杂菌。

二、木塞培养栽培种用打孔器,在桑、榆、槐、乌柏、重阳木、无患子、栗和悬铃木等硬木上打孔,取下圆柱形的木塞,直径约1厘米,长约1.5厘米。

将木塞浸入水中24小时,使其吃透水分,再取出沥水,按其干重的3份比例,加入锯末培养基2份,拌和均匀。

然后进行装瓶,在750毫升的广口瓶中,可装木塞200~300个,其间用锯末培养基填充。

在高压灭菌锅中加压灭菌2小时后,放凉,即可接入原种。

在25℃的室内培养30天,菌丝长满全瓶,即为栽培种。

木塞栽培种,适用于段木栽培香菇、木耳和银耳等。

如果有意识地选择直径10-20厘米的段木,按行距5厘米,株距10厘米的距离,梅花形打孔取木塞,培养成栽培种,则在接种时,将木塞从栽培种瓶中取出来,直接放回原来的孔中,木塞中长满了菌丝,即生入段木中。

菌种瓶中充满着锯末培养基,也是栽培种,可在段木上砍花接种。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菌种扩大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操作,其目的是在较小的培养基中培养并扩大菌种数量,以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下面将介绍一般的菌种扩大培养流程,以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

第一步:选择适当的培养基菌种扩大培养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当的培养基。

不同的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培养基应包含适当的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矿物质和水等,以满足菌种生长的需要。

第二步:制备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菌种扩大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

一般情况下,制备培养基需要将适量的培养基粉末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进行加热煮沸,以杀灭其中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然后,将煮沸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并在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菌种。

第三步:接种菌种接种菌种是菌种扩大培养的关键步骤之一。

接种菌种时,首先需要将菌种从原始培养基中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

这可以通过采用无菌的接种环、接种针等工具,将菌种从原始培养基中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完成。

为了确保接种的无菌性,可以在接种后进行密封和贴标。

第四步:培养菌种在接种菌种后,需要将培养基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一般来说,菌种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培养环境,并定期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第五步: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在培养一定时间后,需要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

这可以通过肉眼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来判断。

同时,也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以进一步确定菌种的生长情况。

第六步:收获菌种在菌种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菌种的收获。

一般来说,菌种可以通过离心、过滤和冻干等方法进行收获。

收获后的菌种可以用于后续的实验操作或保存在冷冻库中。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接种菌种、培养菌种、检测菌种的生长情况和收获菌种等步骤。

通过掌握和熟练操作这一流程,可以有效地扩大菌种数量,并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某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

某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

某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污水站菌种培养是指利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来培养和富集污水中的微生物种群。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污水站菌种培养方法:一、样品采集和处理:1.在污水站的取样点取得约100mL的污水样品。

2.将样品放入一个无菌50mL离心管中,并密封好。

3. 在取样点进行尺寸为1cm x 1cm的样品现场培养板以便监测即时采样。

二、菌种培养流程:1.无菌操作台上,准备好所有必需的培养基和试管、瓶子、培养皿等。

2.在无菌条件下,将100mL的污水分散均匀地滴在含有70mL的无菌盐基液(如贝尔顿液)中。

3.将加入污水的盐基液用容积为9mL的离心管分装成10份,并标记好。

4.把每份盐基液分别振摇均匀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每份分装到无菌联合无菌袖珍型筒状培养皿中。

5.将培养容器放入28~30°C的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

三、菌落鉴定:1.根据需要,分别将菌落培养在无菌琼脂平板、马铃薯蔗糖平板等不同培养基上进行纯化。

2.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其他特征,观察菌落的外形和微观形态,并进行初步判断。

3.进行生化鉴定和生理特性的测试,如氧需求情况、酸碱度耐受性等。

4.进一步进行分子鉴定,如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

四、结果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对菌株进行分类和鉴定。

可以根据鉴定结果,对污水站的水质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注意事项:1.在所有操作中都要保持无菌条件,以防止样品受到外界污染。

2.在培养菌种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培养条件。

3.需要使用防护设备,如手套、面罩和实验室大气过滤器等,以降低可能的感染风险。

总结:对于污水站菌种的培养方法来说,采样和处理、菌种培养流程、菌落鉴定和结果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只有通过严格保持无菌条件并控制合适的培养条件,才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菌种样品,并进一步对其进行鉴定分析。

这样的培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污水站中的微生物群落,以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二、菌种的选择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厌氧菌、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可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代谢,而兼性厌氧菌则可在缺氧和有氧条件下生长。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培养。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厌氧菌培养方法(1)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铵等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冷却,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氯化钠等,调整pH值至7.0左右。

(2)接种培养基:将污水样品取适量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封闭。

(3)培养条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35℃左右,保持缺氧状态。

(4)观察和收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收获菌种。

2. 好氧菌培养方法(1)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等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冷却,调整pH值至7.0左右。

(2)接种培养基:将污水样品取适量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封闭。

(3)培养条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保持有氧状态。

(4)观察和收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收获菌种。

3. 兼性厌氧菌培养方法(1)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铵等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冷却,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氯化钠等,调整pH值至7.0左右。

(2)接种培养基:将污水样品取适量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封闭。

(3)培养条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30℃左右,保持缺氧和有氧交替状态。

(4)观察和收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收获菌种。

四、菌种培养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氧气浓度等,以保证菌种的正常生长。

2.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不同的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应根据菌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菌种分离与培养

菌种分离与培养

菌种分离与培养(1)人们采取无菌操作的方法,把某种食用菌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单独地分离开来,这个过程叫做菌种分离。

从分离过程中得到的菌丝体纯化后,就是纯菌种。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使纯菌种大量生长和繁殖的方法,叫做培养。

一、母种培养(一)菌种分离菌种分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寄主分离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各有特点,可根据不同的菌类和生产条件选择使用。

1.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是利用成熟子实体的有性孢子能自动从子实体层中弹射出来的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和适宜的培养基上,使孢子萌发成菌丝,而获得纯种的一种方法。

(1)孢子的采集①种菇的选择用作分离菌种的种菇,应选择出菇早、朵型好、个体肥大、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八成熟的菇体。

一进入出菇期,就要注意观察选择,并作好标记。

不同的食用菌选择的具体要求是:香菇菇型圆整,菇体肥大,柄细而短,菌盖呈深褐色,出菇早,无病虫害,一般为八成熟的子实体。

双孢蘑菇菇型圆整,光滑直立,颜色洁白,柄粗盖厚,无病虫害,生长快而健壮的单生菇。

草菇菇型端正,肥大健壮,包被未破,无病虫害的单生菇。

平菇出菇早,菌盖厚实,重叠丛生,菌柄粗短,色泽鲜亮,尚未散发孢子,八成熟而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木耳选朵大、耳片厚、色黑、生长健壮、褶皱多、无病虫害的春耳。

银耳朵大肉肥、色泽洁白、展片良好、朵型美观、八成熟、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猴头形状正常、颜色洁白、出菇早、生长健壮、菌刺丰满、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金针菇出菇早而均匀、生长健壮、朵型正常、菌柄长短适中、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②种菇的消毒子实体采回后要及时切除基部,并进行表面消毒。

对子实体层未外露的种菇(如蘑菇等),可浸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约1分钟,用镊子捏出后经无菌水冲洗数次,再用无菌纱布将表面水吸干;对于子实层裸露的种菇(如香菇等),只能用75%酒精揩擦菌盖及菌柄表面;而对于银耳、木耳类子实体,却千万不能接触消毒剂,只能置于烧杯中用无菌水洗涤,然后捏起再经无菌水冲洗数次,同样用无菌纱布吸干表面水。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菌种培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在菌种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1. 污染:污染是菌种培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可能的污染源包括空气、培养基、仪器设备等。

为了防止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喷雾消毒操作台等。

- 使用高质量的培养基和试剂:选择经过验证和检测的培养基,并确保其无菌。

- 定期检查培养物:观察培养物是否有异常的颜色、形态或气味等变化提示污染发生。

2. 生长不良: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长缓慢、生长不均匀或无生长等问题。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检查培养条件:检查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培养条件是否适合该菌株的生长要求。

- 营养补充:检查培养基中的营养物浓度是否适当,并考虑添加合适的营养物以提供必要的生长要素。

- 检查菌种质量: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力,可以进行冻存备份或重新分离培养。

3. 发生菌株突变:在长期培养过程中,菌株可能发生突变,导致菌株特性的改变。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感性检查:定期检查培养基中的菌株特性,如形态、生长速度、代谢产物等。

- 保存原始菌株:在培养初期获得的原始菌株可以保存备份,以备将来恢复原始性状或与突变菌株进行比较。

4. 产物产量低:如果所期望的产物产量低于预期,可能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法可能包括:- 优化培养条件:例如,调整温度、pH值、培养基组分等,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产物的合成和积累。

- 改进培养策略:例如,采用特定的培养方式(如批量培养、连续培养、补料策略等)来提高产物产量。

- 改进菌株选择:有时候,通过筛选和选育新的高产株系或采用遗传工程手段来改进产物产量。

5. pH 值偏离理想范围: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生长和代谢通常对pH 值敏感。

如果pH 值偏离了菌种所需的理想范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调整培养基的pH 值:通过添加酸或碱来调整培养基的pH 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生产菌种的选育培养—菌种的扩大培养及保藏

生产菌种的选育培养—菌种的扩大培养及保藏
2. 通过寄主体进行复壮 3.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三) 菌种的保藏
不同菌种保藏方法比较
方法名称
主要措施
适宜菌种 保藏期 评 价
冰箱保藏法(斜面)
低温
各大类
3~6月 简便
冰箱保藏法(半固体)
低温
细菌、酵母菌 6~12月 简便
石蜡油封藏法*
低温、缺氧
各大类**
1~2年 简便
沙土保藏法
干燥、无营养 产孢子微生物 1~10年 简便 有效
恢复和建立具有原来生产性状的群体。
菌种的复壮: 狭义: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等技术,从已衰
退的群体中帅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 相应措施。
广义:在菌种尚未衰退前就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的测 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突变个体。
菌种复壮的措施:
1. 菌种的提纯(稀释涂平板法等、单细胞分离 法)
第四节 菌种的扩大培养及保藏
菌种的扩大培养:将保藏的菌种,即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 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再经过扁瓶或药瓶和种子罐,逐 级扩大培养后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的纯种培养过程。这些纯种的培 养物称为种子。
一、 菌种的扩大培养
广义:从斜面菌种开始到发酵罐接种之前的所有生产过程。 狭义:仅指生产车间种子罐的培养过程。
菌种衰退的后果: 1. 菌种的发酵能力降低 2. 繁殖能力降低 3. 发酵产品的得率降低
菌种衰退的原因:
1. 基因突变(基因负突变) 2. 变异菌株性状分离 (多次划线分离纯化) 3. 连续传代 (减少传代次数) 4. 其他因素 (温度、湿度、培养基成分)
(二) 菌种的提纯与复壮
菌种的提纯: 从已衰退的菌种中,通过分离纯化,将尚未退化的个体分离出来,以

蘑菇菌种培养

蘑菇菌种培养

在自然界里,食用菌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许多细菌、放射菌、霉菌等生活在一起的。

所谓菌种分离,就是把这些和食用菌一起生活的杂菌分离出来,通过培养,获得纯的优良菌种。

菌种分母种、原种、栽培种。

(一)母种的分离培养食用菌母种的分离,可分为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以及基内菌丝分离等。

1.孢子分离法孢子分离法,是用食用菌的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萌发成菌丝,培养成菌种的方法。

这种菌种生活力较强,但孢子个体之间有差异,且自然分化现象较严重,变异大,需经出菇试验才能在生产上应用。

(l)单孢分离法:是每次或每支试管只取一个担孢子,让它萌发成菌丝体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蘑菇和草菇用单孢分离得到的菌丝,有结实能力,可采用此法分离生产纯菌种。

单孢分离生产上较少采用,而且技术复杂,一般采用多孢分离法。

(2)多孢分离法:就是把许多孢子接种在同一培养基上,让它们萌发、自由交配来获得食用菌纯菌种的一种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种菇孢子弹射法:选择个体健壮、朵形圆正,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的八九分成熟的种菇,切去大部分,菌柄用无菌水冲洗数遍后再用已灭菌的纱布或脱脂棉、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在接种箱或无菌室内,把种菇的菌褶朝下用铁丝倒挂在玻璃漏斗下面,漏斗倒盖在培养皿上面;上端小孔用棉花塞住。

培养皿放在一个铺有纱布的搪瓷盘上,静置12~20小时,菌褶上的孢子就会散落在培养皿内。

形成一层粉末状孢子印(平菇极淡紫色,蘑菇、草菇为褐色,香菇、金针菇孢子印白色)。

用接种针沾取少量孢子在试管中的琼脂外面或培养皿上划线接种。

待孢子萌发,生成菌落时,选孢子萌发早、长势好的菌落进行试管培养。

还可用孢子采集器收集孢子。

方法是选好种菇后,按上述程序,轻轻掀开玻璃钟罩,将种菇柄朝下插在孢子采收器的钢丝架上,放在培养皿正中央。

随即盖好玻璃罩,用纱布将钟掌周围塞好。

并在纱布上倒少许升汞或无菌水。

移入 20℃左右恒温箱培养。

②褶上涂抹法:按无菌操作分离时;应选择成熟的种菇,用接种针直接插入褶片之间,轻轻抹取褶片表面子实体尚未弹射的孢子,再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菌种扩大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技术,用于大规模生产菌种或菌株,以满足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需求。

本文将介绍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一、菌种的保存与激活菌种的保存是保证后续扩大培养的重要步骤。

常见的保存方式包括冷冻保存和冻干保存。

在开始扩大培养之前,需要将保存的菌种进行激活,使其恢复生长活力。

二、菌种的预培养为了保证扩大培养的成功,需要进行菌种的预培养。

首先,从保存的菌种中挑取一部分菌落,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预培养。

预培养的时间一般为16-24小时,使菌种处于快速生长期,为后续扩大培养做好准备。

三、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菌种的扩大培养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不同的菌株对培养基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等。

根据菌株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快速繁殖。

四、扩大培养的条件控制菌种的扩大培养需要控制一系列的条件,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一般情况下,细菌的培养温度为37℃,真菌的培养温度为25℃。

同时,要根据菌种的特性,调节培养基的pH值,以提供最适宜的环境。

对于需氧生长的菌种,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

五、菌种的扩大培养策略菌种的扩大培养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液体培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菌液,可以采用摇瓶培养或发酵罐培养。

固体培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菌落,可以采用平板培养或培养瓶内的固体培养。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策略,以满足菌种扩大培养的需求。

六、菌种的收获与保存扩大培养结束后,需要收获菌液或菌落,并进行保存。

对于菌液,可以通过离心分离菌体,得到菌体沉淀,并进行冷冻保存。

对于菌落,可以进行冷冻保存或进行冻干保存。

保存菌种的目的是为了后续的实验和应用。

总结起来,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包括菌种的保存与激活、菌种的预培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扩大培养的条件控制、菌种的扩大培养策略,以及菌种的收获与保存。

通过合理控制每个环节,可以有效地扩大培养菌种,满足科研和实际应用的需求。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

菌种扩大培养的一般流程菌种扩大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生物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般的菌种扩大培养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菌种的选择菌种的选择是菌种扩大培养的第一步。

在选择菌种时,需要考虑其特性、用途和所需培养条件等因素。

一般来说,菌种应具有较好的生长特性、产生目标产物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稳定性。

二、菌种的预培养菌种的预培养是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起始菌株。

首先,将菌种从冷冻保存物中取出,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预培养。

预培养的目的是让菌种活化并适应培养基的环境,以提高后续扩大培养的成功率。

三、扩大培养的前期准备在进行扩大培养之前,需要准备好培养基、培养设备和相关试剂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根据菌种的需求和培养目的来确定,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其他必需因子等。

培养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也是保证扩大培养成功的重要步骤。

四、扩大培养的操作步骤1. 将预培养的菌种转接到扩大培养所需的培养基中,并进行初级培养。

初级培养的目的是让菌种适应新的培养基和环境,逐渐增加菌体数量。

2. 根据菌种的生长特性和需求,调节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保持适宜的培养条件可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产生目标产物。

3. 定期监测培养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体数量的增长、生长曲线的变化以及培养基中目标产物的积累情况等。

监测结果有助于调整培养条件,以获得最佳的扩大培养效果。

4. 在菌种生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进行菌体的分离和提取。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超滤和柱层析等。

分离和提取的目的是纯化目标产物并减少其他杂质的干扰。

五、扩大培养的后期处理完成扩大培养后,需要对培养物进行后期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杀菌、浓缩、冻干等。

后期处理的目的是保持菌种的活性和稳定性,以便于后续的存储和应用。

六、菌种的存储菌种的存储是为了长期保存和保持菌种的活性。

常用的存储方法包括冷冻保存、冻干保存和液氮保存等。

存储条件的选择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需求来确定,以确保菌种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用性。

简述菌种的培养和保存方法

简述菌种的培养和保存方法

简述菌种的培养和保存方法引言菌种的培养和保存是微生物学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助于保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还能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稳定可靠的菌种资源。

本文将从菌种的培养基选择、培养条件控制、菌种的传代和菌种的保存等方面简述菌种的培养和保存方法。

菌种的培养基选择不同的菌株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在培养菌种时需根据不同菌株的营养需求合理选择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可分为复合培养基和化学定义培养基两类。

复合培养基通常由不同来源的天然成分组成,如牛肉膏、酵母浸出物等,适用于绝大多数菌株的培养。

化学定义培养基则由精确的化学成分配比组成,适用于特定菌株的培养和研究。

选择培养基的关键是保证菌株的生长和繁殖,以及适当提供菌株所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条件控制菌种的培养需要控制一系列生理和环境因素,以维持菌株的生长和活力。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培养条件控制方法:1. 温度控制:菌株的生长温度因菌株的生长特性而异。

一般来说,大多数菌株的生长温度在20-40摄氏度之间。

因此,必须根据菌株的需求,在培养箱或培养室中设定适当的温度。

2. pH值控制:不同菌株对酸碱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对于大多数微生物而言,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6.5-7.5。

因此,菌种的培养应根据菌株的需求,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缓冲剂来控制培养基的pH值。

3. 溶氧控制:菌株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

通常采用搅拌培养、增大容器表面积暴露于空气以及配制含氧气饱和的培养基等方法来增加溶解氧的供应。

菌种的传代菌种的传代是指将菌株从一个培养基转移到另一个新培养基的过程。

合理的传代方法能够保持菌种的稳定性和活性。

常见的菌种传代方法有以下几种:1. 接种法:将菌株从一种液体培养基接种到另一种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长快速的菌株,能够快速传代并扩大菌量。

2. 斜面法:将菌株从一种固体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到另一种新培养基的斜面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为敏感的菌株和对氧气需求较高的微生物。

培养菌种的方法

培养菌种的方法

培养菌种的方法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是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对象,而菌种的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菌种的培养方法,以及在实验室中常用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一、菌种的培养方法1.直接培养法直接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含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通过不断地增殖和繁殖,使其形成纯种。

这种方法适用于纯种已知的微生物,如常见的大肠杆菌、酵母菌等。

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培养基:根据所需的微生物类型,选择相应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

(2)接种微生物:将微生物接种在培养基上,可采用划线法、点接法等。

(3)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使其增殖和繁殖。

(4)分离:待微生物增殖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纯种微生物。

2.间接培养法间接培养法是将微生物接种在寄主细胞或组织中,通过寄主细胞或组织提供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微生物增殖和繁殖。

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支原体等。

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寄主细胞或组织:根据所需的微生物类型,选择相应的寄主细胞或组织,如哺乳动物细胞、昆虫细胞等。

(2)接种微生物:将微生物接种在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常采用感染法、共培养法等。

(3)培养:将接种好的寄主细胞或组织置于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使微生物在寄主细胞或组织中增殖和繁殖。

(4)分离:待微生物增殖到一定程度后,可进行分离和纯化,以获得纯种微生物。

二、常用的培养基1.营养琼脂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由肉汤、琼脂和其他营养物质组成。

适用于大多数微生物的培养,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2.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是由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其他营养物质组成的培养基,适用于真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3.血琼脂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是由琼脂、肉汤和动物血液组成的培养基,适用于病原菌的培养和鉴定。

活性微生物菌种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微生物菌种的培养驯化步骤

活性微生物菌种的培养驯化步骤
步骤一: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培养和驯化微生物菌种的关键步骤。

根据
所需的菌种和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和pH值。

常用的
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液体培养基等。

确保培养基中包含足够的营
养物质以支持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步骤二:菌种接种和培养
从已有的菌种中选择合适的菌株进行接种和培养。

首先,准备
无菌的培养器具,如试管、烧杯等。

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菌种
转移到培养基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合。

确保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外部污染。

步骤三:优化培养条件
在菌种接种后,根据菌种的需求优化培养条件。

这包括温度、pH值、光照和氧气供应等因素。

通过调整这些条件,帮助菌种在培养基中生长和繁殖,以获得较高的活性。

步骤四:监测菌种生长和活性
定期监测菌种的生长和活性。

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菌落计数、生物学活性测定等,评估菌种的增殖和生物活性。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针对性地调整培养条件,以获得更理想的结果。

步骤五:保存和备份菌种
在菌种培养驯化过程中,及时保存和备份重要的菌种。

使用适当的保存方法,如冷冻保存或冷冻干燥,确保菌种的长期稳定性和可用性。

以上内容介绍了活性微生物菌种的培养驯化步骤。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菌种接种和培养、优化培养条件、监测菌种生长和活性以及保存和备份菌种,研究人员可以获得理想的活性菌种。

菌种培养与鉴定

菌种培养与鉴定

返回本节
母种培养
返回本节
2.原种 栽培种 的培养
培养时间:约30天
勿堆放过挤 及时挑拣污染瓶(袋) 栽培种的菌袋缺氧时可刺孔增氧 控制菌龄(菌丝长满后7~10天使用)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刺孔点
返回本节
返回本节
二、菌种质量的鉴定
鉴定 项目 形态特征、生理特性、 栽培性状、经济效益等 、
(一)母种质量的鉴定 菌丝白、整齐、粗壮、 好 有弹性、萌发快等 1.外观 丝干燥、收缩、自溶 差 产生红褐色液体等
返回本节
好母种
退化母种
返回本节
2.鉴定 耐干湿性试验 原种 培养基 含水量 <50% 接入母种→正常生长 >70%
耐高温性试验 适温培养7天 30~35 ℃锻炼24h 再适温培养 仍正常生长
返回本节
出菇试验
栽培
出菇快 产量高 品质好 抗逆性强
返回本节
(二)原种、栽培种质量的鉴定
具有 没有 菌丝白(符合该菌种的颜色) 均匀、粗壮、有菇香味 接种后萌发快 无杂色、无黄水、无结皮、 无原基、无干缩脱壁等现象
菌种种类 品种名称 菌种级别 代 时 生产厂家 接种日期
用于生产
返回本节
产生原基
返回本节
污染
黄 水
返回本节
情景2-3
菌种培养与质量鉴定
一、菌种培养 (一)培养条件 (二)技术环节 二、菌种质量鉴定 (一)母种质量鉴定 (二)原种和栽培种质量鉴定
返回本章
一、菌种培养
(一)培养条件 场所清洁 光线暗 温度约25℃
返回本节
空气清新 空气湿度 60%~70%
(二技术环节
1.母种 培养 及时挑拣污染管 分离的母种要纯化→出菇试验 →使用 控制菌龄(即将长满斜面) 培养时间5~10天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

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食用菌作为珍贵的食材和药物,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良好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讨论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实用知识。

一、菌种培养技术1. 菌种选择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菌种至关重要。

良好的菌种具有以下特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抗病虫害性能较强、适应不同的栽培条件等。

因此,在菌种选择方面,我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栽培需求的菌种。

2. 菌种的分离与培养菌种的分离与培养是培育优良菌种的基础。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从菌体中分离出纯种菌株。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菌体取样要干净卫生,避免杂菌的污染;其次,在培养基的配置和操作中,要注意无菌操作,以确保分离出的菌株干净纯正。

3. 菌种的培养条件在培养菌种时,合理的培养条件能够提高菌种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一般来说,食用菌类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等。

不同的菌种有不同的适宜培养条件,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菌种来进行调控。

二、菌种保藏技术1. 冷冻保藏冷冻保藏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菌种保藏技术。

通常,菌种在低温条件下冷冻保存,可以长期保存。

在冷冻保藏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保藏容器要干净无菌,以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其次,菌种的冷冻速度要快,以避免细胞组织的破坏;最后,冻存的菌种要存放在低温冷库中,以确保其质量和存活率。

2. 干燥保藏干燥保藏也是一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技术。

在干燥保藏过程中,菌种通过将菌丝体或孢子在低湿环境下干燥,从而降低其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的速率。

干燥保藏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保藏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3. 液氮冷冻保藏液氮冷冻保藏是一种高效的菌种保存技术。

液氮的极低温度可以有效地阻止细胞的生化反应和降解过程,从而保护菌种的完整性和活力。

在液氮冷冻保藏过程中,需要将菌种置于液氮罐中,并控制好保藏温度。

综上所述,食用菌类栽培中的菌种培养和保藏技术对于获得优质的食用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菌种操作规程

菌种操作规程

菌种操作规程菌种操作是微生物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菌种的储存、分离、培养和传代等操作。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菌种操作规程,以确保实验室操作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一、菌种的储存1. 菌种的储存通常采用液氮冷冻或低温冰箱冷冻的方式。

2. 菌种的储存容器应该选择无菌的冻干管、冻存瓶或冷冻管,并在储存前进行无菌处理。

3. 在冷冻储存前,应制备菌种的冻存物质,如15%甘油溶液,以确保菌种冷冻过程中的生存率。

二、菌种的分离1. 菌种的分离通常采用扩散法、涂布法或稀释法等方法。

2. 在进行菌种分离前,实验室的工作台、培养皿和所需工具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无菌处理。

3. 分离出的纯菌落应进行单克隆处理,避免混菌的情况。

三、菌种的培养1. 发放和接收菌种时,应注意标签的准确性,并确认菌种的来源和鉴定信息。

2. 菌种的培养应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代谢。

3. 在进行菌种培养时,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菌种的污染。

四、菌种的传代1. 菌种的传代应选择适当的传代方法,如子代分离、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等。

2. 传代菌种前,应将培养皿等实验器具进行干燥消毒,并进行无菌处理。

3. 在进行菌种传代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传代时间和传代次数,避免菌种的突变和变异。

五、菌种的保管1. 菌种的保管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如冷冻保存、液氮冷冻保存或继代保存等。

2. 在进行菌种保管时,应注意保存容器的密封性和标识的清晰性。

3. 对于保存已久的菌种,应定期进行复苏培养,以维持菌种的活力和纯度。

六、菌种的管理1. 每次使用菌种前,应查验菌种的保藏情况和标签信息,并进行必要的鉴定。

2. 菌种管理应建立清晰的档案记录,包括菌种的来源、分离日期、储存方式和使用情况等。

3. 菌种的使用应按照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污染。

对于菌种操作的规程,实验室应制定具体的操作细则,并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以确保菌种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菌种培养

菌种培养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第一节灭菌技术一、干热灭菌1.1、灼烧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两个步骤:点燃火源灼烧2~3次。

具体操作如下:①点燃火源一般使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点燃酒精灯或煤气灯。

②灼烧2~3次一般右手持待灭菌的器具,在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灼烧2~3次。

【达标标准】灭菌后的器具干燥,所有的微生物被杀死。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火源,防止失火。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灼烧时应用火焰的外焰②主要用于实验室接种针、接种环、试管口和玻璃棒等的灭菌。

涂布平板用的玻璃棒也可在蘸有乙醇后进行灼烧灭菌。

【相关知识】干热灭菌的原理: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1.2、干热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五个步骤: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具体操作如下:①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热干燥箱内,关好箱门。

②升温接通电源,拨动开关,打开电热干燥箱排气孔,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绿灯亮,让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关闭排气孔,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的160~170℃,则需转动调节器使红灯再亮,如此反复调节,知道达到所需温度。

③恒温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恒温2h。

④降温切断电源,自动降温。

⑤开箱取物待电热干燥箱内温度降到70℃以后,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

【达标标准】灭菌后的物品经无菌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菌种培养的正确方法

菌种培养的正确方法

菌种培养的正确方法
菌种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常被用于研究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代谢过程、生产等。

然而,不正确的培养方法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还可能产生假象和误导,因此,在对菌种进行培养之前,了解正确的培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菌种培养的正确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培养菌种的一个关键问题。

不同的菌种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在选择培养基时应该考虑到每种菌的生长需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盐、维生素等,不同的营养成分可以使菌种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2. 环境要清洁
培养菌种的环境要保持干净,清洁,并且避免强烈的异味或吸烟。

使用灭菌器和消毒剂能够清洁和维护较高水平的清洁环境。

3. 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
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对菌种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养菌种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以保证菌种最佳的生长。

4. 正确的接种
正确的接种方式是培养菌种成功的重要环节。

应该选择正常生长状态的菌种,通过手套、不锈钢钳或者草绳取出并进行接种。

按照实验设计的要求和培养方式将菌种置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5. 维护好培养条件
在采取上述方法之后,还需要通过定期的检查、记录和调整来维护好培养条件。

当菌种开始生长时,应该及时对培养箱、培养器、培养基以及其他相关设备进行维护,以保证菌种的顺利生长。

总之,正确的菌种培养方法可以使你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且减少实验中的变异因素。

培养菌种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在进行实验前认真了解并实践正确的培养方法,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培养菌种的方法

培养菌种的方法

培养菌种的方法在菌类的世界中,不同种类的菌种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

以下是几类常见的菌种和它们的培养技巧。

一、细菌培养细菌是一类较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对生命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可以导致许多疾病。

细菌的研究对医学、农业和食品加工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细菌培养需要一些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材料,以下是具体的步骤:1. 准备培养基。

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基加热使其溶解,再灭菌杀死其中的微生物。

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液体蛋白胨和血琼脂。

2. 取植株。

用无菌建设和无菌技术取植株。

3. 转移和接种菌落。

用无菌方法取一定量的菌液,均匀转移于培养基表面。

4. 培养。

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等待菌落的生长。

二、真菌培养真菌是另一类微生物,包括蘑菇、面包酵母和霉菌等各种生物种类。

真菌的培养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环境,以及一些常见的试剂和设备:1. 准备基质。

真菌栽培的基质多数为有机材料,如秸秆或蘑菇土等。

这里以蘑菇为例,需要准备好基质和蘑菇种子。

2. 发菌。

将基质放入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等待蘑菇发芽成菌丝。

3. 隔菌子。

将隔绝后的菌丝接种至准备好的蘑菇培养基中。

4. 育种。

等待蘑菇长成成熟的状态,开始拔种并继续育种。

三、细胞培养细胞培养虽然不属于菌类,但是同样是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实验。

细胞培养需要的常见材料有培养基、细胞、培养箱等设备。

以下是具体的操作步骤:1. 细胞分离和分选。

将分离后的细胞和培养基混合均匀。

2. 培养。

将混合好的细胞和培养基放入玻璃培养器中,放置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使细胞开始生长。

3. 替换培养基。

定期更换细胞培养基,以防止细胞过度生长或死亡。

4. 细胞子培养。

将细胞转移到另外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便更好地衍生出同种或不同种类的细胞株。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菌种培养方法,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用各种方法研究这些尚未被完全了解的微观世界,希望能够为治疗疾病、保障食品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无菌操作技术第一节灭菌技术一、干热灭菌1.1、灼烧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两个步骤:点燃火源灼烧2~3次。

具体操作如下:①点燃火源一般使用酒精灯或煤气灯,点燃酒精灯或煤气灯。

②灼烧2~3次一般右手持待灭菌的器具,在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灼烧2~3次。

【达标标准】灭菌后的器具干燥,所有的微生物被杀死。

【注意事项】①正确使用火源,防止失火。

使用酒精灯时,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已烧焦,需要剪去少使其平整,然后检查灯里有无酒精,灯里酒精的体积应大于酒精灯容积的1/4,少于2/3。

在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烧另一盏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否则可能将火焰沿灯颈压入灯内,引起着火或爆炸。

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灼烧时应用火焰的外焰②主要用于实验室接种针、接种环、试管口和玻璃棒等的灭菌。

涂布平板用的玻璃棒也可在蘸有乙醇后进行灼烧灭菌。

【相关知识】干热灭菌的原理: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1.2、干热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五个步骤: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具体操作如下:①装入待灭菌物品将包好的待灭菌物品(培养皿、试管、吸管等)放入电热干燥箱内,关好箱门。

②升温接通电源,拨动开关,打开电热干燥箱排气孔,旋动恒温调节器至绿灯亮,让温度逐渐上升,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关闭排气孔,在升温过程中,如果红灯熄灭,绿灯亮,表示箱内停止加温;此时如果还未达到所需的160~170℃,则需转动调节器使红灯再亮,如此反复调节,知道达到所需温度。

③恒温当温度升到160~170℃时,借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恒温2h。

④降温切断电源,自动降温。

⑤开箱取物待电热干燥箱内温度降到70℃以后,打开箱门,取出灭菌物品。

【达标标准】灭菌后的物品经无菌检测结果符合要求。

一般不需要检测,因为SAL值一般大于12。

SAL(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值是无菌保证值,无菌保证值为灭菌产品后微生物残存率的负对数,表示物品被灭菌后的无菌状态。

【注意事项】①一般用于培养皿、试管、枪头等的灭菌,灭菌时各种器皿用纸包好,培养皿可直接装入金属制的培养皿筒内,移液管可以放入移液管筒中。

②灭菌期间,要有专人看管,切勿同时干其他事情,以免发生事故。

③物品不要放得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灭菌物品不要接触点燃干燥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着火。

④干热灭菌过程中,严防恒温调节器的自动控制失灵而造成安全隐患事故。

⑤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180℃,否则包装纸和棉塞就会烧焦,甚至燃烧。

⑥温度未降到70℃以前,切勿自行打开箱门,以免骤然降温导致玻璃器皿炸裂。

⑦灭菌后的器皿,在使用前勿打开包装纸,以免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相关知识】电热干燥箱的使用操作方法,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二、湿热灭菌2.1常压间歇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4步:装入待灭菌物品灭菌灭菌后的物品放置室温下连续3d 具体操作如下:①装入待灭菌物品需要灭菌的物品包装好后放置于蒸汽灭菌器或蒸笼中。

②灭菌加热100℃,保持30min。

③灭菌后的物品放置于室温下取出灭菌后的物品放置于室温下18~24h。

④连续3d第二天再加热100℃,灭菌30min,灭菌后的物品取出放置于室温下,第三天再同样处理一遍,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达标标准】物品应达到完全灭菌,如果是灭菌培养基放在37℃温箱培养24h,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于怕受潮物品的灭菌。

②适用于不易用高压蒸汽灭菌的培养基如明胶培养基、牛乳培养基、含糖培养基等。

③灭菌后的器皿,在使用前勿打开包装纸,以免被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相关知识】①根据情况,湿热灭菌也可以采用煮沸灭菌,时间为10~15min,这样可以杀死细菌所有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

如延长煮沸时间,并在水中加入1%碳酸氢钠或2%石碳酸,效果更好。

②灭菌一次30min,只能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真菌的孢子和细菌的部分芽孢,而不能杀死所有的芽孢。

当把第一次灭菌后的物品放置室温下时,物品上残存的芽孢就会萌发,变成繁殖体,繁殖体对热力的抵抗力远远弱于芽孢的抵抗力。

因此,当第二次灭菌时,又可以杀死芽孢形成的繁殖体。

这样进行三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③湿热灭菌是用饱和水蒸汽、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要比干热法高。

2.2、高压蒸汽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8个步骤:加水装料加盖排气升压保压降压灭菌后的处理。

具体操作如下:①加水首先将锅内层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架持平为宜,水应用蒸馏水。

②装料放回内层锅,待灭菌物品包装好后放入灭菌锅内。

③加盖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旋紧锅盖,打开排气阀。

④排气用电炉或煤气加热,或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锅,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冷空气排净完,关闭排气阀。

一般小型排气5min,大型的10min。

⑤升压排气阀关闭后,压力上升。

⑥保压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保持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要的时间。

⑦降压灭菌时间到后,切断电源,让灭菌锅内的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降到零位时,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

⑧灭菌后的处理每次灭菌完毕,必须倒掉锅内的剩水,按原样放置。

灭菌培养基在37℃条件下放置24h,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达标标准】无菌物品经无菌检测合格后即可烘干备用。

【注意事项】①灭菌时要有专人负责,每次灭菌前都要检测安全阀性能是否良好,以防锅内压力过高,发生爆炸。

灭菌时应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避免发生事故。

②各种培养基、溶液、玻璃器皿、金属器械、工作服、橡胶用品等均可用高压灭菌器灭菌。

一般灭菌条件为121℃,20min。

③瓶装液体灭菌时,要用玻璃纸和纱布包扎瓶口,如用橡皮塞,应插针头排气。

灭菌物品摆放不应该太拥挤,以免妨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瓶和试管口端均不要与锅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④灭菌的各种包裹都不应过大、过紧,一般应小于55cm×33cm×22cm。

⑤灭菌时高压锅内冷空气要排除干净。

⑥务必等压力降到零时,才可以打开锅盖,否则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培养基或其他液体会发生再次沸腾,液体冲上瓶口沾湿棉塞。

⑦已灭菌的物品应做好标记,以便识别,灭菌后的物品在使用前勿打开包装纸,以免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相关知识】不同的高压蒸汽锅的使用方法不同,参照说明书。

三、过滤除菌【总操作程序】主要有5个步骤: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测清洗。

具体操作如下:①组装、灭菌微孔滤膜过滤除菌时,首先将滤膜与滤器组装好,包装灭菌后待用。

其他过滤装置,过滤前应将过滤器和收集滤液的试管组装好,抽滤瓶口应塞一段棉塞以阻止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滤瓶中,用纸包装好进行加压灭菌,在121℃下灭菌20min。

②连接将灭菌滤器的入口在无菌条件下,以无菌操作的方式连接于装有待滤液的注射器上,将针头与出口连接并插入带有橡皮管的无菌试管中。

③压滤将注射器中的待滤液加压缓缓挤压过滤到无菌试管中,滤毕,将针头拔出。

④无菌检查无菌操作吸取除菌滤液0.1mL于肉汤蛋白胨平板上,涂布均匀,置37℃室温下培养24h,检查有无菌生长。

⑤清洗弃去滤膜,清洗干净滤器,换上新的滤膜组装好灭菌待用。

【达标标准】无菌操作吸取除菌滤液0.1mL于肉汤蛋白胨平板上,涂布均匀,置37℃室温下培养24h,检查有无菌生长,无菌生长即可。

【注意事项】①许多材料,例如血清、抗生素及糖溶液等原料,用加热消毒灭菌方法,均会被破坏,因此通常采用过滤除菌的方法。

②压滤时,用力要适当,不可以太猛太快,以免细菌被挤压通过滤膜。

③过滤时应避免各种连接处出现渗透现象。

④过滤除菌时每次过滤必须用新的滤板。

⑤发酵工业上也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制备大量的无菌空气。

【相关知识】①过滤除菌的原理。

②微生物的大小。

③滤膜孔径大小的选择。

④应用最广泛的过滤器:蔡氏过滤器和微孔滤膜过滤器。

四、化学药品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两个步骤:配制溶液喷洒或浸泡、气体熏蒸、擦拭等。

具体操作如下:①配制溶液根据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品灭菌剂。

②喷洒或浸泡、气体熏蒸、擦拭根据灭菌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

【达标标准】环境或手上检测无菌。

【注意事项】①通常用于生产环境灭菌,接种操作前双手的灭菌。

②注意各种化学灭菌剂的用途、使用浓度及使用方法。

【相关知识】①化学药品灭菌的原理主要有:使蛋白质变性、脱水、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等。

②环境灭菌时常用甲醛、乙醇、来苏尔、新洁尔灭、漂白粉、过氧乙酸等。

③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和微生物的检测。

④甲醛(37%):将此溶液直接加热,产生气态甲醛用于无菌室的灭菌5;新洁尔灭:可用于擦拭工作台,或浸泡手5min。

溶液可以反复使用40次;漂白粉(0.3%~0.5%)可灭空气中的微生物;过氧乙酸:喷雾或蒸汽灭菌(0.1~0.2mg/L),浸泡器具灭菌(5%,20min)。

乙醇(75%~80%):擦拭或浸泡,可用于皮肤表面、操作台及其相关器具的灭菌。

⑤环氧乙烷:可用于物料灭菌和受热易破坏的培养基灭菌。

把所需灭菌的物料置于不透气的囊袋中,充入环氧乙烷-二氧化碳,密闭进行灭菌。

将培养基温度降至10℃以下,加入1%(V/V)环氧乙烷,将容器密闭1~2h灭菌后,升温至37~45℃,保温数小时或过夜,使环氧乙烷汽化逸出。

五、射线灭菌5.1单用射线灭菌【总操作程序】主要分3个步骤:灭菌前的准备灭菌检查。

具体操作如下:①灭菌前的准备将无菌室内或在接种室内(如果用于培养基的灭菌,应提前把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放进来)打开射线电源开关。

②灭菌照射30min,将开关关闭。

③检查将盛有培养基的平皿打开15min,然后盖上皿盖。

置37℃培养24h,共做三套。

检测每个平皿生长的菌落数。

如果不超过4个,说明灭菌效果良好;否则,需延长照射时间或同时加强其他措施。

【达标标准】无菌室检查,一般培养基无菌检测时,菌落不超过4个。

【注意事项】①由于紫外对眼结膜及视神经有损伤作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所以不能直视紫外线灯光,更不能在紫外线灯光下工作。

②紫外线的穿透力低,只能用于表面灭菌,对固体物料灭菌不彻底,不能用于液体物料灭菌,一般用于无菌室、接种箱、培养间等的空间灭菌。

【相关知识】①射线灭菌的原理。

②可以利用的有紫外线、高能电磁波或放射性物质产生的高能粒子。

③紫外线波长在200~300nm,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力最强。

此波长的紫外线易被细胞中的核酸吸收,造成细胞损伤而杀菌,紫外线灭菌在微生物工作及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无菌室或无菌接种箱空气可用紫外线灯照射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