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析意“辩证法”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复习材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材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提纲一、名词《绪论》1、《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开创和奠基的,以恩格斯的代表著作《自然辩证法》为标志。

2、自然观人们关于自然界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3、自然哲学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它从整体上来描绘自然界的发展图景,黑格尔自然哲学集其大成。

4、 STS研究STS研究即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

STS主要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探讨科学、技术、社会的同步发展过程与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深刻认识已经到来的全球性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态势。

STS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开始对自己生存条件进行深刻反思。

由于它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其宗旨是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效应,使科技真正造福于人类。

《自然观》5、自然是与人无关的物质存在,自然物的集合。

6、人工自然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人工自然是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

人工自然包括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的生态环境和人工自然物。

7、拯救现象是一种科学研究的纲领。

我们面对的自然界,纷纭复杂,变化万千,如果不把它们纳入一个固定的框架之中,我们便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

8、泛神论泛神论认为不能把上帝和大自然区分开来,它反对上帝或神超越自然界之上而存在,它认为自然不是别的,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神圣存在物,自然就是神,神就是自然,由于这种把神的观念泛化,故称其为泛神论。

9、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经特定关系组成的具有特定层次结构和功能,并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10、系统的涨落宏观量对平均值的起伏就是涨落。

系统的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的差异;是系统的一种不平衡性。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绪论——析意“辩证法”一、什么叫“自然辩证法”?1、辩证法词意析: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的艺术、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这就是论证或分析命题中的矛盾,以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

苏格拉底以问答求真知的方法——辩证法。

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源头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一阴一阳之谓道”。

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

《周易》通过阴和阳两种符号的不同叠加组合,反映万物之间的变化关系,也就是从正反两面的矛盾对立来说明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中国古代一个哲学学派“名家”被译成英文时,有时译作“(诡辩家)”,有时译作“(逻辑家)”或“(辩证家)”。

名家与后三者有些相同,但并非完全相同。

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问题。

公孙龙、春秋末年邓析辩证法内蕴的智慧,是有标准、讲正理的智慧,不是那种“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的狡黠。

“名家”中惠施的科学主义学派“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大与小的相对性)“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孔子:“扣其两端而竭焉。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

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说他的思维方法是“扣其两端而竭焉。

”主张认识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仔细推敲,穷追不舍,尽量思辨地搞清道理。

从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科学上常获得惊人的发现和创造,对立思辨和发散式思维的结果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提出新问题。

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杂家:吕氏春秋《似顺》说: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

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

自然辩证法绪论

自然辩证法绪论

《‘反杜林论’旧序》和[自然科学和哲学],根 据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和德国哲学界的混 乱局面, 从理论上说明自然科学家总是受哲 学支配的,以及正确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发 展的积极作用,从而指明了自然科学工作者自 觉从形而上学思维复归到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则批判了自然科学 领域中的经验主义,最终导致神秘主义的倾向。
科学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科学学 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文化学
科学技术的其他研究
自然辩证法的具体研究内容
1) 2) 3) 4) 5) 6) 自然观研究题 科学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研究 技术哲学与技术方法论研究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 包括《导言》、《‘反杜林论’旧序》、《神灵世 界中的自然科学》等 概述了辩证法在科学中和科学家中的发展,辩证 自然观的建立;揭示了机械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方 式的弊病。 利用当时科学资料和揭示的事实,批驳了一些自 然科学家进行所谓“神灵科学”研究。
《导言》和[科学历史摘要]的主要内容:从自然 科学发展史角度,分析了科学发展对哲学思想、 自然观的影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形而上 学自然观的历史必然性,并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 自然观的基本点: “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硬的东 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 永久存在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 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改变单 向度的知识结构。 初步学习和了解作为人类历史组成部分 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学习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态度、文 化。 在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借鉴和参考人文社 会科学的思想与方法。
培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进行决策的 能力。 培养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思考和参与社 会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争论和有关问题 的讨论的能力,培养关注正确利用科学 技术的社会责任感。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绪论

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绪论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许多流派归结起来有两种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和主 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或精神原则说成是先于并独立 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 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因而是第二性的。
古希腊的拍拉图(“理念世界”)、他们都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不 过是精神的产物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人的思 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如果把它们进一步偶像化、神化, 就会陷入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朴素唯 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 性。但他们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 物质。 如中国的五行说,古希腊和印度也有类似思想,如水、火、风说。 古希腊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火,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数等。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代 表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世界 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成分,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存在着直观性的缺陷,而且缺乏科学的论 证,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不可能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 朴素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世界物质 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且在不同 程度上具有朴素辩证法成分,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存在着直观 性缺陷,而且缺乏科学的论证,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也不能坚持唯物 主义原则.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和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二者来自实践,这是 他们的共性;但科学同实践的关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 较为间接,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哲学以具体学科为基础,以具 体科学成果为自身的生长土壤;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它们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相互贯通的。简言之: 首先,哲学依赖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 的发展。 其次,具体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绪论

自然辩证法绪论
(1)、1858午7月,恩格斯第一次表达要根据当初 自然科学旳成就来研究黑格尔旳《自然哲学》。
(2)、1873年5月,恩格斯提出了一整套有关自然 界和自然科学旳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旳第一种 提要,并开始撰写《自然辩证法》一书。
(3)、1876年5月。恩格斯形成了《自然辩证法》 这部著作旳清楚轮廓。后来旳几年里,恩格斯一直潜心 于自然辩证法旳研究和写作。
(4)、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打乱了恩格斯旳写 作计划,致使他最终没有完毕该书旳写作,但自然辩证 法旳基本框架已被建立起来。
2、马克思、恩格斯为创建自然辩证 法所进行旳理论工作:
第一,批判分析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 是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了自觉旳辩证法;
第二,批判分析了形而上学旳思维方式, 创建辩证唯物主义旳自然观与措施论;
一、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自然辩证法旳创 建与发展
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旳自然辩 证法,同当初旳哲学与科学技术旳情况有 着亲密旳联络,能够分为创建与发展两个 时期:
(一)创建时期
1、自然辩证法旳创建 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从19世 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论和辩证 法结合起来,而且用以考察自然界,从而形成了科学旳 自然观和措施沦,使人类旳认识进人了一种新旳时代。
2、自然辩证法虽然与STS及S&TS有相 同旳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但不论STS抑或 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地 位,而且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 景,它们关注旳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旳前途。 自然辩证法研究在借鉴它们旳成果时,必须 作出分析而加以吸收。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旳历史发展
2、在有关科学技术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旳学 术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这些学术领域旳 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1931年在英国伦敦召 开旳国际第二届科学史大会上,原苏联学者盖 森旳《牛顿〈原理〉旳社会和经济根源》旳报 告,造成了科学史旳外史论以及科学社会学在 美国、科学学在英国旳诞生。

《自然辩证法》《绪论》

《自然辩证法》《绪论》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 义中的地位
一、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范围 A,对象、内容与性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 系为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 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 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B,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观点 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二者彼此密切相联和相互制约; 2,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必须进行物质 生产劳动,而为了有效地进行劳动必须结成一定 的社会关系; 3,科学技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形成与发展起 来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是用石器,它 是人的自然肢体的延长; 4,近代科学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把人类社会从落 后的农业社会推向开放、进步的工业社会。 5,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现代科学、现代工业与现 代贫困、衰颓之间的对抗、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 间的对抗,产生了以人类彻底解放为己任的科学 社会主义学说。
一、教学目的: 1,明确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明确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学科。 3,明确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讲解方法: 根据哲学、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的有关著作,阐明自然辩证法是在马克思 主义指导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 交叉的学科。 三、基本内容: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它的历史发展;它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汇合成一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科学与技术是社会的活动而非个人的活动。 20世纪90年代后,(STS)演变为(S&TS)即科 学与技术的研究。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发展 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全人类的事业,是关系国家的 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产业。 自然辩证法与STS及S&TS的区别:1,(STS) 和(S&TS)都没有把自然界与自然观放在首要 地位; 2,它们都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他们关 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前途。自然辩证法研 究在借鉴它们的成果时,必须有分析地加以吸收。

自然辩证法 绪论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 绪论 第一章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1)苏联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贡献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925年出版
列宁对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2、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2)日本对自然辩证法的贡献 武谷三男创立的三阶段论 科学探索:现象论—实体论—本质论 物理学家:坂田昌一与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1)自然辩证法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一个无所畏惧的青年,一个学识渊博的 学者,一个深谋远虑的思想家,一个一
呼百应的领袖,一个无比勇敢的战士,
一个无私奉献的良师,一个坦诚真挚的 朋友,一个性格豪放的伙伴,一个多才 多艺的天才……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是怎样创立和发展的 1、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
(2)为什么要创立自然辩证法 ▲为了在自然科学领域树立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科学的 自然观,批判唯心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歪曲,全面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3)恩格斯的重要贡献 ▲ 创立了自然辩证法学科,建立了辩证的自然观和科 学观,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本原则——把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概括自然科学新成果 相结合.
2013级在职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霞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二、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 三、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含义、对象、内容、性质)
1、自然辩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 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 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
1、什么是伪科学

自然辩证法课件

自然辩证法课件
3
2
1
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
*
古希腊时代,由于自然科学还处在萌芽之中,自然界很多现象得不到合理的解释。出于探究世界奥秘的冲动,学者们企图不依赖科学试验材料,而单凭抽象的理论思维和逻辑推理,来建立一种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包括并代替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界的思想理论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它所讨论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围绕着这个问题,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学派林立。最早出现的是泰勒斯所创立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作为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留下了一句名言:“万物源于水”。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古代思想家对世界的认识是笼统的和模糊的,达不到分析和解剖的精确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



什么叫思辨?——以芝诺悖论为例
*
思辨就是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上的思考。 “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的证明:移动位置的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路程的一半的地方,但要走完这一半的路程,又必须先经过这一半的一半,如此递推下去,物体最终只能停在原地不动,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03
哥白尼革命——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
在这部著作中,哥白尼明确指出地球在本身自转的同时,还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只不过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这就是著名的“日心说”。
“日心说”的提出,给宗教神学自然观以致命的打击,推翻了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的托勒密天文学体系,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在哲学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科学上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这个划时代的事件后来被康德称为“哥白尼革命”。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经过30多年的天文观测之后,写成了《天体运行论》一书,并于1543年临终之际出版。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3. 理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 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特征1.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1.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特征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2.1 古代自然辩证法2.2 近现代自然辩证法2.3 当代自然辩证法3. 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3.1 生物学领域的应用3.2 物理学领域的应用3.3 化学领域的应用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4.1 自然界的本质4.2 人与自然的关系4.3 生态文明建设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科学领域的辩证法应用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与特征:详细阐述自然辩证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讲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4. 讲解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为例,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具体应用。

5. 讲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探讨自然界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自然辩证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对比分析:比较自然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出自然辩证法的优越性。

2. 实际案例:分析我国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中运用自然辩证法的成功案例,如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

七、教学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然辩证法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分享研究成果。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 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 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 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 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 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形成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义 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 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然其本 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 考察和研究了科学技术发展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和规律,形成了关于科学技 术及其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和普遍发展的学说,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形成之前,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形成对自然自发的唯物主 义和朴素的辩证法的理解。早期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浓厚的直观、思辨和猜测 的性质近代初期科学发展形成了以力学为模式解释宇宙、世界的机械自然观,虽 然其本质是唯物论的,但具有机械决定论和形而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是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 术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升华稀飞跃,是科学技术思 想的凝练和精髓。
自然辩证法概论
绪论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4.自然辩证法的新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2-4章即我们所说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近年来占最高的比例;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三个方面的原理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基本问题二、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 哲学的概念,只需记住三个判断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个判断经常被看作哲学的定义。

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出发的。

世界观是对世界本质总的看法。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但是不能反过来讲,因为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经过思维加工,有理论形态(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的世界观,自发产生的,零散的,未经过理论加工的不能成为哲学。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这种概括有对有错。

上升到更抽象,更一般的结论。

关系: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对象上看,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和过程的特殊规律;对象上体现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方法上,哲学的方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适用于各门学科,而具体科学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特殊门类的科学。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何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叫方法论。

例如,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的一段文字:以往的哲学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不仅是对世界解释的观点,而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法。

所以学习原理时,要注意体会原理作为方法论的体现。

例如人们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原理,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到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应该如何做呢--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

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五对范畴。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4.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内容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事业单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考情,从近一年的事业单位考试来看,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值都比较固定,有一些高频考点,希望通过此次分享能够帮助备考事业单位的小伙伴们去更有针对性的掌握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课件汇总

辩证法课件汇总

第一讲绪论1.系统及其特点: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总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

系统的基本规定?①系统是由要素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本单位②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叫做系统的结构③系统的功能受要素、结构的影响④环境对系统产生作用,但不属于系统的组成部分2.系统由要素组成,却具有要素不具备的性质,原因在于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存在线性相互作用。

3.所谓结构,指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4.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系统的四个基本条件,要素(C),结构(S),环境(E),功能(F)F=f(C,S,E)一方面,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系统功能取决于组成系统的要素,也取决于系统的结构。

因此,系统的功能既反映要素的特点,也反映结构的状况。

要素、结构、环境、功能,是任何一个系统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条件。

如果以F表示功能,以C表示要素,以S表示结构,以E表示环境,则功能F可以看作是要素(C)、结构(S)、环境(E)的函数:F=f(C,S,E)由于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这种突现性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效应,因此在决定系统功能的三个基本因素中,结构具有更为直接的根本意义。

另一方面,功能对结构具有反作用。

一方面,功能的发挥可能会损耗结构;一方面,功能的优化或进化又会“改进”结构。

注: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充分说明这一点。

5.结构与功能辩证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①系统结构相同,但由于组成系统的要素不同,系统表现出不同功能(碳丝灯泡、钨丝灯泡)。

②要素相同,但结构不同,系统的功能也不相同。

同分异构体③要素和结构均不同,系统可能获得相同的功能。

滴漏、机械钟表、电子钟表④由于功能是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系统与结构之间的不同事物发生联系,它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系统功能具有多样性。

6.古希腊的哲学特征:一、确定自然或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二、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西哲智慧);三、强烈的思辨特征。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课后习题答案绪论一、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1、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看: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或者可以说,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因而自然辩证法必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自然辩证法是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

2、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看:自然辩证法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相应的自然观的逐渐成熟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古代的自然哲学: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有直观、思辨和猜测性质。

(2)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

(3)16世纪科学的兴起:1543年哥白尼及其《天体运行论》。

观察、实验和数学方法的结合。

弗朗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经验论的认识论和归纳法的方法论——近代科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笛卡儿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演绎法的方法论。

——17-18世纪自然科学主要的方法是分析解剖:将整个自然界分成许多部分分别深入研究;将某一自然事物解析成许多局部研究其细微结构;将某一自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静止地研究其某一截面,逐渐形成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此乃近代科学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4)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从18世纪末开始,主要是在19世纪科学技术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搜集经验材料到理性概括材料,形成黑格尔哲学的科学基础,黑格尔哲学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类精神描绘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在其概念辩证法中猜测到了自然事物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1.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科学概括和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概括、总结和展望。

研究对象:自然界,自然的一般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的本质和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研究内容:自然观、科技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以及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整个世界的历史,可以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

(2)人类劳动的重要性。

(3)近代科学的革命,与英国的工业革命一道,展示了在此之前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力量,把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推向了工业社会。

(科学技术的革命性)。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独享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成果。

(6)科学社会主义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是科学与人文、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社会。

3.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第一阶段:学术界通常把古代自然哲学的诞生到19世纪40年代初自然辩证法的萌芽。

第二阶段:自然科学与神学分庭抗礼,与哲学分道扬镳,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三阶段:自然科学通过自身发展,又开始回到与哲学相结合的轨道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自然辩证法创立者,恩格斯是主要的创立者。

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去世之后,列宁发展了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理论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进入20世纪,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两大理论成果,革新了人们的自然观和科学理论发展观。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自然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用哲学范畴和科学规律表达的自然图景。

自然观由自然科学的水平所决定;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绪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绪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绪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3 为什么人们的世界观都不一样:第一,在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由于实践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第二,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的不同,社会的分工不同,导致对社会的发展,人生追求、看法和态度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

但科学和文化也起了不可忽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A 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

B就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各门具体知识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

C 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通、最一般的本质的关系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二者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绪论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绪论PPT课件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 的学科。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综合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 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揭示科学技术发 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同时,它也关注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 和应用提供哲学思考和指导。因此,自然辩 证法具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是推动科
自然辩证法绪论ppt课件
•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 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基础 •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 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观 • 自然辩证法的未来展望
0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历史发展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总结词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学科。
详细描述
自然辩证法主要探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它旨在揭 示科学技术发展的本质、动力和规律,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哲学思考和指导。
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进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 文化素养。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证法的未来展望
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严峻问题,需 要寻求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近代科学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02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科学技术逐渐形成并得到了
迅速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趋势
03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综合和交叉的特点,涉及到多个领域
和学科的融合。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 产业升级和转型。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绪论教案第一章: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1.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1.2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1.3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2.1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2.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2.3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第三章: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研究3.1 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3.2 自然辩证法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3 自然辩证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自然辩证法与社会科学研究4.1 自然辩证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4.2 自然辩证法在政治学研究中的应用4.3 自然辩证法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五章:自然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1 自然辩证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2 自然辩证法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5.3 自然辩证法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第六章:自然辩证法的基本方法6.1 观察与实验6.2 归纳与演绎6.3 分析与综合第七章: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创新7.1 科学创新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7.2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7.3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创新案例分析第八章:自然辩证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8.1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理论中的应用8.2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8.3 自然辩证法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应用第九章: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1 自然辩证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9.2 自然辩证法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9.3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第十章:自然辩证法与人类未来发展10.1 自然辩证法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10.2 自然辩证法指导下的科技发展趋势10.3 自然辩证法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然辩证法的产生与发展难点解析:理解自然辩证法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并如何在不同科学领域中发挥作用。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把握自然辩证法的抽象哲学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具体科学实践中。

三、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研究难点解析:分析自然辩证法如何指导自然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自然辩证法期末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1.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统一。

(简述)古代自然观是由三个部分构成:探讨世界本源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

(1)元素论。

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2)原子论。

包括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说,伊壁鸠鲁的原子,卢克莱修的原子论-《物性论》。

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微粒构成的,并且用原子的重量、吸引和排斥这对矛盾以及其他力学原因,解释了事物的形成和消失。

(3)宇宙论。

对天体的形状和状态进行了描述及勾画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概念。

这些古代的自然观都摆脱了上帝或神灵创造世界的束缚,开始从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东西寻找世界的本源。

这些思想以自然界自身存在的事物为本源,解释其他万物现象的产生及存在。

从事物出发,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解释世界状况问题上,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进行解释,具有鲜明的辩证法特征。

即实现了朴素唯物主义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2.试比较L-D原子论与伊氏原子论的异同。

(论述)相同点:(1)它们都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要素,原子在虚空中存在运动着;(2)认为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物粒子,数量无限;(3)原子即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

绪论问题解析

绪论问题解析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

这个革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

列宁在讲到马克思时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

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4-285页。

)这个结论,从根本上说,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从人类的思想发展史来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解决社会历史观的问题。

因为不论是认识论还是辩证法在他们以前都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而社会历史观则是不可逾越的界限。

没有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就不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

只有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不仅使认识论和辩证法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而且使科学的完整的新世界观的问世成为可能。

1845年春天马克思撰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是包括历史观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3页)。

1845年秋到1846年下半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二部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驱除了出去,从而使得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为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哲学论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标志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的新世界观的初步创立,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的革命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开创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人类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在1847年上半年所著的《哲学的贫困》,进一步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接近于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什么叫“自然辩证法”?辩证法词意析:△英文 dialectic或dialectics,其中dia在希腊语中意为through和between之意。

而lect是“选择,读”。

古人把书摊在地上选读知神的旨意。

△有一种解释是“对话的方法”(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297);中世纪哲学家的理解,形式逻辑的证明方法。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区别在于,形式逻辑不承认矛盾,而辩证法却以矛盾为原则)△牛津词典有“辩证法”的意思,也有“论辩的艺术、论理之道”的意思。

易混淆的词dialect,意为“方言”。

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举例中国古代一个哲学学派“名家”被译成英文时,有时译作“(诡辩家)”,有时译作“(逻辑家)”或“(辩证家)”。

名家与后三者有些相同,但并非完全相同。

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问题。

“名家”中惠施的科学主义学派♦“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合同异学说,万物“毕异”本为“毕同”,并无区别。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小取》篇的大部分用于讨论“辩”。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05)孔子:“扣其两端而竭焉。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

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说他的思维方法是“扣其两端而竭焉。

”主张认识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仔细推敲,穷追不舍,尽量思辨地搞清道理。

从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事物,科学上常获得惊人的发现和创造,对立思辨和发散式思维的结果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提出新问题。

--------霍有光《中国古代科技史钩沉》,p.5-6。

杂家:吕氏春秋♦《似顺》说:事多似倒而顺,多似顺而倒。

有知顺之为倒、倒之为顺者,则可与言化矣。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天之道也。

♦《吕氏春秋•博志》说:“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中:“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淮南子》:“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

”吕氏春秋·别类相剑者曰:“白所以为坚,黄所以为韧也,黄白杂则坚且韧,良剑也。

”难者曰:“白所以为不韧也,黄所以不为坚也,黄白杂则不坚不韧也。

又柔则卷,坚则斩。

剑折且卷,焉得为利剑?”剑之情未革,而或以为良,或以为恶,说使之也。

小结:几对概念:“有”--“非有”“一”--“多”“同”--“异”“无限”--“有限”“动”--“静”“光明”--“黑暗”一个案例:“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议”17世纪,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倾向于微粒说:“光线是否是发光物质发射出来的很小的物体?因为这样一些物体能直线穿过均匀媒质而不会弯到影子区域里去,这正是光的本性。

”同时代的惠更斯(Christian Huygens, 1629-1695)倾向于波动说,认为光的运动不是物质微粒的运动而是媒质(光波的载体是以太)的运动即波动。

波动说的主要困难是解释不了光的直线传播(即清晰阴影的存在)。

整个18世纪,部分由于波动说的不完善性,部分由于牛顿的崇高威望,微粒说占据主导。

但当时出现了一个判决性实验:微粒说——→密介质中的光速>疏介质中的光速波动说——→密介质中的光速<疏介质中的光速但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实验室内测定光速(比如水和空气中的)还不可能。

直到1850年前后,法国物理学家弗科(Foucault,1819-1868)根据直接观测,第一次进行了这种实验。

光的速度在水中较小,合于波动说的需要。

于是波动说得到更多人支持。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的量子学说,指出光是一束光量子流,同一波长的所有光量子携带着一份相等的能量。

光量子的基本能量方程:E=hυ。

科学史家丹皮尔评论说:“事实上,牛顿理论的最可注意之点,是它和十分现代的观念相似,因为在牛顿看来与普朗克和汤姆逊看来一样,‘光的结构基本上是原子的’,薛定谔等人还必须想象有一种由质点和波动组成的复合体,这同牛顿的想法更是依稀仿佛。

当我们想到这些发现以及许多别的发现不过是一位青年人的成就,------我们不禁对于他的心灵惊叹不止,象古代德谟克利特一样,他真可算是人类中杰出的天才。

”(丹皮尔,《科学史》上册,240)上述概念对和案例中存在的关系:生成中事物的转化、和谐、同一和相对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鼎盛年约为公元前504-501年)——辩证法的源头(西方)转化的关系:“万物皆变,无物常驻,如同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商务,1981:23。

和谐的关系:不同的颜色绘出逼真的肖像;不同的音调造成动听的曲调;元音和辅音拼出完整的句子;琴弓和琴弦之间的张驰配合。

(大像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大味必淡)同一的关系:医生治病所用的恶的手段(割、烧等)和善的效果;圆周上的终点和起点;上行和下行的道路。

相对的关系:海水相对于鱼有益相对于人却有害;驴喜欢草料,人却珍重黄金;最美的猴子相对于人来说也是丑的。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时间/金钱,健康/财富)△对比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又认为世事难测,故谓:「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王蒙解读:都知道什么是美,就丑恶了,因为知道了美也就等于知道了美与丑的区别,就有扬美贬丑的事情出现,就造成了纷争、夸大或缩小、伪与饰各种美的其实非美丽的弱点。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不善了。

同样,就有了善与恶以及中间无数细微的等级差别,就有扬善抑恶、隐恶扬善或隐善(对对手)扬恶,就要纷争、夸大或缩小、伪、饰这个善。

而这是不善的。

所以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都是相反相成、相克相生、相比较而存在,谁也离不开谁的概念。

△黑格尔(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辩证法的顶峰其辩证法的轴心是否定辩证法,从费希特(Johanm Gottlieb Fichte, 1762-1814)那里接受了辩证逻辑的三段式的形式,即正题、反题、合题(Fichte’s triadic process of thesis, antithesis and synthesis)的形式。

他指出,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对前一形式的否定: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合题是对反题的否定;而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它立即又会被更高一级的反题所否定,如此螺旋式地上升,直至达到终极目标。

黑格尔曾评价否定原则,“对于这一原则而言,没有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没有东西是绝对神圣的,而且这否定原则能够冒一切事物的任何危险并承担一切事物的任何损失”。

(哲学史演讲录,279)其辩证法思想:1.批评了牛顿把空间和时间同物质运动割裂开的观点。

“人们决不能指出任何空间是独立不依地存在的空间,相反地,空间总是充实的空间,决不能和充实于其中的东西分离开。

”(《自然哲学》,Ⅶ1,47)“事物本身就是时间性的东西,这样的存在就是它们的客观规定性。

所以,正是现实事物本身的历程构成时间。

”(Ⅶ1,54-55)2.批评了那种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的唯心论观点。

“既然有运动,那就有某物在运动,而这种持久性的某物就是物质。

”;“就象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一样,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Ⅶ1,67)3.他考察了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吸取康德思想(Kant’s antinomies,二律背反),认为吸引和排斥构成物质,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是促使行星运动的力量。

4.“光在自身之外有不同的东西,这就是无光的东西”;“光只有通过自己的这种界限,才把自己显现出来”;“光本身是不可见的;在纯粹的光里就象在纯粹的暗里一样,我们什么东西也看不到;纯粹的光是黑暗的,就象漆黑的夜色一样。

”(Ⅶ1,133)5.他指出,在磁现象中“同一的东西恰恰就其为同一的而言,把自己设定为有差别的;有差别的东西恰恰就其为有差别的而言,把自己设定为同一的。

”(Ⅶ1,264)批评了那种认为同一就是同一、差别就是差别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提出同中有异、异中求同的辩证法思维方式。

“有机体虽然可以从疾病中恢复健康,但因为有机体生来就是有病的,所以在其中隐藏着死亡的必然性,也就是隐藏着解体的必然性。

”(Ⅶ1,691);“生命的活动就在于加速生命的死亡。

”(Ⅶ1,421)恩格斯评价:“黑格尔的最大功绩是在于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都看作一种过程——即永恒的运动、变化、转换和发展的过程,并企图去揭示这些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反杜林论》,北京:1960年,22)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辩证法,他坚持绝对唯心论:精神实体是惟一的实体,“理性是宇宙实体”。

每一个哲学体系都只是真理的一个环节,所有的哲学体系构成了真理全体。

他的客观唯心论:真理、知识、理性如同主体和精神一样,并不是纯客观的,绝对精神的运动是客观的辩证法,也是客观知识和真理,并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

(详细介绍见,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第十九章)解读:绝对精神的运动构成了辨证发展过程的环节和阶段,它应用于自然界、社会和个人意识,赋予那些逻辑环节和阶段以新的内容和本质,最终丰富了自身,成全了自身。

所以,在黑格尔那里,不能简单地把绝对精神的辩证法与具体事物的辩证法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而是,两个连续的过程,前者是自我构成的过程,后者是自我应用的过程。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他批评黑格尔说,“在我说来,事情不能在于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注入于自然界中,而是在于在自然界中找出它们,从自然界里阐发它们。

”(《反杜林论》,北京1960年,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手稿的写作背景:1.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进化论。

2.1873年5月30日,提出关于《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全面构想。

1883年3月14日中断。

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去世。

3.20世纪20年代,手稿被发现。

见照片二、当下“自然辩证法”或“科学技术哲学”的含义1.学科名称必须更改:创立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求其历史性和国际性。

名称的两重意思:自然辩证法是在自然科学的对象世界即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自然辩证法是科学研究中普遍有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