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三节肌学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尾骨由3~4块尾椎融合而成,上端接骶骨,下端游离。
(二)胸骨
胸骨柄
胸骨 胸骨体
剑突 胸骨柄上缘中间凹陷,称颈静脉切迹。 柄和体连结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 可作为临床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骨学
(三)肋
肋(risb)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 对。
第1~7对肋前端与胸骨连接,称真肋。 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 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依次连 于上位肋软骨,形成肋弓,常作为确定肝、 脾位置的标志。 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3)腰椎
椎体粗大,椎孔呈三角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后伸,棘突之间 的间隙较宽。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骶骨
骶骨呈三角形,底向上,与第5腰椎相连。岬是产科测量骨盆上口的重 要标志;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5)尾骨
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体上面有向上的齿突 与寰椎相吻合。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
第2~6颈椎的棘突短,末端分叉。
第一节 骨学
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较长,末端不分叉 且呈结节状隆起,在体表易触及,是临床 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定穴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 骨学
2.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2)胸椎
椎体呈心形,椎孔小而圆,椎体两侧面后部有肋凹,横突末端前面有横 突肋凹,棘突较长且向后下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locomotor system)由骨、关节和 骨骼肌组成,对人体起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全身各骨借关节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 活动支架,在运动过程中,骨起杠杆作用,关 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

人体解剖生理学 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 运动系统
• 2)颅盖内面 凹陷, 在正中线的后端有 一隆起,称枕内隆 凸。
• 婴儿颅骨(示上面观和侧面观)
颅底
• 1)颅底内面 • (1)颅前窝 • 主要由额骨和筛骨构成。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窝的中
部凹陷,由筛骨的筛板构成,板上有许多筛孔,为嗅丝通 过。 • (2)颅中窝 • 由蝶骨和颞骨构成。容纳大脑半球颞叶。窝中央是蝶骨 体(鞍状称蝶鞍)。蝶鞍中央称垂体窝。其前方两侧有视 神经孔,外侧为眶上裂(与眶相通),有动眼神经、滑车 神经、眼神经和展神经通过。眶上裂后方,蝶鞍的两侧, 由前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 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 • (3)颅后窝 • 由枕骨和颞骨构成。容纳小脑、桥脑和延髓。窝的前壁中 间部有斜坡,承托桥脑和延髓。前外侧颞骨后面有内耳门, 面神经和位听神经通过。窝中央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有 乙状窦(出颅即为颈内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 神经通过。
• 3)椎间关节
• 由相邻椎骨的 上、下关节突 连结而成,属 微动关节。
• 4)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 (1)寰枢关节 是由第1、2颈椎间三 个独立关节构成。其中两个由寰椎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 成;另一个是由寰椎的齿凹和枢椎的齿突构成。属联合关节, 以齿突为轴,使头部作旋转运动。
• (2)寰枕关节 由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凹构成,使头部前俯后 仰和侧屈
• (2)尺骨
• 上端粗大,有两个 突起:前下方的称 冠突,后下方的称 鹰嘴。下端为尺骨 小头,其内侧有一 突起,称尺骨茎
• 3)手骨
• 分为
• 腕骨 共8块,排成两 列,每列4块。近侧列 从桡侧起为舟骨、月 骨、三角骨和豌豆骨; 远侧列为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头骨和钩 骨。
• 掌骨和指骨共5块,由 外侧向内侧,依次为 第1-5掌骨。其近侧端 称底,接腕骨;远侧 端呈球状的小头,接 指骨。

人体解剖学_第二章_运动系统-肌学

人体解剖学_第二章_运动系统-肌学

2.咀嚼肌
咬肌(嚼肌) 颞肌
(二)颈肌
胸锁乳突肌
三、躯干肌
(一)背肌 1.浅层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竖脊肌
2.深层肌
1.胸大肌
(二)胸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4.肋间肌
(1)肋间外肌 (2)肋间内肌
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三)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腹肌
1.前外侧群 (1)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2)腹内斜肌
提睾肌
(3)腹横肌 (4)腹直肌
腰方肌
2.后群
3.腹直肌鞘和白线
白线
弓状线
4.腹股沟管
精索、子宫圆韧带
四、四肢肌
(一)上肢肌 1.上肢带肌 三角肌
2.臂肌
(1)肱二头肌
(2)肱三头肌
人体解剖学
第二章 运动系统 肌学
第三节 肌学
一、概述
(一)肌的分类、构造
1.肌的形态分类 2.肌的构造
(二)肌的起止、配布
1.肌的起止
拮抗肌
2.肌的配布
(三)肌的辅助结构
1.筋膜 (1)浅筋膜 (2)深筋膜
2.滑膜囊
3.腱鞘
腱鞘炎
二、头颈肌
(一)面肌和咀嚼肌 1.面肌
3.前臂肌
(1)前群 (2)后群
(1)外侧群 (2)内侧群 (3)中间群
4.手肌
1.髋肌 臀大肌
(二)下肢肌
2.大腿肌
(1)缝匠肌 (2)股四头肌
(3)股二头肌
3.小腿肌
(1)胫骨前肌
(2)小腿三头肌

解剖学课件-肌学二四肢肌

解剖学课件-肌学二四肢肌

3.后群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胫骨前肌 趾长伸肌 长伸肌
2.外侧群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3.后群 ① 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肠肌 比目鱼肌 腘肌
②深层 趾长屈肌
长屈肌 胫骨后肌
(四)足肌
足背肌 短伸肌
趾短伸肌
足底肌
Hale Waihona Puke 内侧群展肌 短屈肌 收肌
中间群 外侧群 趾短屈肌 小趾展肌 足底方肌 小趾短屈肌 4条蚓状肌 3块骨间足底肌 4块骨间背侧肌
(五)上肢的局部记载
1.腋窝 2.三角胸肌间沟
3.三边孔和四边孔 三边孔 (旋肩胛动脉) 四边孔 (旋肱后动脉,腋神经)
4.肘窝
肱二头肌肌腱, 肱动脉, 正中神经
5.腕管 指深、浅屈肌腱,拇长屈肌腱,正中神经
6.上肢筋膜
掌腱膜 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 伸肌支持带(腕背侧韧带)
六、下肢肌
1.后群(10块)
浅层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深层 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 拇长伸肌,示指伸肌
(四)手肌 外侧群 鱼际肌—拇收肌等 内侧群 小鱼际肌
中间群 Ⅰ、Ⅱ、Ⅲ、Ⅳ蚓状肌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骨间掌侧肌(3块,内收) 骨间背侧肌(4块,外展,协同蚓状肌)
(五)下肢的局部记载
梨状肌上孔 (臀上血管、神经)
梨状肌下孔 (坐骨神经,臀下血管、神经,阴
部血管、神经)
血管腔隙(股血管) 肌腔隙(髂腰肌和股神经)
股管
股三角 收肌管
腘窝
(六)下肢筋膜
阔筋膜 髂胫束
卵圆窝(隐静脉裂孔)

人体结构学 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结构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组织第一节上皮组织1.试述被覆上皮的共同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结构特点:①被覆于器官表面②细胞多排列紧密,间质少,细胞有极性,无血管(靠结缔组织供给营养),神经末梢丰富③功能多样,如保护、吸收等主要功能: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2。

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是什么?简述不同上皮的主要分布与功能。

同:都是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第二节结缔组织2.软骨细胞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4.试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正常值及功能。

6.解释:同源细胞群、骨单位、网织红细胞。

同源细胞群:同源细胞群是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软骨细胞群,每个同源细胞群有2~8个软骨细胞。

骨单位:又称哈佛氏系统,骨单位是长骨起支撑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骨单位是以中央管为轴心,由4~20层呈同心圆的骨板层层环绕形成的长筒状结构。

网织红细胞:是成人外周血液中未成熟的红细胞,细胞中有残留的核糖体,呈嗜碱性网状颗粒,数量达红细胞总数的0。

5~1。

5%,是反映骨髓造血的功能指标。

第三节肌组织1.什么是肌节?骨骼肌纤维为长柱形多核细胞,长1~40mm,直径约10~100μm,肌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

一条骨骼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

核呈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内含有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

在骨骼肌纤维的横断面上,肌原纤维呈点状,聚集成许多小区。

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带,两者交替排列。

同一骨骼肌纤维中所有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都排在同一平面上,构成肌纤维表面明暗相间的横纹.肌原纤维上的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A带中部有一条浅色窄带称H带,H带中央有一条色深的M线。

I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 线。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其长度等于1/2I带+A带+1/2I带,每条肌原纤维是由许多肌节重复排列而成的,因此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单位和骨骼肌纤维收缩的基本功能单位。

2.横小管和纵小管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何谓三联体?横小管:结构: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而成的小管,其走行方向与肌原纤维的长轴垂直。

系统解剖学第8版 骨学

系统解剖学第8版 骨学

血管、淋巴和神经 骨密质 内板 外板
颅骨
8
骨松质-板障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煅烧骨
9
脱钙骨
五、骨的生长发育
•骨的变长:骺软骨的骨化。 •骨的变粗:骨膜的骨化。
未成年手骨X线片
10
成年手骨X线片
六、骨的可塑性
骨的基本形态是由遗传因子调控的,但环境因素
锁骨上面观 肩峰 喙突 上角 冈上窝 关节盂 肩胛冈 肩胛下窝 内侧缘 冈下窝 外侧缘 下角
肩胛骨后面观
(二)自由上肢骨
肱骨、桡骨、 尺骨、腕骨、 掌骨、指骨。 1.肱骨
humerus
肱骨头 解剖颈 小结节 外科颈 大结节 桡神经沟 肱骨体 外上髁 肱骨小头 冠突窝 鹰嘴窝 肱骨滑车 内上髁 肱骨前面观 尺神经沟 肱骨后面观
颅侧面观
22
1.额骨 2.筛骨 3.蝶骨 形似蝴蝶,居颅底中央 分4部 •体-蝶窦、蝶鞍、垂体窝 •大翼-圆孔、卵圆孔和棘孔 •小翼-视神经管、眶上裂
蝶骨前面观 筛骨前面观
•翼突-翼管、翼腭窝
蝶骨上面观
23
4.颞骨 鳞部 鼓部 岩部(锥体)
5.枕骨 6.顶骨
茎突 乳突 茎乳孔
鳞部 内耳门
外耳门
岩部(锥体) 鼓部 乳突 茎突 颞骨外侧面
46
椎体 椎孔 椎弓根 上关节突 横突
•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水平方向后伸 •棘突间隙较宽,可作腰 椎穿刺术。
腰椎上面观
椎弓板
棘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体 棘突 下关节突 腰椎右侧面观
18

(4)骶骨 岬
横线 骶前孔

肌学

肌学

第三节肌学一、总论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的收缩,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多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

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形态按其外形概括地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

长肌多见于四肢,收缩时肌显著缩短而引起大幅度的运动,有的长肌有2个以上的起始头,依其头数被称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短肌多分布于躯干的深层,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时运动幅度较小;阔肌扁而薄,多分布于胸、腹壁,收缩时除运动躯干外,还对内脏起保护和支持作用;轮匝肌多呈环形,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使孔裂关闭。

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多数位于肌的中间部分,主要由大量的横纹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而有收缩力。

肌腱多数位于肌腹的两端,附着于骨表面,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坚韧而无收缩力,但能抵抗很大的牵引力。

(二)肌的起止和作用肌一般以两端附着于骨上,中间跨过一个或多个关节。

当肌收缩时,牵动骨骼,产生运动。

肌收缩时,通常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的位置相对移动。

通常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一般接近身体正中线或肢体近侧端的附着点是起点,反之是止点。

肌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静力作用,即肌具有一定的张力,使身体各部之间保持一定的姿势,如站立、坐位和体操中的静止动作;另一种是动力作用,即肌具有一定的收缩力,使身体完成各种动作,如伸手取物、行走和跑跳等。

(三)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这些结构是在肌运动的影响下,由肌周围的结缔组织转化而形成,这些结构有保护和辅助肌运动的作用。

1.筋膜fascia 筋膜位于肌的表面,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1)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又称为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皮下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浅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总结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总结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总结第一章:骨学运动系统第二章:关节学第三章:肌学系统解剖学第五章:消化系统内脏学第六章:呼吸系统第一章:骨学中轴骨一.名词解释1椎孔:椎体的后面略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骨髓的椎管。

2.椎间孔: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

3.钩椎关节:第3-7颈椎体上面側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

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下面两侧唇缘相接,形成椎钩关节。

4.骶管:骶管是骶骨的中空骨性管腔上端与脊柱的椎管相延续下端终于骶管裂口纵贯骶骨全长侧壁有四对椎间孔借此与骶前后孔相通内容纳脊髓的马尾与终丝骶管也常常用作麻醉的一个部位5.脑颅:以眶上缘,外耳门上缘,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颅的后上部为脑颅。

6.面颅:以眶上缘,外耳门上缘,枕外隆凸的连线为界,颅的前下部为面颅。

7.翼点: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的小环形区,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

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8.前囟:新生儿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接处的间隙,呈菱形,较大,出生后1~2岁闭合。

二.问答题1.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如何?答:椎骨的一般形态与结构:每块椎骨均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构成。

椎体位于前部,呈短圆柱状。

椎弓为附在椎体后面的弓状骨板,它与椎体围成椎孔。

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

其上方有椎上切迹,其下方有椎下切迹。

相连椎骨的椎上下切迹组成椎间孔。

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侧扩展为宽阔的骨板称椎弓板。

每个椎弓伸出七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一对下关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

2.颈、胸、腰椎在形态结构上各有什么特征?答:(1)颈椎:椎体较小,颈椎横突有孔,第2-6棘突短而分叉;第3-7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两侧唇缘相关节。

(2)胸椎:肋凹-肋头相关节;横突肋凹-肋结节相关节。

棘突较长,向后方倾斜,成蝶瓦状排列。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新 生 儿 颅 上 面 观
四肢骨
上、下肢骨的组成基本相同,分为此在形态上也有其不 同。上肢骨骼形体轻巧,关节松弛,附属结构少,运动灵 活;下肢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便于行走,因而其骨骼形 体坚实粗壮,关节结构稳定性强,连接紧密。
4、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 组成:分为上肢带骨和自由上 肢骨。 上肢带骨:① 锁骨 ② 肩胛骨; 自由上肢骨: ① 肱骨;② 尺骨;③ 桡骨; ④手骨;
2、骨的构造:
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 内含骨髓。 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其特点是有大量 的细胞间质,并使骨组织成为一种坚硬而有一 定韧性的结缔组织。 骨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钙和磷。
骨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骨细胞分4种: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
骨细胞。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习惯上称为骨基质,简称骨质。
(2)上肢骨的连结: 肩关节: 肘关节:肱骨下端和尺骨、
桡骨的上端构成的肘关节。
肱骨图
桡骨和尺骨图
5、下肢骨及其连结:
(1)下肢骨:由下肢带骨及自由下肢骨组成。 下肢带骨:髋骨。 自由下肢骨:① 股骨 ② 髌骨 ③ 胫骨④ 腓骨⑤ 足骨 (2)下肢骨的主要连结方式: a、髋关节:由髋骨的髋臼与股骨头的构成。
间骨板是位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平行骨
板,是原有骨单位或内、外环骨板更新改建
过程中的残留部分。
骨的解剖结构
骨髓:
① 红骨髓:胎儿幼儿骨髓腔及松质内部都
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② 黄骨髓:5岁后,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
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
骨膜:是一层纤维结缔组织膜,紧贴于关节面
以外的骨面上。
① 外膜:外表面。 ② 内膜:腔面。
骨质:

人体系统解剖教程4-运动系统-肌学

人体系统解剖教程4-运动系统-肌学

25
二、胸肌(一般了解)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 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大肌
26
胸小肌
胸大肌 作用:使肱骨内收和旋内; 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牵 引躯干向上,并上提肋骨, 协助吸气。
胸小肌
胸大 肌
作用:牵拉肩胛 骨向前下方。如肩胛 骨固定,可上提第 3~5肋,协助吸气。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提睾肌
35
腹直肌(一般了解) ◆位置形态:位于腹 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为上宽下窄的带形 肌。 ◆起止点:起自耻骨 联合与耻骨结节之 间,肌束向上止于 胸骨剑突及第5~7 肋软骨的前面。 腹外斜肌
白线
腹直肌鞘 (后层) 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腱划
33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 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形成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 腱膜形成三角形的 裂孔,为腹股沟管 浅(皮下)环 。
提睾肌
34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 外斜肌深面,大部 分肌束向内上方, 下部肌束向内下方, 在腹直肌外侧缘移 行为腹内斜肌腱膜。 腱膜下内侧部止于 耻骨,又称腹股沟 镰(属于腹内斜肌 腱膜的一部分)。
运动系统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总论 头肌 颈肌 躯干肌 上肢肌 下肢肌 体表的肌性标志

1
第一节 总论
人体肌的分类(一般了解)
根据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种
◆平滑肌 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的管壁,具有收缩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2章 运动系统(肌学)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2章 运动系统(肌学)

(二)颈深肌群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前斜角
肌、中斜角肌两者之 间构成斜角肌间隙, 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 通过。
第三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背浅肌 斜方肌:为项背部三角形扁肌,作用于肩胛骨。全部肌收缩
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背阔肌:为胸侧部和背下部阔肌,作用于臂。可使臂内收、
腹外斜肌 :腹前外侧 壁扁肌,肌束由外上斜 向内下(类似手插口袋 )。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深面,肌束由外下呈扇 形向内上。
腹横肌 :腹内斜肌深 面,肌束呈水平方向。
(二)后群 腰方肌 腰大肌
四、腹肌
(三)腹肌的肌间结构
1.腹部局部结构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的鞘 状结构,位于腹前外侧壁的 三层扁肌的腱膜构成。
一、上肢肌
(二)臂肌 前群:主要有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等。
肱二头肌:两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屈肘关节及前臂旋 后。 后群:为肱三头肌,三个头,作用于肘关节。可伸肘关节

一、上肢肌
(三)前臂肌 前群:共9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
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图 2-4),深层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3.后群:浅层为小腿 三头肌,以跟腱止于跟 骨。深层有趾长屈肌、 长屈肌和胫 骨后肌。
(1)内翻足的肌:胫骨 前肌和胫骨后肌
(2)外翻足的肌:腓骨长 肌和腓骨短肌
二、下肢肌
(四)足肌 足背肌:较薄弱,包括有 母短伸肌和趾短伸肌。作用分别为
伸 母指和第2~4趾。 足底肌:与手肌配布相似,分内侧、外侧和中间三群。内、外
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 ,由两侧三层扁肌的腱膜交 织而成。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 内侧半上方,是肌及筋膜间 的斜行裂隙,长约4~5cm, 有四壁、两口。

系统解剖学大纲

系统解剖学大纲

绪论一、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任务和分科二、掌握人体的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三、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第一篇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保护)第一章骨学第一节骨学总论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中轴骨骼一、颅(一)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1、掌握各脑颅诸骨的位置和各面颅诸骨的位置。

2、掌握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二)掌握颅底内、外面观、前面观、侧面观的重要形态结构。

(三)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了解眶腔、鼻腔构成。

二、躯干骨(一)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

(二)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三)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四)了解肋骨一般形态、结构,掌握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第7颈椎棘突,颈动脉结节、骶角、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等)。

第三节附肢骨骼一、上肢骨(一)掌握上肢骨的组成与排列。

(二)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

掌握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三)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一)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及排列。

(二)掌握髋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三)了解股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了解髌骨的位置、胫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四)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五)比较下肢骨与上肢骨的解剖特点。

第二章关节学第一节总论了解关节学的定义及分类:纤维连结、软骨和骨连结、滑膜关节(关节)。

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滑膜关节分类,掌握滑膜关节运动形式。

了解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第二节中轴骨连结(一)脊柱1、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椎体间、椎弓间的连结)。

2、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3、掌握脊柱的组成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了解脊柱的运动。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第二章第三节关节运动学脊柱运动学概述ppt课件

第二章第三节关节运动学脊柱运动学概述ppt课件
3个线位移量:上下、左右和 前后的位移。
脊柱在6个自由度中的平移和 转动范围称为活动幅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4.脊柱韧带
前部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后部韧带 椎间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横突间韧带 黄韧带 关节突关节囊韧带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脊柱韧带的功能
维持脊柱的稳定 为相邻脊椎传递载荷 保持脊柱平稳的生理运动 保护脊髓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 (1)脊柱的结构 • 椎骨+椎间盘 • 椎骨:颈、胸、腰、骶及尾五段 • 4个生理弯曲:颈椎前凸、胸椎后 凸、腰椎前凸和骶尾椎后凸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1.脊柱的结构与功能
(2)脊柱的功能 保护功能 承载功能 运动功能 全身运动协调控制功能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5.脊柱的肌肉
(1)整体性稳定肌(global muscle,产生较大的力及较大范围的动作 • 主要用于产生运动及辅助维持脊柱稳定性
(2)局部性稳定肌(local muscle): • 较深层的肌群 • 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 • 产生较小的力及轻微运动或无运动 • 主要用于维持身体姿势和脊柱稳定性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6.脊柱负荷 • 脊柱自上而下椎体承
受负荷逐渐递增,腰 椎承受的负荷最为显 著。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7.脊柱的稳定机制
脊柱稳 定系统
被动子系统 主动子系统 神经子系统
脊柱的不 稳定性
平衡功能降低 脊柱负载能力 的降低 节段不稳定
脊柱整体性稳定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
局部性稳定肌:横突间肌、多裂肌等。
一、脊柱运动学概述
5.脊柱的肌肉 椎旁肌在维持脊柱直立姿势中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运动解剖学》一、肌肉总论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
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
舌骨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
斜肌,腹横肌
(四)肌肉的物理特性
1. 伸展性 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可被拉长的特性叫伸展性。
肱三头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肌 作用:旋后肌,大收肌 位置和肌的方向:腹外斜肌,
腹横肌
命名:
形状:斜方肌,三角肌 位置:冈上肌,骨间肌 形态结构和部位:肱三头肌 大小和位置:腰大肌 起点: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
(八)研究肌肉功能的术语
1、根据肌肉的固定情况进行分析:
(1)起点 、止点:肌肉一般以两端固定于相应的骨上, 其靠近身体正中面或颅侧的一端为起点,另一端为止 点。
(2)定点、动点:肌肉工作时,在活动骨 附着点为动点,在相对固定骨的附着点为定点。
(3)近固定、远固定 :肌肉收缩时,定点在近侧端-近 固定;定点在远侧端-远固定;
结构。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肌原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二)肌肉的辅助结构
(1)筋膜:浅筋膜、深筋膜 (2)腱鞘:纤维鞘 滑膜鞘(脏层、壁层) (3)滑膜囊 (4)籽骨 (5)滑车
肌的辅助结构
肌束膜
(1)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腱 深筋膜(固有筋膜)
(2)腱鞘 纤维鞘(纤维腱鞘) 脏层
滑膜鞘 壁层
(4)上固定、下固定:肌肉收缩时,定点在上-上固定; 定点在下-下固定;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

运动系统骨骼肌介绍

胸锁乳突肌 颈 阔 肌
特点: 属于皮肌,位于颈部浅筋膜中, 侧,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内侧段,止 起至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止 于颞骨乳突。
于口角和面部皮肤。 颈肌 功能: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
作用: 向对侧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使颈部 ;两侧收缩,头向后仰。 皮肤出现皱褶。
Page 13
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骼肌
Page 2
一、骨骼肌概述
●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绝大多数附着于骨骼,少数 附着于皮肤的又被称为皮肌。全身共有600多块骨骼肌。 ● 骨骼肌细胞构成骨胳肌组织,每块骨骼肌主要由骨骼肌组织构 成,外包结缔组织膜、内有神经血管分布。骨骼肌收缩受意识支配, 故又称“随意肌”。 ● ●
②大腿肌
围。
肢带肌,分布于髋 关节周围,运动髋 后群伸肌 关节。 :臀大肌、臀中肌、
2.下肢肌
③小腿肌
特点:下肢肌适应 支撑和移动身体, 则强大有力,数目 较少。
后伸肌:股二头肌、半腱肌、 半膜肌、大收肌
和骨间膜的前面;外侧群 趾肌 附于腓骨的外侧;后群位 于胫骨腓骨和骨间膜的后 后群:屈膝、屈踝关节和屈趾肌 面。 特点:足背肌较薄弱,主 外侧群:足外翻肌 要起伸趾作用,足底肌配 布情况与手掌肌相似,主 足背肌、足底肌 要起运动足趾和维持足弓。
Page 3
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其收缩的特点是快而有力,但不持久。
(一)肌的分类

肌按外形可分长肌、短肌、阔肌、轮匝肌
短肌
长肌
Page 4
阔肌
轮匝肌
(二)骨骼肌的辅助结构
● 在肌肉周围有一些协助肌肉活动的结构,称为肌肉的辅助结构。主要的有筋膜、腱鞘、滑液囊、籽骨和滑车等。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练习题--填空

系统解剖学运动系统练习题--填空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我国对解剖做最早记载的著作是。

2.解剖学方位术语中,近侧是指;medial是指。

3.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剖面是。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填空题1.运动系统由、和组成。

2.Bone主要是由、、和神经、淋巴管构成,按形态为、、和四类,按部位可分为、和。

3.髌骨是人体最大的,股骨是人体最大的。

4.躯干骨包括有、、、和十二对肋。

5.一般的vertebrae由位于前方的和位于后方两部分构成,两者共同围成。

6.椎弓后面正中的突起称,向上下各发出一对突起分别称为和。

7.颈椎的独特特点是有孔,其内多数有和通过。

第一颈椎既无棘突又无和,第七颈椎称。

胸椎的独特特点是有凹和凹。

8.骶骨底前缘向前突出称,骶骨前面的4对孔称。

9.肋由和两部分构成。

根据与胸骨的连结关系,可分为和两类。

10.不成对的脑颅骨有、、和。

11.下颌底与下颌支后缘相交处称,下颌支前方的突起称,髁突上端膨大称。

12.上鼻甲与中鼻甲之间是_,在此处开口的鼻旁窦是。

13.额窦开口于,蝶窦开口于。

14.中鼻甲与下鼻甲间为鼻道,下鼻甲下方为鼻道。

15.蝶骨体上面的窝称。

16.骨性鼻中隔由和构成,骨腭由和构成。

17.乳突与茎突根部之间的孔称,面部中央的孔称。

18.颅底内面由前向后的窝是、和。

19.两顶骨间的缝称,额骨和两顶骨间的缝是.20.含气骨有、、、。

21.新生儿颅有、和3个主要特点。

22.肩胛骨外侧角上的关节面称,它构成关节。

23.在肱骨中部和下端,有神经经过的部位分别称和。

24.肩胛骨呈形,其上角平对第肋,下角平对第肋。

25.近侧列腕骨为、、和。

26.髋骨是由、和三骨融合而成。

27.跗骨包括、、、和。

第二节关节学一.填空题1.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和。

2.关节囊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由,内层为,由构成。

3.关节盘位于、其周缘附着于。

4.椎体之间借、和相连;椎弓之间借和相连5.躯干骨与颅骨连结唯一的关节是,它由和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脊肌
34
竖脊肌 (骶棘肌)
竖脊肌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2)胸腰筋膜(自学) 包裹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可分三层。 浅层 中层 深层
中层 浅层 深层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二)胸肌
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起自胸廓外面,止于上肢骨) 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胸固有肌(参与构成胸壁) 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
运动系统-肌学-头肌
枕额肌枕腹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眼轮匝肌
(一)面
肌(表情肌)
1、颅顶肌(扬眉、皱额作用) • 枕额肌 帽状腱膜 枕额肌额腹 枕额肌枕腹
2、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 颊肌 口轮匝肌
胸锁乳突肌 咬肌 颊肌
口轮匝肌
19
运动系统-肌学-头肌 (二)咀嚼肌
主要有咬肌和颞肌 咬肌: 颧弓(起点)——下颌角的 外面(止点);上提下颌骨
46
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
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形成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 管浅(皮 下 )环 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镰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 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 为腹股沟管浅(皮下) 环 。
提睾肌
47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2、腹内斜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外斜肌 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 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 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 内斜肌腱膜。腱膜下内侧 部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 镰。
肋间外肌 胸小肌 前锯肌
胸大肌
37 肋间内肌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1、胸上肢肌
(1)胸大肌 位置: 位于胸廓的前上部。 起自锁骨内侧半、胸骨、 1-6肋软骨的前面,止于 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 使肱骨内收和旋内; 如上肢上举并固定,可 牵引躯干向上;上提肋 骨,协助吸气。
胸大肌
38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2、胸固有肌
起止均在胸廓、肋间隙内,参与构 成胸壁,主要包括肋间内、外肌。
肋间内肌
(1)肋间外肌 位置: 位于肋间隙的浅层,起自肋 骨下缘,止于下位肋骨的上缘 作用:提肋,协助吸气。 (2)肋间内肌 位置: 肋间隙的深层,起自下位肋 骨的上缘,止于上位肋骨的下缘。 作用:降肋助呼气。
40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31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2)背阔肌 (面积最大的扁肌)
位置: 位于背下部和胸的后 外侧。起自下6位胸椎棘 突以及骶正中嵴、髂嵴, 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 1)使肱骨内收、旋内 和后伸。 2)当上肢上举固定时, 可引体向上。
肩胛提肌 菱形肌 斜方肌
背阔肌
肩胛提肌 作用:上提肩胛骨,并 使肩胛骨下角转向内 菱形肌 作用:牵引肩胛骨向内 33 上并向脊柱靠拢
腱滑膜鞘脏层 腱滑膜鞘壁层 腱纤维鞘
滑膜层 腱 (腱滑膜鞘) 腱系膜 脏层 壁层 指骨
骨膜
17
运动系统-肌学-头肌
二、头肌(一般了解)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一)面肌(表情肌) 位置形态: 主要在口裂、眼裂和鼻孔的周围 作用: 可闭合或开大上述孔裂,同时牵动面部皮肤显出喜、怒、 哀、乐等各种表情 比如: 眼轮匝肌位于眼裂周围,使眼裂闭合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收缩时闭口 颊肌紧贴于口腔侧壁的粘膜外面,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帮 助咀嚼和吸吮。 18
T10
T8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四)腹肌
腹肌可分为前外侧群 (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 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和腹横肌等)和后群(有腰大 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 中叙述)。并介绍腹直肌鞘、 腹筋膜、白线(自学)以及腹 股沟。
44
45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1、腹外斜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前外侧壁 浅层,为一宽阔扁肌。 ◆起止点:起自下8肋外面,肌 束由后外上方斜向前内下方, 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 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
◆位置形态:位于腹前 壁正中线的两旁,为 上宽下窄的带形肌。 ◆起止点:起自耻骨联 合与耻骨结节之间, 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 突及第5~7肋软骨的 前面。 腹外斜肌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48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3、腹横肌
◆位置形态:位于腹内斜 肌深面。 ◆起止点:起自下6肋内 面、髂嵴和腹股沟韧带 外侧部,肌束向前内横 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 行为腹横肌腱膜。
腹外斜肌 腹直肌鞘 (后层) 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腱划 弓状线
腹直肌
白线
49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4、腹直肌
41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胸骨部、肋部、腰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三个裂孔 •主动脉裂孔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下腔静脉通过
主动脉裂孔

腔静脉孔
中心腱
食管裂孔
42
三个裂孔
穿行结构 高度 主动脉 主动脉和 裂孔 胸导管
T12
食管裂 食管和迷 孔 走神经 腔静脉 下腔静脉 孔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2、背深肌
(1)竖脊肌
又称骶棘肌 位置形态: 为背肌中最长、最大 的肌,纵列于躯干的背面, 脊柱两侧的沟内。起自骶 骨背面,向上分出许多肌 束,沿途止于椎骨和肋骨, 并到达枕骨、颞骨乳突。 作用: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是 强有力的伸肌,对保持人 体直立姿势有重要作用。
11
运动系统-肌学-概述
(四)肌的配布(一般了解)
每一个关节至少配布有两个 作用方向完全相反的肌,这两 组作用相反的肌,互称拮抗肌
配布在关节同一侧的肌,对该关节而言作用 是相同的,他们互称为协同肌
12
肌有两种作用(一般了解)
1、静力作用 肌具有一定张力,使身体各部之间保持一定姿 势,如站立、坐位和体操中的静动作。
颞肌:起自颞窝骨面,肌束 向下会聚,止于下颌骨;上 提、后移 翼内肌:下颌骨上提,向前
颞肌
咬肌
翼外肌:下颌骨前移
★ 咬肌咬,颞肌提,翼外张口 翼内合
20
运动系统-肌学-颈肌
三、 颈肌
按其位置可分为颈浅肌群和颈深肌群 ◆颈浅肌群 胸锁乳突肌 颈阔肌 舌骨上肌群 舌骨下肌群 颈深肌群 主有斜角肌
21
◆短肌 多分布于躯干的深层,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 缩时运动幅度较小。
8
运动系统-肌学-概述
◆阔肌 扁而薄,多分布于胸、腹壁,收缩时除 运动躯干外,还对内脏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轮匝肌 多呈环形,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 时使孔裂关闭。
9
运动系统-肌学-概述
(二)肌的构造
每块骨骼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大量的横纹肌纤维构成, 色红,柔软而有收缩能力。 ◆肌腱:主要由腱纤维构成,是胶原纤维束, 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力,位于肌腹的两端,能 抵抗很大的牵引力。
25
运动系统-肌学-颈肌
(二)颈深肌群
位于颈椎两侧,包括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 后斜角肌 颈深肌群作用:斜角肌的作用为上提第1、2肋, 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26
运动系统-肌学-颈肌 1、斜角肌间隙 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骨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 称斜角肌间隙,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 临床上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滞麻醉
2、动力作用 使身体完成各种动作。如伸手取物、行走和跑 跳等。
全身的肌,除运动功能外,还是人体进行新 陈代谢、储存能源和产生体温的重要器官。
13
运动系统-肌学-概述
(五)肌的命名法(一般了解)
形状
位置 构造 头的数目 起止点
斜方肌、三角肌
冈上肌、骨间肌、肋间肌 半腱肌、半膜肌 二头肌、三头肌、四头肌 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
胸小肌
(2)胸小肌(自学) 位置:胸大肌深面 作用:牵拉肩胛骨向前下 方。如肩胛骨固定,可上 提第3~5肋,协助吸气。
(3)前锯肌(自学) 位置:胸廓侧壁 作用:可拉肩胛骨向前, 并使肩胛骨紧贴胸廓。如 肩胛骨固定,则可提肋, 助吸气。损伤时产生“翼 状肩”
前锯肌
39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肋间外肌
后斜角肌 中斜角肌 前斜角肌
锁骨
斜角肌间隙
第1肋
27
28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四、躯干肌
背肌 胸肌 膈 腹肌 会阴肌
斜方肌
(一)背肌
为位于躯干后面的肌 群,可分为浅、深两群。 浅层主要有斜方肌、 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 肌;深群主要有竖脊肌。
背阔肌
29
运动系统-肌学-躯干肌
1、背浅肌(扁肌)
(1)斜方肌 位置:位于项部和背上部, 起自枕外隆突、项韧带、 全部胸椎棘突,止于锁 骨外1/3,肩峰、肩胛冈 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 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 胛骨,下部肌束使肩胛 骨下降,两侧同时收缩, 头后仰。瘫痪时,产生 “塌肩”
10
运动系统-肌学-概述
(三)肌的起止和作用(一般了解)
肌一般两端附着于骨,中间跨过一个或几个关节。 肌收缩时,通常一骨的位置相对固定,另一骨的位置相 对移动。 肌在固定骨的附着点,称定点或起点;在移动骨的附 着点,称动点或止点。 通常状况下,接近身体正中 面或四肢部靠近近侧的附着点 为肌肉的起点或定点,另一端 则为止点或动点。 起点和止点是相对的,在一 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换。
作用
位置和方向
旋后肌、大收肌
腹外斜肌、腹横肌
14
运动系统-肌学-概述
(六)肌的辅助装置(了解)
肌的辅助装置有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这些结构 有保护和辅助肌活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