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24时计时法:24时(0时)——24时
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不变,中午12时以后的时刻,我们加上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在课堂上,我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探究能力。
2.法,并能进行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24时钟表盘1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个性教案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吉姆一家和艾丽丝一家暑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吉姆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艾丽丝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艾丽丝一家在飞机场等了很久,吉姆一家也没找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
5.引导学生探究上午9时和晚上9时分别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答案)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和第85页第1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
1日=24时
普通计时法:午夜12时——中午12时——午夜12时
带领学生步步为营,由浅入深,解决方法也多样,给学生创造发散的空间。而且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两种计时法的优缺点,更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引出问题: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会造成误会呢?
3.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主题图,引导学生分析获得信息。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下《24时计时法》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下《24时计时法》案例及反思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时:2课时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认识24时记时法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练习:抢答: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晚上9时12分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① 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 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③ 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创造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这一节课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上课伊始,我就播放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曲,并让他们说出播出时间,使学生一下子投入到了愉快地学习活动中。
然后又出示中央台一套的节目预报表。
让学生看到《大风车》的播出时间和我们说的不一样,这一疑问的产生使学生出自内心的感到“24计时法”产生的必要性,激起了内在的学习动机,水道渠成的引入新课。
此外,我又通过春节晚会零时钟声敲响的节目片段,让他们在生动、具体地情景中理解和掌握了零时这一特殊的时刻。
2、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探索中求知。
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还是第一次。
对学生来说,时间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理解。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对钟面的直观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加强直观教学:一天中时针在钟面上转两圈,并在第二圈时,钟面外圈出现了和内圈对应的时间,展示了一昼夜共有24个小时,初步感知24是记时法;并通过钟面上内外圈对应的数字对比环节和比较黑板上两种计时法的不同,更加深了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也降低了对两种记时法互换上的难度,变得更容易掌握。
这样,在平等、宽松、和谐地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特征,得出互化规律,不仅锻炼学生观察、思考、概括能力,而且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了学法的指导。
3、有针对性练习,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练习中突破,并让每个孩子不用程度地感受成功与喜悦。
为了促进知识的内化,必须让学生进行练习。
而在练习的设计上应避免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力求典型,针对性强,多样,深刻和有趣。
在本节的练习中,我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练习,比如:“(1)、让学生比较上午8时和晚上8时的练习,让学生对24时计时法在中午12时前后的对比有了更深刻的印象;(2、)比较普通钟面的3时和24时计时法15时的异同,让学生对两种计时法的对比有了更深的认识。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数学三班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1.营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标准已经指出,学生的学习心理进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
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使多数学生感觉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
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并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实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
乐观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保持着一种朋友式的合作关系。
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
例如:“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认识24小时记时法,行吗?”“你们觉得这位小朋友是一位称职的播音员吗?”老师宽松的语言和语气,轻松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是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培育和良好行为的习惯的养成就这样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
2.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进展,生生互动,鼓舞学生自主学习。
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对“未来”、重在进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重心逐渐转向更多关怀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
在这堂课中,也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到,面对我的学生我不做指出不足的老师,而做能够帮助与关怀他们的好朋友,用激励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供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努力后获取成功。
老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努力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应该从欣赏每一个孩子,鼓舞每个孩子做起。
学生做好事,有进步要鼓舞,学生做错了,退步了,更应鼓舞,鼓舞其找出问题根源,重新迈进。
我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1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
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
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炼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
因此我设计了“20xx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梦中开始的。
随着时针的脚步,在钟面上走过2圈后,0时——24时浮出水面,其中13时——24时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学生会习惯性的数数,对13时的来历却颇为费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在教授《年、月、日和24小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时,我采取了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教学过程总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小组合作制作日历和时间计算等活动,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课堂氛围活跃。
2.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时间表、日历等实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
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资源丰富:利用投影仪展示时间转换工具,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形象
化,便于学生理解。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时间分配不均:在讲解年、月、日的关系时,由于内容较为抽象,花费时间过
多,导致后面的24小时计时法内容较为仓促。
2.练习题量不足: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题进
行巩固。
3.课堂互动不够: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小组其他成员,未能积极参
与讨论和思考。
为了改进上述不足,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对年、月、日的关系进行简化处理,缩短讲解时间,将更多的
时间用于24小时计时法的教学。
2.增加练习题量:设计更多的时间计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
识。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促进课堂讨论和思考的
氛围。
同时,关注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我相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2《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2《24时计时法》人教新课标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6.2《24时计时法》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具体是第6.2节《24时计时法》。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的含义,能够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也能够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难点在于上午时间不变,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加12小时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课本、练习本和笔。
我也会准备一些时间卡片,帮助同学们进行时间转换的练习。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个情景,比如“妈妈下午3点钟去超市购物,超市晚上8点钟关门,妈妈需要在超市关门之前回家”,让同学们思考妈妈需要在什么时候回家。
2.讲解24时计时法:接着我会给同学们讲解24时计时法的概念,以及如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3.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比如,普通计时法的下午3点钟,在24时计时法中是多少?答案是15时。
再比如,24时计时法的晚上8点钟,在普通计时法中是多少?答案是晚上8点钟。
4.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将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将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普通计时法:上午时间不变下午时间加12小时晚上时间加12小时24时计时法:上午时间不变下午时间不变晚上时间不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将普通计时法的下午3点钟转换成24时计时法。
2. 将24时计时法的晚上8点钟转换成普通计时法。
答案:1. 15时2. 晚上8点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浓厚兴趣,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24时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5篇《24小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1】每个人教新教材都有同样的感受:例题的难度大。
在我们大多数学生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去学习新的知识跨度大。
新教材例题后的练习题很少有对例题类似的基础练习,可以说是一练一变,真可谓是举一反三。
基于现状,我们只能从自己的教学中解决这一问题。
教材的例3是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密切联系实际,通过解决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多长时间的情境,引出知道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求经过时间的问题。
第一,题中的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记时法,这一点是需要学生注意的。
第二,求经过时间学生也是接触过的,但是在三年级的上册,离现在也有一段时间,同学对一些知识有所遗忘,需要帮助学生回忆一下。
教学时,我先出示题一: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下午5时45分到达石家庄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这是一道热身题,学生已学过。
目的在于让学生回忆起计算经过时间时用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求经过时间。
然后出示题二:我们是上午11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6时15分到达阳泉站。
坐火车从北京到阳泉要用多长时间?这道题是对原例题进行了一下修改。
首先让同学们默读题,发现这道题和题一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这道题中两个时刻的记时法不同。
我引导:“你觉得在做这道题是应该注意什么?”同学们:“先把记时法统一了。
”有的说:“都统一成普通记时法。
”有的说:“都统一成24时记时法。
”我让学生自己做做看。
学生做完,班里汇报。
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开始时刻是上午,到达时刻是下午。
都统一成24时记时法比较简便。
否则必须先求出上午经过时间,再加下午经过时间,才能求出。
这一环节也为计算开车时刻和到达时刻不在同一天的经过时间奠定了基础。
针对我们的学生,对例题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有兴趣。
24时记时法,是在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知识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三年级下册数学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在三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教师往往会教授24时计时法,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计算。
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 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24时计时法进行数学计算。
2.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握这一技能。
二、教学过程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步骤:1.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2. 接着,通过举例讲解24时计时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深刻理解它的重要性。
3.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大力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且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点。
4. 最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作业,以便他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方面: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有一些学生并不太关注这个知识点,导致他们的掌握程度不够好。
2. 教学步骤不够清晰。
在某些情况下,我的教学步骤不够清晰,导致学生有些不太理解。
3. 时间管理不够充分。
在课程时间管理上,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时间效率问题,有时候会导致后面进度拖慢。
但是,我也深刻认识到这些问题,加以改进。
例如,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讨论和互动。
同时,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审视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等问题,更加高效率地授课。
总之,教学24时计时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数学技能,学生必须要掌握。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这个技能。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4小时计时法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24小时计时法人教版新课标《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几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
以此为起点,在课开始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学生很容易猜出是钟表,然后抛出问题,问:此时钟表上显示是8时,让学生猜一猜明明此时在干什么?有的说是上课,有的说吃早饭,有的说是打扫卫生……然后多煤体演示明明到底在干什么——看电视。
为了避免这种误会发生所以引出一种新的计时法。
这样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
为学习接下去的内容打下了基础。
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
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
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
……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
本课最大的难点是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同一时刻可以用两种计时法转换,转换的方法是需要学生探讨的。
但我在处理两种计时法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处理得较快,并且在0时-6时这个时间段内没有设置相关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在转换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
当然前提是先要把这种计时法分清楚,这部分的知识点我也处理得太快了,没有及时让学生巩固。
“你喜欢哪种计时法?为什么?”则是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选择,关注人文素养,两种计时法各有所长。
三、设计有情景的练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课的应用部分,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火车票上、邮箱取信等时刻的转换,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把它看成自身的需要。
三年级数学下册《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
《24小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24时记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记时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初步掌握简单的计算经过的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时间。
1.播放视频(飞机场)师:他们为什么不能上飞机?(PPT2)追问:对呀,看错时间了,可见学习时间多重要。
2.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一天的时间知识【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二、探索新知(一)分析一天的时间1.汇报预习情况: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拿出预习单把小红一天在做的事情与同桌说一说。
2.指名学生汇报3.学生活动一: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小红一天要做的事情了,现在请请出我们的好朋友——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看活动要求:(学生读活动要求)教师巡视,快速投学习单,学生不用上去(用红色笔批改,对的学生做手势)3.汇报及时表扬(表现这么好把掌声送给自己)师:一天有.........生:24小时每天的开始师:那你们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预设生:从12时开始生:从0开始师:晚上的12时,也可以叫做0时,一天时钟的时针转动几圈师:我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生:2圈(教师拿出教用钟)【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拨一拨,再用课件验证,充分让学生理解晚上12时,就是凌晨О时,知道一天有24小时,并且让学生初步体会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联系。
】(二)探究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1.探究1天时间的数法。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13篇)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13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精选13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
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1《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掌握了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引出问题“怎么会有19:00呢”引出新知。
理解并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本着上一节常态的课、一节因材施教的课、一节具有实效性的课的理念,我对教材提供的三个典型场景通过整合,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进行施教,帮助学生发现一天里有两个12时和两个8时的基础上初步领会24时计时法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讨论16:00是下午几时,18:30是下午几时几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初步掌握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转换的方法,然后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中的计时法来表示时间的例子,帮助学生丰富认识加深理解。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在教学中调整了缩小教材练习内容、扩大了生活知识的外延范围,在每道题里都将对比、替换的知识隐射其中,学生能放松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敢于回答问题、提问题、及进行质疑,在步步引入、层层答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又提出疑问,整节课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教与学的上课常态被师生互动相互学习所代替。
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又带着问题准备上下一节课。
由于这是和谐教学课堂初探,因此会有很多不足而又遗忘忽略的地方,如:板书不够及时不够合理,个别学生对12时前的时间转换还混淆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修改中进步。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篇2本节课要解决以下的问题:1、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
2、推出简易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教案与反思
第6单元年、月、日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学校张海泉第3课时 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难点:用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的互换。
【教学准备】钟表。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有多少天?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2、填空。
(1)90分=()时()分(2)2时=()分(3)1998年是()年,有()天。
3、导入新课。
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
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
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82页主题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1:00是几时?(2)猜一猜,说明理由。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
2、讲述24时计时法。
(1)教师演示。
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早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
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
3、操作感知。
教师把钟拨到下午1时。
提问: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3时)再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时。
(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修改版]
第一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的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
如何是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教学的开始,我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出现把时间搞错的情况,该如何避免呢?以此来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为整节课的学习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引入24时计时法时,采用学生写自己的作息时间的方法,因为,虽然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习惯运用普通计时法来计时,但是,学生通过种种媒介对24是计时法也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伴与自己不同的计时方法,不仅充分的尊重了学生,而且还给了学生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
这样,不仅对新知不感到陌生,还会对其产生极大兴趣。
在练习的设计上,考虑到了数学的生活化,以看电视节目为例,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另一种计时方法,融数学知识与生活之中,使学生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有用性的同时,也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教学中,借助学生理解1日=24时,感受到一天时针要转两圈,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下,让学生思考钟表外圈的数表示什么?他和内圈的数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独立分析,有困难的话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商量,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钟面外圈的数表示时针走第三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这些数和内圈对应的数都相差12,使学生感知,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需要加上12,为下面学习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做好铺垫。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二篇: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24时计时法》的教学探讨与反思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重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但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让学生更能理解明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3课时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科书P82~83,教科书P85“练习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并归纳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中表示时间的方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3.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互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教科书P82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回忆大家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咱们来找找答案吧。
从图中知道小红12时睡觉,12时吃饭,还知道7时没到小红就起床了,6时她在家吃饭,7时多她们家一起看电视。
师:小红12时睡觉,12时吃饭,她能既吃饭又睡觉吗?生:12时睡觉是晚上12时,12时吃饭是中午12时,表示的不是同一时刻。
师:嗯,这两个12时,表示的不是同一时间。
为了区分清楚,我们一般会加上“早上”“上午”“下午”“晚上”等词语加以区分。
师:谁再来说说小红这一天做每件事情的时间?师:我们把前面带时间词的计时方法,称为普通计时法,也叫12时计时法,如:小红上午6:45起床,上午10:15做作业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计时法,就是24时计时法。
(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知道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24时计时法的兴趣。
二、研究“一天有24个小时”(一)感受一天有多长。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天有多长吗?师: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而不是20小时、30小时呢?教师用课件动画演示。
(二)一天的由来。
师: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呢?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
教师讲述:很早以前,人们将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合起来称为“一天”。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1 24时计时法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1.在学生初步认识了24时计时法后,要提供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转换。
2.练习时,除了让学生解决书上的实际问题外,还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日常生活,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了练习的有效性。
(赠品,不喜欢可以删除)
数学这个家伙即是科学界的“段子手”,又是“心灵导师”一枚。
它要是给你讲起道理来,那可满满的都是人生啊。
1.人生的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所谓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你在无限趋近于它的时候,便无限远离了原点,却永远无法和它产生交点。
2.人和人就像数轴上的有理数点,彼此可以靠得很近很近,但你们之间始终存在无理的隔阂。
3.人是不孤独的,正如数轴上有无限多个有理点,在你的任意一个小邻域内都可以找到你的伙伴。
但人又是寂寞的,正如把整个数轴的无理点标记上以后,就一个人都见不到了。
4.零点存在定理告诉我们,哪怕你和他站在对立面,只要你们的心还是连续的,你们就能找到你们的平衡点。
5.有限覆盖定理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如果是可以实现的,那么你只要投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一定可以实现。
至于那些在你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就随他去吧。
6.幸福是可积的,有限的间断点并不影响它的积累。
所以,乐观地面对人生吧!。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4时记时法》教学反思一、设计思路对于《24时记时法》一课,主要是基于四个方面展开设计的:1.生长;2.价值;3.意义(核心问题);4.应用。
1.生长。
定位本节课的生长点,因为这既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教学的起点。
本节课知识层面的生长点: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
生活层面的生长点:知道早上几时,下午几时,也见过19:00这样表示的时刻,但是学生却不知道这些是哪种记时法,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
2.价值。
本节课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在定位了本节课的生长点和价值的基础上,我利用问卷星进行了前测:问题1.一天有多长?正确率97.78%问题2.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正确率78.89%问题3.时针每天转几圈?正确率48.3%问题4.知道生活中有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79%3.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找到了本节课最核心的数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两种记时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应用。
在找到了这个最核心的问题之后,周主任带领我们的小学数学研究团队多次给我指导,经历了十几次的研磨,反复锤炼,课件修改也有五十多稿,最终在青州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呈现了这样一节课。
本节课的设计经历了由表及里,以里出发的知识形成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学生提供形模。
把生活中的钟表给数学化成一条时间轴。
第二,为学生搭建话模框架。
第三,提升提炼出两种记时法转化的模型。
第四,用模。
这种用模不仅是回归生活的体现,更是学生思维的延续。
二、结合课堂实施反思达成度落实了以下几点:1.化抽象为直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拐棍——时间轴。
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思考过程,进行了一个化抽象为直观的数学化过程。
落实直观想象,便于学生进行有序地思考,也让学生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2.学习过程中关注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
——记《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教授完《24时计时法》一课,看到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觉得效果还算理想,特别感谢组内同仁们的帮助,回想这一节课准备的全过程,有成功也有不足。
下面从《24时计时法》教学中,浅谈“讲数学学习回归生活”的探索。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是新课程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命题。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数学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让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使学生乐于学习,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①生活运用于学习。
选择了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展示给学生看火车票上信息,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理清“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用途区别,从而深入了解两者的基本联系和区别。
有了生活经验的支撑,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传统教学模式。
24时计时法本来就来自生活,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24时计时法。
所以选择这样的例子能让孩子们明白在生活中火车票上是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间,24时计时法在邮电、通讯中表示更简洁,更国际化。
使学生认识到计时方法有不同,感受到生活中计时的重要性。
②知识点回归于生活。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乐于探讨的问题,更应该把课堂中的知识点运用在生活中。
实践证明儿童学习必须依赖具体事物,从具体形象入手,逐渐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把数学的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如在孩子们区分两种计时法时,可以把“普通计时法”中区分下那个时间段是凌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回家后孩子会一同纠正家长平时说到时间的不规范,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