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轮及其应用教案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

《滑轮及其应用》讲义同学们好,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十章机械与人里的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

这滑轮啊,在咱们的生活里可老常见了,像建筑工地上吊东西、升旗的时候国旗升上去,这里面都有滑轮的功劳。

咱们今天就好好研究研究这个有趣又有用的滑轮。

一、滑轮的基本概念1、啥是滑轮滑轮就是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就好比一个小轮子,中间有个轴,周围还有个小槽,这就是滑轮的基本模样。

这东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用处可大着呢。

2、滑轮的种类滑轮主要分为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这就好比滑轮家族里的两个兄弟,各有各的特点。

(1)定滑轮定滑轮啊,就是在工作的时候,它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比如说咱们学校的升旗杆顶部那个滑轮,不管国旗怎么升上去,那个滑轮就在那一动不动,这就是定滑轮。

那定滑轮有啥特点呢?咱们做个小实验来看看。

假设咱们用一个定滑轮匀速提升钩码。

咱们会发现啊,不管咱们改变钩码的个数,或者改变拉力的方向,拉力的大小和钩码的重力是相等的。

这就是说,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但是呢,咱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咱们可以通过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

比如说,钩码是往下有重力,咱们却可以通过定滑轮竖直向上拉,或者斜着拉,都能把钩码提起来,这就改变了力的方向。

这定滑轮啊,就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杠杆的两边力臂是一样长的,所以力的大小就不会改变,只是方向能变。

从数学关系上来说,当不计摩擦时,拉力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也就是F = G(这里的F是拉力,G是物体重力),而且绳端移动距离等于物体上升高度,s = h(s是绳端移动距离,h是物体上升高度)。

(2)动滑轮动滑轮就不一样了,它在工作的时候,轴是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

就像在建筑工地上,那种随着重物一起上升或者下降的滑轮就是动滑轮。

那动滑轮又有啥特点呢?咱们再做个小实验看看。

当咱们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钩码的时候,要是让跨过动滑轮的两段绳保持平行,然后竖直向上拉,咱们会发现一个神奇的事情,这个拉力啊,大概是物重的一半。

2024年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2024年初中物理《滑轮》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物理教材《滑轮》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滑轮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原理,以及滑轮组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滑轮组的使用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绳子、测力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升国旗、吊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实现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2)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滑轮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23道滑轮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10分钟)分组进行滑轮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滑轮的省力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2. 内容:(1)滑轮的定义、分类(2)定滑轮、动滑轮工作原理(3)滑轮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2)计算题:一个动滑轮,提升100N的物体,绳子的拉力为50N,求滑轮的效率。

2. 答案:(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随物体移动,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的效率为:5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

2. 拓展延伸:探讨滑轮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船舶、桥梁建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定义与分类;2.熟悉利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原理;3.学会计算滑轮组的力比。

二、教学重点1.滑轮的分类与定义;2.利用滑轮组改变力的原理;3.滑轮组的力比计算。

三、教学难点1.滑轮组力比卡片设计;2.图像与文字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滑轮及其组件样品、滑轮组力比卡片;2.学生备:学生手册。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引入滑轮的定义与分类,用生动的小故事或实际例子说明。

2. 学习1.介绍滑轮的分类:定滑轮、动滑轮、复合滑轮;2.简述利用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原理,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例子理解滑轮的应用;3.根据教案设计,分发滑轮组力比卡片让学生课堂小组观察,利用滑轮组完成力比计算。

其中,滑轮组力比卡片上应包含:–实际建议配合扇形卡纸呈现滑轮组图片,方便学生利用图片计算;–引导学生寻找滑轮组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单位,列出计算公式完成力比计算;–物理量单位需有进一步解释,如力是牛,说明直接给出单位的物理量才是牛;–最外观所显示的计算公式、物理量、单位应相互独立分行呈现,语言简洁明了。

3. 总结针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简单方法,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及完成任务的情况;2.课后留学习总结及心得收集。

七、教学反思1.滑轮组力比卡片设计时,第一次制作出现板块信息不足或重复,分类及对计算公式的呈现不够清晰等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2.根据学生对滑轮概念认知程度的不同,需要对滑轮的分类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解答学生疑惑;3.在教学课堂中需要督促学生注意文本的格式化,确保课前异样信息不影响课堂效率。

《滑轮》的说课稿

《滑轮》的说课稿

《滑轮》的说课稿《滑轮》的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滑轮》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滑轮》的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滑轮是初中三大机械(斜面、滑轮、杠杆)之一,是机械功落实的载体。

学生知道滑轮但是并不熟悉这种简单机械,可是滑轮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也为后面滑轮组认识与应用打下基础。

本节课尽管知识容量比较小,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

因此,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法和学法上拟用实验探究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滑轮相应的知识,对滑轮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初三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只要加以引导,恰当设置认知冲突,就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地通过实验、讨论,探究出结论,顺利完成本课学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特点以及各自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会运用实验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想象力。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中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描述分析等能力。

难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五、教法和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能达到本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谈谈我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滑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滑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初中物理《滑轮》优质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滑轮》章节,内容详细包括滑轮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重点探讨定滑轮和动滑轮原理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滑轮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滑轮工作原理理解,尤其是动滑轮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模型、演示用滑轮组、测力计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滑轮组、测力计、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使用滑轮实例,如吊车、升国旗等,引导学生思考滑轮作用。

2. 知识讲解(1)滑轮定义:介绍滑轮概念,让学生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2)滑轮分类:讲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并通过模型展示。

(3)滑轮工作原理: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滑轮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定滑轮和动滑轮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几道有关滑轮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分组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使用滑轮组时力大小,并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滑轮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滑轮定义及分类。

(2)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原理。

(3)计算题:已知物体重力和绳子拉力,求滑轮组机械效率。

答案:(1)见课堂笔记。

(2)见课堂笔记。

(3)机械效率 = (绳子拉力 / 物体重力)× 10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滑轮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熟练程度,以及对物理知识运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解其他简单机械,如杠杆、斜面等,并探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滑轮应用,我会精心挑选一些生活中实例,如升国旗、吊车等,让学生思考滑轮在这些场景中作用。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教课方案(第 1 课时)一、教课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第一版社)八年级物理《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长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

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宽泛,因此经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不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鉴别生产、生活中常有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色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状况解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色比较熟习,对物理有必定兴趣及激烈的求知欲,有必定的实验研究能力,初步养成了优异的实验习惯。

《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必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滑轮的特色、本质较难理解,经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详尽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课方案思路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定、动滑轮的工作特色( 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 滑轮在生产本质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经过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采集凭据、办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说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色。

经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大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均衡条件解析滑轮的工作原理,而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解析解说,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色。

在教课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研究为主线,培育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过亲身着手实验、交流、谈论等方式参加到教课中,真切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课目标( 1)知识与技术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鉴别生产、生活中常有的滑轮。

【教学设计】《滑轮及其应用》(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教学设计】《滑轮及其应用》(物理沪科八年级全一册)

《滑轮及其应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知道杠杆及其平衡条件,理解了力的平衡的相关知识后,对杠杆类的简单机械的拓展学习,而滑轮等知识又是以后机械效率学习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经历自主探究滑轮及滑轮组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及实质。

(2)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特点以及实质。

2.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教学难点:1.动滑轮的实质是省力杠杆。

2.滑轮组的组装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滑轮、细线、铁架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旗手在地面上能将国旗竖直向上拉起,是利用了什么?通过视频观察到旗杆顶端装的装置叫做滑轮。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导出本节研究的对象——滑轮。

二、新课教学(一)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齿轮。

请你尝试组装滑轮将重物拉起。

(二)滑轮的分类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使用过程中轴随着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会组装滑轮的过程,体验到使用工具的效果,并感受两种组装方式的区别。

1.定滑轮实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1)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G(2)再通过定滑轮匀速竖直向下拉动钩码,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数据分析:F G思考: 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为什么还要使用定滑轮呢?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定滑轮不省力的原因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如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掌握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3.能够用滑轮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教学内容:1.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3.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张三要抬起一个重物,他发现很吃力,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Step 2:学习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通过展示滑轮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教师概括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确保学生理解滑轮的基本原理:滑轮上绕着绳或者链条,可以减小抬重物的力气,但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和路程。

Step 3:学习滑轮的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通过展示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起重机、滑轮组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滑轮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发现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从而起到减小力气的作用。

Step 4:学习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滑轮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然后引导他们通过描绘力的图示,列出已知和未知条件,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出结果。

Step 5:巩固和拓展通过让学生练习计算滑轮问题,巩固他们的基本技能,然后引导他们思考更复杂的滑轮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Step 6:总结和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学习的内容,学生谈谈收获与感想,并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滑轮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引入问题、观察实物和图片、讨论和解答问题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参与。

通过展示滑轮的实物和应用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然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应用滑轮的原理和公式计算出结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滑轮组”的基础。

本节的实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提高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设计思想1、本节课从上节课的知识出发,由生活中的滑轮引入,从生活走进物理。

2、在学习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充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教学目标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掌握定滑轮、定滑轮的结构、特点。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

4、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5、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及特点难点: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六、教具1. 演示实验器材:滑轮模型1个,铁架台2个,米尺2把,绳子2根,钩码2个,单滑轮2个。

2.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1个,米尺1个,钩码3只,绳子1根,单滑轮1个,弹簧测力计1个。

滑轮教案和说课稿

滑轮教案和说课稿

滑轮教案和说课稿教案标题:滑轮教案和说课稿教案目标:1. 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2. 滑轮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滑轮的原理和应用;2. 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滑轮模型、实验器材;2.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滑轮模型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2.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使用滑轮的场景?请举例说明。

二、讲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通过教科书或多媒体课件,简要介绍滑轮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理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减小或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三、分类和应用(15分钟)1. 分类讲解:根据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将滑轮分为固定滑轮、活动滑轮和复合滑轮;2. 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说明不同类型滑轮的应用场景和作用。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组配备滑轮模型和实验器材;2. 指导学生进行滑轮的实践操作,如测量力的减小或增大、改变力的方向等;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滑轮的作用规律。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滑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2. 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为什么使用滑轮能够减小力的作用效果或改变力的方向?3.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澄清学生的疑惑。

说课稿:敬爱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将为大家讲解的是滑轮教案和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滑轮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分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滑轮的定义和分类,难点是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将采用导入、讲解、分类和应用、实践操作、总结归纳等教学步骤。

在导入环节,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滑轮模型引起学生对滑轮的兴趣,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使用滑轮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2.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3. 滑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滑轮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3. 实验演示:展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4. 知识讲解:讲解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滑轮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小组讨论。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滑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滑轮及其应用的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滑轮定义、种类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滑轮组省力特点的观察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活中滑轮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工程师或相关专家进行讲座,分享滑轮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滑轮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资源1. 滑轮组实验器材:滑轮、绳子、支架等。

2. 教学图片:滑轮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图片。

3. 教学视频:滑轮组实验操作视频。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个能够绕轴线旋转的圆轮,边缘上有凹槽,用于固定绳索或链条。

2. 滑轮的种类:固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滑轮。

3. 滑轮的工作原理:利用凹槽边缘与绳索或链条的摩擦力,实现力的传递和方向的改变。

4. 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当滑轮组中承担相同力的绳索段数增加时,所需的力将减小。

5. 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滑轮背包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滑轮组中承担相同力的绳索段数与所需力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滑轮的工作原理和滑轮组的省力特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滑轮组的设计和优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滑轮的定义、种类及工作原理。

3. 演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滑轮组的工作过程,总结省力特点。

4. 分析滑轮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吊车、电梯等。

5.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滑轮组,优化其性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滑轮定义、种类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滑轮组工作过程的仔细程度以及他们对省力特点的总结。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以确保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设计的滑轮组及其优化性能,考察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探讨滑轮组的历史应用,如古代的绞盘和现代的起重机。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5篇第一篇:滑轮及其应用(教案)$9.2 滑轮及其应用教案一、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⒉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⒊认识滑轮的实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难点:滑轮的实质三、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器材8组、滑轮、铁架台、钩码、细线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

师:同学们刚刚看到的是每天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

国歌在奏完3遍后,国旗升到旗杆顶端。

国旗能够平稳地升起,到旗顶部有一个简单机械功不可没,那就是滑轮(多媒体展示)。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滑轮。

(展示课题)(二)展标、导标多媒体课件展示,说明重难点(三)教标、学标一、认识滑轮师:各组同学桌面上都有一个滑轮,观察后说出其结构特征。

生:有一个带凹槽的轮、转轴等。

教师补补充出:外框师:现在各组桌面上有一个钩码,你能用滑轮把钩码提升到一定高度吗?试一试学生动手实验,先叫一位同学到台上组装,教师巡视,如发现下面有与台上那位同学组装不一样者再叫上台同时组装。

师: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生:一种(或两种)师:(指着台上组装好的滑轮):我们把这种组装的滑轮叫定滑轮,把这种方法组装的滑轮叫动滑轮。

它们在提升重物时相同吗?生答。

师:使用滑轮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平时的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滑轮,升旗时,旗杆顶端的滑轮是什么滑轮?(生答:定滑轮)教室外塔钩处的滑轮又是什么滑轮?(生答:动滑轮)那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定滑轮的作用师:我们先来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请同学们按导学案上的说明做实验,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师:做完实验分析数据,各组得出了什么结论?1-2个小组回答,得出结论:略。

(多媒体展示)师:升旗的时候,向下用力,红旗反而向上运动,所以说定滑轮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沪科版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10.2滑轮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10.2 滑轮及其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0.2节,主要讲述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原理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滑轮的分类:根据滑轮的形状和数量,可分为单滑轮、双滑轮和滑轮组。

3. 滑轮的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滑轮的应用:滑轮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吊车、绞车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掌握滑轮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滑轮的分类、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滑轮组、杠杆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段关于滑轮吊车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滑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原理,通过模型演示滑轮的工作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滑轮组的工作原理,讲解如何利用滑轮组提高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设计的滑轮组,讨论其优缺点,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滑轮及其应用1. 定义: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2. 分类:单滑轮双滑轮滑轮组3. 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基于力的分解和传递,遵循杠杆原理。

4. 应用:吊车绞车其他领域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设计一个滑轮组,用以提高力的作用效果,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滑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物理滑轮知识的讲解教案

物理滑轮知识的讲解教案

物理滑轮知识的讲解教案教案名称:物理滑轮知识的讲解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结构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3. 理解滑轮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应用难点:滑轮的工作原理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滑轮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应用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准备提问和讨论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滑轮吗?它是如何工作的?有什么作用?2. 概念讲解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轮子和绕在轮子上的绳子或带子组成。

滑轮可以改变施加力的方向,使得施加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的方向相垂直。

这样可以减小施加力的大小,同时改变力的方向,使得工作更加方便。

3. 工作原理滑轮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摩擦力和张力的平衡关系。

当施加力使滑轮转动时,绳子或带子会产生张力,这个张力会平衡施加力,使得物体可以被提起或移动。

同时,滑轮的摩擦力也会影响其工作效果。

4. 应用举例滑轮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起重机、吊车、绳索等。

它们都利用了滑轮的工作原理,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工作。

5. 案例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分析滑轮在其中的作用和原理,加深对滑轮的理解。

6.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和加速度,进行讨论和解答疑惑。

7. 总结教师对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滑轮的其他应用2. 计算滑轮系统中的力和加速度,加深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六、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滑轮的知识。

七、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自行设计滑轮系统的实验,并观察其工作情况,加深对滑轮工作原理的理解。

同时,可以了解滑轮在工程和科技领域的应用,拓展对滑轮的认识。

八、课外拓展学生可以通过视频、书籍等途径,了解滑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拓展对滑轮的认识和理解。

《滑轮及其应用》说课稿

《滑轮及其应用》说课稿

18 《滑轮及其应用》说课一、说教材(一)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三级主题: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

(二)教材分析《滑轮及其应用》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二节内容,教材安排了“动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三个部分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来编排的,内容与生活、生产、社会联系紧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轮是变形的杠杆,本课题是杠杆知识的延伸,为后续学习机械功、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做准备,在物理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题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滑轮组的探究、了解复杂机械的构成安排在第二课时。

下面说第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参考范文1)2、学生知识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和杠杆的有关知识,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由于日常生活中的滑轮比较隐蔽,定滑轮的位置一般较高,动滑轮常常结合在挂钩上,导致学生对滑轮的应用缺乏了解;另外将滑轮抽象成杠杆,学生也缺乏相应的思维能力。

3、可能出现的问题由于滑轮的自重和摩擦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数据偏离,影响结论的得出。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⑴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⑵会根据实际要求选用定滑轮或动滑轮。

⑶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一步分析定滑轮、动滑轮的省力特点。

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⑵经历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过程,学习建模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中养成交流、合作、分享的习惯;关心生活中滑轮的应用,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初步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9.2 滑轮及其应用》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对滑轮的学习。

本节既是旧知识的延伸又是第二课时学习“滑轮组”的基础。

本节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可大大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在知识的学习还是的能力的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以及掌握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工作特点及工作原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物理课的特点比较熟悉,对物理有一定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滑轮及其应用》是在学生有初步杠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滑轮的特点、实质较难理解,通过实验使知识化抽象为具体使初中学生易于掌握。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定、动滑轮的使用方法;(2) 定、动滑轮的工作特点(3)定、动滑轮的工作原理;(4)滑轮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本节课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使用工具收集证据、处理数据、表达与交流、解释问题等过程,归纳得出定滑轮、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通过物理建模的方法从理论上将滑轮抽象为变形杠杆,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然后再对已经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解释,进一步理解滑轮的工作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协作的实验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交流、讨论等方式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能识别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滑轮。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3、通过了解滑轮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滑轮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

2、通过“合作使用滑轮提升钩码”等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精神、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方法和工作特点。

难点:1、学生自主探究动滑轮的使用方法。

2、理解动滑轮的实质及工作特点。

六、教具
1. 演示实验器材:单滑轮2个,铁架台1个,自制简易刻度板1个,绳子2根,大钩码1个,小钩码若干个,弹簧测力计1个,红色记号笔1支。

2. 学生实验器材:每组有:铁架台1个,简易刻度板1个,绳子2根,大钩码1只,小钩码若干个,单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1个,红色记号笔1支。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教师叙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生产中使用简单机械可以带来方便。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滑轮(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滑轮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讲述: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滑轮来提升重物。

请你观察桌上摆放的滑轮,说出它的结构特点, 想一想滑轮的这些结构在提升重物时有什么功能吗?
[学生活动] 观察滑轮的结构特点。

(板书------滑轮:周边有槽、能绕着轴转动的小轮。


[教师活动] 举例: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

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用钩码代替货物,利用细线、滑轮在铁架台上分别模拟甲、乙工人提起重物。

[学生活动]①(小组合作)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体验实验、观察比较)
②个别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滑轮的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 ①用PPT再现滑轮的使用
②提问:仔细观察两种情况下滑轮的运动情况,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

[师生互动]总结:
(板书)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二、探究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师活动]
①叙述:工地上来了工人丙,他没有使用滑轮,而是直接用绳子将货物提上来。

②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认为提升重物时使用滑轮与不使用滑轮相有什么不同
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猜想。

[教师活动]
①引导学生经历“滑轮的使用特点“这一个实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

(在实验前对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演示。


②巡堂指导,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纠正。

并引导他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体验、主动参与实验、认真完成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过程,并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从而验证猜想。

[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板书)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三、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师活动]
①物理建模,分析滑轮的工作原理
设问:使用滑轮,有省力、不省力等等情况,使用杠杆,也有省力、不省力等类似情况,能不能将滑轮看成杠杆呢?(引导学生观察定滑轮工作时滑轮的运动情况)
②利用PPT动画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师生互动]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板书)定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等臂杠杆。

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实质上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的杠杆。

[教师活动]
问题:从动滑轮的工作原理来看,使用动滑轮的拉力应该是不使用动滑轮时拉力的一半,但实验的结果似乎并非如此,只是将近物体重力的一半。

你认为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师生互动]总结:
①动滑轮本身也有重力,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所用拉力是滑轮与物体总重的一半。

②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教师活动]
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你认为付出了什么代价?能不能用实验证明?需要比较哪些物理量?
[学生活动]实验:利用简易刻度板测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

[师生互动]得出结论:绳子自由上升的距离s是钩码上升的距离h的两倍。

四、滑轮的应用
(1)请学生举例生活中有关滑轮的应用。

( PPT图片,升旗竿顶端有定滑轮;起重机上有动滑轮等等)
(2))教师叙述:古今中外,滑轮都被广泛使用。

(用PPT图片展示)
(三)课堂反馈练习
如下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均为6N,滑轮重均为2N ,则甲图表示______滑轮,乙图表示_______滑轮,(选填“定”或“动”)。

若A、B两物体均匀速上升5cm,则F A=_______N, F B=______N。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 A=_____cm,S B=______cm.(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
(四)本节知识延伸
教师讲述: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起来方便;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许多情况下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那么如果我们既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的方向,该怎么办呢?---------滑轮组(引出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五)小结
1、小结(交给学生来完成,目的是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
1、书面作业完成本节练习册
2、思考:怎样组装既省力又方便的滑轮组呢?
9.2 滑轮及其应用
一、滑轮: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叫滑轮。

二、定滑轮: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

1、工作特点: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工作原理:实质是等臂杠杆。

三、动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移动。

1、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一倍距离。

(S绳=2h)
2、工作原理: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省力杠杆。

(注: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八)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